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4360|回复: 9

拯救KGV项目组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0-8-21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8-21 21:07 编辑

1936年3月13日,海军造舰部副主任Stanley Vernon Goodall日记:
……按我理解的意思,军需署长(按:亨德森将军)觉得他不可能让查特菲尔德回到并批准14O方案。他用非常客气的口吻描述了查特菲尔德的状况,说这是源于他在日德兰的见闻造成的精神冲击。我指出玛丽王后号会的沉没是因为发射药着火,署长说:“是的,查特菲尔德和我都知道。但是这事给查特菲尔德的刺激太大了,他感觉他永远不再能接受一艘有一丁点爆炸风险的船。”这真是设计师的悲剧……

1936年3月23日,白厅二等秘书Rose Gwen日记:
……下午3点,满脸胀红的海军造舰部副主任斯坦利·古道尔握着一沓手稿闯进了第一海务大臣的办公室。很奇怪的是军需署长没有和他在一起。他没等秘书通报就冲了进去,重重的摔上了门。正在文员们窃窃私语的时候,房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越来越大,走廊上都听得见。争执不久变成詈骂,依稀听到“和你该死的船下地狱去吧!”(go hell with your bloody ship!)“你这日德兰疯子!”(damn you Jutland psycho!) 大约十分钟后,争吵停止了。古道尔走出来,我们才知道将军犯了心脏病。我们一群人跑进办公室,可怜的老将军捂着胸口躺在桌角旁,脸色铁灰。威斯去叫了医生,半个小时后才把将军送走。听说没捱到黄昏他就死了。愿他安息。没人知道古道尔去哪了。

1936年3月24日,泰晤士报讣告版刊登了查特菲尔德的死讯,但没有公布死因:



下文节选自Winston S. Churchill,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I) : the Gathering Storm, Chapter IX Problems of Air and Sea, 1935-1939(1948年版):
我从1914年在贝蒂时就认识现在的第一海务大臣查特菲尔德海军上将,我和他在海军上的书信往来则始于1935年。我同第三海务大臣兼海军军需署长亨德森将军亦有多年的交谊,他专管军舰的建造和设计。他在1912年时是我们海军中最好的火炮专家,当时我是海军大臣,常常去看战列舰在从承包人接收炮架之前的试炮……这两位官员在身居高位的时候,对我都极其信任,虽然我同他们有意见分歧,并曾多次严厉批评过他们已做的或没有做的工作(按:指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和英德海军谈判)……

我一听到内阁已同意一个建造战列舰的规划方案时,我就立即断定,我们的新舰应继续装备16寸口径炮,而且用三座三联装炮塔……如果海军部决定建造两艘十四寸炮的军舰,而几个月后日本和美国却一心一意建造十六寸炮的军舰,那么,我们的海军部就显得够愚蠢的了。以每艘七百万镑的代价来特意建造并非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那是不堪设想的!老费舍尔常说:“英国海军在海上总是第一流的。”……

海军部对战列舰设计的理由是,自从华盛顿条约以来,英国为了经济的原因仍然主张减低排水量和缩小炮的口径,所以在1936年政府批准建造新战列舰时,不可能把十四寸炮或三万五千吨的条约限制置之不理。而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设计,在确知其他国家是否接受条约的限制之前就不得不开始。如果海军部把设计的决定推出到1937年4月以后,则到1941年,可用的军舰就只有两艘而不是五艘了。……我和海军部讨论战列舰的设计时,我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开始设计,并做出了十四寸炮的四联装炮塔即总共十二门炮的图样。如果我知道这一点,我就得重新考虑我的意见了。十二门十四寸炮的威力,虽不能同九门十六寸炮相等,但在投射量上却有了相当大的改进。……

然而,海军部的这种方针却产生了不幸的后果。设计这种全新的十四寸炮的四联装炮塔拖延了很多时间,工作开始不久,第一海务大臣又要求将B炮塔改为双联装炮塔。亨德森、海军造舰部主任亚瑟·约翰、副主任古道尔都反对这个方案,因为二三千件复杂的机械配件都得重新设计,会使英王乔治五世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的完工延迟至少半年之久,而且投射量也随之降低了。在一次激烈的争辩中,查特菲尔德上将犯了致命的心脏病。古道尔因为这场悲剧只得提前退休。海军部的工作在半个月里几乎瘫痪了。……

幸运的是,亚瑟·约翰爵士和他杰出的设计师H.S.佩格里挽救了即将建造的军舰,确保了它们的十二门炮和查特菲尔德上将想获得的防御力,并让后续的军舰能够装上十六寸炮。这五艘要耗费四年工夫才能完成的、与我们海军生命和保持我们海权息息相关的战列舰,总算达到了其应有的火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8-22 21:04 编辑

ADM 1/9583:对当前战列舰设计的需求

第三海务大臣兼军需署长的备忘录


a. 我们的政策


我们当前的政策,旨在以最快的速度在条约允许的日期到来后建造足够的战列舰,以弥补目前及未来可见的兵力缺口。目前,德国正在建造战列巡洋舰型军舰,日本尚未就未来的造舰政策答复我们,但很可能不会签署条约。在条约限制下,我们无法在1937年前建造任何主力舰,这将使我们的造舰计划落后于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总和。

我们需要通过我国优异的造船工业的速度优势弥补这一危险。*在36-37、37-38财年,我们将分别建造2艘和3艘当前所设计的该型战列舰,以后还会有更多。它们将在保证战斗能力与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尽量短的建造时间,我们相信在规模效应、我国优秀的军舰设计、造船工业以及20年代以来的前期设计准备的基础上,这是完全可能的。

*我国的这一优势是极为显著的,法国敦刻尔克号和意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拖延在我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之所以认为14P是难以接受的,原因在于,从新设计的5.25寸副炮和双联装主炮将极大的延缓这些军舰的完成时间,长达8个月以上。我们20年代到30年代储备的炮塔设计全都是三联装的,为遵守条约而采用的四联装炮塔已经需要额外多的设计工作,额外的双联装炮塔需要从头设计。关于5.25寸副炮,虽然我认为其潜在优势是极大的,但DNO和制造厂方也提出了设计和建造上的困难。

因此,我们决定在当前的战列舰设计中,采用统一的四联装14寸主炮,副炮也可以更多考虑已有的4.5寸高平两用炮。但考虑到外部局势和政策的发展,在后续建造的战舰中,两者都可能被替代。


b. 武备


用于36-37财年战列舰的新型十四寸火炮和炮塔的设计工作已经在维克斯-阿姆斯特朗筹划多时,将于本月下单。但海军大臣、海军部参谋部和情报部门和DNC亚瑟·约翰爵士都曾多次提醒我,考虑到条约的放宽条款、美国、日本的态度,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造舰计划,我们很可能会在几年后面临火力不足的困境。

我们认为,在当前战列舰设计中维持12门14寸炮的火力是必要的。12门14寸炮的单轮投射量与9门16寸炮相当,较小的口径的我国水手的战斗能力会带来更高的射速,从而建立优势。

正如我们认识的,14寸炮与16寸炮在威力上的确存在明显差距。这是美国决定将9门16寸炮作为其备选方案的理由,但由于日本很可能不会在规定日期之前作出明确答复以及a章所述的政策,我国无法将36-37财年建造的战列舰的决定推迟到条约规定的日期。

维持12门14寸炮,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造舰计划中尽可能快的换用三联装16寸主炮。该要点已由DNC和DNO在此前的讨论中阐明。**考虑到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此前有充足的三联装炮塔设计,其设计建造时间将短于目前存在一定困难的四联装14寸主炮。在最快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在37-38财年建造的战列舰上采用16寸主炮。

** 见附件A。(整理者按:已遗失)

关于副炮的选型,我们目前尚未在5.25寸炮和4.5寸炮中下定论。主要的考量因素,仍将是制造时间、投射量和重量。


c. 防护


《战斗指令》第9(g)条指出,我们的决定性作战距离是12,000至16,000码。该点需要在当前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14O方案之所以引发广泛的争议,即在于其防护能力不足以实现这样的标准。虽然14O方案利用70度角度实现上述标准是可能的,但这会降低作战时的战术灵活性。更不用说其降低的甲板与鱼雷防护性能也是不可接受的。前任第一海务大臣对防御标准的坚持源于众多指挥官在上一次战争中的丰富经验并在参谋部门和海务大臣间形成了共识,当前的设计应当坚持这一观点。

当前设计的战列舰防御,原则上应维持14P方案的标准,即1000磅的鱼雷防护能力,14-15寸装甲带,5-6寸装甲甲板。

为了平衡重量维持在条约标准的考虑,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削减重量,DNC与ACNS已经提出了若干具有启发性的方案,如调整主装甲带的高度。


d. 速度



当前战列舰设计的航速,原则上应当遵照14O与14P的标准,即满载排水量下最大航速为27.5节。但ACNS建议,考虑到当前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建的主力舰都是高速的战列巡洋舰型,我们应考虑提高航速的可能性。

佩格里先生提到,如果我们像意大利人那样延长舰体,有望实现三十节的最大航速,其可行性与代价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整理者按:这应当是同时计算了过载出力的结果)


2.4.36

转呈第一海务大臣


署名:雷纳德·亨德森


(附件,略)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8-24 17:33 编辑

史实部分:英国战列舰的建造瓶颈

1930年代,再武装时代的英国海军扩充所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一是炮座的设计和制造,二是装甲的产量。

先说前者。

19世纪及以前的绝大多数时候,英国的火炮是由国有的所谓的皇家兵工厂负责设计建造的。但从19世纪后期开始,国有兵工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愈发落后,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埃尔斯威克(阿姆斯特朗)、维克斯这样的民营企业。随着合作的深入,这些民营企业逐步由普通的合同承包方发展为直接对接海军部的大而全的军工复合体,上到主力舰、重型武器的设计,下到零件弹药生产,无所不能。这些民营资本的军工复合体保证了一战前及战争时期皇家海军恐怖的军备建造实力。


威廉怀特、瓦茨、戴主任都是从阿姆斯特朗军舰设计部门负责人直接改任海军部DNC的

皇家海军可以安全的将各种先进武器的设计生产承包给他们,其中合作最为深入,或者说外包最为彻底的,就是火炮。事实上,皇家海军一直没有自己的火炮设计部门,在17到19世纪,其惯常做法就是由海军军备负责人与皇家军工厂或民营的军工企业对接、审批,然后按照海军的需求下单。

一个典型的早期案例是卡隆炮,这种武器由苏格兰的卡伦公司设计发明,本来用于商船自卫,但得到当时的海军军备负责人查尔斯·米德尔顿的赏识而后成为皇家海军的通用武器。在一战前夕,这样的案例还包括由第三海务大臣杰里科与维克斯直接对接和推动的13.5寸Mark V和费舍尔、丘吉尔直接推动的15寸Mark I.

然而, 庞大的军工复合体在一战后的军控时期遭受重创。在1927年纳尔逊服役后,皇家海军在十年时间里没有开工任何一艘主力舰。虽然海军部用各种方式,包括巡洋舰和改造旧战列舰的订单、专项拨款,力图保护其潜在的实力,但没有大批的订单注定无法养活这样的军工复合体。于是在大萧条到来之前,1925年,曾为皇家海军设计建造副炮的考文垂兵工厂(COW)倒闭。1927年,维克斯和阿姆斯特朗合并。虽然维克斯-阿姆斯特朗依然是英国第三大制造企业,但熟练工人的流失和人员的裁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到1935、1936年皇家海军开始重整军备,能够为其设计火炮和炮座的,只剩下维克斯-阿姆斯特朗一家。设计和建造火炮不是问题,英国舰炮依然世界领先。问题在于炮座。

二战前夕的舰炮炮座,在当时是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精密的。对大口径主炮而言,其对防火、自动闭锁的要求比以往高得多。中口径火炮可能更难,因为提出了高平两用的要求,射速要跟上,仰角要打高,重量要限制,等等。皇家海军的大规模扩军、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的产能加上皇家海军这一时期糟糕的武器规划,让设计和制造的困难雪上加霜。

以美国为例,其1935到1939年立项设计的舰炮,仅有16寸Mk6和16寸Mk7,两者都为三联装,炮座设计几乎相同,且可以承接更早的三联装炮塔设计经验。其5寸L38和6寸L47的火炮和炮座是更早的1932年立项设计的,这段时间内对这些火炮所做的都是基于已有设计的逐步改进和升级。

而皇家海军从1935到1939年,立项设计的舰炮和搭配的炮座有:14寸MKVII,四联装和双联装炮塔、16寸MKII,三联装炮塔;4.5寸L45DP(整装弹)、5.25寸L50DP(分装弹)、4.7寸L50(分装弹)。此外,还给城级轻巡设计6寸L50的全新三联装炮塔。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设计和技术路线缺乏连续性,可以说都是全新的(以主炮塔为例,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在三十年代初有不少设计储备,但都是三联装的)。

结果是,在战争开始后,14寸的两型炮塔、16寸炮塔、5.25寸DP、新式4.7寸炮座全都出现严重的产能障碍和延期,期间研发最早的4.5寸L45DP成了最成熟、产量最大,大面积取代更晚设计的5.25寸和4.7寸的武器。在工作量过于饱和和再武装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这些新设计也存在诸多瑕疵,典型如14寸炮塔的故障率和5.25寸DP的低射速。

事后看来,这些问题全都是可以改进的。例如,仅查特菲尔德执意将B炮塔改成双联装的举动,就至少拖延了英王乔治五世级9个月的完工进度。从后来的战争进程来看,5.25寸DP完全可以被6寸炮和4.5炮所取代(其射速和转速与6寸炮并没有多大差别),产能不足的4.7寸更是在战争中完全被4.5寸取代,后者也完全可以改进为威力相同的分装弹。

如果取消这些武器项目,将能极大的改善皇家海军武备的设计生产的瓶颈问题,这也是本次架空设想的主要着眼点。

在装甲产量方面,问题相对简单。

同样由于一战后的控军努力,英国钢铁产业尤其是装甲制造业遭受重创,其产能远不能满足海军迅速扩军的要求,被迫向外采购。下文引自 David K. Brown,Nelson to Vanguard: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23–1945:



虽然问题也很严峻,但装甲产能的问题极大的被炮座造成的拖延掩盖了。

(本节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8-28 13:58 编辑

基于shipbucket绘制的本位面RN新建主力舰侧视图(部分)


1.英王乔治五世级(KGV\POW\DOY,十四寸主炮型):




2.英王乔治五世级改型(安森\豪,十六寸主炮型):




3.1. 狮级(战列舰方案,未完工):




3.2. 狮级(战列巡洋舰方案,建成状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20-9-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考慮砲塔的可靠性問題,或許可以加一段討論三座18"*2的插曲?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0-9-5 1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0-9-5 19:08 编辑

一般炮塔弹药输送机构出现问题很多是内中外三圈转动时传输口的同步问题。最外圈的弹药库是不动的,最内圈的炮塔根部作战时是一直转动的,内外之间要靠中间的环带配合旋转,一面要从不动的外库接过弹药,一面又要把它们送进最内部的扬弹机,稍有配合不好就卡住了,而这些活动部分都是几百吨重的复杂东西,要排除障碍不是三两下能搞定的。乔五的炮塔结构未必与我描述的一致,但内外之间必定有配合旋转的输弹机构,只要对不上内外任何一方的传输口,延迟或卡住的情况就出现了。一座炮塔里火炮门数越多,传输口扬弹机就越多,故障的几率就越高。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9-9 11:52 编辑
a5mg4n 发表于 2020-9-5 11:35
若考慮砲塔的可靠性問題,或許可以加一段討論三座18"*2的插曲?

RN在1938年前应该没有考虑过用6炮设计,狮的后期设计是6炮前提是所谓速射设计,我估计是采取6炮全齐射的方法(同那些巡洋舰一样)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20-9-9 12:10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20-9-5 18:43
一般炮塔弹药输送机构出现问题很多是内中外三圈转动时传输口的同步问题。最外圈的弹药库是不动的,最内圈的 ...

我发现美军的实战射击也经常出问题,比如新泽西射击野分只慢速打了18发,成功率就只有85%,出现了装填故障。苏里高的西弗吉尼亚也是如此。弗里德曼美国战列舰设计史讲了1942年10月爱达荷的一次两座炮塔每炮打100发打光的演练,估算成功率应该也不到80%。这还是很成熟评价很好的设计了。



这么来看DOY在北角海战的表现,坎贝尔说是68%的成功率,具体炮术数据我看不到,还算马马虎虎(考虑到极恶劣的海况),但英国人自己很不满意。纳尔逊也是如此:

During the "Final Battle" against Bismarck, Rodney fired a total of 380 rounds. For the first hour of the battle, she fired at the equivalent of 1.5 salvos per minute. During the entire battle, she fired 1.6 salvos per minute during salvo firing and 1.1 broadsides per minute during broadside firing with outputs of 77% and 62% respectively (salvos were of four and five guns while broadsides were of all nine guns).

综合考虑恶劣海况的因素,这个射速和成功率并不比爱达荷差多少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列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10-13 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系列还更吗?

列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0-10-17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时的技术其实英国可以造更长的炮了吧,要不要加个长炮插曲,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14 , Processed in 0.0303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