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om 于 2023-9-14 18:05 编辑
“破交、保交”——风帆时代的英国海军巡航舰,1689年至1713年
文章题图为一艘舰名不详的六等舰模型,其模型支架上刻有“1706”与“B.R”字样,“B.R”可能是造船大师本杰明·罗斯威尔(Benjamin Rosewell)的首字母缩写,“1706”则可能是模型制作时间。后人推测此模型有可能是1697年开工的“弗兰伯勒”(Flamborough,英国城镇名,位于东约克郡)号巡航舰,该舰在1705年与法军50炮战舰“伊阿宋”号(Le Jason,古希腊神话人物)在斯帕特尔角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战斗,最终被击沉。
本文由战列舰论坛用户qom(今日头条用户名:18英寸的无比,B站用户名:凡人无比)创作,首发于战列舰论坛。
全新的环境与出乎意料的现状
托灵顿的新五等舰设计是根据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全新战略形势所提出的,这一形势与英荷战争中所获得战斗经验将大不相同。17世纪末期的三次英荷战争中,双方的海战主要是大舰队之间的作战,海战交战位置主要是在英荷两国的沿海区域。荷兰与英国一样是一个需要大量对外贸易来支持国内经济的国家,两国都以海军为根本,而荷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的贸易航线的最后一段都必须要经过英国沿海,无法绕过英国主要的港口与部署与此的主力舰队或私掠船所能辐射到的范围。这就使得荷兰人无可避免的要与英国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海战来保障自己的港口不被彻底封锁,海上航线不被彻底截断来维持国内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就是英荷双方在海战中都不会吝啬投入自己的大型战舰。
在三次英荷战争时期围绕着海上贸易航线的海战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英方,其贸易航线所受到的袭扰较少(相对于荷兰);那些落单的,独自航行的荷兰(及其盟友)商船很多都成为了苏格兰私掠船的猎物。而荷兰人有组织的贸易船队的规模都非常巨大,有时还会有若干数量的战舰保护。当时英国海军拥有的中小型舰艇(五等舰、六等舰、各类‘pinnace’)数量较少,火力也不足;面对前文所述如此规模的商船队时,一两艘巡航舰无力撼动她们,能够摧毁这些商船队的只有由更大的战舰为核心组成的舰队。例如1665年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英海军中队对在卑尔根港停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发动的失败攻击,还有次年罗伯特·霍姆斯(Robert Holmes,英国海军名将)对弗利(Vlie)锚地进行的突袭,烧毁了停泊在此地的一百多艘商船——史称“霍姆斯的篝火”。
也因为前文所述的种种原因,英荷双方在当时都在尽可能的设计与建造能够参与大型海战的大型舰只。
(上图)17世纪后半叶三次英荷战争中主要海战的交战位置
光荣革命后,英荷两国成为了盟友,共同面对法国的海上威胁。对于法国而言,英荷两国的同盟意味着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最令人垂涎的海上贸易破袭战目标的出现。而法国自身的地理位置又正好在英荷两国之间,东边对荷兰可以使用英荷的老冤家“敦刻尔克人”;西边对英国人则可以使用布雷斯特以及比斯开湾沿岸港口作为基地的私掠船。
对于英国而言,法国对自身的海上威胁不同于当年的“敦刻尔克人”与荷兰。英荷两国之间的北海南部与英吉利海峡海域水浅,海况相对较好,双方可以锚泊在各自的沿岸地区,静静的等待有利于海战的天气条件出现,海战中受损的舰船都可以坚持航行到距自己不远的友方港口里。而布雷斯特外海与比斯开湾的海况则与前文所述相反,法国海军对于大型战舰的使用也要比荷兰人更谨慎,英国人很难在这里复刻三次英荷战争期间的战况。而且,从这一区域出击的法国私掠船还能轻松威胁到以往荷兰人与“敦刻尔克人”较难威胁到的区域,即“西部航道”(Western Approaches,主要指不列颠本岛以西、爱尔兰岛西南海域上的航线),这一区域的海况还要更加恶劣。
法国人起初也想要以大舰队作战的战略来击败英荷海军,但是随着巴夫勒尔和拉霍格(Barfleur and La Hogue)海战的惨败,法国将重点转为了对英荷的贸易航线进行破交作战。1692年之后,英荷与法国之间的海战基本上都是保破交作战。在法方形形色色的破交战术中,最难应对的是由各式私掠船组成的中队,单独航行的商船或是较小的商船队根本无法招架这种私掠中队的攻击,少数几艘巡航舰也消灭不了她们,甚至还会被敌方反噬。有时这些私掠中队还会与法国海军的军舰一起再组成一个更大的编队,去攻击规模庞大的英荷贸易船队,法军军舰对付护航舰,私掠船中队则乘机袭击商船。
(上图)“Play Prize”号,由荷兰著名海景画家小威廉·范·德·维尔德绘制。这艘战舰是一艘很典型的17世纪晚期“敦刻尔克巡航舰”,只有一层主炮甲板,艏楼与艉楼都有安置火炮。该舰原为法国“Les Jeux”(就是‘Play Prize’的法语同义词,英语舰名是直接翻译自法语)号私掠船,此舰是让·巴尔在“大同盟战争”期间指挥的第一艘战舰。1689年5月22日,该舰与另一艘私掠船“嘲讽”(Railleuse)号一起被英军巡航舰“无双”(Nonsuch)号与“虎”(Tiger)号俘获,让·巴尔与“嘲讽”号舰长双双被俘,但是两人最后都成功逃脱。
在整场“大同盟战争”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似乎又回到了1625至1630年时,面对“敦刻尔克巡航舰”那样“无力”的状态。由于现实远比预想的情况还要糟糕,英国海军当时现有的巡航舰数量并不足以应对,巡航舰自身在战争中的损失也颇多,巡航舰数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国人。直到与法国人的战争在1714年尘埃落定,英国以及盟友的海军也没能完全击败法国人的破交战。在这期间英荷两国还多次联手发动针对法军破交舰基地的“捣巢”作战,从火攻船突袭,到臼炮艇轰炸,再到两栖作战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想要彻底解决问题,但未能如愿,还付出了相当的损失。在执行上述作战中,配有船桨的巡航舰被认为很适合在近海作战。“大同盟战争”期间英国因破交战损失大约4000艘商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则是损失了约3250艘商船。
(上图)让·巴尔(Jean Bart),“大同盟战争”期间最出名的破交战大师。其家族是一个海军世家,出生地与退休病故地都是敦刻尔克,结合他自身经历,可以说让·巴尔是个地道的“敦刻尔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