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乃海军圈小白,对一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略有考据,于是兴头之下码了一篇全战史(当然时间仓促,只完成了上半部分)。
在论坛第一次发帖,还望各位前辈海涵,并指出文中的错误,十分感谢!下面是正文。
序言
1945年元月,美利坚合众国,东海岸的费城海军基地。 军港旁,一艘崭新的大舰静静地停泊。刷涂的迷彩油漆在增加隐蔽性的同时,也给这艘修长美丽的美利坚造船工艺品添上一丝英气。甲板上,水兵们整齐列队,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站在舰首的一位军官——身穿深色海军大衣,金色的肩章表明,这是一位海军少将。一旁警卫的士兵刺刀笔挺,凌冽的海风在冬天更是刺骨。即便如此,下面站着的每一个人,心里却都是热乎乎的。 “……自从这艘船的设计在海军中被广泛地知晓,据我所知,少将以下的军官和士兵们都紧张和情愿地想去在她们上面服役。” 少将威严的眼神扫过水兵们,稍作停顿。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阿拉斯加”号的陪伴下,应该感到特别欣慰,因为我们有机会,和权力,去带着她们执行第一次任务。具体的位置分配仍然不清楚,但结合了火力和韧性的设计,几乎可以很确定,” 他抬起头,用着夹杂激动的语气说出最后一句话。 “我们将在最前线,这也是我认为大家想去的地方。” 这一刻,每个人眼中,都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有兴奋,有紧张,有骄傲,有担心。 少将笑了,却也不轻松。 第16巡洋舰分队指挥官弗朗西斯·洛少将正在发表动员讲话。 他的名字,是弗朗西斯·洛,海军少将,美国海军第16巡洋舰分队最高指挥官。他此时站着的,便是他的新旗舰,方才在去年9月中旬进入现役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二号舰,“关岛”号。 从1944年9月17日至不到一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她经历战火的时间是如此的短。即便如此,在西太平洋,日本海,在中国东海,黄海;在费城,珍珠港,在冲绳,在温州,在朝鲜半岛,她留下的足迹也已横跨半个地球。 今天,让我们回过头去阅读历史,重现这艘生不逢时却也恪尽职守的大型巡洋舰驶过的每一道航迹。 参考资料: 《USS Guam Cruise Book,1944-1945》 美国海军二战战时档案 本帖内容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二次转载至其他平台
目录
1.“关岛”号的前世今生
2.服役,磨合与起航
3.拯救航母富兰克林
附录1 3月18日至3月22日详细每日战斗报告 4.炮击,休整,再炮击,再休整
5.中国海域的巡航
6.最后一站——朝鲜半岛
7.回家,与告别
1.“关岛”号的前世今生
“关岛”,命名来源于马里亚纳群岛中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岛。这块美国领地是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取得的,即使它在1898年6月就被美国海军的亨利·格拉斯舰长指挥着 “查尔斯顿”号战舰所占领。在被用来命名新式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之前,这个名字还被用作命名一艘美国在华炮舰。她于1927年5月28日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下水,并于7个月后进入服役——她的任务很简单,保护美国在华传教士和其他外国人的安全。全舰长159英尺5英寸,宽度则是27英尺1英寸,排水量370吨;有着2门3英寸23倍径舰炮和8挺.30机枪。全舰共有5名军官,6名军士长和38名水兵。到了后来,由于日本在华尤其是上海地区的动作逐渐加重后,美方把她改造成一艘“无线电监控船”,执行什么任务不言而喻。而后在1941年1月23日,为了给二代也就是即将开工的大型巡洋舰腾出名字来,一代关岛改名为“威克”号。很快,珍珠港事件爆发了。在企图自沉的举动失败后,“威克”号上的船员们不得不选择向日本军队投降——她也是唯一一艘这么做的美国海军战舰。 1927年的“关岛”号。 而后,这艘被俘获的小炮艇被日本军队转交给了汪精卫伪政权的海军,改名“多多良”号。幸运的是,即便在战争中经历过自己人的空袭,她还是活到了抗战胜利,在1945年8月重新回到美国海军。拥有着中途岛衣阿华等巨舰的后者对这么一艘年老色衰的小炮艇自然是喜新厌旧,于是在1946年转手又把她扔给了蒋委员长的海军,改名“太原”号。但是众所周知,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军队根本就是解放军的运输队,这艘炮艇自然不能幸免。于是,在几度易手后,初代的“关岛”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泊位,并于60年代安然退役。 被日本俘获后改名“多多良”号的“威克”号。
在国军中服役并再次改名“太原”的“关岛”号。 而第二代“关岛”号便是我们的主角——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二号舰。她于1942年在2月2日在新泽西州坎顿的纽约造船厂铺下龙骨,1943年11月12日下水。仪式由战前最后一任关岛总督乔治·约翰逊·麦克米兰的夫人组织,也同样是她,在关岛的船头砸碎了代表一艘船生命开始的香槟。在抓紧舾装,海试后,“关岛”号于1944年9月17日正式服役。她也曾被描述为“美国版的袖珍战列舰”亦或者“战列巡洋舰”,但美国海军官方对其的正式称呼依然是“大型巡洋舰”。 在“关岛”号船头砸碎香槟的麦克米兰夫人。
正在下水的“关岛”号。 被设计成“巡洋舰杀手”的“关岛”号标准排水量28750吨,全长246.28米,水线长240.79米,水线宽27.67米,最大吃水9.684米。她拥有三座三联装12英寸/50倍径MK8主炮,六座双联装5英寸/38倍径Mark 12型副炮,十四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34门单装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这样的武备在面对其他巡洋舰时绰绰有余,而防护也让后者同样是望尘莫及——厚达9.5英寸倾斜10度的主装甲带,炮塔正面厚度达到了12.8英寸,顶部5英寸侧后6英寸,“A”,“B”,“C”三个炮塔炮座分别对应11,12和13英寸厚。司令塔正侧面也有9英寸,顶部4英寸,在巡洋舰中可谓盔坚甲厚——这样的装甲足以在正常交战距离面对其他巡洋舰时滴水不漏。水平防护则由作为可以提前引爆500磅航弹的炸弹甲板的1.4英寸STS结构钢,从上到下分别3.25、2.8和1英寸的STS结构钢组成。 身为“巡洋舰杀手”和己方航母的护航者,她的速度同样不落下风。四组通用电气公司的蒸汽轮机让“关岛”号正常情况下以150000马力的输出功率跑出33.4节的高速。另外她还有两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全舰一共4架OS2U“翠鸟”或SC-1型“海鹰”式水上飞机作为单独行动时宝贵的侦查手段。 她全舰大概有125名军官和2000名水兵,包括80名海军陆战队员。 本文将详细讲述她在正式服役后直至战争结束后的经历。对于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背景和经过以及详细参数,作者在去年年末“关岛”号的生日也就是下水日已经发过一篇长文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本人微博文章页面查看。 2.服役,磨合与起航1944年的9月17日,对于“关岛”号和她的船员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日子。在吸引了无数目光引起无数议论之后,她终于得以正式服役。虽然,前奏并不顺利。 “关岛”号服役仪式现场。
“关岛”号的服役仪式。 “关岛”号大部分水兵都来自于罗德岛纽波特的海军训练中心——他们于1944年的7月11号开始训练,也就是她服役两个多月前。而其他军官和成员则被安置在新泽西州格罗斯特维斯巴赫的兵营中,等待着“关岛”号被纽约造船厂的人途径几公里的特拉华河开到费城海军基地。当年9月15号黎明前,所有人在兵营登上“关岛”号。0700整,“关岛”号出发并被拖拽到特拉华河前往费城海军基地。此时,在纽波特,“关岛”号其他征募而来的水兵在9月14日1600时坐火车前往费城。但是一阵飓风干扰了铁路交通,迫使这部分人员比计划中晚了16个小时也就是在9月15日的9点方才登上战舰。 好在后面并没有出什么岔子。服役仪式在17日顺利举行,也就是在这一天,“关岛”号的战时舰长——利兰·皮尔森·洛维特海军上校,正式指挥起这艘接近3万吨的“巡洋舰杀手”。而来自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列克星敦”号(CV-16)路易斯·埃弗雷特·龚特尔中校则担任第一副舰长。 在指挥她之前,洛维特上校是华盛顿海军公共关系部门的主任。他于1944年6月27日,“关岛”号服役之前接到任命,来指挥这艘战舰。 洛维特上校,“关岛”号舰长。
龚特尔中校,“关岛”号第一副舰长。 洛维特上校英文全名叫Leland Pearson Lovette(利兰·皮尔森·洛维特)。他于1897年12月11日在田纳西州的格林维尔出生,他的父亲奥斯卡·洛维特是田纳西州共和党议员。洛维特上校在1913-1914年间就读于田纳西州的图斯库卢姆大学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而后在1917年考取海军军校并进入现役。1928年,他毕业于海军战争大学,此后他一直在海军中做文职工作或是进修学习。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Naval Customs,Traditions and Usage》的书,并且直至现在,许多网站上依然有得售卖而且好评率不低。1940年5月,身为海军中校的洛维特当上了“波特”级驱逐舰“塞尔弗里奇”号的舰长,不过仅仅两个月的任期后,他便被调回文职部门,直至44年。 他被调来的这个公共关系部门主任也是有点意思——这个部门相对其他而言,是较为开放的,主要和媒体以及新闻记者接触,有时也会对公众举办一些科普讲座之类。由于形象良好,上级也通常较为愿意去提拔他们。就在“关岛”号服役前的一个月,洛维特上校就因为文职工作的出色被授予军团勋章。当然并不止一次,1946年9月,他因在二战中指挥“关岛”号的得力被授予第二枚军团勋章,那时候他已经是一名海军少将——当然,这都是后话。 除了舰长副舰长,全舰在当时主要领导军官如下:
在服役后,“关岛”号并没有立即起锚出海前往大西洋或太平洋,而是继续停泊在费城海军基地做一些建造方面的收尾工作。另外,她的船员们也需要熟悉自己的新住处。 10月22日,她接受了属于自己的几架SC-1“海鹰”型水上飞机。有趣的是,“关岛”号是第一艘接收并使用这种飞机的战舰。后者是美国海军1942年要求设计生产的——1937年设计的SO3C“海鸥”和OS2U“翠鸟”型水侦在当时已经不能满足军方的要求。寇蒂斯公司接下了这笔单子,1942年8月1日开始设计,当月25日被要求给出两种设计和五架样机。1943年6月正式投产,第一笔订单的数量是500架——这时它的首飞还没有开始。1944年2月16日,“海鹰”的第一款型号XSC-1开始试飞,一直测试到4月28日。后续设计的SC-2型并没有大规模量产,只生产了九架。 SC-1型水侦。 作为水上侦察机,它的各项指标并不高。SC-1只能搭载一名飞行员,武备是2挺性能可靠的勃朗宁M2型.50重机枪,它的可折叠双翼上的挂架可以各搭载一枚250磅航弹,右翼的位置还可以装上对海搜索雷达。它使用的是一部怀特R-1820-62型发动机,可提供1350马力的功率,最大速度达到了504千米每小时,正常巡航速度是210千米每小时,爬升速度12.7米每秒,航程1006千米也就是543海里。整架飞机空重2.867吨,满载重量4.1吨左右。这也是“关岛”号在服役期间唯一一种使用过的水上飞机。 很快,拿到新玩具后不久,1944年10月25日,“关岛”号终于在早上8点39分驶离费城海军基地,开始了服役后的第一段航行。
第一天的任务并不繁重,在下午1515时抵达特拉华湾后,“关岛”号开始调试她自身的磁罗盘。很快,在17:44日落之时,她在布朗浅滩以南一英里的地方下锚待命——这时她的具体位置是北纬38°54'42",西经75°07'00"。 两艘“本森”级驱逐舰“尼尔兹”号(DD-616)和“奥德龙诺”号(DD-617)前来报到担任她的护卫任务并停泊在距离“关岛”号西北方向一英里的地方。前者下水于1942年10月1日,后者则是11月9日。她们也是“本森”级驱逐舰最后的两艘,完工于马萨诸塞省昆西市的Fore River造船厂。这个地方也是“内华达”、“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列克星敦”(CV-16)、“汉考克”号(CV-19)航空母舰,“北安普顿”、“波特兰”、“昆西”(CA-39)、“文森斯”以及“萨勒姆”号重巡洋舰以及许多驱逐舰的出生地。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三艘船上的船员们起了个大早,0628时便出发并于0710时穿过了水雷区。接着,“关岛”号在0832时放飞了一架水上飞机,目的地是费城。0843时她们开始航行训练,“关岛”号开始进行之字形航行,两艘护卫的驱逐舰形成了反潜队形。0936时,令所有舰员热血沸腾的一刻到来了——“关岛”号的12英寸主炮开始慢慢地转向,开始了她服役后的第一次射击训练,消耗的弹药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12英寸炮弹并不是通常所知的穿甲弹(AP)或者高爆弹(HE),而是训练专用的空包曳光弹(BL&T,Blind Loaded and Tracer)。(注意:此处存疑,还请对此有研究的前辈指出BL&T所代表的具体弹种) 1215时,“关岛”号开始掉头返回陆地方向,航向270°。 1610时她扫荡完河道进入特拉华湾,1720时进入水雷区通道并改变航向为334°,1747时在距离布朗湾2英里的南部海域下锚,位置北纬38°53’30”,西经75°05’48”。 1944年10月27日毫无例外又是早起的一天:0615时“关岛”号便在美国海军尼尔兹(DD-616)和奥德龙诺(DD-617)号驱逐舰护卫下出航,航速15节,沿着特拉华湾水雷区通道前进。0701时目测到停泊在距本舰50°角度1.2英里外的“Overfalls”号灯塔船,并改变航速为20节,航向135°向南扫荡河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Overfalls”号灯塔船可谓历史深远。她于1938年6月下水,同年9月进入服役。由于作为美国海军在大后方的非战斗船只,她全船只有14名船员,排水量374吨,最大航速9节。她在44年年末停泊在距离May海角西南8.5英里,Henlopen海角东部3英里的海域。本人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比对过美国海军档案与维基百科的说法,发现有说法不一的情况。经过与档案的比对,维基百科上撰写的有关这艘船在1944年的停泊地点是错误的。 维基百科上说这艘船进入现役后便一直停泊在康涅狄格州的海域旁,而这个位置显然与“关岛”号10月26日晚停泊的地点相隔甚远。且不说海面上直接看到,即便是真的停在那里,中间也隔了一大片陆地——特拉华湾到康涅狄格州的距离不止一星半点,这样的情况下“关岛”号上的船员是根本不可能隔着这么远还冲破陆上景象的阻挡看到灯塔船,更别提档案中记录的角度与距离与之不符的现实情况。因此,我完全有理由认为,维基百科至少给出的在1944年这个灯塔船的停泊位置是错误的。 成为博物馆舰并现存至今的“Overfalls”号灯塔船,位于特拉华州。 言归正传,作为实弹射击训练的辅助,她在0906时放飞了一架水上飞机,方向270°。0911时航向改变为186°,驱逐舰进入反潜阵型,本舰执行24号“之”字形航行计划。1023至1125时进行主炮实弹射击测试,具体的弹药消耗不详。1200时位置北纬37°33’,西经74°34’30”。1324时改变航向为265°,进入切萨皮克湾扫掠河道。1630时她降低航速为15节,航向313°,1647时停船并接受了来自切萨皮克湾的一名飞行员,并解散了护卫的驱逐舰。1736时经过亨利海角灯塔,距离左舷2400码。最终抵达汉普顿锚地已是1907时,下锚停泊在“Z”港位。由于过去的汉普顿锚地与如今的位置已经有所偏差,故在此不能给出具体的停泊位置。
28日就显得舒坦多了:由于大风干扰的缘故,她整整一天都停泊在这个锚位上而不是按照原计划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休息了一天后,“关岛”号在10月29号不情愿地再次早起出发,这天她前往的是诺福克军港的Lambert's Point,进行消磁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军舰面对磁性水雷或者鱼雷时引爆后者的几率。下图是个消磁泊位,也是“关岛”号当时停泊的地点。虽然可能与下图中的模样有所差别,但完成的却是一样的工作。同时,舰长还按照命令,向大西洋舰队作战训练司令部司令(COTCLANT,Commander, Operational Training Command, Atlantic Fleet)报道。
30日同样没有什么繁重的任务。驶离消磁泊位后,“关岛”号向着York Spit海峡北部尽头的邻近地区——切萨皮克湾前进。1200时她用“D”方法回收了一架水上飞机。1220时开始摆动法罗盘校正以校准舰上的无线电测向仪。1717时停泊在切萨皮克湾,具体位置北纬37°18’18”,西经76°05’18”。 而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关岛”号于0800时起航并摆动法罗盘校正以校准无线电测向仪,整个过程在York Spit海峡的邻近地区完成。1650时她停泊在切萨皮克湾的普兰泰申灯塔旁,距离后者5英里,角度157°。 这就是一艘军舰短短几天的服役生涯。我们不难看出,整艘战舰如果只是单纯待在大后方训练的话,实际上一整天的日程是极其枯燥和对整个战史而言没有太多意义的。而不幸的是,“关岛”号作为一艘崭新服役的军舰,这样的日程还要持续小半年。因此,为了节省篇幅给最精华的部分留出空档,本文只描述一些相对重要的日子里发生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这样的特点在前半部分会比较明显。 言归正传。经过几天枯燥的训练,11月7日,舰上的水兵们终于可以上岸小小放松一下——他们昨天刚刚经过大西洋舰队司令部人员的非正式视察。这一天“关岛”号停泊在诺福克海军作战基地的7号码头,处于同一位置的战舰还有:“莫娜岛”号修理舰(ARG-9),“怀俄明”号战列舰(BB-32),“穆尔”号护航驱逐舰(DE-240),“梅兰特”号驱逐舰(DD-402),“瓜达卡纳尔”号护航航母(CVE-60)和“廓尔”号护航航母(CVE-13)。 如果说这一天之前的航行还只是牛刀小试,那后面的日子里舰上的全体成员面临的就是一个较大的挑战。8日,她按照大西洋舰队作战训练司令部司令在1944年10月19日下达的命令前往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作试航。根据粗略计算,从诺福克军港出发到她的最终目的地特立尼达的西班牙港,其直线距离超过了2000英里——共约2033.1英里,而且还不算绕路的路程。尽管全程都在相对安全的大西洋西部,但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依旧是潜在威胁。这对于全体基层新兵级别的船员无疑是个极大的考验。 尽管路途漫漫,但“关岛”号还是坚定地踏出了她的第一步。1320时她右舷方向经过亨利角。1400时加速到20节,航向085°,驶出切萨皮克湾并进行扫荡。1428时遇见了正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匹兹堡”号重巡洋舰。1702时正式驶出切萨皮克湾的尽头,位置北纬36°56’38”,西经74°40’20”,航向设置为108°。美国海军的“梅兰特”号驱逐舰(DD-402)和“温莱特”号驱逐舰(DD-419)为本舰护航,后者开始“之”字形航行。1900时切换到西五时区。 出航的第二天,“关岛”号在0700时将航向切换为175°。随后便驶出美国海域进入公海。0830时进行紧急状况训练。很快,这样的训练便派上了用场。1344时船员们放飞了一架SC-1型水上飞机,但1505时当船员们在用“C”方法回收飞机时,后者意外倾覆在水中。这也是本舰在服役以来发生的第一场事故。“温莱特”号驱逐舰上的人放下小船救起飞行员。由于担心敌方潜艇的威胁和耽误日程,飞机并没有被回收而是被己方20毫米机关炮击沉。对于本次失事,舰长洛维特上校在写给上级的报告里并没有重点提及。但是,这样的事故似乎并不是非常偶然。 大家的行动都开始变得小心了起来,除了必要的停留之外一直都在闷头赶路,好在从那之后一直也没再出什么意外。即便长途跋涉,但目的地已经在望。13日的0635时全舰速度降低为15节,航向切换为180°穿过水雷场抵达特立尼达的纳维奥斯海港。一分钟后瞭望哨目视到了位于帕里亚海湾的“杜鲁斯”号轻巡洋舰(CL-87,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0748时她通过了防鱼雷网并停泊在特立尼达西班牙港的B-3泊位。舰长,枪炮长和通讯长,导航长,主导航员出发前往特立尼达的海军基地与当地指挥官进行会议。三架舰上的SC-1“海鹰”型水上飞机停在岸上。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关岛”号上的小伙子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接下一个任务。她于1205时驶离港口抵达外海进行训练。1350至1642时进行了射击训练,一共消耗了如下弹药:
8发5寸 AAC炮弹 8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12发12寸HC炮弹 6发12寸AP弹 18发12寸全装药发射药 1730时,拖着一整船疲惫不堪的新兵蛋子,“关岛”号在帕里亚海湾下锚,位置北纬10°22’00”西经61°58’45”。
之后,这艘大型巡洋舰便开始了她和诸多前辈一样的卖力训练。在这里她主要进行的是较为基础的射击,从12英寸主炮、5英寸副炮到40毫米博福斯、20毫米厄利空防空炮。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虽然训练日程还是一如既往地枯燥,但总归也不全是单舰训练。11月22日,“关岛”号08:18时便起航进行防空炮射击。和她一起训练的战舰是美国海军“匹兹堡”号重巡洋舰(CA-72)和“春田”号轻巡洋舰(CL-66)这两艘同样服役不久的新舰。08:35至11:09进行了防空炮和高射机枪的实弹射击训练。消耗了以下弹药: 45发5寸AAC炮弹 45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838发40毫米带自毁功能的高爆曳光弹(HETSD,真实战斗中使用的防空炮弹药,为了避免未命中目标后继续飞行而误伤友舰,而一般训练只用HET) 1569发20毫米高爆曳光弹 全体船员终于在23日感恩节得到了休息。这一天“关岛”号在特立尼达的西班牙港B-7泊位下锚。 而后的几天,训练的内容开始变得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昼间舰炮射击外,船员们也开始进行夜间战斗的一些必要训练比如难度较高的夜间射击和对抗鱼雷艇偷袭等,以及模拟友舰失去动力而进行的拖拽。她还在这里碰到了未来搭档过一段时间的埃塞克斯级航母“香格里拉”号,和“匹兹堡”、“春田”一样,也是一块进行了防空炮的射击训练。 而本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1月30日,“关岛”号和她的船员们终于再次得到了久违的休息时间。她整整一天一直停在港内,给全舰加油并收回了三架SC-1水上飞机连同机组人员。 类似的训练一直持续到12月9日。在整整磨合了近一个月后,她收到命令,与TF 23编队的“春田”号轻巡洋舰、“墨菲”号驱逐舰一同行动于当天启程返回本土。 第二天这支小编队计划前往波多黎各的库莱布拉岛并在早上与约定好的“匹兹堡”和“卓别林”号会和。下午,“春田”号收到命令离开编队,独自前往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 12日,整支编队在从库莱布拉岛返回本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的路上。风速36节,风向270°,海面风大浪急,本舰摇动剧烈——他们撞上了一场台风。“匹兹堡”号甚至在末尾掉了队,于是“卓别林”号在命令下去监视“匹兹堡”号并授予单独行动的权力。这支小编队终于在15日的晚上回到汉普顿锚地。 又是几天枯燥的训练,“关岛”号最终于19日向着自己进入现役的地点——费城海军基地驶去。而这个月的接下来10天,全舰停泊在费城海军基地进行修整——当然,还有圣诞节。 大后方的圣诞节无疑是物资充足的,船员们吃饱喝足之际,还给他们心爱的战舰作足了装饰。 当然,除了吃吃喝喝,一些高雅的娱乐项目也是必要的。“关岛”号的军官和水兵们被邀请到费城当地一座高级宾馆参加舞会,在这里船员们毫不费吹灰之力地用他们那对能在船上如履平地的双腿在打了蜡的地板上与当地的漂亮女孩们翩翩起舞,船上的乐队为他们提供优美的音乐伴奏。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后方平安的圣诞节过后,船员们新一轮的挑战到来了。在新年无所事事的头几天过去之后,1945年1月5日,大西洋舰队总司令亲自下发了命令,在成立两个新作战单位——第16巡洋舰分队和TG 21.12舰队的同时,正式把这艘崭新入役的大型巡洋舰编入战斗部队。也许是借由身为巡洋舰杀手的身份,我们的主角,在首次被编入作战部队的时候便成为了旗舰。 当然,由于还未真正抵达前线,第16巡洋舰分队这个编制目前还没有正式搭建起来,此时给的编号更多意义上仅限于名义。不过整个巡洋舰中队的领导班子倒是已经配备齐了: 这弗朗西斯·洛少将也不是一般人。尽管只比舰长洛维特上校年长三岁,但和快把办公室坐穿的前者不一样,时年51岁的他倒是实打实地走的是武官的路子。1915年他从海军军校出来,在“康狄涅格”号前无畏舰上服役,又过了两年突然又转去潜艇部队担任D-3号潜艇的艇长。官是越做越大,但他也没忘了继续学习深造。1925-26年进修之后又去“新墨西哥”号超无畏舰上当了炮术长,之后在潜艇部队几经转载甚至进入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司令部任职,并在1942年担任“威奇塔”号的舰长,参加过著名的火炬行动。行动期间,他的座舰甚至打出了最远动对动命中的距离记录——27000码左右距离上命中了法国海军“Brestois”号驱逐舰!或许是收到行动成功的影响,他又在43-44年间干了一阵子负责反潜的工作之后便被分配到这个新单位上一展身手,官至海军少将。这么一看,洛维特上校即便是没打过仗问题也不大了——他的直接上司和主要副手都是经历过战火的人,而且一个在太平洋,一个在大西洋。而洛维特本人的文官办公技能也不差,这三者凑到一起来倒也是个不错的组合。 此次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给出的编制如下: TG21.12舰队(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少将弗朗西斯·洛少将,兼任第16巡洋舰中队最高指挥官,旗舰:“关岛”号,舷号CB-2) 第64驱逐舰中队指挥部(最高指挥官美国海军上校C·C·伍德,旗舰:“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舷号DD-748) “香格里拉”号航母(舷号CV-38) “福里斯特”号驱逐舰(舷号DMS-24)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福里斯特”号驱逐舰以外,剩下的三艘战舰均是新服役的。我们的主角服役于1944年9月17日不提,作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第21艘同级舰的“香格里拉”号,其服役时间则比她仅仅早了两天,剩下的那艘属于“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的“哈利·E·哈巴德”号倒是稍早一些,服役日期是7月22日。而作为不怎么出名的格里维斯级驱逐舰,服役于1942年1月13日的“福里斯特”号算得上这支小小舰队中唯一打过仗的老兵。她全舰标准排水量只有1630吨,拥有5座单装5寸高平两用炮,6门20毫米厄利空高射机关炮和6挺.50机枪,以及2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最大航速37.4节。相比于新锐的“弗莱彻”级和“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老旧的“格里维斯”级驱逐舰不再适合什么高强度的战斗任务了,因此服役以来她执行的都是相对简单的二线作战任务,比如护航运输船队、扫雷和防空警戒而不是在一线交战。不过有趣的是她倒是还参加过著名的“火炬行动”,以及诺曼底登陆的海上行动,虽然也只是待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执行警戒任务。 第二天,也就是1月6日,美国海军少将弗朗西斯·洛少将在费城海军基地停泊的“关岛”号上升起自己的将旗,正式担任起第16巡洋舰中队最高指挥官并按照职责向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报告舰队的组成情况。登舰的第16巡洋舰中队司令部部分人员担任起费城海军基地船坞的港口调度官,而管理行政的港口调度官则继续由指挥着“奥古斯塔”号(CA-31)的美国海军E·H·琼斯上校担任。美国海军的规定是如果一个港区内有多条船,军衔最高的舰长自动成为港口调度官,后者的职权包括行政和船坞两方面,负责船坞的则主要处理修理、建造方面相关的事宜。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序言所描绘的场景。 接下来的两天里全舰停泊在费城海军基地里待命,司令部的人也需要借此熟悉全舰的一些情况。而在1月10日,“关岛”号于1054时起航并于1700时抵达下特拉华湾,之后向北扫荡海域并进入大海。随后她返回下特拉华湾并于2312时下锚,并在次日凌晨0435时起航返回费城海军基地并于1200时抵达。 这便是她在正式进入战争后在本土海域的最后一次航行。由于台风的缘故,整艘船被迫在锚地停泊到17日方才出发。行程很明确——一路南下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17日,“关岛”号于1246时起航并与计划第64驱逐舰中队的旗舰“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次日在“Overfalls”号灯塔船附近的Peter点会和。她于1902时抵达下特拉华湾并下锚。 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1月18日,“关岛”号发生了自服役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早上,两架SC-1型水上飞机从诺福克飞抵本舰并被吊上甲板,但另外两架却未能按计划起飞。1130时她起航并与美国海军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DD-748,艾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一起上路,向特拉华湾南部海域扫荡并进行全马力加速航行。但是,这次试航并没有船员们想象中的那样顺利。2130时她的2号减速齿轮的前主轴承因为磨损而导致损坏,3号冷凝器被灌入海水,全马力航行因此被迫停止。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档案文件,从而也无从了解详细情况。 这次事故直接导致的便是2号螺旋桨不能使用——这下她不但不能冲刺,就连保持长距离慢跑的速度都成了问题。不过虽然如此,第二天她还是按照计划于0756时与约定好的“香格里拉”号航母和“福里斯特”号驱逐舰组成TG 21.12编队。“香格里拉”号作为整支舰队的导航和指挥中心。“福里斯特”和“哈巴德”号驱逐舰负责警戒。第16巡洋舰分队的最高指挥官海军少将弗朗西斯·洛在“关岛”号上进行指挥。整支舰队形成低能见度下的防空阵型,朝巴拿马运河方向前进,统一速度21节。1620时由于“关岛”号的2号螺旋桨不能运作导致很难跟上队伍,故整支舰队航速下调为19节。 20日一早,“关岛”号便收到了大西洋舰队作战训练司令部司令本人的命令:“关岛”和“福里斯特”号组成TU 12.12.1舰队并前往关塔那摩以对“关岛”号进行维修。而“香格里拉”号和“哈巴德”号则组成TU 21.12.2舰队,继续前往巴拿马运河。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上一次意外发生之后还不到一个星期,厄运再次降临在这艘崭新的大型巡洋舰上。21日的1310时,TU 21.12.2舰队与TU 21.12.1舰队脱离并继续前往巴拿马运河。同时“关岛”号放飞了一架SC-1型水上飞机以进行反潜巡逻。当在使用“C”方法回收水上飞机时,飞机先是成功降落在铺设的油膜上,但随后却因为主浮筒不能成功保持平衡导致机头着海,既而整架飞机翻转栽在海面上。司令部于是下令让“福里斯特”号用炮火击沉失事飞机,好在飞行员则安然无恙地被救上舰。这已经是自服役以来关岛因事故失去的第三架水上飞机。 在处理了这档子甚至连船员们都已经越来越熟悉的破事之后,TU21.12.1舰队继续前往关塔那摩湾,航速15节。 次日,“关岛”号和“福里斯特”号于0829时抵达关塔那摩湾。而在23和24日这两天,两舰都停泊在关塔那摩湾,而前者在更换已损坏的减速齿轮轴承。 25日,“关岛”号于0600时起航并继续前往巴拿马运河地区,继续之前未完成的全马力航行。 26日两舰继续赶路,0939时进入巴拿马的克里斯托巴尔港并准备渡过巴拿马运河,完毕后于1757时抵达巴尔博亚岛,并切换到西五时区。之前在诺福克未能上舰的水上飞机机组人员在此登舰。 同行的驱逐舰离开了,但路总归是要走下去的。27日一大早,“关岛”号于0915时在无护卫的情况下搭载着第16巡洋舰分队的司令部开始前往珍珠港的航行,航速16节。 终于在1945年的2月8日,夏威夷群岛已经遥遥在望,1758时她进入珍珠港并按照命令向太平洋舰队巡洋舰指挥部报道,停泊在F-7泊位。 而从9日到14日,她都停泊在珍珠港。舰上的几架水上飞机被暂时借给福特岛上的海军航空兵部队执行任务。同时船员们把补给和弹药搬上舰,并对悬挂的军旗和信号舰桥做了变更。13日,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对本舰进行了非正式视察。 23日,“关岛”号收到命令,第16巡洋舰分队和空中支援单位被抽调至CTF 15 舰队在夏威夷海域进行海空联合轰岛打击训练,编制如下: CTF 15.7.1 轰炸和炮击支援组,指挥官弗朗西斯·洛海军少将 CTF 15.7.2 火力支援一组和警戒,指挥官伍德上校 “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旗舰),“泽拉斯”号驱逐舰 共2艘驱逐舰 CTF 15.7.3 火力支援二组,指挥官洛维特上校 “关岛”号大型巡洋舰(总旗舰) 共1艘大型巡洋舰 CTF 15.7.4 登陆攻击部队,指挥官伯尼上校 “歌珊地”号登陆运输舰 共1艘登陆运输舰 CTF 15.7.5 空袭部队,导航员在“关岛”号上 CLVG 47 共32架战斗机 20架轰炸机 CVG 5 共8架VBF 8架鱼雷轰炸机 0802时“关岛”号根据命令起航前往夏威夷周边海域,同行的还有“哈利·E·哈巴德”号驱逐舰(DD-748)和“泽拉斯”号驱逐舰(DD-777)。抵达之后进行了防空炮射击训练,消耗了以下弹药:
178发5寸AAC炮弹 178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2884发40毫米带自毁功能的高爆曳光弹 4084发20毫米高爆曳光弹 1447时与“歌珊地”号登陆运输舰碰头后组成编队航行以完成晚上的巡航任务,前者进行导航,指挥任务则是由第16巡洋舰分队的司令部承担,航行中使用扫雷器。 第二天她继续在夏威夷周边海域航行。舰队导航由“歌珊地”号登陆运输舰负责,两艘驱逐舰负责警戒,第16巡洋舰分队司令部在本舰上指挥。本舰按照第16巡洋舰分队接到的命令放飞了两架水上飞机,对卡霍奥拉维岛进行轰岛训练的空中观察校准。1200时准时完成训练。下午的时候进行了主炮轰岛训练的校准,再次放飞了两架水上飞机。晚上则进行了防空炮的射击训练,并随后单独执行今晚的巡航任务。
今天一共消耗了以下弹药: 102发12寸HC炮弹 102发12寸减装药发射药 658发5寸AAC炮弹 658发5寸全装药发射药 40发40毫米高爆曳光弹 时间进入3月份。也许是觉得这艘大型巡洋舰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太平洋司令部决定让她在接下来进攻日本本土中的战斗小展身手。3月3日,她按照命令,加入了TG 12.2编队。这支编队即将前往卡罗林群岛的乌利希环礁,包含了两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和“无畏”号以及一艘“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巴丹”号,负责护卫她们的是八艘驱逐舰。在瓦胡岛南部之后进行了防空炮射击训练以及战斗机引导训练之后,这支编队便继续浩浩荡荡地向战区方向进发。一路上星夜兼程,他们在3月6日跨过了国际日期分界线并最终在13日早上抵达目的地。 似乎是为了捉弄这帮赶路的战舰,一干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甚至锚链都没放下,防空警报骤然响起,这比起不久前下起的大雨更让疲惫的船员们雪上加霜。不过好在不明飞行物接近之后大家都松了口气——是友军的飞机。 战争的气氛愈发浓厚了。第二天上午“关岛”号于1006时起航并加入TF 59舰队。同时比她早到了几个月的姐姐“阿拉斯加”号加入第16巡洋舰分队,后者组成TU 59.4.1舰队作为TF 59舰队第七个支援火力单位的一部分。这支部队暂时隶属于TG 59.7舰队也就是战列舰部队,后者由第96驱逐舰中队和第108驱逐舰中队护卫着,整支舰队副司令由第7战列舰中队指挥部的人员担任。路上,她们还进行了对无人飞机的打靶训练、对拖拽单位的高射机枪射击训练和5寸炮夜战射击训练。 午夜时分她们加入了第8战列舰中队、第6战列舰中队和第105驱逐舰中队以及第106驱逐舰中队的编队,形成夜间巡航阵型。整支舰队副司令由在“华盛顿”号战列舰上的第59特混编队司令部人员担任。而在次日15日早上,第16巡洋舰分队(TU 59.4.1编队)又加入了巡洋舰部队(TG 59.6舰队)。随后进行了模拟空袭演习和其他战术训练。中午时分切换了阵型,“关岛”号加入了轻型舰艇的编队(TG 59.4编队)。18:18时第16巡洋舰分队在第106驱逐舰中队的护卫下离开编队加入TG 58.4 舰队。但直到晚上,这支编队仍然没有和TG 58.4舰队联系上所以直到天明一直紧跟在其队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中后期美军依靠着雷达的先进已经逐渐摆脱夜战的劣势,但萨沃岛海战的惨败还是依然让他们心有余悸。因此,为了防止日本人伪装偷袭,夜间靠近主力舰队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而编制调整的混乱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时间,舰长洛维特上校在战斗报告中这样记载: “……在执行战术机动的时候,本舰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确认有效的任务编队——也就是究竟处在哪只编队中。而后者却在没有发表任何公告的情况下屡屡做出变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本舰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定位自身所处的合理的阵位。” 折腾了一宿的两舰终于在16日凌晨0558时加入TG 58.4编队,服从后者指挥部的命令。TG 58.3舰队负责引导。所有船只都在这一天加油完毕。给“关岛”号加油的是“奇科皮”号油船(AO-34),随后她收到了经“蒙森”号驱逐舰(DD-798)中转的TG 58.4舰队最高指挥官的命令,里面的内容对之前发的现在执行的命令进行了一定修正。 两艘新入役不算太久的大型巡洋舰就这样作为美军历史上最强大海军编队中的两员,继续向北前进,粉碎着轴心国最后一个苟延残喘的成员——日本帝国的垂死挣扎。她们没有想到,激烈的战斗,很快就会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