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14"/45(35.6 cm)Marks I and III
Mark I采用埃尔斯维克公司(Elswick)的一个丝紧式结构的设计,有个三动短臂的炮尾机构。生产了14门火炮,4门作为预备(后来一直没有使用;与其它 10门不同的是,其内A管有更尖的锥形)。科克伦海军上将号方面,另有10门火炮为其下单,其中的三门为在法国作战而改配列车炮座(但从未使用过)。而该 列车炮药室的前端坡度从1:8减小到1:15,防止上膛的炮弹在高仰角时倒滑回来。
Mark III采用双联装配置,为埃尔斯维克公司建造,原计划给日本的山城号战列舰(Yamashiro)使用,最终没有实现。后来这些火炮经改造后与Mark I有相同的性能。结构上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们大概比Mark I轻了1.5吨(1.6公吨),并使用威克斯炮尾机构(Vickers Breech Mechanism),其内A管的前端肩部有一些沟槽环(为了减少钢扼(steel choke)),也就没有使用锥形结构。后来这些火炮在法国装在列车炮上使用。
14英寸(35.6厘米)Mark I舰炮的炮口初速和炮弹重量相比于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George V class)上的14英寸(35.6厘米)Mark VII,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真要说一点,老家伙发射一些更糟糕气动品质的炮弹时,认为表现地比新家伙要略好(4crh和6crh)(译注:NW原 文有误,是“差”而不是“好”。MK VII使用了6crh炮弹,更尖也更长;从NW所给数据看出两炮在两万米左右的弹道时,存速方面也是MK VII表现得更好)。 下面的数据具体来自于加拿大号上的Mark I,而Mark III应该也有差不多的性能表现。
HMSCanada
Photograph copyright by John Roberts
HMS Canada
Cody Images Photograph.
火炮特性 . 设计型号 | 14"/45 (35.6 cm) Mark I
14"/45 (35.6 cm) Mark III | 使用船只 | Mark I: 加拿大号 (原拉托雷海军上将号)
Mark III: 原计划上装山城号战列舰, 但后来作为列车炮使用 | 设计开始时间 | 1910年 | 服役时间 | 1915年 | 火炮重量 | 84.75 吨 (86.11 公吨) | 火炮最大长度 | 648.4 英寸 (16.469 米) | 炮膛长度 | 630 英寸 (16.002 米) | 线膛长度 | 529.8 英寸 (13.457 米) | 阴膛线 | (84) 0.12 英寸深 x 0.394 英寸 (3.05 毫米 x 8.86 毫米) | 阳膛线 | 0.174 英寸 (4.42 毫米) | 缠距 | 等齐右旋1圈30倍径 | 发射药室容积 | 23,500 立方英寸(385.1 立方分米) | 射击速度 | 大约2发每分 |
弹药 类型
| 药包式
| 炮弹的类型和重量
| APC Mark Ia - 1,586 磅 (719千克)
APC Mark IIIa (绿男孩) - 1,595磅(723.5千克)
CPC - 1,586磅(719千克)
HE - 1,586磅(719千克) | 装药
| APC Mark Ia - 61.4磅(27.9 千克)
APC Mark IIIa - 37.5磅(17.0千克)
CPC - 105.3磅(47.8千克)
HE - 135.0磅(61.2千克) | 弹头长度 | N/A | 发射药
| 344磅(156 千克) MD45 | 初速 | 2,500 英尺每秒(762 米每秒) | 工作压力
| N/A | 火炮寿命
| 350 发 | 每门炮备弹数 | N/A |
使用1,586 磅 (719 千克) APC Mark Ia炮弹的射程
仰角
|
射程
炮口初速 = 2,475 英尺每秒 (754 米每秒)
|
弹道末端速度
|
落角
|
1.20 °
| 2,500 码 (2,290 米) |
2,293英尺每秒(699米每秒)
|
1.27°
|
2.40 °
|
5,000码(4,570 米)
|
2,114英尺每秒(644米每秒)
|
2.78°
|
4.00 °
|
7,500码(6,860 米)
|
1,948英尺每秒(594米每秒)
|
4.70°
|
5.65 °
|
10,000码(9,140 米)
|
1,798英尺每秒(548米每秒)
|
7.00°
|
7.53 °
|
12,500码(11,430 米)
|
1,663英尺每秒(507米每秒)
|
9.85°
|
9.65 °
|
15,000码(13,720 米)
|
1,546英尺每秒(471米每秒)
|
13.20°
|
12.03 °
|
17,500 码(16,000 米)
|
1,452英尺每秒(443米每秒)
|
17.13°
|
14.66 °
|
20,000 码(18,290 米)
|
1,388英尺每秒(423米每秒)
|
21.58°
|
17.60 °
|
22,500码(20,570 米)
|
1,347英尺每秒(411米每秒)
|
26.50°
|
19.55 °
|
24,000 码(21,950 米)
|
1,336英尺每秒(407米每秒)
|
29.55°
|
20.00 °
|
24,400码(22,310 米)
|
---
|
---
|
1,586 磅 (719 千克) AP弹穿深
射程 | 垂直穿深 | 0 码 (0 米) | 53.2 英寸 (135.1 厘米) |
注: 数据来源于《British Battleships: 1850 – 1950》
|
火炮安装/炮塔 数据
设计型号
|
双联装炮塔
加拿大号 (5): Mark I
| 重量
|
660 吨 (671 公吨)
| 俯仰范围
|
-3 / +20 度 (一来源说 -5度)
| 俯仰速度
|
3度每秒
|
旋回角
(见 注 2)
|
首尾炮塔: 大约 -150 / +150 度
Q 炮塔: 大约每边 30 到 150 度
| 旋回速度
|
3度每秒
| 火炮后座距离
|
45 英寸 (114 厘米)
| 装填角
|
任意角度 |
注:
1) 炮座由埃尔斯维克工厂生产。除了使用肯扬门而不是炮弹转向架外,炮座的设计和操作和先前的阿金库尔号上的特制12英寸舰炮非常相似。
2) 背负位置的炮塔不能在其射击线上30度射击,因为冲击作用会通过瞄准镜外罩穿透到下面的炮塔。
3) 相隔火炮的中轴间相隔100英寸(254厘米)。
|
资料来源
"The Grand Fleet: Warship Design andDevelopment 1906-1922"by D.K. Brow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Naval Weaponsof World War Two" and "British Naval Guns1880-1945 No 1" articlein "Warship Volume V" all by John Campbell
"The Big Gun: Battleship Main Armament1860-1945" by PeterHodges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 by Peter Hore
"British Battleships: 1860 - 1950" byOscar Parkes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Two" by AlanRaven and John Roberts
---
ADM 186/169
---
Special help by Neil Stir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