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687|回复: 16

【翻译】轻型战列巡洋舰:第二次赫尔戈兰湾之战

[复制链接]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人,战巡厨,费老爹完美战巡理论认同者。


谨此献上Hugh Harkins所著的轻型战列巡洋舰著作《Light Battle Cruisers and The Second Battle of Heligoland Bight: Lord Fisher's Oddities》的全本翻译。
纯爱好业余翻译,如有问题欢迎指出。

由于原书扫描件配图不清,加之部分配图也缺乏意义,书中配图改为保留关键说明文,并从互联网上查找原图或其他相关图做替代。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18:52 编辑

前言
于1917年11月17日发生在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和德国海军公海舰队一部之间的、通常被称为“第二次赫尔戈兰湾之战”的海战,经常是历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它既不像前一年的日德兰之战那样是双方舰队绝大多数主力的决战,也不像1914年8月的第一次赫尔戈兰湾之战、乃至更早的科罗内尔群岛与福克兰群岛海战那样,以一方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告终。但它仍是引人注目的,因为这是一战期间大舰队与公海舰队主力舰的最后一次交战。或许更引人瞩目的是,这也是费舍尔勋爵的“怪物”们,即所谓的“轻型战列巡洋舰”——声望级和勇敢级——在战争期间与敌舰的第一和唯一一次实战。

在海军史上,或许从来没有过像轻型战列巡洋舰这般饱受争议的舰级,尤其是勇敢级和极其独特的暴怒号。尽管大多数时候被笼统地称为战列巡洋舰,但费舍尔勋爵和海军部则将她们称作“轻型战列巡洋舰”,其中,勇敢级又以所谓的“大型轻巡洋舰”之名为人所知——这一名称在战后广受诟病,而声望级被简单地归为战列巡洋舰,暴怒号最终则以航空母舰的先驱而著称。在他留下的笔记中,费舍尔勋爵谈到,因为他对轻型战列巡洋舰,或者国会某些人口中所谓的“怪物巡洋舰”的强推,他被广泛认为是“老糊涂了的专横独裁者”。

本书将描述轻型战列巡洋舰的诞生,并简要概括其在1917年11月17日首次实战之前的发展和部署历程。第三章从德方和英方的双方视角详细描述了第二次赫尔戈兰湾之战,以论证这一事实,即广为流传的反击号与两艘德国无畏舰的交战实际上并未发生,从而破除有关此事的、已经流传了近一个世纪的神话。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海军部文档中对中队或舰队的描述经常采用不同的代号格式,譬如“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First Battle Cruiser Sq.)”或“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1st Battle Cruiser Sq.)”。为统一口径本书一律采用后者,除少数例外。此外,许多舰船的设计规格在绘图和建造期间都经历了多次改变,服役期间也屡经改装,这会导致不同资料来源的数据可能自相矛盾。

第一章的文字缩略自《一战中的英国战列巡洋舰行动日志(BritishBattlecruisers in World War I, an Operation Log)》一书。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20:47 编辑

第一章 战列巡洋舰的诞生
在1916年5月31日爆发的日德兰之战中,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惨烈爆炸为这一舰种在海军历史上奠定了基调悲惨的墓志铭。“不应建造的缺陷设计”诸如此类话语已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无数次回响。这种所谓“有缺陷”的观点在她们以大爆炸与船上几乎所有乘员一同迎来结局的那一天似乎就已牢牢扎根。然而,她们是在舰队战列线交战中损失的,而这并非她们最初设计的作战环境。追击并歼灭敌方巡洋舰和其他轻型高速力量,譬如1914年8月28日的第一次赫尔戈兰湾之战中英国战列巡洋舰击沉数艘德国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1914年12月的福克兰群岛之战中无敌号和不屈号击沉德国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与格莱森瑙号——这才是在1906年战列巡洋舰——当时还被称为“全重炮装甲巡洋舰(All-Big-Gun Armoured Cruisers)”——诞生时,为她们所设想的作战环境。对于这级全新的战舰而言,在她们所被设想的战术和环境下,她们将能很好地完成其职责,并最终成为速度缓慢的线列战列舰与能够跟上、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已有的轻巡洋舰和未来重巡洋舰航速的新型快速战列舰之间的桥梁。在这些方面,费舍尔勋爵和他备受争议的战列巡洋舰们被证明是极其成功的。日德兰海战的惨重损失完全是由于她们被置于装甲防护在这一方面欠缺考虑的战列线交战中、以及皇家海军对无烟火药的处理和储存流程中的疏漏所致。


在19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与20世纪初的最头几年里,英国皇家海军所为之备战的潜在标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最可能发生的与法国和俄国、乃至两者同盟的战争。尽管随着1904年英法协约的签订,这样一场战争很快变得不太可能,但新的敌人又出现了:随着法国放弃海军力量的第二名,德国和美国很快开始崛起并激烈争夺这一位置。最终如历史所记录的那样,德国取得了第二位,而美国海军则屈居第三。对于英国而言,现在的现实威胁变成了可能出现的美德同盟。在英国内部的评估中,显而易见的是,与美国的“短暂争吵”在未来将很可能发生,而进一步的“相互斗争”也同样难以避免,因为这个新生的国家展现出了大量的领土野心,如果他们采取行动,则将不可避免地与大英帝国发生冲突,尤其是其潜在的入侵并占据加拿大自治领的长期计划。

而日本,作为远东快速崛起的新海军强权,则成为了英国的新盟友,这将对美国可能怀有的卷入英国与任何其他大国对抗的任何野心产生制约作用。然而,费舍尔勋爵并非毫无根据地相信,在这三大海军强权、即法、德、美之间,任意二者的结盟都不会敢于对英国发起攻击,这即是英国将在新世纪的头几年里所拥有的海军霸权。他进一步认为,即便他们胆敢发起攻击,也会“轻易被英国海军所击败”而“无需来自我们日本盟友的援助”。尽管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如此充满信心,但费舍尔的文字进一步清楚地表明,他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霸权将在未来面临来自大洋两岸其他海军力量不断增长的威胁。

1904年10月21日,费舍尔被任命为第一海军大臣,由谢尔本勋爵管辖,并在此职位上继续工作五年三个月。在同一天,他也被任命为英王爱德华七世的第一海军副官。1910年1月25日,费舍尔从第一海军大臣职位上退休,由海军元帅阿瑟·威尔逊爵士接替。

在20世纪的最初几年里,主力舰的设计发生了一场重大革命。1906年12月下水的无畏号,代表着新型的所谓“全重炮主力舰”的首次诞生,这一全新设计将在后来以“无畏舰”这个响亮的名字为人广泛所知。

1905年11月30日,时任第一海军大臣考德勋爵发表了一份备忘录《海军部工作及其进展》,指出“当前的战略形势要求每年下水至少四艘大型装甲舰”。1906年7月的一次国会发言表示,当年的造舰计划此时仅包括三艘战列舰(即考德的“大型装甲舰”)。减少一艘战列舰建造计划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革命性的无畏号的出现,欧洲各国都立即暂停了自己的造舰计划;另一原因便是计划中的无敌级“全重炮装甲巡洋舰”(当时还未被称为战列巡洋舰)。其他各国被迫重新评估自己的造舰计划以与革命性的新型战列舰竞争,而后者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而且装甲防护也优于已有的战列舰,航速更是高出数节。已有的老式战列舰很快将被归类为所谓的“前无畏舰”。

将新造战列舰的数量从四艘减少到三艘的决定在体制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这一计划变更发生在新的自由党政府上台后不久,导致后者随即被公开指责将联合王国的国家安全置于危险之中。在备忘录发布之时,新闻界消息人士对此的假设是最终将只有两艘战列舰建成,后一艘将被替换为两艘装甲巡洋舰。需要牢记的是,当时公众对于无敌级这一全新舰种的具体概念一无所知(战列巡洋舰这个分类是后来的事),新闻界内部的普遍认识是她们是现代化的装甲巡洋舰。而费舍尔对这些新型舰船的看法则完全不同,更接近于高速战列舰,如他的笔下所写道:“……拥有相比目前所有海上舰船高达6节的航速优势,以及可用的最大口径主炮。无敌级,与大部分人认识的恰恰相反,非常适合加入战列舰队作战,并更应当被描述为战列舰,而拜她们的航速所赐,她们将能够将一切目标驱逐出大洋。”

“当前的恐慌是愚蠢的。海军部委员会不会被纸上谈兵吓坏。他们会审慎地做他们所认为必要的一切事情来维护这个国家的海军霸权——而当这一切受到威胁的那一刻,他们会将所有的谨慎抛之脑后,不计一切代价去赶超我们的竞争对手。”


后来将以战列巡洋舰(Battle Cruiser或Battlecruiser,英国官方称谓为前者)为人所知的新舰级首舰无敌号在1906年下达订单,并于1906年4月2日在位于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安放龙骨,并在仅一年后的1907年4月13日下水。她最终在1909年3月20日服役,但此时她已不是第一艘完工的新型“大型装甲巡洋舰”:二号舰不挠号和三号舰不屈号已于前一年的6月和10月先后服役。作为二号舰,不挠号同样于1906年下达订单,并于1906年3月1日在位于格拉斯哥戈万的费尔菲尔德造船厂安放龙骨,1907年3月16日下水,1908年6月1日服役(一些资料称是6月20日)。三号舰不屈号在1906年2月5日于约翰·布朗造船厂安放龙骨,1907年6月26日下水,并在1908年10月20日服役。


无敌号(前)是第一代战列巡洋舰无敌级的首舰。第二代不倦级,如澳大利亚号(后),则对无敌级进行了少量改进,主炮数量相同,但侧翼炮塔改为阶梯状布置,以让全部主炮都能向侧舷开火

在三艘无敌级之后是三艘不倦级战列巡洋舰,其中一艘将交付给新成立的皇家澳大利亚海军(RAN),另两艘则仍然属于皇家海军。其中一艘船因由新西兰自治领支付建造费用,而被命名为新西兰号。不倦级相比无敌级要更大更重,但保留了8门12英寸主炮的火力,尽管主炮布局相比无敌级有所调整。

不倦级首舰不倦号于1909年2月23日安放龙骨,当年10月28日即下水,并于1911年2月24日在德文波特服役。新西兰号于1909年下达订单,1910年6月20日在费尔菲尔德安放龙骨,1911年7月1日下水,1912年服役。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不倦级澳大利亚号,于1910年3月向约翰·布朗造船厂下达订单,1910年6月26日安放龙骨,1911年10月25日下水,1913年6月21日服役。澳大利亚号将成为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中流砥柱,也是这支年轻海军力量的唯一一艘主力舰。

接下来是狮级战列巡洋舰的首舰狮号,于1909年11月25日在德文波特造船厂安放龙骨,1910年8月6日下水,1912年6月4日服役。狮级同样比她的前身不倦级更大,标准排水量为26,250吨,满载排水量则为29,680吨,也是首艘配备13.5英寸主炮并采用了背负式舰艏A和B主炮塔布局的战列巡洋舰。

狮级的二号舰大公主号于1910年5月2日在维克斯造船厂安放龙骨,1911年4月24日(部分资料称29日)下水,1912年10月完工,同年11月12日在德文波特服役。

在两艘狮级之后,海军部订购了一艘改进型,被命名为玛丽皇后号。其通常被认为是狮级的子级或独立成级,考虑到在某些方面的显著不同,这一分类也算正确。玛丽皇后号在1910年造舰计划中获批并分配给帕尔默造船厂,1911年3月6日安放龙骨,1912年3月20日下水,1913年9月4日服役。

接下来的虎号原计划作为玛丽皇后级的二号舰或狮级的四号舰并采用与玛丽皇后号相同的设计,但在维克斯公司首席设计师乔治·瑟斯顿爵士在为日本设计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设计经验之后,她最终经过重新设计成为了新的单独成级的虎级战列巡洋舰。金刚级的首舰金刚号在1911年1月17日于维克斯-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安放龙骨。虎号于1912年6月20日安放龙骨,1913年12月15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服役。

作为第三代战列巡洋舰的狮级,以大公主号为代表(前),在无敌级和不倦级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进,航速更高,火力更强,装甲也有改善。虎级(后)则对狮级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包括配备6英寸反雷击副炮,以及更好的防护水平

在她们辉煌的服役生涯中,这四艘“华丽的大猫”——即狮级和虎级的四舰:狮号,大公主号,玛丽皇后号和虎号,有许多报告称她们都能够达到30节的高速,但除了虎号有明确记录之外,其他三舰是否能够实现这一高速都非常值得怀疑。即便是虎号也只在这一速度下保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速度是最好的装甲”是费舍尔勋爵的信条。在被命名为战列巡洋舰的新型战舰上,装甲防护为火力和航速让步而做出了牺牲。另一方面,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则拥有相比她们的英国对手更厚重的装甲,代价则是航速上稍差一到两节。尽管德国战巡的速度稍差,但英国战巡始终无法确保在她们回到自己港口的受保护范围内之前超越她们。如下例所示:假如一艘战巡以24节的速度航行,而另一艘战巡则在20英里外以28节的速度追击,那么将需要至少5个小时才能追进10英里的有效射程,在此期间,她们将驶过长达130英里的距离,这是北海作战的典型情况。事实证明,北海太小,不足以让英国战列巡洋舰在德国战列巡洋舰安全返回其设防锚地之前追上并将其击毁。因此,回过头来看,可以说德国人强化装甲防护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使得数艘舰船免遭损失。而英国人的速度优势很少在实战中给他们带来好处。

在海军部的其他地方,对更加高速的主力舰的需求并没有消失。1913年3月12日,海军上将雷金纳德·培根爵士在海军造舰学会(Institution of Naval Architects)的一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展现了当时的思潮:“就我个人而言,从一个角度看,拿掉两门主炮来换取额外的5节航速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另一方面,我想问在座的各位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否会让你的整支舰队、整个国家的海军力量出海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哪怕一艘足够快的船能够去追击敌方的某艘战舰?这就是在座的各位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确保在我们的海军中永远有一批能够比敌方舰队的任何舰船都更快的战舰,否则敌舰会在海面上肆意游荡,而我们无法追击,甚至沾不到他们的边。”

在战前海军部的某些地方,费舍尔被视作“疯子”,而丘吉尔则极不受欢迎,尤其是在海军内部。他被认为非常粗鲁,尤其是当受到批评时。丘吉尔认为费舍尔是天才,但是是一个需要被人控制的天才;而费舍尔则认为丘吉尔不过是一个政治人物,也是这么对待他的:在一些问题上与他斗争,而在其他问题上则支持他。譬如,费舍尔长期以来一直支持丘吉尔选择杰利科担任大舰队司令;第2战列巡洋舰中队指挥官的任命遭到了时任战列巡洋舰中队(后来的战列巡洋舰舰队)指挥官的贝蒂的强烈反对,因为没有咨询他的意见,但却受到了丘吉尔和费舍尔的支持。人们普遍认为费舍尔和贝蒂都不喜欢对方。早在1912年,就有观察家看到,贝蒂不喜欢费舍尔,而反之,费舍尔也不喜欢贝蒂。据推测,他们之间的互相反感是因为在1912年的某次谈话中,当费舍尔对贝蒂表示赞誉时,后者的回答是:“真的吗?我没听过这号人啊。”

1912年7月30日,费舍尔担任皇家石油和燃料油委员会主席时,设想皇家海军的庞大舰队,尤其是战列巡洋舰,将通过长期保持在航并在海上加油的方式来维护制海权。他的观点是,在港口之间将时刻有运载着数百万吨燃油的油船航行在海上,无线电台将给出每艘油船的位置,战舰要做的就是追上它们并加油。虽然这一理论在一战期间并未实现,但它是对未来的展望。在二战期间,大多数主要海军大国都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这一理论,美国海军尤其会使用大型“舰队列车”船队来支持其横跨太平洋的行动。

战前的战术条令为战列巡洋舰划定了两种主要功能:

1.        在主力舰队前方担任侦察任务,以及
2.        作为诱饵或佯攻力量,尝试引诱敌方的主力舰队(一直被假设为德国舰队)前出并与自身交战,从而将他们引向英方战列舰舰队的主炮射程。

此外,在1913年的条令中,战列巡洋舰中队将与轻型巡洋舰中队一起用于侦察敌方的海岸线、支援封锁部队或巡逻的装甲巡洋舰,并在主力舰队在海上时作为封锁舰队和主力舰队之间的支援力量,或在执行监视敌方舰队的任务时支援海上的巡洋舰部队。

尽管与同时期的现代战列舰相比,战列巡洋舰的装甲防护水平要显著更弱,但重火力仍意味着,一旦主力舰队与敌舰交战,战列巡洋舰将不可避免地在战列线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在这一角色中,战列巡洋舰将作为主力舰队的快速分队有效地发挥作用,尤其是位于侧翼时。

在一战的最初几年里,尤其是前六个月,战列巡洋舰被用于各种不同的角色,包括一些并不在1913年条令范围内的任务。尽管如此,战列巡洋舰所担负的许多职责都受到争议,并有一些人质疑其中的部分职能本可以由更小的巡洋舰或老式战列舰来完成。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18:53 编辑

第二章 轻型战列巡洋舰

尽管最初的战列巡洋舰,即无敌、不倦、狮和虎级,有其明显的设计缺陷、主要是其相比德国同行显著较弱的装甲防护,但她们已经被证明在作战上是成功的,在整个战争中都牢牢掌握着对北海和许多遥远站点的制海权。而新的轻型战列巡洋舰(Light Battle Cruiser),即声望号和反击号,则确实存在这样的缺陷,她们的装甲防护仅稍好于最早的无敌级,远不如后来的狮、玛丽皇后和尤其是重装的虎级。勇敢级的装甲甚至比无敌级还更弱,被认为只比新型轻巡洋舰好一点,但装备了4门15英寸主炮。这些备受争议的战舰最初是根据费舍尔的波罗的海袭击计划建造的,这一计划要求大约600艘能够进入波罗的海浅水区的低吃水船只,以支援俄罗斯在波拉美尼亚海岸的登陆行动,如此一支俄罗斯大军就可直捣柏林,并在1915年结束战争——这一切当然都是理论上的。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被取消,但部分舰船已经完成并经过了一些改装,包括勇敢级和后来的暴怒号轻型战列巡洋舰。她们最终的吃水虽然没有计划的那样浅,但已经显著低于当时的主力舰,有人认为这将让她们能够追击德国海军的轻型高速舰进入浅海沿岸这些以往装备大口径舰炮的主力舰无法进入的区域。

即便在她们的生涯之后一个世纪,与轻型战列巡洋舰相关的争论依旧争吵不息。海军部经常因为他们决定将声望号和反击号补充到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的决定,而被贴上鲁莽的标签。然而需要铭记的是,声望级仍然是火力非常强大的主力舰,她们的唯一弱点仅在于装甲防护。而将她们作为真正战列巡洋舰投入现役的决定基于以下几点:首先,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第一代的无敌级无敌号,第二代的不倦级不倦号和第三代的玛丽皇后级玛丽皇后号。这三艘战舰的损失令当时可用的英国战列巡洋舰舰队锐减三分之一,仅剩下七艘可用的战舰——分别是无敌级的不挠号和不屈号、不倦级的新西兰号和澳大利亚号、狮级的狮号和大公主号,以及虎级的虎号。由于大舰队此时仍在北海活动,实力较弱的德国舰队,显而易见,会在局面对他们非常不利时龟缩不出,因此推测认为,大舰队与公海舰队的接触只可能在德国所选定认为有利的时刻进行,而这最有可能的是当七艘战列巡洋舰之一正在接受维修或者改装,从而将英国可用的战列巡洋舰数量减少到六艘的时候。

当此之时,战列巡洋舰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战列巡洋舰中队此时以福斯河畔的罗塞斯为基地,她们的高速使其成为唯一能够拦截试图对英国东海岸城市和港口进行炮击的德国战列巡洋舰与轻型巡洋舰袭击舰队的高速主力舰力量。大舰队的母港位于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东海岸没有合适的港口能够容纳它们停泊。同样的,如果德国舰队发起入侵——一个即便到了1916/17年时已经减弱但仍然非常现实的威胁——那么任何能够在他们发起入侵行动的早期阶段就对他们进行拦截和袭扰的机会,都能且只能依赖于战列巡洋舰。此时战列巡洋舰的短缺意味着,即便她们的装甲非常薄弱,但至少声望号和反击号在加入战列巡洋舰中队加强力量这一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

即便在得到声望和反击的加强之后,海军部依旧认为当前的战列巡洋舰力量相对于其的重要职责而言实在是太过孱弱了。到1917年8月,海军部所认可的战列巡洋舰舰队部署如下:舰队的较强部分包括剩下的三只“大猫”,即狮号、大公主号和虎号。她们的性能被认为逊于德国的两艘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号和兴登堡号(后者于1917年夏服役)。

而较弱的部分则包括新西兰号、澳大利亚号、声望号、反击号、不挠号和不屈号。她们将编组对抗德国的塞德利茨号、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在这其中,时任第一海军部大臣如此评论道:“声望和反击绝对会被曼陀菲尔号(见下)和兴登堡号压倒,甚至都不适合和她们交战;虎和德弗林格、大公主与狮和塞德利茨则都是相当势均力敌的,只是我们(英方)的鱼雷防护有些不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会被毛奇远远压倒;不屈和不挠无论是防护和速度都比不上冯·德·坦恩,尽管火力上稍微占优……”海军部还得出结论,德国战列巡洋舰“不仅在防护方面优越得多,她们的主炮射程也比英国的要显著更远……在速度上,德国最慢的战列巡洋舰要比我们最慢的战列巡洋舰快两节,所以他们可以将我们较快的战列巡洋舰和较慢的船拉开来。”

此外,海军部还预计下一艘德国战列巡洋舰,错误地被称为曼陀菲尔号(见上),将在几个月内投入使用。这实际上就是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首舰马肯森号,最终于1918年11月服役。而海军上将级的胡德号将是下一艘计划中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当时预计要到1918年12月左右才能投入服役。如果要让海军部大臣的头更痛的话,那么如前所述,敌方战列巡洋舰舰队将会在德国所选择的时间发起全面行动,而这一时间无疑将是当他们全部的战列巡洋舰都可用、而英方至少会有一艘战列巡洋舰正在接受维修或改装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战列巡洋舰保有量上的危机,海军部甚至前所未有地致信战时内阁,要求尝试考虑回购至少两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金刚级被认为优于当时所有现役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包括源于金刚级设计经验的虎号。

下面摘录的备忘录文本显示了海军部对于声望级的缺乏防护以及其导致的被迫尝试回购金刚级的担忧和失望。

“战列巡洋舰强度问题
战时内阁备忘录 第一海军部大臣上
海军部委员会希望提请战时内阁注意今年年底英国和德国战列巡洋舰部队的相对实力将出现的严重局势。由于其在装甲防护和速度方面的优势,德国战列巡洋舰可以在我国海岸和东海岸进行袭击而相对不受影响,因此让战列巡洋舰舰队为主力舰队成功完成侦察任务的工作变得极为困难,使主力舰队在与公海舰队的联合行动中处于不利地位。委员会建议,应对这种危险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日本的战舰。日本人不太可能同意将这样的舰船加入大舰队,而且无论如何,若在日本人的操控下,它们是否能与德国战列巡洋舰相匹敌都是值得怀疑的。委员会建议,应要求外交部指示驻东京大使向日本政府询问是否愿意出售两艘战舰,以供战时内阁审议。
1917年8月20日”

但过了一年多,英国仍然无法说服日本将他们手中的任何战列巡洋舰转让给皇家海军。即便英国政府“已经用上了能用的所有手段”,但也“毫无成效”。

事实上,人们一直认为战列巡洋舰舰队对于其所预期的一些任务来说还是太弱了。在德国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对东海岸袭击的情况下,就像1916年时所知的那样,战列巡洋舰舰队预计将试图对袭击舰队进行截击,可能是在其撤离时。然而,这将导致战列巡洋舰舰队不仅要与德国战列巡洋舰交战,而且还可能遭遇公海舰队派出支援战列巡洋舰的一个或数个中队。许多人担心这可能会导致战列巡洋舰舰队被全歼,而从遥远的北部斯卡帕湾千里迢迢赶来的大舰队,根本来不及在战斗结束前赶到支援。在多格尔沙洲海战中,英国击沉了德国战列巡洋舰(现代化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但作为旗舰的狮号也遭受了严重损伤。时任战列巡洋舰舰队指挥官贝蒂中将立即请求成立新的第5战列舰中队,将四艘配备8门15英寸主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编入并整合入战列巡洋舰舰队。然而,担任大舰队司令的杰利科上将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表示,虽然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设计航速为25节、与第一代战列巡洋舰无敌级相当,但实际上,在重载的情况下,她们在烧掉1,000吨燃油之前的实际最高航速最多只有23.5节。因此,如果战列巡洋舰舰队遭遇了公海舰队的大部队而被迫撤退,被拖在后面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反而会挡住她们的撤退线路。他进一步认为,如果德国战列巡洋舰由两个或更多战列舰中队支援,那么即便在有第5战列舰中队支援的情况下,战列巡洋舰舰队也只能撤退。贝蒂则辩称,即便她们的最高航速只有23.5节,也能够与战列巡洋舰尽可能保持一致直到发现敌舰。他认为,在持续三个小时的追击中,第5战列舰中队将仅落后于最后的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约4.5英里,因此足以及时提供重要的重型支援力量。

关于第5战列舰中队到底应该加入战列巡洋舰舰队还是和大舰队其他部分一起留在斯卡帕湾杰利科的管辖下的争论一直持续到1916年的整个二月和三月。种种信件和备忘录都在论述这一选择的利弊,而最终,尽管第5战列舰中队并没有加入战列巡洋舰舰队,但它仍然经常被向南部署在罗斯以与战列巡洋舰舰队协同作战。1916年5月底的日德兰海战中,第5战列舰中队暂时隶属于战列巡洋舰舰队,并在后者与公海舰队主力的致命遭遇战中与之一同航行。此战中,战列巡洋舰舰队遇到并与德国战列巡洋舰和轻型巡洋舰交战,但在面对公海舰队主力时被迫撤退。在与德国战列巡洋舰交战期间,战列巡洋舰舰队损失了玛丽皇后号和不倦号。在战列巡洋舰舰队撤向北方正向南接近的大舰队主力方向的过程中,第5战列舰中队占据了其后方阵位,并作为后卫与公海舰队主力激烈交战。

日德兰海战中的行动证明了杰利科和贝蒂实际上都是部分正确的。杰利科认为即便有第5战列舰中队作为后援,战列巡洋舰舰队在遭遇两支或更多战列舰中队支援的德国战列巡洋舰舰队时也必须被迫撤退,这一点是正确的;而贝蒂,同样的,他认为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第5战列舰中队也能为战列巡洋舰中队提供重要的支援,而日德兰海战的情况表明确实如此。在向北撤往大舰队主力的过程中,战列巡洋舰舰队暴露在公海舰队的火力下长达数小时。如果当时担任后卫的不是第5战列舰中队,而是当时正处在大舰队侧翼的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那么后者的弱装甲防护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实际上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即便在当天晚些时候的短暂舰队交火中也损失了一艘无敌号。

1916年6月24日,在海军部举行的日德兰战后总结会议上,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第5战列舰中队的伊丽莎白女王级高速战列舰的未来部署。在日德兰海战中,她们已经证明了自己作为高速、重火力、防护精良的战舰的价值。在向北撤退期间,她们作为战列巡洋舰舰队的后卫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并进一步引发了已经在这一年早些时候反复提及的争论,即她们应当作为主力舰队的快速侧翼、还是战列巡洋舰舰队的组成之一。最终海军部得出结论,第5战列舰中队应“主要被视作主力舰队的快速侧翼,而非战列巡洋舰舰队的一部分”。虽然这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第5战列舰中队的角色问题,但仍有人提出了如下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的判断,我可能会考虑有必要将第5战列舰中队与战列巡洋舰舰队编在一起来加强其力量。但她们将仅被视为增援,而不是战列巡洋舰舰队的组成部分之一。”“她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用于支援战列巡洋舰、并脱离主力舰队附近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将取决于巴勒姆号在即将进行的全速动力测试期间能够在克莱德河口测得的一英里全速数据。”巴勒姆号于1916年7月6日在从德文波特前往斯卡帕湾的途中,在巴特湾进行了全速测试,测得的平均最高航速为23.9节,并被记录于巴勒姆号的舰船日志中。

因而,从关于行动能力和可用资源的更大方面来看,可以理解的是,所谓的轻型战列巡洋舰,尽管在装甲方面远远弱于其德国对手,但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她们必须用于补充战列巡洋舰舰队(后来更名为战列巡洋舰部队)的力量——否则他们除了将北海来之不易的制海权大部分拱手让给德国舰队之外将别无选择。尽管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舰队可能仍然无法充分利用其制海权,但这至少会为他们袭击与炮击英国东海岸和沿海地区提供极大的便利。

历史记录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为何声望和反击必须作为常规战列巡洋舰运用,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海军部对于她们的装甲防护实在是过于担忧了,而这种担忧将在一战剩下的岁月里一直持续。这些担忧中最骇人听闻的言语出自1918年8月的一份海军部致战时内阁备忘录,表示声望号和反击号“…目前非常不幸地可以被认为是完全无防护的。她们仅仅在炮塔之间装有一条薄薄的6寸主装甲带,毋庸置疑会被敌方的炮火炸得粉碎。”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18:54 编辑

声望级轻型战列巡洋舰

在费舍尔于1914年10月30日回到海军部并接替巴腾堡伯爵路易斯上将重新担任第一海军大臣时,除了刚刚准备完工的虎号之外,没有任何战列巡洋舰处于建造计划中。他非常沮丧地发现,接替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下一代15英寸主炮战列舰复仇级(此时已经全部开始建造,有些已经接近完工)相比前者反而是一种退步——更慢的21节航速,并从燃油锅炉倒退回了燃油和燃煤混烧。尽管复仇级的装甲防护非常完善,并且像伊丽莎白女王级一样配备了威力强大的8门15英寸主炮,但费舍尔仍然认为这一设计在主力舰队的技术研发上完全是倒行逆施。在写给首相的信中,他这么批评复仇级:“我完全不明白这种船怎么能获批,除非是因为经济问题。”

而一旦重新回到第一海军大臣的位置上并能够将他的影响力重新施加给皇家海军,费舍尔就立即开始尝试弥补复仇级的缺陷。然而,此时复仇级的大多数舰船的完工进度已经不允许任何大幅设计改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燃油燃煤混烧锅炉改回全燃油锅炉。直到1916年,费舍尔还认为这一修改可以“显著提高”复仇级的航速。然而,复仇级服役时的额定速度仍然只有21节,与除了伊丽莎白女王级之外的其他老式无畏舰相当。在当时,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性能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并被认为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高速战列舰,也是那个时代所服役的最强的主力舰,直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都远远优于其他任何新造无畏舰的性能。譬如,美国海军直到1941年以前都没服役过任何额定航速高于21节的战列舰。

声望级两舰最初计划作为皇家君权级(即后来的复仇级)的最后两舰完工。当一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当时预计,或者说更像是希望,战争会很快结束:随着一场场决定性的战役在敌对双方之间打响,胜利将很快在二者之间决出。然而,在德国和同盟国在西线的最初攻势之后,欧洲大陆很快陷入了堑壕战的僵局中,并迎来了1914年的冬天。在意识到战争并不会很快结束之后,计划中的七艘复仇级战列舰中的最后两艘的建造计划被搁置。这两艘刚刚开工不久的舰船的建造工作在1914年8月26日暂停,因为海军部认为将她们建成投入服役所需的时间不够,来不及在战争中发挥任何作用,并且需要人力和资源来完成其计划中的大规模轻型部队建造项目,如扫雷舰和驱逐舰。然而,随着费舍尔重新接任第一海军大臣,他立即开始积极推动建造更多的战列巡洋舰。由于他所希望的三艘新型15英寸主炮战列巡洋舰在这个时候几乎已经没有获批的实际可能,因此费舍尔转而游说仍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要将两艘被取消的复仇级战列舰重新设计成战列巡洋舰。许多已经制造和采购的材料,如炮塔和火炮,可以被继续用于建造,从而相比完全新设计能够降低成本,当然这一考虑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节约时间。丘吉尔一开始仍然继续表示反对,因为他认为这些新船的建造时间仍然不足以赶上战争,这也的确看似一个拒绝这些通过紧急妥协设计企图增加对德可用战列巡洋舰数量设想的好理由。然而,费舍尔以他极大的热情说服了丘吉尔,表示他能够像当年无畏号那样仅用一年就将这两艘船建成服役。最终费舍尔获胜了,丘吉尔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在1914年12月28日将这一计划递交内阁批准,两艘舰船被批准复建,只不过她们现在将被建造成快速的“轻型战列巡洋舰”,仍然配备15英寸主炮,但数量从复仇级的8门减少到6门。这就是后来的声望级。

由于两舰分别原定建造的费尔菲尔德和帕尔默船厂的船台滑道长度不足以建造战列巡洋舰,因此新舰的建造合同被转授给约翰·布朗造船厂。1914年12月30日两舰订单下达,合同要求工期15-18个月,尽管合同本身直到1915年3月才正式拟定。

尽管费舍尔此时73岁,年事已高,但他仍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推动这两艘新舰所需要的额外材料和人力采购工作,而他的一贯作风,即优先推进工作、将所有繁文缛节的红头文件都留待秋后问斩,也的确极大加快了建造速度。虽然两舰的预计工期在15-18个月,但到了1916年初,很显然声望号已经无法按期完成,尽管反击号似乎还能赶上工期。


1916年1月8日,反击号下水

声望级两舰分别命名为声望和反击,此外原本还计划建造三号舰反抗,但在建造工作开始前就被取消。在设计过程中,复仇级的船体被大幅拉长,同时装甲被显著削减以减轻重量。原有的四座双联装15英寸主炮塔也被削减到三座以进一步节约空间和吨位。装甲防护的削减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工期,从而加快舰船投入服役的进度。

声望级在建成时拥有6英寸主装甲带,首尾方向变薄到1.5英寸。装甲甲板防护为艏楼1.5英寸,上层甲板0.5英寸,下层甲板2.5英寸,舵机3.5英寸,主甲板3英寸。炮座装甲为7到4英寸,炮塔正面装甲在不同记录中为9或11英寸,顶部装甲为4.25英寸。司令塔装甲10英寸,通讯管有3英寸装甲。

声望级设计标准排水量26,500吨,满载时预计增加到3.1万吨以上(这个数字在日后服役中还会继续增加)。超过240米的全长令声望级成为当时舰体最大的主力舰,并且一直保持到20世纪20年代。设计型宽为90英尺(27.43米),正常吃水为约7.9-8.2米。

相比复仇级大幅拉长的舰体和削减的装甲为声望级提供了作为战列巡洋舰高速推进轮机组所需的空间和吨位。声望级共配备42座巴布考克-维埃克斯锅炉和四组布朗-柯蒂斯齿轮传动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额定功率11.2-12万马力(取决于资料来源),额定航速高达30.25节;而在海试期间,声望号达到了惊人的32.68节超载航速,反击号则达到了31.7节。费舍尔终于在声望级上实现了建造世界上最快高速主力舰的梦想。

主武备包括6门BL 15英寸/42倍径 Mk.I主炮,安装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分别为舰艏A/B和舰艉Y炮塔。副炮包括17门BL 4英寸44倍径舰炮、2门3英寸高射炮、4门3磅炮,此外还有2具21英寸/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在服役后,在B和Y炮塔上加装了起飞平台用于运作舰载水侦。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20:48 编辑

费舍尔因“达达尼尔问题”(在加里波第战役方面与支持此战役的丘吉尔意见严重不合)而在1915年5月15日再度从第一海军大臣任上辞职,并在1915年7月5日转任海军研究和发明委员会主席。由于他的离职,他不能再对轻型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施加控制和影响,而后者也因此很快就将遭遇延期。在他写于1916年的文字中,费舍尔写道:“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强烈认为皇家君权级(即复仇级)本应该是战列巡洋舰,因为在这个时候战巡才是海上的霸主。”他同时这样为轻型战列巡洋舰们,包括怪异的暴怒号辩护,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考虑到时机与她们开工时的局势,像反击、勇敢和暴怒这样的船要比重型战列巡洋舰在当时更加(大写)需要,尤其是考虑到她们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完工并投入使用,而重战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在短于两年的时间内完工。”他继续写道,“在这一方面我的观点从来没有改变,并且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如果这些船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迫拖延交付,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在1916年3月写给劳合·乔治首相的信中,费舍尔讨论了缺乏新造重型战列巡洋舰的问题,表达了他的担忧,并认为任何“狮型”即重型战列巡洋舰在当下的短缺,都是上一任海军部委员会没有在1914年订购更多的新造战列巡洋舰的结果。如果要确保在当下即1916年可用,这些战舰必须在1914年8月战争开始前很长一段时间开始计划。他同时表示,考虑到战争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德国新建战列巡洋舰的情报,他从1915年5月起就开始“推进建造最大且最重装的战列巡洋舰”。简而言之,他认为自己的这一立场是为“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做准备的。

他还在信中提到,就在他从海军部离职前不久,他已经有一种“这样(重型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完全准备好,模型已经制造”。他非常确信,这级新舰的建造本应可以通过“积极行动”并“谨慎地”下达订单来实现。

这级已经完成设计草案和模型的新舰就是著名的无比级,装备着巨大的20英寸口径主炮。费舍尔将无比称作,“如果不是因为飞机的划时代发展,将会是和无畏舰一样伟大的新起点”。这深刻表明即便在那时费舍尔也已经预见到海军航空兵足以对最强大的主力舰构成致命威胁。

新设计的20英寸主炮每座炮身重达约200吨,弹丸本身也重达2吨。在它们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弹道最高点将达到14,000英尺(~4,300米)。这些火炮设计用于实现高精度,与其他更小口径、设计以舰对舰作战为主的主力舰主炮相比更适合攻击地面固定目标。和暴怒号的两门18英寸主炮一样,这些数量较少的主炮并非为侧舷齐射而设计。

声望和反击都在1915年1月25日(刚好巧合地是费舍尔的生日)于费尔菲尔德和约翰·布朗造船厂铺设龙骨。反击号于1916年1月8日下水,声望号则于3月下水。反击号在8月18日服役,声望号则在9月。在日德兰海战中三艘战列巡洋舰的惨烈损失之后,这两艘新舰的到来让皇家海军五味杂陈。一方面,她们的15英寸主炮比当时任何舰船的主炮威力都更为强大,但另一方面她们在敌方舰炮面前的脆弱性,在多格尔沙洲和尤其是日德兰海战的惨痛教训面前显得更加刺眼。

1916年,H.F.P.辛克莱上校被选为反击号的舰长,并从1916年8月15日开始在克莱德进行海试。舰炮测试则在18日转场前往朴茨茅斯之前完成。在海试中,反击号的主机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12.5万马力超载输出功率。在沿爱尔兰海北上航行的途中,她在阿伦岛附近进行了进一步的海试,在此次测试中,反击号在比标准排水量重载约3,000吨的情况下,仍在118,913马力功率下测得31.725节的最大航速。根据12万马力的设计最大超载功率,她的最大航速由此被上调至32.5节。

注:一些资料称反击号于8月18日离开克莱德并在次日进行舰炮测试,进一步的海试测试则在20号抵达朴茨茅斯之前完成。在抵达朴茨茅斯之后,反击号于1916年9月21日被指派为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的旗舰。
声望号在1916年8月进行了船厂海试,9月下旬开始进行交付验收测试。在海试中,她达到了高达32.69节(有些资料说是32.58节)的最高速度和126,300马力的超载功率。此后,她前往斯卡帕湾加入大舰队,在1917年1月编入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不久后在1917年2月前往罗斯进行一次小规模改装,并在4月1日返回。

海军部记录显示截至1917年7月,反击号是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的旗舰,挂有R.F. 菲利摩尔准将(第1战列巡洋舰中队指挥官)的将旗。中队其他舰船包括声望号、大公主号和虎号。

HMS声望号档案,1914年12月30日,补充后来记录数据
长度 柱间750英尺/230米,全长794英尺/242米
型宽 90英尺/27.5米;部分资料为更精确的89英尺11.5寸。
吃水 标准排水量,艏25英尺(7.62米),艉26英尺(7.92米);其他资料有说27.5英尺(8.39米)或29英尺8寸(9.04米)
排水量 1914年12月30日记录空重26,000吨,1915年4月22日记录空重26,500吨。满载排水量31,592吨
动力 布朗-柯蒂斯齿轮传动涡轮机,四轴推进,额定功率11.2万马力(83.5兆瓦)。42组巴布考克-维埃克斯大水管锅炉
燃油载量 4,243吨
额定航速 31节
航程 3,650海里/5,870千米
防护 侧舷主装甲带6英寸(152毫米),两端逐渐变薄至1.5英寸(38毫米);炮座装甲7-4英寸(18-10厘米);主炮塔正面装甲8英寸/203毫米(1915年4月22日改装中增至9英寸,亦有说法称增至11英寸),顶部4.25英寸(108毫米);隔舱装甲4英寸(1915年4月22日记录显示为艏4英寸,艉3英寸);司令塔10英寸(254毫米);通讯管3英寸(76毫米);鱼雷火控台和艏楼装甲甲板1.5英寸(38毫米),上层甲板0.5英寸(1.25毫米),下层甲板2.5英寸(64毫米),舵机上方3.5英寸(90毫米);主甲板2英寸倾斜/1英寸水平(部分资料显示3英寸);烟囱侧面1.5英寸,后面1英寸。
火控 Mk.IV型德雷尔火控台和德雷尔炮控台,德雷尔-埃尔芬斯通火控计算机
武装 主炮包括6门15英寸42倍径381毫米火炮,安装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两前一后;其他武器包括17门4英寸44倍径低角副炮,2门3英寸高射炮,4门3磅炮和2具水下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定员 967人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18:55 编辑

勇敢级和暴怒号

勇敢级和后来极其独特的暴怒号在历史上都被冠以相对而言可以说是伪造且谬误的“大型轻巡洋舰”的头衔,但又长期被收录在战列巡洋舰的相关描述中。实际上,她们的最初官方名称仍然是和声望与反击一样的“轻型战列巡洋舰”。在增加防护以确保具备对抗敌方战列巡洋舰舰队的行动能力之后,声望级在官方口径中拿掉了“轻型”的头衔(尽管装甲防护仍嫌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勇敢级则始终保留着轻型战列巡洋舰的分级,但绝不是经常称呼的所谓“大型轻巡洋舰”。即便在费舍尔于1915年5月辞职之后,他仍然在写给首相、海军部和皇家海军的所有官方文件和信件中将这些船称为轻型战列巡洋舰。不仅是费舍尔,他的继任者同样如此。甚至即便在1914-1915年和1916年3月15日与31日分别由费舍尔和他的继任者就驱逐舰、其他轻型高速舰和战列巡洋舰建造短缺的问题向首相一再发出的问责信中,他们也仍然将勇敢、暴怒和声望称为轻型战列巡洋舰。所谓“大型轻巡洋舰”的称呼会被非官方接受,是因为勇敢级并不具备行使常规战列巡洋舰角色的能力,并在进入第1巡洋舰中队之前被编入轻型巡洋舰中队。尽管如此,在整个一战期间,她们的官方分级仍然是轻型战列巡洋舰。

在费舍尔于1916年3月15日写给首相的信中,他强烈反驳了所谓在开始前一任期的造舰计划后就无法再开工任何新的大型舰船的说法。他表示,原本为了在1915年夏天建造新型快速战列巡洋舰的首舰(显然指的是无比),他已经指示坎梅尔·莱尔德造船厂将一条船台滑道加长到1,000英尺。他对当时的海军部管理层的决策感到非常悲哀,因为第三海军大臣曾表示“所有的大型船台都被填满了……因此再也不能建造任何最大型的船只了”,但恰恰与之相反的是,那座自1915年夏就准备好的船台至今仍然空空如也。这让他非常沮丧。令费舍尔更加恼火的是,调研证实其他船台也同样可能在短时间内经改装后用于建造主力舰。新造重型战列巡洋舰的缺乏,将使轻型战列巡洋舰,尤其是声望级,变得愈发重要。

和声望级一样,在费舍尔从海军部辞职后,勇敢级的工程进度就立即拖延了。1916年3月,费舍尔称如果他还留在海军部的位子上,勇敢号和光荣号本应该5月就能交船,暴怒则可以在7月交付。他进一步辩称,如果没有所有1915年底前无法下水的新造大型舰船不得开工的禁令,那么勇敢级本应该更早开工建设。这一禁令,在1914年由时任第一海军大臣传递给海军部,意味着无法再新建造任何比轻型巡洋舰更大的舰船。

这些备受争议的舰船最初是根据同样备受争议的费舍尔的波罗的海袭击计划建造的,这一计划要求大约600艘能够进入波罗的海浅水区的低吃水船只,以支援俄罗斯在波拉美尼亚海岸的登陆行动,如此一支俄罗斯大军就可从离柏林仅仅90海里的海岸登陆并直捣柏林,从而,如果旧的战争规则仍然适用,在1915年末或1916年逼迫德国投降,并结束战争——当然都是理论上的。

长期以来,波罗的海一直被认为在德国与俄国或是其他海军强国开战之时,会成为德国的阿基琉斯之踵。进入20世纪,英国当然也同样预见到了这一点。1781年,一支俄罗斯军队占领了位于科尔堡的港口,从这里,他们可以占领波美拉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在那里过冬并为春季攻势做准备。但在沙皇死后,俄国与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议,因此这一攻势从未发起。

从军事上而言,德国波罗的海海岸可以说是一战期间最为脆弱的一点。即便在德国内部,关于类似波罗的海袭击计划的担忧也被认为是德国与三国协约——英,法和俄国——的战争中最大的威胁之一,因为此时德国陆军大部都分布在西线和东线分别对抗法军和俄军,导致能够用于波罗的海海岸防卫的军队数量极少。由于陆军力量已经被东线和西线战事完全拖住走不开,波罗的海沿岸的主要防务将完全仰仗于德国海军,而后者一样要在北海和欧洲西北海岸面对英国大舰队。

然而,很快证明要实现波罗的海袭击计划将需要投入几乎整个皇家海军主力舰队,显而易见,这将让英国与德国同样沿海几乎不设防,从而可能招致德国舰队的反击。而这样的反击将几乎不受阻拦,导致英国舰队被迫从波罗的海撤退,最终整个计划彻底崩溃。为了避免这一反击的可能性,费舍尔在1914年秋开始推动在北海大规模布雷以阻拦德国舰队,并计划建造八艘专用的快速布雷舰。但这一布雷计划从未实施。

在波罗的海计划的最初设想中,费舍尔设想一支小规模的英国远征军(大约4至5个师)会在一支大规模舰队的支持下在安特卫普登陆(这一计划制定于1908年),而非像最终设想那样被整合并成为法国防线的一部分。占领安特卫普将是接下来沿着海岸线推进的第一步。如果按照预期,这将最终确保海岸线的安全,让舰队能够进入波罗的海,从而支持俄罗斯的登陆。这一切都建立在皇家海军能够强行突破德国海军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强大防线的前提下。至于这一切是否会如人们所愿那样造成德国在1915/16年投降,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无论如何,对于任何战术分析师,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而言,有一件事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这将是协约国能够在1916年前结束战争的唯一现实机会。当然,这一战略的风险极高,但如果要击败与自己相当甚至更强的敌人,风险总归是不可避免的。

当费舍尔在1914年10月30日回到海军部重新担任第一海军大臣时,战争刚刚爆发不到三个月。他开始游说丘吉尔和当时还是财政大臣的劳合·乔治的支持,以让他能够着手推进雄心勃勃的波罗的海袭击造舰计划,当时被称为“北部水域攻势”。

在他留下的文字中,费舍尔认为,英国不应为欧洲大陆的战争而花费巨资来筹备和装备一支庞大的陆军,而应将这些资源用在建造一支更具决定性战斗能力的强大主力舰队。这支舰队将能够强袭突破波罗的海,并将德国海军从波罗的海扫荡出去,从而为俄罗斯大军登陆波美拉尼亚海岸扫清道路。他认为这是能够在1915年击败德国的唯一可能途径。一支庞大的陆军只能在多年的相互厮杀消耗流血之后才能取得胜利,装备这样一支庞大陆军也将耗尽装备和其他英国可以提供的资源,而如果波罗的海计划实施,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工业能力严重落后于英法两国、乃至也远远落后于同盟国而无法供应这一大规模行动所需的装备,英国将不得不向俄国提供这些资源。

在这一情况下,英国将被迫派出更多的陆军师,因为新兵都被征入基奇纳勋爵的志愿军中,并被派往西线,许多当权者认为这是唯一一个双方都能做出决定性作用的战场。

已经在一战前就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计划了许多年的波罗的海计划,最终虽然没有被彻底取消,但还是被搁置了。1915年2月和3月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再加上主力舰易受到水雷和潜艇攻击这一弱点的暴露,导致该计划在官方圈子中基本上被完全抛弃,自1915年春之后便再也无人考虑。

尽管波罗的海计划被搁置,但为这一计划设计的一些舰船已经完工并接受了一定程度改装,其中就包括勇敢级。在她完工时,勇敢级的吃水并没有最初计划的那样浅,但显然已经比当时的绝大多数主力舰浅得多,使其能够追击德国的轻型高速舰进入沿岸浅水区域,而这是其他装备大口径舰炮的主力舰乃至其他战列巡洋舰都无法做到的。

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勇敢级并不是专为波罗的海计划而设计建造的,而更可能是作为真正的“大型轻巡洋舰”用以克服传统轻巡洋舰在高海况下航速较低的问题,从而在北海和北大西洋行动。但这些言论毫无根据(现在我们知道其实非常有——译注),完全忽略支持这些舰船是为这一“特殊战略用途”而设计的明显历史记录。即便在她们开工之后很久,费舍尔的信中仍然将她们称为为这一“特殊战略用途”而设计与建造的船只。

最终实质上的勇敢级,尤其是暴怒号,尽管存在争论,但在设计上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高速浅水重炮舰,能够执行巡洋舰的任务,并配备有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级别的主炮——尽管勇敢级仅配备有四门15英寸、暴怒号则是两门18英寸舰炮。实际上暴怒号最终在完工时仅安装了一座18英寸后炮塔,而前炮塔如我们所知变成了舰载机的飞行甲板。在他的文字中,费舍尔写道,这些舰船,“包括暴怒号和她的姐妹舰——她们根本没有考虑侧舷齐射!她们是为攻克柏林而造的,所以她们才会吃水如此之浅,装甲如此之薄,这样才能尽可能减重,才能跑得更快。“尽管对岸轰炸或许是主要设计目的之一,尤其是对于暴怒号而言,但费舍尔也表明这些拥有重火力、浅吃水和高速的舰船也将用于护卫包括驱逐舰在内的轻型海军力量免遭敌方巡洋舰的袭扰,而她们的浅吃水,如前所述,将保证她们能够追击敌方轻巡洋舰进入近岸浅水区,从而让后者通过逃入浅海躲避主力舰炮火打击的安全区不复存在。这一能力不仅将在波罗的海计划中运用,也将在北海运用,在这些地方德国轻巡洋舰都可以通过高速逃入近海来躲避主力舰的攻击。

至于暴怒号的18英寸主炮,费舍尔在1919年写道,“有了这些威力巨大的炮弹,德国人就不可能阻止俄罗斯的百万大军在波美拉尼亚海岸登陆!”不可能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如果波罗的海计划得以实行,那么任何登陆部队显然都会非常欢迎18英寸舰炮作为他们的支援火力。

在1915年1月28日由DNC正式提交并存档的勇敢级设计方案基本上是一艘缩小版的声望级,配备两座而不是三座双联装主炮塔,原来的A炮塔位置被取消。两座主炮塔让勇敢级,尽管与声望级大体相似,但拥有极易辨识的外观轮廓,同时也终结了自狮号以来每艘英国战列巡洋舰都拥有背负式舰艏主炮设计的历史。其装甲防护,除了主炮塔、炮座和司令塔外,大体与轻巡洋舰处于同一水平。装甲上的极度薄弱被认为是阻止她们作为真正战列巡洋舰在舰队交战中占位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费舍尔的继任者在1916年3月对这些舰船的评价是,她们是“错误命名的船只”,“根本不能称之为战列巡洋舰——不管什么重型轻型,根本没有能管用的装甲”。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这些舰船的分级的确应当是轻型战列巡洋舰,尽管她们并不能执行战列巡洋舰所要求的许多任务。

即使在勇敢级设计的早期阶段,她们严重缺乏的装甲防护也已经受到了诸多批评,尤其是考虑到她们最终将作为主力舰服役的情况。在1915年3月初,随着波罗的海计划已经变得不太可能实践,费舍尔要求英考特修改勇敢级的设计并加强鱼雷隔舱防护。实际上不止勇敢级,声望级的鱼雷隔舱防护也进行了加强。对于这两级舰船来说,这一强化将导致一定的增重,并略微增加吃水,实际上让勇敢级无法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在波罗的海近岸浅水活动以完成预定的“特殊目的”——当然对于海军部来说不算什么坏消息,毕竟已经没有什么波罗的海计划了。

由于此时勇敢级还在绘图板上,设计改进并不困难。鱼雷隔舱的厚度从0.75英寸增加到1.5英寸,导致500吨增重,而吃水因此增加了对其设计用途而言几乎致命的6英寸(15厘米)。相比之下航速的损失就相对较小,只有0.25节。当得知增重和由此导致的吃水增加时,费舍尔只是简单地回复道考虑到对鱼雷和水雷的水下防护强化这是可接受的。这说明即便在勇敢级开工之前,费舍尔就已经不再考虑将其用在波罗的海计划中了。费舍尔的继任者也在1916年初给首相的信中写道,“费舍尔说这些船是为了某个‘特殊战略目的’而建造的,尽管就我个人而言,考虑到她们的吃水,这个‘特殊战略目的’大概是她们永远也不能完成的目的。”

在声望级上,鱼雷隔舱强化的计划则最终被取消,因为两舰的进度此时已经大大推进,改装会导致显著并且无法接受的工期推延。

1915年3月14日,费舍尔正式批准对勇敢级设计的改动。勇敢号于1915年3月28日在阿姆斯特朗埃尔斯威克造船厂开工,光荣号则于1915年4月20日在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开工。此时随着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波罗的海计划的寿终正寝也已经显而易见。

1916年3月,费舍尔写信给首相表示,尽管是为这一“特殊战略目的”而设计,但勇敢级仍然能够作为舰队的有效补充,虽然这并不是她们的最初设计用途。费舍尔写道,“这些舰船是为特殊战略目的而建造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她们对大舰队的常规行动也非常有用。细节不必过多提及,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她们对于舰队指挥官将相当于一大队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能力,无论是在大舰队行动之前还是之后。”他继续写道,“她们从未设计用于取代‘狮型’的重型战列巡洋舰,这么思考只会把事情越搅越浑。她们实际上是对重型战列巡洋舰的补充,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声望和反击。更多的重型战列巡洋舰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但这与这些轻型战列巡洋舰的建造没有关系。”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18:55 编辑

勇敢号在1916年2月下水,光荣号则在4月。光荣号在1916年10月23日开始海试,12月在艾兰岛外海进行全速公试,在91,195马力下测得了31.42节航速。勇敢号则在11月在泰恩河口进行了有限度的测试,在91,200马力下测得30.8节航速。根据推算,如果超载到11万马力,勇敢级将能够达到33节的高速。

1917年1月,光荣号成为第1轻巡洋舰中队的旗舰(从而导致了后世进一步广泛将其认知为大型轻巡洋舰),勇敢号则在同期成为第3轻巡洋舰中队的旗舰。随着日德兰海战中第1巡洋舰中队的装甲巡洋舰遭遇惨重损失,她们最终将被用于重组这一中队。

勇敢号在1917年4月首次受到战火的洗礼,当时她被U-43潜艇攻击,后者刚刚在4月8日离开德国前往爱尔兰海进行战斗巡航。U-43击沉了许多舰船,其中之一是从彭萨科拉开往利物浦的744吨美国帆船伍德沃德·亚伯拉罕号。4月22日夜7时10分,亚伯拉罕号在位于英国海岸以西约400英里处的北纬51°23‘,西经19°51’被U-43拦截,最终在船员弃船后被U-43用炸弹炸沉。随后U-43继续向东航行,并在4月23日上午9时于约北纬51°、西经18°与勇敢号遭遇。勇敢号刚于4月21日从普利茅斯出发,在两艘驱逐舰的陪同下前往斯卡帕湾。U-43发射了两枚鱼雷,但都从勇敢号的舰艏擦过。

勇敢号和光荣号重组第1巡洋舰中队的时间有许多不同的记录,最早的信源是1917年7月底。但这一月的《海军部战舰与航空器中队和船队月报》仍然显示勇敢号是第3轻巡洋舰中队的旗舰,由T.D.W.纳皮尔准将指挥,中队其他舰船包括光荣号和暴怒号,以及轻巡洋舰伯肯黑德号、切斯特号、雅茅斯号和查塔姆号。

勇敢级档案,1915年1月28日,补充后来记录数据
长度 735英尺/225米
型宽 最初设计80英尺/24.4米,更改设计后增加到81英尺/24.7米
吃水 平均21英尺9寸(6.63米)或23.25英尺(7.09米)
排水量 最初设计排水量17,400吨,后增加至17,800吨(尽管考虑到装甲增重大约是500吨,似乎应该是17,900吨)后期进一步增重,海试时总重最高记录为18,600吨,1916年初海军部记录进一步涨到19,000吨
动力 帕森斯齿轮传动蒸汽轮机,额定功率90,000马力
燃油载量 标准750吨,满载3,250吨
额定航速 32节
航程 20节/6,000海里
防护 侧舷主装甲带3英寸(76毫米),两端逐渐变薄至2英寸(51毫米);炮座装甲7-3英寸(18-7.6厘米);主炮塔正面装甲9英寸/228毫米,侧面11英寸/279毫米,顶部7英寸/178毫米;鱼雷隔舱装甲前部2英寸/51毫米,后部2.5英寸/63毫米;司令塔10英寸(254毫米);通讯管4-3英寸(102-76毫米);鱼雷火控台3英寸(76毫米)。装甲主甲板0.75英寸,倾斜等效1英寸;艏楼甲板1英寸,下层甲板舰艏1英寸,舰艉1.5-3英寸,上层甲板1英寸,鱼雷隔舱0.75英寸,烟囱顶部0.75英寸
武装 主炮包括4门15英寸42倍径381毫米火炮(每门备弹80发),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其他武器包括16门4英寸44倍径低角副炮(每门备弹120发),3门3英寸高射炮(每门备弹150发),5挺马克沁机枪(每挺备弹5,000发)和2具水下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10条)
火控 Mk.IV型德雷尔火控台和德雷尔炮控台,德雷尔-埃尔芬斯通火控计算机,15英尺/4.6米测距仪,1-6型无线电通讯系统
定员842人

HMS暴怒号档案
长度 735英尺/225米
型宽 88英尺/26.8米
吃水 平均21英尺6寸(5.9米)
排水量 19,200吨
动力 帕森斯齿轮传动蒸汽轮机,额定功率90,000-94,000马力
燃油载量 标准750吨,满载3,250吨
额定航速 31.5节
航程 20节/6,000海里
防护 侧舷主装甲带3英寸(76毫米),两端逐渐变薄至2英寸(51毫米);炮座装甲7-3英寸(18-7.6厘米);主炮塔正面装甲9英寸/228毫米,侧面5英寸/125毫米;鱼雷隔舱装甲前部2英寸/51毫米,后部3英寸/63毫米;司令塔10英寸(254毫米);通讯管4-3英寸(102-76毫米);鱼雷火控台3英寸(76毫米)。装甲主甲板0.75英寸,倾斜等效1英寸;艏楼甲板1英寸,下层甲板舰艏1英寸,舰艉1.5-3英寸,上层甲板1英寸,鱼雷隔舱0.75英寸,烟囱顶部0.75英寸
武装 主炮包括2门18英寸火炮(实际仅安装1座);8门5英寸低角副炮,3门3英寸高射炮(每门备弹150发),5挺马克沁机枪(每挺备弹5,000发)和2具水下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10条)
定员 约900人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1917年11月17日,第二次赫尔戈兰湾之战

被后世称为第二次赫尔戈兰湾之战的海战源起于公海舰队所制定的一项计划,旨在收集英国在公海舰队主要基地附近、赫尔戈兰湾的霍恩斯礁-特谢林地区在德国主要水雷线外部署的大片雷场与防雷网的情报。德国舰队需要弄清雷场所覆盖的区域,以找出能够避开主要雷区前往北海的航线。为此,策划了一系列所谓的“探路”,每一次都是大规模行动,由探雷和扫雷舰开路,其后由鱼雷艇、U艇、破障艇以及轻巡洋舰逐次跟进,并由水上侦察机在前方探查,以预警英国战舰的情报。“探路”舰队只能在已知无水雷的区域得到来自重型主力舰的护航。

对英国人而言,大面积布雷已经成为他们在保护海上交通线、通讯和贸易方面的主要预防措施。他们希望雷场能把试图偷袭的U艇和袭击舰炸个底朝天,至少也让他们花点力气绕路。德国袭击舰的威胁在1917年10月变得非常迫切,因为德国的两艘现代化高速轻巡洋舰布鲁默(丽蝇)号和布雷姆斯(牛虻)号——都在1916年前后加入公海舰队并配备了150毫米主炮——奉命前去攻击苏格兰设得兰群岛勒威克和挪威卑尔根之间的英国护航航线。两艘德舰在10月16日至17日夜抵达预定位置,并等待他们已经从无线电通讯中监听到的一支护航队出现。

德方的官方记录显示这支船队包括10艘商船和两到三艘护航驱逐舰,但海军部记录则显示实际上有12艘商船,由两艘驱逐舰——玛丽罗斯号(HMS Mary Rose)和强弓号(HMS Strongbow)护航,船队指挥部设在后者上。船队正在从卑尔根返回勒威克的途中,以双纵编队航行。10月17日黎明前,德舰在设得兰海岸线以外约61英里处目视发现了船队,并与强弓号接战,后者随即勇敢地转向德舰试图保护船队。德方记录显示强弓号开火攻击两艘轻巡洋舰,而玛丽罗斯号则转向北方脱离。在两艘轻巡洋舰的压倒性火力优势下,强弓号很快被击沉,德舰随即转向商船,而后者此时已经在停船并匆忙放下救生艇逃命。此时玛丽罗斯号转回来开始攻击德舰,但同样未能支撑多久。12艘商船中的10艘被德舰击沉,玛丽罗斯号上仅10人生还,而强弓号上的47人则全部牺牲。

在袭击发生后,皇家海军立即派出轻巡洋舰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试图前去追击德舰,但最终没能找到攻击得手后正在逃回基地的德舰踪迹。不挠号仅搭救起了玛丽罗斯号的幸存者。

此事之后,从1917年11月初起,挪威和苏格兰间的航线护航强化到由战列舰和轻巡洋舰组成,以确保能够击退任何可能的袭击舰攻击。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terpriseH 于 2022-8-9 19:03 编辑

1917年的11月似乎开了一个好兆头,皇家海军的一队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追上并击沉了德国辅助巡洋舰威廉太子号(Kronprinz Wilhelm,原文如此。但无论是威廉太子号邮轮还是公海舰队的威廉太子号战列舰都一直服役到1919年,经查询二战德国辅助巡洋舰也无在1917年11月被击沉者——译注),同时击沉了10艘拖网渔船。到第一周的周末,即1917年11月11日,一支战列巡洋舰中队在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伴随下在北海对赫尔戈兰湾的雷场进行了又一次巡逻,没有遭遇任何敌舰。

此时德国正在计划下一次“探路”行动,于1917年11月17日进行。行动力量包括第2、第4和第6辅助扫雷舰中队,第6扫雷舰中队,第12和第14鱼雷艇中队,第4破障集群和第2侦察集群的轻巡洋舰,由第6辅助扫雷舰中队的冯·路特准将指挥。来自第4战列舰中队的德皇凯撒号(SMS Kaiser)和皇后凯瑟琳号(SMS Katharin)战列舰,由凯瑟琳号的格拉斯霍夫舰长指挥,作为船队的掩护力量。这两艘无畏舰各配备有10门12英寸主炮,但当“探路”船队在早上7点已经到达赫尔戈兰湾中央、霍恩斯礁-特谢林岛附近的预定集合点并开始整队时,她们还在赫尔戈兰湾以西。由于无法派出陆基飞艇侦察,轻巡洋舰也无法起飞水侦,德国舰队只能依靠从远在本土西北角的博尔库姆岛起飞的两架陆基侦察机提供前置侦察。

上午8时刚过,德国扫雷舰突然遭到英国轻巡洋舰的攻击,来者分别是C系列轻巡洋舰的卡勒登号和卡吕普索号,航速29节,配备5门6英寸舰炮。根据德方记录,柯尼斯堡号和纽伦堡号轻巡洋舰随即向西北加速迎战英舰以保护扫雷舰,同时第12和14中队的鱼雷艇也收到命令向北和西北方向机动,并穿插到英舰和德舰中间释放烟幕,此时V45号鱼雷艇借机占据优势阵位并向英舰发射鱼雷,扫雷舰则借助烟幕转向东撤退。一份德方证词称当英舰开火时,作为第2侦察大队旗舰的柯尼斯堡号离第2和第6中队的扫雷舰还很近,因此首先转向西北接战的是由希尔德布兰德舰长指挥的纽伦堡号。鱼雷艇向西北和北方散开并释放烟幕,在扫雷舰撤退之后,鱼雷艇和轻巡洋舰随即转向东南方向并释放更多的烟幕掩护撤退,同时将自己穿插到英舰和扫雷舰中间以抵挡火力。

英国轻巡洋舰随即将注意力从正在撤离的扫雷舰转向前来拦截的德方轻巡,而此时尴尬的是,德方释放的大量烟雾被风吹向了自己位于南面下风处的轻巡洋舰编队,这给了英舰宝贵的观察和攻击时机。同时,德国的官方记录说法称,由于水雷的威胁,英国的大型主力舰(战列巡洋舰)不敢越过“烟幕的迎风面”,并试图跟随德国轻巡洋舰穿过的航线行进。

很快德国轻巡洋舰发现,除了轻巡洋舰之外,勇敢号、光荣号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都在赶来,随即15英寸舰炮齐射雨点般落在她们的编队中,德舰被迫开始之字规避机动。德方记录显示在9时24分德轻巡对两艘勇敢级战巡各取得了一次命中,此外皮劳号连续击中了一艘驱逐舰数次,并成功逼迫其转向退出战斗。战后文件显示德舰以全速向南航行,企图将英国轻巡和驱逐舰从战巡身边拖走以对其进行攻击,然而很快他们就失望地发现勇敢级的惊人航速让她们能够轻松地跟上轻巡洋舰编队,令这一战术无法奏效。实际上,当时参战的轻型战列巡洋舰——勇敢号,光荣号和反击号——最大航速都比双方的绝大多数轻巡洋舰更快。

稍早之前,来自德国辅助扫雷舰中队的U艇编队在8时50分正在向东南偏东方向航行,并撞上了英国舰队北方集群的驱逐舰。U艇很快报告被英国驱逐舰压制,在9时05分到9时30分进行了短暂的交战之后被迫撤离回港。英国驱逐舰队继续前进,随后遭遇了第6扫雷舰中队,但没有攻击成功的记录,而德舰也很快转向撤回港口,英国驱逐舰没有追击。在此之前,第6扫雷舰中队则遇上了正在被英国战巡追着一路向南跑的德国轻巡洋舰舰队,纽伦堡号和皮劳号释放了更多烟雾掩护扫雷舰,然后第14鱼雷艇中队又补了一波烟。根据德方记录,烟雾成功让已经追得非常近的英国舰队前方驱逐舰被迫转向规避,让德国扫雷舰得以转向东南偏东撤退。战后的德方文件显示,他们认为英国驱逐舰编队指挥官似乎误以为德方释放的大量烟雾是毒气,所以下达了规避命令。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更可能的是英国人怀疑德方轻巡和鱼雷艇在撤退途中偷偷沿着自己的航线后方布设了大量水雷,并企图用烟雾掩盖它们让英舰撞上去。

9时50分,英国驱逐舰对德舰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鱼雷攻击,德国鱼雷艇随即还击,随后柯尼斯堡号和法兰克福号轻巡也试图补刀,但同样没打中。

10时30分,德国轻巡洋舰终于看到了路特准将指挥的两艘无畏舰在向东航行,试图引诱英国战巡穿过雷区并将其引到德国轻巡前方,从而堵住他们除了向西北方向撤退之外的其他去路。然而,由于柯尼斯堡号发出的信号旗被误读,德国无畏舰开始转向西北并径直驶向战场,与德国轻巡汇合。德国无畏舰开始向英国轻巡开火,并击中了领头的英舰,逼迫英国轻巡撤退。然而,英国战巡仍继续向前追击并对德舰施压,而当德国无畏舰准备转向迎战时,一枚15英寸炮弹击中了柯尼斯堡号,导致其舰体燃起大火。

这是这场战役中的最后一枪,德方随后声称英军转向脱离。而英方则声称是德方在转向脱离,考虑到雷区的危险英军放弃了继续追击。


此时兴登堡号和毛奇号也赶来支援,这让德国人此时拥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尽管她们的12英寸和11英寸主炮威力要远远不如英国战巡的15英寸主炮,但她们的舰炮数量要比英国人更多,防护水平也比英国人的轻型战巡更好。声望和反击的防护水平只比装甲巡洋舰稍好,而勇敢级的防护水平更是只比轻巡洋舰强点。在这一时期只有虎号被认为是能够在战列线中对抗毛奇和兴登堡这样重装战巡的重型战列巡洋舰——甚至对于虎号来说与二者对抗也并不明智——而虎号此时正在后方掩护的战列巡洋舰舰队中和同样作为掩护力量的德国无畏舰对峙。尽管如此,英国轻型战巡的超高航速让她们拥有交战主动权,可以选择是否接战。

在这种时候,费舍尔可能会声称这充分为饱受批评的轻型战列巡洋舰正名,她们能够与德国主力舰交战拖延时间以掩护轻巡洋舰撤退,然后在时机不利时迅速转向脱离。而另一方面,那些一直看扁战列巡洋舰的人则可能会奚落说缺乏防护让英国战巡此时除了脱离之外,也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整场战斗的过程中,德方声称击中英国战巡五次——然而英方则称没有任何击中——并击中轻巡洋舰六次,驱逐舰七次。英方记录则称只有卡勒登号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被击中两次,其中一次是来自德国无畏舰的主炮。其他舰船虽然被击中多次——包括被击中两次的卡吕普索号和被击中五次的加德夫号,但都损伤轻微。

德方记录证实德国轻巡洋舰被三枚6英寸和两枚15英寸炮弹击中,其中一枚直接击中了兴登堡号舰舯,打穿了她的全部三个烟囱,击穿了上层装甲,最后在煤仓爆炸并引发了大火,尽管得益于煤仓的保护作用船体没有受到进一步损坏。根据弹片德方很快确认这是一枚15英寸/381毫米炮弹,也是德国首次确认英方出动了装备15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

德方记录同时还表示作为海上观察哨的克定根号汽船被英方俘获,它停泊在特定位置作为观察哨的同时,也用于标记行动起点。德方记录表明克定根号在被俘获前受到了英方战巡的15英寸舰炮火力覆盖,尽管未被击伤,但逼迫船员弃船。

英国方面,海军部记录表明德国最前方编队的一艘扫雷舰被击沉,第二编队的一艘扫雷舰则在被轻巡洋舰击中后引发了大爆炸,编队中的其他舰船随即撤退。第三编队向南撤退,并被第1轻巡洋舰中队追击,“一场追击战在烟幕中持续到离赫尔戈兰湾不到30海里的地方,舰队目击到四艘德国战列舰出现在前方并开火,一枚主炮炮弹击中卡勒登号的舰艉”。海军部记录称此时一艘德国轻巡已经“燃起大火”,另一艘则似乎受到重创并显著减速。海军部记录还称另一艘轻巡洋舰在反击号的最后一轮15英寸主炮齐射中被击中并立即发生剧烈爆炸,此时反击号与其他战列巡洋舰一起正跟随第1轻巡洋舰中队追击德舰。很可能是德舰释放的大量烟幕让英舰观察哨误以为德舰被重创起火并大量冒烟。

这场战斗的英方人员损失为22死43伤,德方则是21死40伤。单从战果上看,德国显然是输的一方,他们被击沉了一艘扫雷舰,一艘轻巡被重创,而英国则只有几艘轻巡受了轻伤。但这场战役的结果无法简单地判断。德国人也可以声称他们是胜利方,因为他们仍然成功保护自己的扫雷舰中队几乎毫发无损地撤退,只损失了一艘船。

战后,德军司令部对德舰报告的勇敢级仅拥有两座主炮塔的观察结果深表怀疑。尽管如此,与英国轻型战巡的第一次交手让舍尔海军上将对她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们相比之前战舰惊人的超高航速。他在战后表示这场交战给他留下的印象是要达到如此惊人的航速,必须以极大削减装甲作为代价,因为他看到英国战巡即便面对德国轻巡的密集炮火也会踌躇不前,而对一艘真正的重装主力舰而言她只会直接碾过。

根据双方的记录,尽可能好的估计结果是,当时的风向为西北偏西,风力2-3级,海面有轻微波浪。西面的地平线被海雾掩盖,而东面的看起来更清晰一些。这让英国人至少在观察交战敌舰方面占优。

而根据对双方档案和目击证词的仔细研究,可以清楚地证明,所谓关于反击号与两艘德国无畏舰的交战,这一在地摊文中广为流传的流言,实际上并未发生。

附注:有些记录显示打响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第一枪的是轻战巡勇敢号,于上午7时37分开火。然而更可靠的记录则显示开第一炮的是卡勒登和卡吕普索,如前所述,刚过上午8时。
尽管记录非常混乱分散且互相冲突,但总体来看轻战巡舰队在这次战斗中发射了数十枚15英寸炮弹,其中一部分记录说勇敢号发射了大概90枚。在开战后不久光荣号的舰艏主炮塔就有一门主炮因为故障而退出战斗。

“海军部官方公报
11月17日,在赫尔戈兰湾的一次侦察行动中,我方轻巡洋舰发现了三组敌方舰艇正向西北航行,第一组包括10艘扫雷舰和驱逐舰,第二组则是8到10艘似乎类似潜艇但其中三艘为大型且拥有烟囱的舰船,第三组由至少四艘轻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组成。
我舰立即开火,第一组中的一艘扫雷舰随即被击沉,其余舰艇立即释放烟幕并向东北逃窜。随后一击引发了第二组中另一艘敌舰的大爆炸并似乎将其击沉,其余敌舰也迅速撤离。
第三组敌舰转向东南,并由第1轻巡洋舰中队、第6轻巡洋舰中队和第1巡洋舰中队追击。一场追击战在烟幕中持续到离赫尔戈兰湾不到30海里的地方,舰队目击到四艘德国战列舰出现在前方并开火,一枚主炮炮弹击中卡勒登号的舰艉。
一艘敌方巡洋舰被看到燃起大火,另一艘则严重损坏并减速,还有一艘在跟随轻巡洋舰追击而来的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的最后一轮齐射中被击中并发生剧烈爆炸。
我方损伤轻微,仅卡勒登号被击中两次损伤较重;卡吕普索号也被击中两次,加迪夫号则被击中五次。所有参战舰船除卡勒登号外均未受到需要退出战斗的损伤。我方总伤亡人数为1名军官和21名水手牺牲,4名军官和39名水手受伤。我方俘获敌舰船员22人。”

下文是一位参战高级军官写给费舍尔的信:

“1917年12月12日
亲爱的费舍尔勋爵,
在赫尔戈兰湾的行动中,唯一能跟上敌方行动的大型主力舰就只有反击、勇敢和光荣(还有不在场的声望和暴怒),她们差点就给敌人以一记痛击!没有她们的掩护我们的轻巡洋舰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敌舰,不如说在看到敌舰之前就先被做掉了!当公众言论试图谴责您在1914和1915年作为委员会成员所做的工作,尤其是您亲自为这些新型主力舰所做的那部分工作的时候,我很庆幸他们的言论都没有对您的设计工作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因此,我非常荣幸地告诉您,她们已经用实际的战果完全证实了自己的成功。”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在一战剩下的时光里,轻型战列巡洋舰们继续在北海与大舰队一同行动,牵制公海舰队,同时拦截任何昏了头敢于跑出来送死的敌舰。这期间还发生了几次值得注意的事故,譬如1917年12月12日声望和澳大利亚相撞,澳大利亚因此入坞维修三个月才能继续执行任务。

到了1918年,声望号参与了英国在卡特加特海峡的袭扰行动,同样再次试图钓出公海舰队。但此时一转存在舰队的公海舰队已经安坐港内泡澡摆烂,英国人的钓鱼努力再次落空。3月6日,第1和第2战列巡洋舰中队与其的护航驱逐舰一起参与了一项布雷行动。

1918年10月,声望号在B和Y炮塔上加装了舰载机起飞平台,成为第一艘能够起降舰载机的皇家海军主力舰。声望、反击、勇敢和光荣与大舰队一起在1918年11月21日出席了公海舰队的受降仪式。终战协议签署之后一个月,反击号在12月17日入坞开始大规模改装。1919年4月,她重新回到现役并加入大西洋舰队战列巡洋舰中队。

暴怒号在1917年7月4日服役,随后抵达斯卡帕湾加入大舰队,并在福斯湾继续进行后续工作。她从未真正以完全的轻型战列巡洋舰形态完成,而是在建成时就已成为半航母,并在1917年和1918年完全作为航母使用。1918年7月19日,暴怒号在由查尔斯·麦登上将指挥的由第1战列舰分队的5艘复仇级战列舰、第1战列舰中队、第1和第7轻巡洋舰中队以及护航驱逐舰组成舰队的掩护下,使用其舰载机发动了对唐德恩石勒苏益格的齐柏林飞艇库的历史性空袭。和勇敢级的其他姐妹舰一起,她在战后的裁军中存活下来,最终在1922年被改装成为完全的全通甲板航空母舰。

1918年时,勇敢号属于第1巡洋舰中队。到战后的1919年,她转为朴茨茅斯的炮术训练舰,最终在1921年转入预备役,并在1924年同样被改装为航母。光荣号也在1919年2月1日转入预备役,并最终被改装为航母。

所有五艘轻型战列巡洋舰都一直服役到二战期间,其中勇敢级三舰均被改装为航母,勇敢号和光荣号都在二战中被击沉。反击号和声望号继续作为战列巡洋舰服役,反击号在1941年12月10日与乔治五世级威尔士亲王号一同被击沉,而声望号,作为最后的战列巡洋舰,幸存到了战后。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书完。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就这么点,但它确实就这么点……

剩下的其实还有几页附录,是参与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的双方编制,不过这个东西我觉得没有什么翻的必要(←懒

中士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10 1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nterpriseH 发表于 2022-8-9 19:02
全书完。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就这么点,但它确实就这么点……

这书多少页啊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2-8-1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挑个刺,常见问题:

海军大臣(民选政客)——first lord of the admiralty

第一海务大臣(指挥链级别最高军官)——first sea lord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2-8-1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方记录证实德国轻巡洋舰被三枚6英寸和两枚15英寸炮弹击中,其中一枚直接击中了兴登堡号舰舯,打穿了她的全部三个烟囱,击穿了上层装甲,最后在煤仓爆炸并引发了大火
——————
被击中的是柯尼斯堡号轻巡吧?

一等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羊羽 发表于 2022-8-11 20:20
德方记录证实德国轻巡洋舰被三枚6英寸和两枚15英寸炮弹击中,其中一枚直接击中了兴登堡号舰舯,打穿了她的 ...

我再回头看看,没准看串了(悲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6 , Processed in 0.0308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