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872|回复: 3

十九世纪末到二战时期的战舰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复制链接]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2-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看一些关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时期战舰的资料,其中有一些涉及战舰的近代化改造的事件,其中有一个讲日本战列舰扶桑号的改造的故事。

扶桑号刚制造出来时舰体整体较平,没有突出的舰桥;等到近代化改造后才拥有了夸张的、多达15层的舰桥。

然后我发现一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的战舰都比较平缓,一般就是一个没有太多高低起伏的舰体,然后配备有3~4道烟囱;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战列舰,比如大和号和密苏里号,舰体都是以中央舰桥为制高点向两边减少的结构,给人一种突出威风的感觉。

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导致战舰的外部结构出现了这种从一马平川到最高峰的演变呢?

少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5-2-2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控技術提升讓遠距離砲戰可行

然後各種觀瞄器材都往上堆了,艦橋自然日益巨大
(不像以往只要有座鴿子屋放幾個嘹望手就好)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2-22 1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炮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炮战距离,更远的炮战需要更高的观测点,而且需要更多的火控装备,也就需要更大的舰桥空间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2-22 1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燃料从煤改成油,锅炉技术的改进也使得较少的烟囱能保证足够的动力。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7 06:07 , Processed in 0.0247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