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257
主题205
精华6
积分8796
金钱5129
贡献100
阅读权限200
注册时间2010-10-1
最后登录2020-7-12
在线时间2874 小时
少校
|
本帖最后由 Henschel 于 2016-6-27 23:10 编辑
瑞典
Bofors 40 mm/60 (1.57") Model 1936
---
美国
40 mm/56 (1.57") Mark 1, Mark 2 , M1
---
英国
40 mm/56.3 (1.57") QF Marks I, III, IV, VIII, IX, X, XI, NI, NI/I
---
德国
4 cm/56 (1.57") Flak 28
---
日本
4 cm/60 (1.57") Type 5
这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自动防空机炮,改型博福斯机炮甚至在战后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武器被装备到1绝大多数美国和英国海军的主力战舰上,它也是它们最有效的对空武器。德国人获得并使用了挪威产的博福斯机炮并将其称为4cm/56 Flak28,日本方面则照搬了再新加坡缴获的博福斯机炮设计从而生产了4cm/60五年式机炮。
这种武器的设计可追根溯源到克虏伯公司在1918年的设计(德国方面拥有博福斯公司的部分产权直到1930年),但是最终设计成果是完全由博福斯公司设计的基本上没有克虏伯设计的影响了。第一门博福斯原型机炮在1930年夏天完成,第一门自动型号的在1930年10月17日完成。这些早期的实验并没有获得成功,直到1931年11月10日自动型号才能成功射击。1932年4月23日瑞典海军开始进行正式试用。这种武器被进一步改良最终以1936型为名进行生产。
英国陆军最早在1933年对这种机炮产生兴趣并在1937年订购了100门。皇家海军最早在1941年年底在威尔士亲王号和纳尔逊号和巡洋舰曼彻斯特号和厄瑞玻斯号上列装了这种机炮的气冷版本。尽管其中一些船只暂时装备着来自1940年被“救出”的挪威入侵部队的气冷式机炮。英国的水冷版本机炮复刻自1942年到达英国的荷兰布雷舰威廉-冯-德-赞号的的Hazemeyer式炮架。在英国本土生产的第一门水冷式博福斯机炮装备在了皇家海军黑天鹅级杓鹬号上。
在澳大利亚、英国本土、加拿大生产的气冷式博福斯机炮的确切总数已不可靠,但是我们可以从别处得知总共有2100-2800门,还有另外大约200至400门援助自美国。水冷式的记录保存的更好,在战争结束前有442门IV型和342门XI型入役另外有美国援助的786门水冷式博福斯机炮。这些美国武器是租借法案中被送往英国的一部分,其他的被直接改装到租借船只上。
美国陆军也对这种武器产生了兴趣并在1937年试购了一门气冷型号的。1940年克莱斯勒公司取得使用英国蓝图制造气冷式博福斯机炮的许可。美国海军在战争期间多次取得使用这些机炮,虽然使用的数量远小于水冷型号。
美国海军在战前也对这种武器大感兴趣,1940年早些时候兵器局购入了一门用于测试的气冷式的博福斯机炮。它从瑞典出发,于1940年8月28日抵达纽约。在同一个月,荷兰护卫舰金斯伯格号在特立尼达向美国人展示了这些武器。兵器局1941年6月获得瑞典方面正式许可,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实际生产。
应该注意到的是,美国海军认为原版的1936型设计是完全不符合大规模生产技术需要的而他们需要大量的机炮来武装美国的海军舰船。首先,瑞典火炮设计使用公制计量单位,这套系统对于此时的美国而言就是未知。更糟糕的是,瑞典提供的图纸提供的尺寸和实际测量武器所得的尺寸并不相符。其次,为了完成这种瑞典机炮需要大量的手工制作。举个例子,瑞典提供的蓝图中有很多记录比如“锉到适合组装”和“钻孔到适合组装”,这都大大的增加了生产所需时间。第三,瑞典使用人力操作的炮架,而美国海军则使用机械动力以达到最大的回旋和俯仰速度以此和现代化飞机交战。第四,瑞典机炮是气冷式的,这限制了它们的最长连续开火次数,而大多数海军防空炮都很强调这一点。最后,美国海军拒绝接受使用瑞典设计的弹药,不是因为不安全,而是被发现在船上正常使用时引信太敏感而其总体设计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为了尽量减少以上问题美国生产的产品大幅度的改进了瑞典方面的设计,因此在美国生产的机炮和炮架和它们的瑞典祖先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举个例子,美国生产的版本基本全部使用了英制计量单位而不是公制单位。举一个额外的例子来说明美国生产的机炮的不同;克莱斯勒公司重新设计了10个部件以求满足大规模生产技术,他们声称以此节省了7,500,000磅(3,402,000千克)的材料和1,896,750个工时,减少了30架机床的工作以此可以让他们去生产其他组件。
弹药方面,作为临时措施美国的引信设计和生产都采用英国式,但是这被视作不安全的设计且不符合大规模生产技术。幸运的是,这种引信几乎马上被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的R.L. Graumann的新设计替代。该引信设计简单并适合大规模生产。新的引信被命名为Mark27型,在弹道测试中证明其99.9%有效,这个记录比当时所有的引信都要好。美国陆军和英国方面也采取了这种引信设计用于自己的生产线上。美国海军估计因为采用了Mark27型引信,在战争期间节省了250,000,000美元的军费。
在重新设计引进的新式弹药时必须遵循一条严格的规则,就是要和现有的设计完全可以互换。这使得美国和英国生产的弹药能在任何国家制造的武器上使用,因此大大简化了全球战争中的物流问题。
美国海军于1942年1月试用完成第一种双联装版本博福斯机炮,在1942年4月试验完成四联装版本。其第一艘安装四联装博福斯机炮的船是炮术训练舰(前战列舰)USS怀俄明号(AG-17)于1942年6月22日。第一艘安装双连装版本的船是US考夫兰号驱逐舰(DD-606)于1942年7月1日。从美国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武器时直到战争结束总共有39200门此型机炮被生产出来。即使如此,直到1944年才能完全满足需求。在那时,博福斯机炮才完全取代了战前的1.1寸机枪。注意美国海军从1934年到1946年建造完成的400多艘驱逐舰仅有战前建造的4艘格里德利级(DD-380)驱逐舰和战争早期被击沉的少数驱逐舰没有安装博福斯机炮,以此我们可以说明美国人生产了博福斯机炮的极为庞大的数量。
在二战晚期,美国海军将一些20mm厄利空机枪替换为40mm博福斯机炮,厄利空机枪这样的较小口径的防空武器对抵挡日本神风攻击起不到多大作用。无论如何,即使如同博福斯机炮也对1945年初的自杀式空军还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为此美国海军最终在1940晚期到1950年代之间将博福斯机炮替换为新研制的三英寸速射炮。(3"/50 RF (7.62 cm))。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博福斯机炮是二战时期最好的重型机炮,美国海军将其视作一线武器仅仅只有6年时间。有一些博福斯机炮继续在美国海军的辅助舰和非现代化舰船上服役到1970年底,主要原因是三英寸速射炮(3"/50 RF (7.62 cm))的替换程序从未获得充足资金。
很多博福斯机炮的早期型号采用摩擦咬合式驱动,在海军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盐腐蚀而快速损耗。而后在美国生产的版本采取了液压式驱动从而消除了这一问题。
Mark51型指挥仪的研发极大的提高了美国海军对空射击的精准度。举个例子,在1944年10月1日到1945年1月之间所有被击落的日军飞机有一半归功于博福斯机炮和Mark51型指挥仪的配合。
美国海军用于双联装和四联装的Mark1和Mark2型博福斯机炮皆为水冷式。Mark1型从左侧上弹而Mark2型从右侧上弹。除了炮管以外其他的组件均不可替换。这些火炮可以从单发发射模式通过选择开关替换为自动发射模式。
M1型是气冷式,通常为美国陆军所用。M1的炮管可以和英国与加拿大生产的气冷式型号互换。所有的美国海军单装版本都可以使用M1型修改版本的配件。
博福斯机炮是利用后坐力来连射的机炮,有整体式炮管、可拆卸的炮尾环、炮位套管和自动装填装置。炮闩为垂直滑块式。虽然很多地方标注为60倍径,除了日本生产的版本以外,其余实际倍径均为56.25倍。
所有其他国家的生产信息将在“火炮安装/炮塔 数据”这一章节放出。
美国40 mm/56四联装炮架,摄于1945年的大黄蜂号
美国海军历史中心图片# 80-G-413915
火炮特点
设计型号 | 瑞典:Bofors 40 mm/60 (1.57") Model 1936
德国:4 cm/56 (1.57") Flak 28
日本:4 cm/60 (1.57") Type 5 (Model 1945) --五式40mm机关炮
英国:40 mm/56.3 (1.57") QF Marks I, III, IV, VIII, IX, X, XI, NI,NI/I
美国:40 mm/56 (1.57") Mark 1, Mark 2,M1
| 使用船只 | 美国和英国二战中的大部分主要战舰
德国的巡洋舰和S艇
| 设计开始时间 | 瑞典:1936年
德国:N/A
日本:1943年
英国:1941年
美国:1941年 | 服役时间 | 瑞典:N/A
德国:1944年
日本:未进入服役
英国:1941年
美国:1942年 | 火炮重量 | 德国:N/A
日本:1018 磅(462 千克)【水冷式】
英国:1120-1163 磅(508-528 千克)【水冷式】【根据型号不同】
美国Mark1和Mark2:大约1150 磅(552 千克)【水冷式】
美国M1:1036.5 磅(470 千克)【气冷式】 | 火炮最大长度 | 德国:N/A
日本:N/A
英国:145.3-145.5 英寸(3.691-3.696 米)【根据型号不同】
美国:148.8 英寸(3.780 米)【水冷式】 | 炮膛长度
(见注9)
| 德国:88.578 英寸(2.250 米)
日本:94.5 英寸(2.400 米)
英国:88.578 英寸(2.250 米)
美国:88.6 英寸(2.250 米) | 线膛长度 | 德国:76.06 英寸(1.932 米)
日本:78.8 英寸(2.000 米)
英国:75.85 英寸(1.927 米)
美国:75.85 英寸(1.927 米) | 阴膛线 | 德国:(16)
日本:(16)0.0098 英寸深(0.25 毫米)
英国:(16)0.0236 英寸深 x 0.220 (0.60 x 5.59 毫米)
美国Mark1和Mark2:(16)0.0236 英寸深 x 0.220 (0.60 x 5.59 毫米)【水冷式】
美国M1:(16)0.225 英寸深 x 0.220 (0.57 x 5.59 毫米)【气冷式】 | 阳膛线 | 德国:N/A
日本:N/A
英国:0.0892 英寸(2.66 毫米)
美国:0.0892 英寸(2.66 毫米) | 缠距 | 德国:N/A
日本:等齐右旋1圈25倍径
英国:右旋1度45倍增至30倍口径
美国:右旋1度40倍增至30倍口径 | 发射药室容积 | 英国:28.661 立方英寸(0.470立方分米)
美国:28.3 立方英寸(0.464立方分米) | 射击速度
(见注1,2,6)
| 120发每分钟【纸面数据】
140-160发每分钟【水平角度,弹弓效应影响】
| ※注释:
(1)(1)使用弹尾夹片馈弹的水冷式机炮其实际填装速度很接近于循环射速,因为采用弹尾夹片可连续装填,而水冷可保证炮管不会过热。
(2)1970年生产的该机型号每分钟射速提升到180发,通过使用香蕉形弹仓以接受4发弹夹的连续供弹,使弹仓永远保持20发的容量。
(3)Mark1型从左侧上弹而Mark2型从右侧上弹。M1型由人力从左侧上弹。
(4)自动填装的标准程序是将两个四发装弹板压入。此时第一个弹板插入填装机,弹板被剥离然后掉落到甲板上(弹板滑道在填装机的下部截止;炮架左侧的为左向炮右侧的为右向炮)。第二个弹板同时向下滑落到填装口并向下压由此使得下方的一发炮弹通过装填开关旋轮到填装托盘上。在最初发射时第一发炮弹只需要人力按下,后续填装入弹板将会开始自动填装。第二个弹板直到前一个弹板的前两发炮弹被发射之后才会滑落。
(5)填装导架通常可以压入8发炮弹(两个弹板),虽然十发炮弹可以填满两个弹板之间空余的两发炮弹。Mark1和Mark2型的填装连锁会在填装机械中仅有两发炮弹时自动停止射击,此时两发炮弹一个在填装盘一个在星轮。由此可以快速的进行再填装程序。不同于Mark1和Mark2型,M1型的弹壳抛口在枪机的中间的底部。这个弹壳抛口阻止了连锁装置运动使得M1型可以发射完填装口中两个弹板所有的八发炮弹也可以在填装机内剩余两发炮弹时停止射击,类似于Mark1和Mark2型。如果八发炮弹全部射出,此时再次填装需要塞入两个弹板使得最下部的炮弹通过填装星轮到达填装盘上。当炮手踩下踏板时即可重新发射。
(6)第二填装手在递给第一填装手之前要确定每个弹板朝向正确的方向,第一填装手所做的只用把它塞入填装机。由于博福斯机炮循环射击速度在每分钟120到160发之间(每个弹板再1.5-2秒内用完),为了跟上射击速度第一填装手需要快速的“接,转,塞”。如果单就没有朝向正确的方向,第一填装手就必须要在弹板划入填装机之间调整到正确的方向。由此导致过长的停顿周期也是加装填装连锁的所在。英国方面认为熟练的炮组成员可以保持24发(6个弹板)连续射击。
(7)和其他的美国火炮大不相同,这些武器的内镗没有镀铬。
(8)所有型号的博福斯机炮都采用撞针击发。
(9)“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所述,日本人复刻了缴获的英国气冷式博福斯机炮【炮管长度从2160毫米(85.1英寸)增加到2400毫米(94.57英寸)】。这个尺寸往往作为整个炮膛长度引用到各种资料中(比如“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无论如何,这个尺寸不能算作整体长度,英国造博福斯机炮炮膛长度88.578英寸(2.250米)-56.3倍径,全场为145.3英寸(3.691米)。“O-47(N)-2”文件所述,5式机炮炮膛长度远长于英产博福斯,作者确信“O-47(N)-2”文件给出的炮塔长度尺寸是完全正确的。
(10)Miroslaw Skwiot所著的“German Naval Guns: 1939 - 1945”书中所说,德产博福斯机炮“16根膛线,每条41.2毫米宽”。这些数字在数学上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是作者(或者译者)出现了一个数量级的错误,实际的宽度可能为4.12毫米宽,但是这个尺寸明显小于英制和美制的机炮。
弹药
类型 | 定装式 | 弹体的类型和重量 | 博福斯
AB 40 mm L/60 HE-T - 2.05 磅 (0.93 kg)
美国
HE Mark 1 Mods 1 - 24 - 1.985 磅 (0.900 kg)
HE Mark 2 Mods 1 -35 - 1.985 磅 (0.900 kg)
AP M81A1 和 M81A2 - 1.960 磅 (0.889 kg)
英国
HE - 1.970 磅 (0.894 kg)
SAP - N/A
德国
HE - 2.105 磅 (0.955 kg)
日本
HE - 2.21 磅 (1.002 kg) | 定装式炮弹总重 | 博福斯 - 4.63 磅 (2.1 kg)
英国 - 4.88 磅 (2.21 kg)
美国 - 4.75 磅 (2.15 kg)
德国 - 4.6 磅 (2.1 kg)
其他 - N/A | 装药 | 博福斯 (现代)
0.20 磅 (0.092 kg) Hexotonal
美国 (二战时期)
HE Mark 1 - 0.148 磅 (0.067 千克) 浇铸成型TNT
HE Mark 2 - 0.150 磅 (0.068 千克) 浇铸成型TNT
AP - 无 (实心弹体)
其他
N/A
| 弹头长度 | 博福斯 - 17.60 英寸 (44.7 厘米)
英国 - 17.75 英寸 (45.1 厘米)
美国 HE - 17.62 英寸 (44.75 厘米)
德国 - 17.8 英寸 (44.7 厘米)
其他 - N/A | 美国海军弹药
发射药壳类型,尺寸和空重 | Mark 1 - 黄铜, 40 x 311R, 1.93 磅 (0.88 千克)
Mark 2 - 黄铜, 40 x 311R, 1.89 磅 (0.86 千克)
Mark 3 - 钢, 40 x 311R, 1.53 磅 (0.69 千克) | 发射药 | 美国 - 0.694 磅 (0.314 千克) NC 025
美国 - 0.661 磅 (0.300 千克) SPDN
英国 - 0.719 磅 (0.326 千克) FNH/PO22
德国 - 0.668 磅 (0.303 千克) Str PC/38N
日本 - 0.617 - 0.661 磅 (0.280 - 0.300 千克) | 初速 | 美国 Marks 1 and 2: 2,890 英尺每秒 (881 米每秒)
英国 Mark NI: 2,720 英尺每秒 (829 米每秒)
德国 Flak 28: 2,801 英尺每秒 (854 米每秒)
日本 Type 5: 2,953 英尺每秒 (900 米每秒) | 工作压力 | 日本 - 16.50 吨每平方英寸 (2,600 千克每平方厘米)
英国 - 19.68 吨每平方英寸 (3,100 千克每平方厘米)
美国 - 19.5 吨每平方英寸 (3,070 千克每平方厘米)
其他 - N/A | 火炮寿命 | 美国 - 9,500 发
英国 - 10,000 发
德国 - 10,000 发
日本 - N/A | 每门炮备弹数 | 德国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欧根亲王号: 2,000 发
S-艇: 500 发
英国
HMS 前卫: 1,269 发 (包括34发练习弹)
绝大多数船只上所使用的标准配置 1,564 发每门火炮
美国
大多数船只: 2,000 发
其他: N/A | ※注释:
(1)大多数该型舰炮使用4发弹板。填装滑轨每次可以填装两个弹板。两发炮弹发射之间可以再填入弹板。一个四发弹板重约19.0磅(8.6公斤)。
(2)美国海军大多数弹药型号和引信名称用于标示制造商。美国海军穿甲弹配有风帽。美国海军高爆弹被分为HE-T/SD,、HE/SD、HE-I-T/SD、HE-I/SD。练习用引信也被制造出来。Mark3型高爆弹没有附有曳光剂但是只在二战中用了很短的事件,1945年换装了匿踪弹和曳光弹(延迟点火)。匿踪弹只有HE/SD和HE-I-T/SD两种。延迟点火弹药只有HE-I-T-SD一种。
(3)美国海军曳光弹能燃烧5000码(4570米)远,15000英尺(2740米)高。
(4)美国海军炮弹定心带直径为1.570英寸(39.88毫米)。
(5)德制高爆弹有曳光和自毁功能。曳光剂可燃烧330码(300米),自毁距离设定在射出10.5秒远。
(6)(6)现代弹药:1980年代,博福斯引进了类似于现代更大口径炮弹的40mm PFHE近防弹。博福斯公司声称此弹可自动调节控制爆炸范围,对抗飞机尺寸目标的最大有效爆炸范围半径为18英尺(5.5米),对抗低飞导弹的爆炸范围半径则缩减到6英尺(2米)。PFHE初速为每秒2820英尺(800米),弹重2.16磅(0.98千克)含3.2盎士(90克)奥克托儿(Octol)配方炸药。博福斯公司目前仍生产HET, PT 及APHC-T(T代表曳光)的40mm弹药。APHC-T弹药为铝制弹身包穿甲弹芯,比传统APC-T高出30%的穿甲能力,而且铝制弹身击中目标后还有燃烧效果。
(7)“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所述,炮膛延长增加发射药,炮口初速为2822英尺每秒(860米每秒)。但是我怀疑文档中给出的工作压力--16.50吨每平方英寸(2600千克每平方厘米)---是正确的,因为这似乎远低于其他国家同类武器的数据。
美国海军弹药颜色标示
类型 | 弹体 | 弹环 | 尖端 | 说明 | AP | 黑色 | 黑色
| 黑色 | 弹底加曳光 | AP-T | 黑色 | 白色 | 黑色 | 无 | HE-P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弹底加尾塞 | HE-T/SD | 绿色 | 白色 | 绿色 | 无 | HE/SD(DT) | 绿色 | 黑色 | 绿色 | 低照度曳光匿踪
| HE-I-T/SD
| 绿色 | 白色 | 红色 | 无 | HE-I-P
| 绿色 | 红色 | 红色 | 弹底加尾塞 | HE-I/SD(DT) | 绿色 | 黑色 | 红色 | 低照度曳光匿踪
| HE-I-T | 绿色
| 白色
| 红色 | 没有SD功能
| BL&T
| 红色 | 白色/黑色
| 红色 | 带有练习引信
| BL&P | 红色 | 红色 | 红色 | 带有练习引信和弹底塞
| HE-I-T-SD(DT) | 绿色 | 白色 | 红色 | 无曳光自毁 | ※注释:
(1)型号和改型名称、制造商的首字母或者符号、生产批号印在弹体周围。
(2)这些炮弹的彩色照片可以点击这里。
射程-美国
仰角 | 1.985磅(0.9千克)Mark2型高爆弹 | 1.960磅(0.889千克)M82A1型穿甲弹
| 10度 | 6844 码(6258 米) | 6499 码(5913 米) | 15度 | 8227 码(7523 米) | 7580 码(6931 米) | 20度 | 9295 码(8499 米) | 8389 码(7671 米) | 25度 | 10103 码(9238 米) | 8959 码(8192 米) | 30度 | 10691 码(9776 米) | 9358 码(8557 米) | 35度 | 11057 码(10111 米) | 9568 码(8749 米) | 40度 | 11208 码(10249 米) | 9618 码(8795 米) | 45度 | 11133 码(10180 米) | 9492 码(8679 米) | 最大射高 | 22299 英尺(6797 米) | ---- | ※注释:
(1)美国方面制造了HE-SD型弹药,其在4000-5000码(3700-4570米)的距离上自行爆炸,最大的减少“友军射击”。没有自毁装置的穿甲和高爆弹也进行了生产。
(2)使用1.985磅(0.900千克)高爆弹初速为2890英尺每秒(881米每秒)飞行时间:
4200码(3480米):8.5秒
4500码(4110米):10.5秒
射程-英国
仰角
初速=2800英尺每秒(853米每秒)
| 1.97 磅(0.894 千克)
高爆弹,无自毁引信
| 45 度
| 10750 码(9830 米)
| 最大射高
| 23500 英尺(7160 米)
| ※注释:
英制炮弹通常在3000-3500码(2700-3200米)自毁,但是某些型号也增加7000码(6400米)。
射程-德国
仰角
初速=2800英尺每秒(853米每秒)
| 2.105 磅(0.894 千克)
高爆弹
| 45 度
| 大约10500 码(9600 米)
| 最大射高
| 22970 英尺(7000 米)
| 有效射高
| 20340 英尺(6200 米) | ※注释:
德制炮弹在射出10.5秒后自毁。
射程-日本
仰角
初速=2953英尺每秒(900米每秒)
| 2.21 磅(1.005千克)
高爆弹
| 50 度
| 10900 码(10000 米)
| 最大射高 @90度
| 26250 英尺(8000 米)
| 最大有效射高(见注释)
| 3280 英尺(3000 米) | ※注释:
美国海军认为这种只有小范围射程的引信是“糟糕的引信设计”,尚不清楚是什么设计原因影响引信在有效范围内失效也许是因为其糟糕的空气动力学形状。这种自毁弹药最终没有使用。
1.960磅(0.889千克)M81A1穿甲弹
对“Class B”均值装甲穿透深度推测
仰角
初速=2890英尺每秒(881米每秒) | 穿甲深度
| 0 码(0 米)
| 2.70 英寸(69 毫米)
| 2000 码(1829 米) | 1.20 英寸(30 毫米)
| 4000 码(3658 米) | 0.60 英寸(15 毫米) | 6000 码(5486 米) | 0.45 英寸(11 毫米) | ※注释:
来自于“"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1935-1992”一书中的数据基于美国海军经验式。虽然没有标明但是应该是垂直角度下的穿透数据。
火炮安装/炮塔 数据
美制炮架
设计型号 | Mark1 双联装
| Mark2 四联装
| Mark3 单装
| Mark4 四联装
| 重量 | 9,800 - 13,000 磅
(4445 - 5897 千克)
| 23,200 - 23,800 磅
(10,524 - 10,796 千克) | 2,440 - 4,200 磅
(1,107 - 1,905 千克)
| 22,795 - 24,533 磅
(10,340 - 11,137 千克)
| 俯仰范围
| -15 / +90 度
| -15 / +90 度 | -6 / +90 度 | -15 / +90 度 | 俯仰速度
| 24 度每秒
| 24 度每秒 | 见表1
| 55 度每秒
| 射界
| 360 度
| 360 度 | 360 度 | 360 度 | 回旋速度
| 26 度每秒
| 26 度每秒 | 见表1 | 50 度每秒 | 火炮后座距离 | 8 - 9 英寸(20 - 22 厘米)
|
|
|
|
美制机炮和炮架
(1)Mark3单装炮架使用水冷式机炮,是美国陆军M1型博福斯机炮的改型。三种型号的Mark3用于水面舰艇,分别是Mod0、Mod4、Mod9、所有的潜艇装备有“湿炮架”Mod5和Mod6型。Mod0型的设计基于美国陆军使用的炮架,包括火炮和瞄准机器全重2440磅(1107千克)。Mod0型的没有电力驱动的回旋和俯仰机械。Mod0型通常需要五至六名成员。Mod4型增加了一马力的电动机驱动炮架的俯仰和回旋,炮组成员数量和mod0型相同。潜艇使用的Mod5和Mod6型是完全人力驱动的。很多安装在甲板上的单装炮架加装了安全轨放置人员发生意外将炮弹射入船舱。Mark3Mod9是很久之后为翻修的M1型炮架所设计。Mod9型是设计用于内河和海岸巡逻艇,由一个人操作--炮组成员实际上是瞄准手也是炮长。这个炮架拥有完整的回旋和俯仰伺服机构,是非常稳定的。重量增加到4200磅(1905千克)。这个改型的炮架在1980年代中期装备于17PB Mark3型海岸巡逻艇。最初,Mod0型使用一个48发装的大弹鼓,但是因为阻挡射手视野不是经常使用。这个大型弹鼓外观类似于20mm厄利空机炮的弹鼓,但是比其更大。在1980年代波斯湾的“油轮战”中,弹鼓也被指责是不可靠的设计,最终弃之不用重新使用人力填装。
(2)所有美国海军的双联装和四联装炮架均使用水冷式的Mark1和Mark2型博福斯机炮。任意Mark1和Mark2型的改型都可以安装到任意型号的美国海军双联装和四联装炮架上;这些美国海军火炮都被设计为所有的配件均可互换。双联装炮架由一门左向炮(Mark1)和一门右向炮(Mark2)组合而成。炮口间距为9.568英寸(24.3厘米)。俯仰和回旋机由3-5马力的马达驱动。双联装和四联装炮架的炮组成员均由炮长,瞄准手,回旋手,每门火炮一个第一填装手,然后但是需要很多搬运手往返于弹药提供点。在额外的炮组成员中,通常Mark51(或更后期的)指挥仪操作组包括一名瞄准手和一名测距手。
(3)四联装炮架是直接两个双联装炮架合并在一个炮击是,每一侧由一门左向炮(Mark1)和一门右向炮(Mark2)组合而成。火炮每一侧轴间距为60.0英寸(1.524米)。俯仰和回旋机由3-5马力的马达驱动。上述大多数单元均使用液压传动齿轮驱动。虽然一侧的两门机炮可以一同俯仰,但是某些型号为了防止损坏可以分开俯仰。
(4)双联装和四联装炮架的型号繁多,大多数不同都是电路驱动的细节区别。带星号“(*) ”表示改型炮架包含有雷达天线并配有Mark63型指挥仪。
(5)Mark4型四联装炮架是一种低重量版本的炮架,甲板下加装了电机放大器和GE RPC系统。这些炮架相对于早期版本拥有更快的俯仰和回旋速度,但是在战争结束前只完成了100座。
(6)美国舰船上装备大量的博福斯机炮,譬如USS萨拉托加号拥有安装的25座四联装炮上的100门机炮。埃克赛斯级航母安装了10-18座四联装炮架,而最多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安装了20座。
(7)美国海军制造了超过2300座四联装炮架,以及大约10000座双联装炮架和10000多座单装炮架。在战争时期的这种大规模生产减少了生产成本,四联装炮架的成本从86000美元下降到67250美元,双联装炮架的成本从62300美元下降到43640美元。
英制机炮和炮架
(1)英国陆军在1933年第一次的武器展示后对其发挥了极大的兴趣,并在1937年购入了100门。此后,又向博福斯公司购买了制造许可证。英制型号计入身管长度的为56.3倍径。尽管有很多种不同的编号,但是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各种博福斯机炮区别不大。这些机炮的整体式炮管和可拆卸炮尾换,炮尾匣,垂直滑动炮闩和自动填装机都参与后座行程。气冷式的 Marks I, I* 和III的自动填装机的细节上稍有不同。加拿大制造的博福斯机炮加上了“C”的后缀,即为MarkIC和MarkI*C。澳大利亚制造的MarkI*C型和英国方面采取了相同的设计。水冷式的MarkIV, VIII, IX, X, XI和战后的NI和NI/I配有水套和循环泵,唯一的不同是它们安装到不同的炮架之上。不同于美国海军,这些机炮的左向和右向炮并没有获得不同的编号。与之相反的是英国方面给与了这些火炮以字母后缀,例如MarkIV型的D式是左向炮E式是右向炮。英国方面型号繁多的博福斯机炮相比之美国海军所有的,可以看出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次大战时期对标准化运用缺乏兴趣。英国人认为双联装的博福斯机炮相当于一门2磅反鱼雷艇炮,但是2磅炮面对神风突击时并不如博福斯机炮。
(2)美国海军提供了393对Mark1(左向炮)和Mark2(右向炮)型博福斯机炮给英国皇家海军。这些武器被安装到英制RPMarkI(双联)和RPMarkII(四联)型炮架。第一批双联装炮座安装到1943年一月租借法案提供给英国的攻击者级护卫舰上。四联装炮架最早于1943年6月安装到HMS福柏号上。美国方面也提供了水冷式机炮,主要装备到坦克登陆舰上。
(3)MarkIII系列手动炮架是陆军设计适应海军运用的产物,并受到了广泛使用,有超过500座在二战前服役。较多的型号如同LSMarkIII型(陆上服役)。以下的炮架似乎没有进入海军服役,虽然它们出现在海军火炮列表上:MarkIII*(人力操作俯仰回旋,配有陀螺瞄准仪)RPLSMarkIII(Remote Power Land Service)以及Toadstool型(使用陆军伺服动力,使用用操作杆操作)。MarkIII型俯仰限制在-5到90度之间。在1942年的6月,314座MarkIII型炮架进入服役,其中301座安装到武装商船上。到了1945年的5月,大约有1392座服役其中武装商船占568座。这些陆军改型炮架在海军中服役时被称为MarkIIICN型,在终战之前有500座进入服役其中291座在武装商船上。计入炮重的LSMarkIII型炮架重量为1.2长吨(1.22吨)。
(4)MarkIV型双联装炮架由最早运用在1940年服役的布雷舰Willem van der Zaan号上的Hazemeyer三联装炮架衍生而来。MarkIV型是完全独立的双联装炮架,拥有独立的测距仪、雷达和弹道模拟计算机。MarkIV型炮架使用水冷型号的机炮,通过直流式发电机驱动的齿轮来进行俯仰和回旋。MarkIV型在那个时代可谓是先进的存在,并少量装备与驱逐舰和护卫舰上。此后的STAAG和Buster型炮架设计的更坚固但是非常沉重。根据服役记录,MarkIV型相比较电动模式更多的时候使用人力操作。俯仰角在-10到90度之间,横向修正-/+14度,控制修正-/+12度。最大俯仰速度为25度每秒(通过操作操纵杆),但是自动控制时回旋和俯仰速度限制在10度每秒。总重量为7.05长吨(7.16吨)。此后的MarkIV*型炮架拥有更好的雷达组件,陀螺仪和操作系统上也略有不同。在“Destroyer Weapons of World War 2”一书中对它进行了有趣的描述:
‘7吨型的“Haslemere”,总所周知它有着杰出的概念,但是它所在的时代没有它需要的更先进的技术。他不是最受欢迎的武器,但是至少给它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表现机会。当维护时“动力关停”模式下的静止状态,一个组合的回旋、下降、横滚看起来就像要从甲板上滑落下去一般。看起来就像“我看见Haslemere又生病了”一样,很常见。’
(5)MarkV型双联装炮架是基于美国海军Mark1型双联装炮架的设计,用于适应英国2磅炮和博福斯机炮零件,PRC传动装置取自4.5"/45(11.4cm)MarkV型火炮的炮架。改型炮架使用MarkXI型机炮,首次于1945年2月3日应用在猎人级梅内尔号上。MarkV型炮架由机械驱动,仰角限制为-15至90度。重6.4长吨(6.5吨),炮架重量包括12轮4发弹板。MarkV型被证明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直服役到更复杂的STAAG型炮架退役。它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盲射能力。RP50MarkV型炮架最大回旋速度35度每秒最大俯仰速度为28度每秒。RP50MarkVC(加拿大制)最大俯仰速度为35度每秒。
(6)MarkVI型六联装炮架采用MarkIX型博福斯机炮,每门火炮使用36发装弹药托盘,而不是通常的4发装弹板。RP50MarkVI型炮架回旋和俯仰速度均为30度每秒。重为21.24长吨(21.58吨)。这款炮架没有在二战结束前进入服役。
(7)MarkVII型炮架改造自陆军的单装炮架,重1.40长吨(1.42吨)。生产订单一直没有到位直到1945年5月29日,其第一门原型炮于1945年4月17日生产。类似于Boffin型炮架的设计(详情如下条注释)但是仰角不能到达90度,可以连续不断的回旋炮架因为它使用电力驱动的滑轨。
(8)MarkVIII型炮架是失败的设计,拥有机械驱动,没有进入服役。
(9)MarkIX型炮架是MarkVII型的升级版并添加了电力驱动。MarkIX型炮架使用MarkNI型博福斯机炮,炮架内存有6份备用弹板。MarkIX型在马岛战争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刺激了皇家海军对于自动武器的兴趣,最终促使英国海军购买了新的20毫米和30毫米机炮。
(10)Boffin型机炮是双联装厄利空MarkV或MarkVC炮架搭载40mm博福斯机炮的改型。仰角在-10到70度之间。使用油压系统驱动,配有陀螺瞄准器。由于是较小的厄利空炮架耳轴高度较低,其俯仰角度限制和其他博福斯机炮炮架不同。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时期加拿大海军还在使用一部分这种炮架。
(11)战前STAAGMarkII双联装炮架(此后被命名为Mark2型)配有262型雷达非常精密,但是非常不可靠的。不可靠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雷达设备直接挂载在炮架之上,因此会有剧烈的晃动。重17.5长吨(17.8吨),非常沉重为此只能安装一对机炮。使用MarkX型机炮。液压动力的MarkII型也被称为“假震动台”炮架,它的震动是向第三轴的偏转运动而不是常见的横滚。回旋和俯仰速度均为35度每秒。STAAG型炮架被发现过于复杂,难以维护,能使用的服役寿命也不长。
(12)Buster型(Bofors Universal Stabilized Tachymetric Electric Radar)双联装炮架是二战时期另一个试图完全独立的炮架,但是大约20吨的重量过于沉重只能安装一对机炮,因此计划被取消。使用MarkVIII型机炮。
澳大利亚制机炮和炮架
澳大利亚将英制MarkVII型炮架改装上本国设计的炮罩安装到弗里曼特尔巡逻艇上。仰角限制为-5至90度,可360度回旋。俯仰速度为20度每秒,回旋速度为40度每秒。
韩国制机炮和炮架
韩国研究改制美国Mark1型双联装炮架,再其之上的两门机炮都增加了稳定系统并加装了Mark51型火控系统。这些改装增加了它们对水面目标的有效性。这些改装后的炮架用于FRAM驱逐舰和本土的护卫舰。
荷兰制机炮和炮架
Hazemeyer是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在荷兰的子公司。在二次大战前,该公司开发了一种非常先进的安装了测距仪控制系统的三轴炮架。综上所述,在荷兰1940年的溃败时,这种炮架被带到了英国,在英国它被立即复刻并引入生产。
德制机炮和炮架
这些从挪威Kongsberg兵工厂制造的武器为海军所用。兵工厂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在1930年代为英国皇家海军生产这种武器,在整个战争时期仍有有限的生产。这种武器于1943年晚期进入德国海军服役,用于武装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欧根亲王号以及一些快艇。在所知资料中,只有单装炮架安装到战舰上,也只配有指示剂的高爆弹。德国海军将接收的578门机炮安装到舰船上,另有247门机炮装备海岸炮不对。海军Flak28型炮架放置于一个在固定甲板上的旋转环基座平台上。俯仰角度在-6到90度之间,可回旋360度。
日制机炮和炮架
5式机炮(1945年型)取自缴获自英国遗弃在新加坡的配有手动单装的博福斯气冷式机炮。日本在横须贺的烏ヶ崎海军兵工厂仿造了第一门原型炮,在这一年中只开始了有限的设计,但是这种火炮从未被进一步完善也没用进入大规模装备。无论如何,在1944年的最后几个月开始生产了5-7门机炮,这显然是为了用于武器测试而生产。对于英国设计最大的修改就是将炮管增加为94.49英寸(2.400米)-60倍径-莱因金属式炮口抑制器,最终被证实是不符合要求的。这些是日立制造公司下横须贺海军工厂的产品。单装炮架,只能通过人力操作,仰角限制为-10至+95度,重量为1870磅(850千克)。后座形成为8.5英寸(21.6厘米)。美国海军日本投降后的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较差的制造体系导致炮弹坐膛不准和零件位置不正确而且互相干扰,而其中星轮和抽壳机是主要描述的对象。
命名注意:尽管日本方面通常描述命名为5式(1945年型),“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47(N)-2”在这一点上(16页)描述命名为5式(1943),这里有着不匹配的数字。这个错误很可能是和3式(1943年型)混淆,这种武器在1943年开始研发似乎是更符合实际的。然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日本的编号系统是基于枪机设计开始的年号,在二次大战即将技术的时间里这种规则变得十分混了,新的武器的型号可能和实际枪机设计开始的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这种武器可能从一开始就被命名为5式。
苏制机炮和炮架
有700座海军型和680座陆军型人力操作的美制博福斯机炮通过租借法案运送到苏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