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6-8-22 13:40 编辑
到二战结束为止大米76mm炮都没有适当的线速率火控指挥仪,不可能取代127mm的5000米到12000米的远程防空。
为什么127mm到5000米就不打了?因为飞行目标近距离的角速率已经不是127mm炮座俯仰回旋速度所能跟得上的了。貌似美军尝试过用Mk 51角速率指挥仪来带127mm,不过没有实战记录,显然不成功,所以美军才开发炮座速度能与40mm炮座媲美的Mk 27/33/34双76mm炮座。
虽然Mk 51角速率指挥仪可以担负1500米到5000米的中程防空,但Mk 22一开始也没有动力炮座,要到1945年的Mk 26才有RPC遥控操炮的能力,也才能连结Mk 51接受指挥。如果不是神风特攻,大米用Mk51指挥40mm好用得很。
而机群编队必须在5000米前打散是什么概念?这要考虑飞机进入攻击航路的速度,假设舰爆速度是1分钟12公里,雷击速度是1分钟6公里,那么它们从5000米到1000米投弹,只需22秒和44秒,如果8架从高空加8架从低空同时自5000米外分头四面进攻,对40mm和20mm来说差不多就是饱和攻击的意思。如果在12000米就开始打散,敌机就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可能协调在接近的时间都抵达投弹点发动攻击,这时连127mm都还有机会在5000米前打2-3轮齐射,至于40mm和20mm也才有机会一个一个收拾突破近防圈的漏网之鱼。
此外Mk 27/33/34没有动力输弹及供弹机,事实也不是理想的二战防空炮,只是面对神风的应急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