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932|回复: 3

炮术讲堂拙译其四 测距射法(施工中)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6-2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4-6-2 17:33 编辑

原文地址http://navgunschl.sakura.ne.jp/k ... urf/surf_frame.html
并非逐字对译,而是部分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暑热之中开始填坑,希望能在7月来临之前抽时间写完
-------------------------------
一、测距射法之特征
1、使用射距离
       测距射法的特征是以射距离的决定为基础的射法,而射距离的决定依据是测距离(以测距仪连续测得的距离),这也是其与变距射法最大的区别。
       换句话说,测距射法的射距离是测距离的值加上射击指挥官决定的修正量而得。这也就意味着在测距射法之下,求得修正量成为最重要的问题所在。
       在同时使用多部测距仪的情况下,当然要求取多个测距离的平均值(平均测距离)。但是如果不同测距仪的基线长不同,那么其精度自然也不同,于是就有了如何在求平均值的过程中处理这种精度差的问题。另外,在使用雷达的场合下,如何将雷达数据与光学数据合并处理也是问题所在。
       而且,测距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测距离也在不断变化,将之作图并就所得的一系列点描出其中心线(即测距中心)才是获得最终测距离的方法。


2、测距射击实施要领概要
a 使用测距中心的情况举例
      
       在使用测距中心距离作为测距离的情况下,通过加入当日修正量(以下用a代表)得到初照尺。
       观测的结果,试射第1弹为全远弹,对此修正一个捕捉阔度,即实际在测距中心距离基础上修正为a-b,试射第二弹发射,得到全近弹。
   实现了目标捕捉之后,再修正捕捉阔度的半量,即c=2/b,在测距中心距离基础上修正a-b+c,本射第一弹发射。
   但是本射第一弹又是全远,由于再修正d=2/c得到夹叉弹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修正d,以下不断调整照尺距离,预计可以持续获得夹叉弹。
   设a=+200,b=600
   初照尺 (試射第1弾)     = 測距中心距離+200
     第1修正照尺 (試射第2弾) = 測距中心距離+200-600 = 測距中心距離-400
     第2修正照尺 (本射第1弾) = 測距中心距離-400+300 = 測距中心距離-100
     第3修正照尺 (本射第2弾) = 測距中心距離-100-150 = 測距中心距離-250
      假设a=+200没有误差,那么,测距中心误差就是200+250=450,即比目标远了450


b 使用测距离的情况举例
   
      测距中心是必须经过若干次测距之后才能求出来的。不使用测距中心而直接使用测距离的射击方式如上图所示。(本例简略地考虑了当日修正量)
      在上图的情况下,夹叉弹所对应的适正照尺是比测距离的平均值低大约200,也就是说测距离与实距离之间的平均误差是大约200。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测距散布误差的作用,可能出现忽而夹叉忽而全近忽而全远的情况,因此,如果测距散布误差过大,就不能使用测距射法。
      在下文中将会详细说明,旧海军的测距散布误差大小的限制,是测距散布误差与射心移动误差的合并误差控制在弹着散布误差的二倍以内。
  

少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6-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奥
"truly a fighting admiral who never lost a battle, nothing was forgiven and very little applauded."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6-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坐等更新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距射法的前提条件
使用测距射法时确定照尺距离的要领已经在1中作了说明,经过弹着观测对射击诸元进行适当修正——对测距中心误差来说也就只能这样修正,由此得到的射弹的落点将在测距散布误差的分布范围内,又由于测距散布误差是随机的,因此射弹将随机地落在目标附近的前后,预料可以得到较多的夹叉弹。


但是,在存在射心移动的情况下,测距散布误差与射心移动误差相加所得的合并误差才是射弹落点在目标前后分布状况的计算基准,如果合并误差小于该距离上散布界的半量,测距中心又与实距离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轮齐射都得到夹叉弹。
然而在实际的战况下,毕竟不能期望测距中心距离一定与实际距离一致,因而在射弹指导上认为,合并误差的取值至少应保证不发生连续两次产生同方向偏位弹。而这也就限制了测距射法的适用距离范围。
下表所示的是合并误差在战斗误差2倍以内的情况下,满足同方位弹连续2次产生的概率为12%以下(1轮齐射3弹)或10%以下(1轮齐射5弹以上)的射击方式:

弾  数



1r
1斉射
25.30
17.00
12.65
10.30
2斉射
6.40
2.79
1.60
1.06
2r
1斉射
34.65
29.15
25.95
24.05
2斉射
12.00
8.50
6.68
5.79
3r
1斉射
39.25
35.25
32.80
31.40
2斉射
15.63
12.48
10.78
9.86
4r
1斉射
41.70
38.65
36.80
35.64
2斉射
17.70
14.92
13.52
12.70


由合并误差在战斗误差2倍以内这一要求所推定的射距离,综合旧海军中各种史料的记载,如下所示:

大口径砲  :  21000m

20糎砲  :  13000m
軽巡    :   8000m

上述距离就是可靠地使用测距射法时的最大射距离。然而,旧海军训练中预定的炮战实施距离远远超过了上面的数字,因此,旧海军对变距法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测距法,变距法被认为是最好的射法。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25 , Processed in 0.0447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