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3322|回复: 16

对马纪念系列 - 甲弹对抗篇 - 第二章 - 日本军舰的防护设...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3-3-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3-8-19 11:13 编辑

前言

1905年5月27日下午,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与俄罗斯海军的第二和第三太平洋舰队,在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海峡相遇,随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海上决战。这场海战通常被称为对马海战(因为双方在对马海峡相遇),但日本方面则将其称为日本海海战(因为后续的战斗是在日本海上展开的)。这是日俄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且由于日本舰队在自身损伤轻微的前提下,取得了几乎全歼俄国舰队的压倒性胜利,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海战奠定了日俄战争的结局。

在近代海战史上,对马海战具有标杆性质的地位,对于20世纪初期的各国海军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对这场海战的经验教训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海军的武器与军舰的建造决策——其中,对甲弹对抗结果的解读,就对俄国海军的军舰防护设计和炮弹设计造成了非常显著的影响。

有鉴于此,我整理、翻译、编写出了以下这些内容,并希望能就对马海战中的甲弹对抗情况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进行较为准确和完善的解读。



索引

第一章 - 日俄双方的炮弹

此章对日俄双方的军舰所配备的炮弹类型与性能做了具体解读。

第二章 - 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及战损情况

此章介绍的是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及这些军舰在包括对马海战在内的数次海战中所遭受的损伤情况。

第三章 - 俄国军舰的防护设计及战损情况

此章介绍的是俄国军舰的防护设计,及这些军舰在包括对马海战在内的数次海战中所遭受的损伤情况。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3-2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5-1-9 11:48 编辑

对马纪念系列 - 甲弹对抗篇 - 第二章 - 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及战损情况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主要参考资料:

極秘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戦舰・巡洋戦舰,作者石橋孝夫

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巡洋舰,作者石橋孝夫

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 日本の戦艦 上巻,作者泉江三

The Battle of Tsu-Shima,作者John Campbell



第一章 - 日俄双方的炮弹中,我们对日俄双方所使用的炮弹做出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在本章中,我们将切换视角,从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及战损情况的角度,继续解读对马海战时的甲弹对抗情况。

一、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

在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大获全胜,且自身的损失非常轻微。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结果与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是否有关呢?换一个角度说,具有一定穿甲能力、但爆炸威力不足的俄国炮弹,是不是无法对日本军舰构成致命威胁呢?

日本战列舰的防护设计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总共投入了6艘战列舰,分别是:富士号、八岛号、敷岛号、朝日号、初濑号、朝日号、三笠号。这6艘军舰,全都是英国船厂为日本海军建造的。由于这个缘故,这些军舰的各方面设计(包括装甲防护),也都带有浓重的英国风格。

除这6艘战列舰之外,日方还有2艘铁甲舰,1艘是当时已经非常老旧的扶桑号,还有1艘是原属于北洋海军,但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铁甲舰。不过这2艘军舰都没有发挥太大的实际作用,因此就不多花费笔墨介绍了。

富士级

富士号及其姐妹舰八岛号,是日本海军向英国船厂订购的第一批战列舰。其整体设计与英国海军的君权级战列舰大致相仿,但吨位略小于君权级。

在装甲防护方面,富士级的主要特征如下:

1)轮机舱段的主装甲带厚度为18英寸(下段部分削薄至9英寸),艏艉弹药库段的主装甲带厚度为14-16英寸;主装甲带的前后两端均与装甲横舱壁相连,其厚度分别为14英寸和12英寸。

2)没有舰艏装甲带,也没有舰艉装甲带。

3)上部装甲带的厚度为4英寸,其前后两端均与装甲横舱壁相连,厚度同样为4英寸,并且是斜向布置的。

4)防护甲板厚度为2.5英寸(两层1.25英寸叠加),并覆盖了整个舰体;其中,舰体核心区域的防护甲板,采用完全水平的设计,与主装甲带上沿相连;而舰艏与舰艉区域的防护甲板,则采用外侧部分向下倾斜的设计。

5)4门12英寸主炮,布置在2座联装炮塔中,炮塔的装甲最厚处为6英寸(但顶部仅有1.5英寸,且中央区域还是半开放的格栅装甲),主炮炮座的装甲最厚处则达到14英寸。

6)10门6英寸副炮中,有6门仅依靠4.5英寸厚度的炮盾来保护;还有4门则布置在6英寸厚度的炮廓装甲堡内(侧后区域降低至2英寸)。

7)16门12磅反雷击炮,仅依靠炮盾来保护。

8)前部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达到14英寸,后部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达到3英寸。

9)大厚度装甲的材质是哈维硬化装甲。

富士号的装甲布局图



敷岛级

敷岛号、朝日号、初濑号、三笠号这4艘战列舰,都属于敷岛级,其整体设计与英国海军的可畏级战列舰大致相仿。其中,三笠号与其余3艘姐妹舰的差异相对较大,因此也有人将其视为敷岛级的准同型舰。

与富士级相比,敷岛级在装甲防护方面存在一些区别,最核心的差异是防护甲板的布置方式不同。敷岛级的防护设计,主要特征如下:

1)轮机舱段的主装甲带厚度为9英寸,艏艉弹药库段的主装甲带厚度为7英寸;主装甲带的前后两端均与装甲横舱壁相连,其厚度均为14英寸,并且是斜向布置的。

2)舰艏与舰艉装甲带的厚度均为4-5.5英寸,其前后两端并未设置装甲横舱壁。

3)上部装甲带的厚度为6英寸,其前后两端均与装甲横舱壁相连,厚度同样为6英寸,并且是斜向布置的。

4)舰体核心区域的防护甲板,采用外侧部分向下倾斜,与主装甲带下沿相连的设计,水平段厚度为2.5英寸(两层1.25英寸叠加),倾斜段厚度为4英寸(两层1.25英寸和一层1.5英寸叠加)。

5)舰艏与舰艉区域的防护甲板,厚度为2.5英寸(一层1英寸与一层1.5英寸叠加),采用外侧部分向下倾斜的设计。

6)4门12英寸主炮,布置在2座联装炮塔中,炮塔的装甲最厚处为10英寸(但顶部仅有1.5英寸,且中央区域还是半开放的格栅装甲),主炮炮座的装甲最厚处则达到14英寸。

7)14门6英寸副炮,均布置在6英寸厚度的炮廓装甲堡内(侧后区域降低至2英寸)。

8)20门12磅反雷击炮,仅依靠炮盾来保护。

9)前部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达到14英寸(顶部为3英寸),后部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达到3英寸。

10)大厚度装甲的材质是哈维硬化装甲。

敷岛号的装甲布局图



朝日号的装甲布局图



三笠号

三笠号与其余3艘姐妹舰,在防护设计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1)舷侧装甲带的布局不同:新增炮廓装甲带,厚度为6英寸,与主装甲带及上部装甲带一起,覆盖了三层甲板高度(前五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和上部装甲带只覆盖了两层甲板高度)。

2)装甲横舱壁的布局和厚度有所不同:主装甲带前后两端的装甲横舱壁的厚度改为8英寸,同时不再采用斜向布置的设计;上部装甲带及炮廓装甲带前后两端的装甲横舱壁厚度则为6英寸,并且是斜向布置的。

3)防护甲板的厚度不同:舰体核心区域的水平段厚度为2英寸(两层1英寸叠加),倾斜段厚度为3英寸(三层1英寸叠加),但在斜向装甲舱壁以外区域增厚至4.5英寸;舰艏与舰艉区域的防护甲板厚度则增至3英寸。

4)6英寸副炮的防护方式不同:有10门布置在炮廓装甲带后方,装甲厚度为6英寸,每门火炮的侧面和后方还设有1英寸厚度的装甲舱壁;另外4门则布置在炮廓装甲堡内,装甲厚度为6英寸(侧后区域降低至2英寸)。

5)大厚度装甲的材质不同:改为克虏伯硬化装甲。

三笠号的装甲布局图



日本战列舰的舰体核心区域防护水准一览

以下数据整理自石橋孝夫的【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戦舰・巡洋戦舰】:

舰名富士、八岛敷岛、朝日、初濑三笠
主装甲带厚度14-18-14英寸7-9-7英寸7-9-7英寸
主装甲带材质哈维硬化哈维硬化克虏伯硬化
上部装甲带厚度4英寸6英寸6英寸
上部装甲带材质不明哈维硬化克虏伯硬化
防护甲板水平段厚度2.5英寸2.5英寸2英寸
防护甲板倾斜段厚度-4英寸3英寸

结论:日本海军的6艘战列舰,整体来说都拥有不错的防护水准。其中,2艘富士级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因此防护设计偏老旧,且防护短板也更多,例如其上部装甲带厚度较薄,舰艏与舰艉区域没有水线装甲带,12英寸炮塔防护较弱,且大部分6英寸副炮都不在炮廓内。而4艘敷岛级由于建造时间更晚,因此防护设计也更新式,具备更优秀的舷侧装甲布局和更完善的主副炮防护设计。但是,这6艘战列舰的防护设计存在一个通病——她们的炮塔顶部装甲都只有1.5英寸厚度,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实在过于薄弱了。



日本海军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设计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总共投入了8艘装甲巡洋舰,分别是:浅间号、常磐号、出云号、磐手号、八云号、吾妻号、春日号、日进号。这8艘军舰中,有4艘(浅间号、常磐号、出云号、磐手号)是英国船厂建造的,1艘(八云号)是德国船厂建造的,1艘(吾妻号)是法国船厂建造的,还有2艘(春日号、日进号)是由意大利船厂建造的。

浅间级

浅间号及其姐妹舰常磐号,是日本海军向英国船厂订购的第一批装甲巡洋舰,她们在防护设计方面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主装甲带厚度为7英寸,其前后两端并未设置装甲横舱壁。

2)舰艏与舰艉装甲带的厚度为5英寸;舰艏没有装甲横舱壁,舰艉则设有3.5英寸厚度的装甲横舱壁。

3)上部装甲带的厚度为5英寸,其前后两端均与装甲横舱壁相连,厚度同样为5英寸,并且是斜向布置的。

4)防护甲板厚度为2英寸(两层1英寸叠加),并覆盖了整个舰体;防护甲板采用外侧部分向下倾斜的设计,其中舰体核心区域的防护甲板,是与主装甲带下沿相连的。

5)4门8英寸主炮,布置在2座联装炮塔中,炮塔及炮座的装甲最厚处均为6英寸(但顶部仅有1英寸)。

6)14门6英寸副炮中,有10门布置在炮廓装甲堡内,装甲厚度为6英寸;另外4门则仅依靠3英寸厚度的炮盾来保护。

7)12门12磅反雷击炮,仅依靠2英寸厚度的炮盾来保护。

8)前部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达到14英寸(但顶部仅有1英寸),后部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达到6英寸。

9)大厚度装甲的材质是哈维硬化装甲。

浅间级的装甲布局图



出云级与浅间级的差异

出云号及其姐妹舰磐手号,可以认为是浅间级的准同型舰,互相之间区别不大,在防护设计方面的主要区别是:

1)防护甲板厚度,增加到了2.5英寸(两层1.25英寸叠加)。

2)大厚度装甲的材质,变更为克虏伯硬化装甲。

八云号和吾妻号与出云级的差异

八云号和吾妻号,分别是德国和法国船厂建造的,相比于出云级,她们在防护设计方面的主要区别是:

1)八云号和吾妻号的6英寸副炮只有12门,其中8门布置在炮廓装甲堡内,装甲厚度为6英寸;另外4门则仅依靠3英寸厚度的炮盾来保护。

2)八云号的司令塔装甲,最厚处为10英寸。

春日级

与其余6艘战列舰及6艘装甲巡洋舰不同的是,春日号及其姐妹舰日进号,最初并非是日本海军订购的——她们最初是由意大利海军向本国船厂订购的,后来被转手卖给了阿根廷海军,但最终又被卖给了日本海军。由于这个缘故,这些军舰没有采用英式设计。

春日级的防护设计,主要特征如下:

1)主装甲带厚度为150mm,但有三层甲板高度,比其余6艘装甲巡洋舰的主装甲带与上部装甲带之和还要高;其前后两端均与装甲横舱壁相连,厚度为120mm。

2)舰艏与舰艉装甲带的厚度为70-120mm,并分别延伸到了舰艏和舰艉,因此前后两端没有装甲横舱壁。

3)舰体核心区域的防护甲板采用双层设计,下层防护甲板的厚度为22mm(水平段)/37mm(倾斜段),上层防护甲板的厚度为40mm。

4)舰艏与舰艉区域的防护甲板厚度为20mm。

5)10英寸炮塔与炮座的装甲最厚处均为150mm(但顶部仅有25mm厚度),8英寸炮塔与炮座的装甲最厚处均为100mm(但顶部仅有40mm厚度)。

6)14门6英寸副炮中,有10门布置在主装甲带后方,但相邻炮位之间并无装甲舱壁互相分隔,因此其防护设计并不完善;另外4门则仅依靠炮盾来保护。

7)10门12磅反雷击炮,仅依靠炮盾来保护。

8)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为150mm。

春日级的装甲布局图



日本装甲巡洋舰的舰体核心区域防护水准一览

以下数据整理自石橋孝夫的【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巡洋舰】:

舰名浅间、常磐出云磐手八云吾妻春日、日进
主装甲带厚度7英寸7英寸7英寸7英寸7英寸150mm
主装甲带材质哈维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
上部装甲带厚度5英寸5英寸5英寸5英寸5英寸-
上部装甲带材质哈维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克虏伯硬化-
防护甲板水平段厚度2英寸2.5英寸2.5英寸2.5英寸2.5英寸22+40mm(上下两层)
防护甲板倾斜段厚度2英寸2.5英寸2.5英寸2.5英寸2.5英寸37+40mm(上下两层)

结论:日本海军的8艘装甲巡洋舰,整体来说都拥有不错的防护水准。其中,前6艘的防护设计大同小异,大致相当于弱化版的敷岛级,但有部分6英寸副炮没有布置在炮廓内。而2艘春日级,由于是意大利设计,因此与其他的日本战列舰及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设计很不一样,其整体防护水准不逊色于其他6艘日本装甲巡洋舰,但在副炮防护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另外,与战列舰的情况类似,这8艘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设计存在一个通病——她们的炮塔顶部装甲都很薄(前6艘是1英寸厚度,春日级是25/40mm)。



日本防护巡洋舰的防护设计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总共投入了17艘防护巡洋舰,分别是:英国建造的和泉号、浪速号、高千穗号、吉野号、高砂号,法国建造的松岛号、严岛号,美国建造的笠置号、千岁号,日本建造的千代田号、桥立号、秋津洲号、须磨号、明石号、新高号、对马号、音羽号。

以上17艘军舰中,有13艘都是阿姆斯特朗式的常规设计,整体上是大同小异的。剩下的4艘中,有3艘松岛级(松岛号、严岛号、桥立号)是小船扛大炮的特殊设计;还有1艘千代田号,则是虽然被归类为防护巡洋舰,但从舰体结构上来看属于装甲巡洋舰的特例。

另外,根据吨位的不同,这些军舰又可分为二等巡洋舰与三等巡洋舰两类。

二等巡洋舰包括:浪速号、高千穗号、松岛号、严岛号、桥立号、吉野号、高砂号、笠置号、千岁号。

三等巡洋舰包括:和泉号、千代田号、秋津洲号、须磨号、明石号、新高号、对马号、音羽号。

除这17艘防护巡洋舰之外,原属于北洋海军,但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俘获的济远号防护巡洋舰,也参与了日俄战争。不过这艘军舰并没有发挥太大的实际作用,因此就不多花费笔墨介绍了。

日本防护巡洋舰设计的典型代表 - 吉野级和笠置级

吉野级(吉野号、高砂号)和笠置级(笠置号、千岁号),是当时的日本海军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防护巡洋舰,并且其设计也非常典型,堪称是同类军舰中的代表作。

这两级军舰的防护设计,主要特征如下:

1)在舰艏舰艉及舰体舯部的水平段,防护甲板的厚度为1.75英寸(2层0.875英寸叠加),但在舰体舯部的倾斜段则加强至3.5-4.5英寸(在原有的1.75英寸厚度上,通过再次叠加实现增厚)。

2)火炮全都依靠炮盾来保护。吉野号的6英寸主炮的炮盾厚度为4.5英寸,高砂号、笠置号、千岁号的8英寸主炮的炮盾厚度为4英寸,四舰的4.7英寸副炮的炮盾厚度均为4.5英寸。

3)弹药提升井周围设有1英寸厚度的保护装甲。

4)司令塔的装甲最厚处为4英寸。

吉野级和笠置级的装甲布局图

请注意,侧视图下的灰色部分并不是装甲,而是干舷区域,而该区域下方的那条两头向下弯曲的线才是装甲,具体来说,是防护甲板。



日本防护巡洋舰的舰体核心区域防护水准一览

以下数据整理自石橋孝夫的【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巡洋舰】:

舰名和泉浪速、高千穗千代田*松岛、严岛、桥立秋津洲须磨、明石吉野高砂、笠置、千岁新高、对马音羽
防护甲板水平段厚度0.5英寸2英寸30mm40mm1.5英寸0.375英寸1.75英寸1.75英寸1.5英寸0.75英寸
防护甲板倾斜段厚度1英寸3英寸35mm30mm3英寸2英寸3.5-4.5英寸3.5-4.5英寸3英寸2英寸

*千代田号除了有防护甲板,还有一道水线装甲带,厚度为83-92mm。

结论:日本海军的防护巡洋舰,大部分都属于阿姆斯特朗式的设计,防护水准中规中矩,但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3-2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4-12-15 15:14 编辑

二、日本军舰在黄海海战中的战损情况

在介绍完日本军舰的防护设计后,接下来我们进入战损情况的分析环节。

先来看一下黄海海战的情况。此战中,三笠号损伤较重,其余各舰则损伤轻微。

黄海海战,三笠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三笠号在经过黄海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黄海海战,三笠号的中弹情况具体描述









弹痕编号弹痕产生原因中弹时间中弹位置受损情况
左舷1号12英寸炮弹13时36分上层建筑后部轮机舱通风筒受损,造成12人伤亡
左舷2号12英寸炮弹14时30分舰艉主炮塔附近从上甲板处穿入舰体内部
左舷3号12英寸炮弹15时00分后烟囱在烟囱左右两侧各造成一个破孔
左舷4号6英寸炮弹15时01分舰体中部在水线以下3.7米处造成两处船壳凹陷,造成少量进水
左舷5号10英寸炮弹15时15分舰体后部军官餐厅和水雷长室受损
左舷6号12英寸炮弹17时40分舰体前部击穿舰艏主炮塔附近的7英寸装甲带,导致后方舱室内的储水罐受损
左舷7号不明口径炮弹17时56分舰艉主炮塔右侧火炮及炮塔内部设备受损,并造成包括伏见宫博恭王在内的19人受伤
左舷8号左舷7号的破片--后舰桥受损
左舷9号不明口径炮弹18时20分上层建筑后部击中16号12磅火炮的炮盾,导致火炮受损,造成2人伤亡
左舷10号16号12磅火炮的炮盾破片--蒸汽管道受损
左舷11号不明口径炮弹18时20分主桅击中桅楼上的1门3磅火炮,导致火炮受损,造成7人伤亡
左舷12号左舷11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13号左舷11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14号左舷11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15号不明口径炮弹--未造成严重损伤
左舷16号6英寸炮弹18时30分上层建筑前部前舰桥的左舷部分受损,造成16人伤亡
左舷17号左舷16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18号左舷16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19号左舷16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20号左舷16号的破片--造成包括舰长在内的6人受伤
左舷21号12英寸炮弹18时30分舰体前部水兵病房等舱室受损,造成11人伤亡
左舷22号12英寸炮弹18时30分舰体后部参谋长室等舱室受损
左舷23号10英寸炮弹19时00分上层建筑前部水兵厕所等舱室受损,造成9人受伤
左舷24号不明口径炮弹19时00分上层建筑后部击中14号12磅火炮的炮盾,导致堆放在附近的发射药殉爆,造成23人伤亡
左舷25号左舷24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26号左舷24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27号左舷24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左舷28号6英寸炮弹19时30分舰体中部击中14号6英寸炮廓,导致火炮瞄准镜受损,1人受伤
左舷29号6英寸炮弹-舰体后部军官会客厅等舱室受损
左舷30号10英寸炮弹-舰体中部击穿14号6英寸炮廓下方的6英寸装甲带
左舷31号8英寸炮弹-前烟囱在烟囱左右两侧各造成一个破孔
左舷32号不明炮弹的破片--在烟囱上造成破孔
左舷33号不明炮弹的破片--在烟囱上造成破孔
左舷34号不明口径炮弹--仅造成擦伤
左舷35号不明炮弹的破片--仅造成轻微损伤
左舷36号不明口径炮弹-舰体后部在水线以下造成轻微的船壳凹陷
左舷37号不明口径炮弹-舰体后部跳弹,舰体损伤轻微,2人受伤
右舷1号同左舷1号---
右舷2号同左舷3号---
右舷3号同左舷31号---
右舷4号同左舷32号---
右舷5号同左舷21号---
无号6英寸炮弹19时30分-未造成严重损伤
无号75mm炮弹(2发)19时00分上层建筑中部其中1发击中14号12磅火炮,另1发击穿10号6英寸炮廓上方的甲板,导致12磅火炮的发射药发生殉爆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三笠号上总共有45处弹痕,其中有30处是炮弹命中导致的(有5处是单发炮弹造成了多处弹痕,因此中弹数量是25发),14处是炮弹破片导致的,还有1处是受损炮盾的残片导致的。

25发炮弹中,包括6发12英寸炮弹、3发10英寸炮弹、1发8英寸炮弹(参战的俄国军舰上并无8英寸火炮,因此显然判断有误)、5发6英寸炮弹、2发75mm炮弹、还有8发口径不明。

三笠号的左舷6号和30号弹痕的详图

左舷6号弹痕是12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命中位置在舰艏主炮塔附近的区域,炮弹击穿了7英寸厚的装甲,并破坏了其后方的舱室内布置的储水罐。

左舷30号弹痕是10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命中位置在14号6英寸炮廓的下方,炮弹击穿了6英寸厚的装甲,但被堆积在装甲带与防护甲板之间的煤炭所阻挡,未能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下图中的上半部分,展示了左舷6号弹痕的剖视图、侧视图、以及破损的装甲碎块;下半部分则展示了左舷30号弹痕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三笠号的左舷28号弹痕的详图

左舷28号弹痕是6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命中位置在14号6英寸炮廓,炮弹未能击穿6英寸厚的装甲,但爆炸威力导致炮廓结构发生变形。

下图中的左半部分,是从炮廓外部观看的视图,可以看到炮弹破片在炮盾和炮廓装甲上造成的损伤;右半部分则是从炮廓内部观看的视图,记录了炮廓结构变形的具体程度。



黄海海战,三笠号的舰艉12英寸火炮炸膛事故

在官方记录中,三笠号的舰艉炮塔受损情况,被记录为由不明口径的敌方炮弹命中导致。但实际上,这是由炸膛导致的。这次炸膛直接炸断了炮管,爆炸点前方区域的炮管直接掉入了大海中。减去这个弹痕之后,三笠号的中弹数应为24发。

三笠号的舰艉12英寸火炮炸膛的详图

下图中,展示了三笠号的舰艉12英寸炮塔中发生炸膛的右侧炮管的受损情况。



朝日号、敷岛号、富士号的战损情况



朝日号:仅中弹1发,只有2人伤亡;但舰艉炮塔的右侧火炮在发射当天的第26发炮弹时发生炸膛,左侧火炮则在发射当天的第20发炮弹时发生炸膛,两次事故时使用的弹种都是二号穿甲榴弹。

敷岛号:仅中弹1发,且未造成伤亡;但舰艏炮塔的左侧火炮在发射当天的第27发炮弹时发生炸膛,事故时使用的弹种同样是二号穿甲榴弹。

富士号:未中弹,无伤亡。

春日号和日进号的战损情况



春日号: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其中弹数似乎是4发,此外还被近失弹的弹片所伤。

日进号: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其中弹数不详,但上层建筑区域有多处受损。

其余各舰的战损情况



第3战队所属的2艘装甲巡洋舰和3艘防护巡洋舰中,只有八云号中弹1发,但造成了22人伤亡。

第5战队所属的1艘铁甲舰和2艘防护巡洋舰中,只有镇远号中弹1发,造成6人受伤。

第6战队所属的4艘防护巡洋舰中,只有和泉号中弹,造成1人受伤。

以上合计,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的总中弹数是35发左右。

结论:在黄海海战中,除了三笠号以外,其余各舰的中弹数量都不多。而三笠号尽管被24发炮弹击中(其中有9发是大口径炮弹),但只产生了2个击穿中等以上厚度装甲的案例,且并未对其造成致命损伤。

另一方面,日舰的火炮炸膛和发射药殉爆事故却颇为严重。




三、日本军舰在蔚山海战中的战损情况

看完黄海海战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蔚山海战的情况。此战中,日方的4艘装甲巡洋舰和2艘防护巡洋舰的受损情况如下:



出云号:2门6英寸火炮受损(但不是由敌方造成的)。

磐手号:右舷前方的炮廓中弹,3门6英寸火炮、3门12磅火炮、以及1具探照灯受损。

吾妻号:1门3磅炮和1门12磅炮受损。

常磐号:1门8英寸火炮受损(但不是由敌方造成的)。

浪速号:被1发120mm炮弹及1发不明口径炮弹击中。

高千穗号:被1发120mm炮弹击中。

以上合计,在蔚山海战中,日本海军的总中弹数似乎不足10发。

结论:在蔚山海战中,日方军舰的受损情况都很轻微。



四、日本军舰在对马海战中的战损情况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对马海战的情况。此战中,日本军舰的中弹情况如下:



战列舰合计中弹51发(14发8英寸或以上、31发6英寸或以下、6发口径不明),其中三笠号中弹32发(10发8英寸或以上、21发6英寸或以下、1发口径不明),敷岛号中弹8发(2发8英寸或以上、6发6英寸或以下),富士号中弹11发(2发8英寸或以上、4发6英寸或以下、5发口径不明),朝日号的中弹记录欠缺。

装甲巡洋舰合计中弹79发(29发8英寸或以上、41发6英寸或以下、9发口径不明),其中日进号中弹11发(5发8英寸或以上、3发6英寸或以下、3发口径不明),春日号中弹3发(1发8英寸或以上、1发6英寸或以下、1发口径不明),出云号中弹9发(6发8英寸或以上、1发6英寸或以下、2发口径不明),吾妻号中弹15发(7发8英寸或以上、8发6英寸或以下),浅间号中弹11发(3发8英寸或以上、8发6英寸或以下),八云号中弹6发(1发8英寸或以上、5发6英寸或以下),常磐号中弹8发(1发8英寸或以上、7发6英寸或以下),磐手号中弹16发(5发8英寸或以上、8发6英寸或以下、3发口径不明)。

防护巡洋舰合计中弹16发(1发8英寸或以上、15发6英寸或以下),其中笠置号中弹1发(6英寸或以下)、千岁号中弹1发(6英寸或以下)、新高号中弹2发(均为6英寸或以下)、音羽号中弹1发(6英寸或以下)、浪速号中弹2发(均为6英寸或以下)、高千穗号中弹1发(8英寸或以上)、明石号中弹3发(均为6英寸或以下)、对马号中弹3发(均为6英寸或以下)、桥立号中弹2发(均为6英寸或以下)。

除此之外,还有通报舰千早号中弹3发(2发6英寸或以下、1发口径不明)。

以上合计,在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的总中弹数是149发(44发8英寸或以上、89发6英寸或以下、16发口径不明)。

对马海战,三笠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三笠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对马海战,三笠号的中弹情况具体描述











弹痕编号弹痕产生原因中弹时间中弹位置受损情况
左舷1号同右舷2号---
左舷2号6英寸炮弹14时20分上层建筑前部小艇受损
左舷3号同右舷26号---
左舷4号6英寸炮弹14时45分舰体后部击中后甲板,并发生跳弹
左舷5号同右舷33号---
左舷6号6英寸炮弹15时00分上层建筑前部小艇受损
左舷7号12英寸炮弹15时18分前烟囱在烟囱左右两侧各造成一个破孔
左舷8号6英寸炮弹18时26分舰体中部击中10号6英寸炮廓,导致火炮受损,造成8人伤亡
左舷9号12英寸炮弹18时45分舰体前部炸穿舰艏主炮塔后方的甲板,导致其下方的药剂室受损,造成3人受伤
右舷1号6英寸炮弹14时10分前舰桥前方通讯天线受损
右舷2号6英寸炮弹14时12分前烟囱在烟囱左右两侧各造成一个破孔
右舷3号6英寸炮弹14时13分上层建筑中部蒸汽管道受损
右舷4号右舷3号的破片--蒸汽管道受损
右舷5号右舷3号的破片--汽笛受损
右舷6号12英寸炮弹14时14分上层建筑前部击穿3号6英寸炮廓上方的甲板,随后导致5号12磅火炮的10组发射药发生殉爆,造成27人伤亡
右舷7号右舷6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右舷8号6英寸炮弹14时15分上层建筑前部击穿3号6英寸炮廓上方的甲板,随后导致5号12磅火炮的配套设备受损,造成1人死亡
右舷9号右舷8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右舷10号6英寸炮弹14时16分上层建筑前部士官厕所、消毒室等舱室受损
右舷11号6英寸炮弹14时18分上层建筑前部水兵厕所等舱室受损
右舷12号同右舷11号---
右舷13号6英寸炮弹14时19分舰艏主炮塔附近从上甲板处穿入舰体内部
右舷14号6英寸炮弹14时20分舰体前部舷梯受损
右舷15号同右舷14号---
右舷16号12英寸炮弹14时20分上层建筑前部水兵厕所等舱室受损,3号和5号12磅火炮的弹药提升井受损,造成17人受伤(其中包括司令塔内的4人)
右舷17号右舷16号的破片--仅造成轻微损伤
右舷18号右舷16号的破片--仅造成轻微损伤
右舷19号6英寸炮弹14时20分舰体中部击中5号6英寸炮廓,导致火炮受损,造成13人伤亡
右舷20号12英寸炮弹14时21分上层建筑后部击中13号12磅火炮附近,导致周边区域有多处破损
右舷21号6英寸炮弹14时22分上层建筑后部击中13号12磅火炮,导致火炮受损
右舷22号右舷21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右舷23号12英寸炮弹14时22分上层建筑中部击中7号12磅火炮附近,未造成严重损伤
右舷24号6英寸炮弹14时23分后舰桥轮机舱通风筒受损、小艇受损
右舷25号同右舷25号---
右舷26号6英寸炮弹14时23分上层建筑后部轮机舱通风筒受损
右舷27号12英寸炮弹14时25分舰体中部击中1号6英寸炮廓下方的6英寸装甲带,并发生爆炸,装甲被炸穿,造成2人受伤
右舷28号右舷27号的破片--仅造成轻微损伤
右舷29号6英寸炮弹14时35分主桅造成主桅下横杆断裂
右舷30号6英寸炮弹14时40分舰体后部轮机军官办公室受损,造成2人受伤
右舷31号12英寸炮弹14时40分舰体中部击中7号6英寸炮廓,导致火炮瞄准镜受损,造成3人受伤
右舷32号右舷31号的破片--仅造成轻微损伤
右舷33号6英寸炮弹14时55分上层建筑后方击穿11号6英寸炮廓上方的甲板,造成7人伤亡
右舷34号同右舷33号---
右舷35号6英寸炮弹14时55分舰体前部士官住舱受损、淡水管道和海水管道破裂
右舷36号12英寸炮弹15时00分主桅桅杆受损,造成1人受伤
右舷37号同左舷7号---
右舷38号12英寸炮弹16时15分舰体中部击穿7号6英寸炮廓下方的6英寸装甲带,穿入舰体后爆炸,导致7号炮廓受损,造成7人伤亡
右舷39号左舷9号的破片--造成数个破孔
右舷40号不明-舰体后部13号6英寸炮廓附近的大量小弹痕
无号6英寸炮弹14时24分-士官厕所受损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三笠号上总共有50处弹痕,其中40处是炮弹命中导致的(有8处是单发炮弹造成了多处弹痕,因此中弹数量是32发),10处是炮弹破片导致的。

32发炮弹中,包括10发12英寸炮弹、21发6英寸炮弹、还有1发口径不明。

三笠号的右舷27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27号弹痕是12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命中位置在1号6英寸炮廓的下方,炮弹击中了6英寸厚的装甲,并发生爆炸,导致装甲被炸穿。

下图中,展示了右舷27号弹痕的剖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破损的装甲碎块。



三笠号的右舷38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38号弹痕是12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命中位置在7号6英寸炮廓的下方,炮弹击穿了6英寸厚的装甲,并在其后方的煤舱内爆炸,导致其上方的甲板破裂(即7号6英寸炮廓的地板被炸裂)。

下图中,展示了右舷38号弹痕的剖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破损的装甲碎块。



下图中,展示的同样是右舷38号弹痕的俯视图,但侧重点在于7号6英寸炮廓的受损情况。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炮廓地板上,因炮弹爆炸而产生的破洞。



三笠号的右舷6号和右舷8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6号和右舷8号弹痕,分别是12英寸炮弹和6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都击穿了3号6英寸炮廓上方的甲板,其中那发12英寸炮弹导致了发射药殉爆事故,这2枚炮弹合计造成2死26伤。



三笠号的右舷33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33号弹痕,是6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击穿了11号6英寸炮廓上方的甲板,造成1死6伤。



三笠号的右舷16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16号弹痕是12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这发炮弹击中了舰桥下方的舱室,弹片还飞入了司令塔内,总共造成17人受伤,其中包括司令塔内的三笠号水雷长及两名参谋,但舰桥上的东乡平八郎(联合舰队总司令)、加藤友三郎(联合舰队参谋长)、秋山真之(联合舰队参谋)并未受伤。



三笠号的右舷29号和右舷36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29号弹痕(下图中标为B),是6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造成了主桅下横杆断裂;右舷36号弹痕(下图中标为A),是12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造成了主桅受损。

另外,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木纹,说明三笠号的桅杆仍然是木质的(同时代的其他英制军舰想必也是),因此在遭到炮弹直击时,有被打断的风险。



三笠号的右舷2号、左舷1号、左舷7号、右舷37号弹痕的详图

右舷2号和左舷1号弹痕,是同一发6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而左舷7号和右舷37号,则是同一发12英寸炮弹命中导致的;这两发炮弹都将三笠号的前烟囱打了个对穿。

除了以上四个弹孔外,三笠号的前烟囱上还有三个破孔,可能是弹片或飞溅的舰体残骸导致的。从日方档案中寥寥无几的文字描述来看,这些弹痕并未造成什么值得一提的损伤。



对马海战,三笠号的舰艏12英寸火炮炸膛事故

在对马海战中,三笠号也发生了炸膛事故,但这次炸的不是舰艉炮塔的右侧火炮,而是舰艏炮塔的右侧火炮。



在16时07分时,就有1发炮弹在炮口处发生爆炸,但似乎并未对火炮造成影响。此后,日本人继续开火,但至18时04分时,该炮在发射当天的第28发炮弹时,再次发生炸膛。套管的上半部分被炸断,断裂点位于弹室的前方,此外还有数十条缠丝断裂,导致火炮彻底无法使用。受到爆炸的影响,炮塔顶部装甲的前半部分出现了位移,因此不得不采取临时措施予以固定。在此情况下,该炮塔的左侧火炮也受到了影响,但通过紧急修理,至18时40分时得以再度开火。

根据Campbell的说法(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4):

From the point of fighting efficiency,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was the premature in the right fore 12inch gun.
从战斗效率的角度说,这次12英寸火炮的炸膛事故造成的影响是最严重的(换句话说,其他损伤带来的影响,单个拿出来比较的话,都不及这次事故)。

三笠号的舰艏12英寸火炮炸膛的详图

下图中,展示了三笠号的舰艏12英寸炮塔以及发生炸膛的右侧炮管的受损情况。



对马海战,敷岛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敷岛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对马海战,敷岛号的中弹情况具体描述



弹痕编号炮弹来袭方向弹痕产生原因中弹位置受损情况
1号右舷6英寸炮弹舰体后部在水线附近区域造成船壳破孔,导致进水
2号左舷12英寸炮弹舰体中部左舷6号6英寸炮廓、军官病房、军官厕所等舱室受损
3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中部军官厕所等舱室受损
4号左舷炮弹弹片舰体中部水兵病房等舱室受损
5号-75mm炮弹前桅在桅杆上造成穿孔,弹片飞溅到了下方甲板上
6号左舷10英寸和6英寸炮弹吊杆分别造成贯通伤和擦伤
7号右舷6英寸炮弹舰体中部右舷5号6英寸炮廓中弹,但损伤轻微
8号-75mm炮弹后舰桥海图室、舰桥甲板等处受损
9号-炮弹弹片主桅在桅杆上造成穿孔,仅造成轻微损伤
10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后部炮弹在甲板上擦过,仅造成轻微损伤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敷岛号上总共有10处弹痕,其中8处是炮弹命中导致的(有1处是由两发炮弹共同造成的,因此中弹数量是9发),2处是炮弹破片导致的。

9发炮弹中,包括1发12英寸炮弹、1发10英寸炮弹、3发6英寸炮弹、以及4发75mm炮弹。

根据Campbell的说法,上述炮弹中,击中左舷6号炮廓的那发,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5-6):

The 12 inch hit was at 15.18 on the lower edge of No.6 casemate. Some of the armour was broken and the ammunition hoist wrecked. All the gun crew were killed or disabled but the gun was undamaged. This shell actually burst in a cabin on the main deck under the casemate. The other hits were unimportant except that water came in through a hole from an unexploded 6inch near the waterline on the starboard quarter.
15时18分,1发12英寸炮弹打在了6号炮廓的下沿,在击穿了装甲板后,于炮廓下方的舱室内发生爆炸,导致弹药提升井被毁,全体炮组成员或死或伤,但火炮本身却并未受损。击中该舰的其他炮弹,除了有1发未爆炸的6英寸炮弹导致舰艉右舷区域进水之外,其余都没有造成明显的损伤。

敷岛号的2号和7号弹痕的详图

图片上方的弹痕,是2号弹痕,即对左舷6号6英寸炮廓造成重大杀伤的那发12英寸炮弹(6号炮廓就在爆炸点上方,但由于图中画的是中甲板,而6号炮廓在上甲板,因此图中无法看到)。

图片下方的弹痕,是7号弹痕,即打在右舷5号6英寸炮廓处,但并未造成严重损伤的那发6英寸炮弹。

基于这两个弹痕,我们不难看出,12英寸炮弹与6英寸炮弹的杀伤力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对马海战,敷岛号的舰艏12英寸火炮炸膛事故

在对马海战中,敷岛号也发生了炸膛事故,但这次炸的不是舰艏炮塔的左侧火炮,而是舰艏炮塔的右侧火炮。



16时15分时,该炮在发射当天的第11发炮弹时发生炸膛,使用的弹种为锻钢榴弹。事故不仅导致缠丝断裂,还导致炮鞍、瞄准镜、传声筒、电路等设备受损,连炮塔顶部结构都遭到了破坏。

敷岛号的主炮炮管的受损情况照片



对马海战,富士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富士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对马海战,富士号的中弹情况具体描述



弹痕编号炮弹来袭方向弹痕产生原因中弹位置受损情况
1号左舷6-12英寸炮弹前烟囱在烟囱左右两侧各造成一个破孔、通风筒受损
2号右舷6-12英寸炮弹舰体后部击穿船壳并穿过多个舱室,在击中炮座装甲后爆炸,附近舱室轻微受损
3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后部从靠近舰艉处的右舷舱室贯穿至左舷舱室,但并未爆炸
4号-12英寸炮弹舰艉主炮塔击穿炮塔装甲并在其内部爆炸,不仅导致炮塔受损,飞散的破片还导致后舰桥受损
5号左舷6英寸炮弹舰体中部从左舷6号6英寸炮廓后方穿入舰体,在击中炮座装甲后爆炸,附近舱室受损
6号左舷6英寸炮弹装甲司令塔击中司令塔顶部并发生跳弹,导致海图室、舰桥甲板等处受损
7号右舷不明口径炮弹上层建筑造成一些擦伤后落入海中,未造成严重损伤
8号左舷不明口径炮弹前舰桥击中舰桥上的47mm火炮,未造成严重损伤
9号左舷不明口径炮弹-未造成严重损伤
10号右舷不明口径炮弹-击中靠近舰艉处的船壳,未造成严重损伤
11号-不明口径炮弹舰艉主炮塔在左侧火炮上造成擦伤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富士号上总共有11处弹痕,且都是炮弹命中导致的。

11发炮弹中,包括1发12英寸炮弹、2发介于6英寸到12英寸之间的炮弹、3发6英寸炮弹、1发75mm炮弹、还有5发口径不明。

根据Campbell的说法,上述炮弹中,击中舰艉炮塔的那发,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The only important damage was from the 12inch hit on the after barbette shield at 15.00. This pierced the 6inch armour by the right gun-port, and passed along ther gun before bursting on an overhead beam just in front of the upper loading position. A 4 in rear plate was blown overboard and much of the roof blown off. A charge half in the gun caught fire and eight quarter-charges in the upper loading position also ignited, but six HE shells were unaffected. The casualties were eight killed and nine wounded. The pressure pipe to the right upper loading ram was cut and the water shooting out is said to have been of great use in quenching the flames. The right gun was scored and for that reason was not fired again, although Kure Arsenal subsequently thought it safe.
该舰仅受到了1次严重损伤——15时00分时,有1发12英寸炮弹打在了舰艉主炮塔的正面,击穿了右侧火炮附近的6英寸厚的炮塔装甲,随后擦着炮管飞进了炮塔内部,并在快要接近炮塔后部的装填区域的时候爆炸了。爆炸冲击波导致一块4英寸厚度的炮塔后方装甲被炸飞,且炮塔顶部顶部装甲也有很多被炸飞了。有一组尚未完全装填完毕的发射药着了火,装填区域内另有8组发射药也着了火,但该区域内的6发锻钢榴弹并未因此而发生爆炸。这个中弹案例导致8人死亡,9人受伤。中弹之后,右侧火炮的装填设备的液压管发生了破裂,喷射而出的水流,据说起到了很好的灭火作用。由于右侧火炮被擦伤,因此后续没有再开火,但吴海军工厂在检验后认为,这门火炮是安全的。

富士号的1号、6号、8号弹痕的详图

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该区域总共被3发炮弹击中,1发击穿了烟囱及上层建筑舱壁并飞出舰外(1号弹痕),1发击中了司令塔顶盖(6号弹痕),还有1发击中了前舰桥上的47mm火炮(8号弹痕)。



富士号的2号弹痕的详图

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这发炮弹在击穿船壳后,先后穿过了舰长餐具储藏室和航海长室,随后击中炮座装甲并爆炸,但造成的破坏效果很有限。



富士号的4号弹痕的详图

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这发炮弹首先从上层建筑群后部区域的舱壁上擦过,随后从舰艉主炮塔的右侧火炮上方穿入了炮塔内部,在接触到炮身后又被反弹至炮塔顶盖。



富士号的舰艉主炮塔的受损情况照片



对马海战,朝日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朝日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需要修理的受损部位。



对马海战,朝日号的受损情况具体描述

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




由于我找到的图纸和报告中都没有确切提及中弹情况,因此只能参考Campbell的说法(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For some unknown reason the number of hits on the Asahi is not given in the Japanese reports. The damage is however recorded in detail, and it can be deduced from this that she was hit about six times. Of these two were 6inch, one 3inch and three unidentifiable. There were no serious injuries.
朝日号的中弹数量,并未在日方的报告中体现,其原因不明。但具体的受损情况是有详细记录的,可据其判断出,该舰大约被6发炮弹击中,其中有2发6英寸炮弹、1发3英寸炮弹(实际是75mm)、还有3发口径不明的炮弹。该舰并未受到严重损伤。

对马海战,春日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春日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请注意,春日号的舰艏主炮塔为单装火炮,但不知为何下图中画成了联装炮塔。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舰总共被3发炮弹击中,其中1发位于舰艉区域,1发位于舰艉主炮塔附近,还有1发位于上层建筑后部的6英寸副炮附近。

对马海战,春日号的受损情况具体描述

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上述损伤,分别是由12英寸炮弹、6英寸炮弹、以及不明口径炮弹造成的。

换句话说,击中该舰的3发炮弹,是1发12英寸炮弹、1发6英寸炮弹、以及1发不明口径炮弹。

对于春日号的受损情况,Campbell的文章并未透露出更多细节(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The Kasuga was hit by one 12inch, one 6inch and one unidentified shell which did not affect her fighting power.
春日号被1发12英寸炮弹、1发6英寸炮弹、以及1发不明口径炮弹击中,但其战斗力并未受到影响。

对马海战,日进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日进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舰总共被11发炮弹击中,包括4发12英寸炮弹、1发9英寸炮弹、2发6英寸炮弹、1发75mm炮弹、还有3发口径不明。

对马海战,日进号的受损情况具体描述

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该舰的舰艏主炮塔、前舰桥、后舰桥、烟囱、通风筒、以及舰内多个舱室受损;火炮方面,则有4门8英寸火炮(其中1门只是轻伤)、1门12磅火炮、2门47mm火炮受损。

为了掌握更多细节,我们还可以参考Campbell的说法(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Nisshin had six 12inch, one 9inch, two 6inch and apparently four smaller or unidentified hits. As mentioned in the account of the battle three of her 8inch guns had been cut in two by 12inch hits. A British officer who examined Nisshin later thought that the guns might have been broken by prematures but Japanese accounts are quite definite that they were hit. Apart from the guns, neither turret was out of action although the fore turret was also hit by a 9inch shell at 16.05 which sent splinters into the conning-tower and wounded Vice-Admiral Misu. At about 15.00 a 12inch shell pierced the 6inch belt on the port side about 1 ft below water and burst in a coal bunker and a 12inch shell also struck the 6inch armour 3 ft above water without penetrating, during the battle.
日进号被6发12英寸炮弹、1发9英寸炮弹、2发6英寸炮弹、以及4发小口径或不明口径的炮弹击中。日方记录表明,在战斗过程中,该舰有3门8英寸火炮,被12英寸炮弹打断。根据一名对日进号做过事后调查的英国军官的说法,这些炮管看起来像是因为炸膛而断掉的,但日方记录则明确表明是因为敌方炮弹命中导致的。尽管炮管受损,但两座主炮塔本身并未受到严重损伤。另外,在16时05分时,舰艏主炮塔还被1发9英寸炮弹击中,炮弹破片还飞进了司令塔内,并造成了三须宗太郎中将(第一战队司令官)受伤。在15时00分左右,有1发12英寸炮弹,打在了舰体右侧的水线以下约1英尺处,并击穿了6英寸装甲带,随后在后方的煤舱中爆炸。另外,还有1发12英寸炮弹打在了水线以上3英尺处,但未能击穿6英寸装甲带。

日进号的舰艏主炮塔及前舰桥的中弹情况详图



日进号的舰艏主炮塔的受损情况照片



日进号的舰艏主炮塔与前舰桥区域的受损情况照片



日进号的舰艉主炮塔的受损情况照片



从以上几张照片来看,该舰的炮管的确像是因为炸膛而断掉的。

顺便说一句,在对马海战中,当时还是少尉候补生的山本五十六(二战初期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也在日进号上,并因为炮管被敌弹命中/炮管炸膛而受伤,失去了两根手指。

对马海战,出云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出云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对马海战,出云号的受损情况具体描述

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





由于图纸与战斗报告中的内容难以互相对应,因此我们有必要参考Campbell的说法(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The Izumo was hit by five 12inch, one 10inch or 12inch and three 6inch or unidentified shells. The 12 hits were mostly aft and no vital damage was caused. The 12inch hit at 19.10 pierced the decks down to the armour deck along which it slid, without bursting. On its way it pierced the casing of a boiler-room and if it had exploded, might have put all the middle boilers out of action.
出云号被5发12英寸炮弹、1发10英寸或12英寸炮弹、以及3发6英寸或不明口径炮弹击中。其中,12英寸炮弹大多都打在了舰体后部,且并未造成严重损伤。在19时10分时,有1发12英寸炮弹在穿透了多层甲板后,擦过了装甲甲板,但并未爆炸。这发炮弹如果发生爆炸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中段锅炉舱都熄火。

出云号的装甲甲板的中弹情况详图



对马海战,吾妻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吾妻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对马海战,吾妻号的受损情况具体描述

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既记录了受损情况,也记录了对应的来袭炮弹的情况。




可以看到,根据日方的官方记录,上述损伤,分别是由7发大口径炮弹(其中有1发是近失弹)、4发6英寸炮弹、4发75mm炮弹、以及若干炮弹破片造成的。

为了掌握更多细节,我们还可以参考Campbell的说法(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The Azuma, including shells that burst alongside on the water, was hit by seven large projectiles, mostly 12inch, four 6inch and about four 3inch. At 14.20 a fragment from a 12inch bursting very near the side, cut 2 ft off the muzzle of No. 7 6inch gun and not long afterwards another 12inch hit the 6inch armour of this gun's casemate which was pierced and much damage done, the gun mounting being wrecked, while a 3inch gun on the shelter deck above was also destroyed. At 14.50 the right aft 8inch gun was hit and put out of action by a 12inch shell which also made a large hole in the quarter deck.
包括在舰体附近水面上爆炸的炮弹在内,吾妻号总共被7发大口径炮弹(基本都是12英寸炮弹)、4发6英寸炮弹、以及大约4发3英寸炮弹(实际是75mm)击中。14时20分时,1发12英寸炮弹在距离舰体侧面很近的水面上爆炸,产生的破片打中了7号6英寸副炮的炮口区域,将炮管削短了2英寸长度。不久之后,另1发12英寸炮弹击穿了这门火炮的6英寸厚度的炮廓装甲,摧毁了炮座,并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另外,还有1门布置在该炮廓上方的3英寸(12磅)火炮被摧毁。至14时50分时,1发12英寸炮弹击中了舰艉主炮塔的右侧火炮,不仅导致该炮塔退出战斗,还在后甲板上打出了个大洞。

吾妻号的6英寸和12磅火炮的中弹情况详图

根据图纸中的记述,首先是有1发至少8英寸口径的炮弹击伤了6英寸火炮,随后又有1发至少10英寸口径的炮弹击中了12磅火炮,其破片击伤了6英寸炮廓、通风筒、以及舰载鱼雷艇(这个描述与Campbell的记述略有出入)。



吾妻号的舰艉主炮塔的中弹情况详图



吾妻号的舰艉主炮塔的受损情况照片



从图纸和照片来看,吾妻号的主炮炮管被击中的情况,显然与日进号的情况是大为不同的。

对马海战,常磐号和八云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常磐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下图中,展示了八云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对马海战,常磐号和八云号的受损情况具体描述

这两艘军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均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



从图纸上看,常磐号中弹数仅有5发、外加1发近失弹,但从战斗报告中的内容看,该舰被1发大口径炮弹、1发120mm炮弹、以及6发75mm炮弹命中,另外还有1发大口径炮弹造成近失,还有若干炮弹破片造成伤害。

八云号的图纸画的并不太友好,从战斗报告中的内容看,该舰被1发大口径炮弹、3发6英寸炮弹、2发120mm炮弹命中。

对于八云号的中弹情况,Campbell的说法与日方的官方记录略有冲突(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The Tokiwa was hit by one large shell and seven smaller, mostly 3inch, and the Yakumo by one 12inch and six others, of which three or four were 6inch. No very important damage was caused to either ship.
常磐号被1发大口径炮弹和7发小口径炮弹击中,后者主要是3英寸炮弹(实际是75mm);八云号则被1发12英寸炮弹和6发其他口径的炮弹击中,后者包括3或4发6英寸炮弹。这两艘军舰都没有受到严重损伤。

对马海战,浅间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浅间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该舰所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并未写明中弹数量,而是记录了受损情况。




由于图纸与战斗报告中的内容难以互相对应,因此我们有必要参考Campbell的说法(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As mentioned in the account of the battle the Asama was severely injured. She appears to have been hit by three 12inch, two 9inch and about seven smaller shells. The 12inch hit at 14.28 was in the captain's cabin on the starboard quarter, and shook the Asama sufficiently to disable the steering on the fore bridge. The two 12inch shells at 15.00 also hit on the starboard side aft and caused much damage. They struck about 5ft above water, and led to serious flooding. A 9inch shell also struck the upper deck and burst in the captain's cabin, and another burst on the after 8inch turret at the lower armour edge, only making a dent. A 6inch hit, at the base of the after funnel at 16.10, seriously affected the boiler furnace draught for 20 minutes until repairs were completed.
根据战斗详报中的记录,浅间号的受损情况颇为严重。该舰似乎被3发12英寸炮弹、2发9英寸炮弹、以及大约7发口径更小的炮弹击中。在14时28分时,有1发12英寸炮弹击中了位于舰艉区域右舷侧的舰长室,造成舰体猛烈震动,以至于使得前舰桥上的操舵机构无法使用了。在15时00分时,又有2发12英寸炮弹再度击中舰艉区域右舷侧,并造成了较严重的破坏,这2发炮弹的命中点位于水线上方约5英尺处,因此导致不少海水涌入舰体内部。有1发9英寸炮弹在击穿上甲板后,在舰长室发生爆炸。另1发9英寸炮弹则在击中舰艉8英寸主炮塔后发生爆炸,命中点位于炮塔装甲的下沿,但只炸出了一个凹坑。另外,在16时10分,有1发6英寸炮弹打在了后烟囱的根部,对该舰的锅炉通风造成了严重干扰,舰员们花了20分钟时间才将其修好。

浅间号的舰艉区域的中弹情况详图

以下两张详图,分别从俯视和剖视角度展示了舰艉区域的中弹情况。




对马海战,磐手号的战损情况

下图中,展示了磐手号在经过对马海战之后,留下的各处舰体弹痕。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舰总共有17处弹痕,其中有15处是炮弹命中导致的,包括2发12英寸炮弹、3发8英寸炮弹、2发6英寸炮弹、1发120mm炮弹、5发75mm炮弹、还有2发口径不明,另外2处是炮弹破片导致的。

对马海战,磐手号的中弹情况具体描述









弹痕编号炮弹来袭方向弹痕产生原因中弹位置受损情况
1号右舷大口径炮弹近失弹,舰体前部弹片击中了舰艏炮塔及附近区域
2号右舷75mm炮弹前烟囱烟囱受损,弹片击中了附近的设备
3号右舷不明口径炮弹前舰桥索具被切断,弹片击中了附近的设备
4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中部弹片击中右舷3号47mm火炮附近的区域
5号右舷12英寸炮弹上层建筑后部炮弹击中5号6英寸火炮上方,弹片击中了附近的舱室和设备
6号左舷不明口径炮弹上层建筑后部小艇及附近的设备受损
7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前部未造成严重损伤
8号右舷8英寸炮弹近失弹,舰体前部未造成严重损伤
9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中部部分舱室受损
10号右舷6英寸炮弹舰体中部跳弹,击中5号6英寸火炮下方,炮弹落入水中
11号右舷12英寸炮弹舰体后部舰长办公室等舱室受损
12号右舷6英寸炮弹舰体后部舰长卧室等舱室受损
13号右舷8英寸炮弹舰体前部船壳破孔,蒸汽管道、淡水管道、海水管道等受损
14号右舷75mm炮弹舰体前部船壳破孔,食堂等舱室受损
15号右舷8英寸炮弹舰体后部船壳破孔,第七分队长室等舱室受损
16号右舷120mm炮弹舰体后部船壳破孔,第五分队长室等舱室受损
17号右舷不明口径炮弹近失弹,舰体中部弹片击中右舷1号47mm火炮附近的区域

根据Campbell的说法,击中磐手号的炮弹中,真正对该舰构成威胁的很少(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 4, P.6 & P.8):

Iwate...No serious damage was caused, except that two 8inch shells striking on the unarmoured side a little above water caused flooding of two lower deck compartments.
除了2发击中舰艏与舰艉的水线附近的无防护区域的8英寸炮弹,造成了下甲板舱室进水之外,击中磐手号的其他炮弹,都没能造成严重的损伤。

磐手号的13号和14号弹痕的详图

这两个弹痕分别是由8英寸炮弹和75mm炮弹造成的,均位于舰艏水线区域,2发炮弹都击穿了船壳,但均未能击穿舰体内部的装甲舱壁,因此都未能威胁到舰体内部的核心舱室。



磐手号的15号和16号弹痕的详图

这两个弹痕分别是由8英寸炮弹和120mm炮弹造成的,均位于舰艉水线区域,2发炮弹都击穿了船壳,但均未能触及到舰体内部的装甲舱壁,因此都未能威胁到舰体内部的核心舱室。



结论:在对马海战中,尽管三笠号被32发炮弹击中(10发12英寸、21发6英寸、1发口径不明),但只产生了2个击穿中等以上厚度装甲的案例。其余3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合计中弹98发(33发8英寸或以上、51发6英寸或以下、14发口径不明),但只产生了4个击穿中等以上厚度装甲的案例(敷岛号、富士号、日进号、吾妻号各1发,其中敷岛号和富士号都是装甲边缘区域被击中)。包括三笠号在内,所有日舰都没有因为俄国炮弹攻击而受到致命损伤。

另一方面,与黄海海战的情况类似,发射药殉爆事故依旧有发生,并且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




神教点评

基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论点:

一、日本战列舰的防护设计,与同时代的英国战列舰大同小异。其中,富士级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因此防护短板相对比较多,而敷岛级的防护设计则要更为完善。

二、日本装甲巡洋舰的防护设计风格,与同时代的战列舰是相似的,且尽管在装甲厚度上有所削减,但差距不太大,因此具备了参与战列线决战的实力。

三、日本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在防护设计上的共同缺陷,都是水平防护比较薄弱。

四、日本防护巡洋舰的防护设计,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特征。

五、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总共中弹35发左右;在蔚山海战中,总共中弹不到10发;在对马海战中,总共中弹149发。

六、从实战案例来看,在当时的交战距离下,俄国炮弹具备击穿6-7英寸厚度的克虏伯硬化装甲的能力。

七、从实战案例来看,炮廓的防护设计是不够完善的,敌方炮弹既可以从其上方的甲板处穿入炮廓,也可以在穿入其下方舱室后爆炸,并对其造成杀伤。

八、在黄海海战和对马海战中,日方旗舰三笠号的中弹数量,都远大于其他各舰。显然,俄方在这两场海战中都使用了集火射击敌方旗舰的战术。

九、在上述两场海战中,日本军舰都出现了发射药殉爆的事故,但都局限在有限的程度内,并未出现大规模殉爆导致的沉船。

十、炮弹炸膛问题,对日本海军造成了不小的装备和人员损失,受伤者中还包括伏见宫博恭王和山本五十六。

一等兵

发表于 2023-3-25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贴竟然没什么人,顶一下
在特拉法尔加击毙纳尔逊,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在圣多明各烧毁“帝国”...我就是可畏号上的神枪手。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3-3-2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畏号的神枪手 发表于 2023-3-25 02:23
这么好的贴竟然没什么人,顶一下

提醒一下,楼主还在继续加盖中,如果空间不够,你我3,4楼的跟贴要让出来。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4-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敷岛级装甲厚度减了那么多,不应该用的是克虏伯吗?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4-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ccyyff1982man 发表于 2023-4-7 23:44
敷岛级装甲厚度减了那么多,不应该用的是克虏伯吗?

敷岛是哈维,这个没有任何疑点

倒是富士,早期的书籍(福井静夫、泉江三等)通常记载为钢面铁甲,但后来新出的书籍(石桥孝夫、寺西英之等)则通常都认为是哈维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4-9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23-4-8 09:39
敷岛是哈维,这个没有任何疑点

倒是富士,早期的书籍(福井静夫、泉江三等)通常记载为钢面铁甲,但后来 ...

也就是说富士的防护能力极为恐怖?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ccyyff1982man 发表于 2023-4-9 00:23
也就是说富士的防护能力极为恐怖?

富士的主装属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过剩防护能力,在当时的技战术条件下,敷岛的9寸哈维已经很难被击穿了,三笠的9寸克虏伯基本不可能被击穿

但是,因为富士主装太厚,占用太多重量,所以上装厚度薄,艏艉更是完全没有水线装甲带,主副炮防护也比较弱,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缺点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4-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战舰主炮炮弹炸膛的原因,前一篇推断“可能是由于引信过于敏感导致的”。由此想到另一个危害相对小些、可能存在的隐患。
R.A.Burt的《英国战列舰》提到前无畏的35倍径MK VIII十二英寸炮,炮管的套管制造工艺有些问题,射击训练时出现过一块破裂的内管激射而出。此后谈到40倍径的Mk IX主炮时,引述了相关人士的忧虑,称采用相同工艺的后者,膛压更大,此类问题会不会更严重?
日本战列舰先于英舰装备了40倍径12英寸炮,在其使用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内管出现裂痕之类的故障苗头呢?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4-1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23-4-9 09:34
富士的主装属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过剩防护能力,在当时的技战术条件下,敷岛的9寸哈维已经很难被击穿了 ...

清政府难道不知道当时战列舰的技术日益进步吗?当日本订购富士级的时候,清政府没有做出一点回应?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4-1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ccyyff1982man 发表于 2023-4-11 20:54
清政府难道不知道当时战列舰的技术日益进步吗?当日本订购富士级的时候,清政府没有做出一点回应? ...

日本国会通过相关预算时,清朝方面不知了解多少。日本在英国订购时,1894年6月底,李鸿章电报提到,驻英“龚使有电:日已在英订造两大铁舰,其坚利为东方海面所无”。不过这时候已经在忙于朝鲜局势,之后没多久就开战了,恐怕没什么时间认真考虑应对措施。
而战后重建海军,德国提供的7000吨战舰设计方案,装备240毫米主炮。许景澄要求升到280,或许就是考虑对上富士,多少有点还手之力?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4-1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羊羽 发表于 2023-4-13 16:33
日本国会通过相关预算时,清朝方面不知了解多少。日本在英国订购时,1894年6月底,李鸿章电报提到,驻英 ...

可惜没钱了

列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3-5-2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班摸鱼,过来催更~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4-12-2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终于看到了石桥孝夫的《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巡洋舰》。按书中所说,春日水线甲带中央150毫米,前后部分90毫米,高2.5米,全长109.86米;上装也是中央150,前后90,全长50.6米,高5.5米。
而2楼正文中的春日装甲布局图,看起来是上装全为150?且从比例看,上装也没有达到主装2倍多,更像是上装3米、主装2.5米来着。
想必两种都有其依据的资料来源,哪种说法更准确呢?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4-12-24 22:47 编辑
羊羽 发表于 2024-12-24 11:07
最近终于看到了石桥孝夫的《図解 日本帝国海军全舰船1868-1945 巡洋舰》。按书中所说,春日水线甲带中央150 ...

春日那段,我贴的图纸出自Engineering期刊,可以在这个链接(https://shipphotos.net/militaryP ... japanese/kasuga.pdf)中下载,其中有几张图片有些模糊,可以在这个链接(https://shipphotos.net/militaryPhotos/engineering/japanese/)中搜索Kasuga,然后下载该名称下的图片,一共15张,其中第12张是装甲布置图。

个人认为这个资料里的准确度高于石桥,我按这里面的图纸量了一下,主装和上装高度合计似乎是6.5米左右。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4-12-26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羊羽 于 2024-12-26 14:37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24-12-24 22:20
春日那段,我贴的图纸出自Engineering期刊,可以在这个链接(https://shipphotos.net/militaryP ... japan ...

想要一只果,却得了一棵果树。
粗略估算:
春日按照高度6.5米,厚度0.15米,长度50.6米(石桥说法与布局图相符)计算,这一区域装甲带约100立方米,七八百吨,占了防御总吨位1300多吨的一半以上。
浅间,石桥说主装2.1米、上装2.7(或者7+9英尺,合计近4.8768米)。而从楼上布局图估测,主+上高度大约是全长的30多分之一,那么就是4米(出头些)来着。长度(主装86米多、上装65米多)两边大致相符。按布局图高度算,7吋主装和5吋上装约90立方米,吨位约是防御总重量2700吨的四分之一略多。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4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3-25 00:16 , Processed in 0.0650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