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4662|回复: 7

人谋不臧?-英国佬的穿甲弹

[复制链接]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同大家所知,在日德兰之后英国对战舰的各种缺失痛定思痛,针对炮弹的问题,更开发出了绿弹轻松穿巴登,然而不幸的,历史的悲剧总是不断的重演...


当时在德雷尔所主持的海军部弹药委员会努力下,成功的生产弹体、引信、装药都有改善的炮弹。但委员会也表示如此结果尽是实验性的,建议对那些尚未检验过生产线进行科学化的调查。


不幸的,一战结束后,掌控炮弹生产的两大钢铁厂通知海军部他们不愿继续弹药改善的工作。海军部被迫交出关於穿甲弹的发展与实验性工作。研究与设计部门也因而无以为继,陷入停顿。


更糟的是,海军方面的检察员被认为不应该插手弹药生产商对於炮弹的生产与试验工作,这样不合理的规则持续了近二十年。随著时间过去,炮弹的验证逐渐不再是追求高标准,而是为了让这批炮弹被采用.....炮弹的规格由两家厂商协议决定,所以也不存在改进的竞争与动机。这种情况下,宽松的验证使得只有非常劣质的炮弹会被淘汰...


军械局是唯一的把关者,然而他们缺乏对於生产细节的足够认识,也没办法用科学的方式去证实其怀疑。直到1934年军械局的怀疑才被强行传递给海军部。为避免这种观点在军械局会议中散布,主席致函海军部表示以下几点:

政府部门没有设计和处理穿甲弹的专家。
用於改善穿甲弹的设计的安排效率低下和“几乎等於是丑闻。
该公司的方法,缺乏系统,几乎没有进展,许多海军部的钱已经浪费了。
这些公司并不了解为什麼发生发生,是藉著猜测的方式来进行工作。
并在最后一段: -
他们的观点是,目前15寸的外壳AP似乎并无法在战斗距离有效对抗较厚的装甲。




在此之后与这些公司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讨论陷入回圈,即使缺伐证据支持,厂商仍反复声称一切都很好,认为验证失败是由於单个装甲板的强度在各处有巨大的变异。一年的论证后,一名科学家被任命为军械局“研究记录”。由於厂家不愿意配合,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他发现厂商不愿(或无力)提供关於钢材使用,热处理,硬度测量等资料.他成功地在1936年将捡到的弹药破片送交冶金验证,发现其物理性质不如厂家所声称的一致。然而厂商仍不表同意,继续装死,并拒绝修改其生产方法。


早在1940年,军械局即展开进一步的努力试图把事情改正。为了新战列舰所生产的14寸炮弹,有相当数量在测试中是败。军械局报告道,他们的看来厂家不知道为什麼这些炮弹失效,并敦促海军部应坚持发掘真相,通过设置special committee of eminent men(A.P.P.委员会)去调查此事,并迫使公司公开他们的知识,协助更好穿甲弹的开发。


该A.P.P.在未来两年期间,委员会开会了很多次,他们发现厂商所提供的文件充满争议点和缺乏证据的宣称。制造商坚持认为,在实验室以外的环境,没有任何的改进可以进行。


1942年,军械局,现在加入了著名数学家和统计学家(EA米尔恩教授,FRS和ES皮尔逊教授),获得进一步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再次强调局面的严重性。在试射中15寸弹的没有击穿钢板,在同样速度和撞击角的条件下,同一制造商的14英寸却能击穿。


在相当一段时间军械局的结论与建议经常被重新检验并被缺乏足够时间、知识、经验的技术部门所拒绝,即使一干著名学者都支持军械局的建议。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於逐渐让真相摊开在阳光之下,炮弹制造商不仅忽视进行科学的方法来检验问题,他们紧闭著的大门也缺乏有价值的信息。一个小型的专家委员会the Heavy Shell Sub-committee在新设位於Cardonald,Glasgow的皇家军械厂在工作,受到一流生产工程师Mizzen先生的指挥。1943年8月时,在委员会的指导下设计和制造的15英寸炮弹,成功击穿了厂商炮弹先前未能击穿的标靶,而后在较高和较低的撞击速度,更浅的撞击角度都取得了成功。


在此期间,曾经答应协助委员会的炮弹制造商几乎没有提供有用讯息,还继续坚持他们的方法是所能达成最好的。


在某次A.P.P.的会议开始时,某位高阶负责人恭喜弹药制造商生产的穿甲弹成功击沉沙恩以鼓励厂商。然而实际的证据显示,沙恩是被一枚幸运地击中桨轴的炮弹所拖慢进而被鱼雷击沉。炮弹确实使沙恩霍斯特受损而暴露於鱼雷攻击,但这无助证明制造商所生产的穿甲弹是有效的。
(注:该段是照搬原文的文意,然而如同你我所知,沙恩是被从天窗打入锅炉室,另外首轮齐射报销沙恩两座主炮,其实穿甲表现还可以)


委员会的成功并不是一蹴可及。在炮弹的处理过程中,对於温度控制、硬化及其他影响穿甲弹表现的因素做了一百多份记录。通过仔细比对这些记录,经历了几次失败和成功后,在制造过程中造成缺陷的状况被逐渐的消灭。因为在处理过程和测试中有许多的变数,只有科学的方法和反覆的尝试方能取得成功。


一旦Cardonald工厂投入生产,它以最大输出量供应皇家海军的需求,但弹药库中究竟有多少之前的劣质穿甲弹被其取代并不清楚。委员会继续进行试验,但要生产能在二万码到三万码距离上穿透厚重的装甲的炮弹仍有一定的困难。


军械局再次审视了交战条件,并且定下了之后大口径炮弹发展的目标,然而随著二战的结束与核武时代的来临,所有的武器都受到了通盘的检视...


附录
以下将介绍一直使用到1944年年底,用於验证穿甲弹品质的系统。该验证系统或多或少是由炮弹制造商所决定的,根据军械局的看法,这样的检测程序根本是假定所有的穿甲弹都是品质优良少有劣品而定的,根本是源於厂商的阴谋与恶意。


炮弹生产的单位是Lot(堆) ,每一堆包含四百枚炮弹,而一堆又被细分为四个一百枚的小堆。当炮弹制造商生产出了一堆的炮弹,在验证时会从其中一个小堆随机选出两枚炮弹用於验证,要以特定的速度与撞击角度射击装甲板。只要这两枚穿甲弹有任何一个在测试中达标,那麼这堆398个炮弹便全数通过验证而能投入服役。那如果两枚穿甲弹都失败了呢?那这小堆炮弹会被判处'reproof',那麼此时炮弹制造商有两个选项,一是将整堆的炮弹全数退回,或是选择让剩下三小堆300枚炮弹继续进行验证。想当然尔的,他们一般选择的后者。接下的检验程序与之前相同,再从其中一个小堆随机选出两枚炮弹用於验证,只要这两枚穿甲弹有任何一个在测试中达标,那麼这298个炮弹便全数通过验证而能投入服役。


假设一小堆的炮弹中有多达50%是有问题的,那麼连续两次再验证中失败的机率仅有25%...
根据军械局统计学教授的数学计算,根据实际上炮弹进行验证射击的结果,计算出英国海军有高达30%至70%炮弹可能是不合格的...


以上内容来自NAVAL REVIEW , 1960 vol.2 p. 188
我没有完全逐字翻译,但有尽量避免歧义


之前发问无果,跑去navweaps论坛发问才得知,蛮有意思便将其翻译了。


英国炮弹主要的问题是在较高的撞击速度下会有碎裂的问题,这也许能解释为何在俾斯麦的最后一战中乔五的14寸并没有在其主装上打孔(当然也可能是单纯没有命中主装)


乾货(大误)源自navweaps论坛上别人的分享
两家厂商Hadfield和Firth ,H生产的14寸炮弹要好於F,F生产的15寸炮弹则要好於H


图片来源
img284.imagevenue.com/galshow.php?gal=gallery_1342553344231_439lo&format=show




关於这个问题其实还有相当多不清楚的地方,相关的内容还蛮复杂的,可以在参看下这两串
Did British ap shell has quality problem in ww2?(我的发问帖
Did Prince of Wales have defective ammo?


主要几个争议点
1.所谓的品质不良的穿甲弹若以各国标准而言是否还是如此,或是仅止于表现中庸?
2.有人指责该文作者为了政治目的扭曲部分事实
3.实战中英国穿甲弹的表现
4.其他国家的检验标准
5.这两家厂商在1941~43之间改进的幅度
6.品质较差的炮弹是否有大量投入使用,或是作为库存预备


不知各位dalao是否有A.P.P.委员会的档案资料 能够对这个问题发表下看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吞拿鱼发过日本穿甲弹验收标准,似乎也是发现不合格批次后进行改进而不是报废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6-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体系,自然会暴露出一些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一个固步自封自欺欺人的体系,却不会暴露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难道就因为后者的产品没有暴露出问题,所以就要比前者的产品更优秀吗?

这份档案里有你想要知道的内容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6-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看过的一战至二战时期的技术档案而言,美国人是最诚实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认为最有可信度。英国人相较而言有些bureaucratic,出了问题后确实有不少互相推脱责任、搞派系斗争的故事,但毕竟也还有人出来收拾局面解决问题。至于日本人和德国人,以我个人的观点,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太好,显然不如美国人那么实事求是。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5-6-3 22:17
就我看过的一战至二战时期的技术档案而言,美国人是最诚实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日本对91式的测试也不能完全说没有实事求是吧,至少在发现测试不合格后做了改进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5-6-2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主贴的数据来看,结合campbell在二战海武里给出的英国穿甲弹验收标准,大部分炮弹满足在1750fps击穿30度CA装甲标准,绝大部分14寸符合40年进一步放松的1900fps的验收标准

二等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6-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5-6-3 22:17
就我看过的一战至二战时期的技术档案而言,美国人是最诚实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神教对苏联人的看法如何?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1-2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张表求教一下,底下的着速被挡住了,最左边的1400fps还是1300fps?那张14寸的表是1400fps,这张15寸的也一样吗?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19:53 , Processed in 0.0296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