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8-24 17:33 编辑
史实部分:英国战列舰的建造瓶颈
1930年代,再武装时代的英国海军扩充所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一是炮座的设计和制造,二是装甲的产量。
先说前者。
19世纪及以前的绝大多数时候,英国的火炮是由国有的所谓的皇家兵工厂负责设计建造的。但从19世纪后期开始,国有兵工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愈发落后,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埃尔斯威克(阿姆斯特朗)、维克斯这样的民营企业。随着合作的深入,这些民营企业逐步由普通的合同承包方发展为直接对接海军部的大而全的军工复合体,上到主力舰、重型武器的设计,下到零件弹药生产,无所不能。这些民营资本的军工复合体保证了一战前及战争时期皇家海军恐怖的军备建造实力。
威廉怀特、瓦茨、戴主任都是从阿姆斯特朗军舰设计部门负责人直接改任海军部DNC的
皇家海军可以安全的将各种先进武器的设计生产承包给他们,其中合作最为深入,或者说外包最为彻底的,就是火炮。事实上,皇家海军一直没有自己的火炮设计部门,在17到19世纪,其惯常做法就是由海军军备负责人与皇家军工厂或民营的军工企业对接、审批,然后按照海军的需求下单。
一个典型的早期案例是卡隆炮,这种武器由苏格兰的卡伦公司设计发明,本来用于商船自卫,但得到当时的海军军备负责人查尔斯·米德尔顿的赏识而后成为皇家海军的通用武器。在一战前夕,这样的案例还包括由第三海务大臣杰里科与维克斯直接对接和推动的13.5寸Mark V和费舍尔、丘吉尔直接推动的15寸Mark I.
然而, 庞大的军工复合体在一战后的军控时期遭受重创。在1927年纳尔逊服役后,皇家海军在十年时间里没有开工任何一艘主力舰。虽然海军部用各种方式,包括巡洋舰和改造旧战列舰的订单、专项拨款,力图保护其潜在的实力,但没有大批的订单注定无法养活这样的军工复合体。于是在大萧条到来之前,1925年,曾为皇家海军设计建造副炮的考文垂兵工厂(COW)倒闭。1927年,维克斯和阿姆斯特朗合并。虽然维克斯-阿姆斯特朗依然是英国第三大制造企业,但熟练工人的流失和人员的裁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到1935、1936年皇家海军开始重整军备,能够为其设计火炮和炮座的,只剩下维克斯-阿姆斯特朗一家。设计和建造火炮不是问题,英国舰炮依然世界领先。问题在于炮座。
二战前夕的舰炮炮座,在当时是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精密的。对大口径主炮而言,其对防火、自动闭锁的要求比以往高得多。中口径火炮可能更难,因为提出了高平两用的要求,射速要跟上,仰角要打高,重量要限制,等等。皇家海军的大规模扩军、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的产能加上皇家海军这一时期糟糕的武器规划,让设计和制造的困难雪上加霜。
以美国为例,其1935到1939年立项设计的舰炮,仅有16寸Mk6和16寸Mk7,两者都为三联装,炮座设计几乎相同,且可以承接更早的三联装炮塔设计经验。其5寸L38和6寸L47的火炮和炮座是更早的1932年立项设计的,这段时间内对这些火炮所做的都是基于已有设计的逐步改进和升级。
而皇家海军从1935到1939年,立项设计的舰炮和搭配的炮座有:14寸MKVII,四联装和双联装炮塔、16寸MKII,三联装炮塔;4.5寸L45DP(整装弹)、5.25寸L50DP(分装弹)、4.7寸L50(分装弹)。此外,还给城级轻巡设计6寸L50的全新三联装炮塔。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设计和技术路线缺乏连续性,可以说都是全新的(以主炮塔为例,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在三十年代初有不少设计储备,但都是三联装的)。
结果是,在战争开始后,14寸的两型炮塔、16寸炮塔、5.25寸DP、新式4.7寸炮座全都出现严重的产能障碍和延期,期间研发最早的4.5寸L45DP成了最成熟、产量最大,大面积取代更晚设计的5.25寸和4.7寸的武器。在工作量过于饱和和再武装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这些新设计也存在诸多瑕疵,典型如14寸炮塔的故障率和5.25寸DP的低射速。
事后看来,这些问题全都是可以改进的。例如,仅查特菲尔德执意将B炮塔改成双联装的举动,就至少拖延了英王乔治五世级9个月的完工进度。从后来的战争进程来看,5.25寸DP完全可以被6寸炮和4.5炮所取代(其射速和转速与6寸炮并没有多大差别),产能不足的4.7寸更是在战争中完全被4.5寸取代,后者也完全可以改进为威力相同的分装弹。
如果取消这些武器项目,将能极大的改善皇家海军武备的设计生产的瓶颈问题,这也是本次架空设想的主要着眼点。
在装甲产量方面,问题相对简单。
同样由于一战后的控军努力,英国钢铁产业尤其是装甲制造业遭受重创,其产能远不能满足海军迅速扩军的要求,被迫向外采购。下文引自 David K. Brown,Nelson to Vanguard: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23–1945:
虽然问题也很严峻,但装甲产能的问题极大的被炮座造成的拖延掩盖了。
(本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