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ke1 于 2011-3-8 00:02 编辑
本文系属原创,作者Xike1,首发地点为纵横论坛
http://www.supabhs.com/viewthread.php?tid=864&extra=page%3D1
如需转载,请著名作者和出处。
碧空之青雀 --象国海军青级驱逐舰 1977年5月14日上午,一艘退役的运输船在拖轮顶推下缓缓进入象国合州港,岸上早已挤满众多等候多时的市民和老兵,一些老人甚至不远千里而来。船只停稳后,合州市市长致辞道:“尽管她已经暮去,但绝不该被遗忘。在此,我们满怀敬意地为她安置新家,作为卓越功绩的永久见证!”这究竟是一条什么船,竟能得到如此礼遇?故事,还要从40年前说起。
研制经纬 进入条约时代后,各国海军主力舰的发展速度放缓下来,包括驱逐舰在内的辅助舰艇成为主要受益者。1928年,日本海军划时代驱逐舰“吹雪”号在舞鹤海军工厂下水,其强大的武备和优异的性能引起世界性震惊。美、英纷纷做出应对措施,但最早行动的还是离日本最近的象国。此时象国刚从1925年震荡中复苏,对在战争中支持叛军,且气焰嚣张的日本群情激奋。而且该国驱逐舰部队当时已经非常陈旧,已经到了必须替换的地步。在当时的战术观影响下,象国驱逐舰主要有两类,分别为“战斗驱逐舰”和“舰队驱逐舰”。前者吨位较大,武器较强,一般分属前卫部队,击垮对手前线攻击部队的攻击型驱逐舰;后者则吨位较小,武器相对弱,用于伴随主力舰队,拦截对手鱼雷艇等快速部队的护卫型驱逐舰。
1403工程 1928年底,军方下达新驱逐舰设计要求。这是一级主要用于护航的舰队驱逐舰,火力上可稍次于吹雪级,但在护卫性能上必须有所特点,鱼雷武装要着重加强,而且必须注重经济性。武器方面,由于新的“127毫米炮”还在设计中,军方要求先使用120毫米炮顶替,留出能予以改装的富余。新驱逐舰称为1403工程,设计要领如下: ①搭载5门主炮; ②搭载三联533毫米鱼雷管4座; ③航速超过37节; ④续航力在14节时超过4000海里。 设计交由中央设计局设计部主任铎 震德主持,这位象国舰船设计元老已年近80,这也是他最后一件作品。新驱逐舰主尺度101.2×10.3×3.5米,标准排水量1733吨,满载2110吨。整体布局大致沿袭蓝鸟级,但使用了新的舰型。新舰艏柱内倾,短艏楼首尖锐细长,弧度向舰体中部缓缓增大再往舰尾回收,大大降低了阻力。该舰一号锅炉仓置于舰桥下方,因此前烟囱后弯,与二号烟囱合并成为一个大烟囱。三号/后烟囱较细,后方是C号主炮和下层舱散热口。 该舰最大特点是高大雄伟的前舰桥,从下至上共三层,分别是士官会议室/舰长室、海图/操舵室和战斗舰桥。战斗舰桥顶部有一个中口径探照灯,后方是一个2.5米测距仪。如此布置的驱逐舰舰桥在象国海军中尚属首例,大型化舰桥功能全面,不过对一条1500吨级的轻型战舰而言稍显沉重,高速航行时风阻对建筑本身的影响较大,而且舰首外飘较小,控制上浪能力有限,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高海况中埋首时间较长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该舰未能控制住造价,全备状态下相当于蓝鸟级的1.46倍,这主要是使用新技术带来的增长。不过当时新式装备造价都处于一个上升的大趋势下,而且新舰的火力、速度等综合性能均属上乘,海军高层也就没加以质疑。 新舰设计在1929年1月完成,由于铎 震德的巨大威望,军方只提出了几个小修改就接受了方案,首舰于两个月后在天健高陵船厂开工,8个月后下水,命名为“青”号,“青”是象国南方一种坚韧、好斗的翠色小雀鸟。1930年2月,“青”号在天健须豫滩跑出37.4节的最大速度,顺利完成公试。4个月后完成总舾装,配属黑水舰队,正常情况下配属176名舰员,其中12名军官,70~80名士官。
武器装备 30年代时候世界驱逐舰总走势向重炮装、重雷装方向发展,吹雪级就是最好的例证。青级配备了5门120毫米炮、4座533毫米鱼雷管,后舰桥上还布置有一座双联12.7毫米机枪。青级驱逐舰主炮为5门B-16式45倍120毫米炮,以2-1-2态势分布全舰。这是瑞典博福斯公司1902年制造的产品,作为研制中的“127毫米舰炮”前的过渡炮,但因为127毫米炮研制失败,从第6艘开始换装1927年服役的瑞典M/1924炮。该炮仰角45°,射速10发/分,初速800米/秒,最大射程19300米,炮弹重量21千克,每座炮备弹300发,象军仿制炮称为B-21型。该炮由舰桥顶端的2.5米测距仪指挥射击,最大有效射距为15000米。相对而言,博福斯式炮在射速、威力上相较对手日本的127毫米炮都处于优势。青级的A、B两炮安装有抵抗波浪的防盾,其他则为裸炮以减轻重量,不过尾炮高度较低,高海况时容易受到影响。 雷战武器方面,该舰装备了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使用标配的九○叁甲型鱼雷,共12条。该鱼雷从1903年开始服役,配备了蓝鸟级、龙燕级等旧式驱逐舰,采用触发引信,战斗部装药330千克,36节时射程4000米,28节时7000米。青级的鱼雷总数超过了对手吹雪级,但因为质量原因远不及对方。 该舰在后舰桥上装备了一座12.7毫米双联机枪,仰角达80°,拥有对空射击能力。不过1930年时舰艇空中压力并不大,机枪更重要的任务是对海警戒;此外,尽管潜艇在一战中已经展现了相当威力,但没有经历过欧战的军方对此并不熟悉,一开始也没有类似的要求,1933年后统一在舰尾装备了条式深弹投放轨。 动力方面,该舰装备了3座锦机生产的H-192锅炉和两座带减速齿轮的Kia-8A主机,航速36.5节,14节时续航力4020海里。不过与同一时段其他国家驱逐舰相比,该舰舰表林立的大型进气道使之颇显保守,后舰桥前方还有井状散热口,整体还未脱离一战驱逐舰的外形特点,这也是传承于蓝鸟级的关系吧。战斗力方面,该舰大致相当于同期的英国A级、B级驱逐领舰和稍后美国法拉格特级(Farragut Class),由于性能较佳,海军部将原计划的5条订单追加到10条,以替换逐渐陈旧的蓝鸟级;后来完成7艘,剩余订单转到改进型白尾鹞级上。
同级舰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