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2:33 编辑
三.回到26.5节:加贺
在经过了大刀阔斧改进的A115-122后,平贺让接下来的方案更趋近于在长门的基础进行修改,同时平衡航速:只要求与2艘长门共同行动即可。与A115-122一脉相承的演化相比,A123到A127各自的思路都稍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在维持27节左右航速和10门40cm炮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强防护,并将排水量和尺寸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A123(1917年1月11日提交)
基本参数:水线长227米,垂线间长213.36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366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90000马力27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700吨。
装甲:与A116完全一致
A123相当于降级动力系统的A122,完全保留了A122的防护和火力,而通过将157000马力的动力降到90000马力,牺牲5节航速,减小了近7000吨排水量,舰体尺寸更是大大缩小到介于长门和A115之间。
A123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11200吨,舷装1560吨
防护10715吨,其中装甲5731吨(主装1700吨,水下次装208吨,炮座2296吨,横向隔壁366吨,司令塔228吨,烟道873吨,固定装甲的螺栓60吨),装甲背板55吨,防御板材4929吨(VNC共1700吨,HT共3299吨)
各类装备1170吨
武备6555吨,其中主炮4423.5吨(火炮及炮塔4220吨,液压马达79.5吨,各类液体80吨,各类管道44吨),副炮321.6吨(火炮及配件285.4吨,扬弹机24.4吨,各类齿轮11.8吨),高炮19.4吨,轻武器5.2吨,教练设备(外膛炮等)19.3吨,各类包装92.6吨,保险丝0.3吨,备弹1183.7吨(40cm每门90发1045.4吨,14cm每门120发114.8吨,高炮16.6吨,轻武器6.9吨),鱼雷设备73.2吨,电气设备415.66吨
动力系统4400吨
燃料1000吨
A123是从A122转向加贺的一个重要过渡,这时的A123保留了包括装甲防护布置在内的大量上一阶段特征。令人惊讶的是,随后的A124却几乎擦掉了A115-123的痕迹,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A124(1917年2月3日提交) 基本参数:水线长227米,垂线间长213.36米,舰宽30.48米,型深15.7米,吃水9.14米,排水量372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91000马力27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700吨。 装甲:与长门一致 A124另有一个改案(如下图),排水量增大到38800吨,动力加强到94000马力维持27节航速。多出的吨位主要用来增加一套和A116类似的烟道装甲。 A124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3520吨 装甲:11928吨 武备:6552吨 动力:460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200吨 A124系列的存在堪称匪夷所思:其完全沿用了长门落后的装甲防护布置,基本可以理解为加了一个炮塔并相应调整舰体和动力后的长门。事实上这个方案也没有对后来的设计产生任何影响,似乎只是一个不经意的插曲,又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论证。总之,该方案存在意义不大。
A125(1917年6月12日提交) 基本尺寸:全长215.8米,垂线间长201.35米,水线下最宽处31.4米,水线宽31米,水线上最宽处32.77米,型深14.55米,吃水8.99米,排水量338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16门,41式8cm高角炮4门,53cm水下鱼雷发射管4具。 动力:80000马力26.5节,最大载油3400吨,载煤1600吨。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4.45米高(其中1.68米在水下)的305mmVC/25°,对浅入水的炮弹则由一道独特的接在主装下沿的76mm水平装甲承担(注意下面的装甲布置图),其作用和A115-123的152-102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前部横向隔壁为305-356mmVC,后部为76-305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70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76mmHT(艉部穹甲76mmVNC+25mmHT)。 水下防护:与长门完全一致 武备防护:与长门完全一致 其它防护:与长门完全一致 想必对旧日本海军稍加研究的对A125都不会陌生:这就是著名的“陆奥变体”,意图在和长门完全一样的吨位内实现战斗力的飞跃。那么,平贺让为何有自信在吨位不变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呢? 就在1917年初,日本实现了自造动力系统技术水平的一次飞跃:新一代动力系统完成设计,相比长门到A124上的老一代系统,功重比和功率密度都远远超出。下图是新老两代动力系统的对比(作图:hkqtzwh),可以看见即使是天城的13万马力级动力也没比长门的8万马力级大多少,加贺的9万马力级和A125的8万马力级更是远远小于长门。而重量上,以同功率的A125和长门为例,A125的动力系统仅重3200吨,而长门的则高达4100吨。新技术水平的动力系统也成为了日本下一阶段主力舰设计的基础。 在使用新动力之后,A125省下了一基主炮的空间和重量:A125在总长和核心舱长度完全不变的前提下,将火力提高1/4。不过由于桥楼长度缩短空间不足,以及重量等原因,A125的14cm副炮从20门减至16门。中文界里有很多文献描述A125时都表示A125是通过倾斜装甲来节省重量塞下第五座炮塔的,这个说法问题很大。上面已经说明了A125在动力和火力上的调整,那么A125的装甲是如何改进的呢? 由于A125试图直接在陆奥的基础上实施,因此改动要尽可能地小。火力和动力的布置未改变核心区总长,而装甲的布置也尽可能保持了长门的部分:实际上,A125相比长门仅仅改动了侧舷防护,以总高4.45米倾斜25°的305mmVC主装替代了长门总高5.18米的垂直229-305-152-76mmVC侧舷防护体系(如下图),这样,A125得以在装甲总重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加强防护能力。 A125的重量分配如下(括号内为相比长门的增减),可以看见动力和武备的此消彼长,和几乎未改变的装甲重量。 舰体&舷装:11637吨(+111吨) 各类装备:1010吨(0) 武备:6340吨(+733吨) 动力:3200吨(-900吨) 装甲(VC和VNC):5087吨(+260吨) 装甲背板:55吨(-10吨) 防御板材(HT):5471吨(-194吨) 燃料:1000吨(0) A125的出现再一次给八八舰队翻开了新篇章,动力系统的进步使得平贺让得以游刃有余地进行接下来主力舰的设计。
A126系列(1918年2月16日提交) A126是加贺的正式设计开端,在这里平贺让再一次对主力舰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研究,并由此衍生出了A126,A126a,A126b,A126c四个方案,四个方案的基本参数,装甲布置,火力均大体一致,核心舱长度均为432英尺/131.67米。值得注意的是在A126上日本首次引入了61cm鱼雷发射管。 A126 排水量:39300吨 动力:88000马力26.5节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20门,41式8cm高角炮4门,61cm鱼雷发射管4具。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292mmVC/17.5°,由于主装较高(全高5.45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取消了水下次装,前部横向隔壁为178-292mmVC,后部为102-292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VNC+38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VNC,水平部44.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VNC,水平部38mmHT+32mmVNC。艏艉平甲70mmHT~70mmHT+51mmVNC(艉部穹甲51mmHT+76mmVNC~70mmHT+76mmVNC)。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双重底处降至51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56mmVC,顶部78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127-203mmVC。 A126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705吨 防护:14213吨,其中装甲8941吨(6020吨VC+2921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157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50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10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05吨。 利用与A125同技术水平的动力,A126在排水量和尺寸(尤其是后者)均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防护。不过由于水线过窄复原力不足的问题,A126上最终舍弃了自A115起的25°倾斜主装,缩小到了17.5°,不过即使如此,292mm/17.5°的主装效果也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对16km处的40cm炮等效432mm,对13km处的36cm炮等效399mm。另外,A126大幅度加强了水平防护,将上甲板和下甲板的总厚从自长门起就未做大改变的动力舱89-95mm,弹药库102-127mm加强至动力舱146mm,弹药库172mm。另一项重大改进是,A126的水平装甲里不再只有HT,大量的VNC被加入其中,使得A126的实际水平防御能力大幅度提高。这一防护布置也遗传给了A126a,A126b,A126c三个改案,其思路为之后的八八舰队主力舰提供了重要参考。 A126a 排水量:39900吨 动力:91000马力26.5节 武备:与A126完全一致 装甲:与A126完全一致 A126a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904吨 防护:14479吨,其中装甲9163吨(6202吨VC+2921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201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62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5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20吨。 A126a旨在尝试新的动力布置方式。A126a将3号炮塔与轮机舱位置对调并转向,3.4号炮塔座圈中心距从A126的14.33米加大到26.82米,整体布局与伊势类似,相应地调整了舰体和动力参数。这一次尝试除了改善3号炮塔射界外没获得正面成果,很快平贺让就进行了下一步研究。 A126b 排水量:39650吨 动力:90000马力26.5节 武备:与A126完全一致 装甲:与A126完全一致 A126b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799吨 防护:14379吨,其中装甲9019吨(6085吨VC+2934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245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58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0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15吨。 A126b保留了A126的动力布局,但稍微拉宽了3.4号炮塔间的间距(座圈中心距加大到20.11米),在改善3号炮塔射界的同时增大了核心区空间。相应改进了舰体和动力,以在排水量稍大的前提下维持航速。 A126c 排水量:39650吨 动力:90000马力26.5节 武备:与A126完全一致 装甲:与A126完全一致 A126c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801吨 防护:14377吨,其中装甲9004吨(6048吨VC+2956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256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58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0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15吨。 A126c再次调整动力系统布局,将集中布置的轮机舱分散开:外侧轮机舱向后移动至3号炮塔弹药库两侧,相应地将3号炮塔弹药库拉长压窄,而原本前部轮机舱两侧则布置了发电机和燃油槽等。这一布局同样拉大了3.4号炮塔间距(座圈中心距加大到22.56米),改善了射界。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整大幅度改善了战舰的整体生存能力:不仅使轮机分进了三个相距一段距离的舱室内加强了冗余,还使得3号炮塔弹药库两侧增加了轮机这一额外“防御”,前部轮机舱两侧增加了各种辅机的“防御”。 海军对A126c较为满意,并以其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而这套独特的动力装置布局,也遗传给了加贺,并在土佐的实弹打靶中显示出价值:外侧部件很好地保护了内侧,无论水中弹还是鱼雷。相应的打靶具体信息将在番外详述。 A127(1918年3月27日提交) 基本参数:全长234.09米,垂线间长217.93米,最大宽度32.58米,水线宽30.48米,型深15.43米,吃水9.37米,排水量39930吨 重量分配: 船体:11537吨 舷装:1597吨 防护:14519吨,其中装甲9153吨(6468吨VC+2685吨VNC),背板55吨,螺栓75吨,防御板材(HT)5236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62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5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20吨。 武备: 45口径三年式40cm炮10门 50口径三年式14cm炮20门 41式8cm高角炮4门 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具 动力参数: 设计出力91000马力,设计航速26.5节 4台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设计转速210rpm。4轴三桨叶,桨叶直径4419mm。机械室面积527.2平方米。 8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台混烧锅炉,蒸汽压力19.3kg/cm²,锅炉室面积546.5平方米。 最大燃油搭载重油3600吨,煤炭1700吨,预计14节下续航力8000海里。 发电设施包括4台250kw涡轮发电机和1台250kw内燃发电机,总发电量1250kw。 装甲布置: 垂直防护:主装为279mmVC/15°,全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同样取消了水下次装。主装后防御纵壁32-70mmHT,前部横向隔壁为254mmVC,后部为229-279mmVC或VNC。艏艉次装甲带254mmVC/15°,全高3.66米,其中水线下1.52米。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NVNC+38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NVNC,水平部38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NVNC,水平部25mmHT+38mmNVNC。艏艉次装甲盒水平装甲64mmNVMC+38mmHT(艉部穹甲51mmHT+76mmVNC~70mmHT+76mmNVNC),次装甲盒防护甲板平坦部19-25mmHT,倾斜部38-51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双重底处降至51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56mmVC,顶部178mmVC,底部76mmN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229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32mmHT~32mmHT+51mmNVNC 下图为长门,A126,A127部分部位的装甲详细对比,注意独特的艏艉次装甲盒。 经过A126系列的详细研究,A127的设计并没有经过太多波折。不过取舍也是存在的,这也是A127单独列出的理由。A127的改动集中在防护上。首先,A127继续减小了主装倾角,从17.5°下降到15°。从这一时期大量对复原能力的研究看,平贺让对此是相当看重的,也是A127不惜削减防护效果也要减小主装倾角/增加水线宽度的理由。 除了舰体外形的变动,A127还重新分配了装甲。处于对舰艉轴系/舵机以及艏艉储备浮力保护的考虑,A127增设了不亚于主装的艏艉次装甲盒:这个次装甲盒的综合强度已经不比任何一艘一战主力舰的核心舱差了。 其次,A127还在防护甲板到主甲板之间增设了一道上段32mmHT,下段32+38mmHT~32mmHT+51mmNVNC的装甲防御纵壁加强间接防护,其思路与沙俄战列舰主装后的50-100mm装甲纵壁相同:这一布置对于缺乏延迟引信或其余情况早炸以及延迟不够的炮弹可以说是致命的:当时的任何弹片都无力击穿76mmHT的穹甲或者32~83mmHT/NVNC装甲纵壁+38~64mmHT防护甲板。 作为以上两项改进的补偿,A127相应削薄了核心区强度:首当其冲的是主装,A126上292mm的主装被削薄到279mm。虽然由于厚度和倾角的减小A127的侧舷防护能力大大削薄,但在20年代279mmVC/15°仍旧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另一处削弱是水平装甲:动力舱防护甲板从44.5mm削薄到38mm,弹药库从70mm削薄到64mm,这一改动基本无关痛痒。 总结: 从A123到A127,加贺的演化过程不如A115-122那般条理清晰,各个方案间的联系也不若之前的那么大。整体上,平贺让一直致力于减小加贺的舰体尺寸,并增强水平防护,为此航速和垂直防护成为了被削减的对象。但加贺的妥协只是暂时的,日本海军对理想主力舰的追求不会止步于26.5节的加贺,新一代主力舰将不会再拘泥于和长门金刚编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