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8
主题8
精华0
积分44
金钱0
贡献0
阅读权限10
注册时间2023-11-7
最后登录2025-4-22
在线时间62 小时

列兵
|
本帖最后由 jason.xiong 于 2023-11-19 18:33 编辑
自从内战结束后,新的人民共和国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恢复状态,并利用“大萧条”开始疯狂购买国外的先进的科技并从中进行学习,这让中国很快就走出了内战的困境,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创造了一个颇为强大的农村社会,为进一步的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市场,不断修建的公路以及从美国学习而来的集装箱汽车也强大了各个区域内联系,进一步加强了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实力。
与经济迅速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交上的难题却似乎难以解决。中日关系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然推翻了皇帝制度,尤其是在昭和天皇迎娶顺朝公主之后,变得极为紧张。这不仅使得与沙俄的关系雪上加霜,更让中日之间的战争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美国一直在不断加大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的潜在对手。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表现在军事援助和经济合作方面。美国站在日本一边,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增添了不确定性,使得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危机四伏。另一方面,欧洲各国也开始担心中国革命的扩散。他们担心这种革命浪潮可能蔓延到欧洲大陆,对整个世界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这使得欧洲国家对中国采取了谨慎的立场,努力维护自身的稳定与安全。
为即将到来的中日(美)战争做好准备,一五计划的重点放在了重工业,特别是围绕军事的重工业上面。在海军方面,扩充船台以及船坞成为了一五计划的核心,同时,为了取代华盛顿海军条约之中的那些老旧的舰船也成为了人民共和国海军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些战舰设计在二十年前,虽然相比于现在的海军主流而言谈不上多落后,但毕竟已经有些老旧了,替换这些舰艇要提上日程。在1937年完成一五计划后,海军司令部向着军委提交了最新的计划,四艘高速战列舰北落级(搭载有四座双联50倍径406主炮,计划标排为35000吨,实际标排为41000吨,航速30节)将在38年开始于大连造船厂和青岛造船厂开始建造,用于替换四艘天玑级战列舰(原型为扶桑级AH52版本,但换装了双联381主炮),用于替换四艘老式舰队航母的新型航母则将在广州造船厂开始建造,由于江南造船厂正在德国工程师的协助下建造更大的船坞,因此仅承担重巡的建造任务,轻巡将在福州以及青岛造船厂开工,而驱逐舰和潜艇则将在芜湖,武昌等地开工建造。很快,军委同意了这一批军舰计划,并指示应该尽快完成下一批军舰的设计工作。
为了替换四艘紫薇级战列巡洋舰(原型为金刚级B39方案),新的战列舰也在设计之中。这款新的战列舰被要求拥有更大的体积,标准排水量从华约的35000吨放宽到了45000吨,将搭载新研究成功的三联主炮,航速将依旧维持在30节。完成新的船坞拓建的江南造船厂将开始承担这一级战列舰的建造。
然后计划很快就迎来了改变,先是从美国传来了衣阿华级以及蒙大拿级的消息,特别是传说之中排水量可能达到六万吨的蒙大拿级极大的震撼了中国海军,很快,海军的要求就改成了要能压倒蒙大拿级,考虑到此时整个中国不过只有18个长度达到300米,能够建造和维护大型战舰,而美国拥有超过30个这样的船台和船坞,或许,对于此时的中国海军而言,只能用质量上的优势来尽可能弥补数量上的劣势了。
海军司令部很快提出了以下条件
主炮为12门406或者以上口径的主炮
副炮为改进后的130毫米52.5倍径高平两用炮
能在20000米-30000米的距离抵御自己,或者美制406口径主炮
维持在30节航速
原本海军打算启用曾经帝国时期,设计的480毫米主炮,但这门炮安装在舰体上实在是过于庞大,因此需要考虑替代产物,海军因此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武器。
1937年,陆军提出设计巨型火炮的想法,目的是通过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置火炮阵地,为登陆的陆军提供火力掩护。由于陆军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火炮,因此海军曾为陆军借调了数门45倍径的406火炮以及曾经海军制造的45倍径480火炮用于参考,而这个计划诞生的结果就是良玉大炮,直径420毫米,倍径60,炮口初速900米每秒,只不过因为空军的快速发展,这些武器并没有发挥太多的作用就付之高阁。
因此,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海军很快从陆军处借到了火炮,并对其进行了修改,通过缴获里的俄罗斯最新的B37火炮,并对其工艺进行了复刻之后,研发出了新式的42型火炮——口径420毫米,倍径55,炮口初速维持900米每秒,射程预计可以达到47公里。
火炮的准备完成后,下一步就是舰体方面的设计了,处于接下来维护的考量,海军被要求新式战舰最长不得超过300米,最宽不得超过45米,吃水深度限制在11.5米以内。处于加快设计的理念,新式战列舰只是单纯将原本的北落级战列舰放大,并安置更多的轮机来维持30节的高航速。
两艘金乌级被分别命名为“金乌”与“玄晖”号,于1940年1月开工,1942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本的空袭使得两舰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于是趁机在船坞之中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增加了船底的防御后,于1944年完成了建造,随后在前往吕宋岛的路上完成了海试,在马尼拉地区完成了最后一轮调试后,加入了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直属第一机动集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