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综合各方史料来看,约1928年加入广东海军的小型炮舰“海虎”号并非原英国海军“荆棘”级炮舰(建成于1899~1901年间,1920年代报废)中的一艘,前身更有可能是美国陆军于1925年前后在菲律宾退役出售的两艘150英尺布雷船之一,原名可能是“亨利·J·亨特上校”号。 “荆棘”说的不足陈悦先生在《抗战前民国广东海军的军舰》一文中依据“海虎”排水量、成军时间、武备数量等信息,结合主要国家海军退役舰艇情况,推测其前身为英国海军“荆棘”(Bramble)级炮舰。(可见于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民国海军舰船志 1912-1937》,第433-434页) 而随着对近代中国海军史料发掘的不断深入,“海虎”的基本性能数字乃至图像资料已被发现。如下图所示,“海虎”与“荆棘”在船型上差别较为明显,因此十多年前的推测结论尚待更新。 (张黎源先生发现的“海虎”照片(摄于1930年代中期)、马幼垣先生整理的“海虎”数据与英国“荆棘”号的对比) 新的推测几年前看到这张“海虎”照片,只觉得形似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拖轮,直到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才在船史的故纸堆里发现了极为近似的、又十分冷门的一个船型—— 二十世纪初,出于海岸防卫目的,美国陆军军需部(US Army Quartermaster Department)向设在费城的Neafie & Levy Ship & Engine Building Company订造了四艘150英尺钢质汽船,用于布设和维护沿海遥控水雷场。这批船舶全长150英尺、宽30.5英尺、深13.9英尺,吃水10英尺,447总吨、304净吨,最初按照客货船(Passenger and Freight Steamer)登记,标注从事“水雷业务”(Torpedo Service),后来根据军语的变化统称为布雷船(mine planter,区别于海军的“minelayer”)。1904年,这批布雷船陆续完工,船厂编号976~979,分别命名为“乔治·阿米斯特德上校”(Col. George Armistead)、“塞缪尔·林格尔德少校”(Maj. Samuel Ringgold)、“亨利·诺克斯将军”(Gen. Henry Knox)和“亨利·J·亨特上校”(Col. Henry J. Hunt),均得名于美军历史上的知名炮兵军官。1909年,“阿米斯特德上校”号和“林格尔德少校”号调防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诺克斯将军”号和“亨特上校”号则远赴菲律宾驻防。 该型船与“海虎”尺寸基本一致(不排除国内记录搞混了型深和吃水),建造年份相同,外形也十分相似(见下图)。 (留下图片较多的“林格尔德少校”号,该船退役后出售给旧金山一家公司,改名Sea Salvor使用至1948年) 驻菲律宾的两艘布雷船中,“诺克斯将军”号1926年售予一家中国公司,改名Chan Hing(音“振兴”),1931年转售法属印支的一家拖驳船公司更名为Vincent Davin,1937年2月1日在越南蓝江口搁浅失事(登记信息见下图)。 与此同时,“亨特上校”号自1924年出售后即下落不明(Navsource网站记录其在1937年失事,出处不明,或许混淆了“诺克斯将军”号的结局),结合姐妹船被出售至中国的经历,该船很可能也在中国,因改为军舰而未进行商船登记——也就是广东海军的“海虎”军舰。 当然,“海虎”的船型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常见的沿海小客货船和拖轮(如下图),在没有确切的购买或改造信息的情况下,前述内容仍是推论,期待有方家继续探索。 (类似船型:美国海军拖轮AT-49,1898年造,1931年在菲律宾出售改造为驳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