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夜来临 于 2011-2-9 06:32 编辑
从第4艘——不列颠尼亚号开始,舰桥加高,改善塔台视野,取消过热的烟囱下小艇
日耳曼尼亚级轻型航空母舰 首舰建造:1943.3
下水:1944.1
完工:1944.5
服役:1944.7 首批建造:27艘,德国12船台,英国10船台(43年底占领,44年开始),法国2船台(为日本建造,日本归还印度支那,为帝国提供航母技术),意大利3船台(为日本建造,日本用钨矿橡胶等付款)。 基本数据: 全长:190米, 水线长:181米 全宽:46米 水线宽:23米 型深:22米
吃水:7米-8.7米 排水量:标准11351吨 满载16281吨 动力: 12座Wagner重油锅炉,每舷6座,从前到后布置于6个水密舱,每舱2锅炉。 3台Blohm&Voss蒸汽轮机(前2后1) 120000马力 3轴,3具3叶调距桨直径4米。 1具半平衡舵5X7米,航速34节,续航力7500海里/15节 装甲:
机库甲板50mm, 23X116+4X75=3968平米,1984吨
舰桥立面30mm,顶70mm,底30mm, 120平米,30平米,30平米,28+16+7=51吨
128mm炮塔 正100mm、周向50mm,顶70mm,炮座,舰内部分50mm TDS:舰底2层共2米防鱼雷隔舱。 舷侧防鱼雷突出部。 飞行设备: 舰载机机库:116X23米 16.5米X15米20吨飞机升降机1台,位于机库后 11米X15米10吨飞机升降机1台,位于机库前 2.5X4米 4.5吨弹药升降机1台
10吨机械弹射器2部,液压气流板2台
10吨空气阻尼拦阻索11条,尾部9条,首部2条,10吨拦阻网1道 武装: Do335舰载型,机库装载36架,飞行甲板系留18架。共54架,其中6架双座夜战型,288吨
128mm L61高平两用炮:2座2联128mm/L61 每舷各1座,共80吨,备弹1000发,26吨,总106吨
AA炮 :32座2联40mm FLAK-28博福斯高炮,重48吨,备弹12万8000发,275吨 人员 舰员1600人,其中军官175人 重量分配: 舰体6035吨 动力系统3400吨 武器716吨 人员200吨 标准:11351吨 淡水520吨 重油2000吨 航空汽油1100吨 润滑油160吨 航空弹药450吨 杂项200吨 满载:16281吨 说明: 帝国打通欧亚大陆后,鉴于日本在太平洋方向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乃决心加速发展海军力量,提前与美海军交战。此时,海军部着力发展的腓特烈大帝级航母建造较慢,且与一些缺乏航母建造经验的盟国船厂存在交流配合方面的难题,因此海军部建造局提出再发展轻型航母,以便提前和快速的形成海军力量。并打算在每轮大约30艘的建造计划中,拿出5-10艘支援日本。本型航母由于建造迅速,将先于大型航母形成战斗力,同时尽量将建造合同交给具备优良技术和经验的船厂。 建造过程中,大量日本和英国技术人员将协助建造并共同研发相关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