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9459|回复: 29

关于VT引信的战后发展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2-1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企鹅骑士 于 2016-2-16 11:02 编辑

关于VT引信的战后发展的问题。
1、在二战以后,英美基本上没有用到高炮,相关资料也很少。不过有很多资料表明,在韩战中,美帝榴弹炮广泛的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来洗山头。可是又有资料说在韩战中为了保密,美军部署的少量90高炮依然使用机械时间引信。
2、在马岛,英军114mm舰炮在防空战中打了不少炮弹,用的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吗?
3、中国和苏联一直没有装备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所以在越南、在海湾美帝飞行员遭遇的大口径高射炮都是在打机械时间引信炮弹。可是相关技术早已掌握,因为榴弹炮有使用,各种导弹也在用。
4、现在用中口径机关炮打电子时间引信榴霰弹来反导弹挺火的,为什么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呢?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2-1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求教VT音信对于中口径机关炮尺寸问题  ,厚颜求科普。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陌刀 发表于 2016-2-16 23:46
小白求教VT音信对于中口径机关炮尺寸问题  ,厚颜求科普。

好像在电子时间引信出现之前,35,37,40,45,57都是碰炸的

大校

论坛贵宾

九年服役纪念章银星勋章

发表于 2016-2-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鹅骑士 发表于 2016-2-17 07:47
好像在电子时间引信出现之前,35,37,40,45,57都是碰炸的

1、定时引信发射前要装定时间,按照当时技术水平,支持不了高射速。
2、VT引信是战争末期或战后初期才小型化到3寸上。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问
在马岛,英军114mm舰炮在防空战中打了不少炮弹,用的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吗?
中国和苏联一直没有装备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所以在越南、在海湾美帝飞行员遭遇的大口径高射炮都是在打机械时间引信炮弹。可是相关技术早已掌握,因为榴弹炮有使用,各种导弹也在用。
现在用中口径机关炮打电子时间引信榴霰弹来反导弹挺火的,为什么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呢?

大校

论坛贵宾

九年服役纪念章银星勋章

发表于 2016-2-2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企鹅骑士 发表于 2016-2-19 20:57
再问
在马岛,英军114mm舰炮在防空战中打了不少炮弹,用的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吗?
中国和苏联一直没有装备无 ...

通过雷达准确测距,计算机自动解算后装定电子时间引信,精确度已经足够,比近炸引信更便宜可靠。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东 发表于 2016-2-20 11:03
通过雷达准确测距,计算机自动解算后装定电子时间引信,精确度已经足够,比近炸引信更便宜可靠。 ...

我又想到一个原因,中口径机关炮打是榴霰弹来反导弹的,榴霰弹的结构决定必须是弹底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只适合在弹头布置。

列兵

发表于 2016-2-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企鹅骑士 发表于 2016-2-20 15:14
我又想到一个原因,中口径机关炮打是榴霰弹来反导弹的,榴霰弹的结构决定必须是弹底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


看設計 bofors 40/57mm 3p 彈藥,引信就在前方
這彈藥可以是定時引信,近炸引信,觸發或觸發優先的定時混和模式

另一方面Oerlikon Ahead彈藥應該就是彈底引信,因為這樣讓裡面的
鎢蛋可以散步為圓錐狀讓目標來撞

列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2-2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企鹅骑士 发表于 2016-2-19 20:57
再问
在马岛,英军114mm舰炮在防空战中打了不少炮弹,用的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吗?
中国和苏联一直没有装备无 ...

中国海军的100炮在80年代曾研制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陆炮不清楚,

二等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2-2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VT引信的战后发展的问题。

VT引信是这个样子滴


20毫米炮弹的话,自己脑补吧。

要说防空炮,估计博福斯得算老大。楼主去看看博福斯炮弹的进化更清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2-2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我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航空兵器专业毕业后,被留校分配到航空弹药教授会。因为我是本专业毕业,人员都很熟悉,也没有什么多的手续就走马上任了。我们教授会由于航空引信(航空弹药起爆装置)是个空白点,而引信中的前沿是“非触发引信”,这在炮弹、航弹、火箭、导弹、原子弹发展中,都是重中之重。我的任务就是负责航空引信,重点是航空非触发引信。但教授会只有我一个人从事这方面工作。没有人商量,全靠自己孤军奋战。同时,还要负责二期学员的实验课,这个任务倒不难,基本上按照原有大纲实施。

正在这个时候,炮兵工程系来了一位非触发引信苏联专家叶菲莱莫夫上校,这真是“雪中送炭”。我便到炮兵工程系三科引信教授会跟苏联专家进修。当时三科主任许哨子是新四军的老干部、党内专家。他热情接待了我,安排我的学习与工作,那时,和我一起跟专家学习的有张德符、张清泰、还有我们一期的同学杨欣德,他是毕业后分配到军械部军械科学研究所后派来学习的。非触发引信是一门新的学科,它牵涉到弹药、引信、火工品、无线电、微波多方面知识。我们过去学习都是以机电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那时正赶上“大跃进”,我们都是边学习、边研究、边设计、边试验。苏联专家给我们讲课,介绍有关非触发引信的构造作用、设计原理和有关知识。同时我们把志愿军从朝鲜缴获来的各种型号美军非触发雷达引信,加以解剖分析研究,又用拆卸下来的元器件进行实验,然后设计成我们自己的引信。

当时,我们分工进行各项工作。许哨子主任是总指挥,张清泰老师带了四个三期毕业班学员(张玉琤、马忠恕、金国友、王其昌)负责总体,杨欣德负责发射接收系统,童光华负责鈡表机构,我分工负责有关雷达引信与各种炮弹天线辐射分布特性的测试与放大器的设计,其他有关执行机构、液化固体电池、各种超小型电子管、电******************……都有专人负责。实验室耿柏青和龚继民工程师则负责有关实物、实验部份。记得耿柏青和实验室同志亲自到朝鲜战场仓库运来大批从美军手中缴获的各型炮兵无线电引信,冒着危险卸去传爆管,然后进行解剖和拆卸各个部件和电子元器件。我们就是利用这些东西进行设计研究的。那时我们实验室的设备很简单,特别是电子仪器,很多都是试制产品,比较粗糙,更谈不上什么精度了。但我们还是发挥了拼搏的精神,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摸索前进。我负责的放大器,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它既要保证足够的灵敏度,还要起到抗干扰的作用,放大系数在多卜勒频率范围内有严格要求,经过反复试验,我们还是掌握了美军炮兵多卜勒雷达引信有关线路的特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线路方案。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我们终于摸清了美军有关雷达近炸引信的构造作用,并进行了全面的测绘,提出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炮兵雷达引信方案。在此基础上,经过各有关单位协作,成功地生产出我国第一代炮兵雷达引信“电-1无”,使我军的现代化跨上了一步。这里虽然没有我的名份,但我尽了自己微薄之力也感到自豪。同时在炮兵系还被评为1959年度学院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据我了解,哈军工炮兵系引信弹药教授会在当年研制无线电引信基础上,与有关工厂、研究所协作,又进一步研制了“电-11”、“电-21”、“电-31”等等一系列新型无线电引信,弥补了我国兵器发展的这一空白。而且1960年分建为炮兵工程学院后,创建了无线电引信专业。张清泰老师成为这一学科带头人,他们在无线电引信引战系统、命中问题、最佳炸高、效率评定、毫米波末敏弹、同轴线测量、打靶仿真等多方面为我国无线电引信的研究、设计和试验有关基础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多年来培养的毕业学员,都成为各个领域的无线电引信方面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

叶菲莱莫夫是我接触最多的苏联专家,他除了亲自给我们讲课外,还和我们一道研究美军雷达引信,指导我们进行实验。同时帮我们建设实验室,特别是建立了一套雷达引信相对运动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但他却没有带来一个苏联的雷达引信和介绍有关苏联雷达引信的实物资料。但相反却带走了我们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一套各型雷达引信(经学院领导批准)及有关资料。可能苏联的有关装备还不如美国的先进。叶菲莱莫夫工作十分严谨,也很认真。每天一早就来到教学大楼工作。因为他是个工程师,对实验室一切都很关心。记得他回国前一天,还专门到实验室到处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当时我们学校也开始招研究生,空军系戴其萼副主任同意我读研究生,我找叶菲莱莫夫商量,他说他只是一个上校工程师,不够条件带研究生。要我找一个无线电专业的教授作指导。后来我找到空军系无线电教授会的吴守一教授拟了一个进修计划,并经叶菲莱莫夫补充修改准备实施。但正赶上“大跃进”只图搞项目赶任务,也就作罢了。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2-2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hittite 发表于 2016-2-26 10:49
1958年,我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航空兵器专业毕业后,被留校分配到航空弹药教授会。因为我是本专业毕业,人员 ...

请给出来源,这是转贴的基本规矩。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2-2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6-2-26 13:44
请给出来源,这是转贴的基本规矩。

有关我国无线电引信发展的往事
来源:南京理工宣传部 作者:原机械工程学院 罗学勋 编辑:党露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2-2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hittite 发表于 2016-2-26 16:48
有关我国无线电引信发展的往事
来源:南京理工宣传部 作者:原机械工程学院 罗学勋 编辑:党露 ...

好材料。这里还有另一位无线电引信先进的回忆:

http://60th.njust.edu.cn/34/b0/c2392a13488/page.htm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6-2-26 17:10
好材料。这里还有另一位无线电引信先进的回忆:

http://60th.njust.edu.cn/34/b0/c2392a13488/page.htm ...

我国研制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历史并不短,早在1959年就研制出了基于电子管技术的第一代无线电近炸引信,性能基本达到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同类引信的水平,但因为性能不突出,价格又贵,没有列装。到70-80年代,我国又集中攻关了晶体管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的近炸引信,定型了供大口径火炮炮弹使用的电-11引信和供100毫米高炮使用的电-31引信,并投入量产,但由于价格因素,这类无线电近炸引信在我军地炮和高炮弹药上运用均非常少,地炮榴弹使用的主要还是榴-4、榴-5、榴-7机械式触发引信,100毫米高炮使用的还是时-5钟表时间引信。

地面高炮,无线电引信的优势并不明显,价格确很高,而且存在被敌人电子干扰的可能,所以没有列装。
优势不明显的原因:阵地、炮位、指挥所、雷达位置事先都测绘好了,事先把不同的空域编上号,每个空域的装定参数(炮的和弹的)都事先准备好。指挥所根据敌机轨迹,算出预计拦截点,然后语音通报给炮位拦截点所在空域的编号,炮班就根据空域编号对应的装定参数开始干活。全营打出一定体积的弹幕等着敌机往上撞。每一波速射,装定参数都是一样的。
这种战法不需要无线电引信。

榴弹炮上以前因为价格因素没有采用(估计也有可靠性因素),现在情况不知。


列兵

发表于 2016-3-1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高炮两大流派是厄利空的AHEAD弹药和博福斯3p弹药,都属于近炸引信(当对于直接命中引信)。关于这俩弹药网上资料很多,原理也不复杂,想详细了解可以百度一下,简单说阿海德的原理是雷达对敌机定位,解算弹道,弹药在飞出炮口的时候完成测速和编程,预设弹药爆炸时间。3p的意思是预设破片,可编程,近炸引信,有多种工作模式。3p功能更强大,也更复杂,目前只能用在40mm及以上的弹药上。阿海德相对3p结构简单,20mm以上的弹药就能用。目前西方新式步兵战车已经有使用阿海德弹药的了,用于杀伤软目标。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3-19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东 发表于 2016-2-20 11:03
通过雷达准确测距,计算机自动解算后装定电子时间引信,精确度已经足够,比近炸引信更便宜可靠。 ...

二战时候的技术水平,没有vt只是火控雷达,能有效防空吗

大校

论坛贵宾

九年服役纪念章银星勋章

发表于 2016-3-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hittite 发表于 2016-3-19 23:48
二战时候的技术水平,没有vt只是火控雷达,能有效防空吗

一发5寸炮弹的摧毁半径只有5码多一点,在机械定时引信的350码射距散布区域里只有4发炮弹爆炸。理论上即便是毫无瑕疵的火控也只能获得1%的命中率。

二等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3-2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东 发表于 2016-3-20 00:04
一发5寸炮弹的摧毁半径只有5码多一点,在机械定时引信的350码射距散布区域里只有4发炮弹爆炸。理论上即便 ...

能否换成电子定时引信?

大校

论坛贵宾

九年服役纪念章银星勋章

发表于 2016-3-2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hyperion 发表于 2016-3-20 07:37
能否换成电子定时引信?

70年代末才有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14 , Processed in 0.0431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