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62
主题8
精华0
积分78
金钱0
贡献0
阅读权限10
注册时间2015-3-30
最后登录2025-3-28
在线时间192 小时

列兵

|
本帖最后由 oopsgeez 于 2022-2-18 10:36 编辑
思考出发点是以前不少网友讨论过 设置倾斜主装的困难点在哪里
看过一两串讨论都没有什么共识
所以去找了这张图来看 擅自做了点猜测
先承认
个人完全不懂任何的工程学或者机械学
也没有数理背景 圈记完全来自想像
绿色线代表主装的支撑力臂
红色虚线圆圈处是支撑主装的应力集中位置
(由于主装普遍安装在背板上 工法大多是焊接螺栓铆丁混装
因此以为 主装只能"部分"承担健体结构 尤其受到海况或舰炮袭击的时候)
由各国设计个人得到一个脑补的结论
就是倾斜主装由于倾斜 重量支撑多出一个内斜的分量
这使得主装扮演盒式结构体的垂直支撑角色时 能力弱化
并且加重了应力集中点的负担 使得辅助结构复杂化
至于南达式的主装下方串接下装设计 虽然大量节省了结构体
却有衔接点遭受雷击时破裂进水的可能性
(有讨论串讨论过 南达/爱荷的衔接强于大和 但还不到消除隐患的程度)
得到上述史实设计的启发(以及大量脑补)小弟尝试了一下架空的防御设计
粗略的架空背景:
30年代早期DNC开始研拟替代新舰的草案 最初由20年代革命性的G3/O3系列为出发点
随即遭遇使用上的难点:若用倾斜主装 交战过后海外据点无力维修中破甚至小破的内置主装
而倾斜主装下方的TDS 也可能因为主装擦弹敌弹遭受损伤
海軍部一度提出全垂直主裝設計 以便於海外據點應急維修
DNC則以數據提出重量負擔與防禦弱化以為不可
最後經過激辯 各退一步 DNC在傾斜主裝下方的TDS填入法式發泡膠填充 簡化TDS漏水維修
海軍部則接受內傾但安裝於舷側的主裝
为求简化 每一层甲板约高2.4米(好像怪怪的 不很确定那层露天甲板合理与否)
蓝色线是船体结构 小圆圈代表该处有桁肋梁柱结构(也可能会有装甲水密包覆)
红色是非硬化高张力防雷装甲
上甲板与同层外壳是炸弹甲板(这边好像应该用红线 忘了改)
绿色是发泡胶填充
黄色是燃油 中间一部份在作战时是空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