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5-1-20 22:24 编辑
设想A
炮弹结构如上示意图。
钨硬度高密度大,因此用于坦克炮等的穿甲弹中已经很有些年头了。近日鄙人脑洞大开,想到如果将钨合金用于战列舰级别的主炮弹,会怎么样?于是有了这个。
几点说明:
1、本弹的弹芯计划采用钨-镍-铜为基本组分的钨重合金,韧性相对较好,并非二战时已经常见的坚硬但是易碎的碳化钨;
2、此弹长径比约为5,使用了锥帽船尾,以及底凹结构(正在考虑是否需要在侧壁开降阻孔),截面密度又高于美军的16寸超重弹,因此推测其弹道系数C可以达到0.12以下(现在推算应该在0.118左右,如果开了降阻孔,恐怕能逼近0.1,为方便使用南京理工大学韩子鹏先生设计的软件计算,这里的弹道系数C含义与该软件中所用含义相同);
3、如图所示,这实际上是一种次口径弹,弹芯部分的直径约在250毫米;
4、为了增强水中弹效果,此弹使用平头型被帽,但是在中部增加突起以降低阻力,其形状仅代表设计思路,并非具体形状;
几点已知问题:
1、贵,要消耗大量的钨镍等元素,除了工业实力强化版本的天朝之外别国基本上是用不起的;
2、加工难度大;
存在的疑问:
1、此弹计划采用的钨-镍-铜一系的重合金中是否有某一型号能够满足带有装药的弹芯所需的强度和韧性?
2、为了降低弹重,此弹计划采用铝合金弹托,但是铝合金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应对膛内高压和日常搬运(尤其是弹带上下、船尾和底凹结构处)?
3、硬化被帽下沿充当定心带是否合理? (经马老指正,这个不合理) 4、次口径穿甲弹有何穿深计算公式?
以上是目前想法,欢迎大家补充、拍砖!
设想B
由于设想A在弹芯强度上存在严重疑问,因此有了设想B。
钨重合金的密度达到钢铁的约2.3倍,在要求炮弹弹芯使用钨重合金制造且具备足量装药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谨慎的控制弹重。使用常规舰炮穿甲弹的设计将使得弹重增加到不可接受的数字(1.35吨以上),初速亦降低并大幅度影响射程(初速降低至约610米每秒,仰角45度时最大射程不超过30公里)。而次口径的脱壳穿甲弹在要求保障装药质量的前提下本身质量不会轻小,带来的初速提升必然有限,还要面对气动阻力和精度方面的诸多顾虑,因此并不是理想的选择。
基于以上考虑,设想B亦是一款次口径弹。长径比依然约为5,使用了锥帽船尾,以及底凹结构,其风帽锥度加大,将更加有利于降低阻力。其弹芯基本上是一款采用正常设计的305毫米穿甲弹的弹体形状,但是依然采用钨-镍-铜重合金制造,根据材料特性可以推断这个设想的弹芯应该不再会有强度方面的担心。代价是弹重出现恶性增长,装药空间下降。不过也随之带来了存速能力的进一步优化。根据截面密度和弹型特性推算,设想B的弹道系数C可以达到0.1左右(为方便使用南京理工大学韩子鹏先生设计的软件计算,这里的弹道系数C含义与该软件中所用含义相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