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2065|回复: 34

八八舰队之梦

[复制链接]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8-6-1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1:07 编辑

起源&概说
        二战前日本海军经历的两场大变革时期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对日本和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而作为两场战争的主角之一,旧日本帝国海军无疑心得颇丰。其中最令人映像深刻的就数日方的高速机动力量了:在两次战争的数场海战中,高速的巡洋舰部队屡立奇功,堪称海战中的决定性力量。
        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总结经验,将高速机动力量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并在明治40年/1907年的国防方针中首次提出了“八八八舰队”的概念:通常指海军的基干力量将分别由舰龄不满8年的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够成。不过在当时这个设想明显超出了实现的条件:按这个设想,各海军造船厂合计需要每年向海军提供2艘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分配到4个造船厂,每艘战列舰/装甲巡洋舰的工期需要控制在2年左右。同时这么快的换装速度对于当时的日本财政来说也压力过大。
        经过了几年的反复,期间经过了无畏舰的大变革之后,大正三年/1914年,日本重新确立了自己的造舰计划,八四舰队的概念就此提出(此时装甲巡洋舰已经演替为巡洋战舰),并在大正七年/1918年扩展为八六舰队,这也是日后八八舰队的前身。大正9年/1920年无疑是对于八八舰队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年日本海军期待了13年的八八舰队造舰计划终于获得批准,并获得了相应拨款。这个极具野心的计划将耗费日本近四成的国家预算,以此来打造一支足以在太平洋上抗衡美国海军的力量。
        可惜疯狂的计划终究是疯狂的,当各国偃旗息鼓汇聚在华盛顿时,八八舰队的命运也就注定了。让日本海军魂牵梦绕15年的八八舰队,就此随风而逝。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1:33 编辑

舰船/方案介绍

      八八舰队共包含8艘战舰和8艘巡洋战舰。其中8艘战舰分别是两艘长门,两艘加贺,两艘纪伊以及尚未确定方案的八八舰队第11.12两舰。8艘巡洋战舰分别是四艘天城以及尚未确定方案的八八舰队第13.14.15.16号四舰。从最初32500吨的A110 B案,到最后6舰里57200吨的M案,八八舰队的轨迹远不止世人熟知的那16艘主力舰。下面将沿着这条透露着疯狂的轨迹,来一探百年前的日本舰船设计。
        
一.先驱者&对日德兰的最初回应:长门

      在结束了扶桑和伊势的尝试之后,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作为技术的引领者,英国的舰体设计对日本的影响之大难以想象。伊丽莎白女王级高速战列舰的出现同样打动了日本人:做一款东瀛QE成了最现实的目标。
      早在1913年,日本方面就与英国交流新型16英寸战列舰的可能性,维克斯给这个老客户拿出了No.646方案。该方案标准排水量28950吨,垂线间长184.4米,最宽处28.65米,吃水8.69米,预计使用6万马力动力航速25节,装备8门45倍径16英寸主炮和16门50倍径6英寸副炮,并有8具21英寸水下鱼雷发射管。之后在1914年,维克斯相继推出了No.647/651/652等方案。这些方案为日后长门指标的设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下图是同期维克斯的16英寸主炮搭载舰方案之一的686,该方案被提供给巴西,与给日本的方案有部分相似之处。


      不过由于自身技术能力的进步,以及思路的演变,日方最终决定自行完成新一代主力舰,维克斯公司的方案仅供参考。在长门级的设计上,一些独具日方特色的设计也开始崭露头角。
在维克斯公司提供的方案的基础上,日方拿出了A110系列方案。不过很快A110就经历了第一次变动:在水下防雷隔舱背后增加了一层防水纵壁(如下图),以提高防雷能力。
      改进后的A110改案,即使日后长门级的基础:该方案在1915年底完成全部设计,建造命令在1916年5月正式向吴海军工厂下达。这一方案的主要特点就是首次将16英寸级舰炮(41cm)引入战舰,同时效仿伊丽莎白女王级高速战列舰,拥有6万马力的强大动力和25节的高航速。该方案标准排水量32500吨,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1375吨
防护:9010吨(其中装甲5205吨,防御板材3714吨,装甲背板91吨)
武备:5901吨(其中火炮5297吨,鱼雷武备189吨,电器设备415吨)
动力系统:4100吨
燃料:1000吨(其中重油500吨,煤炭500吨)
固定和移动装备:1114吨

      该方案的装甲重量比伊势级(9142.8吨)不增反降,实际防护能力也稍弱于伊势(括号内为伊势):主装为高2.74米的305mmVC(2.51米的305),上装为高2.22米的152mmVC(2.87米的203),炮廓为102mmVC(152),艏艉水线装甲带为102mmVC(102),炮座为305mmVC(305),露天甲板为28-38mmHT(35-51),上甲板32-35mmHT(25),防护甲板水平部为25mmHT(32),防护甲板倾斜部为70mmHT(32),水下防雷隔壁为51-76mmHT(8-12),不过由于更完善的防雷隔舱设置和更厚的防雷隔壁,A110的防雷能力要显著强于伊势。
      总体而言,该方案相当于稍稍削弱装甲,重新调整火力和动力布置的高速化伊势,其演进过程与铁公爵到伊丽莎白女王相似。从指标上看,该方案硬件上稍强于3年前的伊丽莎白女王。A110也是日本首个使用45口径三年式40cm炮的方案,日后该炮极其炮塔基本设计将在八八舰队的其余战舰上继续使用。
      虽然这个方案已经完成设计,但我们都知道,最后建成的长门不长这样。
正是在1916年5月,空前的日德兰海战爆发,日德兰海战造成的深远影响无需累述,技术上,各国船台上图纸中的战舰都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德,列克星敦,长门,无一例外。日本针对日德兰海战中体系的航速的价值,以及现有主力舰暴露出的水平防护薄弱的问题,对A110进行了相应改进。不过和胡德一样,由于进度等原因,两者无法像日后加贺和1920/1921年主力舰设计那样进行大刀阔斧地改进,只能做一些不改变基本设计的调整。具体到日本,由于经费等限制,只能在1300吨内完成改进的内容。
在A110的基础上,日本推出了A,B,C,D四个改案,即A112。

      1.A案
      A案完全保留了A110的装甲布置,但改进了动力系统,通过提高动力系统参数,在空间基本不变重量稍重的情况下,将额定输出功率从6万马力提高到了8万马力,相应的使A案的最大航速从25节提高到27节,排水量保持在了32750吨。A案预计增加554644日元建造费用,其中船体增加54644日元,机械设备增加500000日元。该方案由于完全没有解决装甲防御上的缺陷,未被批准。

      2.B案
      B案保留了A110的动力系统,但将装甲进行的重新分配(这个多快好省的手法将在日后日本主力舰的设计上多次出现),改动后的装甲如下:主装不变,取消炮廓处的102mmVC,将艏艉的102mmVC削薄到51mmVC,省下的重量将上装从152mmVC加强到254mmVC,大幅调整水平装甲布局,使得B案拥有了70mmHT的上甲板。自A112B案起,厚重的炮廓装甲就从日本主力舰的设计中消失了,而艏艉水线装甲也进行了相应调整。这一特点继承到了之后的C,D案上。
      B案同样保持了32500吨的排水量,预计减少19613日元建造费用,其中机械系统不降反增,减少了320000日元。船体则增加了300387日元。由于完全没有提高航速,同样未被批准。

      3.C案
      C案则整合了A案和B案的改进,同时拥有了改进后的装甲防御布置和8万马力的动力,拥有26.8节的航速,代价是排水量增加到了33800吨。该方案已经与日后的长门非常相似了,也是最被看好的方案,其进入了详细设计并成为了日后长门的基础。该方案预计增加997765日元建造费用,其中机械500000日元,舰体497765日元。


      4.D案
      D案是C案基础上的轻量化小改,通过将上装从254mmVC削薄到203mmVC,上甲板从70mmHT削薄到51mmHT,省下了500吨的排水量并使航速稍稍提高到26.9节。由于航速提高和排水量下降不明显而防护削弱过多,未被批准。该方案预计增加782462日元建造费用,其中机械500000日元,舰体282462日元。

      在经过A112的论证后,日本最后决定以A112 C案为基础继续进行改进,也就有了最终修成正果的A114。
海军对A112 C案的整体设计是较为满意的,但仍旧存在一些小问题。通过伊势试航的结果发现,较靠前位置的炮廓副炮上浪非常严重高速下操作困难。23节的伊势尚且如此,26节的长门想必更加严重。因此平贺让调整了A114的副炮布局,将靠前的三组副炮上移到后5组的上方,以解决上浪问题。
      同时,A114继续改进了装甲布置,将弹药库段防护甲板水平部增加到51mmHT,将全舰的防护甲板倾斜部增加到76mmHT,进一步提高了水平防护和垂直间接防护。作为代价,上装被削减到了229mmVC,并取消了艏艉的51mm次装甲带,作为补偿将艏艉水平装甲加强到76mm。至此,长门的基本设计已经定型了,1916年10月经过修改后的长门建造命令被重新下达。
      之后的长门还进行了少许改进,比如桅楼就经过的数次调整。金田大佐曾提出了以八柱桅为基础的大型桅楼结构(下图),以集中安装更大更重的火控设备来支持远程炮战。最后定案的长门考虑重量重心等因素,最后使用了以六柱桅为基干的桅楼,该设计遗传给了之后八八舰队所有的主力舰。
      至此,作为八八舰队的开篇,长门级的设计历程就讲完了,完工时的长门基本参数如下(陆奥的数据稍有出入):
基准排水量32720吨,常备排水量33870吨,公试排水量37396吨,满载排水量40204吨。全长215.8米,公试水线长213.6米,垂线间长201.35米,宽度28.96米,至上甲板型深15.7米,前甲板干舷7.93米,中部6.55米,尾部5.03米。常备排水量平均吃水9.83米,满载平均吃水10.51米。
      重量分配:
船体10148吨
舷装1503.5吨
防护10361.2吨
各类装备1051.4吨
武备6184.1吨
动力机械3579.3吨
重油500吨,煤炭500吨
不明重量43.2吨,合计33870.6吨
      武备:
45口径三年式40cm舰炮8门
50口径三年式14cm舰炮20门
41式8cm高角炮8门,6.5mm三年式机枪三挺
53cm水上鱼雷发射管4具,53cm水下鱼雷发射管4具
武器系统的详细情况将在子系统一章再进行详述。
      动力参数:
设计出力80000马力,设计航速26.5节(试航时长门在85478.35马力,螺旋桨转速234.57转/分,排水量37396吨下航速26.443节,陆奥在87494.4马力,螺旋桨转速236.6转/分,排水量37076吨下航速26.728节)。
4台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重419吨。4轴三桨叶,桨叶直径4191mm。机械室面积516.2平方米。
15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6台混烧锅炉,蒸汽压力19.3kg/cm²,锅炉室面积825.3平方米。
最大燃油搭载重油3400吨,煤炭1600吨,预计16节下续航力5500海里。
发电设施包括4台250kw涡轮发电机和1台25kw内燃发电机,总发电量1025kw。
      装甲布置:
垂直防护:主装为2.74米高(其中0.76米在水下)的305mmVC,下缘有0.76米高的152-76mmVC递减的延伸部,上部是229mmVC的上装。前部防御横壁为254-330mmVC,后部为76-254mmV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为70mmHT,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弹药库段51mmHT,动力舱段25mmHT。艏艉平甲76mmHT(艉部穹甲51mmVNC+51mmHT)。
水下防护:4层式防雷隔舱,防雷隔壁为76mmHT(双重底出削减到51mm)
武备防护:主炮塔正面305mmVC,侧面229-178mmVC,后面190mmVC,顶面152-127mmVC(陆奥NVNC),底面102mmVC,炮座305-229mmVC。副炮炮盾38mmHT,炮位隔壁19mmHT。
其余防护:司令塔四周254-356mmVC,顶面178mmVC(陆奥NVNC),底面76mmVC(陆奥NVNC),舵机室侧面19mmHT,烟道25mmHT。
      总结:
      作为日本首次设计的40cm炮载舰,长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装甲布置方面,虽然已经拥有了装甲盒,取消了艏艉和炮廓装甲带,但保留的上装使长门离重点防护仍旧有一步之遥。在指标上,无论是垂直305mmVC主装提供的防御力,还是26.5节的航速,甚至连8门40cm主炮的火力,都不能让海军完全满意。因此,继续改进A114对于1916年末的平贺让来说是迫在眉睫的。
      何况长门即使应对日德兰海战的经验做了大量改进,但同胡德一样,其前日德兰战舰的本质不会改变,而这种技术状态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海战态势了,进入新篇章的时刻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1:56 编辑


二.新的篇章&加贺前传:长门后的高速主力舰研究


      1.初期研究:
     在长门还未完全定型时,平贺让急不可耐地提出了扩大方案。这些方案与1916年9月1日即已提交,它们均未对长门的设计做过多更改,而是非常直接地线形调整动力与装甲来实现指标的取舍:它们均拥有18万马力以上的动力和34节以上的航速,相应的排水量达到了40000到45000吨级。其中I和II两案相比长门削薄了装甲,III和IV则保留了长门的装甲,II和IV的动力比I和III的稍弱,航速也要慢0.5节左右,以此来减小尺寸和排水量。

      I案
基本参数:全长284.38米,垂线间长268.22米,全宽29.26米,型深16.76米,吃水8.99米,排水量4085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20门,41式8cm高角炮4门,53cm水下鱼雷发射管4具,53cm水上鱼雷发射管4具。
动力:205000马力35节,最大载油5000吨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229mmVC,水线下有76mmVC的次装甲带防御水中弹,前部横向隔壁为203-279mmVC,后部为76-229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70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38mmHT。艏艉平甲51-76mmHT(艉部穹甲51mmVNC+51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51-102mmHT。
武备防护:炮座254-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330mmVC,顶部15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25mmHT。

      II案
基本参数:全长284.38米,垂线间长268.22米,全宽29.26米,型深16.69米,吃水8.92米,排水量40430吨。
武备:与I案完全一致
动力:186000马力34.5节,最大载油40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I案完全一致

      III案
基本参数:全长294.13米,垂线间长278.89米,全宽29.26米,型深16.76米,吃水8.99米,排水量44500吨。
武备:与I案完全一致
动力:215000马力34.5节,最大载油5400吨
装甲:除取消229mmVC上装以及加厚70mmHT上甲板至76mmHT外与长门完全一致

      IV案
基本参数:全长294.13米,垂线间长278.89米,全宽29.26米,型深16.69米,吃水8.92米,排水量43950吨。
武备:与I案完全一致
动力:195000马力34.5节,最大载油44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除取消229mmVC上装外与长门完全一致

上图是III案的装甲布置图(注意图中的剖面为弹药库段,另有一处错误:305mm主装应与76mm水平装甲相接)。III集合了这系列的高航速并维持了长门的防护,而I,II,IV均有一定程度的阉割,这和A112的ABCD四案间的取舍异曲同工,相应的“通用设计,规则化增减”的手法将在之后横贯整个八八舰队设计史。这些方案由于先进性过低且尺寸和排水量过于巨大均没有后续,不过它们也带来了第一个进步:上装这一前日德兰时代的特征被取消了,装甲盒首次出现在日本主力舰设计中。

      2.战舰研究:
      在经过了四个治标不治本的研究后,平贺让就在其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大加改进。与之后我们熟知的加贺级不同,A115-A122是一系列基于长门的高速化改进,既是通往加贺道路上的重要环节,更是日后B系列战巡和11-16号“理想主力舰”的基石,理清这一段时期的思路和技术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日后设计的细节,都在这些设计方案中逐步呈现。
      这一过程整体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A115到A118,该系列方案于1916年12月16日递交,该阶段的特点是保留了自A110起的8炮布局,着眼于提高战舰的航速。
2.第二个阶段从A119到A122,于1916年12月26日递交,该系列方案着眼于提高火力,首次在日本40cm炮战舰中引入10炮布局,同时保持了第一阶段对航速的提升。与A115-118一样,A119-122同样在烟道装甲的去留和航速的高低之间徘徊,其演进过程与A115-118几乎一致。
3.第三个阶段从A123到A127,于1917年提交。这一阶段重点提高了前两个阶段都没有质变的防护,保留了第二阶段对于火力的提升,但为了控制成本和体量,将航速下调回了长门的水平。这个过程就是逐渐走向加贺的过程,将在加贺的章节再详细叙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案并不完全是承接关系,而更倾向于并列关系,很多设计上的反复甚至倒退并不奇怪。

      第一阶段:A115-A118
      该阶段对长门的装甲防护布置进行了重大调整:第一次引入了倾斜装甲和没有上装的装甲盒布置。它们拥有相同的装甲布置思路,以30节的A115为蓝本,A117和A118进一步强化动力将航速提高到32节,A116和A118增设了厚重的烟道装甲。

      A115
基本参数:全长240.2米,垂线间长22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69米,吃水8.69米,排水量347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20门,418cm高角炮4门,53cm鱼雷发射管4具。
动力:113000马力30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高3.66(其中0.91米在水下)229mmVC/25°,水线下有0.91米高的152-102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防御水中弹(主装+次装共延伸至水下1.83米,比长门高0.3米。这一高度被除A125外纪伊前的所有日本主力舰沿用),前部横向隔壁为305-356mmVC,后部为76-305mmVC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76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51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51-76mmHT(艉部穹甲76mmVNC+25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305-356mmVC,顶部15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鱼雷指挥塔89mmVC。烟道25mmHT
      下图为A115的侧舷防护细节与长门的对比。该方案率先取消上装并引入25°倾斜的主装,对于当时的日本炮弹,在7°落角(约10km处)229/25°与457垂直等效相当,在13.5°落角(约15km处)等效与660垂直相当!(当时的炮弹在着角较大时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之烂了)同时A115也是日本主力舰设计中第一个拥有超过10万马力动力的方案。
      A116
基本参数:全长240.2米,垂线间长22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367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20000马力30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大部分与A115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A115的烟道继承长门,只有25mmHT的轻防护,而A116专门为烟道设置了重装甲:在露天甲板下前后两面拥有45°倾斜的152mmVC,两侧则为152-178mmVC,同样倾斜45°。露天甲板以上两侧拥有垂直229mmVC,前后则拥有垂直178mmVC。下图为A116装甲布置图,注意醒目的烟道装甲。光这一部分的装甲,就超过了800吨。
      A116的理念和A115基本一致,舰体尺寸也基本未做更改,只是为了适应更大的排水量而加大了型深和吃水。多出的2000吨排水量大幅度加强了烟道防护,并稍微加强动力使航速保持在30节。
      A117
基本参数:全长253.9米,垂线间长237.7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76米,吃水8.76米,排水量371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45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A115完全一致。
      A117的目标是塞下一套145000马力的动力组并使其航速达到32节,而其余设计与A115没有太大差异。

      A118
基本参数:全长230米,垂线间长243.8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394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50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75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A116完全一致。
      A118相当于将A116和A117的改进整合了,在继续扩大的舰体内容纳下了A116的巨大烟道装甲的同时,也拥有150000马力的动力和32节的航速。相应的,该方案的排水量已经接近4万吨。

      第二阶段:A119-122
      该阶段在A115-118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火力,而基本设计不做大的改动。,以30节的A119为蓝本,A121和A122进一步强化动力将航速提高到32节,A120和A122增设了厚重的烟道装甲。

      A119
基本参数:全长257米,垂线间长240.8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84米,吃水8.84米,排水量384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20门,418cm高角炮4门,53cm水下鱼雷发射管4具。
动力:120000马力30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A115完全一致。
      通过拉长舰体并在锅炉舱和轮机舱之间插入一个炮塔,A119实现了自A110起火力的第一次提升,而基本设计未做大的改动。

      A120
基本参数:全长230米,垂线间长243.8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404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124000马力30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A116完全一致。
      和A115到A116一样,A120也是A119加装烟道装甲并对舰体和动力稍作调整的产物。

      A121
基本参数:全长269米,垂线间长253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406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150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75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A115完全一致。
      和A115到A117一样,A121也是A119强化动力并相应调整舰体的产物,拥有32节的航速。

      A122
基本参数:全长282.85米,垂线间长266.7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435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157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75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A116完全一致。
      和A115到A118一样,A122也是A119整合A120和A121两者改进的产物。在容纳了所有这些改进项目后,A122的舰体尺寸和排水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说是这一系列研究的终极产物。

      3.巡洋战舰研究:
      与A115-122的设计并行,日本同时期还设计了一批巡洋战舰,即B58-B61。这些巡洋战舰和A115-118一样,均于1916年12月16日提交。这一批巡洋战舰虽然有BC的头衔,但航速并未比A115-122的30-32节更快,本质上是通过削减防御来缩小排水量降低成本的折中方案。而与A115-118一样,B58-61也遵循了加烟道装甲/加强航速的循序渐进的改进,以30节的B58为蓝本,B59和B61拥有烟道装甲,B60和B61加强到32节航速。

      B58
基本参数:全长237.13米,垂线间长220.98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46米,吃水8.46米,排水量326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07000马力30节,最大载油3400吨,载煤1400吨。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3.66米高(其中0.91米在水下)178mmVC/25°,水线下有0.91米高的127-76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防御水中弹,前部横向隔壁为229-305mmVC,后部为76-229mmVC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38-64mmHT(艉部穹甲64mmVNC+25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0mmHT
武备防护:炮座22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05mmVC,顶部15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鱼雷指挥塔89mmVC。烟道19mmHT


      B59
基本参数:全长240.18米,垂线间长22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69米,吃水8.69米,排水量342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12000马力30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大部分与B58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B58的烟道只有19mmHT的轻防护,而B59A116一样专门为烟道设置了重装甲:在露天甲板下四面拥有45°倾斜的127mmVC,同样倾斜45°。露天甲板以上两侧拥有垂直178mmVC,前后则拥有垂直152mmVC


      B60
基本参数:全长250.85米,垂线间长234.7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46米,吃水8.46米,排水量349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40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B58完全一致


      B61
基本参数:全长253.9米,垂线间长237.74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6.69米,吃水8.69米,排水量36600吨。
武备:与A115完全一致
动力:143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500吨。
装甲:与B69完全一致。

      总结:
      这个时期的设计一脉相承,共同特点是大幅度提高航速,同时核心舰体的防护设计思路完全一致。
      A115-122和B58-61的前瞻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设计角度,即使与4年后技惊四座的英国1920/1921主力舰研究(它们的最终成果便是著名的G3/N3)相比,也不遑多让:装甲盒式布置,大角度倾斜主装,对航速更高的追求,同样是面对新时代海战的先驱(有趣的是,两者的很多细节都极端相似:从L终案到G3/N3初案,同样选择了25°倾斜主装,艏艉平甲的设计也十分类似)。虽然这些方案都未能走下绘图板,但它们留下的很多理念和技术却被八八舰队余下的主力舰所继承,与过渡的长门相比,称这些方案为八八舰队真正的基石毫不为过。
       但演进到最后,这些方案的舰体尺寸和排水量都偏大。为了控制成本,牺牲部分指标是必须的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2:33 编辑

三.回到26.5节:加贺

      在经过了大刀阔斧改进的A115-122后,平贺让接下来的方案更趋近于在长门的基础进行修改,同时平衡航速:只要求与2艘长门共同行动即可。与A115-122一脉相承的演化相比,A123到A127各自的思路都稍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在维持27节左右航速和10门40cm炮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强防护,并将排水量和尺寸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A123(1917年1月11日提交)
基本参数:水线长227米,垂线间长213.36米,水线宽29.57米,水线下最宽处31.62米,型深17.1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366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90000马力27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700吨。
装甲:与A116完全一致
    A123相当于降级动力系统的A122,完全保留了A122的防护和火力,而通过将157000马力的动力降到90000马力,牺牲5节航速,减小了近7000吨排水量,舰体尺寸更是大大缩小到介于长门和A115之间。
    A123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11200吨,舷装1560吨
防护10715吨,其中装甲5731吨(主装1700吨,水下次装208吨,炮座2296吨,横向隔壁366吨,司令塔228吨,烟道873吨,固定装甲的螺栓60吨),装甲背板55吨,防御板材4929吨(VNC共1700吨,HT共3299吨)
各类装备1170吨
武备6555吨,其中主炮4423.5吨(火炮及炮塔4220吨,液压马达79.5吨,各类液体80吨,各类管道44吨),副炮321.6吨(火炮及配件285.4吨,扬弹机24.4吨,各类齿轮11.8吨),高炮19.4吨,轻武器5.2吨,教练设备(外膛炮等)19.3吨,各类包装92.6吨,保险丝0.3吨,备弹1183.7吨(40cm每门90发1045.4吨,14cm每门120发114.8吨,高炮16.6吨,轻武器6.9吨),鱼雷设备73.2吨,电气设备415.66吨
动力系统4400吨
燃料1000吨
    A123是从A122转向加贺的一个重要过渡,这时的A123保留了包括装甲防护布置在内的大量上一阶段特征。令人惊讶的是,随后的A124却几乎擦掉了A115-123的痕迹,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A124(1917年2月3日提交)
基本参数:水线长227米,垂线间长213.36米,舰宽30.48米,型深15.7米,吃水9.14米,排水量37200吨。
武备:与A119完全一致
动力:91000马力27节,最大载油3500吨,载煤1700吨。
装甲:与长门一致
    A124另有一个改案(如下图),排水量增大到38800吨,动力加强到94000马力维持27节航速。多出的吨位主要用来增加一套和A116类似的烟道装甲。
    A124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3520吨
装甲:11928吨
武备:6552吨
动力:460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200吨
    A124系列的存在堪称匪夷所思:其完全沿用了长门落后的装甲防护布置,基本可以理解为加了一个炮塔并相应调整舰体和动力后的长门。事实上这个方案也没有对后来的设计产生任何影响,似乎只是一个不经意的插曲,又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论证。总之,该方案存在意义不大。

    A125(1917年6月12日提交)
基本尺寸:全长215.8米,垂线间长201.35米,水线下最宽处31.4米,水线宽31米,水线上最宽处32.77米,型深14.55米,吃水8.99米,排水量338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53cm水下鱼雷发射管4具。
动力:80000马力26.5节,最大载油3400吨,载煤1600吨。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4.45米高(其中1.68米在水下)305mmVC/25°,对浅入水的炮弹则由一道独特的接在主装下沿的76mm水平装甲承担(注意下面的装甲布置图),其作用和A115-123152-102mm/45°递减的次装甲带,前部横向隔壁为305-356mmVC,后部为76-305mmVC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70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HT,水平部51mmHT。艏艉平甲76mmHT(艉部穹甲76mmVNC+25mmHT)
水下防护:与长门完全一致
武备防护:与长门完全一致
其它防护:与长门完全一致
    想必对旧日本海军稍加研究的对A125都不会陌生:这就是著名的“陆奥变体”,意图在和长门完全一样的吨位内实现战斗力的飞跃。那么,平贺让为何有自信在吨位不变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呢?
    就在1917年初,日本实现了自造动力系统技术水平的一次飞跃:新一代动力系统完成设计,相比长门到A124上的老一代系统,功重比和功率密度都远远超出。下图是新老两代动力系统的对比(作图:hkqtzwh),可以看见即使是天城的13万马力级动力也没比长门的8万马力级大多少,加贺的9万马力级和A125的8万马力级更是远远小于长门。而重量上,以同功率的A125和长门为例,A125的动力系统仅重3200吨,而长门的则高达4100吨。新技术水平的动力系统也成为了日本下一阶段主力舰设计的基础。
    在使用新动力之后,A125省下了一基主炮的空间和重量:A125在总长和核心舱长度完全不变的前提下,将火力提高1/4。不过由于桥楼长度缩短空间不足,以及重量等原因,A125的14cm副炮从20门减至16门。中文界里有很多文献描述A125时都表示A125是通过倾斜装甲来节省重量塞下第五座炮塔的,这个说法问题很大。上面已经说明了A125在动力和火力上的调整,那么A125的装甲是如何改进的呢?
    由于A125试图直接在陆奥的基础上实施,因此改动要尽可能地小。火力和动力的布置未改变核心区总长,而装甲的布置也尽可能保持了长门的部分:实际上,A125相比长门仅仅改动了侧舷防护,以总高4.45米倾斜25°的305mmVC主装替代了长门总高5.18米的垂直229-305-152-76mmVC侧舷防护体系(如下图),这样,A125得以在装甲总重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加强防护能力。
    A125的重量分配如下(括号内为相比长门的增减),可以看见动力和武备的此消彼长,和几乎未改变的装甲重量。
舰体&舷装:11637吨(+111吨)
各类装备:1010吨(0)
武备:6340吨(+733吨)
动力:3200吨(-900吨)
装甲(VC和VNC):5087吨(+260吨)
装甲背板:55吨(-10吨)
防御板材(HT):5471吨(-194吨)
燃料:1000吨(0)
    A125的出现再一次给八八舰队翻开了新篇章,动力系统的进步使得平贺让得以游刃有余地进行接下来主力舰的设计。

    A126系列(1918年2月16日提交)
A126是加贺的正式设计开端,在这里平贺让再一次对主力舰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研究,并由此衍生出了A126,A126a,A126b,A126c四个方案,四个方案的基本参数,装甲布置,火力均大体一致,核心舱长度均为432英尺/131.67米。值得注意的是在A126上日本首次引入了61cm鱼雷发射管。
   
    A126
排水量:39300吨
动力:88000马力26.5节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20门,41式8cm高角炮4门,61cm鱼雷发射管4具。
装甲:
垂直防护:主装为292mmVC/17.5°,由于主装较高(全高5.45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取消了水下次装,前部横向隔壁为178-292mmVC,后部为102-292mmVC或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VNC+38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VNC,水平部44.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VNC,水平部38mmHT+32mmVNC。艏艉平甲70mmHT~70mmHT+51mmVNC(艉部穹甲51mmHT+76mmVNC~70mmHT+76mmVNC)。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双重底处降至51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56mmVC,顶部782mmVC,底部76mm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127-203mmVC。
    A126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705吨
防护:14213吨,其中装甲8941吨(6020吨VC+2921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157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50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10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05吨。
    利用与A125同技术水平的动力,A126在排水量和尺寸(尤其是后者)均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防护。不过由于水线过窄复原力不足的问题,A126上最终舍弃了自A115起的25°倾斜主装,缩小到了17.5°,不过即使如此,292mm/17.5°的主装效果也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对16km处的40cm炮等效432mm,对13km处的36cm炮等效399mm。另外,A126大幅度加强了水平防护,将上甲板和下甲板的总厚从自长门起就未做大改变的动力舱89-95mm,弹药库102-127mm加强至动力舱146mm,弹药库172mm。另一项重大改进是,A126的水平装甲里不再只有HT,大量的VNC被加入其中,使得A126的实际水平防御能力大幅度提高。这一防护布置也遗传给了A126a,A126b,A126c三个改案,其思路为之后的八八舰队主力舰提供了重要参考。
    A126a
排水量:39900吨
动力:91000马力26.5节
武备:与A126完全一致
装甲:与A126完全一致
    A126a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904吨
防护:14479吨,其中装甲9163吨(6202吨VC+2921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201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62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5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20吨。
    A126a旨在尝试新的动力布置方式。A126a将3号炮塔与轮机舱位置对调并转向,3.4号炮塔座圈中心距从A126的14.33米加大到26.82米,整体布局与伊势类似,相应地调整了舰体和动力参数。这一次尝试除了改善3号炮塔射界外没获得正面成果,很快平贺让就进行了下一步研究。
    A126b
排水量:39650吨
动力:90000马力26.5节
武备:与A126完全一致
装甲:与A126完全一致
    A126b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799吨
防护:14379吨,其中装甲9019吨(6085吨VC+2934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245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58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0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15吨。
    A126b保留了A126的动力布局,但稍微拉宽了3.4号炮塔间的间距(座圈中心距加大到20.11米),在改善3号炮塔射界的同时增大了核心区空间。相应改进了舰体和动力,以在排水量稍大的前提下维持航速。
    A126c
排水量:39650吨
动力:90000马力26.5节
武备:与A126完全一致
装甲:与A126完全一致
    A126c的重量分配如下:
舰体&舷装:12801吨
防护:14377吨,其中装甲9004吨(6048吨VC+2956吨VNC),背板45吨,螺栓70吨,防御板材(HT)5256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58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0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15吨。
    A126c再次调整动力系统布局,将集中布置的轮机舱分散开:外侧轮机舱向后移动至3号炮塔弹药库两侧,相应地将3号炮塔弹药库拉长压窄,而原本前部轮机舱两侧则布置了发电机和燃油槽等。这一布局同样拉大了3.4号炮塔间距(座圈中心距加大到22.56米),改善了射界。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整大幅度改善了战舰的整体生存能力:不仅使轮机分进了三个相距一段距离的舱室内加强了冗余,还使得3号炮塔弹药库两侧增加了轮机这一额外“防御”,前部轮机舱两侧增加了各种辅机的“防御”。
    海军对A126c较为满意,并以其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而这套独特的动力装置布局,也遗传给了加贺,并在土佐的实弹打靶中显示出价值:外侧部件很好地保护了内侧,无论水中弹还是鱼雷。相应的打靶具体信息将在番外详述。
    A127(1918年3月27日提交)
基本参数:全长234.09米,垂线间长217.93米,最大宽度32.58米,水线宽30.48米,型深15.43米,吃水9.37米,排水量39930吨
重量分配:
船体:11537吨
舷装:1597
防护:14519吨,其中装甲9153吨(6468吨VC+2685吨VNC),背板55吨,螺栓75吨,防御板材(HT)5236吨
武备:6772吨,其中火炮6114吨,鱼雷252吨,电器设备406吨
动力:3620吨
燃料:1000吨
各类装备:1125吨,其中舰体内部件(内饰等)605吨,食品和水等补给品520吨。
    武备:
45口径三年式40cm10
50口径三年式14cm20
418cm高角炮4
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参数:
设计出力91000马力,设计航速26.5节
4台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设计转速210rpm。4轴三桨叶,桨叶直径4419mm。机械室面积527.2平方米。
8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台混烧锅炉,蒸汽压力19.3kg/cm²,锅炉室面积546.5平方米。
最大燃油搭载重油3600吨,煤炭1700吨,预计14节下续航力8000海里。
发电设施包括4台250kw涡轮发电机和1台250kw内燃发电机,总发电量1250kw。
    装甲布置:
垂直防护:主装为279mmVC/15°,全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同样取消了水下次装。主装后防御纵壁32-70mmHT,前部横向隔壁为254mmVC,后部为229-279mmVCVNC。艏艉次装甲带254mmVC/15°,全高3.66米,其中水线下1.52米。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64mmNVNC+38mmHT,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NVNC,水平部38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HT+38mmNVNC,水平部25mmHT+38mmNVNC。艏艉次装甲盒水平装甲64mmNVMC+38mmHT(艉部穹甲51mmHT+76mmVNC70mmHT+76mmNVNC),次装甲盒防护甲板平坦部19-25mmHT,倾斜部38-51mmHT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6mmHT(双重底处降至51mmHT)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司令塔侧壁254-356mmVC,顶部178mmVC,底部76mmNVNC,通信管178mmVC。烟道229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32mmHT32mmHT+51mmNVNC
下图为长门,A126A127部分部位的装甲详细对比,注意独特的艏艉次装甲盒。
  经过A126系列的详细研究,A127的设计并没有经过太多波折。不过取舍也是存在的,这也是A127单独列出的理由。A127的改动集中在防护上。首先,A127继续减小了主装倾角,从17.5°下降到15°。从这一时期大量对复原能力的研究看,平贺让对此是相当看重的,也是A127不惜削减防护效果也要减小主装倾角/增加水线宽度的理由。
    除了舰体外形的变动,A127还重新分配了装甲。处于对舰艉轴系/舵机以及艏艉储备浮力保护的考虑,A127增设了不亚于主装的艏艉次装甲盒:这个次装甲盒的综合强度已经不比任何一艘一战主力舰的核心舱差了。
    其次,A127还在防护甲板到主甲板之间增设了一道上段32mmHT,下段32+38mmHT~32mmHT+51mmNVNC的装甲防御纵壁加强间接防护,其思路与沙俄战列舰主装后的50-100mm装甲纵壁相同:这一布置对于缺乏延迟引信或其余情况早炸以及延迟不够的炮弹可以说是致命的:当时的任何弹片都无力击穿76mmHT的穹甲或者32~83mmHT/NVNC装甲纵壁+38~64mmHT防护甲板。
    作为以上两项改进的补偿,A127相应削薄了核心区强度:首当其冲的是主装,A126上292mm的主装被削薄到279mm。虽然由于厚度和倾角的减小A127的侧舷防护能力大大削薄,但在20年代279mmVC/15°仍旧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另一处削弱是水平装甲:动力舱防护甲板从44.5mm削薄到38mm,弹药库从70mm削薄到64mm,这一改动基本无关痛痒。
      总结:
      从A123到A127,加贺的演化过程不如A115-122那般条理清晰,各个方案间的联系也不若之前的那么大。整体上,平贺让一直致力于减小加贺的舰体尺寸,并增强水平防护,为此航速和垂直防护成为了被削减的对象。但加贺的妥协只是暂时的,日本海军对理想主力舰的追求不会止步于26.5节的加贺,新一代主力舰将不会再拘泥于和长门金刚编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2:51 编辑

四.天城前传&向35节进发:B62系列巡洋战舰

      与A115-122和B58-61的并行发展不同,1917-191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平贺让专注于加贺的进度,巡洋战舰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顿。在加贺已经尘埃落定的1919年,新一代巡洋战舰才姗姗迟来,此时距B61的提交已经过了两年多。两年多的技术进步和加贺的尝试,B62往后的巡洋战舰自然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首先就是于1919年3月13日提交的B62系列。B62整体设计与A115-118/B58-61类似,不过汲取加贺设计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对防护布置等进行了较大的更改,并运用了自A125起大幅度进步的新一代动力。而之后的B62A~G则大幅度强化了动力,普遍拥有20万马力级的动力和35节以上的航速,并在各个方案中对排水量,防护和火力进行了取舍。作为天城前传,B62系列与之后的天城思路迥异,相对战舰化的天城来说是更为“纯正”的战巡:拥有更高的航速和更弱的防护。

      B62
基本参数:水线长251.5米,水线宽30.5米,吃水9.1米,排水量399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18门,41式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具,水下两具
动力:156000马力32节,最大载油3600吨,载煤1700吨,12节时续航力不低于7000海里
装甲:主装229mmVC/12.5°,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51-229mmVC或NVNC,后部为51-229mmVC或NVNC,艉艉次装甲带229mmVC/12.5°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89-95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57mm。艏艉水平装甲51-89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7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烟道203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38mmHT~38mmHT+25mmHT



如下图B62另有数个改案稍稍调整了装甲防护,改1削薄艏艉次装加强了核心舱防御,改2削薄了艏艉次装加强了垂直防护面积和水平防护,B62’则削薄了水平防护加强了垂直防护。其余设计不变。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3660
防护:13591(其中装甲8164吨,螺栓70吨,背板50吨,防御板材5307)
武备:5799(其中火炮5108吨,鱼雷257吨,电器设备434)
动力:4750
燃料:1000(其中重油700吨,燃煤300)
各类装备:1100
      B62相当于利用设计加贺过程中获得的新技术对A115-119/B58-61进行再充填的产物,并牺牲了部分垂直防护来加强水平防护和防护面积,并改善复原能力。该方案整体而言趋于保守,作为新一代巡洋战舰的初期论证,其上有很多加贺的特征:比如设计几乎一样的艏艉次装甲盒,减小倾角的主装,主装后的防御纵壁等。另外,B62改变了烟道防御风格,从之前的大型整体烟道装甲变成了各个烟道单独布置的装甲。这些特征也或多或少地遗传给了之后的巡洋战舰设计。作为过渡的B62的指标显然是不能让海军满意的,平贺让很快就在B62的基础上拿出了A-F六个改案。
      B62A
基本参数:水线长282米,水线宽29.6米,吃水8.2米,排水量40000吨
武备:同B62完全一致
动力:210000马力35.25节
装甲:主装203mmVC/12.5°,高5.33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51-229mmVCNVNC,后部为51-229mmVCN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动力舱上甲板51mm,弹药库上甲板70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64mm,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64mm,水平部38mm。艏艉水平装甲51-76mm,艉部穹甲102-127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0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2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主装后装甲纵壁38mmHT38mmHT+19mmHT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4952
防护:11283(其中装甲4606吨,螺栓70吨,背板48吨,防御板材6559)
武备:5645(其中火炮4959吨,鱼雷231吨,电器设备455)
动力:600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20
      B62A是B62的高速轻甲版。继1916年的4个高速主力舰案后,平贺让又一次把目光伸向了20万马力35节的超高速主力舰。为此,B62A大幅度加大了动力舱尺寸和舰体长度(相应减小了舰体宽度和吃水),并增设第三座烟囱。作为补偿,B62A削减了各个部位的装甲厚度(光主装的削薄就省去了678吨重量),并取消了A127和B62上厚重的艏艉次装甲盒,改回了平甲+穹甲的防护体系。35节的B62A成为了B62系列接下来的基础,但为了保证排水量保持在40000吨级,B62A的装甲不尽如人意。
      B62B
基本参数:水线长282米,水线宽29.6米,吃水8.2米,排水量40000吨
武备:45口径四一式3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8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具,水下两具
动力:210000马力35.25节
装甲:主装229mmVC/12.5°,高5.33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89-229mmVCNVNC,后部为89-229mmVCN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动力舱上甲板64mm,弹药库上甲板89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51mm。艏艉水平装甲51-89mm,艉部穹甲114-140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0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54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主装后装甲纵壁38mmHT38mmHT+19mmHT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4820
防护:12449(其中装甲5044吨,螺栓72吨,背板48吨,防御板材7285)
武备:4611(其中火炮3925吨,鱼雷231吨,电器设备455)
动力:600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20
      B62B的独特之处在于,该方案是自1916年起首个没有使用40cm炮的方案:为了在40000吨范围内达到35节高航速和尽可能接近B62的装甲,B62B以8门36cm炮作为主炮,该项改动省下了约1000吨重量。但由于排水量限制和过大的核心舱,在水平,炮座,艏艉等方面B62B仍旧没能达到B62的水平。于是,B62C应运而生。
      B62C
基本参数:水线长285米,水线宽30.2米,吃水9.0米,排水量44000
武备:45口径四一式3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8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具,水下两具
动力:230000马力35.25
装甲:与B62B完全一致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6292
防护:14427(其中装甲6307吨,螺栓75吨,背板55吨,防御板材7990)
武备:4661(其中火炮3985吨,鱼雷231吨,电器设备455)
动力:638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30
    B62B的装甲相比B62仍旧有所削弱,为此,出现了装甲和B62相同的B62C。由于增加的装甲重量以及相应的舰体/动力加大,B62C的吨位已经上涨到了44000吨,却仍旧只有836cm炮作为主炮。这在火力至上的旧日本帝国海军里是毫无生存空间的,B62BB62C以及之后的B62F作为八八舰队里唯三使用36cm炮的方案,自然不会有未来,只是八八舰队宏大计划里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B62D
基本参数:水线长288米,水线宽30.5米,吃水9.1米,排水量46000
武备:同B62完全一致
动力:235000马力35.25
装甲:同B62完全一致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6891
防护:14634(其中装甲6495吨,螺栓75吨,背板55吨,防御板材8009)
武备:5725(其中火炮5039吨,鱼雷231吨,电器设备455)
动力:652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30
      B62D既可以看成是加强动力拉长后的B62,也可以看做是重新换回40cm炮的B62C。在同时拥有了B62的火力防护和B62A/B/C的航速后,B62D的排水量已经上涨到了46000吨之巨,超过A122的43500吨和1916年III案高速战舰的44500吨成为截止11号舰前日本设计过的最大的军舰:35节航速的代价是巨大的,在35节下保持平衡更是如此。
      B62E
基本参数:水线长271米,水线宽29米,吃水8.2米,排水量35000
武备:同B62完全一致
动力:195000马力35.25
装甲:主装152mmVC/12.5°,高5.33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89-229mmVCNVNC,后部为89-229mmVCN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38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29mm,水平部13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28mm,水平部19mm。艏艉水平装甲25-38mm,艉部穹甲32-64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38mm,双重底处25mm
武备防护:炮座178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4700
防护:7025(其中装甲3500吨,螺栓50吨,背板45吨,防御板材3430)
武备:5485(其中火炮4799吨,鱼雷231吨,电器设备455)
动力:567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20
     在主力舰大型化这个无可避免的趋势下,偶尔也会有试图控制成本的作品。B62E目标是把吨位压在35000吨级别,而为了维持超过35节的高速和强火力,B62E相比B62A装甲的阉割程度更大:各个部位都削减了1/3有余,彻底失去了对主力舰的防护能力。
      B62F
基本参数:水线长271米,水线宽29米,吃水8.2米,排水量35000
武备:同B62B完全一致
动力:195000马力35.25
装甲:主装178mmVC/12.5°,高5.33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89-229mmVCNVNC,后部为89-229mmVCNVNC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44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水平部13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38mm,水平部25mm。艏艉水平装甲25-44mm,艉部穹甲38-70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44mm,双重底处25mm
武备防护:炮座203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4700
防护:8119(其中装甲4069吨,螺栓55吨,背板45吨,防御板材3950)
武备:4491(其中火炮3805吨,鱼雷231吨,电器设备455)
动力:567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20
      和B62A与B62B/C的关系类似,平贺让在B62F上再次使用了火力换防护的方式来平衡指标:通过将主炮换成和B62B/C一样的36cm炮省出的吨位,B62F得以稍稍改善装甲,但整体仍旧贫弱,并没有改善B62E完全无法抗衡新一代主力舰的窘境,加上火力的削弱,大大限制了B62F的用途。B62E和B62F虽然成功地压缩了排水量,但性能损失过于严重,没有继续发展的理由。
      B62G
基本参数:水线长286.5米,水线宽29.9米,吃水8.5米,排水量43500
武备:除取消水下鱼雷发射管外同B62完全一致
动力:220000马力35
装甲:主装229mmVC/12.5°,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89-229mmVCNVNC,后部为89-229mmVCNVNC。艉部次装甲带178mmVC/35°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102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无水平部。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25mm。艏艉水平装甲57-114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7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防御纵壁51mm
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6070
防护:13645(其中装甲5856吨,螺栓70吨,背板50吨,防御板材7669)
武备:5565(其中火炮4957吨,鱼雷157吨,电器设备449)
动力:610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120
在经过了B62E/F的失败尝试后,平贺让重新开始了大型化。但B62D的尺寸和排水量均过于巨大,无论建造难度还是成本都不那么容易接受,于是有了B62G。通过将航速下降0.25节并调整防护,以及相应动力,舰体的变化,
      B62G利用“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逆过程成功地将排水量下降到43500吨。而防护的调整则比较激进:首先是178mm/35°的艉部次装甲带,角度如此之大的侧舷装甲在钢铁主力舰百年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其成功地在防御力不降反增的情况下大幅度节省了重量。不过由于挤占空间和水线宽等问题,这个设计也只能在艏艉这类地方运用了。其次,B62G首次取消了动力舱段防护甲板的水平部,削薄了弹药库防护甲板水平部,将相应的重量补到了上甲板,大大加强了整体的水平防护能力。
      总结:
      在经过了加贺时期的妥协后,B62重新走上了激进的设计。作为“基体”的B62是结合A115-119/B58-61和加贺的产物,但之后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这个范畴:35节高速主力舰的诱惑是巨大的,时隔3年,在技术大幅度进步后,平贺让得以再次挑战这一新高度。但这一次的挑战却几乎冲击了当时日本造船的极限,如图当年的加贺一样,理想再一次向现实低头:35节终归只是一个梦而已,为了35节需要牺牲的太多。在日本之后近30年的主力舰设计史里,也不再出现过35节的高速主力舰了。
      与此同时,在技术和思路一同进步的背景下,一个激进但又理所当然的想法浮现了:战舰和巡洋战舰,终归是要走到一起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3:07 编辑

五.这一次来半打:天城&纪伊

      B62系列近乎失去理智的35节化尝试热度渐散,日本人务实地将航速指标下降到30节附近:任何东西都有边缘效应,追求极限指标是得不偿失的。而下降航速指标的收益是巨大的:首先不需要过大的长宽比,舰体尺寸得以大幅度缩小,减小舰体重量的同时也减小了建造难度。其次动力舱得以大幅度缩小,这给火力和防护的提升提供了条件。于是天城和纪伊,日本真正的通用化高速主力舰成型了。

      B63
基本参数:水线长243.8米,水线宽30.5米,吃水9.37米,排水量410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18门,41式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具
动力:122000马力29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装甲:主装254mmVC/12.5°,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51-229mmVC或NVNC,后部为51-229mmVC或NVNC,艉部次装甲带229mmVC/12.5°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95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25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6mm,水平部57mm。艏艉水平装甲51-95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7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烟道178-229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13mmHT~13mmHT+25mmHT
      B63第一次在巡洋战舰上加上第五座主炮塔,火力再一次向同期战舰看齐。事实上,除了运用了技术水平更强的动力并调整了防御布置来降低排水量和尺寸外,B63与A119-122系列的差别非常有限,战舰和巡洋战舰的区别在B63上前所未有地模糊起来,天城的基本设计在B63上完成了。



      B64(初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46.9米,水线宽30.5米,吃水9.37米,排水量410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31000马力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装甲:主装254mmVC/12°,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51-229mmVCNVNC,后部为51-229mmVCNVNC,艉部次装甲带229mmVC/12°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95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22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48mm。艏艉水平装甲51-95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7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烟道127-203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13mmHT13mmHT+19mmHT
      B64是B63稍微调整的产物,将间接防御稍微削薄,并取消了2门14cm副炮,腾出重量来加强了动力并相应拉长了舰体,整体和B63差异不大。而B64继续微调的终产物,即是天城。
      B64(终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49.9米,垂线间长234.7米,水线宽30.8米,最大宽度32.3米,型深15.3米,吃水9.45米,排水量41180吨
      重量分配:
舰体:12187.2
舷装:1843.4
防护:14159.8(其中装甲8450.9吨,防御板材5708.9)
武备:6546.8(其中火炮5920.1吨,鱼雷179.7吨,电器设备447)
动力:4350
燃料:1000(其中重油700吨,燃煤300)
各类装备:1103
      武备:
45口径三年式40cm10
50口径三年式14cm16
418cm高角炮4
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参数:
设计出力131200马力,设计航速30节
4台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设计转速210rpm。4轴三桨叶,桨叶直径4572mm。机械室面积653平方米。
11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8台混烧锅炉,蒸汽压力19.3kg/cm²,锅炉室面积830.6平方米。
最大燃油搭载重油3900吨,煤炭2500吨,预计14节下续航力8000海里。
发电设施包括3台300kw涡轮发电机和1台150kw内燃发电机,总发电量1050kw。
      装甲布置:
主装254mmVC/12°,高5.49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51-229mmVCNVNC,后部为51-229mmVCNVNC,艉部次装甲带229mmVC/12°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95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22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48mm。艏艉水平装甲51-95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279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烟道127-203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13mmHT13mmHT+19mmHT
      最后的天城和B64初案,B63的差别都不大了。定案后的天城是日本第一艘走下绘图板的30节主力舰,这艘拥有加贺火力和比长门更强防护的巡洋战舰总体设计均衡优异,平贺让很快发觉其潜力不止如此。于是重甲版天城--纪伊问世了:通过直线加强装甲防护并微调舰体,日本海军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了一艘高速战舰。虽说一个是战舰一个是巡洋战舰,但两者的实际差异非常只小,除了尺寸差距英寸级的舰体(下图)和装甲厚度以及对应的1000余吨排水量,两者的其余方面完全一致,这两型准同型舰的存在进一步模糊了战舰和巡洋战舰的界线(虽然整个八八舰队都在干这个事...但从这里起,算是真正实现了通用化),也为最后六舰的设计做好了铺垫。
      B65纪伊
基本参数:水线长250.1米,垂线间长234.9米,水线宽31米,最大宽度32.5米,吃水9.75米,排水量426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31000马力29.75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装甲:主装292mmVC/12°,高5.64米,其中水线下1.83米。前部横向隔壁为51-267mmVCNVNC,后部为51-229mmVCNVNC,艉部次装甲带229mmVC/12°
水平防护:露天甲板2525+13mmHT,上甲板115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22mmHT。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48mm。艏艉水平装甲51-115mm
水下防护: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
武备防护:炮座305mmVC,鱼雷室25-38mmHT,炮廓隔壁19mmHT
其它防护:烟道178-216mmVC。主装后装甲纵壁13mmHT13mmHT+19mmHT

      总结:
       发展到此时,八八舰队的主力舰已经完成了10艘,而光天城和纪伊就多达6艘:自1916年起,通用的30节主力舰,才是日本海军真正想要的。在因为种种原因妥协掉了加贺后,日本海军终于实现了3年前的想法,新一代的天城纪伊上虽然取消了很多激进的设计(比如25°主装),但均衡强大的它们无疑是八八舰队的中流砥柱。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在近4年的时间里,日本主力舰的设计几乎未对火力做大的更改:8或10门40cm主炮和继承于长门的联装炮塔横贯了这一时期整个日本主力舰设计。如果说在1916年这个火力硬件配置可以俯视诸国,那进入1920年代后这个配置只能说差强人意了。新一轮的大改变迫在眉睫,而这一次火力成为了改进的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pn101 于 2018-6-10 23:38 编辑

六.狂想曲:最后6舰计划(本章特别感谢hkqtzwh提供的制图支持和数据)

      最后6舰,即八八舰队第11-16号战舰,这是八八舰队计划里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这6艘主力舰都未实际定型,现存的方案是和A115-126这些类似的前期方案而不是最终定稿,而且大部分方案的详细论证遗失严重。因此,要想扯清这6艘主力舰的实际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从这些方案里也能管中窥豹:毕竟,最终方案无疑也会以这些研究作为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案并不完全是顺次演进的关系,和A115-127一样,部分方案意在论证,所以出现一些看似倒退的反复并不奇怪。

      A案基本参数:水线长262.12米,排水量476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炮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炮16门,41式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具
动力:152000马力30节
装甲:主装305mm/15°,炮座330mm,主水平装甲114mm,防雷隔壁89mm


      B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65.18米,排水量482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2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3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C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68.22米,排水量50000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2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6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D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72.27米,排水量52700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2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60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E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68.22米,排水量466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2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0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F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62.12米,排水量48400吨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2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4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G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72.27米,排水量52800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4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62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H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69.75米,排水量50600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4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8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I案
基本参数:水线长274.32米,排水量54000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6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65000马力30
装甲:与A案完全一致
      J案
基本参数:排水量50000
武备:45口径三年式40cm16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30
装甲:主装279mm/15°,炮座305mm,主水平装甲102mm,防雷隔壁76mm
      K案
基本参数:排水量49000
武备:4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30
装甲:和A案完全一致
      L
基本参数:排水量56500
武备:46cm10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30
装甲:和A案完全一致


      M案
基本参数:排水量57200
武备:46cm12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18cm高角炮4门,61cm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30
装甲:和A案完全一致


      A案基于已经非常成熟的天城/纪伊的布局:使用5基联装40cm主炮,基本设计与天城纪伊相仿。但A案加强了原本巡洋战舰相对薄弱的防御,总体防护布置格局沿用天城,但厚度加强到比加贺稍强的程度,主装倾角也回增到15°。为了弥补防护大幅度加强的增重,A案扩大了舰体并设置152000马力动力来维持30节航速。而A案确定的装甲防护布置和厚度,也沿用给了之后除了削防护的J外的所有方案,可谓最后六舰的起点。最后六舰接下来的发展则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B案至D案,该阶段首先引入了三联装炮塔。
      B案是日本主力舰设计里首次出现的三联装炮塔搭载舰,其以4基三联装40cm炮塔代替了沿用数年的5基联装,在排水量增加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加强了火力,并相应稍稍扩大舰体和动力维持航速。其余设计基本不变。C案和D案都是B案减少三联装炮塔的产物,不同之处在于C案保留了2.3号炮塔两个三联装,总共5座主炮塔,D案则使用6座联装。这两个方案虽然火力加强到12门主炮,但整体效率比B案更低,排水量也有所增长吨,相应改进了舰体和动力。

      第二个阶段从E案到J案,该阶段进一步引入了四联装炮塔。
      E案是日本主力舰提高火力的又一次尝试,首次引入了4联装炮塔。通过3座四联装炮塔来提供12炮火力,E案在排水量比A案更小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强大的火力。和B到C一样,F又一次重新使用了联装炮塔:将E案舰艏的一座四联装炮塔替换为两座联装,体量相应增大。自G案起12门40cm炮也离开了平贺让的绘图板。G案直接将F的2号炮塔改为四联装,获得了14炮的火力。H案相比G案的主要变化是优化了布局和削减动力,通过内部调整在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将核心区长度从G案的167.64米缩减到了161.24米。核心区的缩小使得H得以稍加缩小舰体,在动力更弱的情况下维持了30节的航速。I案在H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1号炮塔也更换成了四联装炮塔,主炮总数增加到16门。J案是I案的轻量化版本,通过将防护削减回加贺水平,J案省出了相当一部分重量,配合动力的削减将排水量压回了50000吨。

      第三个阶段从K案到M案,该阶段不再使用沿用了十余艘主力舰的40cm主炮,而将主炮口径扩大为46cm。
      K案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46cm主炮,其整体数据与B案相近,类似于B案换炮塔。L案则在B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座主炮,使主炮总数增加到10门。M案继续加强火力,以4座三联装46cm火炮为主炮,整体类似于I案换炮塔。其中,K案得以继续发展并成为了第13号型的基础。


      第13号型
      第13号型留存了稍有区别的几个方案,但大体数据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第13号型取消了自长门起一直使用的煤油混烧锅炉,动力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减小,使它得以用比K案更小的体型获得更强的防护和基本相当的其余参数。


      1921年2月平贺让自述:
基本参数:水线长256-262米,舰体宽32.9米,吃水9.6米,排水量47500
武备:45口径4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5口径三年式式12cm高角炮4门,61cm八年式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44000-171000马力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
装甲:主装330mm/15°,主装甲甲板127mm


      大和论证过程中的平贺让自述
基本参数:水线长259米,舰体宽32.3米,吃水9.68米,排水量47500
武备:45口径4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5口径三年式式12cm高角炮4门,61cm八年式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2000-156000马力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
装甲:主装330mm/15°,主装甲甲板127mm


      《造船技术全貌》中的记述
基本参数:水线长259米,舰体宽30.8米,吃水9.75米,排水量47500
武备:45口径4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5口径三年式式12cm高角炮4门,61cm八年式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0000马力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
装甲:主装330mm/15°,主装甲甲板127mm


      《海军造船技术概要》中的记述
基本参数:水线长259米,舰体宽32.3米,吃水9.68米,排水量47500
武备:45口径46cm8门,50口径三年式14cm16门,45口径三年式式12cm高角炮4门,61cm八年式水上鱼雷发射管8
动力:152000-156000马力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
装甲:主装330mm/15°,主装甲甲板127mm

后世流传的这张著名的第13号型的线图(下图),则是战后由日本著名海军学家福井静夫所绘制的。
      总结:
      至此,八八舰队的主力舰设计就落下帷幕了,紧随而至的华盛顿条约终止了各国的宏达计划。作为八八舰队的绝唱,最后六舰的总体设计水平都不错,同时得益于技术进步,各方案的重量利用效率也更高。以下面的H案的重量分配为例,可以看到舰体和舷装的重量所占的比例明显更低:5万吨级的方案舰体重量仅和4万吨级的加贺相当。相应地提高了防护的重量,18000余吨的装甲总重在当时也是顶尖水平(同量级的G3为14400吨,但由于更加激进的总体设计G3的实际防护水准更强)。
      H案重量分配:
舰体&舷装:11000
防护:18074(其中装甲10432吨,螺栓90吨,背板55吨,防御板材7497)
武备8349(其中火炮7714吨,鱼雷175吨,电器设备460)
动力:5100
燃料:1000
各类装备:1080
      虽然它们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但其中的大量研究,如超40/41cm口径火炮,三联装和四联装炮塔等却给之后的日本主力舰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无论条约时期的金刚代还是条约后的高速战舰研究乃至最后的大和,日本20年代后的主力舰研究上处处可见它们的影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楼)番外1
土佐的打靶,虽然按我的尿性番外不知道要鸽到什么时候。。。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番外2
88舰队时期的甲弹对抗详细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番外3
列强同期设计对比

列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8-6-10 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我家雪落最可爱了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8-6-1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好棒的←。←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hkqtzwh 发表于 2018-6-11 10:10
好棒好棒的←。←

帮我挑挑错嘛【手动滑稽】虽然理了一下大体思路但有些地方肯定还是有问题emmmmmmm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8-6-1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落桑出了如此好文,要仔细研读

下士

八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8-6-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八舰队时代日本的甲弹对抗这个题材不错,写过的人不多,史料也不好找,期待楼主的更新

列兵

发表于 2018-6-12 1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雪落大佬

列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8-6-1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楼主加油

一等兵

发表于 2018-6-1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雪落大佬,虽然这批计划舰没有RN的一批的惊艳感,还是很感兴趣。甲弹对抗也是非常期待。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8-7-26 1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雪落dalao,话说雪落dalao的贴吧号是怎样被封的?

上士

六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星莹郡主 发表于 2018-7-26 12:30
支持雪落dalao,话说雪落dalao的贴吧号是怎样被封的?

emmmmm大概是因为有毒吧<笑哭>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5:06 , Processed in 0.0559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