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656
主题32
精华2
积分3515
金钱2595
贡献20
阅读权限120
注册时间2011-2-17
最后登录2024-11-3
在线时间1122 小时

少尉
 
|
本帖最后由 lavivon 于 2014-12-20 10:29 编辑
异时空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重新实现统一的华夏在该国统治阶层主导下,开始了国家复兴的道路,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他们也慢慢的展开了重建海军的计划。作为工业、经济等比较落后的后进国家,华夏的海军重建规划比较现实,即在纪元二七六三年(共和纪元,西元1922年)完成海军的一期重建计划。海军的一期重建目标中,海军舰艇总吨位要求达到日本帝国海军的30%-35%,其中主力舰吨位只要求达到日本帝国海军的20%-25%,以此为基础,海军开始了重建海军的道路。
得益于欧洲大战的刺激,华夏的经济在欧战期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造船、钢铁、机械等重要工业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造船业方面,除了历史悠久的江南造船厂得到巨大发展外,还有天津新港造船厂、金陵浦口造船厂、海南(南洋省首府、今三亚市)榆林造船厂、钦州造船厂、廉州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等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其中榆林造船厂、廉州造船厂和钦州造船厂都是海军的专用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也是海军重要的舰船建造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海军方面就开始谋划从欧洲获得主力舰,海军方面第一个考虑的对象是同盟国集团的奥匈帝国,并就此与意大利展开了接触。一战中的奥匈帝国海军可以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但这个老大帝国的海军依然是一支让华夏海军望尘莫及的力量,其海军的4艘联合力量级无畏舰和3艘拉德茨基级前无畏舰对华夏海军而言都是预选对象,不过海军更倾向于获得无畏舰而不是前无畏舰,因而与意大利的交流都集中在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及奥匈帝国的造船业基础上面。一战结束后,华夏正视向意大利提出了购买其手中的2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申请,但却遭到了日本帝国的强烈反对,英法也出于各自考虑加以反对,美国则不予评价,最终,华夏只获得了2艘拉德茨基级前无畏舰,且还被加上了必须在两年内开工拆解的限制条件,华夏海军从国外获得新式战列舰的第一次努力宣告失败。
在谋求从国外获得大型战舰的时候,华夏国内的战舰自建工作也慢慢的展开着,其中第一型自建的“大型军舰”是国产的百米型2500吨级海防舰。这型海防舰最后被命名为平海级,该型舰安装2门9.2吋L40主炮和2门4.7吋L45副炮,使用往复式蒸汽机,航速17节,几乎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却是华夏自行建造的第一款2500吨以上战舰,加上自前建造的搭载4门5.5吋舰炮的百米型2000吨级轻巡洋舰,以及新建的训练舰,华夏海军的复兴之路正式拉开。
随着拉德茨基级从纪元二七六零年(西元1919年)上半年开始拆解,华夏海军技术人员终于对主力舰的结构及构造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可贵的是,海军获得了四座联装12吋L45舰炮和八座联装9.45吋L45舰炮等大口径舰炮,海军遂决定利用这些舰炮为基础,建造新的海防舰,经过技术论证,一种搭载两座联装12吋主炮的万吨级海防舰最终被确定下来,这种海防舰极为特殊的把主炮集中在前半部,四座副炮是取自新式内河装甲舰的4.7吋L45联装炮塔,出于验证技术的需要,这种海防舰专门向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订购了燃油锅炉及蒸汽轮机,其设计航速是20节。万吨级海防舰最终并命名为镇海级(建造了镇海、定海两艘)并在纪元二七六一年夏开工,因国内的工业基础薄弱,该型舰的装甲板分别采购自英国和美国,测距仪则是利用德奥技术自行设计的6米测距仪,还以这种测距仪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式的指挥塔。
得益于建造万吨级主力舰的采购,一战后国力急剧衰退的大英帝国打起了处理早期无畏型主力舰的主意,加上华夏海军方面也有此类需求,双方一拍即合,立即开始了相关的谈判。从纪元二七六一年三月(1920年4月)到七月(9月),英华两国就主力舰采购展开了一系列谈判,一开始,英国人只愿意出售早期的无畏舰,但被华夏海军直接拒绝,后才改为愿意出售早期超无畏舰,但要价极高;之后,英国人又拒绝转让图纸及13.5吋舰炮制造技术,以至于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单就在此时,传出了美国方面愿意与华夏重签《伯利恒海军合作协议》并愿意向华夏提供新造超无畏舰的消息,新造超无畏的参照舰型也是美国海军新锐的新墨西哥级,这一消息传出后,英国人妥协了。纪元二七六一年七月,华夏与英国签订了转让四艘猎户座级战列舰的协议,这四艘战列舰的转让费用是500万英镑,英国附赠准备拆解的爱尔兰号战列舰给华夏海军作为训练舰;与战列舰转让协议一同签订的还有英国13.5吋舰炮制造技术、五艘战舰的改装合同(130万英镑)190米级3万吨船坞建造合同、一揽子冶金等主力舰建造的相关技术资料及配套工业企业设备引进合同等一揽子采购协议,这些附属的合同总金额超过2000万英镑,华夏依托此合同获得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及设备,加上战后从奥匈帝国获得的大批设备及技术人员,从意大利及德国获得的技术资料及设备,华夏开始了建立工业体系的道路。
华夏从英国获得的五艘13.5吋超无畏舰在回国前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装,四艘猎户座级改装主要体现在安装新式舰艏、重建上层建筑并安装6米测距仪,同时调整烟囱布置、调整副炮体系方面,他们的改装都在纪元二七六二年夏秋完成;爱尔兰号的改装则比较复杂,华夏海军为他重建了新式的飞剪式舰艏并延长了舰艉,上层建筑只进行了简单修改以安装6米测距仪,因为是“训练舰”,改装时拆掉了三号和五号炮塔先行运回国内,然后以训练舰身份搭载一批海军学校学员进行了环球航行,回到国内才安装上先行运回国内的炮塔。
因为华夏海军获得了五艘主力舰,原本与华夏不沾边的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也把华夏扯了进去,在会议中,日本人因无法阻止华夏从英国采购主力舰,竭力要求按照英国限制法意的标准把华夏的海军主力舰吨位限制在日本海军主力舰吨位的1/3,而华夏的策略则是刺激法意去反对,最终达成的六国海军主力舰吨位协议是,英美日法意华海军总吨位比为52.5 : 52.5 : 35 : 23.5 : 17.5 : 14 万英吨,航母吨位比为13.5 : 13.5 : 9 : 7.2 : 6 : 6 万英吨,华夏成为了列强中的小尾巴.按照条约给予的吨位,华夏海军剩余吨位还能建造1艘2.5万英吨级战列舰,在吸收了来自奥匈及英德意等国的基础后,华夏海军启动了雄心勃勃的主力舰国造计划,第一型主力舰直接定位为一种2.3万英吨的主力舰,他的设计以奥匈帝国的超无畏舰为基础,结合改装后的爱尔兰号漂亮的飞剪式舰艏设计,在以奥匈帝国的三联装350公厘主炮为基础设计搭载13.5吋舰炮的三联装主炮塔(最后是引入美国技术设计的美式三联装主炮塔),一种混合结构的主力舰诞生了,但国内糟糕的基础却让这级战列舰变成了烂尾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