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3359|回复: 40

主炮防空显神威,基座行动中的英国海军罗德尼号...

[复制链接]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23-3-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3-3-4 14:48 编辑

写在最前面的话:这是我在今日头条上发布的拙作,本人才疏学浅,如有错漏之处,还请各位指正。文章未完整发布前,请勿插楼。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5 收起 理由
mathewwu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4-3-8 21:47 编辑

主炮防空显神威,基座行动中的英国海军罗德尼号战列舰



文章封面与题图为“罗德尼”号战列舰的16英寸主炮群,照片拍摄于1943年3月,地点位于地中海。
本文由战列舰论坛用户qom(今日头条用户名为“18英寸的无比”)创作。文中注释均写在括号中,另有注释会单独写出。
作者按:“罗德尼”号战列舰在“基座”行动中留存至今的照片我没能找到,故该文章中有关“罗德尼”号的照片均为她在二次大战里其他时间段的照片,敬请读者谅解。




临危受命
1942年,地中海的战况依然胶着。对于同盟国来说,战局跟去年相比甚至更加严峻,马耳他在轴心国的打击封锁下已经到了饥荒的边缘,岛上海空军部队的装备物资损耗严重,军人与平民的口粮所剩无几。6月份专门为了补给马耳他而进行的“鱼叉”行动(Operation Harpoon)并不成功,船队与护航舰只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最后只有两艘运输船成功抵达。为此,盟军方面在1942年8月再次组织起了为马耳他岛运送补给的运输船队,船队代号为WS 21S,这次运输作战被命名为“基座”行动(Operation Pedestal)。“纳尔逊”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是这次行动中盟军护航舰队的主力,舰队指挥官则是海军中将爱德华·内维尔·西弗莱特(Edward Neville Syfret),旗舰为“纳尔逊”号。1942年8月2日,“罗德尼”号离开斯卡帕湾,于8月4日加入“基座”行动编队。


爱德华·内维尔·西弗莱特海军中将,照片拍摄于1944年1月,地点位于伦敦的海军部。

WS 21S船队由14艘快速运输船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俄亥俄”号油轮,她是一艘美国油轮,由英国租用并由英国船员操作,运载着马耳他岛上海空军部队最急需的12000吨燃油。为了保护这支运输船队,英国海军组织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支护航编队,该编队由四个部分组成:“X”部队是负责将WS 21S从直布罗陀全程护送到马耳他的近距离护航舰队,由四艘轻巡洋舰,十一艘驱逐舰,一艘远洋拖船组成。“Z”部队是重型掩护编队,负责将WS 21S与“X”部队送至地中海的突尼斯海峡,之后折返直布罗陀;由两艘战列舰,三艘航空母舰,三艘轻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组成。“R”舰队是舰队补给部队,由两艘舰队加油船,四艘护卫舰,一艘远洋拖轮组成。
另外护航编队中还有以航母“暴怒”号为核心的小舰队,她们负责执行“咆哮”行动(Operation Bellows),“暴怒”号搭载的38架喷火式战斗机将以自行起飞的方式前往马耳他,完成这一任务后她便返回直布罗陀。


从“胜利”号航母上拍摄的“不挠”号(前)与“鹰”号(后)航母,拍摄时间为8月3日至10日之间。她们在“基座”行动编队中隶属于“Z”部队。

“罗德尼”号和“纳尔逊”号就是“Z”部队所属的两艘战列舰。“罗德尼”号上还有一位“神秘人”,他就是英国本土舰队副指挥官海军中将布鲁斯·弗雷泽(Bruce Fraser)。弗雷泽是在7月27日登上的“罗德尼”号,他参加“基座”行动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大批舰队航母在护航编队中的作战效能如何。弗雷泽并没有在“罗德尼”号上升起将旗,因此他只是作为一名乘员参加作战,不过弗雷泽还是被允许使用“罗德尼”号的海军将领舰桥(Admiral's Bridge),该舰桥位于驾驶舰桥(Navigating Bridge)的上方,有着非常好的视野。


“罗德尼”号战列舰的舰桥,主炮射击指挥仪下方处就是海军将领舰桥(或译舰队指挥舰桥),注意其后方,位于副炮射击指挥仪下方的20毫米厄利空炮位,这里是弗雷泽海军中将在“基座”行动里的战斗位置。
照片拍摄于1943年3月,地点位于地中海。


布鲁斯·弗雷泽,北角海战的功臣;历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指挥官,英国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指挥官,最后官居海军元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3-3-4 11:33 编辑

大战在即

1942年8月10日,“基座”行动编队驶经巴利阿里群岛,“罗德尼”号舰长詹姆斯·里维特-卡纳克(James Rivett-Carnac)通过舰内广播向全体舰员们发表了战前演讲,船长说战列舰的任务是“将船队送至离马耳他只有一个晚上路程的地方”,“未来三天我们将要抵御最高规格的空袭,以及敌方潜艇与水面舰艇的突击”。里维特舰长还乐观地、半开玩笑地表示:“意大利人的舰队只有当罗德尼在普利茅斯或者弗里敦时,才会冒险离开她们的母港”,“意大利人将会比俾斯麦更加讨厌罗德尼号的炮弹”,“罗德尼号完全有能力粉碎敌方的海空联合打击”。舰长坦率的、激励人心的演讲,使得“罗德尼”号上下鼓足了士气,也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期待。



“罗德尼”号的舰长詹姆斯·里维特-卡纳克,照片拍摄于1943年4月。

而在轴心国方面,早在8月5日德方就获悉将会有一支大型船队前往马耳他。8月8日至9日晚上,德国在直布罗陀和休达的谍报人员向上级报告,有大批船只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为此,轴心国一方开始大规模集结空军作战部队,截至8月10日,共有超过500架德意两国的飞机部署在西西里岛。

8月10日上午8时,德军侦察机发现“基座”行动编队,并在12时45分报告了船队的位置:阿尔及尔以北约70海里。下午17时,一架维希法国的飞机报告,在奥兰以北50海里处有一支由两艘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两艘巡洋舰、十四艘驱逐舰、十二艘商船组成的庞大编队。晚19时,另一架德军侦察机报告,在奥兰东北偏北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向东航行,其报告的舰船种类与数量跟维希法国方面所识别的一致。德意指挥高层预计敌方船队将会在8月11日上午6时到达马略卡岛以南,12日到达撒丁岛以南。英国方面也通过破译德方谍报人员的密电了解到轴心国方面已知晓“基座”行动。至此,地中海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海空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罗德尼”号战列舰,以上两张照片拍摄于利物浦,拍摄时间为1942年5月4日。可以看出1942年时“罗德尼”号的舰桥外观与1943年初时一致,总体外观相差无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5-4-24 21:36 编辑

开局不利

把视角放回到“罗德尼”号上,从8月11日凌晨开始,护航编队发现敌方侦察机一直在其周围像苍蝇一样嗅来嗅去,同时还发现有敌方潜艇活动的迹象。“罗德尼”号从黎明起就进入了全员战斗状态,开始防备有可能出现的敌方空袭。中午时分,编队在马略卡岛以南约75海里的地方开始沿之字形航线向东航行。从“暴怒”号上起飞的喷火式战斗机从“罗德尼”号头上飞过,飞向马耳他。13时11分,德军U-73号潜艇在跟踪“基座”行动编队数个小时之后,抓住机会向编队中的“鹰”号航母发射了四枚鱼雷并全数命中,“鹰”号于13时15分倾覆沉没。



被鱼雷击中后向左舷倾斜的“鹰”号航母,照片拍摄于“基座”行动期间。

“罗德尼”号上的防空指挥军官(Air Defence Officer)彼得·威尔斯·科尔后来回忆道:“我们可以很好地看到鹰号沉没的景象,这令人震惊和意外。虽然我们有想到会有不幸的事发生,但我想我们不可能预料到一切会这么快发生。这是一个令人沮丧和异常的景象。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船沉没。”

舰员杰克·奥斯丁刚吃完午饭,在甲板散步的他目睹了“鹰”号被鱼雷命中时的场景:“我看到四道水柱从鹰号的左舷升起。起初我以为那是炸弹造成的,但由于没有看到敌军飞机,我才意识到那是潜艇发射的鱼雷。罗德尼号转向左舷,使自己不易受到攻击;这时,鹰号已经落在我们身后,不到5分钟她就沉没了。”

伦·尼科尔在上层甲板上喝酒时也看到了这一幕:“你甚至能感受到四枚鱼雷命中爆炸时的震动,因为鹰号离我们不远,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吃到那么多的鱼雷。我身边有一名曾在鹰号上服役过的海军陆战队员,他说‘舰员不可能从沉没的战舰中脱身……那是个死亡陷阱’”。

不过奇迹般的是,“鹰”号的舰员大部分的都得以获救,共有789人幸存,只有160人遇难。但是其搭载的16架海飓风式战斗机只有4架因为在空中而得以幸免,(包括“鹰”号的沉没在内)对于“基座”行动编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在“罗德尼”号舰桥上的弗雷泽中将用望远镜观察“鹰”号的沉没时看到了一件让他略感欣慰的事:“我在光荣号航母上担任舰长时,鹰号的舰长(L.D. Mackintosh)曾是该舰的副舰长。我看到他从飞行甲板上滑下来,爬到了锚链筒上。” 麦金托什舰长是“鹰”号789名幸存者之一。



“沉舟侧畔千帆过”,另一个角度拍摄的“鹰”号沉没时的照片,照片中央是一艘WS 21S运输船队的商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4-3-8 21:44 编辑

“16英寸防空炮”

“鹰”号的沉没只是个开始,未来将会有更加艰苦的战斗在等待着“基座”行动编队与“罗德尼”号。从8月11日晚至8月12日,整个护航编队开始遭到轴心国海空力量的轮番打击。德国空军在11日晚20时56分发动首轮袭击,此时编队距离撒丁岛约200海里,共有27架Ju88型轰炸机和3架挂载鱼雷的He111型轰炸机参与了攻击。炸弹在护航编队的舰船之间爆炸,形成了一道道巨大水柱,“罗德尼”号也险些被一枚鱼雷和一发炸弹命中。这次空袭没有给编队造成损失,防空火力和战斗机还击落了两架轰炸机。
12日上午德意空军的轰炸机和海军的潜艇多次攻击护航编队,但均未对其造成具体的损失,只有一架英军舰载机在空战中被击落,德意方则损失了五架轰炸机与三架侦察机。意军在当天的攻击中还首次使用了motobomba FFF型鱼雷,这款后来在袭击巴里港中大放异彩的武器在它的首战中却大多失效,要么提前爆炸要么石沉大海。7时45分,三架意大利鱼雷轰炸机对“罗德尼”号发动了突袭,有两枚鱼雷直冲她的艏艉,在向左舷方向急转弯之后,“罗德尼”号避开了这两枚鱼雷。上午9点26分至9点53分之间,天空难得的平静了一阵,突然一枚鱼雷从“罗德尼”号的左舷处方向袭来,穿过“罗德尼”号的船艏前方,它可能来自一艘未被发现的敌军潜艇。22分钟后,另一条鱼雷从“罗德尼”号之前相反的方向袭来,同样在船艏前穿过。




“鹞鹰”来袭,一架意军SM.79型鱼雷轰炸机低空冲向目标,两侧是英军战舰朝水面发射的炮弹所形成的拦阻水柱。照片拍摄于1942年8月12日,“基座”行动期间。


12日当天最大的空中攻击波次是在中午,共有117架意军飞机和58架德军飞机进行了攻击。意大利空军的飞机分成三个批次。第一批为由14架MC.202型战斗机护航的10架SM.84型轰炸机和8架CR.42型战斗轰炸机;第二批为由12架Re.2001型战斗机护航的21架SM.79型鱼雷轰炸机和12架Re 2001s型战斗轰炸机,Re 2001s由于缺乏机械师维护,因此第二批攻击波总共只有31架轰炸机起飞;第三批为由5架G.50型战斗机护航的2架Re.2001G/V战斗轰炸机和1架由无线电制导(用1架 Z.1007bis型轰炸机遥控),挂载着1000千克炸弹的SM.79型轰炸机,驾驶这架轰炸机的飞行员在将其起飞并飞抵护航编队上空之后跳伞逃生。德军派出了由21架BF 109型战斗机护航的37架Ju 88型轰炸机并赶在意军的第二批与第三批攻势之间参与了打击。

“罗德尼”号在抵御这次超大规模的空袭中火力全开,从八联装“砰砰”炮,20毫米厄利空机炮,再到4.7英寸高射炮与6英寸副炮,最后是“A”、“B”两个主炮塔里的16英寸主炮。“罗德尼”号的舰员休斯(Hughes)回忆道:“我们为主炮塔的中心处火炮装填了安装有近炸引信的炮弹(此处根据mathewwu版主之后与我的讨论,以及我对《HMS Rodney》 一书的继续阅读之后,认为此事应该是老兵回忆出现了差错,实际上是延时引信。这里按前述原书原文。),并在距离敌方机队9英里的地方开火。这吓坏了意大利人,还有自己人。意大利人消失在了炮弹爆炸的烟雾中,无论他们有没有被击中,他们连继续攻击的勇气都没有了。自己人则以为罗德尼号被敌方击中发生了大爆炸。没有人想看到16英寸炮开火,当它开火时会有一片地狱般的噪音、震撼与烟雾,好像你被它打中了一样。”





主炮开火时的“罗德尼”号战列舰,照片拍摄于1940年9月。

在防空指挥所(Air Defence Position,ADP)里的指挥协调全舰防空的彼得·威尔斯·科尔后来回忆:“……我看到了许多敌方的鱼雷轰炸机。16英寸炮打出的弹幕非常有效,我们的意图与其说是击落它们,不如说是要吓退操纵轰炸机的飞行员们。……”APD在距离“罗德尼”号左舷舰首18000码处发现了18到24架鱼雷轰炸机,科尔下令“开火”,可是主炮塔群却误射了一轮齐射。“……16英寸主炮齐射产生的烟雾就像一堵墙一样。应该是炮手们误解了命令,其实只需要一座主炮塔开火就行了。”




“纳尔逊”号战列舰打出的防空弹幕。照片拍摄于1942年8月12日,“基座”行动期间。

当装有延时引信的主炮高爆炮弹打完之后,“罗德尼”号就只能打普通的高爆炮弹,这些炮弹的防空效果比装有近炸引信的炮弹要差。“罗德尼”号最后还发射了穿甲弹用于防空,它们可以在海面上形成200英尺高的水柱来干扰敌机。防空炮手杰克·萨蒙(Jack Salmon)回忆了敌军飞机被16英寸炮炮弹击落时的场景:“……一座主炮塔旋转并开火,几秒钟之后,我看到地平线上有两道可怕的闪光和一团烟雾,一架敌机盘旋着坠入海中。”科尔还回忆了主炮防空时的流程:“用16英寸主炮防空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纳尔逊和罗德尼在参加基座行动之前就演习过。我作为防空军官的职责是指出敌机准确的方向,我们先从雷达操作员那里获知敌机可能的来袭方位,之后瞭望员确认敌机的具体位置,最后我们将推测出的详细消息汇总并提供给主炮和高射指挥仪。主炮开火的时候,近距防空武器,也就是砰砰炮和厄利空们禁止使用。”




使用自己三分之二的主炮齐射的“纳尔逊”号战列舰,照片拍摄于1940年10月,从“罗德尼”号上拍摄。读者可以通过这张照片感受下“纳尔逊”级战列舰主炮齐射时的画面。

下午1点05分,“罗德尼”号的4.7英寸高射炮开始向靠近其左舷的飞机开火。一艘巡洋舰用她的全套防空武器向“罗德尼”号船尾方向逼近的敌机开火,而在战列舰左舷的船艏前方,一艘疾驶的驱逐舰投下了一串深水炸弹。下午1时15分,发现飞机从右舷接近,两分钟后,炸弹落在“纳尔逊”号的船尾。1时20分,更多的炸弹落在“罗德尼”号的右舷处,距离她不远的“俄亥俄”号油轮险些被其中的一枚炸弹命中。两艘战列舰似乎成为了“风暴的中心”,怎么也逃脱不了敌机和潜艇的攻击……



“罗德尼”号战列舰的“B”炮塔向目标开火,照片拍摄于1943年4月。

德意空军在12日中午12时至2时的空袭中收效甚微。意军的第一批、第二批打击群颗粒无收;第三批打击群中的战斗轰炸机取得了两次命中“胜利”号航母的战果,原因是意方利用Re.2001型战斗机自身的外观和欺骗性的涂装,使得英军误认为它们是己方的海飓风式战斗机,使其成功地接近了英军航母。“胜利”号并未受创,一枚炸弹爆炸并造成了6人死亡,2人受伤,另一枚则被装甲飞行甲板直接弹开。原本这些意军战斗轰炸机是要挂载特制的低空穿甲炸弹,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准备,最后只能挂上人员杀伤炸弹。那架无线电制导的SM.79轰炸机因为遥控母机的制导设备失灵,最后一直飞到了阿尔及利亚的今汉舍莱省一带并坠毁在那儿的山区里。

德军轰炸机则击中了“杜卡利翁”号商船(MV Deucalion),迫使其在护航驱逐舰“布拉汉姆”号(HMS Bramham)的保护下离开了护航编队,该船最终被英军自行击沉。由于编队有效的防空火力,许多德意军的轰炸机在面对密集的弹幕时都不得不提前投弹,轴心国方面共有两架轰炸机、一架鱼雷轰炸机、一架战斗机在战斗中被击落,全部来自意军。



“基座”行动中一架被击落的意军SM.79型轰炸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4-3-8 21:57 编辑

“巨浪与暴雨”

8月12日下午2时左右,意大利人空投的motobomba FFF型鱼雷再次来袭,“罗德尼”号成功的避开了这些危险的“旋转小精灵”。2时35分,驱逐舰探测到了更多敌方潜艇的活动迹象,并以一连串的深水炸弹作为回应。4时40分,“伊斯瑞尔”号驱逐舰(HMS Ithuriel)上的瞭望员发现水面上有一座潜艇的指挥塔在移动,似乎要袭击“罗德尼”号。这艘潜艇是意大利海军的“钴”号(Cobalto),她在之前英军驱逐舰的反潜巡逻中被深水炸弹击伤,只能以半潜状态航行。16时49分,“伊斯瑞尔”号撞击了“钴”号,迫使其完全浮出水面,被重创的意军潜艇最终在5时10分沉没。“伊斯瑞尔”号的舰员还试图登上“钴”号搜寻其密码本,但没有成功。有41名意大利艇员被英军救起。

防空炮手杰克·萨蒙用双筒望远镜目睹了意军潜艇被撞击时的一幕:“一艘我不知名的驱逐舰绕着我们的船尾驶来……她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向后移动,她的船头被弄皱了,但是水面上冒出了一股蒸汽。我唯一能想到是她撞上了一艘潜艇。”“伊斯瑞尔”号因为撞击受创,声纳被毁,不得不返回直布罗陀。



“伊斯瑞尔”号驱逐舰,照片拍摄时间不明。



被击沉的意军“钴”号潜艇,注意其指挥塔上被“伊斯瑞尔”号的火炮打出的大洞。

下午6时36分,在经过1个小时16分钟的安宁之后。一队轰炸机从“罗德尼”号的左舷船艏方向飞来,护航舰船与运输船上的防空火力再次复苏。那些操纵着强大光学系统和拥有望远镜的人很快就认出了这些飞机是什么:“斯图卡”。在地中海,Ju 87型俯冲轰炸机几乎是“死神”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德国人的手中。它们的主要目标是航空母舰,只要将她们重创或者击沉,没有了舰载机掩护的护航编队将难以为继。

傍晚时分首先袭来的这批斯图卡属于意大利空军,意大利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似乎缺乏德军飞行员那种高超的作战素质,但是他们依然给船队造成了麻烦。三枚炸弹落在了“胜利”号的右舷前方;一架斯图卡从正前方俯冲直向“罗德尼”号,在船长的指挥下“罗德尼”号奋力地向左舷转向,三枚炸弹从“X”炮塔头顶掠过,落在了左舷的海里爆炸,距离“罗德尼”号只有60英尺(约18米),爆炸溅起的弹片击伤了在“X”炮塔操纵防空武器的四名海军陆战队员。

这架投弹险些命中“罗德尼”号的意军斯图卡也为自己的勇敢付出了代价,“罗德尼”号的战斗报告中说:“(斯图卡)座舱盖被打飞,飞机坠毁在了船尾方向的海里。”据传这架斯图卡可能是被弗雷泽中将击落的,但弗雷泽本人并不认可。在“罗德尼”号的海军将领舰桥后方两侧各有一座20毫米厄利空高射机炮,只要空袭警报一响起,弗雷泽和被指派给他的两个年轻随从,一名信号员和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就会从舰桥中来到其中一个炮位上,这个在平常不可能出现的三人组便操纵这座机枪参战。每当有射击机会出现时,他们便开火。弗雷泽后来回忆:“(当时)海军陆战队员还没到,那名小小的信号员用机关炮向一群可能由六架敌机组成的机群开火。其中一架飞机笔直的向我们俯冲,然后从一侧掉入海里。我们以为是我们击落了它,但实际上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如此。”

更多的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赶在太阳完全没入地平线之前向着护航编队冲来。当编队一边躲避鱼雷机的攻击而机动,一边驱赶它们时,另一波德国空军的Ju 87型轰炸机从9000英尺(约2700米)的高度俯冲而下,目标是“不挠”号航母。斯图卡们直到距离航母1000英尺(约305米)的高度才投掷炸弹,十余枚炸弹中有两枚直接命中,三枚近失,近失与未命中的炸弹爆炸产生的水柱笼罩了整个“不挠”号。命中“不挠”号的炸弹为250千克高爆弹(SC 250),命中位置一枚在舰首,一枚在舰尾,这里是英国装甲航母的无防护区域。两发命中的高爆弹与一发近失弹(也是SC 250)对航母造成了巨大的损坏并引发大火;飞行甲板无法使用,之前放飞的飞机只好降落到“胜利”号上或是迫降在海上;航速一度降至17节;“不挠”号上50人阵亡,59人受伤。

“不挠”号被重创后,轻巡洋舰“卡律布狄斯”号,驱逐舰“瞭望”号(HMS Lookout)、“闪电”号(HMS Lightning)、“索马里”号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至晚上20时30分,“不挠”号的航速恢复到了28.5节。



在8月12日下午的空袭中遭到德军俯冲轰炸机重点打击的“不挠”号,炸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水柱和烟雾笼罩了她。


轴心国方面在8月12日傍晚对“基座”行动编队所进行的空袭中,共出动了12架鱼雷轰炸机和28架俯冲轰炸机,重创一艘航母与一艘驱逐舰,被鱼雷机重创的驱逐舰“远见”号(HMS Foresight)最终在第二天被己方驱逐舰“鞑靼人”号击沉。相比于中午的空袭,德意空军在傍晚的空袭效果显著,斯图卡可谓不负其“死神”的威名,但是空袭并未对编队的核心——运输船们——造成任何的损失。空袭中共有2架俯冲轰炸机被击落,分别来自意军和德军。



正在沉没的“远见”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4-3-8 21:49 编辑

前功尽弃

虽然护航编队此时只剩下了“胜利”号一艘航母可用,但是“基座”行动编队中的“Z”部队所执行的任务也快要到头了。此时的“基座”行动编队已经航行至突尼斯海峡西北端开口不远处,西弗莱特中将本来是想在编队到达斯凯尔基沙洲(Skerki Banks)之后再让“Z”部队向西转向返航,但是考虑到“不挠”号的现状,18时55分,他下令让“Z”部队提前转向,“基座”行动编队的指挥权由在“X”部队的哈罗德·伯勒海军少将(旗舰是“尼日利亚”号轻巡洋舰)接管。此时的“罗德尼”号也因为在傍晚的空袭中大幅度转向躲避俯冲轰炸机,原本出航时就有些小问题的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终于出了故障,航速降至18节。由于“罗德尼”号与“不挠”号的故障与损坏,整个“Z”部队的航速也降至18节,不过这个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基座”行动算是结束了。



“俄亥俄”号油轮被意军潜艇“阿克苏姆”号发射的鱼雷命中时的场景。



被己方舰船拖曳着进入瓦莱塔大港“俄亥俄”号。



驶入瓦莱塔大港的“布里斯班之星”号商船,注意其被鱼雷重创的船艏,照片拍摄于8月14日。她是WS 21S船队里第一艘进入瓦莱塔的运输船。

没有了大部队掩护的“X”部队与WS 21S船队在接下来航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就在“Z”部队离开后不久,他们就被在斯凯尔基海峡内埋伏的意军潜艇袭击,“尼日利亚”号和“开罗”号轻巡洋舰被重创,运输船队的核心“俄亥俄”号也被鱼雷命中,命中她们的鱼雷全部来自意军潜艇“阿克苏姆”号(Axum)。最终,8月15日上午9时30分,当伤痕累累的“俄亥俄”号撑着最后一口气蹒跚进入瓦莱塔大港时,“基座”行动以战术上的失败,战略上的成功而宣告结束。“X”部队和WS 21S船队在最后的路程中共损失两艘轻巡洋舰和九艘商船。轴心国方面为了歼灭“基座”行动编队共直接投入超过700架各类作战飞机,21艘潜艇与17艘鱼雷艇。意军巡洋舰部队因为英军潜艇的拦截,最终没能参与到打击护航编队的战斗中。



被意军潜艇“阿克苏姆”号发射的鱼雷命中的“尼日利亚”号轻巡洋舰,该舰最后安全的返回了直布罗陀。



意军潜艇“阿克苏姆”号。



被英军潜艇“坚不可摧”号(HMS Unbroken)重创的意军轻巡洋舰“穆齐奥·阿滕多洛”号(Muzio Attendolo),她的舰艏被炸飞了。



英军潜艇“坚不可摧”号,照片拍摄于1943年8月26日,地点位于朴茨茅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4-3-8 21:59 编辑

百战之后

8月13日晚上11时30分,彼得·威尔斯·科尔终于从舰桥顶端的防空指挥所上下来回到军官起居室,弗雷泽中将为他买了杯祝贺饮料,是一大杯威士忌兑苏打水。科尔已经在防空指挥所里呆了四天,几乎没有睡过觉,只能靠汤、咸牛肉和奶酪三明治来支撑身体与精神。“罗德尼”号的舰员在返航途中一直在与她那出故障的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做斗争,但是直到8月14日下午抵达直布罗陀都没能修复故障。由于干船坞被“不挠”号航母占据,更进一步的维修只能等到返回英国本土之后才能进行。舰员们趁着宝贵的上岸休息日在直布罗陀痛快的“潇洒”了几天,还和当地驻军与居民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一名叫比尔·迈尔斯的舰员在一天晚上进城前特地去干船坞看了眼“不挠”号,他回忆:“她的一侧有一个大洞,大到足以能容纳两辆双层巴士。”

“不挠”号航母舰尾处被重磅炸弹炸出的大洞,照片拍摄于“基座”行动期间。比尔·迈尔斯看到的“两辆双层巴士大”的大洞是舰首处中弹造成的损伤。

8月16日凌晨2点,“罗德尼”号与“胜利”号航母一起起航前往英国本土,8月21日晚8时,两舰在驱逐舰的护卫下到达斯卡帕湾。弗雷泽中将当天在下船时,特意找到“罗德尼”号的航海长(Navigating Officer)福布斯并向他致谢,感谢他将“罗德尼”号安全带回本土水域。之后“罗德尼”号立马前往罗塞斯并入坞,全面维修其故障的动力与转向系统,以及在“基座”行动时受的损伤。“罗德尼”号的官方历史记录中这样评价她在“基座”行动的表现:“罗德尼在击退敌袭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上看,她在击退敌方的空袭时表现得相当出色,尽管她也因为一次近失而受损。”

文章引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基座”行动的英文词条
维基百科“阿克苏姆”号潜艇的英文词条
维基百科“尼日利亚”号轻巡洋舰的英文词条
维基百科“伊斯瑞尔”号驱逐舰的英文词条
装甲航母专题网站(www.armouredcarriers.com
《HMS Rodney》 Iain Ballantyne著
帝国战争博物馆官网(www.iwm.org.u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少尉

三年服役纪念章银星勋章

发表于 2023-3-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2点建议

1. 此文应该发在主讨论区

2. 不建议大量引用维基百科,建议多引用出版物和档案
Don't Tread on Me.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而有力Montana 发表于 2023-3-4 15:29
提出2点建议

1. 此文应该发在主讨论区

好的,多谢指教。

列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3-5 1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中间这段描述,感觉这主炮防空的效率也不低啊。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AXMC 发表于 2023-3-5 12:02
看中间这段描述,感觉这主炮防空的效率也不低啊。

主炮防空的主要功效是驱散和吓阻敌机,只要这两点能够有效的进行,那主炮防空的效率就不会低。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3-3-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而有力Montana 发表于 2023-3-4 15:29
提出2点建议

1. 此文应该发在主讨论区

如拟。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指教

列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3-5 1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om 发表于 2023-3-5 12:21
主炮防空的主要功效是驱散和吓阻敌机,只要这两点能够有效的进行,那主炮防空的效率就不会低。 ...

对,主要是精神震撼,不过对于编队飞行的敌人,冲击波和弹片也足够喝一壶的了。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3-3-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3-4-7 14:51 编辑

““罗德尼”号的舰员休斯(Hughes)回忆道:“我们为主炮塔的中心处火炮装填了安装有近炸引信的炮弹,并在距离敌方机队9英里的地方开火。”以及“当装有近炸引信的主炮高爆炮弹打完之后,“罗德尼”号就只能打普通的高爆炮弹,”

此两段出处为何? 英国虽然39年就开始发想VT,40年移交美国继续研发,但直到41年底才签约试制,至42年8月克里夫兰号正式用VT击落靶机,然后11月进入量产,43年1月海伦娜号才第一次在实战中用VT击落敌机。

英国舰队一直都有使用弹幕(barrage)的战术,罗德尼主炮完全可以使用定时引信发射高爆弹在固定距离上爆炸,但一般都在定在5000-1000码之间,但不排除舍弃ABU弹幕系统不用而采用其他临机射击措施。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23-3-5 17:06
““罗德尼”号的舰员休斯(Hughes)回忆道:“我们为主炮塔的中心处火炮装填了安装有近炸引信的炮弹,并在 ...

这两段来自Iain Ballantyne的《HMS Rodney》里的15章“KEEP THE SHIP FIGHTING”
第一段为:“We loaded the centre guns of each turretwith these special proximity fuses adapted from AA fuses to fit the 16-inchshells . . . Rodney opened fire at about 9 miles with the 16-inch andfrightened us, our escorts and Italians. They disappeared [behind spray, and]whether they were hit or not, they didn’t press on with the attack. Peoplearound us thought that we had been hit. No one expected to see 16-inch gunsfiring and when a 16-inch gun is fired, there is a hell of a noise and hell ofa shock and a hell of a cloud of smoke, just as if you have been hit.” 此描述原出处为帝国战争博物馆的的录音档案,原书标注为:“Hughes, IWM Sound Archive.”
第二段为:“When we ran out of them, we fired justordinary HE without the proximity fuses and these created a splash barrage. Theidea of firing the 16-inch guns in the air-defence role was not new. BothNelson and Rodney certainly practiced it on the way down for Pedestal. My jobas Air Defence Officer was to call out where the threat was. We receivedinformation from the radar operators, which told us the sectors to look at forenemy planes coming in, such as ‘bandits forty miles on the starboard bow.’ Thelookouts then located the enemy with the number one eyeball and then we passeddown the details to the High Angle gunnery directors so they could direct the6-inch and 4.7-inch guns. The close-range weapons – the pom-poms and Oerlikons– were warned off too.” 此描述原出处为彼得·威尔斯·科尔2007年接受Iain Ballantyne采访时的回忆,原书标注为:Peter Wells-Cole in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 July 2007.”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3-3-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qom 发表于 2023-3-5 17:20
这两段来自Iain Ballantyne的《HMS Rodney》里的15章“KEEP THE SHIP FIGHTING”
第一段为:“We loaded  ...

哎,这位著作等身的先生原来是这样写书的,采访老兵最切记的就是核实他们的记忆。这么一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所(APL Section T)那么多位顶尖教授几年的研究都成了山寨货。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3-3-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qom 发表于 2023-3-5 17:20
这两段来自Iain Ballantyne的《HMS Rodney》里的15章“KEEP THE SHIP FIGHTING”
第一段为:“We loaded  ...

其实把proximity fuses近炸引信换成time fuses定时引信,这两段文字所描述的炮击场景都不会有问题。

上士

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3-3-5 18:52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23-3-5 18:14
其实把proximity fuses近炸引信换成time fuses定时引信,这两段文字所描述的炮击场景都不会有问题。 ...

有没有可能是光电近炸引信,而不是无线电近炸引信(也就是大家认知中的VT引信)呢。而且从《HMS Rodney》15章其它段落里的老兵回忆来看,也只有主炮的炮弹才有“special proximity fuses”。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8 , Processed in 0.0339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