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1年1月,日本申明退出第2次伦敦会议,同年末海军假日迎来了终结。 为了适应无条约时期,日本海军朝着昭和11年6月修订的帝国国防方针(基干主力舰12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20艘)的兵力整备而迈进。 在此形势下制定的造舰计划有「昭和12年度海军补充计划」(俗称③计划),「昭和14年度海军充实计划」(俗称④计划),「适应形势的军备缺陷补充」(俗称临计划),出师准备计划(俗称急计划),追加计划(俗称追计划)等。 本文从无条约期的这些造舰计划论证日本海军的方向性。 新战列舰和建造设施 海军假日以前,海军兵力的主角是战列舰。 由于飞机的迅速发展,航空母舰作为重要的兵力也开始崭露头角,不过昭和12年无条约时期来临时还不存在威胁战列舰的程度。 随着裁军条约的失效,迎来的是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型新战列舰。 大和型是怎样的战列舰已经在许多文献中讲述,本文再不详述。不过承蒙注意,作为建造上的问题,因为船体非常长大,限定了可以建造的造船厂和工期要经历长时间,被限制了拥有数量。 大和型战列舰的建造方式,1号舰大和在吴海军工厂的造船船坞建造,2号舰武藏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的第2船台建造,3号舰信浓由横须贺海军工厂的第6船坞(修理用)建造。 这些船台、造船船坞、修理用船坞各有长短。 在船坞建造能注水下水。而船台建造的舰船必须滑行下水。 因为船体长大,下水产生了很大的困难。 再加上船台对水面倾斜设置,工程也困难。 三菱重工长崎的场合,船台的宽度很窄,龙门起重机柱和武藏船舷之间仅仅只有80厘米,成了很大的障碍。 但建设船台本身容易,船台的建设费用也低廉。 另一方面,在船坞的造船因为在平坦的地方,工作效率高,不过船坞本身的建设费高且经历时间长。 横须贺的第6船坞,工期6年(昭和15年5月4日完成),工程费1700万日元。 作为目的是造船的造船船坞能设置龙门起重机,而对修理用船坞不能设置,工作效率明显低。 修理用船坞不能设置龙门起重机的原因是舰桥、烟囱、船桅等上层建筑物是障碍。 于是大和型战列舰在不同的环境下推进了建造,从开工到下水花费的工期1号舰大和约2年9个月,2号舰武藏约2年7个月,3号舰信浓约4年6个月(作为战列舰预定工期3年5个月)。 总之,在日本只存在3处大和型战列舰建造所,每1艘到下水需要约3年。 以全日本看,意味一年只能建造1艘。 那么试着比较以前日本企图的八八舰队计划和大和型的建造。 八八舰队计划把舰龄不满8年的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8艘,计拥有16艘作为目的。当时日本有吴及横须贺二大海军工厂和三菱重工长崎及川崎重工神户二大民间造船厂,四处充分运转,建造从开工到下水工期2年的军舰,8年能建造16艘主力舰。 八八舰队计划1号舰长门从开工到下水花费了2年3个月,2号舰陆奥约2年,3号舰加贺1年3个月,4号舰土佐1年10个月下水。 也就是八八舰队计划中应当可以一年建造2艘主力舰,和大和型的一年1艘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且3号舰用的横须贺第6船坞在预定完成之前,只能使用吴海军工厂与三菱重工长崎,日本以2艘大和型为前提不得不斟酌造舰计划。 于是便制定了③计划。 ③计划 第70届帝国议会(昭和11年12月26日开会)通过预算的③计划(昭和12年度海军补充计划)中预定建造的舰艇,大和型战列舰2艘,翔鹤型航空母舰2艘,日进型水上飞机母舰1艘,布雷舰3艘,炮舰4艘,占守型海防舰4艘,甲型驱逐舰18艘,各种潜水艇14艘,扫雷艇6艘,特务舰2艘,布雷艇5艘,驱潜艇9艘,共计70艘。 再者,这其中驱逐舰3艘及潜水艇1艘计4艘是伪装预算,虚设的,实际不建造。 预算总额8亿0654万日元,用于昭和12~16年度的会计预算。 但当时物价上涨明显,在76届帝国议会上③计划的总额被变更为8亿6421万日元。 建造的66艘排水量共计26万9510t(建造计划时的排水量与实际的排水量多少不同),不过按主要舰种区分,战列舰以12万8000t(全部的47,5%)排首位。 虽然最终预算是以2亿7227万日元排首位,但不过是33%。 排水量第2位(4万t)的航空母舰预算1亿3200万日元,第3位(3万t)的驱逐舰是1亿3500万日元。 值得关注的虽然是潜水艇排水量第4位2万4800t(9.2%),但是预算占第2位1亿6310万日元(20%)。 ③计划建造的潜水艇全部是甲型、乙型、丙型等巡洋潜水艇。 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潜水艇以外,大放异彩的是占守型海防舰。 占守型海防舰是以之前旧式驱逐舰充当北方海域的警备作为主任务,施加了耐冰结构和防寒设备,全两层底等。 为此,工时102496(例子∶八长),达到了排水量多约2倍半的甲型驱逐舰120592(例∶矶风)的84%。 接着13年度计划在③计划之外又加上建造练习巡洋舰2艘,特务舰1艘,73届帝国议会通过了预算(总额1720万日元)。 ③计划的特征是潜水艇的比重高,无条约时期战争从早期开始的状况下是不会因为「战时的确需要的特务舰和小型舰艇」还不太多而不竭尽全力。 另一方面,美国继昭和9年的第1次文森案(建造航空母舰黄蜂及辅助舰102艘),1936年度计划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型战列舰,昭和13年5月,为了对应日本的③计划,发表了以海军兵力扩大20%为目标的第2次文森案。 这个第2次文森案建造的有约克城型航空母舰的3号舰大黄蜂和埃塞克斯型航空母舰的1号舰埃塞克斯,南达科他型战列舰等。 ④计划 像跷跷板重复上下运动那样,军备也一再反复扩大回应。 为了回应美国的第2次文森案,日本制定了④计划(昭和14年度海军充实计划),并由74次届帝国议会(昭和13年12月26日开会)预算化。 ④计划预定建造的舰艇是大和型战列舰2艘,大凤型航空母舰1艘,阿贺野型轻巡洋舰4艘,大淀型轻巡洋舰2艘,甲型驱逐舰15艘,丙型驱逐舰1艘,乙型驱逐舰6艘,各种潜水艇25艘,练习巡洋舰1艘,水上飞艇母舰1艘,布雷艇10艘,扫雷艇6艘,驱潜艇4艘,布雷舰1艘,特务舰1艘,共计80艘。 这其中丙型驱逐舰岛风型,乙型驱逐舰秋月型,其他与③计划时相同,作为预算上要求上,虚拟的甲型驱逐舰2艘和潜水艇1艘被做了预算。 总额当初12亿6300万日元,不过被核定为12亿578万日元。 于是④计划开始切分,但重要的大和型战列舰的开工大幅度推迟了。 因为3号舰信浓在横须贺第6船坞完成之前不能开工,4号舰由于在吴的造船船坞建造,在1号舰大和下水(昭和15年8月8日)前不能开工。 结果,4号舰开工要到昭和15年11月7日之后。 那么在八八舰队计划时,担负战列舰建造一翼的川崎重工神户的船台建造着什么? 川崎重工神户于昭和13年5月25日开工③计划的航空母舰翔鹤,翌年11月27日下水。 接着同月30日开工后来成为航空母舰飞鹰的客船出云丸,昭和16年6月24日下水之后,翌月10日开工了④计划的航空母舰大凤。 这样,川崎重工神户是无休息的建造着航空母舰。 ④计划的特征,按主要舰种排水量合计看,作为基干兵力的大和型战列舰2艘12万8000t不变化,但与③计划比较,加上巡洋舰4万2000t、驱逐舰4万9200t,潜水艇也增加到4万9400t。 秋月型驱逐舰和大淀型巡洋舰、大凤型航空母舰等装备98式10厘米高射炮加大对空火力的舰型也是特色之一。 按预算看,首位从战列舰的3亿0476万日元(24.1%)替换为潜水艇的3亿3509万日元(26.5%)。 第3位驱逐舰2亿5340万日元(20.0%),第4位巡洋舰1亿7664万日元(13.9%),第5位航空母舰1亿0531万日元(8.3%)。 ④计划进一步偏重潜水艇,可以说明显。 巡洋舰的预算中36%建造充当潜水艇部队旗舰的大淀型也是重视潜水艇的佐证。 ④计划预定建造的潜水艇中10艘是海大7型,其他巡洋潜水艇。 76届帝国议会作为④计划的追加,又通过了练习巡洋舰1艘的预算,但在临近开战的昭和16年11月6日中止了建造。 预定③计划和④计划完成的昭和19年度,日本海军的战斗舰艇280艘约130万t。 但④计划预定建造的舰艇中大和型战列舰的4号舰、大淀型轻巡洋舰的2号舰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中止了建造。 这样,日本用④计划回应美国的第3次文森案。 更进一步的造舰计划 昭和14年11月发表的第3次文森案是使美海军战斗力增大25%的造舰计划。 为了与此对抗,日本在④计划、就连③计划还没完成的时候就开始探索后面的造舰计划。 于是制定了⑤计划,预定建造战列舰3艘,超甲型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3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水上飞艇母舰7艘,轻巡洋舰9艘,潜水母舰1艘,驱逐舰32艘,潜水艇45艘,布雷舰3艘,炮舰3艘,海防舰4艘,扫雷艇10艘,驱潜艇18艘,布雷艇8艘,特务舰8艘计159艘,约65万t。 但是③及④计划用日本的工业力可以实施的军备增强作为前提,但⑤计划是不是因为「美国大规模的扩军,所以日本的军备也必需对抗」这个观点而筹划,没考虑实施的可能性。 ⑤计划是昭和16年1月军令部的要求案,5月决定慨案。 另一方面,美国的第3次文森案被削减为11%增强于昭和15年6月14日通过(埃塞克斯型航空母舰3艘,衣阿华型战列舰4艘等),但是翌月新的军备增强策——斯塔克案发表了。 美国不顾在朝削减方向推进的第3次文森案,到7月急忙改变为斯塔克案增强军备的理由,是6月21日法国投降带来很大的影响。 斯塔克案(两洋舰队法案)是考虑第2次世界大战的激化和日本的参战之后的造舰计划,给予日本极大的冲击。 斯塔克案预定新造舰艇135万t(衣阿华型战列舰2艘,蒙大拿型战列舰5艘,埃塞克斯型航空母舰7艘等)超过日本昭和19年度能整备的全部舰艇。 为了对抗,日本继⑤计划,制定了⑥计划,战列舰4艘,超甲型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34艘,潜水艇67艘,其他73艘,共计197艘(约80多万t)。 即使⑤计划也不可能实现,远远地超过它的⑥计划只有说荒诞无稽了。 但即使是那样的计划也能找到一个方向性。 从③到⑥的各计划中比较驱逐舰和潜水艇的比率,③计划以驱逐舰15艘对潜水艇13艘,潜水艇少。 但是后续的④计划以驱逐舰22艘对潜水艇25艘,潜水艇多了。 ⑤计划以驱逐舰32艘对潜水艇45艘,增加(到1.5倍左右。 最终的⑥计划以驱逐舰32艘对潜水艇67艘,大体上2倍。 总之日本的潜水艇比重,经年岁月改变扩大。 ⑤计划由于中途岛海战的败北而被制定的改⑤计划替换,⑥计划烟消云散。 不过⑤计划预定建造的舰艇中一部分驱逐舰、潜水艇、特务舰、小型舰艇竣工了。 临近开战 ③计划到⑥计划连续的造舰方案为基础的军备扩充作为目标,不是以把开战作为前提,而是确立临战状态作为目标。 因而担任后方支援的特务舰和成为海上护卫核心的小型舰艇数量很少,平衡被很大的破坏。 昭和15年8月,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军令部与海军省洽商后决定了「适应形势的军备缺陷补充」为目的的临计划。 临计划预定建造的舰艇排水量共计59525t,特务舰9艘及小型舰艇28艘及潜水艇18艘。 预算总额2亿2627万日元,其中潜水艇1亿0583万日元。 临计划建造的潜水艇是属于海中型系列的中型潜水艇及以孤岛防卫为目的的小型潜水艇。 特务舰是跟随机动部队的挥发油搬运舰6艘和冷冻运送舰3艘,不过3艘挥发油搬运舰中止了建造。 小型舰艇是驱潜艇12艘,扫雷特务艇6艘,布雷特务艇4艘,鱼雷艇6艘。 临计划的舰艇逐次竣工,成为大战中宝重的作战能力。 昭和16年后半,判断对美战不可避免制定了急计划。 预定建造云龙型航空母舰1艘,伊吹型重巡洋舰2艘,甲型驱逐舰16艘,乙型驱逐舰10艘,潜水艇33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海防舰30艘,扫雷艇28艘,其他172艘,排水量共计约30万t。 数量上,因为排水量合计少的小型舰艇多,排水量130t的驱潜特务艇达100艘。 急计划的预算是16亿7303万日元。 昭和16年11月6日,伊藤整一军令部次长对海军次官要求促进潜水艇建造,并制定了追计划。 追计划建造的潜水艇32艘,靶舰1艘,实质是⑤计划的一部分提前措施。 预算是4亿6063万日元。 急计划和追计划的预算共计是21亿3313万日元,航空母舰8703万日元(4%),重巡洋舰1亿2000万日元(5,6%),驱逐舰4亿5699万日元(21%),潜水艇8亿3925万日元(39%)。 舰艇的价格也逐步上涨,甲型潜水艇:70届帝国议会时1456万日元,76届帝国议会成为1553万日元,④计划时1664万日元,急计划时2116万日元。 总结 在无条约时期的日本的造舰计划以建造大和型战列舰作为主轴进展。 可是日本的造船能力不能建造足够数量的大和型战列舰,没有找到充实除战列舰以外的舰艇作战能力的方策。 这中间对潜水艇的期待很大,在预算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日本是岛屿国家,对由潜水艇实施的通商破坏战脆弱。 另一面,作为大陆国家的美国的通商破坏战是强项。 因而本应对潜水艇注入力量,以充实反潜能力作为目标。 不得不对日本将潜水艇放在重点的军备加入战争之事抱有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