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查普兰湖(spcmdxp)
背景:架空 壕 敌不在国会山 看霓虹还算顺眼 德佬也挺精神 对话内容故意出戏 不代表此世界观实际语言 后续和其他内容想补再补() 一 为什么是她们 话说是1908年,美国服役了三艘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作为实验性质的产品,结论并不十分出人意料:搭载蒸汽轮机的两舰顺利达到了比往复式蒸汽机更加优秀的性能指标。 这类舰船除侦查外,设想的主要任务包括了快速投送兵力反制敌方登陆等。在1908年的演习中(终于拿到实船了),这类任务被证明有效,但数量仍然远远不足。相比传言中假想敌德国的27节防护巡洋舰(一眼顶针鉴定为真),己方25节的轻型侦察力量在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 国会批准在1909与1910年各建造三艘新型的侦察巡洋舰。这些新的巡洋舰被要求在提升战斗力的同时,有超过所有现存类似舰艇的速度,同时以更大的船体保证适航性优良。 首舰罗利于1909年5月开工,试航航速28.1节,于1911年3月服役。 (国会老爷:所以那些你们叫圣爹的玩意更是大废铁呗?rnm退钱… 海军:再多给点,保证老爷们安全,废铁也不废了) 与此同时,人们自然不会忽视英国海军新建的航速超过25节的无敌级战列舰。考虑到情报中新的德国大型巡洋舰(实际上是冯德坦恩),自然有观点认为需要进一步研发更加大型化的巡洋舰以满足对抗要求。 1908年11月前后,海军部在与海军学院的交流以及一系列会议研究中得出结论,未来可能需要的大型化巡洋舰分三种:A.大型侦察巡洋舰,性能上相当于无畏化的装甲巡洋舰(后来的正式分类中包括了装甲巡洋舰和华盛顿条约型巡洋舰,又恰好与伦敦条约的A类相近);B.战列侦察舰,有战列舰级别的火炮,对敌方主力舰构成威胁,但是火力并不得到保证且装甲较薄弱;C.战列巡洋舰,除航速更高外与战列舰无异。 造修局估算了一些指标以作为这些舰艇的战略参考。 相比普通的侦察巡洋舰,这类舰船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与敌舰的对抗性能上。B类战列侦察舰最不受喜欢:无畏舰级别的战舰主要用于炮战,但由于轻防护随时可能损失,这是不可接受的。(海军部:我不知道水面上的王八废不废铁,但是沉船肯定就是废铁)A类侦察巡洋舰主要用于攻击同类舰艇,但是已知的只有布吕歇尔(那么个奇葩),所以决定对德国新大型巡洋舰收集更多情报后进一步考虑。C类战列巡洋舰的用途最广泛,但是由于其造价过于昂贵且“没有实质的战斗力提升”,军方也没有表现出过多意愿进一步发展此类舰船。 1910年,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新的动力方案。电传动最先在1909-1910计划中的最后一艘,尚未开工建造的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上进行实验。新的动力系统在相近重量下提供了与原来相同的动力——技术人员认为这意味着这套系统在大型舰船上会有更优的性能。新式动力的可靠性不错,但造价和维护成本有所增加;在低速巡航时其油耗不到同级舰的2/3,也体现了相当的优越性。
二 战巡之路 1911年初,冯德坦恩的情报已经被确认,日本向英国订购一艘新式装甲巡洋舰的消息也传到了美国,建造新的大型巡洋舰的计划被美国海军提上了日程。 这次的计划主要以战列巡洋舰为主。很显然各国的战列巡洋舰都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防护,新的一系列方案中,相当一部分在考虑到这点的情况下提出;但此时海军并不了解不同防护的实际效果。1912年的结论显示:8-9英寸的主装甲与内部装甲协同能相当程度上抵御敌方当时大口径穿甲弹,但后者“有潜力击穿12英寸的装甲”。(由此最终促成了主装甲带13.5英寸的内华达级战列舰) 武器方面,之前曾有过关于“低初速14寸火炮是否能有优于12寸的火力”的怀疑。新的14in/L45 Mark I火炮在1910年的试射中以不错的可靠性和优秀的精度终止了这类讨论,在追求更高火力的情况下前者一定是更优选择。 动力方面,海军已经决定在接下来的主力舰中全部采用燃油锅炉。这意味着装甲防护应当被略微提高,但燃油的高效性完全有能力做到这点;巡航航速与最高航速进一步脱钩,但是高速巡航快速调动变得更容易;最高航速更加有所保障。(海军部长:设计26节,铲铲煤就跑到28节,久了掉到24节,和设计28节,能跑个至少半天一天,肯定是后者划算得多)(但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呢,官方暗示) 4月,在糊德上校的正式提议下,造修局准备了一些战列巡洋舰的正式方案。计划的发展方向逐渐偏离了正常轨迹,其中一些过长的方案出于纵向强度考虑,舯部装甲甲板被抬高。 (海军部长:你tm故意找茬是吧,1000尺长的玩意在你家造吗?我信你个鬼,谁告诉你跑得快就得这么长的,就硬抬核心,你抬了还不塞东西,欺负我不懂造船吗) 就这么做了快一年的纸面功夫,海军竟然没有收到一份合适的战列巡洋舰方案。正逢国会有意向采纳“相对放缓战列舰的建造,在3-4年内建造6艘战斗力相当的战列巡洋舰,建设一流的高速力量”的提议,最终海军(通过花言巧语)得到了向英国订购一艘战巡的经费,同时也节约了部分设计成本。 这英国人也不含糊,你不想设计我也不想,维克斯很快接单在1912年5月开工了……一艘日本人同款的金刚级,命名为安提坦号(照顾英国人感情,先拿南北战争说事)。很快美国人拿到安提坦级的图纸,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武器和动力设备全部换成国产型号,全部改用燃油并将节省的吨位用于增强防护。鱼雷在此后所有战巡上被取消,因为其“在高速舰上可靠性不佳,并且会压缩已经较弱的防护水平”。最终发展成为2艘1913财年战列舰:纳什维尔、钱斯勒斯维尔。安提坦号本也有计划进行这样的改造。然后无了() 此时的战列巡洋舰除了快速投送海上力量以及进行更有效的侦查之外,海军对其还有更高希望:对抗所有敌方快速舰艇、占据有利条件,超过战列舰更有效地提升决战兵力。 1913年,电传动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后续主力舰的发展方向。充分意识到火力、防护、机动制约关系的设计师们也尝试在新的战列巡洋舰上找到新的平衡点。考虑到编队运用,将军们希望这些战列巡洋舰航速统一在28节以达到更高效率,因此在更大的船体上重防护也更加成为了可能。 1914年开始的后三艘战巡,是海军在采纳了这些新的设计理念后的产物。最终方案拥有与内华达级战列舰相近的火力配置。计划于1914财年建造2艘:葛底斯堡、维克斯堡,1915财年建造1艘彼得斯堡,全部三艘于实际的1914年开工。
三 新一代 何为有利条件?军械局给出了最早的回答:方位。任何形式的对抗当中,火炮总是能在更近的距离和更小的角度下击穿更厚的侧面防护。如果利用这点适当调整,便可以在战斗中占据尽量大的优势。高速舰船在取得更优位置的尝试中永远是更有利的。 当然这话也不是随便说的,他们根本的目的是想推荐新的16寸火炮。当时海军中有部分人担心这些新的火炮会“使当下最新的战舰也过时”。然而在保证秘密的情况下,此类武器的研发工作仍然在进行。另一方面大口径火炮增加的重量要求其相对之前的武器有明确的性能提升。预想的的L45舰炮由于初速较低,使敌方的危险界较小而影响命中数,因此后来实际建造的火炮为L48;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其穿甲性能,同时可以“扩大对我方有利的范围,或缩小对我方不利的范围”。 由于侦查舰艇在数量上同样不足,具备远洋能力的大型驱逐舰也成为了受青睐的对象;这些驱逐舰在战斗性能上明显超过了之前的驱逐舰,也与之前的侦查巡洋舰成为了火力、防护的新标准。为此,在新设计的轻型火炮方面,统一的6英寸火炮成为了更受欢迎的选择。 之后的事情就离谱起来了。1914年8月,德国拒绝英国最后通牒,向英国宣战;很快英国开始与美国商议征用舰船的问题。美国虽然出于之前的友好关系,在战争中明显表现出支持英国,但并不愿意接受这点。英国也不太讲义气,9月,下水不久的安提坦号挂着英国海军旗就出去试航了。由于并没有正式加入任何一国的海军序列,没有战斗准备,又阴差阳错碰上了德国潜艇,被命中两发鱼雷,损管不力而沉没。 (美:甜腻腻的水下小人没有妈妈,德佬你打我家船干啥 德:军舰这种东西绝对的战时禁运吧…… 美:说好的对交战国禁运的呢,你在暗示什么 德:那玩意就长一副英国船的样,还挂着英国旗,我哪知道这是你的 英:你咋不说像日本的() 日:嘤鬼你又在搞啥花样,哎哟这咋到处都是金刚呢,退钱 美:退钱退钱,龙虾鬼佬不讲武德,沉我们的船,挂了你们的旗,还用我们的名字出去丢人,看我马上也让你丢人(指后续军舰全用独立战争的事件)) 这不,之前预计的6艘战巡就缺了一艘;正好葛底斯堡级三号舰还没下订单,海军就将计划改为新的一对战列巡洋舰。钱从哪来,国会自然多给了一些,外加之前的赔款和美国也不讲武德支援英国中得到的利润。海军方面主要向英国出售了部分武器装备,认为完全过时的老式巡洋舰,以及后期产量巨大的驱逐舰和辅助舰艇。 (英:这些怕不是你们上次说的废铁嗷,再这么下去皇家海军成垃圾桶了 美:你先想好名字,沉了别丢我们脸那种,好的东西『很快』就过去,像新墨西哥那么快 德:为啥最近的英国船反倒看着像美国船了呢,不管了见着就打()) 当然被鱼雷击沉也是相当深刻的教训,美国简单在刚开工没多久的两艘葛底斯堡级战巡上额外加了一些舱壁;新的战舰上,由于电传动允许动力舱室的灵活布局,不仅同样采用了四层平行舱壁的防雷设施,还将锅炉全部移到外侧作为可能的防御手段。 海军乐观地期望在1917年完成舰队建设来向德国发动进攻(这坑德国有精神还没凉);这要求新的舰船在1915年5月前完成设计。菲克纽斯说德国准备建造了拥有15寸主炮和12寸装甲的新战巡(马肯森:过奖),于是在螺蛳粉同志的亲自支持下,造修局直接采用估计的16寸炮进行了设计。好在随后此火炮试射一如既往地成功,炮塔的最终性能也符合预期。(光武帝:啥叫过时说说看,是敌人会因为我们的软弱而退缩,还是你们谁会让我们的炮弹落在自己人的头上?) 由于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提高性能的设计,即使知道了装甲防护与其角度密切相关,一些大角度布置装甲的方案还是没有被采纳。最终仍然采用了在船壳外部凸出的装甲带,但是干舷被修改为外飘型,以使主装有至少7度倾角 (海军部长:这是真学到点,这么大个船不到800尺还能跑挺快……当我不懂船啊,教你一招,别抬核心啦,抬个露天甲板整个桥楼她不香吗?)
四 1915型战巡——查普兰湖(CC-6)&伊利湖(CC-7) 本世界观米畜设计建造的第三级战列巡洋舰,也是第一级于一战时期设计的主力舰。新的定位调整让她具备与战列舰相近水平的防护。整体出于增强纵向强度考虑采用了作为强力上层建筑的桥楼船型。吸取了战争早期经验,增加了一层防雷舱壁;由于意识到远距离交战的意义而增加了主甲板厚度;内倾的干舷改为外飘型,在结构大致相同的前提下使主装额外倾斜了至少10°(-3→7),同时填补了主装底部的缝隙以优化线型。火力方面为对抗敌方可能的15寸舰炮而应用了最新的16寸火炮;用以摧毁敌方小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的6寸副炮位于上层建筑的炮廓和封闭炮塔中(防止爆风+船体上怕水,放中间怕影响强度);由于可靠性不佳和战术用途存疑没有装备鱼雷。飞机不要,有精神多整几个航妈() 尺度: 水线740ft 全长765ft 水线宽100ft 全宽102.5ft正常吃水34ft 常备排水量40000长吨 轻载33700 满载42700 常备状态 方形系数0.56 水线面系数0.74中横剖面系数0.95 火力: 16/48 Mark 1A(虚构)4*2 2110lb@2800fps 100rpg 6/50 Mark 11(虚构,比史实英国玩意好用点)4*2+12*c 100lb@2900fps 300rpg 3/50 DP Mark 10(史实)6*1 防护: 主装12-8in/7°(18ft) 主甲板4-4.5in(2层) 主炮塔15in正面,13in炮座,6in其他部分 副炮/炮廓间舱壁1.5in 次要区域水线3-2in 动力: 电传动 4轴 正常最大112000hp28节 15节续航10000海里 满载燃油64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