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746|回复: 20

[案例分析] 有关丹麦海峡战斗

[复制链接]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3-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俾斯麦和提尔皮茨建造和舾装的这段时间,大西洋上的破交战正在紧张进行,开战后一年半,英国大西洋航线在德军潜艇,大型舰艇以及辅助巡洋舰合力绞杀下岌岌可危。但是和潜艇的辉煌战绩相比,后两者的战绩显得微不足道,原本对大型舰艇有着莫大热情的希特勒,也开始逐步失去耐心。
雷尔而元帅不甘心自己倾注莫大心血的德国舰队就此失宠。40年底他下令袖珍战舰舍尔海军上将,重巡西佩尔突入大西洋袭击英国商船,到了41年年初,战巡沙恩和格乃修复了威希河演习留下的创伤后不久,也在其命令下执行代号四轮车的大规模海上破袭战任务,杀入大西洋,这些军舰肆虐大半年,摧毁四十万吨以上商船后于41年三月下旬开始陆续返回德国本土。也就在三月,随着大型舰艇的陆续返航,潜艇部队压力骤增,一个月里,德国最优秀的潜艇指挥官,U99的艇长奥托克雷奇摩,U100艇长舍普克以及U47艇长普利恩先后阵亡或者被俘,但是局势并未以此倒向英国,这个月德国潜艇击沉了492395吨船舶,英国海上生命线已经到了即将绷断的时刻。而现在随着俾斯麦号战斗力即将形成,雷德尔急于用最新锐的战舰给英国致命一击。
新的大规模海上行动代号莱茵演习,这一行动将出动最新的俾斯麦号以及三月下旬进入布勒斯特的战巡沙恩,格乃。这些军舰将在南北两路同时联合行动。
为了支援上述舰艇的作战行动,伪装成中立国商船的两艘补给船,五艘油轮四月初看先后离开德国港口,前往沿途各个预定海域
德国最初计划如下:三艘主力舰艇分别从南北两线同时出击,南线的突击力量是驻留在法国布勒斯特的沙恩级,它们预定在四月初先行出航,在破坏英国航运的同时吸引皇家海军主力到远洋上。在英国人不得不使用大型军舰护航船队后,俾斯麦号利用集结在斯卡帕湾的英国本土舰队主力南下围剿沙恩和格乃的时候,大不列颠群岛和格陵兰之间的海域相对空虚,一举杀入大西洋,然后三艘主力舰联手出击,把英国人的海上航运彻底切断。显然欧跟亲王不在出击名单,因为该舰当时还在海试,而且无论火力还是防护,他都无法和上述三艘主力舰比,虽然让俾斯麦单独去闯挪威海有些不合适,但是南线还有两艘战巡配合,英国本土舰队南下,挪威海会变的很空虚,而此时俾斯麦号要做的不是突破而是偷渡。
出门不吉
就在海军司令部为新一轮海上战役忙的不可开交之时,布勒斯特方面经柏林传来的消息:沙恩的老问题轮机故障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所以从四月初到六月之间必须对此彻底维修和调试,无可奈何下司令部只能命令格乃单独出航。
四月六日,完成启航准备的格乃静静地锚泊在港内,等待启航时间到来,黄昏时分,一架皇家空军的鱼雷机低空向港内飞来,本来德军对于英军的空袭也是见怪不怪,但是这样孤零零一架飞机的袭击让他们不明就里。犹豫片刻之后所有口径的防空炮一齐开火,但是对方已经接近到了足够近距离并且发射一条鱼雷,虽然英军飞机很快被击落,但格乃不可避免的被鱼雷击中右侧船尾,右侧螺旋桨被摧毁,尾部炸开一个大洞,超过一千吨的海水涌入船尾,受到如此重创,它不可能继续执行预定任务了,只能和姐妹舰一道坐上了船台。
雷德尔知道此事后郁闷不已,无奈之下他下令还在试航中的新重巡欧跟立刻返航做好陪伴俾斯麦出击的准备,可是就在这道命令发布后不久,四月二十三日波罗的海方面传来欧跟在返航中触雷的消息,船头受损。虽然船体伤势不重但是各种光学仪器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因此不能不修理就出航,何况让俾斯麦号在没有任何僚舰支援掩护的情况下去闯被英国人重兵封锁的挪威海也很不妥。万般无奈之下雷德尔只能下令行动时间推迟四周。
雷德尔最有力助手之一,德国海军作战舰队司令京特吕特宴斯二级上将被授命指挥此次行动,就在不久前,在他的指挥下沙恩和格乃结伴杀入大西洋,成功执行了四轮车大规模战斗的任务。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取得十多万吨的击沉吨位同时很好的掩护了舍尔号以及西佩尔号归航。此人可以说是当时德国最好的水面舰艇指挥官,但是吕特宴斯上将在制定行动计划的时候依旧向上司表现了深深地顾虑,尽管这次是指挥德国最强最新的战列舰出航,并且雷德尔一再强调说英国本土舰队可能近期抽调兵力支援战局吃紧的地中海战区。
为了劝告上司,他专门飞到柏林向雷德尔建议推迟计划,他认为,尽管地中海方面吃紧,但是没有沙恩级在大西洋兴风作浪,那么英军绝不会从斯卡帕湾抽调大批舰艇南下,鉴于可能遭遇英国本土舰队主力的拦截,仅靠两艘战舰出击实在太危险,最糟的情况下俾斯麦可能遭遇四五艘英国战列舰围攻,更何况欧跟是巡洋舰,仅有八英寸主炮,在战列舰之间炮战中不能指望帮上俾斯麦什么忙。所以与其冒着巨大风险出击,不如等沙恩和格乃修复,况且那时候提尔皮茨也完成训练,那时候德国海军四艘最强的主力舰一起出行会更有把握。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历来谨慎的海军司令一反常态的拒绝,他只是强调说,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战斗都到了最关键时刻,战局时不我待。无奈之下吕特宴斯只能尽力执行命令,他对前来送行的一位同僚说:这次战斗失利相差悬殊,我恐怕会搭上老命。
沙恩自从服役后主机就时不时的有些问题,42年四月开始开始,德国人为了彻底解决该舰一直存在的轮机问题,对该舰引擎进行彻底的维修调试和改进。结果沙恩7月二十三日
离开船台后,引擎出力从160500到了166000,速度提高到了32节,但是完成修理出海试航后的第二天,它遭到了英军的空袭,被命中五发炸弹导致总计3000吨进水,只得再次回到船坞修理。
1941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迟,五月的格丁尼亚港依然显得那么寒冷,俾斯麦号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等待着她的僚舰欧跟亲王伤愈归来
五月五日,港内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希特勒。他的突然来访让港内热闹不少,第三帝国的元首在吕特宴斯上将陪同下视察了俾斯麦号以及刚刚试航归来的提尔皮茨,就在当天,希特勒向吕特宴斯正式下达执行莱茵演习的命令。尽管因为欧跟还在修理而无法确定最后的出发日期,但吕特宴斯心理依旧在犹豫是否再次向元帅请求将行动推迟到提尔皮茨号服役
吕特宴斯最终放弃了再次建议的打算,就在欧跟亲王号修复回到格丁尼亚的次日,他下定了出击的决心。次日,他下令和莱茵演习有关的所有人员即可开始进行远航准备,务必在五月十八日之前完成准备工作,于是港内开始忙碌起来,港内勤务人员夜以继日的为两舰补充给养,燃料和弹药。当日夜,完成最后的准备后,吕特宴斯下令:所有出航舰艇午夜点火,次日凌晨两点出航。
五月十九日凌晨两点,俾斯麦号,欧跟亲王号以及护航和支援的舰艇纷纷解开缆绳起毛离开码头,在绕过了海尔半岛后,舰队转向西行。
在俾斯麦号舰队出航的同时,驻守挪威的德国侦察机奉命从俾尔根机场起飞,分四路对设德兰群岛,法罗群岛以及丹麦海峡进行广泛的侦查,这一行动被英国人察觉,英国情报部门结合前一段时间格丁尼亚港方面激增的无线电通讯,推断这一反常现象是新建成的俾斯麦号即将突入大西洋的前兆。而一直对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服役深感不安的皇家海军,对这一情报分外重视,在海军部召开紧急会议的同时,严令航空侦察兵尽快组织对挪威南部各个港口进行一次全面的空中侦察以核实这一情报。
一天后,俾斯麦号等舰艇抵达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这片海域充斥着英国飞机布下的水雷,为了避免触雷,舰队减速到17节,在配备扫雷艇的驱逐舰严密保护下,俾斯麦号带领欧跟亲王号小心翼翼的通过这片水雷密布的海运,就在他们通过瑞典哥德堡近海时,被一个挪威地下抵抗组织驻瑞典观察哨发现,挪威人随后向英国方面发出如下电文:两艘未查明型号的大型军舰在数艘小型舰艇的护航下通过这片海域。
到达相对安全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后,舰队将速度提高到27节,太阳再次升起时通向俾尔根港的峡湾入口出现在海天线上。二十一日清晨,吕特宴斯下令舰队驶入俾尔根,这一停泊并没有在预定计划中,完全是吕特宴斯的临时决定,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俾斯麦号好好打扮一番,另外一个原因是根据出航前收到的天气预报,二十一日夜间挪威海与北大西洋上的气候将会变坏,这正好可以掩护德军的行踪,就在各舰陆续下锚后不久,吕特宴斯决定给各舰加满了油舱,但是俾斯麦号急于给船身图上波罗的海伪装色,并没有像僚舰那样补充燃料。
与此同时,为了搞清楚俾斯麦号的确切行踪,英国海军决定对挪威南部的俾尔根进行航空侦察,就在二十一日中午,一架喷火式侦察机飞临俾尔根,拍下一系列航空照片后顺利返航。英国情报部门在判读了洗出的照片后识别出了一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一艘西佩尔级重巡洋舰。,由此证实了先前情报部门所作出的这艘德国新锐战舰即将闯入大西洋的相关推测。
英国海军被震动了,如果俾斯麦号出现在大西洋上,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就可能被切断,何况此时英国已有11只运输船队(包括一只部队运输船队)正航行在大西洋上或者即将启航。因此,丘吉尔下令:在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作战海域之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击沉它!
在托维办公室的一张大海图上,已经绘出11只护航运输队航线。其中一只代号WS8B,负责运送两万英军前往地中海。由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胜利号航母,以及7艘驱逐舰护航,正行驶在爱尔兰海岸的克莱德湾。从地中海形式看,托维判断德军舰队想南下打击WS8B。但此时托维不顾危险,下令护航的舰队与自己会合,准备随时策应其他舰队的活动。
取得确切情报后,海军部下令三艘轻巡:阿里修斯号,曼彻斯特号和伯明翰号前往法罗群岛和冰岛之间海域巡逻,同时加强法罗群岛和设德兰群岛之间的空中巡逻,冰岛以南地区有本土舰队司令托维上将直接指挥,托维本人更是亲自坐镇新战舰乔治五世,并带领战巡反击号和航母胜利号在大量护航舰保护下离开斯卡帕湾前往法罗群岛以西大约150海里位置待命,准备在巡逻部队发现俾斯麦号后第一时间前往迎击;重巡诺福克和萨福克负责巡逻丹麦海峡,一旦遭遇俾斯麦号则立刻由正在前往冰岛途中的乔治五世级威尔士亲王号和伴随的战巡胡德号加以迎击,该分舰队司令为霍兰德中将。可见,托维的计划是不惜暂时让运兵船队陷入危险,但集中最大兵力在可能的地方设伏,在德舰可能进入大西洋的时候就先行歼灭。
就在英国人忙于调度舰艇的时候,二十一日晚上二十一点,完成最后准备工作的俾斯麦号带领欧跟亲王号在驱逐舰引导下缓缓离开了俾尔根港,踏上了征途。
就在它们离开后不久,天气开始变坏,海上刮起大风并涌起海浪,晴朗夜空逐渐被厚厚的云层覆盖,吕特宴斯希望的坏天气终于来了。
当黎明再次来到的时候,吕特宴斯根据预定计划让护航驱逐舰全部返回俾尔根,接下来的行动只有欧跟亲王号伴随俾斯麦号了。
次日,皇家空军一架马丁水上侦察机借着黄昏的掩护再次光临俾尔根,由于能见度的关系景物显得有些模糊,不过这次照片上除了一些小型舰艇和辅助舰艇以外,空空如也,此时俾斯麦号已经带着欧跟亲王号驶出了至少五百海里,英国人明白,他们一直感到恐惧的东西终于来了
几个小时内,俾斯麦号出行的警报响彻了整个北大西洋。
关于俾斯麦号为何没有和欧跟亲王号那样加满油,基本认定的一个说法是,在抵达俾尔根之前,俾斯麦号的内部油舱管道出现轻微破裂,而且吕特宴斯自恃俾斯麦号载油量高,就没有让油船靠近加油,而且停泊在这里也是其临时命令。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雾中的海峡

在最初的旅途中,吕特宴斯将各种情报汇总起来,在充分对比和斟酌后,二十二日夜间二十三点二十二分,他下达命令:接下来的航程中,俾斯麦和欧跟亲王改走丹麦海峡,而不是原计划的设德兰法罗水道。于是两舰深入挪威海,到达挪威海盆北部后折向西,在浓雾,恶浪的掩护下以24节速度向丹麦海峡径直驶去。不过天气似乎坏的有些过分,大雾导致能见度严重恶化,两舰不得不打开探照灯航行,不但如此,一路上反常气候和狂风恶浪使得军舰的炮塔顶部和侧后结上了一层冰。

五月二十三日早晨,俾斯麦号和欧跟亲王号驶入丹麦海峡,午后,两舰接近格陵兰岛和冰岛间的最狭窄海域,从格陵兰冰原延伸而来的冰层将大半个海峡冰封,而英国人又在冰岛一侧布下水雷,结果海峡最窄处只剩下大约五十海里。吕特宴斯明白,这里是最有可能遭遇英国舰艇的地方,两舰略为左舵取道220,向着海峡的最窄处驶去。

春夏时节,接近极地地区的白昼显得特别长,此时的丹麦海峡内大雾虽然已经散去,但是远距离能见度依旧很差,两舰把速度降低到十七节,小心前进。十九点二十二分,海面上余晖未散,在这时俾斯麦号的水下听音器突然察觉左舷正前方传来异常的声响,这肯定不是冰山断裂的声音,而是螺旋桨的噪音!舰长林德曼随即下令雷达开机定位,雷达信号显示在左舷前方大约6海里距离有接触,在这一警告通报位于后方的欧跟亲王号后,舰上的瞭望哨报告左舷前方20度位置发现一个模糊的舰影一闪而过,很可能是英国辅助巡洋舰。事实上,那正是先期被派往丹麦海峡巡逻的英国重巡萨福克号,在发现俾斯麦号后急速驶向冰岛方向雾气比较浓的范围内回避,同时用光信号通知就在不远处的僚舰诺福克号靠拢支援,就在德国人为突然出现的目标震惊不定的时候,八点半一个新的信号出现在雷达屏幕上,距离5.2海里,同样是左舷前方20度位置。此时,已经有人得出了准确的推测:在当时,作为一种高成本的技术兵器,昂贵的雷达系统是不可能装备在辅助巡洋舰上的,只有正规的巡洋舰才可能装备。而英国重巡洋舰的速度则高达32节,是足以顺利与德军保持接触和跟踪的。

得知这一最新消息后,吕特宴斯立即下令指挥仪开机配合雷达一起计算射击诸元。大约二十一点前后,俾斯麦号向大约7海里外的萨福克号开炮射击,舰首部分A,B炮塔共进行了两次齐射,在萨福克号四周激起了近百米的水柱。自知不敌的英国巡洋舰立刻提高航速拉开和德军的距离。但是一个意外使得吕特宴斯懊恼不已,因为自从二十一日出航以后俾斯麦号几乎都在北极圈内航行,而恶劣天气和这一年反常气候使俾斯麦号的主炮塔顶部结上了一层冰壳,主炮第二次齐射导致B炮塔后部的冰壳崩碎四溅,其中部分砸中了位于指挥塔顶部的七点五米基线旋转式测距仪,拥有装甲防护的测距仪本身没什么损害,但是安装在上面的脆弱的床状天线却受到严重损毁。鉴于夜幕已经完全笼罩而海面上依旧有雾,更何况英国皇家海军似乎像幽灵一样潜伏在四周,没有雷达的夜航实在太过危险,懊恼之下的吕特宴斯只得下令雷达完好的欧跟亲王号加速驶到阵列之前领航,而两艘英国巡洋舰则趁乱高速绕到德军舰队后方。英国萨福克号巡洋舰可以不紧不慢的尾随在德舰之后大约12海里位置。从这时候起德国人的Timor型雷达告警接收器上,英国人的雷达信号似乎就从没消失过。

在这天夜里接下来的那些时间里,双方开始展开类似拉锯战的追逐,德军加速,英国巡洋舰也跟着加速;德军减速,英国巡洋舰也同样减速。

而霍兰德中将于20点04接到通报,敌人在他西北450公里处。他立即命令舰队以27节高速迎敌,22点,霍兰德命令进入临战状态,22:30全舰熄灯。

为了摆脱这两个讨厌的尾巴,大约在晚上22点,吕特宴斯下令俾斯麦号掉头驱赶或者干脆摧毁英舰,但是这些举动都被英国巡洋舰上的雷达看的一清二楚,德军一掉头英国人也立刻跟着掉头规避,俾斯麦号在海上兜了一圈后什么也没发现,但是英国人讨厌的雷达信号依旧出现在告警接收器屏幕上,等俾斯麦号恢复原航向,英军的信号又再次出现在后视雷达屏幕上,无可奈何之下德军唯有不作理会。吕特宴斯知道,既然已经被英国人发现,那么除非本土舰队主力依旧留在斯卡帕湾,不然极有可能遭遇到英国大型水面舰艇。就这样德军,英军一前一后以差不多三十节的速度通过了丹麦海峡,而英国巡洋舰则不断的把俾斯麦号的位置和航向以电报形式通报给斯卡帕湾方面,而这些电报同样被霍兰德中将和托维上将的舰队所收到。

随着格陵兰冰原的渐渐远去,大西洋展现在了面前。

关于俾斯麦号的雷达是如何受损的说法有两个,其一就是上文讲述的碎冰破坏,另一说法是主炮开火的震动导致。不过一般认为俾斯麦号经过了严格训练和测试。类似主炮开火震动导致雷达损害的缺陷应该不会被忽视,所以采用冰块说法。

流火的海洋

如果英军主力还在斯卡帕湾那是绝对追不上俾斯麦号的,基于出航前的情报吕特宴斯对此还是很乐观的,德军舰队把速度维持在了28节,航向依旧是220度。

午夜刚过,萨福克号突然报告失去目标,英军立刻紧张起来,每逢皇家海军在明处,德国海军在暗处时,英国人多半都吃了亏。霍兰德命令航向北转45度,以期快速接敌。但不久他意识到这样没头没脑地急急北进有些鲁莽。于是,2:10,他率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向南折转140度,以等待侦察舰队的消息,而4艘驱逐舰则继续向北作扇形搜索,但此后,当霍兰德的主力舰高速接敌时,4艘驱逐舰已经无法在如此高海况下保持跟进了。同时他下令威尔士亲王号打开284雷达对海面进行搜索。2:47,萨福克号传来好消息,它与德舰队恢复接触并证实德国人在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西北约50公里处,霍兰德立即命令转至220度航向并将速度提高到28节,这样他们几乎与德舰队平行同向航行。

随着黎明到来,昨夜的不安逐渐远去,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唯有海浪拍打和轮机噪音在水面上回响。这一切就如同那句老掉牙的暴风雨前的寂静所描述的场景一样。但是这种短暂的平和很快就将被打破。北极寒冷的黎明到来以及大雾消散使能见度逐渐好转,5点刚过,霍兰德命令准备战斗,所有人员都把目光转向北方,焦急地等待着德国人出现。

5:15分

欧跟亲王号的水听器探测到一个来自左舷西南大约20海里位置的噪音。获知这一情报后,吕特宴斯当即下令所有瞭望哨注意观察噪音方向的水天线。

5:35,两艘英舰上的观察哨几乎同时发现了德舰。

5:37

德军观察哨发现了大约十九海里外升起的烟柱,烟柱出现在欧跟亲王号的水听器探测到声音的方向的水天线上。

由于吕特宴斯没能从德国海军最高指挥部获得任何有关英国海军舰队的部署和调动的情报,他只能依照常理推断欧跟亲王号探测到的舰艇或者舰队的情况。由于距离太远外形尚且无法精确识别,从舰艇识别手册上看这两艘船可能是巡洋舰,但是具体型号很难判定。它们可能是被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招来加强监视任务的。

虽然这对于德国舰队来说不算什么严重威胁,但也确实增加了德军摆脱跟踪的难度,吕特宴斯得到的指示是尽可能避免和英国军舰交战,除非是为了攻击向英国输送战争物资的商船队的需要。因此,当发现从水天线上出现的英国军舰明显准备拦截德国舰队时,吕特宴斯只能选择回避它们。采取这种行动对他而言不会有任何损失:如果这些军舰是老式英国战列舰,他可以逃脱并且最终绕开它们;如果不是,也可以让他有更多时间来考虑处理新情况的对策。

当时,英国人分舰队正在以二十八节速度向240航向前进,而德国人则取向220度,两只舰队的航向几乎平行,两者只有二十度夹角。在这种航向夹角下,两只舰队接近的速度是每分钟283米。如果双方保持目前航线和速度,就意味着英国舰队在一刻钟之后(大约5:52)进入主炮有效射程,届时由于英军的位置比德军略为朝前,它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使结果向着有利于它们的方向倾斜。

而霍兰德中将命令自己的舰队右舵转40度,航向调整到280度,这一举动使得各自舰队接近速度达到每分钟713米,并将在5分钟后(5:42)把俾斯麦号至于英国军舰的有效射程内。德军将位于英军的50-55度方位,这可以让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的尾炮塔也能发挥火力。

这样做还有另外的道理,首先,胡德号的主装甲板无法经受俾斯麦号380毫米穿甲弹几乎垂直方向落下的打击,所以必须赶在德舰横跨胡德号舰首之前给予敌人猛烈齐射。其次,近距离射击弹道平直,弹着点集中在舷侧,而胡德号舷侧装甲较厚,承受打击的能力强得多。另外,正对着敌舰前进弹着面积小,被击中的概率也小。但这样做也有相当的弊端。第一,让敌舰在交战中驶过自己的舰首本来就是兵家大忌,德舰很可能在全过程中都得以发挥全部火炮射击,而英舰只能以舰首炮塔还击。第二,英舰队此时迎风行驶,舰首激起的海浪将阻碍视线,影响射击观测。第三,英舰编队太密,胡德号位于威尔士亲王号左前方仅900米处,这样德国人很容易把火力从一艘转移到另一艘。此外,英舰的位置处于东方,在黎明时分东方渐渐发亮的背景衬托下很容易被瞄准,而德舰却能利用西方夜幕的掩护。(理论上霍兰德完全有时间接敌之前航行至德舰航线以西占据有利位置,但也许是整个夜间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发现敌人并且保持接触这一问题上,英舰最终丧失这一机会,这不能不是一个巨大失误。但是战后英国人仍旧认为霍兰德的举动体现皇家海军一贯的光荣传统,大无畏的纳尔逊精神)

5:39

吕特宴斯也命令德国舰队右舵45度,转到265度航向上。他不能向英国人的反方向前进,因为那将陷入格陵兰冰带。所以德军选择的是一个折衷的航向,这一航向既可以发挥德国军舰速度上的优势,使它能够有机会绕过英国舰队,又可以保护舰队有足够的机动空间。这一机动的结果也把双方舰队接近的速度降低到了每分钟二百一十四米,也就推迟了两只敌对舰队不可避免的交火时间。

几分钟后,英国舰队司令霍兰德意识到了德国人正在转离他,但他却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为进一步向敌转弯只会是英国人处于德国舰队的尾后,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保持目前的航向,英国人则仍然能处于拦截德国舰队的位置上,只不过要花更长一点时间。双方航向夹角现在降低到15度,接近速度为每分钟二百一十四米,这意味着仍需要十分钟才能接近到23公里的有效射程内。

5:43

另一个烟柱出现在左舷前方大约20度的方位,此时吕特宴斯明白俾斯麦号遭遇的不是一艘敌舰,而是一支舰队。

大约5:49

这是一个阴暗寒冷的早晨,也就是发现俾斯麦号和欧跟亲王号12分钟之后,双方距离接近到了24公里,霍兰德下令准备开火。他明白胡德号主炮射程要比德国人的远,所以打算尽快接近到攻击范围内,发扬这一优势。因此,中将命令他的舰队右舵20度,转到300度航向,冲向敌人。

在转向20度之前,德国舰队在英国舰队航向的40度方位。而现在到了20度方位,这就使得英国战列舰的尾主炮无法转到朝向敌人的方向,也就是说英国人只能用一半火力和敌人交战。双方航向夹角增加到了三十五度,也使双方的接近速度增加到每分钟491米。再过三分钟,距离将缩小到23公里,霍兰德中将也就可以下达开火的命令了。

这时德国人仍然无法准确识别英国人的军舰,对敌舰速度判断错误使他们认为对手很可能是英国老式战列舰,那么凭借俾斯麦号和欧跟亲王号的速度很容易摆脱掉他们。一些军官甚至还认为那不过是两艘增援的巡洋舰,只是为了加强前一晚就跟踪自己的那两艘巡洋舰,然而,这个梦随着时间慢慢的蒸发了。随着英国军舰越来越靠近,很明显不会有哪艘巡洋舰会如此靠近一艘战列舰。如果欧跟亲王号的舰长布林克曼上校早知道对手是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他也许早就掉头逃跑了,因为德国海军条令明确禁止巡洋舰和敌人主力舰交战。而英国人方面同样比较困惑,因为俾斯麦号和欧跟亲王号的轮廓实在太相似了,英国人只好假定前面的一艘就是俾斯麦号,霍兰德向威尔士亲王号下令:准备开火,目标左侧敌舰。

5:52

当双方距离接近到23公里时,霍兰德中将发出了开火命令。刹那间英舰的前主炮位置上闪现出仿佛和太阳一样耀眼的光芒,即使远隔13海里依旧使德国军舰上的水兵震惊不已。这些炮弹在四十多秒内飞行了13海里的距离向着欧跟亲王号打来。但是这种可怕的景象仅仅存在于脑海里,因为对舰型的误判造成测距失误,这些炮弹落在了距离欧跟亲王号至少五百米的水中并激起了近百米高的水柱,目标毫发无损。但是这些巨大水柱也消除了德国人对于英国军舰种类的怀疑,因为只有战列舰的重炮才可以在开火时激起如此巨大的水柱。但是由于角度的关系,德国人仍然很难从侧面看清英国军舰的区别特征,也就无法进一步对英国军舰做出准确判断。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5:53

欧跟亲王号完成了这一机动,俾斯麦号在一分钟后也随之完成,仍然保持着跟随巡洋舰。吕特宴斯命令各舰在转弯完成后尽快向敌人射击,并且两舰独立计算射击诸元。

这一转向使德国舰队航向和英国舰队航向形成了100度夹角,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两只舰队接近速度提高到了每分钟900米。交火后的第四分钟,双方距离接近到了18公里,再过五分钟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到14公里,德舰正好处于英舰的T字头位置上。德舰因此能以前后主炮同时向英舰开火,而英舰只能使用前主炮射击,英舰的火力优势因此被德国人的战术优势抵消。英国人早知道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存在机械故障,在出发前它的尾部主炮塔发生故障而无法旋转,而它的首部四联装主炮中有一门因为故障无法射击,因此它只能用5门主炮进行炮战。理论上两者的火力仍然足以与俾斯麦号抗衡,并且在主炮火力上还略占有优势。当然,欧跟亲王号也不是吃素的,它很快就会用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就在完成转向的同时,欧跟亲王号率先用它的8门八英寸主炮开火,迅速向位于英舰队阵列前部的胡德号发挥火力,一分钟内主炮就进行了四次齐射。它的八英寸主炮初速高达九百一十四米每秒,几乎比英国人的15英寸火炮高25%,开火时的射程可以达到21公里。40秒后进行弹着观察,然后依照其结果作必要的弹道修正。很快就有一发8英寸炮弹命中胡德号,弹着点是右舷中部甲板上的一个高炮弹药箱,其中存放的4英寸高射炮弹顷刻间被引爆在甲板上,噼啪的响成一片,火势逐渐向尾部蔓延。不过这一击带来的损害并不十分严重,霍兰德认为大火不会对战斗有太大影响,因此置之不理。

在这一时段的炮击中,胡德号毫无斩获,而威尔士亲王号在第二次齐射时可能有一次命中,但是似乎没什么效果。事实上两舰分散火力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命中的可能,此刻胡德号依旧不知道它是在和一个错误的敌人进行战斗。

5:55

霍兰德中将此时觉悟到了危险的存在,正在进行65度左舵的那艘德国战舰即将对他的舰队形成T字头位置。但是他决定进一步接近德国舰队,他下令舰队左舵回到刚才的280航向上高速向着敌人驶去以求进一步拉近双方距离。也就在英舰忠实的执行这一命令的同时,来自欧跟亲王号的炮弹再一次命中胡德号。

北极黎明时分的天空把处于东方的英舰轮廓映衬的越发清晰,胡德号更是因为起火而成为易于瞄准的目标。在这个时候俾斯麦号开火了!它用前部A,B炮塔以13度仰角对20公里以外的胡德号进行了一次侧舷半齐射。800公斤重的炮弹以820米每秒的初速飞离炮膛,大约三十秒后,胡德号就被巨大的水柱包围,但是首轮齐射全部失的。枪炮长在针对观测到的弹着点进行了相应调整,大约三十二秒后,俾斯麦号又以尾部的C,D炮塔进行了第二次半齐射。此时的胡德号已经被欧跟亲王号8英寸主炮命中了两次,但是由于两艘德舰的外形差别不大所以胡德号依旧在向这个错误的目标倾泻火力。但是这种错误随着俾斯麦号的齐射而结束,巨大的水柱使得英国人震惊不已,他们明白到了先前的射击指向了一个错误的目标。与此同时来自威尔士亲王号的信号也明白无误的指示了位于阵列后方的那艘军舰才是真正的目标。

随着英舰的逐步接近,德国人终于做出了基本正确的识别:对手是胡德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至于将威尔士亲王号误判为其姐妹舰这种错误也是无关紧要的。了解这一事实后德国人为他们的这个发现震惊不已,此前只有欧跟亲王号的舰长,识别专家布林克曼上校较为准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当时他害怕的连声自言自语:多么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吕特宴斯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到皇家海军两艘最强大的战舰。他随即下令欧跟亲王号将火力转移到乔治五世号以执行牵制射击,俾斯麦号则集中火力对付胡德号。他进一步命令欧跟亲王号降低速度使两舰位置更接近并转移到俾斯麦号的右舷,此举目的在于防备英国巡洋舰诺福克号可那的突袭,因为自从炮战开始后那艘巡洋舰就一直在德舰右后方大约20海里位置旁观着。此时此刻,吕特宴斯终于认识到和英舰的一系列遭遇都不是偶然。但维克沃克少将带领的两艘巡洋舰却迟迟没有投入围攻,战后有人回忆:巡洋舰分队的人在霍兰德到来后就认定,己方巨舰已经到来,敌人毁灭在即,因此一直作壁上观。原本,霍兰德指望他们能在适当的时候牵制一下欧跟亲王号,好让自己的主力舰队集中力量对付俾斯麦号,因此,这又是英方一大失误。

5:59

英国人的齐射打到这个时候都没有出现什么效果,唯一一次命中来自威尔士亲王号,时间大约是5:53-5:54之间。由于舰首主炮齐射要比更宽的舷侧方向全部主炮齐射的命中率低得多,因此英国舰队必须尽快转向和德舰队平行的航向以便结束这种只能使用舰首主炮的尴尬境地,但是转向的同时会造成射击命中率骤降。霍兰德决定冒险,下令左舵20度,将航向改变为260度,从而使得英舰队和德军航向夹角缩小为六十度,而那个航向上两舰的相对位置能使英军发挥全部火力。

此前的炮击俾斯麦号一样没能集中胡德号,但是胡德号的微小航行变化还是被俾斯麦号的枪炮官施耐德察觉,在针对英国舰队新的航向和角度改变射击参数后,俾斯麦号第三次以前部主炮进行半齐射。大约半分后,观察到炮弹落在英舰周围溅起的水柱,依旧失的。但是弹着点已经夹中了目标,可以进行真正的齐射了。

俾斯麦号现在已经准确的测出了胡德号的距离,它决定结束先前为了测定距离而进行的半齐射,转而下令主炮齐速射,几秒种后俾斯麦号以全部八门主炮对胡德号进行第四次齐射,但是依旧是跨射而没有命中。俾斯麦号的枪炮官不免有些沮丧,但是决定双方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六点整

就在胡德号完成了转向的同时,俾斯麦号在进一步修正了弹道后,进行了第五次齐射。这一次依旧是跨射,不过明显观察到了有炮弹命中胡德号主桅后部。

此前,俾斯麦号的弹着点观察员不断以沉稳的语调回报每次射击的效果:远了,近了,跨射无命中...正当他有些失望时,这一命中令其沉稳语调也出现了兴奋的转变:敌人中弹了!

某座主炮塔内,当炮手们为此开始兴奋喝彩时,一位军官板着脸呵斥:回到岗位上去!不错,敌人中弹了,可接下来他会做什么?!

施耐德有些诧异的观察着目标,他有些疑惑的想:难道是哑弹?这时一个震惊的景象发生了:胡德号上发生了毁灭性的大爆炸!爆炸点在位于船体中后部,几乎一瞬间军舰就被烟雾和火光吞没,近八百吨的主炮塔也被巨大的爆炸整个掀到了空中,而爆炸的硝烟直冲到了近千米高的高空。

一开始,一条黑色烟柱从胡德号主桅杆附近靠近右舷救生艇甲板方位腾起,越升越高,浓烟很快笼罩了大半个舰身。突然,烟柱中间冲起一道耀眼的橙色火焰,随即巨大爆炸响彻着冰冷的海天,无数碎片冲向天空,部分甚至落到了威尔士亲王号的甲板上。硝烟逐步散去,一支高速前进的胡德号在颤抖中停滞,迅速断成两半,大约一百米长度的尾部变成了一堆难以辨认的金属,迅速向左倾斜并翻转沉没,舰首部分也被抬离水面越翘越高,最后整个前半部分垂直急速下沉。位于胡德号右后方900米的威尔士亲王号在近距离目睹了这一惨景,舰长里奇上校是第一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人,他立即命令操舵手尽最大可能右舵,以避开胡德号残骸。

目睹这种情景,无论是英舰还是德舰的水兵都为这凄惨的景象所深深震撼,他们明白,这种可怕景象唯一解释就是胡德号的主炮弹药库中的发射药被引爆。

爆炸发生时,胡德号舰桥上所有人都被震倒在甲板上,信号兵特德.布里格斯听到值日官向舰长罗菲尔.科尔上校和霍兰德中将报告罗盘已经失灵,科尔命令改用紧急操纵系统。但话音没落,舰体就开始向左倾斜并向尾部下沉。布里格斯看到霍兰德中将平静地坐在指挥席上,他已经没必要下达弃舰的命令了。布里格斯和海军候补生威廉.邓达斯,二等水兵罗伯特.蒂尔伯恩是仅有的幸存者。他们三人居然凑到一起,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漂泊了4小时,当最后一丝希望即将破灭时,他们的救生筏终于被英国驱逐舰电号发现。如果再晚一会儿,胡德号就将落得一个更加彻底的悲剧结局。当电号试图发现别的幸存者时,胡德号沉没现场只剩下一堆堆漂浮的残骸和厚达100毫米的油迹。

战场上一度出现了10秒左右的空白停滞期,双方都没有对此突如其来的变故有足够反应,施耐德第一个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带着惊喜的心情,他下令发布这一消息:胡德号已经爆炸沉没。很快,德舰队陷入一阵狂喜的庆贺中,要知道胡德号也是德国海军一直以来恐惧和痛恨的战舰,每次舰队执行任务,舰长都会吓唬部下说,我们要去和胡德号作战。而今,皇家海军20年的骄傲在自己手中折戟沉沙!

6:02

此刻的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完成了避让,并回到原先的260航向上。里奇上校明白,他们遭遇的对手比他们原先设定的更可怕。如今胡德号已然沉没,他的威尔士亲王号如不小心也很可能步其后尘,他随即下令:左舵60,航向200.

完成这一转向后,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和俾斯麦号保持平行航行,它有着重装甲保护的舷侧正对着敌舰。而此时,欧跟亲王号和俾斯麦号也已经将火力转移到了威尔士亲王号。

也差不多就在此时,远在21海里外的英国巡洋舰诺福克号在目睹胡德号的惨状后试图协助威尔士亲王号一臂之力,它开炮射击俾斯麦号,但是因为距离太远,大大超过主炮射程,结果炮弹全部在距离俾斯麦号大约4海里外落入海中。

6:03

此时,“胡德”号已经和他们的舰队司令霍兰德中将一起消失了,海面上除了一些尚未散尽的硝烟和即将消失的旋涡以外什么也没有留下。

“威尔士亲王”号完成了转向,并开始向“俾斯麦”号开火。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14000米,随着距离的接近炮火开始越来越准确。终于,来自于“俾斯麦”号的一发15英寸炮弹击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指挥舰桥,尽管炮弹直接穿了过去而没有爆炸,但是舰桥内的人员却非死即伤,舰长李奇幸运的毫发未损,但是他被震晕了过去。

这一打击虽然破坏不大,但是使英舰的指挥暂时中断,片刻后恢复知觉的舰长和其他一些尚能继续坚持作战的舰桥人员不得不转移到位于舰尾的备用指挥所内。就在这一段时间内,来自于“欧根亲王”号的8英寸炮弹击中了运作中的副炮指挥仪,这一击使几门5.25英寸副炮瘫痪。

和“俾斯麦”号保持平行态势的“威尔士亲王”号在这一段的交火内总共两次命中“俾斯麦”号,但是英国人没有看到与之相称的效果。“欧根亲王”号航行在俾斯麦号的后方,这个位置更容易受到来自于“威尔士亲王”号的炮火打击,但是“威尔士亲王”号没有理睬她。另一发来自于“俾斯麦”号的一发15英寸炮弹击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又舷起重机然后破坏了后部烟囱,这一击所产生的破片对上层建筑物、水上飞机、弹射装置、舰载联络艇以及其他的的一些暴露在外的设备产生了严重破坏。另一发炮弹落在了位于后部烟囱位置的水线上,但是这发炮弹并没有爆炸,只是造成了少许的进水和少部分燃料流失,但还是对航速和续航距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至此“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先后被四发来自于“俾斯麦”号的15英寸炮弹和三发来自于“欧根亲王”号的8英寸炮弹接连命中命中。麻烦还来自于故障的后部主炮和缺乏经验的水兵,这些都造成她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开火。这些问题注定了“威尔士亲王”号的命运,尽管船体本身受到的损害并不严重,但是没有经验的的船员使她不可能对“俾斯麦”号的炮火加以行之有效的还击。

李奇明白,他的“威尔士亲王”号正处于最糟糕的境地,虽然他们先前的射击已经使俾斯麦号受到了一定损伤,但是继续交火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损伤甚至于失去战舰,而这一切却未必能换取敌舰的相同损失。基于这种觉悟,李奇舰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同时下令释放烟雾,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但这已是别无选择。他知道其它的军舰在前来阻击“俾斯麦”号的途中,因此他完全不必冒着失去皇家海军最宝贵战舰的危险去进行有可能的“血本无归”的战斗。

6:04

李奇下令“威尔士亲王”号右转,航向150;转向东南,同时释放烟雾以掩饰她的行动,同时用可以向后射击的副炮塔继续向“俾斯麦”号开火。烟雾的效果很快就被显现出来,不一会工夫“威尔士亲王”号炮手的视线就被他们自己所创造的烟雾所阻挡,结果只能向着敌舰的大致方向射击,而“俾斯麦”号则只能向着烟雾中“威尔士亲王”号所处的大致方位继续炮击,在这种状况下吕特晏斯已经不再期待有更进一步的战果。

6:09

此时双方均不打算继续浪费他们的火力,于是都停止了射击。

“俾斯麦”号的指挥官,欧内斯特·林德曼上校(Ernst Lindemann)希望可以尽快了结“威尔士亲王”号,而吕特晏斯却觉悟到继续追击“威尔士亲王”号是和“避免和英国海军舰艇交火(船队护航舰支除外)”的相关命令是背道而驰的。他也同样担心追击只会使“俾斯麦”号和其他的皇家海军舰艇越来越近。危险的存在使他明白:拿他的船和全体船员性命来冒险是不允许的。

就这样,二战中大西洋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炮战落下了帷幕,在这短短的15分钟交火内,英皇家海军失去了他们引以为傲的“胡德”号。

大约在6时15分,巡洋舰“诺福克”号向英国海军总部发出电报

“‘胡德’号已经沉没”。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3-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4日清晨的这场遭遇战中在射控与炮术上有两点值得一提的地方:

1.英方射控雷达的运用有争议。根据PoW舰长里奇当时呈上海军部的炮术报告,284型主炮射控雷达与281型对空搜索兼副炮测距雷达在这次炮战中完全没有掌握到任何射控数据,284当时失灵并受干扰,281受干扰。换句话说,主炮射控测距是由光学完成的。但281的一位雷达官派登少尉却在40多年后的回忆录中反驳说,281雷达确实有抓到敌舰距离,同时通过电讯将测距结果传到计算室的显示仪表上,但可能是由于新舰缺乏协调演练,竟然没有任何一位射控计算人员注意到雷达显示表上的测距数据。

2. 德国式独树一帜的”半齐射”。英国式的半齐射half-salvo;同时也是多数使用连装炮塔的国家所习用的半齐射是每一炮塔左右炮交替发射,最快发射间隔是最大射速的一半。假设火炮最大射速是每30秒1发,那么意味最快每30秒可以完成一次全齐射。如果使用左右炮交替发射方式则可以达到每15秒完成一次半齐射,虽然发射数量只是全齐射的一半,但是发射频率却是全齐射的一倍。这样一来对敌人的心理持续威胁更大,二来在试射阶段既可节省弹药数量又可增加校正频率。但德国人认为这种半齐射会使司令塔及指挥仪永远处在烟雾缭绕中,不便指挥观测,所以他们在试射阶段改用A+B炮塔同时发射;然后再由C+D炮塔同时发射的交替发射方式,使得司令塔及指挥仪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能获得是较清晰的能见度。英语射控行话对此前后炮塔交替发射方式称之为”semi-salvo”,中文翻译”semi”也是“半“的意思,可是此“半semi “非彼“半half “。因为在试射阶段就采取这种前后炮塔群交替发射的方式,在进入效力快射后德舰也采取类似方式进行全齐射,只是间隔缩小,所以二战德国式的全齐射full-salvo可视为2个间隔几秒的semi-salvo。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3-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94 发表于 2011-3-5 09:35
5:53

欧跟亲王号完成了这一机动,俾斯麦号在一分钟后也随之完成,仍然保持着跟随巡洋舰。吕特宴斯命令各 ...

BSM终结Hood的最终距离是多少15000码还是17000码?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3-8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采用15700米即17200码这个数字。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3-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如果BSM打完hood之后与还没和罗德尼会合的KGV撞上,并没被航母削弱,再单挑一次会什么效果?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3-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已经发生的事都还有那么多不明之处,未发生的恕我不予回答。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3-29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1-3-8 00:11
许多人采用15700米即17200码这个数字。

15700m感觉即使考虑入射角度,以BSM的380炮弹穿透力,敲开Hood的侧甲,直接引爆弹药库也不是太难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3-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德舰行踪的通报,我曾看到有说法是瑞典巡洋舰哥特兰号发现了俾斯麦编队并报告给本国,再由瑞典政府透露给英国驻瑞典使馆的,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有依据。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3-2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问下hood装甲结构的问题,Hood的2寸倾斜穹甲和主装之间,到底有没有一层3寸的水平甲连接?
我怎么看到有的图上面有,有的图上面没有那层水平装甲
好像长门一开始装甲布置类似hood,不过后来改装把穹甲加厚了,还增加了水平装甲板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1-3-3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蒸汽装甲舰 的帖子

北欧白象啊。。。。。。我也看过这个说法,是专门介绍这家伙的文章上提到的(貌似是某年的现代舰船)。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6-27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29 09:17
15700m感觉即使考虑入射角度,以BSM的380炮弹穿透力,敲开Hood的侧甲,直接引爆弹药库也不是太难 ...

确定的是打在轮机舱了,爆炸的破片点燃了4英寸高炮的弹药,然后引爆了15英寸发射药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7-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9 15:21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如果BSM打完hood之后与还没和罗德尼会合的KGV撞上,并没被航母削弱,再单挑一次会什 ...

估计俾斯麦号会进一步受到损伤,但是吃不掉对方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22-7-20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ccyyff1982man 发表于 2022-6-27 00:26
确定的是打在轮机舱了,爆炸的破片点燃了4英寸高炮的弹药,然后引爆了15英寸发射药 ...

“确定”,典出何处?

中士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1-3-9 16:31
回复 akagizuo 的帖子

已经发生的事都还有那么多不明之处,未发生的恕我不予回答。 ...

询问个问题,雷达探测不是进入探测距离就能发现的吗,为什么还会有发现距离不一致的现象?
比如这一贴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https://www.warships.com.cn/thread-7694-1-1.html
(出处: 战列舰)
海伦娜号发现距离12000码。博伊西号发现距离13300码,并且这两个距离和雷达标称的探测距离也不一样
华盛顿号与南达科他号在瓜岛的战斗表现
https://www.warships.com.cn/thread-5752-1-1.html
(出处: 战列舰)
瓜岛这贴同理,南达的发现距离为18,300码
还有雷达不能总维持在开机状态吗?本贴中也是发现异常才开机扫描到萨福克的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2-8-1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吹 发表于 2022-8-17 16:45
询问个问题,雷达探测不是进入探测距离就能发现的吗,为什么还会有发现距离不一致的现象?
比如这一贴
埃 ...

埃斯角海战中海·波两舰新近装备的SG海搜雷达是早期的微波雷达,如同许多战争中紧急开发的武器一样,服役之初都遇到许多问题,据老佛爷《海军雷达》一书,刚上阵的SG有出力不足及波导的问题,探测距离没有到达后来产品成熟时手册上所标示的数据(没写出差距)。而且瓜岛附近岛屿星罗棋布,双方都是舰队行动,早期雷达又没有先进滤波与敌我识别能力,陆地与舰艇间隔不足一定距离与方位,雷达回波是融成一团难以分辨的,42年美军雷达员甚至雷达官都是菜鸟,对目标都要确定再确定,仔细再仔细才能报出一个信号指令,所以发现距离不如手册标称并不为奇。至于两舰发现距离不一致,和它们在队列中的前后位置,以及所标定目标对应不同方位角所产生的回波强度也有相关,你可以去弄一本二战美海军雷达操作手册来看便清楚了: https://www.ibiblio.org/hyperwar/USN/ref/RADTHREE/RADTHREE-1.html


有关南达的发现距离为18,300码,请详细说明你的问题。

丹麦海峡海战的德三编队保持无线电缄默,用水听听出可疑后雷达才开始探测(早期雷达开机时间很长,如有战备需求,可先温机但不发射讯号),这种作业程序很正常。至于二战雷达能不能一直维持在开机温机状态,答案是有困难,因为特规电子管在当时是很娇贵稀缺的器材,有些管子的稳定寿命才几十小时,换管子的调试非常费事耗时,使用时机有规范,早期美军也不例外。

中士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22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22-8-18 17:05
埃斯角海战中海·波两舰新近装备的SG海搜雷达是早期的微波雷达,如同许多战争中紧急开发的武器一样,服役 ...

感谢回答,那请问要到什么时候雷达的寿命才能支持始终保持在开机的状态呢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2-8-24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吹 发表于 2022-8-22 14:44
感谢回答,那请问要到什么时候雷达的寿命才能支持始终保持在开机的状态呢 ...

这不清楚, 况且战备等级也不总是拉在最高一级。始终开机的雷达也许要到70年代船舰电子开始进入固态化以后吧。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2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1-3-29 09:17
15700m感觉即使考虑入射角度,以BSM的380炮弹穿透力,敲开Hood的侧甲,直接引爆弹药库也不是太难 ...

胡德的299毫米主装有12°倾角,主弹药库上还有一层75毫米水平装甲保护,此外主装还与50毫米穹甲相连,基本不可能击穿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1 , Processed in 0.0252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