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4053|回复: 13

[书籍资料] 研究论文:The Royal Navy and the Tactics of Decisive Battle, 1912-1916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好的梳理了一战前及一战中英国海军舰队战术的演进和相关问题,为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战巡堆炮弹的行为提供了很令人信服的战术解释。很值得一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5-12-1 13:57 编辑

记得 @史东 前辈六七年前曾在中国二战论坛发表过这篇论文的翻译连载,但那时我这边连大陆的网络不正常(或许是论坛那时已摇摇欲坠线路不稳),不知后来是否完成,网上尚存转载的貌似不是全部。

恳求史东君全文转载。


原译文名 《谈笑间 强弩灰飞烟灭:1912至1916年间的皇家海军及其决战策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15-12-1 14:13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5-12-1 13:39
记得 @史东 前辈六七年前曾在战争的艺术论坛发表过这篇论文的翻译连载,但那时我这边连大陆的网络不正常( ...

这位先生还有一篇讲间战时代英国海军战术发展的,应该没人翻译过了。

读完后感觉RN的近战决胜论非常合理……反倒是美日的超远距离炮击不太靠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1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LeSoleil 发表于 2015-12-1 14:10
这位先生还有一篇讲间战时代英国海军战术发展的,应该没人翻译过了。

读完后感觉RN的近战决胜论非常合理 ...

谢谢,这篇没见过,收下了。

墨田哲朗教授(Prof. Tetsuro Sumida,转成汉字是不是这样?@owaii )以《 In Defence of Naval Supremacy : Financial Limit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ritish Naval Policy, 1889-1914, By Jon Sumida, 1989. 》成名,也重掀起德雷尔和坡仑火控系统之争。此人多年前就开始钻研一战前后的海军战术与技术史,到处搜集断烂朝报,如今隐然一方学霸,连老佛爷也要向他求资料。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Our Bloody Ships or Our Bloody System - Jutland and the Loss of the Battle Cruisers, 1916

这篇论文也很有名,里面也有从交战距离及战术的角度谈为何堆炮弹,当然由于主题是讲战巡殉爆,所以堆炮弹的话题在这篇论文里只是个引子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12-1 14:35
谢谢,这篇没见过,收下了。

墨田哲朗教授(Prof. Tetsuro Sumida,转成汉字是不是这样?@owaii )以《  ...

顶楼论文印象最深的就是,RN为了新式技术战术模式不泄密,把决战的战术训令搞得神神秘秘,连己方舰长都不知道,导致战术执行能力不足……

研究者更只能从各种边角料里琢磨……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6-1-31 23:27 编辑

附录里作者对一些炮术名词做了定义,与目前约定的似有些出入,在这里提出个人说明:

a single salvo: 照作者的定义,一次单齐射是全舰(主)炮台组的一半火力,8门舰的single salvo是4炮射,10门舰的是5炮射。这与一般理解的半齐射,不论是英国式的联装炮塔中每炮塔各出1门炮射击的half-salvo;或德国式的4座联装炮塔中的2座各出2门炮射击的semi-salvo,看来实质弹数是一样的,而且容易望文生义成一次全齐射或没有定义的齐射。

a double salvo: 作者的说明是指由2次发射时机几乎同时的齐射(salvo)所构成的全舷射(entire broadside),也容易混淆。到底这个salvo是哪一种没定义,他要是直接写成2次single salvo或half-salvo就没事了,也就是指一组前后两次只间隔数秒的连续半齐射,合起来就构成全舷射(超无畏)或全齐射。

rapid independent: 相当于美式的rapid(不等待前一群弹头落水的急射快射)加上continuous fire(不等待其他炮塔也不等待同炮塔其他火炮的连续射击。)



大校

论坛贵宾

九年服役纪念章银星勋章

发表于 2015-12-3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12-1 13:39
记得 @史东 前辈六七年前曾在中国二战论坛发表过这篇论文的翻译连载,但那时我这边连大陆的网络不正常(或 ...

此译文已然烂尾了……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12-3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东 发表于 2015-12-3 14:13
此译文已然烂尾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5-12-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较忙,慢慢看完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12-1 14:35
谢谢,这篇没见过,收下了。

墨田哲朗教授(Prof. Tetsuro Sumida,转成汉字是不是这样?@owaii )以《  ...

日语里的人名发音是比较难的,甚至没有标准,同样的汉字可能有不同的发音。
就拿sumida来说,角田、隅田、住田、墨田都可以。
同样的汉字,发音sumita也是可以的。这个到底是ta还是da要问本人。
读错了对方还会生气。真是难伺候的。呵呵。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6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12-1 14:35
谢谢,这篇没见过,收下了。

墨田哲朗教授(Prof. Tetsuro Sumida,转成汉字是不是这样?@owaii )以《  ...

tetsuro的汉字更是多了。哲郎、哲朗、徹郎、等々、估计有几十种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5-12-2 11:22
附录里作者对一些炮术名词做了定义,与目前约定的似有些出入,在这里提出个人说明:

a single salvo: 照作 ...

按照这个a single salvo的定义倒是可以解释美军战术训令里的那一条:

用一半炮塔射击的效果不如用全部炮塔的半数火炮进行射击——对训令制定时1934年的那些老战舰完全可以成立。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二等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8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saibaby 发表于 2015-12-6 16:19
tetsuro的汉字更是多了。哲郎、哲朗、徹郎、等々、估计有几十种了。

小弟查询了一下日本的网路,几乎没什麽日本人有提到sumida教授,有提到的场合也是用英文或译作片假名ジョン・テツロウ・スミダ,加上sumida教授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因此不做翻译或许会比较好,而汉字究竟为何,应该也只有本人才知道了。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56 , Processed in 0.0296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