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4125|回复: 21

[战史档案] 二战美军和盟军潜艇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战绩全记录

[复制链接]

一等兵

发表于 2024-2-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lddd 于 2024-2-2 20:55 编辑

1941年12月潜艇战绩详情
荷兰潜艇战绩
O-16  Tozan maru    东山丸   8666吨  搁浅  新加坡 12.12
Kinka Maru    金华山丸 9305吨  搁浅  新加坡 12.12
Asosan maru   阿苏山丸 8811吨  搁浅  新加坡 12.12
Ayatsan Maru  绫户山丸 9788吨  击伤  新加坡 12.12

K-XII  Taro maru 塔路丸 1738吨  击沉 12.12
Taizan Maru 泰山丸 3525吨 (维基判定击沉) 12.13
Awajisan Maru 淡路山丸 9793吨 (uboat判定击沉)12.13

K-XIV Katori Maru 香取丸 9849吨 击沉 12.23
Hie Maru    日吉丸 4943吨 击沉 12.23
Hokkia Maru 北海丸 8416吨 搁浅 12.23
Tonnan Maru#3 第三图南丸 19209吨(uboat判定击伤) 12.23

K-XVI Sagiri 狭雾 2090吨 击沉 12.23
荷兰潜艇共击沉三艘 16730吨 一艘驱逐舰2090吨
          击伤搁浅四艘 35198吨
可能击沉一艘 3525吨
击伤一艘 9788吨
可能击伤一艘 19209吨


美国潜艇战绩
  S-38 Hydra Ⅱ(挪威船) 1375吨 击沉(41人死亡) 12.12

  SS-193 swordfish 剑鱼号
          Sanyo Maru 三洋丸   8360吨 命中一枚失效 12.74
          Kashin Maru 香椎丸  8407吨 击伤 12.14
          Atry tcsan 热田川丸 8662吨 击沉 12.16

S-38  
          Hayo Maru 巴洋丸 5445吨 击沉 12.21

SS-183 Seal 海豹号
         Hayataka Maru 早隆丸 856吨 击沉 12.23

SS-176 Perch  鲈鱼号
         Nojima 野岛号运煤船 8215吨 击伤搁浅 12.27
共击沉三艘 14963吨  击伤搁浅一艘 8215吨
另击伤二艘 16767吨  击沉友军一艘 1375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潜艇共击沉1100多艘日本运输和200多艘军舰,共计530万吨。但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一年多中,美国潜艇由于种种原因,战绩并不理想,其中还有乌龙事件。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开战头一年,美国及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潜艇战绩。
  1941年12月是开战一个月,第一个月中投入作战的美国潜艇主要是驻菲律宾的亚洲潜艇部队,盟军主要是驻印尼的荷兰潜艇部队。二支部队共有近四十艘潜艇。但投入作战的并不多,战绩也并不是理想,其美国潜艇相对于其规模来说是完全不相等。
   最早的攻击是SS-193剑鱼号开1941年12月9日1时,攻动的目标是一艘3900吨的货船,地点在马来西亚槟城南,没有日本方面的记录,估计是没有击中。第二次攻击是SS-201海神号发动的,攻击了一艘驱逐舰,地点在威克岛以南,估计是袭击威克岛的日本舰队,自然也没有击中。
   第一次击沉目标的攻击发生在1941年12月12日晚22时,是由SS-143 S-38号发动的,地点在菲律宾民都洛岛南,自认为目标为一艘5000吨级运输船,实际是一艘1375吨的货船,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艘日本船,而是一艘挪威船。
   这也就是美国潜艇的第一个战果,居然是盟军的船。这是开战以后的第一个大乌龙,个人认为美国的乌龙事件比较多这主要是美军的政策一向是先打再说。这艘倒霉的挪威船是Hydra2号,跑的是从曼谷到香港的航线,S-38在民都洛岛南发现它,当时Hydra2号是抛锚状态,被认为是一艘日本潜艇。于是将其击沉,船上有50名船员,41人死亡,9人生还。尽管这次攻击是错误的,但这艘船仍有可能被日本征用。由于这是一次乌龙,所以很多材料上没有这次攻击的资料,包括大名鼎鼎的uboat.net网站和JANNC的资料,维基上和日本帝国海军有相应介绍。
s-38
Hydra2
   第一艘被美国潜艇击中的日本船只是武装飞机运输船三洋丸,隶属于大阪商船地点是亚帕里,攻击者为ss-193剑鱼号,时间是14日14时。这次攻击并不成功,只命中了一枚MK-14鱼雷,而且没爆。这是有记录的第一枚鱼雷失效,以后失效的鱼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比有效的鱼雷更多。三洋丸于1942年11月21日被ss-186刺魟号击伤,1944年5月26日被ss-288鲔鱼号击沉。
                                                                                               ss-193
   14日19日剑鱼号又击伤了8407吨的香椎丸,航海日志报告最后发现该船正在下沉,但实际并没有沉没,Uboat.net认定为重创。
香椎丸
   12月16日终于迎来第一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本商船,热田川丸,攻击者仍是ss-193剑鱼号,热田川丸隶属于三井船舶,是一艘有武装的商船,排水量8662吨,地点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面,3名船员和25名士兵死亡。(注:热田川丸18日才沉没。)
热田川丸
    第二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是5445吨的运输船巴洋丸号。时间为21日2时,攻击者为s-38。当时日军在仁牙因湾登陆,s-38奉命前去攻击。一同作战的还有三四艘潜艇。只有s-38突破驱逐舰的防线,击沉巴洋丸号。巴洋丸号隶属于东洋汽船,被击沉时有2人死亡。猎杀潜艇1中历史任务有一个任务就是这次战斗,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巴洋丸
    第三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是856吨的货船早隆丸号,攻击者是ss-183海豹号,地点为仁牙因湾即林加延湾北面。早隆丸号隶属于阿波国共同,随船1人死亡。
    以上是12月份美国击沉的四艘商船,其中日本商船共3艘14963吨,击伤两艘16767吨,当然所谓击伤的两艘基本没有战术意义。
   有战术意义的击伤是ss-176鲈鱼号创造的。它于12月17日击伤了野岛号运煤船。这是日本海军的船只,属于军舰类,野岛号运煤船,排水量8215吨,被鲈鱼号在香港西南击伤后搁浅,这是第一艘被美国潜艇击伤的日本军舰。
野岛号运煤船
   以上是美国潜艇在41年12月的战果,除此之外至少还有5枚以上鱼雷失效而导致攻击失效而导致攻击失败的战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41年12月也是荷兰潜艇战果最大的一个月。四艘潜艇共击沉日本商船三艘16730吨,驱逐舰一艘2090吨,击伤搁浅四艘35196吨,可能击沉一艘3525吨,可能击伤两艘29002吨。
   41年12月12日荷兰潜艇O-16攻击了泰国南部北大年府登陆的日本船队,将东山丸(8666吨)、金华山丸(9305吨)、阿苏山丸(8811吨)击伤搁浅,又击伤了9788吨的凌户山丸,前三艘船后来被捞起。所以以上四艘只能算击伤不能算作击沉。
   同日荷兰潜艇k-12号在附近击沉了1938吨的塔路丸。塔路丸号隶属于北日本汽船,是太平洋战场第一艘被潜艇击沉的日本船只。该船被击沉时无人伤亡。
   K-12号的第二个目标很有争议,uboat.net网站认定K-12击伤了淡路山丸,但实际淡路山丸已于12月8日被英国飞机炸沉。维基上认为击沉了3525吨的泰山丸,但JANNC上没有泰山丸沉没的记录,其他方面均无记录。
K-12号潜艇
K-12号潜艇艇长Henry Cristoph John Coumou
塔路丸
淡路山丸
   K-14号是战绩最好的荷兰潜艇,12月23日它在马来西亚沙捞越附近先后击沉:9849吨的香取丸(日本汽船)10人死亡。4943吨的日吉丸(北日本汽船)5人死亡。击伤38416吨的北海丸,并使其搁浅。并外uboot.net认为它击伤了19209吨的第三图南丸。

K-14号潜艇
香取丸
北海丸
日吉丸
第三图南丸
   同样在12月24日在沙捞越附近,K-16号击沉了狭雾号驱逐舰,这是由潜艇击沉的第一艘日本军舰,导致121人死亡,可惜的是K-16次日被日本潜艇I-66击沉。
K-16号潜艇
K-16号潜艇艇长Louis Jan Jarman
狭雾号驱逐舰
    以上是41年12月(41年12月日本共损失商船12艘57758吨)美国及盟军潜艇的战绩:盟军潜艇共击沉六艘商船31693吨占41年12月日军所损失商船的55%,另击伤商船(确认含搁浅)6艘51965吨,击沉军舰一艘2090吨,41年12月日军共损失大小军舰12艘13668吨,占总损失比15.3%,另击伤一艘军辅船。
   41年12月盟军共损失潜艇8艘。其中5艘是损失在太平洋战场。其中荷兰潜艇4艘:O-16于41年12月15日晨3时30分在雕门岛触雷,41人死亡1人生还。O-20于12月19绫波号和夕雾号驱逐舰用深水炸弹炸伤,随后由船员凿沉,艇长和6名船员死亡,其余被浦波号俘虏,地点位于吉兰丹岛东。K-17号于12月21日在雕门岛触雷沉没。K-16号与12月24日在沙捞越附近以南60海里处被日本潜艇I-66击沉,36人死亡。美国潜艇损失为一艘ss-195海狮号1941年12月10日在甲米他被日本飞机炸伤,于12月25日凿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在超大发过这个帖子。后来超大关了,也就没有再更新。现在看到这个论坛。又打算继续写了。今天先发一个帖子。如果有人看就继续发。

列兵

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4-2-3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lllddd 发表于 2024-2-2 21:03
之前在超大发过这个帖子。后来超大关了,也就没有再更新。现在看到这个论坛。又打算继续写了。今天先发一个 ...

热切期待大作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4-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4-2-4 21:14 编辑

欢迎来论坛发表,主区偏技术向,所以特为搬运到《战史钩沉》。感谢。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1月潜艇战绩详情
美国潜艇战绩
SS-180         平壤丸       2627       击伤           1.5
               帝安丸       5387       击沉           1.9
               第一云海丸   2225       击沉           1.7
ss-177         咸兴丸      2929       击沉           1.10
ss-186         哈尔滨丸    5167       击沉           1.10
ss-179         荣山丸      4702       击沉           1.18
ss-194         福洋丸      5463       击伤           1.22
ss-193         妙见丸      4124       击沉           1.24
ss-211         I-73        1400       击沉           1.27
击沉6艘商船   19832吨        击伤两艘商船   8090吨
        击沉军舰1艘       1400吨
荷兰潜艇战绩
      O-19     秋田丸       3817        击沉           1.10
      K-18     敦贺丸       6987        击沉           1.23
               p-37         935         击伤(疑)     1.24
               CH-12        309         击伤(疑)     1.24
      击沉两艘商船      10804吨

42年1月随着从夏威夷出发到达日本海域的美国潜艇投入作战:美军潜艇的攻击次数和战绩开始有所上升。
ss-180青鳕号从珍珠港出发,1月5日在东京湾以南击伤特级炮舰平壤丸号(2627吨)。本次攻击共发射六枚鱼雷,至少有三枚命中,最多只爆了一枚。1月7日在附近击沉了第一云海丸(2225吨),这是隶属于中村汽船的运煤船,船上有一人死亡,这艘船当时没沉,船员弃船后由日本海军航空兵击沉。1月9日击沉帝安丸(5837吨)隶属于帝国汽船的运输船。船上1人死亡。


第一云海丸

SS-177狗鱼号从马尼拉出发,1月10日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以南击沉特级炮舰咸兴丸;咸兴丸隶属于大阪商船,排水量2929吨,造成2人死亡。


咸兴丸
ss-186刺魟号12月30日1人从马尼拉出发。1月10日海南岛南击沉了哈尔滨丸。哈尔滨丸隶属于日本海汽船(5167吨)造成6人死亡。

哈尔滨丸
ss-179潜水者于41年12月14日从珍珠港出发,1月18日在同本纪伊水道南,击沉荣山丸。荣山丸(4702)隶属于与国汽船,船上45人全部死亡。

荣山丸
ss-194海龙号,于1941年12月30日从苏腊巴亚出发,1月23日击伤5463吨的福阳丸,地点在金兰湾附近。顺便说一句,ss-194海龙号应该就是电影《粉红色潜艇》中的海虎号的原型,因外漆脱落,漏出红色底漆,被东京玫瑰骂做:红色海盗。一度搞得美国人也摸不着头脑。
ss-193剑鱼号1月16日从苏腊巴亚出发,1月22日巡逻达沃海区。1月24日在马鲁古海击沉武装炮舰妙见丸。妙见丸(4124吨)隶属于东亚汽船,死亡情况不明。ss-193已经击沉两艘商船,计12786吨,是第一个击沉10000吨以上的潜艇。

妙见丸
ss-211,又名白杨鱼号1941年12月11日从珍珠港出发。在九州岛丰后水道附近巡逻曾攻击过一艘护卫舰未中在返航途中接到电报传有三艘日本潜艇可能在其返航图中。于是ss-201加强搜索与1月27号发现了一艘。发射三枚鱼雷将其击沉(具体可以百度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的美国潜艇,该本前半部资料比较准确,后半部均为潜艇长作战日志的估计)击沉的潜艇是日本I-73号。I-73号是日本海大VI型A级潜艇,排水量为1785/2440吨。当时正执行第二次任务,同行潜艇为I-71、I-72。船上的68人全部死亡。沉没地为中途岛西,该艇42年3月20日被改为I-173。这是太平洋战争被美国潜艇击沉的第一艘日本军舰,也是第一艘被潜艇击沉的日本潜艇。关于I-173,应该说这艘潜艇是比较倒霉的,有一种说法:I-73是因为美国情报部门侦听到其行踪,然后将其行踪发给ss-211,ss-211才能将其击沉。还有一种说法更离谱,说ss-211看不上商船,专打潜艇。其实前一种是误传,后一种就是胡扯了。比较准确的情况是I-24炮击中途岛后,向东逃跑,美国方面就将I-24逃跑方向通报全军,ss-211在日本列岛附近转了近一个月,一无所获,只好返航,正巧和I-24逃跑方向在同一纬度,于是ss-211就在返航途中仔细搜索,I-173是来替换之前来炮击中途岛的三艘潜艇,结果被ss-211发现,成了I-24的替死鬼。另外,根据后来解密的说法是击中I-173的鱼雷失效,但I-173在下潜时惊慌失措,操作失误,意外沉没。I-173艇长为磯部(市川)旦少佐。

反映击沉I-173的油画

I-173同型舰I-71
ss-180青鳕号、ss-179潜水者、ss-211白杨鱼号,这三艘是从珍珠港出发的,号称珍珠港三剑客,有一定宣传成分,但应该说战绩还是不错的。
荷兰潜艇战绩比上一个月少,主要是于用潜艇不多。O-19于1月10日击沉秋田丸(9817吨)隶属于日本邮船,地点在新加坡附近,造成3人死亡。这一纪录在uboat.net没有。O-19还宣称击沉大龙丸,据现在资料,其吨位和位置均与大龙丸不等。
秋田丸
K-18于1月23日在马六甲海霞巴厘巴板附近,试图攻击那珂号轻巡洋舰时。发射的鱼雷击中了客货船敦贺丸,并将其击沉。敦贺丸(6987吨)隶属于日本邮船,39人死亡。
1月24日K-18发动了一次攻击最初认为目标为P37(935吨),后被认为是潜艇ch12号(291吨),应该是攻击未中。
荷兰潜艇本月共击沉两艘10804吨,差不多是美国潜艇的一半。但美国潜艇有战绩的就有7艘,开始出现美国多点开花的特色,而且还是美军潜艇战绩不佳的早期。
本月即42年1月,日本共损失商船17艘,共73865吨,美军及盟军潜艇共击沉8艘商船30636吨,占41.5%。日本共损失军舰7艘,8508吨,潜艇击沉1艘,1785吨,占21%。
本月美军及盟军共损失潜艇四艘。在太平洋战区损失的为S-36(SS-141)S-36于1月20日在望加锡海峡,塔干巴康晴礁触角搁浅。于21日下午1时30分弃船,全体人员被荷兰汽船西贝路号救出,无人伤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二月潜艇战绩详情
19422月美军潜艇在太平洋战争上数量上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取得战绩的依然以驻扎在巴达维亚的潜艇为主。
2月份被攻击的第一艘日本船只是亚利桑那丸,排水量9685吨是陆军征用船。1942130日从高雄出发,参与日军在林加延湾的登陆作战,21日在林加延湾在距离1200米处的右舷发现一枚正在向船冲来的鱼雷,亚利桑那丸立刻使用船前部的75mm炮射击,结果一发炮弹打在舰桥上,炸伤了10个人,鱼雷击中水线以下擦伤船体,没有爆炸,应该是失效了。战后,根据各方面情报分析,认为这枚鱼雷ss-194海龙号发射的,但基于维基和uboat两个网站都没有记录。亚利桑那丸与19421114日被美军海军航空兵击沉。
亚利桑那丸
ss-194海龙号后来的攻击就比较明确,22日,仍然在林加延湾发射鱼雷,击沉了多摩川丸,多摩川丸排水量6441吨,属于东洋海运客货船,也是陆军征用船。1938528日由三菱在横滨的船坞开工建造,922日下水,121日竣工,也是从高雄到林加延湾时被ss-194海龙号击沉的,死亡船员1人,日军官兵47人。这一战例在《中外海战大全》中有记载,不过翻译时将多摩川丸翻译成玉川丸。
多摩川丸
24日,ss-191牛尾鱼号(也叫做杜父鱼号)在印尼苏拉威南岛东面的首达里湾外击伤了正在巡逻的凉风号驱逐舰。凉风号,白露级驱逐舰第十艘,1937年由日本浦贺船厂竣工,排水量1685吨。24日在科达里港外巡逻被ss-191牛尾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乘员舱被淹,9人死亡。随后由山风号驱逐舰、圣克莱门特号海轮和严岛丸急救维修后,拖回港口,328日返回佐世堡,48日到达,开始维修,到7月才能投入作战。1944125日被潜艇“飞鱼”号击沉。
1937年的凉风号驱逐舰
凉风号驱逐舰模型外壳
28S-37ss-142)在苏拉威的望加锡以南22海里处击沉夏潮号驱逐舰。当时由于日军南下,S-3722日离开巴达维亚回到望加锡海峡,25日,s-37离开维廉角28日晚发现一艘驱逐舰,18时驱逐舰消失在西北。13分钟后在五英里外发现了3艘驱逐舰,速度为15节,半小时后S-37在水面情况下接近至8000码,鱼雷准备完毕后,1946分继续靠进,距离4000码时,又发现3艘运输船的轮廓,距离3英里才向北,1951S-37改变方向,准备攻击运输船。2010分,驱逐舰加速将运输船保护起来。2030分,S-37在无法攻击运输船的情况下,转为攻击驱逐舰。2036分至40分之间,S-37800码距离上,对每个驱逐舰各发射一枚鱼雷,30秒后第三枚鱼雷爆炸观察到浓烟升起,又观察到约20英尺的舰首舰尾中间翘起。2041S-37下潜准备躲避深水炸弹,其余驱逐舰开始用声纳寻找目标,在2050分至2215分驱逐舰每隔10-15分钟扔一次深水炸弹,S-37保持静默并下潜至267英尺,直到2230分驱逐舰才离开。S-37击沉是夏潮号驱逐舰,根据维基资料,夏潮是阳炎级第6艘,1937129日开工1939223日下水,1940831日服役,排水量2033吨,25日加入望加锡攻击部队,18日由于天气不好,在进入望加锡港口时,部队指挥官久保九次少将下令按照天气不良的登陆方式执行,各舰开始打开通信识别灯,忽略了对潜警戒,2215分(这里与S-37观察时间有误)夏潮被S-37的鱼雷击中,鱼雷击中左舷中央前部的机械舱,船体严重破坏,上甲板炸开,爆炸同时将填有93式鱼雷的2号鱼雷发射台和测量仪炸飞,爆炸口附近的汽艇和探照灯也被炸坏,于是由僚舰黑潮号准备把夏潮号拖拽返回肯达里(当时黑潮号认为夏潮号是触雷受伤),29715分由于风向突变,夏潮号浸水加速,无力回天,夏潮号逐渐沉没,随后舰艏和舰尾向中间翘起,843分沉没,共死亡8人,重伤6人,其余被亲潮号和黑潮号救起。当时认为夏潮号想被拖拽返回是太天真了,因为夏潮号的自爆被形容为深水炸弹爆炸一样。从以上资料来看夏潮号被击中后虽然也是断成两节,但实际与S-37记录有所不同,另外夏潮号被击中后虽然也是断成两截,但时间与S-37记录有所不同,。另外,夏潮号被击中后,没有进行反潜作战反而认为是触雷,倒是夏潮号上的爆炸声,被S-37认为是深水炸弹爆炸。2320S-37就上浮发电报,检查损伤,并没有发现日军。(个人认为时间不同,可能是时区的问题)。夏潮号如果中雷后不被拖拽而直接抢滩搁浅,可能还会有救,这就是夏潮号舰长被认为太天真的原因。
没找到夏潮号的图片,这是同级舰雪风号
210SS-202鳟鱼号击沉中和丸和鞍马丸。前一艘船没有问题,双方资料都比较吻合。但后一艘,不仅资料比较少,就是ss-202本身和日方资料也不相符。据ss-202航海日志记录,210日晨就发现一艘45千吨的货船,于是在2000码的距离上发射一颗鱼雷未中,后在1200码的距离上发射两枚命中,将其击沉,这就是中和丸号。中和丸排水量2719吨,隶属于日东产业。193911月下水,1940320日竣工。194195日被海军征用,变为特设运输船,由佐世堡镇守所管辖。1942210日从基隆出发,向那霸航行。210日在基隆东北112公里处被ss-202击沉,无人死亡。
而对于鞍马丸。ss-202记录不详,没有记录击沉该船。但根据各方面资料,鞍马丸被认定为ss-202击沉。鞍马丸排水量6769吨。192962日浦贺船渠株式会社开工建造,隶属于山下汽船株式会社,原名北星丸。1930624日下水后转给国际汽船,改名为鞍马丸。1931210日竣工。194229日被ss-202击沉,58人死亡。维基上认为是在基隆东北附近被击沉(25°25N132°13E),日本汽船网认为是在台州以东(28°25N122°13E),个人认为维基上比较准确。但ss-202航海日志中,29日就没有发动鱼雷攻击。此处仍有一定争议,个人认为可能是一次攻击击沉中和丸与鞍马丸,当然也不排除是触礁、触雷或内部爆炸引起的沉没。
关于ss-202鳟鱼号本次航行也有一些传奇故事。可以在网上查找金砖压载的潜艇。
中和丸
鞍马丸
214ss-193剑鱼号击伤天城山丸。天城山丸,7620吨,三井船舶所属的货物船,海军征用船,194224日被ss-193剑鱼号击伤。1944214日被美军第58特混舰队舰载机炸沉。
天城山丸
217ss-201海神号击沉第五信洋丸。第五信洋丸,19369月开工。1937211日下水,19374月竣工,隶属于大光商船,194195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炮舰,由佐世堡镇守府所管辖,舰炮长海军预备大尉三田一也,同年1015日三田一也被升为海军预备少佐。1942217日,在五岛列岛西南海上巡逻时被ss-201海神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中央操纵舱。进水后无法航行,为了应对接近的ss-201海神号,于是开炮并投掷深水炸弹,结果导致进水增多。21819时沉没,包括船员在内的14人死亡,地点位于五岛列岛福江西南150km附近。据ss-201海神号航海日志记载,21718时发现船只烟雾,判断为一艘5000-7000吨货船。1850分发射三号,四号鱼雷,距离1200码。其中一枚命中,该船就停止航行。193分,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并使潜艇晃动,30秒后又是一声爆炸,万幸没有发现飞机和护航船只,潜艇还是下潜了。197分听到第三次爆炸声,于是停航并没有发现任何船只声响。1932分回到潜望镜深度搜索,并没有发现任何目标。对照双方记录,第五信洋丸被鱼雷击中后,听到潜艇的噪声(对方最近时只有500码)于是开炮,并投掷深水炸弹。ss-201听到爆炸声就是深水炸弹的爆炸,结果由于开炮和深水炸弹的爆炸反而导致第五信洋丸进水增加,加速其沉没,所以ss-201回到海面时第五信洋丸号已经沉没了。221ss-201击沉了昭久丸。昭久丸隶属于东和汽船,排水量4484吨,是海军征用船,其他资料不详,击沉地点在32°25N126°23Ess-201在充电时发现三公里外有船只,于是开始潜航。对方共有两艘船,其中一艘就是昭久丸。ss-201对其发射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昭久丸,昭久丸沉没,12人死亡,第二艘船于是加速逃走。ss-201准备追击时,发现一架四引擎巡逻飞机,于是放弃攻击。Issuu网站上的ss-201的航海日志缺17-21日的记录,所以无法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224ss-183海豹号击伤6666吨的与津丸。地点是望加锡西南,可能是击中了一枚失效的鱼雷,其他信息不详。维基和uboat等没有记录,其他地方也没有查到与津丸的资料。
228ss-167独角鲸号击伤满珠丸。满珠丸排水量6515吨,长128.02米,宽16.46米,高10.06米,三联式发动机,3525马力。最高航行14.2节,经济航速10节。隶属于帝国石油。19351220日开工,1936723日下水,92日竣工。194188日被吴镇守所征用为特设运油船,228日在小竺原群岛以500km处被ss-167击成中等伤害。32日返回横滨,428日开始修理,930日才修完,据ss-167航海日志记载。2272340分在距离6000-8000码处发现7000吨的油船,2808分发动攻击,距离1000码发射鱼雷两枚均命中,船只冒着蓝光下沉。所以ss-167判定为击沉,实际上没有沉没。
满珠丸
还有一次攻击值得一提。28日英国潜艇TrustyN45)(信任号)攻击了一艘只有51吨的Se co小船。结果由于其反击,险些击中潜艇,潜艇的一名炮手被碎片击伤,只能停止炮击。Se co号判定为疑似击伤。地点是在槟榔屿附近的昆仑岛海域。据uboat.net记载,另一艘中型商船也是在同一时间被炮火击沉。但由于潜艇的航海日志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没有这次攻击的详细报告。其实这是给英国人脸上贴金,28日新加坡还没有沦陷。这个地方的制海权还不在日本人手里,何来中型商船。而且28日,日本就没有损失较大的船只(5000吨以上)。Se co号的资料没有查到,估计是日军临时武装的小艇。就这样一艘51吨的小船拥有四英寸火炮和三挺机枪的T级潜艇也没能击沉他,还被打伤炮手,也是个笑话。
另外据《中外海战大全》中记载:220日大潮号驱逐舰也被潜艇击沉,据查大潮号驱逐舰是在1943220日被ss-218大青花鱼号击沉,《中外海战大全》记错了年份。
本月美国潜艇共击沉商船5艘共21930吨。占当月日军商船总损失9艘计37291吨的58.8%。击沉军舰一艘2033吨,占当时日军总损失军舰22530吨的80%,应该说战绩不错。由于二月份双方海军没有大规模交战,所以没有什么损失。从珍珠港出发的潜艇比较少,加上远东可作战潜艇数量较少,再加上菲律宾基地的丢失,只能利用巴达维亚为基地。所以战绩不高是正常的。不过从这几次作战来看美国潜艇艇长的个人作战精神还是得到了体现。ss-202本来是运输物资的完成任务后,又装了二十吨金银,依然敢深入敌后发动攻击。S-37是一艘一战线结束后不久下水的潜艇,居然敢攻击四艘驱逐舰护航的船队,并击沉一艘驱逐舰,这也预示美国潜艇部队将来的胜利。反之,日军反潜措施很糟糕,夏潮号被击中时根本没想到是潜艇,还以为是触雷,随后处理方式不佳导致沉没。第五信洋丸号也是艘特设炮舰,被击中时正在进行反潜搜索,被ss-201击中之后,乱扔深水炸弹,反而加速了自己的进水程度使自己沉的更快。至于英国潜艇本月战绩是个笑话,不代表英国潜艇没有能力,英国潜艇部队二战战绩仅次于德美,强于日苏意等国,在以后的作战也有上佳表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2-1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3月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详情
1942年3月2日第一艘被击沉的日本商船是ss-192击沉的加茂川丸,加茂川丸是一艘海军征用船,排水量6440吨,是日本三菱横滨船厂建第292号船,隶属于东洋海运株式会社,1937年8月26日开工,1938年2月16日下水,4月15日竣工,长133.9米,宽17.7米,吃水9.7米,5672马力,航速17.1节,船舶编号44513,是善洋丸级货船是的一艘。1940年被三井物产租用,1941年8月9日被海军征用,9月5日被编为横须贺镇守府所管辖的特设飞机运输船,船长清水严海军预备大佐。1942年3月1日从巴达维亚出发,从巴厘岛日军输送航空部队和军需品时,于3月2日22时30分在龙目海峡北部,巴厘岛新加拉惹以北50公里处,被ss-192旗鱼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左舷舰桥下,很快就起火燃烧,5分钟后即沉没,清水舰长以下5名船员,273名日军官兵,48名搭乘者死亡,共计326人,是开战后被潜艇击沉船只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ss-192旗鱼号航海日志记载,ss-192在4700码的距离上发动攻击的,这是一个比较远的距离,20时59分开始每隔20秒,发射一枚鱼雷,共计四枚。自认为攻击目标是一万吨级的航空母舰,鱼雷速度为低速,呈扇形发射,第一枚鱼雷发射后4分9秒听到第一声爆炸,第四枚鱼雷发射后4分19秒听到第二声爆炸,认定击中两枚鱼雷。随后护航日军驱逐舰开始长达1个半小时的深水炸弹攻击,最近的8枚深水炸弹可能距船只有100—200码。S-192下潜至250—300码英尺深处并开启静音模式才得以逃生。对照双方资料,ss—192只命中一枚鱼雷,第二声爆炸声可能是船上的航空燃料爆炸发出的声音,《中外海战大全》中也记载这一次攻击不过却将“加茂川丸”误认为是镰川丸水上飞机母舰。旗鱼也记载为帆鱼,水上飞机母舰为日军正规军舰,加茂川丸是商船征用后改成的特设航空运输船,舰船分类符号是XAPV,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船只,日军正规军舰不带“丸”,只用民用船才带“丸”,赵振愚不应该有如此错误。  
加茂川丸模型
以上均为加茂川丸
3月4日S-38击沉日军运油舰襟裳号是日军正规军舰,军辅船知床级运油舰第3艘,以日本北海道襟裳岬命名。1920年5月3日开工,1920年10月28日下水,1925年12月16日竣工,母港为佐世堡,预算造价150万日元,标准排水量15420吨,长143.48米,宽17.75米,吃水8.08米,使用老式三胀蒸汽机,5330马力,航速13.5节,定员157人。3月3日襟裳号对驱逐舰长月号和水无月号进行燃料补给,3月4日对松风号进行燃料后向新加坡行驶中被s-39击中,当天下午3时5分在勿里洞岛附近沉没,18人战死,舰长相马信田郎大佐以下162人获救。据s-39舰海日志记载,3月4日10时09分,向襟裳发动攻击,共发射4枚鱼雷,距离900码,命中3枚,并认定为一艘至少10000吨的油船,随后s-39下沉至90英尺躲避深水炸弹约3小时后,确定再无深水炸弹,上浮,发现3艘驱逐舰,但日军驱逐舰没有发现他。
襟裳号模型外壳
襟裳号
同日ss-167击沉多喜丸。多喜丸1243吨,大阪铁工厂樱岛工厂第906号船,1916年下水,1917年4月竣工,属于合资会社松昌泽行,868马力,航速11节,船舶编号19764.宝山级货船第5艘。1918年被大藏省买下,1937年2月5日卖给饭野海运,1940年10月28日被陆军征用,1942年3月3日从高雄出发前往门司,4日在奄美大岛名濑西北40公里处被ss-167独角鲸发射的鱼雷击中23时30分沉没,死亡22名船员。距ss-167航海日志记载,3月4日23时16分发现有汽船,距离800码,潜望镜深度,近至1000码确认为一艘5000吨汽船,23时40分发动攻击,共发射4枚鱼雷,听到两次大爆炸,船首立刻下沉。23时56分目标完全沉没,ss-167最初认定为一般六甲丸级货船,六甲丸约为2500吨,也没有5000吨,实际多喜丸只有1243吨。
3月5日ss-207击沉海城丸,海城丸1936年12月17日开工,1937年8月7日下水,1931年10月18日竣工,排水量8636吨,长144.7米,宽18.6米,高11.4米,3700马力,船舶编号43992。是由三菱重工业横滨船厂建造的第279号船,是一艘油船,隶属于日东产业。1941年11月12日被海军征用,编入第4舰队,督察官石川哲四郎预备大佐。1942年3月1日从特鲁克港出发前往拉包尔,随后就没有消息,5日18时40分特鲁克以南210公里处被ss-167发射的鱼雷击沉,石川哲四郎以下90名船员全部死亡。《日东商船社史》中有第二海城丸生存船员漂流到无人岛并生还的记述,不过,据地图显示附近上百公里内均没有岛屿,最近的就是特鲁克岛。另外有一艘同名的海城丸也被征用,时间为1941年9月6日,原隶属于大连汽船(3275吨)为了区别这艘海城丸,以“第二海城丸”命名。据ss-167航海日志记载,3月4日22时37分发现一艘8500-10000吨的油船,在850码的距离上发射3枚鱼雷,2枚命中,目标在17分钟后沉没。
海城丸
3月5日ss-182击伤台东丸,台东丸隶属于大阪商船,排水量4466吨,3月5日被ss-182击中一枚鱼雷,鱼雷可能失效,台东丸仅受轻伤。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台东丸
3月7日ss-210击伤朝日山丸。朝日山丸隶属于三井船舶,1942年3月7运载3000吨煤,从室兰向东京航行时,于3月7日15时,在鹿岛滩东南滩东面被ss-210发射的鱼雷击中,仅受轻伤。
3月11日,ss-210击沉福州丸。福州丸,1904年2月由挪威开始建造,1905年3月大阪商船购入改名为福州丸,1928年1月21日在仁州港发生爆炸死7人,伤13人。长70.71米,宽10.73米,吃水6.65米,526马力,船速9.3节,排水量1454吨,1931年8月5日出售给北日本汽船,1942年3月11日在上海以东270海里处被ss-180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无人死亡。据ss-180航船日志记载,3月11日1时7分发现一艘井型甲板的货船,类似于小谷田级货船,船速为15节,在发射两枚鱼雷后被其发现并规避,发射鱼雷未中。20分钟后再次发射鱼雷,命中后发出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福州丸在3分钟后内就快速沉没。
福州丸
3月11日,ss-180击伤贝加尔丸。贝加尔丸隶属于大阪商船,是首次使用该公司涡轮发动机的客货船,用于大连航船运输。根据当时海上人身安全会议规定,按英国商务部标准设计,船体由三菱神户造船厂建造,与长崎造船厂一起总装。1920年12月1日开工,1921年5月10日下水,1921年9月15日竣工,长121.92米,宽15.24米,吃水9.14米,主机为两座三菱帕森斯·S·G 5500马力发动机,船速17.3节,排水量5266吨。1939年8月12日卖给东亚海运,1945年在大分县姬岛附近触雷座搁浅。战后卖给极洋捕鲸该做捕鲸船。1968年解体。1942年3月1日被ss-180击伤,据ss-180航海日志记载,3月11日4时45分发现一艘与福州丸类似的货船(两者的确有些类似,可以参看两者的图片)先后攻击4次,发射6枚鱼雷,无一命中,于是浮出水面,使用3英寸火炮射击,第一发炮弹击中舰桥并引起火灾,但随后11发炮弹无一命中,贝尔加丸趁机逃走。
贝加尔丸
3月13日ss-206击沉秩父丸。秩父丸,1923年2月12日开工,1923年5月23日下水,命名为秩父丸,8月20日竣工,排水量1525吨,1927年8月6日,隶属关系变更为日鲁渔业株式会社,1940年9月18日被海军征用,1941年10月15日编为特设运粮船,由横须贺镇守府管辖。1942年3月13日6时50分在御藏岛里村西南约10公里处被ss-206发射的鱼雷击右舷舰桥下方,次日8时50分沉没,4名船员和22名乘客死亡。据ss-206航海日志记载,3月13日6时25分发现一艘单烟囱货船,认为是一艘非洲丸级(9500吨)或伦敦丸级(7200吨)货船,向其发射4枚鱼雷,分别间隔7s,6s和10s,有3枚命中,将其击沉。秩父丸只有1525吨。ss-206最后记录却认为有7500-9500吨,差别较大,在航海日志最后认定为一艘10050吨油轮,说明ss-206的艇长由于第一次作战航行,经验不足。
秩父丸
3月17日,ss-208击沉石狩丸。石狩丸,1937年10月27日开工,次年2月19日下水,命名为石狩丸,4月9日竣工,隶属于共立汽船。5月20日转归于北海道煤矿汽船,6月9日被日鲁渔业雇用,1941年9月13日被海军征用,编为特设运煤船,由横须贺镇守所管辖。1942年3月运送109人,航空挥发油1070桶,其他油共212桶,炸弹106吨,军需品2098吨,防疫班7人,14日从东京出发,17时15分在小笠原群岛父岛西方15公里处中雷,机械室进水并发生火灾,7时40分沉没。据ss-208航海日志记载,3月17日5时30分发现目标距离6500码,6时02分距离1100码发动攻击,共发射两枚鱼雷,目标为金刚级货船7043吨,鱼雷击中目标,听到大爆炸,由于发现两艘驱逐舰,所以下潜至125英尺并保持静音航行,据估计ss-208听到的大爆炸声应该是石狩丸上的油料爆炸的声响。
ss-211于3月23日击伤日昌丸。日昌丸,1938年11月26日开工,1939年4月22日下水,7月20日竣工,隶属于南洋海运,排水量6526吨,4500马力,船速17.6节,是一艘客货船,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大型远洋客货轮中除医院船外唯一的生还者,就这样也被重创。1942年3月27日下午3时15分,日昌丸从门司往大连空载返航,在巨济岛附近以13.5节航行时被ss-211的一枚鱼雷击中右舷第3号船舱,并发生爆炸,船舱盖被炸飞,右舷也出现裂缝,边缘出现断裂,进水后船左倾到23度,船头也下沉,为防止船尾螺旋浆在船尾翘起后空转,于是向船后方的第5第6号船舱注水,并在当地渔船支持下,在中午时分搁浅在巨济岛。在中雷的混乱中,有17名船员上了救生艇,3天后被驱逐舰朝风号发现并收容,在漂流中已有3人死亡。日昌丸后来在釜山被朝鲜重工修复,1965年解体。应该说日昌丸建造的比较结实,中雷后没有沉没,而且也很幸运,就在巨济岛附近加上及时向后舱注水,成功搁浅,没有出现日本大型客货轮全灭的情况。另外如果船员不下救生艇,而共同损管的话,日昌丸受的损害可能还要轻一些,而且也可能避免人员死亡。关于日昌丸《二战太平洋远东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全纪录》中认定日昌丸为击沉,但JANAC没有记录,真实情况就是日昌丸被击伤后搁浅。
日昌丸的油画
日昌丸的模型
日昌丸两面图
3月3日ss-187击沉朝晃丸。朝晃丸,排水量842吨,隶属于大洋兴业,海军征用船,于3月30日在苏拉威西岛望加锡附近被ss-187击沉,26人全部死亡。据ss-187航海日志记载8时52分发现目标,距离12600码,9时15分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击中舰桥下方,发生大爆炸,6分钟就沉没了。《战时运输船队史》中称朝晃丸是3月28日10时31分望加锡南面75公里处沉没,但3月28日没有潜艇在此处发动攻击,可能是因为全体船员都死亡了,而弄错了日期。
同日ss-198击伤辰凤号。辰凤号,6334吨,隶属于辰马汽船,1937年8月2日开工,次年1月19日下水命名为辰凤丸,4月30日竣工,1941年4月17日征用为特设运输船,监督官海军预备大佐田正一,1942年3月30日18时,在向横滨贺航海途中被ss-198的鱼雷击伤。
辰凤丸
本月荷兰潜艇也有少些成绩3月1日k-15击伤鹤见号,知床级运油船第5艘,排水量14050吨,1921年3月10日开工,9月29日下水,次年3月14日竣工,3月11日在万丹湾北部被荷兰潜艇k-15号发射的鱼雷击伤,只能勉强航行和补给,3月12日到新加坡港维修。K-15也受到大约60枚深水炸弹攻击,并受伤,其燃料舱发生渗漏,当晚损坏的油箱被海水渗透,k-15向北撤退,3月2日经修理和人员休整后通过巽他海峡逃向印度洋。
鹤见的模型
1922年的鹤见
本月美国潜艇共击沉7艘商船23481吨,击伤5艘27142吨,当月日军总损失商船16艘,84595吨的27.7%,二月份日军损失军舰3艘,16580吨,美军潜艇击沉一艘,14050吨占84.7%。荷兰潜艇击伤1艘军舰,14050吨,本月美国潜艇延战绩一般,主要原因如下:远东地区潜艇连续作战,补给不便,加上能投入作战数量不足,珍珠港潜艇往返周期长,加藤(Gtao)级尚未投入作战。不过击沉大型运油舰襟裳号也是一个不小的战绩,荷兰潜艇击伤鹤见号只能当成刷存在感,不过荷兰舰艇部队取得的成绩也算不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4-2-1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lllddd 发表于 2024-2-10 22:55
1942年3月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详情1942年3月2日第一艘被击沉的日本商船是ss-192击沉的加茂川丸,加茂川丸是 ...

大年初一发帖,估计在国外过年吧?发完知会一声,方便加精。顺祝年禧!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4月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详情
1942年4月由于美国前线潜艇基地的丢失导致当月是美国潜艇战绩是最差的一个月,而当月英国潜艇战绩不错。
4月1日英国潜艇HMS Truant(懒惰号)(N68)击沉八重丸和春晴丸。这两艘船是向缅甸前线运送部队物资后,在空船返回新加坡的路上被击沉的。春晴丸隶属于大同海运,排水量4949吨,建于1911年,为海军征用船,1942年4月被击沉,2名船员死亡,其他资料不详。八重丸隶属于帝国汽船,是播磨造船厂相生工厂的第10号船,1918年12月25日开工,1919年6月4日下水,6月30日竣工,排水量6780吨,长129.54米,宽16.36米,高8.84米,主机为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部,4165马力,航速13.255节,船舶番号25187,信号符字RMKT>JADD。1920年卖给国际汽船,1942年4月1日,在马六甲海峡北部,槟榔屿西北70海里处被英国潜艇击沉,4名船员和2名士兵死亡。据HMS Truant航海日志记载,4月1日19时40分,发现3艘船,航向东南,下潜准备攻击,20时13分,在距离2700码处向一艘船发射6枚鱼雷,本来打算向这艘船发射3枚鱼雷,在向前面另一艘船再发射3枚,但由于发生故障,六枚鱼雷只能向一艘船发射。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一艘船,目标立刻严重开始倾斜,并从船尾开始下沉。第三艘船开始改变航向,于是潜艇下潜躲避,等回到潜望镜深度发现中雷的船还浮在水面,另外两艘船在它周围不规则的转圈,开始等候下一个攻击机会。21时13分,当其中一艘船与受伤船只并排停至一起,在距离5400码处发射2枚鱼雷,一枚鱼雷发射失败,只听到这枚鱼雷砸在潜艇压载水舱外壳的声音,另一枚击中敌船的后部,中雷后船几分钟后就沉没了。第一艘中雷的船4分钟后也沉没,21时27分,浮出水面,开始向东北追击第三艘船,一个小时后由于无法追上,被迫放弃。从以上资料看来,应该是先击中八重丸,八重丸停止后,春晴丸上来救援,结果也被击沉,八重丸随后沉没。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八重丸

疑似春晴丸的照片


4月10日ss-200击沉サド号。サド号山下汽船的雇佣船,战时损失船与船员资料馆上以为是一艘拿捕船。サド号原来是一艘葡萄牙船,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荷兰船,排水量为3039吨,《太平洋战争时损失船舶明细表》中认为937吨。ss-200的航海日志缺本次巡逻的记录,据维基记载4月10日早晨 ss-200发现一艘大型货船,于是在浓雾中向敌船发射3枚鱼雷,但无一命中,不久货船从浓雾中驶出,但是,这时已不利于攻击,只好看着他逃走,但是ss-200很快发现第二个目标在伊豆大岛北端风早琦灯塔附近发现葡萄牙货船サド号,发射一枚鱼雷将其击沉,不久3-4艘巡逻舰开始对潜艇实施深水炸弹攻击,ss-200停在120米的深度直到攻击停止后,ss-200的任务改为支援哈尔西中将的部队空袭东京。ss-200是电影《潜艇密航大作战》,又名《直捣东京》中的原型之一。

サド号
ss-209于4月13日击沉龙神丸。龙神丸,6243吨,是桥本汽船的雇佣船,被陆军征用,1942年4月13日傍晚,在丰后水道冲之岛被ss-209击沉,二人死亡。据ss-209航海日志记载。4月13日16时50分发现一艘6000吨的货船,单烟囱三岛式上层建筑,航速九节。ss-209分别间隔两分钟、八分钟和三分钟发射4枚鱼雷,只有2号鱼雷击中。船只中雷后,船尾轮机舱被炸坏,船体倾斜,船员开始弃船,中部甲板和船尾沉没。随后发现驱逐舰,ss-209于是离开现场,《战时输送船史》中记载,龙神丸是42年3月27日触雷沉没。太平洋战争期间损失船舶明细表中采用这种说法。


4月11日ss-202击伤日新丸。日新丸是排水量16801吨油轮。1932年2月26日神户川崎造船厂基于挪威捕鲸船克拉克罗斯爵士号制造的16764吨级捕鲸船。1936年8月1日下水命名为日新丸,1936年9月28日竣工,支付给大洋渔业,1936年11月13日开始4个月的捕鲸活动,捕捉超过1000只鲸鱼包括807只蓝鲸。1937年日新丸被卖给林兼商店株式会社,1941年11月25日被征用后改为特设运油船,1942年4月11日ss-202发现日新丸后,发射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船尾,重创日新丸,日新丸随后全速逃走。ss-202与16日-23日为杜立特空袭东京提供气象保障,也是电影《潜艇密航大作战》,又名《直捣东京》中的原型之一,该电影是1943年底上映,过后不过两个月ss-202就被击沉。

日新丸
4月16日ss-198击沉北见丸。北见丸排水量397吨,隶属于日本水产。1936年9月9日开工,11月8日下水,命名为北见丸,12月15日竣工,船主为共同渔业株式全社。当时等级为361吨,1937年5月7日船主变更为日本水产株式会社,1938年4月10日被征用,后几经征用,1939年被重新征用海军运粮船,隶属于横须贺镇守府。1942年4月16日从拉包尔出发经卡维恩向波纳佩岛航行途中被击沉,26名船员全部死亡。据ss-198航海日志记载,4月15日22时40分在拉包尔西北80英里处发现螺旋浆噪声,随后发现2英里外的船只,舰桥上带有灯光,第一次发射两枚鱼雷未中,4月16日0时21分再次发射一枚鱼雷,被敌船躲避,第三次1时20分从艇尾发射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命中,三分钟后船尾开始下沉,并伴随至少五次巨大的爆炸,当时认定为7000吨级油轮。实际只有397吨的北见丸。

北见丸
4月24日ss-202击伤橘丸。橘丸,1920年11月24日在神户播磨造船所开工。次年4月5日下水,6月7日竣工。排水量6539吨,载重9345吨。长128米,宽16.5米,高10.1米,3591马力,14.4节。满珠丸为其同型船。是日本最早的民用运油船。隶属于铃木商店。1942年4月24日在纪伊半岛附近被击伤,幸免沉没。


橘丸
4月25日ss-190击伤鸟羽丸。鸟羽丸,T型货船,6995吨。1941年7月15日被陆军征用,4与25日在吕宋岛西南被ss-190击伤,uboat.net上认定为击沉,实际上鸟羽丸并没有沉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被中国接收,1946年9月改名为台南号,后又改名为福祥号。1958年或1962年在高雄解体。ss-190发射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幸免沉没。由轻巡洋舰木曾号拖拽至圣费尔南多附近搁浅,一个月后经维修又拖至基隆港修理,由于损伤严重在港口长期停泊。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鸟取丸

和鸟取丸同级的德岛丸
4月26日ss-177击伤高砂丸。高砂丸排水量9347吨,1942年4月26日1时38分在安汶近海被ss-177发现。ss-177发现后进入战斗状态,从艇首发射4枚鱼雷,从艇尾发射1枚鱼雷,击中一枚后浮上水面追击,再次发射两枚鱼雷击中,随后发现有其他船只高速驶来,于是脱离战场,高砂丸中雷造成舵及掌舵机械以及部分船体受伤。
4月30日ss-213击伤西阿丸。西阿丸,排水量6659吨,是播磨造船场相生工厂建造的第266号船,隶属于大阪商船的货船。1938年5月17日开工,1938年3月4日下水,4月28日竣工,命名为西阿丸,1949年8月19日被海军征用,9月20日编为由佐世堡镇守所管辖的特设运兵船。9月27日开始由川崎造船厂改装,10月28日改装完毕,1942年4月23日从四日市出港,30日15时17分在埃尼威托克岛附近被ss-213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中央,没有爆炸,21时再次躲过雷击,5月1日6时30分被浮出水面的ss-213的甲板炮击中右舷受伤。这是加藤级潜艇的第一次攻击,结果却是鱼雷失效,令人叹息,其实鱼雷失效问题是美军潜艇所面对的最大问题。
4月1日,ss-197击伤那珂号。那珂号,川内型轻巡洋舰第三艘,由横滨船厂建造,1922年6月10日开工,1923年9月1日下水前遇到关东大地震而报废,后又重新建造,1925年3月24日下水,11月30日服役,排水量5195吨,长162.46米,宽14,2米,吃水4.8米,90000马力,35.3节,定员446人。1942年3月15日日军开始准备进攻圣诞岛,美军派出ss-197截击日军。ss-197与3月30日晚抵达指定海域,3月31日ss-197发动攻击,声称击沉一艘巡洋舰。但据日军记载6时50分,名取躲避了3枚鱼雷,9时49分那珂躲避了4枚鱼雷,直到4月1日5时第四水雷战队(那珂,峰云,夏云)在圣诞岛警戒时被ss-197发射的鱼雷击中右舷中部,那珂号被重创,无法航行。由天津风、哨戒艇34号护卫,那珂由名取拖曳,由夏云、峰云,长月,水无月护卫,向爪哇岛万丹湾撤退。途中,那珂号恢复部分动力,可以自航,6时左右在那珂右舷后方6000米处发现上浮潜艇,于是开炮,并由驱逐舰投掷深水炸弹,最后第36号哨戒艇报告将其击沉,实际上ss-197下潜至最高深度躲避深水炸弹,一直到午夜才上浮,此时日舰已全部离开,ss-197便返回澳大利亚。《中外海战大全》记载ss-197在3月31日就击伤一艘轻巡洋舰,次日再次攻击失败后才受到护航舰船的攻击。《下一次战争的最后赢家》中却记载ss-197于4月1日中午发动第三次攻击,目标认为击伤的那珂,并将其击沉。当然这是ss-197在航海日志中的记录,并不是事实。其实该书不是军事专著而像纪实文学。

那珂号
另外还有一枚攻击值得一提,那就是4月26日ss-199攻击了一艘潜艇,据《中外海战大全》记载ss-199从珍珠港出海,去马绍尔群岛巡逻,4月26日在18°11′N。166°54′W发现一艘潜艇浮出水面,经判断是一艘日本潜艇,于是下潜向潜艇发射一枚鱼雷,然后是一声爆炸,艇长害怕附近还有其它日本潜艇,甚至没敢上浮观察战果,便以最快的速度逃走,只至确信周围没有敌潜艇了浮上来,喘一口气。这时它仍不敢回到鱼雷爆炸水域察看战果,却发了一封电报,请一架偶然飞过该海域的美国飞机去帮助它察看。美机察看后说,那一带海面上发现了潜艇爆炸的碎片和油迹,可以断定日潜艇已被击沉。“托托洛”号全体官兵这时才安下心来。《中外海战大全中》和《二战太平洋战争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全记录》中都认定击沉了965吨的吕-30号潜艇。实际情况是吕-30号已于1942年4月1日退役,并转为潜艇学校训练舰,于1945年解体。个人认为ss-199可能发现的不是潜艇,发射的鱼雷也自爆,根本没有击中目标。小说《波涛汹涌》引用了《中外海战大全》中的战例,由于ss-199不敢上浮观察攻击成果被朱秀海加了一个“胆怯”的定语。
1942年4月英国潜艇共击沉2艘商船11719吨。美国潜艇击沉3艘商船9679吨。击伤7艘商船46474吨,击伤一艘军舰5195吨。本月是美国潜艇战绩最低的一个月,不足万吨。主要原因为:一、可以投入作战的潜艇数量太少,加藤级刚投入作战。二、鱼雷问题;鱼雷失效问题很严重,这是潜艇战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5月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详情
42年5月是美国潜艇大丰收的一个月,而且从这个月开始加藤级潜艇全面投入作战。
42年5月1日ss-201击沉甲谷陀丸。甲谷陀丸隶属于日本邮船。三菱合资长崎造船厂第266号船。1916年11月22日开工,17年6月7日下水,7月7日竣工,登记总吨数为5226吨,长121.92米,宽16.61米,高9.14米,三联式发动机,船舶登记号20373,信号符字为NHWQ→JBCD。1918年8月5日被陆军征用,编号448号,用于出兵西伯利亚,半个月后解征,1920.年登总吨数改为5338吨。1937年8月13日征用为海军特设运输船(杂用船),由吴镇守府管辖。监督官海军预备大佐加藤正,船长为井上时太郎。享受奏任官待遇。8月15日改由佐世堡镇守府所属,参加淞沪之战。1941年4月8日解征,同年7月20日再次被陆军征用,1942年4月27日-28日在台湾马公港停留,4月28日16时45分从马公出发,开往大连。5月1日8时52分在温州以东245公里处(28°07′N,123°45′E)被ss-201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机械舱后部,9时20分弃船,14时30分沉没。共有四名船员,50名士兵死亡。据《战时输送船团史》记载该船是从新加坡开往达里恩,属于第三邮轮公司的运输船队,船上共有422人,和一个航空队的航空装备。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5月1日8时12分。发现6艘货船,由有一艘鸿级鱼雷艇护航,据推测护航船应该还有一艘鱼雷艇。8时48分,向第一艘货船发射两枚鱼雷,命中目标,向第二艘货船也发射两枚鱼雷,失的。发现护航船向其开来,于是下潜至75英尺。8时55分有8枚深水炸弹在ss-201的300-400码处爆炸,没有受伤,随后改为静音航行,9是27分潜望镜深度发现日军护航船只有2500码,填装鱼雷。10时47分潜望镜深度发现敌人在向东行驶,鱼雷填装完毕,于是准备靠近攻击。但在13时31分敌人改为向北航行以躲避台风,只留下一艘受伤的船。船上有几个人和一门小炮。14时25分从艇尾发射一枚鱼雷结果没爆,再发射一枚击中,船只下沉,拍下照片后改向西航行。16时42分敌船沉没。从双方资料来看,基本吻合。日方没有记录二次攻击。至于ss-201拍到照片也没有找到。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甲谷陀丸,右上即为甲谷陀丸的照片
5月1日ss-210击沉苏联船Angarstroy。Angarstroy排水量4761吨,苏联船。前格兰特利公司所属。据苏联杂志《技术青年国》1985年出版的信息,该船从旧金山向海参崴运糖时在4月19日(30N,135E)遭遇日本特混舰队,被扣至串本町。搜查是否有承担通报日本舰队行踪的任务。4月30日被允许离开,途中中了两枚鱼雷沉没,无人死亡。据维基资料,该船在日本太平洋沿岸距岸边32海里处被ss-210击沉,幸存者被佳代丸所救,声称被一艘日本潜艇击沉。维基上提到该船因被怀疑给4月18日杜立特航空袭东京提供情报而被扣留的,4月28日被释放,5月1日夜被ss-210发射的三枚鱼雷击中2枚后沉没。据ss-210潜艇航海日志记载,5月1日发现一艘船距离4海里。由于月光太强下潜并接近该船,是一艘大型三岛式货船,由于太黑看不清,认为是一艘非洲丸级商船,(JANAC上认为ss-210估计其为甲谷陀级商船)估计有9500吨,攻击并击沉该船。攻击发射4枚鱼雷。分别间隔40秒、8分钟、2分钟,距离1380码至1800码不等,定深24英尺,敌船航速10节,四枚鱼雷全部命中烟囱下方。从几方资料分析看来,日美苏三方资料都有一些问题。ss-210航海日志上认为是一艘非洲丸级船,而JANAC上却认定为是甲谷陀级商船,很显然JANAC错了,ss-210认为鱼雷全中,而维基认为只发射了3枚鱼雷,命中两枚。苏联方面也认为命中两枚,估计是后两枚未爆。苏联船员获救后认为是一艘日本潜艇击沉他们,更是不可能。在日本海岸附近,日本潜艇不可能随意发动攻击,当日月光较强,即是由日本潜艇在附近也不会误认为是美国潜艇。

Angarstroy
5月2日ss-228击沉水上飞机母舰瑞穗号。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也是甲标的袖珍潜艇母舰,由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制造。1933年第二次军备补充计划时的订单,1937年5月1日开工,次年5月8日下水,39年2月28日服役,排水量10929吨,公试时12150吨。水线长183.6米,宽18.8米,吃水7.08米。燃料1200吨重油,4台舰本式11号8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5200马力,航速22节,续航8000里/16节。装有火药弹射器4座,3座双联装89式127mm高炮。10座双联装96式25mm高炮。带有95式水上侦察机(E8N1)24+8架,或甲标的袖珍潜艇12艘,补给用重油3348吨。1941年12月开战时搭载94式水上侦察机(e7k)3架,“零”水上观测机(FIM)12架。注意,这个“零”式水上观测机和后来日本帝国海军装备的“零”式水上侦察机(E13A)不是同一种飞机。前者是双座双翼机,后者是三座单翼机。信号符字JQTA。

瑞穗号

瑞穗号1940年12月10日从横须贺出发,参加进攻华南和海南岛的作战。日美开战后,瑞穗号被编入比岛部队(攻占菲律宾编成的混合部队,水面舰部队以第三舰队为核心),搭载零式水上观测机12架、九四式水上侦察机3架。1942年1月4日在达沃市南方海湾的菲律宾南部攻占舰队(妙高、那智、羽黒、长良、那珂、神通、千歳、瑞穂、平安丸、南海丸、雪风等)停泊集结之际,遭8架B-17轰炸机空袭,妙高号重巡洋舰因此中度毁损,瑞穗号则没有损失。

瑞穗号
1月9日瑞穗号与千岁号自集结泊地出发,一同开往印尼支援美娜多攻占计划,提供必要的空优及反潜能量。但是同年1月11日,瑞穗号在与盟军9架大型飞行艇与4架轰炸机拦截时损失了3架零式水观,但打下了2架盟军飞机;比较严重的“战果”则是本舰所属零式水观将日本海军空降部队所属之1架九六式运输机击坠,里头搭乘了12位横须贺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官兵及5位机组员,全员罹难;而在瑞穗号执行作战的那几天盟军仍有派遣B-17轰炸机试图骚扰,但水上飞机无法飞到轰炸机使用高度,制空上仍有缺口。

“零”式水上侦察机(E13A)

“零”式水上观测机(F1M)

九四式水上侦察机(E7K)
3月1日,瑞穗号舰载机授命去击沉盟军混编舰队,舰队有英国皇家海军的埃克塞特号、遭遇号驱逐舰、美国海军的波普号驱逐舰(DD-225),舰载机在挂载炸弹后于中午12:40起飞,但因天候不佳并无寻获目标;后来该批舰队被水面舰部队捕捉,埃克塞特号、遭遇号遭击沉,波普号则被龙骧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及足柄号、妙高号重巡的集火下遭击沉。


瑞穗号
由于柴油引擎问题,1942年3月瑞穗号返回日本本土之横须贺海军工厂维修改造,才刚改造完,5月1日出横须贺试航,同日晚上11点03分航行至柱岛海域(约御前崎市40海里外)返航时遭美军潜艇攻击。一枚鱼雷击中左舷机械室与发电机室间的舱间,随即诱爆舰上携带的弹药及燃料使瑞穗号失去航行能力;在附近执行任务的高雄号与摩耶号重巡在5月2日凌晨00点30分抵达事故海域救援,虽然在友舰协助下控制火势并试图拖带回港,但因舰内进水无法控制因此在凌晨3点30分下达撤离命令,凌晨4点16分沉没。成为日本在二战中损失的第一艘军舰。(因为在此之前被击沉的驱逐舰和运输船在狭义上不被认为是军舰,所以瑞穗号成为了日本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被击沉的第一艘军舰。)
以下是ss-228航海日志记载。
1942年5月1日9时30分到达指定区域,下潜。
21时24分伊拉克水道西南40海里处(通向名古屋的湾口),满月少云,发现敌人飞机靠近,飞机闪了两下灯,可能是做为识别信号,或有可能发现我们,于是我们立即下潜。
22时10分上浮以六节速度在阳光下的海港入口巡逻。
23时55分在2英里外的港口前方发现一艘中等大小的船只,上层建筑比较大,下潜靠近攻击。
5月2日0时2分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击中,在发射第二枚鱼雷时在目标附近发现一艘驱逐舰高速驶来。在航行100英尺后向驱逐舰发射一枚鱼雷,然后下潜。鱼雷失的
0时10分回到潜望镜深度,发现驱逐舰在后方1500码处。发射三枚鱼雷失的。潜望镜故障不能起降,立即进行维修,就不能观察目标。
1时55分决定就近下潜隐蔽。
2时开始受到深水炸弹攻击,停在水下直到18时,上浮没有损伤。
第一波攻击情况:发射鱼雷两枚间隔5秒,距离1200码,定深14英尺,目标吃水未知,航速10节,一枚击中。
本次攻击由于为了躲避敌驱逐舰撞击而停止后下潜,没有机会观察敌人下沉的证据,但在发射后35秒发生一次大爆炸
这是加藤级潜艇击沉的第一艘船,也是ss-228击沉的第一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瑞穗号

瑞穗号的线图


瑞穗号模型外壳及成品

瑞穗号模型
42年5月2日ss-202击沉宇山丸。宇山丸是前英国船,1909年在英国诺森伯兰/新汽车安全造船厂下水。是英国轮锁公司的上海轮锁分公司的货船。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横滨被捕获,交汽与国汽船,改名为宇山丸。42年5月2日在樫野崎南方三海里处(33°26′N/135°52′E)被ss-202发射的鱼雷击沉,三人死亡。宇山丸排水量日本近代海军事典中认为4565吨,JANAC认为是5014吨。据ss-202航海日志记载,.5月2日11时53分发现两艘货船,向第一艘发射一枚鱼雷未中,向第二艘用后部鱼雷管发射一枚未中,在900码处在发射一枚击中船中部,该船3分钟内沉没。当时判定为7000吨的货船。
5月4日ss-202击沉金刚山丸。金刚山丸隶属于朝鲜邮船的客货船,浦贺船厂第321号船。1927年8月30日开工,12月21日下水,次年2月19日竣工。长85.34米,宽12.5米,吃水7.05米。三联式发动机,1300马力,2119吨,航速10节。船舶番号1276后改为47028。信号符字PHGB,1932年改为JQZB,后又改为JOKO。金刚山丸级货客船第一艘,姐妹船为长白山丸和长寿山丸,1940年1月卖给日本海汽船。12月4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炮舰,16日由舞鹤镇守府管辖。1942年5月2日奉伊势湾防卫支队第126号密令,根据第12号命令部署在大琦灯台以南6海里外,东西60海里内警戒巡逻。5月4日13时在熊野市猪鼻西南的5公里大王琦西南(33°32′N/135°05′E)被ss-202发射的鱼雷击沉,川名彪雄大佐舰长以下9人死亡。据ss-202的航海日志记载,5月4日12时26分发现一艘5000吨的货船,距离14000码,13时28分在1200码的距离上,向航速为15节的目标发射后部鱼雷,由于目标驶离,鱼雷失的。于是发射第二枚鱼雷,鱼雷击中舰桥前方,敌船两分钟内沉没,地点在(33°32′N.136°05′E)。敌船沉后仅30秒,第一颗深水炸弹就落下来,可能是因为潜望镜被飞机发现,并且海上没有船只,六小时内落下11枚,无一近炸。

最右边是船只识别手册中金刚山丸
5月6日ss-213击沉金城山丸。金城山丸,三井船舶货船。三井物产造船厂部珠工厂制造,1936年3月16日开工,8月1日下水,9月30日竣工,用于横滨到大连的航运。全长200.58米,宽14.33米,吃水6.4米。三联式发动机,2324马力,14.5节。1941年2月3日被海军征用,在大阪工厂工厂加装120mm火炮4门,7.7mm机枪1挺,水雷500个,改装为辅助巡洋舰,由吴镇守所管辖的特设巡洋舰,舰长佐飞风少佐。5月9日改装完成,舰长改为滕堂功海军预备役大佐。金城山丸主要用于布雷。金城山丸是三井物产建造的用于大陆航线的小型货物船,安装瑞典生产的排气涡轮机和首部日本生产的豪保城·约翰逊锅炉。金城山丸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早编入日本海军的特设巡洋舰,原定从事本土近海的布雷工作。1942年4月10日编入第4舰队第二海上护卫队。第一次出海:4月25日是从吴刚出发,开往特鲁克群岛。5月4日17时30分在特鲁克群岛西北约200公里被ss-213击沉,地点(9°25′N。151°15′E)。金城山丸是一艘辅助巡洋舰,日本辅助巡洋舰与英德两国的辅助巡洋舰略有不同。虽然英德日三国辅助巡洋舰都是改装于商船,但用法有所不同,英国辅助巡洋舰主要用于巡逻、护航、警戒,德国辅助巡洋舰就是海上袭击舰,而且就其战绩而言,不亚于王牌潜艇,日本辅助巡洋舰也成为特设巡洋舰或仮装巡洋舰。本来日本辅助巡洋舰的的主要任务是破交,但是破交用的海上袭击舰基本都是单舰独立作战,而日本辅助巡洋舰编制为战队为单位,往往与主力同时行动,执行的都是主力舰队担任警戒或为登陆运输船队护航或当占领区的守备部队旗舰,而且西太平洋和东南亚日军都有制海权,辅助巡洋舰破交也无用武之地,所以战果寥寥无几。而且,英德等西方国家见辅助巡洋舰列为军舰,舰上全是军人,而日军辅助巡洋舰仍以平民船员为主,只有部分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其战斗力,日本辅助巡洋舰在定性时仍为商船。在猎杀舰艇1中。武装商船(armed-merchant)即为辅助巡洋舰,改装的舰船才是普通的特设舰船。对于击沉金城山丸,ss-213的航海日志记载5月4日18时25分发现一艘5800吨级武装商船,认定为塔科马丸级(TACOMA MARU),距离5.5英里,方向特鲁克,航速8..5节。用一枚鱼雷击中船中部,看到船断成两截,不足3分钟即沉没。地点8°44′N,150°56′E。攻击情况如下:这是第5次攻击,发射1号鱼雷,距离950码,定深16英尺。目标有充足时间通过我们前方,距离950码,有一门尾炮。观察到鱼雷击中船中部,船只立刻发生倾斜,并断成两截,3分钟内沉没。这时船后部发生大爆炸,比鱼雷爆炸威力要大得多。该船有一门至少5英寸炮,沉船时拍下图片。由于天太黑没什么价值。维基上称滕堂功舰长死亡追勋为少将,二战日本辅助巡洋舰上称所有人员全部死亡,维基上称死亡人数不明。5月13日修理船山下丸在10°18′N147°02′E救下了金城山丸中三名幸存者,《二战美国及盟军潜艇及太平洋战场战绩》中有资料称有23名幸存者,个人认为是3名幸存者之误。

与金城山丸同级的浮岛丸

金城山丸

金城山丸的模型
5月1日ss-184击沉河南丸。河南丸隶属于大阪商船货客船,大阪铁工厂樱岛造船厂制造,1920年11月下水,21年1月29日竣工,用于天津北朝鲜航线。排水量2567吨,长86.7米,宽12.95米,吃水7.01米,三联往复式发动机,2195马力,10.5节。一等舱载客28人,三等舱84人。船舶番号27472,信号符字SCTW>JUBA。福建丸级货客舰第三艘。1942年5月2日12时从越南北部海防市出港向西贡航行,5月6日05时35分三芽荘市东南50公里的金兰湾被ss-184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沉没。此次损失在日本商船网站上记载:5月6日河南丸带着准备运往日本的194吨锰矿,从印度支那的海防港向西贡航行中被鱼雷击沉。野间恒在其书中记载鱼雷从命中到船沉没仅有1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接二连三发生了救生艇爆炸,通信天线等上层建筑被损坏,1号舱口的盖板也被炸飞,蒸汽炉破损,上升的蒸汽和煤炭粉混合,使船上视野为零,船体倾斜后船头也开始下沉,40秒后前部甲板已经沉在水中。船长(中野大八)立即发布救生艇的命令。然后带着机密文件进入舰长室,10秒钟后随船沉没,在机械仓内人员因不能逃离而全员殉职,共死亡30人。据ss-184航海日志记载,5月6日3时发现一艘船,距离7英里,这是1942年4月14日出发以来看到的第一艘船,是一艘6000吨级商船,发射3枚鱼雷,距离500码。一枚于5时27分34秒命中,5时29分44秒船已沉入海底。

河南丸
5月6日ss-210击沉大荣丸和大元丸。大荣丸横滨内田造船厂制造的货船,1918年10下水,1937年1月8日笠原虎二出售给东和汽船。1942年5月3日从六连港出发的大元丸等7艘船组成第107船队在驱逐舰吴竹的护卫下向马公航行,6日6时21分在浙江省台川湾东方约100海里处(28°25′N,123°37′E)被ss-201发射鱼雷的两枚鱼雷击中一枚。6分钟内沉没,41名船员中船长以下4人死亡。大荣丸,海军征用船,排水量2208吨,长82.30米,宽11.89米,吃水7.19米,一座三联往复式发动机,1200马力,9节。船舶番号22309,信号符字NTDG。大荣丸级货船第一艘。大元丸由Skinner&Eddy公司西雅图造船厂1917年3月10竣工,排水量5665吨,挪威B.stolt-Nielsen公司货客轮。3月26日下村汽船购买改名大元丸委托大洋海运航行,8月12日转籍给大洋海运。42年5月3日从门司出港向马公航行途中,于6日8时在台州东18公里(28°40′N124°00′E)被ss-201发射的鱼雷击中。10名乘客和19名船员死亡。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5月6日2时28分发现一艘船的轮廓,2时33分又发现4-5艘船,船速10-11节。估计护航船只在前方,准备攻击后方船只。2时45分发射两枚鱼雷,一枚早爆,一枚击中。2时55分发现驱逐舰向我方驶来。2时59分再次发射两枚鱼雷,一枚也可能两枚同时命中目标,发生大爆炸。然后ss-201全速逃走,借助天气掩护,很快就摆脱了驱逐舰(这次攻击击沉了大荣丸。大荣丸是两列运输舰中左列第一艘)。4时52分ss-201又回来,跟在船队后面,6时13分向第3,4艘船各发射两枚鱼雷,第二个目标避开鱼雷,6时18分听到两声较轻的爆炸声,驱逐舰再次向ss-201接近。ss-201花了不少劲才得以摆脱(这次击沉大元丸)。

右边和下部的照片是船只识别手册中大荣丸的同型船

下左图就是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大元丸
5月8日ss-184击沉抚顺丸。抚顺丸隶属于大连汽船,1928年12月24日下水,1929年2月18日竣工,排水量4804吨,是7100吨级煤炭运输船,机械舱在船尾。长112.78米,宽15.54,.吃水8.84米,主机为三联往复式发动机,由大阪铁工厂樱岛工厂建造。1942年5月8日从马公出发,在(12°18′N,111°17′E)被ss-184击沉。据ss-184航海日志记载,42年5月8日14时5分发现一艘5000吨级的商船和分别为7000吨及10000吨的有武装的商船,在一艘神风级驱逐舰的护卫下向225°方向航行。在距离700码的距离上。向5000吨级商船发射两枚鱼雷并向神风级驱逐舰也发射两枚鱼雷。又用尾雷向5000吨级商船攻击,并击中敌船,但向驱逐舰又发射的两枚鱼雷未中,只好下潜撤退。途中受到敌驱逐舰深水炸弹攻击。这次攻击击沉了4804吨的抚顺丸,此外ss-184在5月份两次攻击中还击伤了5110吨的维西法国船khai dinh。很可能是击沉河南丸是的脱靶鱼雷击中的,第二次攻击也可能会击伤了1873吨的大佑丸,其他信息不详。

抚顺丸
对中国来说,抚顺丸与中国关系并不小。但这是第二艘抚顺丸,和中国关系密切的是第一艘。以下是从各方面收集来的关于抚顺丸的资料。连孙中山都坐过这艘船。
日据时代最早开往上海的定期轮叫“抚顺丸”,1911年4月5日首航。出发地点非一般熟悉的基隆港,而是打狗(高雄)码头。台湾南部产糖,抚顺丸首航载的货,五百包龙眼肉之外,就统统是糖,一万五千多担几乎全在上海卸下,只有少少的两百七十担配送汉口,可见有船从打狗到上海,无疑打通台糖输往上海的一条大路。(摘自台湾作家陈柔缙在《联合报》上撰写的文章《台湾人的“上海路”》)
到1911年,大阪商船会社在淡水港指定的航路有淡水、厦门和香港的三角航线,由大仁丸、大义丸航行,每月四次。高雄、淡水、基隆、福州、上海线,由抚顺丸航行,每月一至五次。至了1915年,英国道格拉斯轮船公司终于退出台湾的航运市场,被日本船队彻底打跨。(援引台湾淡水港相关史料)
民国元年(1912年)正月初四日,八时用早膳,十时放碇。抚顺丸载重一千八百十一吨,客座分三等,一等客十人,二等十六人,三等三百四十四人。是次,一等船客仅四人,船长山根重武招待颇殷。晚十时睡。初五日,早七时到厦。(摘自民国文人、福建名流施景琛所撰《鲲瀛日记》)

在港口作业的抚顺丸
1913年8月3日下午1时35分,香港总领事馆今井总领事致牧野外务大臣电(并致福州):张继、马君武二人来访本官,言在乘德国船约克号之孙逸仙上岸之前,务必将如下旨意亲口转告孙:许崇智已离开福州,诸位上岸有危险。广东形势不妙,且香港禁止登陆,请乘八月四日启航的抚顺丸赴台湾,并在那里等候静罔丸。黄兴也潜乘在该船,准备让他去新加坡或美国躲避。(摘自《日本外务省档案第三八九七号》)

孙中山先生在抚顺丸上与船员合影
1913年8月6日晚10时,台湾总督致牧野外务大臣电:孙逸仙、胡汉民及二名随从于昨五日晨六时乘抚顺丸由福州抵基隆港。孙及二名随从换乘由该港出航的信浓丸直驶门司。(摘自《日本外务省档案第三九九一号》。另据有关资料,孙中山先生曾为抚顺丸船长山根重武,台湾当局委派的招待兼警卫、1934年成为大阪商船株式会社社长的村田省藏题书“博爱”字幅。村田后来成为日本铁道大臣、运输省、外务省顾问,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第一任会长,1956年10月第一届日本商品展览会期间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大正四年(1915年)4月,台东县。大阪商船会社变更台湾沿岸定期航路,由全岛一周的东、西回航线,改为半岛回航的西岸线和东岸线,各以打狗(高雄)为终点。东岸线停留的主要港口有:基隆——苏澳——花莲港——台东——火烧岛——红头屿——打狗。东岸线有商船二艘,即抚顺丸和长春丸,每月自基隆为起点各出航三回,共计六回。另外,则应贺田组要求,由越后丸加开二航次至花莲港,制载砂糖。(摘自台湾《台东县史大事篇》)
大正五年(1916年),台东县。下村民政长官东巡,一行在卑南。上午九时搭沿岸定期船抚顺丸,十时开航,十二时抵火烧岛上岸。坐轿视察浮浪者收容所,下午四时半归船,夜十二时开航赴红头屿。(摘自台湾《台东县史大事篇》)

抚顺丸与长春丸在台湾台东港
1929年11月30日,日本船只抚顺丸航行于台湾海域三貂角(台湾最东的陆地,亦是北部沉降海岸的起点),因天候不佳,未能看到鼻头角灯塔而触礁沉没。(摘自维基百科《三貂角》)这就是第一艘抚顺丸的结局。
5月8日ss-210击沉大洋丸。大洋丸排水量14457吨,是开战以来潜艇击沉的最大船只。1911年11月18日在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竣工,原名菲尼克斯角号。大洋丸全长180米,宽19.87米,吃水8.32米,干舷高10.57米,四联往复式发动机两座。10711马力,载货6926吨,最高航速16.62节,经济航速14节。有一等舱位184个,二等舱位221个,三等舱位450个。船舶番号28455,信号符字SHVK>JAHA。12月2日首航汉堡—布宜法斯艾利斯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后停船,德国战败后1919年4月改为美军军队运输船,用于送参战美军回国,同年底交付给英国,1920年7月又赔偿给日本。1921交给东洋汽船运营,并改名为“大洋丸”用于旧金山航线,1926年改交给日本邮船运航。1929年5月4日大藏省出资130万日元买下该船,正式交给日本邮船,41年10月20日在原田敬助船长的指挥下,前往珍珠港带有情报收集任务的潜艇部队前岛寿英中佐、船空兵部队铃木英少佐和袖珍潜艇部队松尾敬宇中尉。从横滨出发,绕道走千岛群岛即日本舰队预订航线,收集气象海况和航道等情况。11月1日到达檀香山,5日夜带着留美日本人级后代共147名乘客(维基上称带有外国人301人,归国日本人447人)从檀香山出发,17日到横滨,开战后被陆军征用(一说认为自营船)。1942年5月5日在广岛宇品港加装饮用水、罐装水和煤炭,携带军需品2300吨(一说为2450吨),军人34名,平民1010名,船员263名后出发。乘客多数为民间人士,有为东南亚占领区的行政人员和为占领服务的医生,还有各种领域的教育人士和技术人员,主要是参与苏门答腊岛巴邻旁和婆罗洲的石油油井和炼油厂的建筑和设备的建设,马来亚、爪哇地区的铝矿的精炼设施的建设,菲律宾达沃新建水泥工厂的建设。这些技术人员主要是钟渊纺织、小野田水泥、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三井物产和台湾乌头山大坝的八田与一的技术人员。5月7日12时。与御影丸、多佛丸、隆西丸、吉野丸租成第109船队,由北京丸和峰风号驱逐舰护航,成一列纵队以九节向新加坡航行。5月8日下午7时,特设炮舰北京丸号发出了潜水艇出没,加强警戒的信号。于是大洋丸增加舰桥观测人员,1时45分行驶到长崎县男女群岛,女岛灯台西南170公里处(30°45′N127°40′E)被ss-210发射的鱼雷先击中左舷船尾,随后又击中左舷第二船舱前部,引发搭载的150吨手榴弹爆炸。大洋丸船首大量进水,开始向右侧倾斜,船前部后部下部都是三等舱,是鱼雷爆炸的主要受创区。由于煤炭爆炸和火灾,住在三等舱的技术人员多数死亡。20时20分在右舷倾斜超过35-36°,决定弃船。20时35分船首沉没,20时40分船只完全沉没。9艘救生艇在左舷鱼雷爆炸中摧毁了大部分,致使救生艇无法使用,右舷的救生艇降下来了,但无法帮助船头甲板上的人。剩下船员和乘客只能跳入海中。在“北京丸”的联络下,驱逐舰峰风和僚舰富津丸接近遇难现场,不顾敌潜艇威胁全力开展救援,在最后结束救助活动后,原田船长,与运输指挥官近藤久幸陆军中佐一起齐唱“君之代”与船共存亡。次日日之出共同长崎县水边试验场的调查船和附近许多渔船前往失事海域,继续开展救援行动。由于乘客都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此后仍在继续收容遗体,由于仍在战争时期,5月30日便停止搜救。大洋丸被击沉共死亡船员157名,乘客660名共817人。437名乘客和106船员获救,死亡率达64%。在二战潜艇击沉船只的死亡人数中排名第71位。

大洋丸

明信片中的大洋丸

大洋丸的彩图


1919年运送美军回国时的大洋丸

港口中的大洋丸
日本帝国海军网站记载660名乘客中包括4名炮手。大洋丸被击沉以后,北京丸先发出求救信号,并救起15名船员,同时发动深水炸弹攻击,只不过没有效果。随后其他船只共救起480人,幸存者于5月10日在长崎上岸,5月11日小型渔船第一源信丸发现了大洋丸第4号救生艇,救起48名幸存者,最终生还人数为453人。

美军在击沉大洋丸后发布的明信片
由于大洋丸上死亡人员都是比较重要的人物,因此对于日本利用东南亚的资源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大洋丸被击沉以后为了保密,祭奠只是在几个地点有少数人参加,死亡人员也没有以战死者身份对待,几乎没有死者家属拿到抚恤金。大洋丸被击沉的消息,基本处于保密状态,直到5月14日时间发生后一周后的下午六点由陆海军发表了。十五日早报用“○○丸沉没”作为内容报道,船名被隐匿了。大阪每日新闻报道大致是正确的:“派往南方占领区的经济学家乘坐的○○丸在海军舰艇的的护航下,5月8日在东中国海被敌方潜艇鱼类击沉,由于引发的火灾还海上风浪较大,在夜间救援十分困难,多数乘客死亡。”特别是朝日新闻比较详细:“该船上多数是去南方占领地的经济开发人员,夜间风浪大,救助困难导致多数人员死亡,这是十分可惜的。这些人员燃烧着开发南方的宏图,在踊跃挺身前往南方中遇难,真是痛惜之极。经济学家死是非常大的损失。”各家报纸都介绍了运输指挥官近藤久幸陆军中佐和船长原田敬助在舰桥指挥乘客逃离沉船和齐唱“君之代”与船共沉的事迹。另外各报纸也都报道了海军部队发起反击击沉了敌潜艇。(实际上ss-210是在43年4月马来海域被日本轰炸机炸伤后自沉。大洋丸也是ss-210最著名的战果。)读卖新闻刊载了军事专家伊藤正徳的评论:外强中干的美国潜艇以客船为目标,只敢偶尔发动游击战,对日本近海利用飞机和潜艇发动袭击是美国预订的作战计划。其实美国对我本土的袭击,我可以想象到的。这样的袭击根据现实进行分析,与英国收到的袭击(指U艇对英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笔者注)相比较,不过百分之一,甚至二百分之一。所以不必对敌人的不断袭击的战争伤害过于神经过敏,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美国对日商船的作战,可以参考《游击战、精神战》。然后伊藤正德说大洋丸的八百余人的死是英国的百分之一,二百分之一都不到的伤害。有意思的是当天朝日新闻报道大洋丸沉没的新闻是以“向南开拓的科学”为题,昭和博物馆长田中馆秀三和公爵德川义亲先生等人的座谈会后篇,读了这篇报道就明白了,对南方资源的开发的电力技术员和地质学者和资源与机械工程师的重要性。从而引起高层关注的原因,因此对于大洋丸的沉没,在木神原政春等当时有识之士的日记中也是做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另外在旁边也刊登了四月十八日美军飞机首次空袭日本的真相,当初“击落九架”的战果被修订为击落两架,最初“击落九架”是大本营公认的成绩,后面是根据调查发表的(实际上一架也没击落——笔者注),大本营一开始发表的是夸大宣传(这是日本的老传统——笔者注)。
大洋丸被击沉除了是由于日本糟糕的反潜能力以外,日本军部内部的瞎指挥也是原因之一。在航海前举行的船队运行会议时,原田船长认为船队以九节航速时被敌潜水艇攻击危险很大,弹药与人员混装也同样危险。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结果大洋丸被击沉,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据ss-210航海日志记载。18时52分在(30°40′N,127°54′E)发现一只向南航行的船队,至少有6艘中型船只(应该是四艘商船,1艘特设炮舰和一艘驱逐舰)和“taijo,maru”(日本并无此船,大洋丸应为Taiyo maru,所在ss-210航海日志后面的接触报告中又改为 Taiyo maru)。靠近攻击至少击中大洋丸两枚鱼雷,随后受到水面扩航船只和飞机的深水炸弹的袭击一共投下36枚,但上浮以后没有发现大的伤害。攻击时共发射4枚鱼雷第一枚瞄准前部,后三枚瞄准中部,定深24-28英尺,最终目标被击沉。《中外海战大全》中有记载,但问题比较多。首先日期记错了,记成5月18日,大洋丸中了三枚鱼雷,《中外海战大全》上记为两枚。最重要的是名字翻译时按照“Taijo maru”翻译为“太江丸”,实际上ss-210航海日志在后来的接触报告中已经改为Taiyo maru即大洋丸。大洋丸在美军潜艇击沉商船中吨位排名第12位。
5月11日ss-153(s-42)击沉布雷舰冲岛号。冲岛号布雷舰1931年订计划,1934年9月27日在播磨造船所开工,1935年11月15日下水,1936年9月30日竣工。长124.5米,宽16.2米。吃水5.15米,基准排水量4000吨,公试排水量4661吨。主机为舰本式蒸汽轮机,4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9000马力,航速20节,载重油850吨。续航力9500海里/14节。乘员445人,2门三联式140mm主炮,两门三年式76mm高炮,双联两座九三式13mm机炮,6号二型水雷500个,深水炸弹22个,1座94式深水炸弹投射机,九四式水上侦察机一架, 1部弹射机。信号符字JUFA。维基上记载:珊瑚海战后的5月15日志摩司令官指挥的“RY” 。、(冲岛攻略部队金龙丸,高瑞丸,第23驱逐舰队的卯月和夕月)依次从拉包尔出击,前往瑙鲁。本来菊月号也参加这一行动,但菊月号在图拉吉岛被击沉,所以由同舰队的卯月代替。5月11日早晨志摩司令发布第一警戒(冲岛,金龙丸,高瑞丸呈单纵阵,卯月和夕月左右护卫)。(有资料称望月号也参加护卫)3时45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卡岛附近被敌潜水艇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舰体左舷中部。S-42确认击中三枚。卯月和夕月展开反击,但s-42逃脱了。据说这是布里斯班的第42潜艇作战部队最初的战果。击中冲岛的两枚鱼雷击中机械仓,引起重油起火。志磨司令5时45分将旗舰冲岛改为夕月,高瑞丸作为前导。金龙丸拖拽冲岛和夕月,卯月一起前往奎因。RY攻略部队指挥官志摩司令官报告南洋部队部队指挥官。第四舰队司令长官井上成美(旗舰鹿岛)麾下两艘巡洋舰(天龙,加古)第30驱逐舰队(睦月、望月)下令救援冲岛,设德兰群岛周围行动天龙、睦月、望月和MO机动部队的加古赶来救援(加古到达已经12日了)。救援部队汇后的18时30分。金龙丸在奎因港搁浅,终止对冲岛的拖拽,等待黎明。5月12日05时驱逐舰睦月对冲岛的拽航重新开始,结果认为已经灭了的火又重新燃烧。6时47-48分在奎因近海沉没。准备救援冲岛的松荣丸在拉包儿也被ss-44击沉,这下面细说。冲岛号沉没时舰长为能美实大佐。据s-42航海日志记载最初发现冲岛时认为是爱宕级重巡洋舰,发射4枚Mark-10蒸汽鱼雷,有两到三枚击中。5时17分,第一枚深水炸弹落下,一直持续到11时30分。S-44受到一定损伤,但仍返回布里斯班。冲岛号被击沉。舰长能美实和不明数量船员获救。



冲岛号

老照片中的冲岛号

祭奠冲岛号的墓碑
5月12日ss-44击沉松荣丸。松荣丸隶属于松冈汽船,玉造船所第234号船。1937年8月25日开工,12月24日下水。38年2月26日竣工。5645吨,长123米,宽16.8米,高9.4米,吃水7.6米。三联式耦合涡轮发动机一座,锅炉两个,2700马力,15.28节。船舶番号44147,信号符字JCHM。1941年被海军征用,是横须贺镇守府管辖特设工作舰,8月11日舰长为松本象二郎大佐,12月10日编入第四舰队。42年3月17日南洋部队第137号令,从3月17日12时以后听命于R方面防备指挥官指挥。负责维修损伤舰船和救援工作。5月12日奉命救援冲岛号,在乔治岬东北的10公里处,被s-44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左舷,14时40分沉没,8名船员死亡。据s-44航海日志记载,5月12日14:40发现有烟,认定为一艘货船或一艘海军补给舰,400英尺长,大约有4500吨,带有5000吨物资。由一艘拖船护航。5时35分54秒发射1号鱼雷,目标船前部,36分10秒发射3号鱼雷,目标主桅杆,这时看到第一枚鱼雷好像命中船尾,船前部波动明显增多,36分20秒发射4号鱼雷,发现第三颗可能击中目标。36分48秒听到爆炸声,58秒听到第二次爆炸,37分13秒听到第三次爆炸,15分42秒听到深水炸弹爆炸声,18时两艘护航船只离开。

松荣丸
5月13日ss-228击沉昭南丸。昭南丸1918.8竣工于英国李察造船厂,19年由航运贸易有限公司(伦敦)购入改名为Cutcombe(英国南部一个小村庄),1928年本汽船(W·汤姆生租赁公司)购入改名为本·尼维斯号。1942年12月9日被水雷艇隼号在香港捕获的英国船舶省战时标准型货船。42年改名为昭南丸。5月13日8时52分别在河北省秦皇岛往川崎运送煤炭时在神子元灯台东北12海里处(34°00′N139°00′E)被ss-228击中一枚鱼雷,50分钟沉没,8名船员死亡,船长以下48人被布雷艇浮岛号救起。排水量5356吨,长121.95米,宽15.97米。据ss-228航海日志记载5月13日9时28分在神津岛西南9英里处发现汽船,9时56分发射一枚鱼雷,船只断成两节开始倾覆,人员弃船。这是一艘大约6000吨级货船(攻击后拍照).10时1英里外发现一架轰炸机向我们飞来,1时01分开始轰炸。下潜至100英尺。10时25分深水炸弹攻击开始,一直持续到11时43分,上浮无损伤。攻击详情如下:这是ss-228本次巡航的第五次攻击,发射鱼雷一枚,距离700码,定深24英尺,目标航速九节。目标被击中后,后部被炸毁,立刻开始倾覆,船员跑向船边,对其观察由于一两分钟后轰炸机的攻击而放弃,但船毫疑问沉没。这里ss-228第一次巡航击沉的第二艘船。
5月15日ss-203击沉丰原丸。丰原丸,隶属于北日本汽船。大阪铁工厂樱岛工厂制造。1923年6月下水,7月28日竣工,排水量805吨,长56.39米,宽9.45米,高5.18米。三联式发动机一台,341马力,11.6节。船舶番号29068,信号符字SLMY。海军征用船。1942年5月15日在济州岛西端西北约100公里(33°34′N128°09′E)小黒山灯台附近约6.5海里处(33°15′N125°09′E)被ss-203发射鱼雷击沉,21名船员死亡。据ss-203航海日志记载。5月15日18时50分距离3500码,发现一艘大型货船。发射三枚鱼雷,第三枚鱼雷发射后3分半种。目标沉没,前两枚定深15英尺,第三枚定深8英尺。大约在12英尺之上才能命中敌船。当时判定敌船为8000吨伦敦丸级货船,这是ss-203击沉的第一艘船。

丰原丸
5月16日。Ss-199击伤五洋丸。五洋丸隶属于五洋商船,是川崎系列为五洋商船建造的一艘货船,使用“雾岛丸”的船体涡轮机,并加装“神圣君国”。太平洋战争时期被海军征用。改装为应急油轮。5月16日在特鲁克以南被伏击的ss-199发现。发射了两枚鱼雷,一枚绕了一圈差点把ss-199击沉。另一枚击中五洋丸,将其击成中度损伤。五洋丸船长在特鲁克群岛保皇暗礁搁浅,避免下沉,后来五洋丸被打捞上岸并修复。

五洋丸的模型

下图就是五洋丸在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照片

五洋丸同级船
5月17日ss-184击沉大山丸。哥伦比亚河波特造船船厂第18号传1919年5月23日下水7月竣工名west nosska。37年宫地产业从美国购入,38年兴国汽船购买改名为大山丸(近代海军事典称为太山丸,战时输送船史为大山丸)。42年5月17日新加坡出港后向高雄航行17日在泰国湾。纳土纳群岛东北偏北约170公里(06°22′N108°36′E)被ss-184发射的鱼雷击沉。大山丸长125米,宽16.5米,10.5节,5478吨,船舶番号44601。据ss-184航海日志记载,5月17日1时15分,发现两艘货船,距离15000码,认定第二艘稍大,于是在5时55分30秒和5时56分20秒分别在距离700码和600码处发射两枚鱼雷。第一枚击中未爆,第二枚于56分45秒击中,6时43分船沉没。另一艘船开始救援,于是向他发射两枚鱼雷,6时27分50秒发射一次,距离1000码,6时32分30秒发射第二枚,距离2000码均未中。大山丸死亡人数不详。这是ss-184击沉的第一艘船,也是五月份击沉的第三艘船。

大山丸
5月17日ss-236击伤泰晤士丸。5月17日午后ss-236发现中型运输船和大型运输船各一艘,发射3枚鱼雷,认定击沉3400吨的货船,战后认定击伤了川崎汽船5871吨的泰晤士丸。泰晤士丸随后搁浅没有沉没。

泰晤士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泰晤士丸的同型船
5月17日ss-199击沉I-28。I-28海军第四次军备补充计划建造,1939年9月25日在三菱重工长神户造船厂开工,1940年12月17日下水,1942年2月6日服役。基准排水量2198吨,常备2586吨,水下3654吨。全长108.7米,宽9.3米,吃水5.14米。舰本式二号10型柴油机2座两轴。水上12400马力,水下2000马力,航速水上23.6节,水下8节。续航力水上16节14000海里,水下三节96海里。重油774吨,乘员94人,40倍口径140mm单管炮1门,双联25mm机关炮一门,533鱼雷发射器6门,95式鱼雷17枚,零式小型侦察机一架。安全潜深100m。1942年5月16日早晨在拉包尔以北50海里处报告机械故障后就下落不明。17日在6°30′N。、,152°00′E特鲁克群岛南方70公里附近水面航行时被ss-199发现,向I-28发射三枚鱼雷,击中两枚,I-28舰体炸破,碎片和船员尸体漂在水中。潜艇艇长矢岛安雄以下全员死亡,据ss-197航行日志记载;ss-199当时一度发现有三艘潜艇,最终确认击沉一艘I-28级潜艇。第一次发射两枚鱼雷,命中1枚,敌潜艇未沉,还做出反击,向ss-199也发射了鱼雷,ss-199躲过鱼雷之后在800码处发射第三枚鱼雷,目标为其指挥塔。命中后ss-199立刻下潜至150英尺,在15分钟内听到40声断裂的声音和一声大爆炸,疑似敌潜水艇的鱼雷爆炸。上浮后确认敌潜水艇已经沉没,这是ss-199击沉的第一艘船。

I-28的同型潜艇I-15
5月17日ss-201击沉I-164。I-164大正2年度舰补充计划建造。1927年3月28日在吴海军工作场开工,1929年10月5日下水,1930年8月30日竣工。I-162型(海大4型)第三号艇。竣工时艇名为I-64。1934年和1939年两度被转换为预备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转为现役。基准排水量为1635吨,常备1720吨,水下2300吨。全长97.7米,宽7.8米,吃水4.83米。La式二型柴油机2台2轴。水上6000马力。水下1800马力。水上25节。水下8.5节。续航力水上10800海里/10节。水下60海里/3节,带重油230吨。乘员58名。40倍口径11年式120mm单管炮1门。留式7.7cm机枪一挺。533门鱼雷发射管船首4,船尾2。89式鱼雷14枚。安全潜深60m。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击沉盟军各类舰船五只,击伤1艘。5月17日在九州南方(29°25′N134°09′E)被ss-201击沉,舰长新名嘉雄少佐一下81人全部死亡。5月20日改名为I-164(又是一艘被击沉后改名的)。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5月17日18是3分发现一艘升着日之丸旗的潜艇,距离6200码(战时非港口升旗的潜艇,这不是找死吗?笔者注)。18时17分发射一枚鱼雷。击中潜艇靠后部位。大约有100英尺长的舰体被炸到空中,船员弃船,潜艇尾部沉没,首部向上垂直竖起,2分钟内沉没。18时45分发现30名幸存者,但由于潜艇有8名两天前击沉的两艘渔船上的幸存者,无处在安置这些人,所以就离开了。这是ss-201本次巡航击沉的第4艘船,也是ss-201击沉的第6艘船。

1930年8月30日在呉港外公试的伊64
5月22日ss-199击伤三江丸。三江丸,大连汽船货船。排水量4550吨,5月22日(06°10′N,135°27′E)ss-199发现从特鲁克开出的2艘货船。对其发动攻击,击伤了特设运煤运油船三江丸。三江丸1944年2月12日被美军B-25轰炸机炸沉,14人死亡。

左边下面的是三江丸在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照片
5月22日ss-236击伤朝日山丸。朝日山丸,三井船舶。排水量4550吨。Ss-236在市江崎附近(33°30′N,135°27′E)发现特设运输舰朝日山丸,发射两枚其中一枚命中。朝日山丸前部断裂,受到重创,被迫座礁搁浅。ss-236也受到了深水炸弹的攻击,但是逃走了。

右上图为朝日山丸在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照片
5月25日ss-181击伤千光丸。千光丸,近海邮船,排水量4472吨。1941年8月21日被征用于为特设运输船。5月25日在巴厘巴板被击伤后,被大兴丸拽航到新加坡修理。

千光丸

左下图千光丸在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照片
5月25日ss-181击沉东京丸。东京丸隶属于成宫汽船。排水量902吨.5月25日ss-181发现小型油轮东京丸。花了七小时进行追踪,在机械舱起火,被飞机发现后苦战,最终上浮将其击沉。东京丸共死亡三人。幸存者确认,飞机曾一度迫使潜艇潜航。东京丸被击沉地点是25°56′N,125°21′E。由于ss-181的存在,日本本土到东印度群岛的主要航线被迫更改。这是ss-181击沉的第一艘船。
5月25日ss-199击沉彰化丸。彰化丸隶属于大阪商船。1934年11月26日开工,是第一次船舶改良助成设施第23号令指定由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厂建造的第599号船。1935年8月31日下水,11月15日竣工,排水量4467吨,长108米,宽15米,高10米,吃水7.15米,3600马力,船速最高为16.5节。经济11.55节。船舶番号41167,信号符字JZLY;1941年8月1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运输船,由佐世保镇守府管辖。10月11日由三菱重工厂横滨造船厂改装完毕。1942年5月4日参加MO作战运输第四舰队陆战队从拉包尔出发,5月9日作战终止,返回拉包尔。22日与长河丸等船编成船队开往日本本土。24日9时越过赤道线以后单独航行。在开往门司途中于25日18时35分在4°05′N,144°11′E被ss-199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左舷前部,左舷倾斜船首下沉,18时40分船尾翘起达70°。船长吉川雄三与7名船员死亡,剩下63名船员乘坐救生艇扬帆行驶16天到达松鼠岛(7°20′N143°50′E)途中又有一人死亡。这是ss-199本次巡航击沉的第三艘船,也是ss-199击沉的第2艘船。据ss-199的航海日志记载,16时31分发现一艘三岛式5000吨级货船,航速12节,下潜后将其击沉。因Issuu上ss-199的航海日志缺一页,所以无从知晓攻击细节。


彰化丸
5月25日ss-228击沉喜多方丸。喜多方丸隶属于栗林商船,排水量2380吨,其他不详,被击沉时从东京开往室兰,带有866吨货物。5月25日15时30分中雷沉没,13人死亡。据ss-228航海日志记载,5月15日14时30分靠近一艘小型商船让其通过,16时开始靠近一艘往北的近海货轮,大约2000吨-3000吨,16时38分发射一枚鱼雷,击中船尾并拍照,该船很快沉没。攻击参数为距离750码,定深14英尺,航速6.5节,目标在3分钟内沉没。这是ss-228击沉的第三艘船。

最右图是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喜多方丸
5月25日ss-182击沉修理舰朝日号。朝日号是日本海军原战列舰,敷岛级战列舰第二艘。1897年8月18日在英国约翰·布朗造船厂开工,1899年3月13日下水,1900年4月28日服役,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23年4月1日改为练习特务舰,撤除武器和装甲,1937年8月16日改为工作舰及修理舰。改装后参数如下:基准排水量11141吨,水面垂线长122.1米,宽22.94米,吃水6.93米,动力为舰本式煤炭锅炉4座,3缸3联式发动机两座,2轴,15000马力,。航速12节,携带煤炭1722吨,乘员286人,76mm单管高射炮2门。1941年进入金兰湾,参加太平洋战争。1942年3月13日进入新加坡的实里达军港。5月22日出港,5月25日夜在南中国海(10°N,110′E)被ss-182击沉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左舷,26日午前1时倾覆沉没,此时朝日号乘员多数已撤离,只有机组人员数十人死亡。据ss-182航海日志记载。5月25日21时7分在10°N,110′E发现地平线上有烟雾冒起,稍后被认定为轻巡洋舰夕张号和两艘驱逐舰,发动攻击击中四枚鱼雷将其击沉。详情如下:发现敌舰队后距离大约是15000码,3/4满月,天气很好,海面十分平静,距离16000码时下潜,准备寻找合适攻击位置。此时目标位于180°方位。22时24分目标在166°方向,两艘驱逐舰一边一艘。22时25分攻击准备完毕,升起潜望镜,准备开火,1号鱼雷瞄准船前部,2号鱼雷瞄准舰桥,3号鱼雷瞄准烟囱,第四枚瞄准船尾,此时距离大约是1000码,鱼雷定深为10、8、8、10英尺,降下潜望镜,以躲避护航船只,42秒后听到鱼雷爆炸声,转回来发现第一鱼雷击中船前部,看到第二枚鱼雷击中舰桥,第三枚鱼雷击中烟囱位置,第四枚鱼雷击中后部,第2、3枚鱼雷不确定爆炸,因为没有像第一枚击中是那样冒烟。(事实也没有爆炸)。驱逐舰开始加速并利用回声寻找我们。下潜至200英尺,静音,并准备接受深水炸弹攻击。驱逐舰开始扔深水炸弹,但距离我们至少1000码,对我们几乎没有影响。驱逐舰本来正反潜突然停了下来,于是靠近观察,目标是一个拥有大型烟囱的战斗舰艇,大大超过驱逐舰,三个人分别根据船只识别手册认为最接近夕张号,但是看上去去比手册中长,最后看到目标快速倾斜,仍然能听到爆炸声,这是我们第二次遇上巡洋舰。其实也不能怪ss-182的艇长布拉德列·麦金尼,因为朝日已改作修理舰。船只识别手册上没有,误认为夕张也很正常。这是ss-182击沉的第一艘船,艇长麦金尼在本次作战中获海军十字勋章。

朝日号


1938年在上海的修理舰朝日号


在上海的修理舰朝日号

修理舰朝日号

近处为出云号,远处是朝日号,疑似在上海

老照片中的朝日号

1940年在朝日号甲板上的相扑比赛

舰娘中的朝日号,左为战列舰,右为工作舰

朝日号的模型
5月28日ss-182击沉恒河丸。恒河丸隶属于大阪商船,大阪铁工厂樱岛造船厂建造,1918年6月下水,.8月13日竣工。4382吨,25290马力,12.56节(最高),8.63节(经济)船舶番号23336,信号符字RCLF→JEPD。福丸型货船第8艘。1942年5月26日,从海南岛榆林出发。带有乘客71人,棉布、西洋纸、土豆、陶瓷器、蚁酸等物质3800吨,邮件390件单独开往西贡。28日10时15分在金兰湾东南250英里处,被ss-182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右舷中央,1小时45分后沉没,1名乘客和6名船员共计7人死亡。据日方资料称当时共有11名泰国留学生在内的158名乘员与船员。恒河丸被击中后便冷静的下到救生艇上。日田丰明船长一个人留下船上在众人“船长”的呼喊声中,抱着怀中的马灯,在船上显影出一个大大的光环,直到被海水吞没。(ps:这种光环其实对当时的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越多越好)据ss-182航海日志记载,5月28日19时47分在9°N,11°E发现海平线上有烟雾,在36°方向,20时18分下潜并用潜望镜瞄准目标,20时28分距离1000码处发射鱼雷,顺序2、1、3。2、3号鱼雷低速,定深10英尺,1号鱼雷设高速,定深8英尺,目标距离1000米,船速10节。一分钟后1号和3号击中船中部,1号击中船舰桥,3号击中烟囱,2号失的,看到有不少人在甲板上,还闪着灯光,(与日方“大光环”相吻合)救生艇也放下来,船开始从倾斜,船只下沉太慢,准备再给他一枚鱼雷,后在距离750码时发射两枚鱼雷,均未中,敌船后在23时左右沉没这是一艘7000吨级前桥丸级商船,这是ss-182击沉的第二艘船。

恒河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恒河丸
5月29日ss-193击沉辰福丸。辰福丸隶属于辰马汽船,是川南工业大量建造的2800吨载重的船尾机械舱型货船,长82.30米,宽12.2米,高6.2米,三联往复式主机,1546马力,12节,川南工业株式会社,长崎香烧岛造船厂建造(一说为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建造),是第二青山丸型货船,排水量1946吨。1938年12月10日开工,1939年4月21日下水,1939年9月22日竣工,船舶番号45734,信号符字JHOH。1942年5月28日,辰福丸从加里曼丹纳闽岛出发开往山打根,在巴拉望岛的巴拉巴克海峡玫瑰水道西口(07°29N,116°15,E)被ss-183发射的鱼雷击伤,29日被ss-193发射的鱼雷击沉,乘船116名官兵中36人和13名船员死亡。据ss-193航海日志记载,5月29日1时50分338°方向发现1艘船,距离8海里。靠近观察,2时24分下潜,该船像一艘驱逐舰,距离3海里,继续靠近,2时40分距离1600码发射两枚鱼雷。在发射第一枚鱼雷后1分25秒听到鱼雷爆炸声,看到船首升起一条水柱,继续靠近目标,在600码处认定敌船为3500吨的油船。船首已经下沉,但看上去不再下沉。于是转向,将艇尾鱼雷管对准它,2时53分发射一枚尾部鱼雷,56秒后看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看到目标尾部冒起浓烟和雾水,目标在2分钟内沉没。这是ss-193击沉第四艘船。

辰福丸

辰福丸
5月29日ss-193击伤里约热内卢丸。里约热内卢丸,排水量9627吨。5月29日ss-193发现一支小型护航队,决定发动一次夜间潜望镜深度攻击,向一艘“5000吨”级油轮发射两枚MK14鱼雷,没有发现击中。事实上。一枚鱼雷击中里约热内卢丸,并在一号舱炸开一个46英尺长,26英尺宽的口子。随后ss-193击沉了辰福丸。6名志愿者进入里约热内卢丸进水舱内进行堵漏,后来他们得到了山本五十六的嘉奖。后来修理船春日丸和山彦丸到达现场,将里约热内卢丸拖至新加城的实里达的1号船坞修理。

里约热内卢丸

里约热内卢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里约热内卢丸
5月30日ss-181击沉热田丸。热田丸隶属于日本邮船,是三菱长崎造船厂第197号船。1906年6月10日开工,08年10月21日下水,09年3月初竣工,排水量7937吨,另有7982、8523、9285(北太平洋定期客船史p572)等几种吨位说法。长141.7米,宽17.1米宽,高8.2米,三联往复式发动机,7582马力,16.4节,船舶番号11597,信号符字LHCV>JATD,加茂丸级第5艘。热田丸5月1日成为设立的船舶运营会的第一艘船(本来是大洋丸)。5月27日从六连港出发单船组成第119船队在驱逐舰吴竹的护航下,载有南方行政官员709名及其他乘客5名,以及军用物资经高雄向巴达维亚以11节航速航行。5月30日在冲绳中城湾灯台83°方向距离65海里(26°22′N,129°10′E)被ss-181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右舷,第二舱进水,舰体前部下沉后放弃,死亡乘客37人,船员39人。幸存者被吴竹,特设布网船县丸、柏丸、陵水丸、第三报国丸、新京丸救起。其中吴竹救起813人。船体推断为6月3日夜在知念崎以东五十海里处沉没。据ss-181航海日志记载,5月30日,发现烟雾,在水面向目标靠近,17时25分向一艘大型运输船(有驱逐舰护航,距离750码)发射两枚鱼雷全中,2小时半后沉没。挨了22枚深水炸弹,目标好像是伏见丸级13000吨级客货船。这是ss-181击沉的第二艘船。本次巡航,艇长派克斯·刘易斯·史密斯因击沉16485吨日本船只(实际为8839吨),从而获得海军十字勋章,并且随后派克斯被调至轻巡洋舰曼彻斯特号任舰长。

热田丸

热田丸
最后要提一艘小船。5月31日ss-180击沉92吨的第5春星丸。第5春星丸是一艘警戒用的小船,只有92吨。维基上也有记录,有资料的有11人死亡。日本方面认为是ss-236击沉,但没有相关记录。据ss-180航海日志记载,5月31日2时36分发现一艘船向我们靠近,开始认为是一艘驱逐舰。下潜后用潜望镜才确认为一艘渔船大约200吨。于是上浮发射9枚3英寸炮弹,220发0.5口径机枪子弹,目标起火。ss-181为了防止飞机空袭,就全速撤离(维基上却记载用鱼雷击沉目标)(此次攻击在德文二战大事记上也有)。

现代的第5春星丸
5月分别美国潜艇共击沉19艘商船84735吨。占5月份日军总损失数94123吨的90%击沉5艘军舰30674吨,占五月份日军总损失数7艘42178吨的72.7%。本月潜艇部队击沉量第一次大大超过日本总损失量的50%,这对美军潜艇部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另击沉盟军商船1艘4761吨,击伤商船8艘45433吨(以上均不计舢板和渔船)。5月份共计击沉24艘115409吨。是美国潜艇第一个起十万吨战绩的月份,主要原因是作战潜艇增加,共有十五艘潜艇有战果,而且加藤级开始投入作战,战绩不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6月份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
1942年6月份战绩不能与5月份相比,但盟军潜艇也颇有收获。
首先是6月4日ss-168鹦鹉螺号攻击加贺号航空母舰。这虽然不是潜艇第一次攻击航母,但却是第一次击中航母。当时ss-168攻击的是苍龙号航母,实际上攻击的是加贺号航母。ss-168当时共发射三枚鱼雷,只命中一条。但是这枚鱼雷没有爆炸而且断成两截,前半截沉没,后半截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日军的救生筏。随后ss-168躲过日军的深水炸弹,安全撤退。在美军记录中,仍有将苍龙记为海基航空兵,陆基航空兵和潜艇的共同战绩,但在其他统计中包括日方以及比较权威的维基、uboat.net等也仅仅是承认ss-168击中一枚未爆鱼雷,并没有将战绩划给ss-168。

反映攻击加贺号航母的油画

ss-168关于攻击加贺号航母的航海日志

加贺号航空母舰
6月5日三隈号重巡洋舰与最上号重巡洋舰因躲避一根潜望镜而发生相撞而受伤,随后在次日三隈号重巡洋舰被美军击沉。当时日军由于在中途岛惨败,于是下令撤退。第七战队成一路纵队,旗舰熊野先头,后面依次是铃谷、三隈和最上号。21时38分熊野号发现水面状态的ss-198,在右前方45度距离5000米。ss-198被日军舰队发现后,立即下潜。熊野号根据信号灯发布所有船只一起紧急左舵45°,熊野值班参谋冈本功少佐认为一次左舵45°不足以回避,无线电追加再次紧急左舵45°,结果引起了混乱,铃谷按信号操作,但三隈直接左舵90°,最上只左舵45°,最上副舰长福田德次郎中佐发现三隈横在前面,曾尔章大佐舰长下达转舵命令时已经太晚了,以28节航速前进的最上撞上了三隈号的左舷中央,因此大部分水兵都认为是中雷了。最上舰艏左前方破损,三隈号烟囱舰桥下方被撞出20米长,宽2米破洞,随后发生火灾,但由于进水,火灾被扑灭了。三隈号受伤比较重,只能以16节航速航行,6月6日被美军SBD和B-17轰炸机炸沉。ss-168的航海日志也记载,2时15分发现日军舰队,随后由于天气角度和距离等原因并未发动攻击。而日军舰队由于惨败慌不择路,发生碰撞,最终导致三隈的沉没,说明日军舰队之间的协调也很有问题。《二战远东和太平洋战场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中认为ss-198是从珍珠港到中途岛转场途中,没有航海日志。实际上ss-198的确处于战斗巡航,有明确的航海日志。

三隈号重巡洋舰
6月4日英国潜艇TRUSTY击沉丰桥丸。丰桥丸隶属于日本邮船的运输船,川崎神户造船厂第372号船。1914年1月19日开工,9月22日下水,15年4月30日竣工。丰桥丸级(T型货物船)第一艘,排水量有7010吨、7031吨、7298吨几种说法,JNNAC认定为7031吨。长136.64米,宽17.68米,高10.36米。三联式往复发动机两座,6100马力,14.5节,船舶番号18162,信号符字MSHF>JDTD。日本《战时输送船史》中称6月1日从缅甸南部土瓦开往新加坡途中,在普吉岛西南约40海里处(07°14′N;98°06′E)中被英国潜艇TRUSTYC(N45)击中两枚鱼雷,沉没11人死亡。《战时输送船团史》中认为17人死亡,两者差异不排除是笔误。据HMS Trusty航海日志记载,6月3日23时发现日军两艘船,23时15分下潜准备攻击。6月4日6时30分向第一艘船发射四枚鱼雷,2枚命中。看到目标前部倾斜并露出龙骨。第二艘船本来在半英里之后,看到前面的船被攻击立即180°掉头疯狂的走“Z”字形逃之夭夭。00时54分被攻击的船沉没,上浮准备攻击北面4海里外的第二艘船。2时发现第三艘船,于是准备攻击这一艘。2时7分下沉开始攻击,2时48分上浮用甲板炮攻击。6次射击后敌人开始还击,只好停止攻击下潜撤退。另据日本方面记录。桥丸当时处于一只无护航的舰队中,还有西里伯斯丸,英格兰丸和极星丸,其中极星丸救起丰桥丸的幸存者。这是TRUSTY在远东击沉的第一艘船。

丰桥丸
6月12日ss-193击沉缅甸丸。缅甸丸隶属于南洋海运。1916年9月13日开工,1917年1月13日下水,1917年2月20日竣工。排水量4585吨,3778马力,13.77节,船舶番号19893,信号符字NGBQ>JYYD。1942年6月12日在暹罗湾(10°12′N102°29′E)被ss-193击沉,3名船员死亡。据ss-193航海日志记载6月12日3时18分发现一艘船距离5英里3时57分发射两枚鱼雷。好像未击中。4时34分再次发射两枚鱼雷。击中目标。目标沉没,当时认为一艘6900吨的货船,为450英尺长。这是ss-193击沉的第三艘船

缅甸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缅甸丸
6月15日ss-197击沉南浦丸。南浦丸是阿波国共同汽船的货物船。玉造船厂第272号船。1939年10月7日开工,40年5月8日下水,8月15日竣工,11月30日被海军征用,12月16日被变为舞鹤镇守所管辖的特设炮舰,舰长为有马国男预备大尉,排水量1206吨。长68.1米,宽10.2米,高5.6米,三联往复发动机一座,船舶番号46423,信号符字JNIN。6月12日从马尼拉出发在巴丹半岛西南约20公里(14°20′N120°20′E)被ss-197发射的鱼雷击沉,有消息称南浦丸正在进行反潜巡逻,不过南浦丸只有40倍口径80mm炮2门,三年式机炮一挺,还有少数轻武器,另装须式60cm探照灯一座,配95式深水炸弹12个,深弹投射器2座,这种武装只能用来护航,反潜无异于找死。据ss-197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6月15日6时12分在潜望镜中发现一艘驱逐舰,480码处,太近无法攻击。6时44分发现货船,距离5英里,航速10节,目标船大约375英尺长,4500吨,在1700码处将其击沉。

南浦丸
6月21日ss-44击沉京城丸。京城丸隶属于朝鲜邮船。浦贺船厂第458号船,1939年5月16日开工,10月12日下水,次年6月20日竣工,41年2月10日被陆军征用。4月8日被英国军舰8发炮弹击伤,随后解除征用。1941年8月29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炮舰,由横须贺镇守府管辖。舰长海军预备大佐元井吉男。排水量2626吨,长93米,宽13.7米,高7.5米,三联式发动机一台,船舶番号朝2963,信号符字JLFN,1400马力,15.3节。装有45倍口径三年式十二厘米火炮4门,93式十三毫米二连装机炮一挺,92式7.7毫米单管机枪一挺,95式深水炸弹12个。6月17日20时10分从腊包尔出发,19日16时从布尔维干港向图拉吉岛输送航空通信基地建筑材料,21日12时24分在图拉吉257°方向距离18.5公里处(09°00′S。160°05′E)被ss-44发射的两枚鱼雷命中,13时24分沉没,61名乘客和2名船员死亡。62名幸存者被W-20扫雷艇救起。据ss-44航海日志记载,6月21日13时35分发现敌船,距离400码处发射三枚鱼雷,第一枚和第二枚击中,敌船快速沉没,是一艘2000吨的补给船,有两门炮,船边有号码“69”(实际上,京城丸又被称为第53号炮舰,包括相关照片均无“69”数字)。维基上称由于距离比较近,爆炸的碎片像下雨一样,加上日本飞机的攻击,ss-44被迫下潜。由于深水炸弹距离比较近,在指挥塔附近有30加仑的水流进,探测机、电罗盘和制冷机在海水流入时就损坏了。s-44的一部潜望镜也认为损坏了,上浮修理时发现只是卡住了一件日本士兵的大衣。京城丸是ss-44击沉的第2艘船。

京城丸
6月25日ss-168击沉山风号驱逐舰。山风号驱逐舰是一等驱逐舰白露型的第8号舰,根据第二次补充计划建造。1935年5月25日在蒲贺造船厂开工,1936年2月21日下水,1937年6月30日服役,是第二艘以山风命名的军舰,排水量1685吨。长111米,宽9.9米,吃水3.5米,2台舰本式蒸汽涡轮机双轴,3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2000马力,载重油540吨,34节,18节时续航4000海里,乘员226人。5门三年式127mm火炮(两座双联,一座单装),2座13mm机枪,两座四联610MM鱼雷发射管,另备鱼雷16发。另有深水炸弹投射器2座,。配弹16枚,山风号取名为山间吹的风。服役后从佐世保出港为向中国华北派遣的陆军兵员运输船护航,8月份参加淞沪会战,9月1日15时45分。参与炮击浏河镇中国军队野炮阵地(此处应用国民党第十五集国军的炮兵阵地)。11月又参与日军第十军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作战,38年2月曾经到达过南京。41年2月3日与凉风号相撞,舰首下部被撞掉。1942年2月11日击沉ss-174鲨鱼号潜艇。(有资料称ss-174是雪风号击沉的,山风号居然和祥瑞雪风号抢战绩,真是找死。)1942年6月21日山风护航两艘川崎型油船神国丸和日本丸从大凑向横须贺出发。6月23日午后10时山风单独从大凑向柱岛航行。19时45分联络中断。6月25日在野岛崎东南约58公里处(34°34′N140°,26′E被ss-168发射的鱼雷击沉,滨中脩一中佐舰长以下227名船员全部死亡,滨中脩一中佐被追授为大佐。由于山风号驱逐舰全体死亡,所以无法获得更多细节。(ps驱逐舰全体舰员死亡的很少见,而被潜艇击沉后无一生还的,目前仅此一例)据ss-168航海日志记载6月28日3时30分发现过一艘有驱逐舰护航的万吨级油轮并将其击沉,驱逐舰还救起落水者。可能ss-168攻击的是神国丸和日本丸中的一艘,但日本根本无此记录。而且护航的山风和两艘油轮根本不在一起。5时22分又发现一艘大型驱逐舰,由于其航速18节,所以没有追上。8时31分发现另一艘在烟囱上有一条白色条纹的驱逐舰,航速12节,天雾号是吹雪级的一艘,并无天雾级驱逐舰,而且只有ss-168提到发现的是“天雾级”(天雾号前烟囱上有一宽一窄的两条条纹,而吹雪级各舰条纹数量和位置不尽相同,山风号两个烟囱均无条纹)。所以此处因该是ss-168观测问题。8时54分向敌舰发射两枚鱼雷,定深12英尺,一枚击中两个烟囱中间,15秒后第二枚击中舰桥,造成严重损伤,敌舰从前部沉没,9时05分又听到几声爆炸声,敌舰完全沉没。问题在于ss-168在敌舰下沉时拍下了山风的照片,照片上山风号舰首翘起,向左舷后部倾斜,前部炮塔上方的旭日章清晰可见。这张照片非常有名,到处都可以看到,但ss-168在航海日志中没有记载拍照行为,而且航海日记中记录与照片不符,另外照片也不是当时的舰长提供的,而是由ss-237舰长的儿子在1945年3月28日提供。这其中的问题笔者思考很长时间,也未能给出一个合适的说法,只能让后来之人去探讨吧。山风号是第二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驱逐舰,第三艘被盟军潜艇击沉的驱逐舰,白露级中沉没的第一艘,ss-168击沉的第1艘船只。

山风号驱逐舰

潜望镜中正在沉没的山风号驱逐舰

滨中脩一中佐被追授为大佐的文件

潜望镜中正在沉没的山风号驱逐舰

6月25日ss-214击伤第三图南丸。第三图南丸,排水量19262吨,6月15日在吴港出发到广岛,6月18日抵达广岛,6月21日从广岛出发,6月25日在小笠原群岛被ss-214发射的鱼雷击中,6月29日到达三亚榆林港,据ss-214报告称听到命中的声音,估计没有爆炸,或只是近炸,对第三图南丸没有造成伤害。
6月28日ss-186击沉西京丸,西京丸隶属于日之出汽船。大阪造船厂第一号船。1936年6月开工,1936年11月4日下水,1937年6月1日竣工,排水量1291吨。1937年5月卖给日之出汽船。1940年12月6日被海军征用,16日入籍,根据内令980号,变为特设炮舰,由横须贺镇守府管辖,舰长海军预备大尉松本熏藏,同日开始在浦贺造船厂改装。41年1月编入第四炮舰队亦称为第41号炮舰。1942年6月28日21时40分从特鲁克出发后护送明天丸向帕劳群岛航行,途中在雅浦岛西北435公里处(12°41′N,136°22′E)被ss-168击沉,日本帝国特设舰船网站称6月17日已经到达帕劳,6月26日从帕劳开往拉包尔时被击沉。西京丸长66.86米,宽10.90米,高5.65米,三联式往复发动机,1100马力。12.5节,船舶番号43085,信号符字JKFL。改为特设炮舰后装有40倍口径安式80mm炮两门,三年式机枪一挺,九五式爆弹12个,须式60mm探照灯一座。据ss-186航海日志记载6月28日发现水平线有烟雾,18是12分发现有大型桅杆的船只,18时25分发现第二艘船,51分发现一艘驱逐舰,19时19分向第1艘船发射四枚鱼雷,80秒后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一枚击中。22分驱逐舰向我方驶来,距离2200码,下潜,19时23分听到从目标传来的三声巨响,确定不是深水炸弹,相信目标已经爆炸。19时25分两枚很接近的深水炸弹炸碎了几盏灯,螺栓也发出刺耳的声音,有管道开始漏水,周围不断有爆炸声,一直持续40分钟,才没有爆炸声。20时20分回到潜望镜深度,发现被击中的目标正在冒黑烟,驱逐舰已经远离,不久失去踪影,目标带着黑烟最终沉没。西京丸虽然是一艘很普通的征用商船,吨位也不大但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朋友对它应该不陌生。甲午海战中的西京丸给中国人太多的伤痛。西京丸(日本语:さいきょうまる)原为日本邮船公司(日本语:にっぽんゆうせん)的一艘商船,1888年下水,甲午战争前因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日本语:かばやま すけのり)随联合舰队出海观战,为乘坐舒适,将“西京丸”临时征用加装火炮作为座舰,改装成代用巡洋舰。该舰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主要武器装备为120mm口径速射炮1门,47mm机关炮2门,57mm机关炮1门。首任舰长为鹿野勇之进(日本语:かの ゆうのしん)海军少佐。1894年7月25日 - 1895年4月17日期间的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 にっしんせんそう)中西京丸号参加了9月17日的黄海海战(こうかいかいせん)。海战中因西京丸原本只是一艘民用邮船,战前只进行了临时改装,其实战的机动性能和火力都非常有限,海战进行当中被北洋舰队的定远号、镇远号、平远、广丙等舰围攻,被击中12发炮弹,其中包括305毫米炮弹4发,210毫米炮弹1发,150毫米炮弹2发,120毫米炮弹3发,但是由于北洋水师炮弹威力有限(北洋水师装备的作战弹头有开花弹、实心穿甲弹、教练弹,开花弹里填充的还是传统的黑火药,且备战不充分,携弹量不充足),西京丸舰仅伤11人。17日下午14:40分,就在船上的军令部长发令撤出战场的时候,平远、广丙和援兵中的鱼雷艇福龙号又冲了上来,急攻西京丸。桦山资纪见难以逃脱,便咬牙死拼,下令转过头来,用临时加装的冲角去撞只有115吨的小鱼雷艇福龙号。中国“福龙”号鱼雷艇(艇长蔡廷干)乘机高速逼近西京丸号,连发两枚鱼雷,但均未命中。“福龙”号右转后,已抵近到“西京丸”左舷舰仅40米处,于是发射了第3枚鱼雷,由于距离太近,西京丸号已没有可能规避。但这第3枚鱼雷竟从“西京丸”号舰体下通过,从右舷逸出,未触发(之后分析可能是鱼雷的水中攻击深度调节有误,让吃水较浅的西京丸侥幸逃脱),就这样桦山资纪乘坐的西京丸号侥幸逃脱,慌忙退出战场。黄海海战的六个月后即1895年3月15日,西京丸号还被编入日本的南进舰队,参加了侵占我国台湾岛的战争。在进攻台湾岛时,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死在台湾,就是西京丸将其遗体送回日本,甲午战争以后西京丸又重新投入航运,由于在黄海海战中奋战情况得到大肆宣传所以很受欢迎,1903年西京丸代替弘济丸航行上海航线,1921年5月7日卖给栗林商船。不久老朽也就退休了。1927年夏在大阪尻无川解体。百度百科称1942年被“黄貂鱼”号击沉,很显然,百度百科中介绍的是参加甲午战争的第一代西京丸,而被ss-186击沉的是第二代西京丸,两者根本不是同一艘船,只是同名而已。

第二代西京丸的同型船


第一代西京丸

黄海海战后西京丸的上甲板

黄海海战后西京丸的士官室

战后的西京丸后甲板,旁边有一门诺登飞机关炮.
6月30日ss-179击沉第五云海丸,第五云海丸排水量2841吨,隶属于中村汽船。《战时运输船史》中无该船记录。维基上称该船为海军征用船,但各方面均无该船资料的记录。据ss-179航海日志记载,6月30日2时发现一艘大型货船,距离7英里,在1500-2500码的距离上发射4枚鱼雷,全部未中。加速至14-5节,在距离400码处发射一枚击中后部烟囱,该船发生大爆炸断成两节。5分钟内沉没。确认目标为9500吨非洲丸级货船。uboat.net上也承认该战绩,不过却记录吨位3282吨。这是同名隶属于佐藤过汽船的货船,该船以后会有介绍。
6月份美国潜艇共击沉军舰1艘1685吨,占日本损失军舰7艘121545吨的1.4%,击沉商船5艘12988吨,占日本损失商船10艘38519吨的33.7%,另击伤一艘商船19262吨,英国潜艇击沉1艘商船7031吨。本月美国战绩较5月大为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加藤级潜艇巡航结束返回基地,海上作战潜艇减少,第二是潜艇投入中途岛海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美国军潜艇的破交作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二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4-3-2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舰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
——————
387马力是西京丸的公称马力,依据日清戦役艦艇機関大要 巻12记录,实马力4000.设计航速14.5节,战前测速12节。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3-3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羊羽 发表于 2024-3-29 13:54
该舰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
——————
387马力是西京丸的公称马力,依据日清戦役艦艇機関 ...

4000马力已经超过双方许多军舰。定远和镇远好像也只有6500马力。广字级只有1000马力。(印象数据,可能不准,但差不多)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7月份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
42年7月美军潜艇战绩有所回升,加上盟军潜艇整体战绩不错。
7月1日ss-187击沉蒙得维的亚丸。蒙得维的亚丸,1935年9月9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26年4月15日下水,8月14日竣工,是三菱造船厂建造的412号船,隶属于大阪商船。长130米,宽17米,高11米,两座2300马力的三菱苏尔寿6st60柴油发动机,双轴,14.5节,排水量7267吨,有一等舱45个,二等舱790个,蒙德维的亚丸使用的是首次日本产的大型柴油机,当时也引起一阵小轰动。该船船舶番号31553。信号符字TDCB→JIAB。1941年9月25日被海军征用为一般征用船,12月31日升级为特设运输船,由吴镇守府所管辖。1942年6月22日蒙得维的亚丸从拉包尔出发,带着大批盟国人员共1054人(178名军官或长官,667名士兵,209名平民)。没有战俘船标记且没有护航。开往海南岛三亚。7月1日3时26分被ss-187发射的鱼雷击中右舷四号、五号船舱以及五号油箱。引起重油爆炸,造成进水,几分钟后船长下令弃船,不久在吕宋岛北部(19°40′N,119°31′E)从船尾开始沉没,幸存者乘坐两艘救生艇7月2日在Bojeador角登陆,7月3日到达Bobon村。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拉瓦格港。7月4日受当地人袭击,多人死亡。7月5日一名幸存者到达拉瓦格港。当地驻军立刻派人搜救,至7月25日共救下21名饥饿并筋疲力尽的幸存者,据统计仅死于菲律宾的日本人就有55人。另外还有9名船员,11名乘客和1054名盟国人员在沉船时死亡。蒙得维的亚丸死亡人数在被潜艇击沉的死亡人数排行榜上排名第53位。死亡人数一直是一个估计值,即使到2010年底澳大利亚国防部长也声称“没有绝对死亡人数”,2012年日本政府向澳大利亚政府移交蒙得维的亚丸的人员名单,上有1054名澳大利亚人,其中845人属于云雀部队(lark Force即第40旅第二团),还有部分属于第22旅第2团,以前一直认为有208名平民,现在却认为209人,由于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67年澳大利亚成立蒙得维德亚丸追掉执行委员会,为跨越国界的死者而加深交流,日本人也呼吁参加。澳大利亚的遗属和历史学家一共8人组成委员会,在吕宋岛进行祈祷,委员会中心成员元学校长的父亲也是日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战俘,所以对此很有兴趣,和其他遗属与历史学家一起发现从来没有人祭奠过蒙德维的亚丸的死者,他说:“除去日本人有1000人死亡。要把跨越过节的悲剧铭记在心中,希望以后也要更好的对待遗属。”委员会的民间学术团体“太平洋学会”(东京都港区)岛专务理事也说:“虽然知道悲剧的人很少但日本也有大量死者遗属。”而随着日澳关系年年加深,日本方面遗属也想借此加深两国关系。笔者写到这里时,正好是澳大利亚选购了法国潜艇而没有选择苍龙级潜艇,个人颇感讽刺。据ss-187航海日志记载,7月1日1时46分发现一个巨大的目标。2时45分在距离4000码左右的距离上发射4枚鱼雷,2时29分听到并观察到爆炸,击中烟囱后方的75-100英尺外。2时40分,从船尾开始下沉,50分上浮。目标已经沉没,认定为里约日内卢丸或同级船。蒙德维的亚丸是ss-187击沉的第二艘船,也是被击沉的第二艘地狱航船,也是第一艘被击沉的载有战俘的地狱航船,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海难船。

蒙德维的亚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蒙德维的亚丸

位于拉包尔的蒙德维的亚丸纪念雕塑

7月2日,ss-179击沉第三云洋丸。第三云洋丸,原名第15吉备丸,隶属于中村汽船。后改名为第三云洋丸,排水量2977吨,船舶番号25009,陆军征用船。1942年6月30日17时从门司出发开往马公。7月2日在舟山群岛大衢山东的50公里处(30°30′N,122°50′E)被ss-179发射的鱼雷击沉,11名船员和1名炮手死亡。据ss-179航海日志记载,7月2日21时05分上浮,发现四艘船只,22时16分向最后一艘约10000吨级的船只发射两枚鱼雷,第一枚失的,第二次击中。敌船立刻打开探照灯进行反潜搜索。目标船可能被击中要害,从船尾开始五分钟左右沉没。第三云洋丸是ss-179击沉的第三艘船。《中外海战大全》中称被击沉的是“云鹰丸”。Ss-179随后都从后方对其余船只攻击多次。直到鱼雷打光也没有命中。可见目标从斜后方攻击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云洋丸

7月3日,HMS TRUANT击沉第一多闻丸。第一多闻丸,1917年7月有长崎松生铁工所建造下水。原为泽山汽船第2东洋丸。长94.79米,宽13.47米,高8.23米,三联式往复发动机一座,1700马力,9.5节,1917年9月5日竣工,1936年12月3日卖给八马汽船,改名为第一多闻丸。1942年7月2日从新加坡出港开往勿拉湾,在马六甲海峡(3°28′N,99°487′E)躲避英国潜艇N68 TRUANT发射的鱼雷时触礁,后弃船,6人死亡。据TRUANT航海日志记载。7月3日17时发现烟雾。17时7分上浮发现一艘商船的烟囱与桅杆。17时38分日落开始攻击此时距离10海里21时45分,发射两枚鱼雷700码距离。均未中,于是上浮用甲板炮攻击发射18枚炮弹,击中五发,这是TRUANT击沉的第三艘日本船只。


第一多闻丸

7月5日ss-201击沉子日号驱逐舰。子日号驱逐舰,一等驱逐舰初春级的第二艘。也是第二艘以子日命名的驱逐舰,根据第一次补充计划由浦贺造船厂建造,1931年12月15日开工,次年12月22日下水,1933年9月30日服役。标准排水量1400吨,公试1680吨,长109.5米,宽10米,吃水3.5米。2台舰本式蒸汽轮机,3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2000马力,航速33.3节(子日改装后为33.3节,初春型为36.5节,维基百科介绍子日仍认定为36.5节)重游465吨续航为4000海里/14节。50倍口径三年式127mm主炮5门(双联*2单装*1),两门毗式40mm炮,610cm鱼雷发射管(3x3),改装后为6具。有资料称在淞沪会战时期,子日于9月2日汇同轻巡洋舰,由良,鬼怒,驱逐舰春雨、海风、山风、隼、千岛对上海中国守军进行炮击。1942年5月第一水雷战队等进行阿留申群岛进攻作战,子日也在其中。6月21日子日号再由富士山丸号油轮补给时,在舰尾方向1000m处发现敌潜水艇,于是进行深水炸弹共计并认定击沉该艇,事实上,当日并无美潜水艇被击沉。7月2日会和其他舰船后,7月3日受到数架美机空袭,特设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和富士山丸被近失弹炸伤,向阿图岛以西撤退,同日接到命令继续搜索敌潜水艇,7月5日再次发现潜水艇,由于阿图岛有大雾,水上侦察机无法起飞。12时50分向阿图岛东南(52°15′N173°51′E)子日好被ss-201发射的鱼雷集中右舷,舰体前后部断裂,子日号沉没,寺内三郎中佐舰长等人在倾覆的子日号上,高唱“子日万岁后”行踪不明,后认定为战死。由于北方水温较低共有188人死亡。子日号是初春级损失的第一艘。7月6日水上飞机部队下令有驱逐舰电号搜索子日号,电号发现了登上阿图岛的36名幸存者,随后成功躲避美军发现的三枚鱼雷,随后用深水炸弹反击,认定将敌舰击沉。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7月4日(美军时区晚一天)4时11分在阿图岛14.5英里处发现一艘时雨级驱逐舰,距离6000码,由于有雾难以攻击,于是转向准备靠近。7时38分还是有雾,打开雷达发现离岸还有5-11英里,中午雾一度变小,下午15时22分雾再起,32分再次发现驱逐舰,距离3000码。太近了不能拉警报,只能用手势传递信息,15时39分第一次攻击,在1000码的距离上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击中船中部,并准备必要时第二次攻击,敌驱逐舰倾斜的很严重,很明显,他死定了。15时47分目标向左舷倾覆,大约有穿白色制服的100人跑向右舷。当目标底朝上的时候,这群人集中左舷两头,在船断成两节之前,船中间也可以站人,这艘驱逐舰的前烟囱上有彩色条纹(红、白、蓝和无法看清楚的),雾再次升起,只看到一艘救生艇向阿图岛开去。于是ss-201向北驶去希望能见度高一些,ss-201并无记录次日有攻击行为。所以电号驱逐舰不是ss-201攻击的。有可能是在同时活动的ss-216或s-27,再加上ss-215,一共有四艘美军潜艇,巧的是这四艘潜艇在战斗中先后损失,除s-27号是触礁全体人员幸存外,其余三艘即使是在战后多年也只是定性为失踪,3艘潜艇官兵全部死亡。另外,问题在于子日号前烟囱至少有三条白色或浅色条纹,正如ss-201观察到的情况,而时雨最多只有两条条纹,如果ss-201的舰长看到四条纹应该不会错认为时雨号。子日还是ss-201击沉的第一艘船,也是被美国潜艇击沉的第三艘驱逐舰。






子日号及模型
7月5日ss-215击沉驱逐舰霰号,击伤不知火号,霞号。霰号与霞号为朝潮级驱逐舰的第9艘和第10艘,排水量为标准2000吨,满载2400吨,在JANNC上霞为1961吨,霰为1960吨,全长118米,宽10.386米,吃水3.72米,主机为两座双轴舰本式发动机,50000马力,18节时续航力为40,0海里,带重油580吨,乘员230人。50倍口径127mm炮双联3座,25mm机炮2门,4连装610MM鱼雷发射管2座,被弹16枚,91式深水炸弹36枚。不知火号为阳炎级第2艘,标准排水量2033吨,长118.5米,宽10.8米,吃水3.8米, 52000马力,18节时续航力为5000海里,乘员239人,武备与朝潮级基本相同。7月5日天刚亮,千代田和亚利桑那丸进入基斯卡岛基斯卡湾,第十八驱逐舰队不知火(旗舰)、霰、霞在基斯卡湾的浓雾中停泊,因其司令官宫坂义登大佐认为部队太疲劳,而且又有浓雾掩护,美军潜水艇不会过来,而决定停泊的。另外第五驱逐舰队参谋长中泽佑大佐仅靠推测,搞错了北方地区的日出时间(7月初基斯卡岛夜间时间很短)结果被ss-215偷袭。Ss-215本来在基斯卡港外巡逻,在一个合适的距离发现3艘驱逐舰停泊在港区,于是下潜靠近,因三艘驱逐舰全靠在一起,就用潜艇4枚鱼雷打了一个扇面,对此日军根本没有堤防,不知火号的第一锅炉房中雷,两个锅炉都进了水,后甲板弯曲,不能自主航行,只能靠拖拽,霞号被击中一号炮塔的下方,舰体前部断裂,并导致大火,两艘军舰经应急修理后均被拖至日本本土修理。不知火号于1944年10月27日在民都洛岛以北被美军舰载机炸沉。霞号在1945年4月7日和大和号一起出击时在坊之岬被美军飞机重创,由冬月号击沉。最惨的是霰号,被ss-215的一枚鱼雷击中左舷前部,前部鱼雷被炸飞,霰号试图反击,向ss-215发射两枚鱼雷,分别从ss-215左舷和右舷穿过,ss-215立即下潜,霰号后来又中了一枚鱼雷,成V字形沉没,104人死亡,绪方友兄中佐舰长以下42人获救。Ss-215一次鱼雷齐射击沉驱逐舰1艘,击伤2艘,这样的战绩也不多见。由于此日日军损失惨重,第18驱逐舰队司令官宫坂被撤职,不久和阿部弘毅、西田正雄大佐等人被编入预备役。2006年霰号被科学考察队发现。据ss-215航海日志记载,7月5日4时39分发现下锚的敌人,5时22分确认为驱逐舰,静音靠近,敌舰为天雾级或吹雪级1700吨级驱逐舰,准备攻击,并准备若发生意外,则全速靠近攻击,5时55分到6时开始攻击,对第一、二艘各发一枚鱼雷,攻击敌舰中部,对最后一艘敌舰发射2枚,第一枚失的,第二枚击中前桅下方,第三艘敌舰于6时零30秒向我发射两枚鱼雷,5秒钟后第三艘敌舰起火,6时1分20秒敌舰发射的鱼雷从ss-215两侧穿过。(由此可见,日军反应速度很快,而且打的也很准,差点击中ss-215)能听到驱逐舰传来的爆炸声,共有3声巨响,53次轻响,下潜准备躲避深水炸弹,6时15分转向撤出,没有听到声呐声。11时后脱离与敌接触。霰号是ss-215击沉的第一艘船,也是第四艘被美军潜艇击沉的驱逐舰。



不知火号及模型


霞号及模型

霰号

霰号线图

2006年8月发现的霰号残骸

2006年8月发现的霰号残骸示意图

7月7日ss-191击伤圣佩德罗丸。圣佩德罗丸是一艘7267吨的油轮。1926年由三菱造船株式会社长崎造船厂建造。1942年7月5日圣佩德罗丸和国岛丸组成第5船团由ch3护航,13时从巴厘巴板出发,当天在吕宋岛南部帕拉维拉附近受到ss-187的攻击,但ss-187发射的两枚鱼雷均未击中。7月7日在锡布海峡被ss-191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造成1人死亡。据日本帝国海军网站记载,42年7月17日在苏禄海受到不明潜艇的攻击,仅受轻伤,估计是7日与17日之误。

圣佩德罗丸

右下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圣佩德罗丸

7月8日ss-142,s-37击沉天山丸。天山丸隶属于大连汽船,三井物产造船厂玉工厂建造的第159号船。1928年10月22日开工,次年3月2日下水,5月18日竣工。41年12月22日被海军征用,42年1月10日编为由舞鹤镇守所管辖的特设运输船,长99.06米,宽14.17米,高5.46米,排水量2776吨,B&W.4SA655MT100发动机一台,880马力,12.67节,船舶番号関323.信号符字QCGN>JPTC.天山丸级货船第一艘,也是大连汽船拥有的第一艘船。1942年7月8日13时由第30号驱潜艇护卫在拉包尔西北46公里处(4°S,151°50’E)(日本海军近代事典中记为16公里,可能是46公里之误),被ss-172发射的鱼雷击中船尾,15秒内沉没,1名船员和81名乘客死亡。据s-27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7月8日13时42分发现一艘由驱潜艇护卫的航空机供应船(日式说法,中文就是航空补给船)清川丸,距离10000码,准备攻击,14时05分发射3枚鱼雷,距离500码,听到3声爆炸声,静音航行,14时08分下潜至110英尺,听到四声深水炸弹爆炸声,向北航行,15时38分恢复正常航行。这是s-27击沉的第一艘船。

天山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天山丸

7月9日,ss-192击伤叶山丸。叶山丸,1934年3月14日由东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多摩造船厂(第202号船)开工建造的6359吨级货船,1935年1月14日下水命名为叶山丸。信号符字JFOJ。1938年重新登记为8811吨。1942年7月9日16时在中国南海被ss-192发射的鱼雷击中第2号舱和油舱,有燃油泄漏,发生倾斜,艏部有下沉现象。据ss-192报告,船前部有碎片飞溅,螺旋桨已经停转。船上共有450名官兵死亡,30人失踪。1942年7月至12月一直在西贡船厂修理。1944年1月26日转给宫内厅做为御用船,日本战败时已经破损不堪,需要修理。叶山丸是二战中被潜艇击伤船只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艘,共计480人。

叶山丸

左下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叶山丸

7月9日,ss-200击沉神祥丸。神祥丸隶属于栗林商船货物船,是三井物产造船厂玉工厂第218号船,根据第二次船舶改良措施建造的第34艘船。1935年11月9日开工,次年6月9日下水,7月27日竣工。排水量4836吨。长113.7米,宽15.24米,高8.84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2300马力,15.6节,船舶番号41966,信号符字JIOK。1937年8月4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运输船,参加过进攻青岛和海南的作战,39年3月10日解除征用。41年11月12日再次被海军征用为特设水雷母舰,由横须贺镇守府管辖,舰长横山德治郎预备大佐,装有120mm炮2-4门,7.7mm机枪2挺,75mm探照灯1座。42年5月31日-6月14日从横须贺向马绍尔群岛运输航空飞机和燃料。7月9日6时30分在夸贾林环礁西南约20公里(8°43’N,167°33'S)被ss-200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8时沉没,8人死亡。据ss-200航海日志记载,7月9日8时40分在8°43’N,167°33'S,潜望镜深度攻击,向一艘类似于宗养丸级客货轮发射两枚鱼雷,观察到鱼雷均命中目标,随后下潜躲避深水炸弹。据日本帝国海军网站称ss-200也受到30枚深水炸弹攻击,被炸成轻伤,ss-200曾一度使用右满舵并用十分钟的高速航行以脱离接触,最近的一颗炸弹几乎击中指挥塔,但ss-200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仍然可以继续巡逻。这是ss-200击沉的第二艘船。



神祥丸

7月12日ss-194击沉日山丸。日山丸隶属于日产汽船。排水量6712吨,1920年下水。由斯托克顿·罗普纳S.B维修有限公司建造,当时隶属于圣杰斯特船舶有限公司,长125.4米,宽16.5米,高11米,主机为R402NHP,3100马力,11节,原名大西洋城,后几经转卖,曾一度改名为Penybryu(威尔士的一座小镇)和松山丸。1940年9月归日产汽船,改名为日山丸。1942年7月12日在法属印度支那半岛海上被ss-194击沉。据ss-194航海日志记载,7月11日23时23分发现一艘6000吨级货船,,航速11节,开始追击,12日1时56分占据攻击位置,2时14分在距离800码处先发射3枚鱼雷,2枚击中,第一枚击中前部,第二枚击中中部,第三枚失的。20分钟后看到船尾已经翘在空中,救生艇已经放下,无疑船已经被击沉,没有求救信号发出,只看到闪光。这是ss-194击沉的第二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日山丸
7月13日ss-194击沉神阳丸。神阳丸隶属于大同海运,昭和造船史中辰隶属于神阳汽船,播磨造船厂第257号船。1937年7月6日开工,次年1月17日下水,3月25日竣工。排水量4163吨,长110.8米,宽15.2米,高8.8米,2800马力,船舶番号44156,信号符字JHRL。41年7月26日被海军征用,10月15日编为由佐世保镇守府管辖的特设运输船,42年7月12日从西贡带有20名工人,还有军需品、邮件等处分前往门司,13日7时20分在越南巴莱雷岬东北28公里处被ss-194发射的鱼雷击中,7时55分船尾翘起沉没,1名船员死亡。据ss-194航海日志记载,7月13日发现一艘类似于伸洋丸的货船,距离8000码,6时17分发射第一、第三号鱼雷,60秒后观察到击中距船尾50英尺处,船立刻向后倾斜,5分钟后舰桥也沉入水中,桅杆还在水面,12分钟后再次听到爆炸声,7时5分船已经消失,潜艇上有一部分人从潜望镜中看到已经下沉的船。这是ss-194击沉的第三艘船。

神阳丸

7月15日,美军潜艇首次双杀,ss-216击沉ch-25,ch-27,即第25、27号驱潜艇。这两艘驱潜艇排水量460吨,长46.5米,宽6.75米,高2.75米,1700马力,40倍口径76mm炮1门,13.2mm机枪2挺,深水炸弹36枚,同级艇为第13号至27号。第25号和第27号驱潜艇分别是第2次追加计划中第192号和第194号驱潜艇。第25号是三菱重工业横滨船厂建造,1941年10月7日下水,12月13日设置好如何舾装,12月29日(战时输送船团史)或次年1月31日(舰艇一览表)竣工,信号符字JZYP。第27号由东京川岛造船厂深川工厂建造,41年11月5日下水,次年1月28日竣工,信号符字JAAQ(推定)。1942年5月1日第25、26、27号驱潜艇编入第13驱潜艇队,7月15日第25、27号驱潜艇在基斯卡岛Sredni角西方(52゚02'N/177゚42'E)被ss-216击沉。由于ss-216也在这次巡航中被击沉,所以没有其航海日志,但从其发回的报告称,7月15日遭遇了3艘驱逐舰,击沉2艘,实际就是第25、27号驱潜艇。第三艘就是第26号驱潜艇,捞起了幸存者,第13驱潜艇队司令春山凉中佐和第27号驱潜艇艇长筱田勇少佐均战死。这是ss-216击沉的仅有的两艘船。

第25号驱潜艇

第13号型驱潜艇线图

同级的第14号驱潜艇

篠田勇 駆潜艇27号艇長

25号艇长松島稔手绘ss-216攻击三艘驱潜艇的示意图
筱田艇是27号,杉野是26号,私(我)是25号,左边的是基斯卡岛

7月16日ss-194击沉函馆丸,函馆丸隶属于辰马汽船,三菱造船厂第71号船,1919年5月5日开工后卖给日本邮船,7月29日下水,9月10日竣工,排水量5312吨,长121.92米,宽16.61米,高9.14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3721马力,13.93节,船舶番号26015,信号符字RQWF>JMBD,是绫叶级中的第5艘。1942年7月11日从马公出发向曼谷航行,16日11时45分在越南巴莱雷岬东北约4公里处(12゚55'N/109゚29'E)被ss-194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第4、5号舱中间,约5分钟后,船首翘起沉没,3名船员死亡。据ss-194航海日志记载,7月16日9时33分发现一支由4艘船组成的商船队,距离16000码。10时37分,发射第5、6号鱼雷,4分45秒后鱼雷爆炸,随后所有船只均向ss-194驶来并开火,10时44分发射第7、8号鱼雷,目标是最后一艘,110,秒后听到爆炸声,由于炮火越来越多,下潜至100英尺。10时52分,潜望镜深度,只发现3艘船。《战时输送船团史》称,函馆丸是编入从马公到新加坡的第319号船团,带有830吨各种货物,11时45分中雷,50分沉没,(是ss-194第二次攻击击中的)有3名船员死亡。这是ss-194击沉的第四艘船。

函馆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函馆丸
7月27日ss-190击伤里约热内卢丸,这是里约热内卢丸第二次被击伤。里约热内卢丸9627吨,是武装潜艇供应船,舰船符号XAS。据ss-190报告,发现里约热内卢丸被击中,从船尾下沉。据日本方面称,里约热内卢丸是7月21日离开佐世保去槟城,在金兰湾以东94英里处中雷,28日里约热内卢丸船长大桥报告受到中度损伤,但只能到香港进行修理,8月31日到达金兰湾。维基上称ss-190的鱼雷击中左舷船首,一号、二号船舱进水,三号舱也有渗水,6名船员组成敢死队,进入三号舱进行防水堵漏作业,将水堵住,后来里约热内卢丸在特设修理船山彦丸(山下汽船,6799吨)的拖拽下,拖到新加坡修理。参加堵漏的6名敢死队员受到山本五十六大将的表彰。(关于6名敢死队员的说法,大日本帝国海军网站称是第一次被击伤出现的,维基上称是第二次出现的,但维基上根本就没有第一次被击伤的记录,而大日本帝国海军网站完整记录了两次击伤,所以笔者估计维基上有误。)

7月27日HNMS O-23击伤第二昭福丸。第二昭福丸,740吨各方面消息不多。荷兰方面称击伤,另有消息称没有击中。日本方面没有击伤的详细纪录,日本海军中无此船只,《战时运输船舶史》称为839吨,没提到在此被击伤,而提到44年3月6日被HMS searover击伤。JANNAC称为昭福丸,44年6月17日被击沉。据O-23航海日志记载,7时25分发射两枚G7AD鱼雷,距离700码,没有听到爆炸声,决定上浮用火炮攻击,7时32分,在距离800码处开火,由于敌船没有武装,就抵近开火。糟糕的是前9发只击中1发,第十发炮弹开在炮筒里,于是用机枪攻击敌船,打了80发又卡壳了,只击中几发,这艘船吃水浅,不能用鱼雷击沉,只好放它跑了。

7月30日ss-210击伤圣克莱门特丸。圣克莱门特丸,排水量7354吨,1931年由三菱造船厂建造。ss-210发射的两枚鱼雷(MK-14)没有爆炸。圣克莱门特丸于1943年5月4日被ss-183击沉。这又是由于MK-14鱼雷失效,从而没有取得战果的例子,下一个就是由于鱼雷失效把自己赔进去的例子。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圣克莱门特丸
7月31日,同归于尽的ss-216和鹿野丸。鹿野丸隶属于国际汽船,根据第一次船舶改善措施建造的第3号船只,是浦贺船厂建造的第386号船。1932年12月17日开工,次年9月16日下水,34年8月10日竣工,排水量8572吨,长137.16米,宽18.59米,高12.22米,三菱苏尔寿7DSD76发动机,8350马力,17节,船舶番号39657,信号符字JRNJ。丸杂志第190期上称其原名为鹿岛丸,但其他方面均无记录,包括大日本帝国海军网站,称下水是就命名为鹿野丸,大日本帝国特设舰船网也支持这一说法。鹿野丸1941年10月1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运输船,由吴镇守所管辖,装有80mm单管炮2门,13mm机枪3挺,7.7mm机枪1挺,深水炸弹8枚,45cm探照灯1座,监督官先后为海军预备大佐三浦友三郎、犬冢惟重、有马直、相浦诚一,1942年7月31日被ss-216击伤,后拖至基斯卡岛,由于连续受到空袭无法修复,9月22日弃船。由于ss-216当时也沉没了,所以没有航海日志,现在笔者根据双方记录,全面复原当时战斗情景。

鹿野丸

鹿野丸的模型

鹿野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鹿野丸
1942年7月26日10时,鹿野丸从片冈湾出发,前往阿图岛。29日抵达阿图岛,卸下大发和其他物资,有5名乘客上船。中午离开阿图岛,前往基斯卡岛,由第26号驱潜艇护航(没错,就是从ss-216鱼雷下生还的那艘,他护航的鹿野丸也被ss-216击伤,第26号驱潜艇也是一个祥瑞,虽然和雪风比差的太远)。不久由于雾太大,鹿野丸和驱潜艇失去联系,7月30日8时,鹿野丸抵达基斯卡岛外22海里处,但是由于雾太大,无法停泊基斯卡岛,只好在海上漂了一天。

ss-216和鹿野丸战斗地图
15时30分,一架从基斯卡岛飞来的编号为O-102的二式大艇迫降在鹿野丸附近,鹿野丸救起飞行员,放弃了飞机。7月31日,由于雾变薄了,鹿野丸于是继续以15节的航速向基斯卡岛港口驶去。5时47分,ss-216向鹿野丸发射了两枚鱼雷,一枚击中右舷机械舱,机械舱进水,主机停转,2名船员死亡,另一枚鱼雷从船后方通过,未中。48分,鹿野丸发现潜望镜,开始对潜作战,发射80mm炮和13mm机枪,但无一命中。5时57分,ss-216向鹿野丸右舷补射一枚鱼雷,由于定深过深,鱼雷从船底穿过。6时7分,ss-216转到鹿野丸的左舷,再次向鹿野丸发射三枚鱼雷,两枚击中,一枚从船尾后方穿过。这两枚鱼雷准确的命中了鹿野丸的机械舱,但杯具的是两枚都失效了。Ss-216于是浮出水面,准备和鹿野丸进行炮战(当然也可能是操作失误,因为对于有武装的商船,潜艇几乎不会和其进行炮战),结果一露出水面就遭到鹿野丸的火力攻击。6时10分鹿野丸的第84发80mm炮弹击中了ss-216的指挥塔(22分钟两门炮就发射了84枚炮弹,应该说射速不低),ss-216立即下潜,但是ss-216的潜艇艇员可能是新手的原因,无法控制深度,下潜过深,发生内爆,最终沉没。

ss-216攻击鹿野丸油画

鹿野丸船长回忆

攻击鹿野丸示意图
7时35分,鹿野丸应急救助结束。8时13分,布雷舰石埼、第26号驱潜艇、布缆船浮岛先后到达现场,观察到大量油迹、一片救生浮标、潜艇甲板材料等杂物。8时49分,全员弃船,上布雷舰石埼号。15时45分,特设运输船菊川丸到达。16时45分拖拽准备完毕。17时由菊川丸开始拖拽。17时35分操作员上石埼号。19时切断拖索,停止作业。8月1日11时重新由菊川丸拖拽。8月2日到达基斯卡岛。9月15日受到美军空袭,22日在基斯卡岛搁浅,14时390分弃船。

在基斯卡岛的鹿野丸


美军拍摄的在基斯卡岛受到空袭的鹿野丸
这一次交战对双方来说各有得失,日本方面损失了鹿野丸。鹿野丸在木俣滋郎的《敌潜水艇攻击》中称其为特设舰船中的优秀者,也是一艘8000吨级的武装货船,由于被ss-216击伤,后来又受到空袭无法修复,只能弃船。虽然运送的物资没有损失,但如此一艘船对日本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损失。Ss-216是第一批投入作战的加藤级潜艇,6月底才投入作战,这是第一次战斗巡航,并一举击沉两艘驱潜艇,却因为鱼雷失效,未能击沉鹿野丸,加上鱼雷耗尽,想以炮战结束战斗,结果遇上硬碴子,把自己赔了进去。个人对双方的问题做个分析:日方的问题是反潜太糟糕,护航不力,第26号驱潜艇护航鹿野丸居然因为大雾跟丢了,花了一天时间也没有找到,直到雾散了,鹿野丸受伤了,才姗姗来迟,真是援军总是迟到一步。美军方面最大的问题是糟糕的MK-14鱼雷,连日本人都称其不可靠。MK-14鱼雷不可靠的原因在于MK-8引信,其实美军炸弹引信不可靠的问题一直很严重,要不是美军投掷的炸弹量大,如此严重的引信问题足以让他们打输一场战争(如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另一个问题是ss-216在鱼雷打光后的行为,按一般常理,商船上有火炮射击时,潜艇是不会浮出水面和其展开炮战,即使是鱼雷打光,这样的例子后面也有,但如果考虑到ss-216是一艘新的潜艇,艇上大多数是第一次战斗巡航,个人认为很有可能是操作失误,误将上浮当成下潜,被鹿野丸击中指挥塔后又紧急下潜,结果潜艇发生内爆导致潜艇沉没。最后还有一个问题,ss-216沉没以后,赶来的援军发现潜艇的残片,已可以确认美军潜艇被击沉,但确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认可。木俣滋郎在1998年出版的《第潜水艇攻击》中明确指出ss-216已经被击沉,可是海军潜艇学院训练部二零零一年翻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潜艇的损失》中仍采用美国1968年美军军舰词典中的记录,定其为失踪。直到2006年8月,ss-216艇长Mannert·Lincoln·Abele少校的三个儿子在基斯卡岛发现沉没在1000米以下的ss-216,ss-216沉没的真相才被揭开。此时,三兄弟已经70多岁了。

朝日新聞2007.08.17报道发现ss-216的新闻

Abele艇长出航前不久和妻子以及三个儿子的合影

2006年Abele艇长的三个儿子
值得一提的是Abele艇长和ss-216失踪以后,美军以其命名了一艘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由其妻子敲香槟的DD-733曼纳特·L·艾伯尔,结果1945.4.12在冲绳被神风特攻队撞沉。

Abele艇长妻子在敲香槟

DD-733曼纳特·L·艾伯尔
42年7月美国潜艇共击沉7艘商船计33500吨,占日本损失商船10艘,56831吨的58.9%,击沉军舰4艘,4600吨,占日军总损失军舰5艘5300吨的86.8%。应该说在比例上还是比较高的。另击伤商船5艘,41632吨,击伤2艘军舰,3994吨。荷兰潜艇击伤一艘商船,740吨,英国潜艇击沉一艘商船3019吨。本月双方作战不多,所以日方总损失也不大,但是在基斯卡岛日军损失惨重,记沉2艘驱逐舰,2艘驱潜艇,伤2艘驱逐舰,而且基斯卡岛作战对整体战局几乎没有影响。美军潜艇则在进一步调整,在下一个月又有不俗战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4-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42年8月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详情
42年8月美军潜艇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总体战绩呈上升趋势。
    8月1日,ss-167击沉明和丸。明和丸隶属于明治海运,日本钢管株式会社鹤见制造所建造的第410号船。1941年4月23日开工,次年2月28日下水,5月25日竣工,长93.00 米,宽13.70米,高7.60米,主机为三联式往复发动机一座,1750马力,2721吨,12节,1942年8月1日在青森尻屋崎东南约30公里处(41.17N,141.34E)被ss-167发射的鱼雷击沉,2名船员死亡。据ss-167航海日志记载,8月1日8时19分发现一艘船,靠近。8时39分发射两枚鱼雷,全中。船停止并向左倾斜,考虑到要使其加速下沉,8时55分发射第三枚鱼雷,击中船中部,8时59分沉没,看到两艘救生艇,这是一艘大约6500吨级货船。一分钟后又听到一声爆炸声,于是继续在潜望镜深度巡逻在敌人的航线上。在航海日志后面附录的攻击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一艘大型平甲板货船,有6500吨,前部倾斜,后部向上翘起,这是一艘新船(的确是一艘新船,5月25日才竣工,仅仅2个月出头就被击沉),水密性比较好,命中两枚鱼雷,一枚在前部,一枚在后部,使其逐渐向左倾斜,16分钟后,倾斜达20°,这时第三枚鱼雷击中右舷中部,4分钟后沉没。9时15分ss-167发射了一枚鱼雷击伤了小型油轮884吨的光安丸,主要原因是这枚鱼雷没有爆炸,随后ss-167受到大批反潜力量的围追堵截,日军一共投下124枚深水炸弹,但还是让ss-167跑了。光安丸后来被ss-401于1945年7月15日击沉,但也可能是一艘同名船。而uboat.net上称光安丸被ss-167击沉,这是一个错误。明和丸是ss-167击沉的第二艘船。


明和丸
8月2日,HMS O-23击沉善洋丸。善洋丸,隶属于东洋汽船,根据第三次船舶改善助成计划第42号指定有三菱重工业横滨船厂建造的第275号船。1936年11月5日开工,次年4月10下水,8月16日竣工,41年被陆军征用,42年7月24日从新加坡出发,开往仰光,8月2日12时38分,在槟榔屿乔治城西北约35公里处被O-23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中央机械舱,引起大火,船上火炮分队19人和船员8人死亡,善洋丸后拖至新加坡报废。善洋丸属于被击毁(total loss)。善洋丸长133米,宽17.76米,高7.75米,排水量6441吨,4700马力,16.7节,船舶番号43643,信号符字JKQL,是多用途高速货船,同型船共7艘。善洋丸因其船型较大,速度较快,被陆军征用后改做防空船,陆军为了保护船队,将防空武器配给运输船,因此善洋丸装有88式70mm野战高射炮6门,98式高射机枪10挺,这种防空船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共有8艘,后来武装逐渐被移动到其他船上,大战中期就和一般运输船没什么区别了。善洋丸和我们中国也有不小的关系,1942年6月,善洋丸装有日军第7师团第28联队主力准备登陆中途岛,由于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被迫返回关岛。当时日军海战善洋丸上由第28联队长一木清直大佐仰望联队旗,搞了一个军旗祭,而这个一木清直正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时任日军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少佐大队长。“七七事变”,就是由这个第1联队第3大队挑起的,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向中国守军挑衅的就是这个部队,向宛平城开炮的也是这个部队,向卢沟桥守军发动首次攻击的也是这个部队。但如此荣光的军旗祭之后仅仅两个月,善洋丸就被击伤,最后报废。同样是8月,一木清直率部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向美军发动进攻,最终几乎全军覆没,1942年8月21日,一木清直身负重伤,下令将军旗烧毁,并拔刀切腹,被美军击毙,2507名官兵的第28联队最后撤离瓜岛时只剩140人。至此,善洋丸、一木清直和他的第二十八联队全部报销。据O-23 航海日志记载,8月2日O-23在槟榔屿以北巡逻,8时42分发现敌人的船队,共有4艘3000-5000吨的货船由1艘4000吨的武装商船护航,O-23发射了前部鱼雷,击中了善洋丸(5°36'N,99°53'E),O-23同时又发射了外部鱼雷管中的鱼雷,认为击沉了俄亥俄丸,但除了荷兰人自己认定这一战果外,日美双方都没有承认。


  善洋丸

中间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善洋丸

善洋丸上军旗祭

善洋丸模型
8月3日,ss-211击沉浪速丸。浪速丸,隶属于太平汽船,1936年12月3日开工,次年4月19日下水,6月30日竣工,是由大阪铁工所樱岛工厂建造,排水量4857吨,三联式往复蒸汽机,3120马力,14.8节,船舶番号42964,信号符字JTKL,海军征用的特设运粮船,7月22日离开大阪前往特鲁克群岛,8月3日早晨被ss-211在特鲁克以西(0°12'N,150°42'E)击沉,21名船员和4名乘客死亡。据ss-211航海日志记载,ss-211在4时40分发现一艘商船,航速9节,决定靠近攻击。5时18分,快速下潜,以避免地平线上的太阳光,以6节航速靠近敌船,5时23分,因该船有一个大烟囱,根据日本商船识别手册第187张图片确认为9500吨级的非洲丸,发射前部鱼雷管中的3枚鱼雷,距离3500码,定深20英尺,发射角度108°,间隔10秒,第2、3枚命中,目标立刻向前倾斜达20°,5分钟内沉没,看到几艘救生艇放了下来,估计下沉到28英尺时有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确认目标沉没。维基上称ss-211在击沉浪速丸后受到1个小时的深水炸弹的攻击,实际上根本没有。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浪速丸
8月4日,ss-167击伤福山丸。福山丸,排水量6040吨,据称击中一枚未爆鱼雷,福山丸只受轻伤,其他不详。
8月5日,ss-213击沉巴西丸。巴西丸,隶属于大阪商船,,根据优秀船舶建造助成计划由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厂建造的第735号船。1938年10月31日开工,次年8月2日下水,12月23日竣工,排水量12752吨,载货量8109吨,长155米,宽26米,高12.6米,最大吃水8.793米,三菱MS型11缸柴油机2座,双轴,17963马力,航速:21.4节/最高,18节/经济。竣工是有一等舱101个,特别三等舱位130个,三等舱位670个,41年改为一等舱位101个,三等舱位792个,共有船员193人,船舶番号46463,信号符字JCZN。是由辻春树博士设计的阿根廷丸级客货轮的第二艘,1941年9月4日被海军征用,5月1日正式编为由横须贺镇守所管辖的特设运输船。据《战时输送船史》记载,巴西丸于1942年8月4日带有240名乘客从特鲁克群岛出发,返回横须贺,准备改装为航空母舰,一直以17节航速单独航行,当日20时50分左舷后部中了一枚失效的鱼雷。5日0时58分,在特鲁克西北约240公里处(09°51'N,150°46'E)被ss-213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中间,使巴西丸向左倾斜45°,4至7分钟后船尾沉没,大野仁助船长三呼“天皇陛下万岁”,并高唱“君之代”与56名船员一起沉入海底,155名船员和200名乘客坐上3艘救生艇,有资料称是4艘,第7号救生艇上带有54人,8月15日被第二长安丸和第18号救助艇发现,19号艇带了52人,8月16日到达特鲁克附近的奥诺岛,8月24日被第十拓南丸发现,17号艇带有53人,于8月29日被第二长安丸发现,1名离开19号艇的乘客后被ss-213俘虏。(总人数只有200出头,远不足前面所提到的350余人,估计剩下的都死了,目前所找到的资料显示只死亡57名船员,乘客死亡人数不详。)第一代巴西丸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提一下第二代巴西丸,这是战后建造的客货轮,53年开工,次年建成,排水量10100吨,也是用于南美移民往返,中日建交后,巴西丸二代最后用于第一次“中日青年友好之船”的航行,后退役,改为展览馆船,1996年关闭,卖给中国,拖拽至上海解体。广东省湛江市“湛江海上城市旅游娱乐公司”张华生会长又将船买下,放在湛江,做为娱乐设施并保留外装饰和掌舵室。本次攻击据ss-213航海日志记载,8月4日晚21时10分,发现一艘走之字形的船,是一艘13000吨级的巴西丸,航速16-18节,全速靠近。8月5日1时15分终于抢在巴西丸之前,利用月光进行水面攻击。1时50分,目标进入云的阴影处,准备攻击, 当时判断为一艘大型运输船或辅助巡洋舰,没有护航。1时56分发射3枚鱼雷,2枚击中,并发射一定数量的4英寸炮弹,目标随后从船尾发射深水炸弹反击。2时10分,目标的船尾翘起。2时11分,目标沉没。靠近观察,看到大量浮油、落水者和两个救生艇,看到一两个落水者带有金属头盔,疑是军人,于是俘虏一名,而这名俘虏正好会一点英语,声称目标为巴西丸,在船舶识别手册中照片序号是第338号。目标沉没后,ss-213继续巡逻。这是ss-213击沉的第二艘船。至于那个俘虏,航海日志中没有此人的姓名,但是却提到此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个棒子,是被征用的军事劳工,在马绍尔群岛和卡罗琳娜群岛干活,很熟悉这些岛屿,也提供了一些特鲁克日军舰队的信息,并交代沉船为巴西丸,上有400名军人和200名其他乘客。因为获救的大约有150-200人,如果按照他的叙述,除死亡的57名船员外,大约还有350-400人死亡,总死亡人数为400人左右。如果按照日方记载的带有240名乘客,那么死亡人数约为200-250人。在《中外海战大全》上,巴西丸居然被翻译成布拉基尔丸,这也是一个错误。



巴西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巴西丸
8月5日,ss-213击沉帕劳丸。帕劳丸隶属于日本邮船,是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长崎造船厂建造的第592号船,是日本用于南洋航线的中型客船。主机为三联式涡轮机,排水量4495吨。1934年4月16日开工,9月12日下水,同日竣工,长111米,宽15.5米,高8.5米,4400马力,16.9节,船舶番号40096,信号符字JWEJ。有一等舱位31个,二等舱位106个,三等舱位158个。1942年8月5日,从塞班岛想特鲁克航行途中,在特鲁克群岛以西约110海里处被ss-213发射的鱼雷击中一号舱和机械舱,从前部开始沉没,222名乘客中有89人,再加上36名船员和4名炮手,共计129人死亡。据ss-213航海日志记载,8月5日22时20分,发现地平线航有烟冒起,此时天气很好,月亮没有升起,高速靠近,40分钟后一艘船出现了,准备攻击,目标走之字形航线,没有其他船只。6日0时15分,在距离800码处向目标发射3枚鱼雷,全中。目标大约3分钟沉没,高速转向以避免撞击,这时又看到1艘月1500吨级的小货船在目标的后面,这艘船完全被目标挡住,是一艘巡逻的船(估计是护航的特设炮舰,没有查到该船的情况)。它向我, 开炮,但距离太远,没有击中,于是ss-213在水面高速撤退。由于月亮升起,加上不值得用鱼雷对付这种小目标,就没有攻击。目标船为一艘11000吨级的客货轮,航速13.5节,航向特鲁克,这是ss-213击沉的第三艘船。特鲁克群岛周围很适合潜艇活动,这是ss-213在特鲁克附近在夜间以水面状态击沉的第2艘船。我在猎杀潜航I中也比较喜欢在特鲁克四周设伏,常能抓到大鱼,但在猎杀潜航4中就没有发现特鲁克这个基地。


帕劳丸

船只手册中的帕劳丸
8月5日,ss-199击沉俄亥俄丸,俄亥俄丸,隶属于白洋汽船,是根据1918年4月提出的第一次日美船铁交换协议由川崎神户造船厂制造的第498号船。1920年2月5日下水,5月25日竣工,1928年卖给国际汽船,32年卖给白洋汽船。长117米,宽15.5米,高11米,排水量5873吨,3926马力,14.2节,船舶番号26811,信号符字RWDJ。1942年8月2日离开西贡开往海防,5日在印度支那金兰湾以东250公里处(13°51'N/113°15'E),被ss-199发射的鱼雷击中,6日在西沙群岛南面沉没,72名船员,2名炮手,38名乘客共计112人死亡。荷兰方面称俄亥俄丸是O-23号在攻击善洋丸是击沉的,但是根据日本《战时输送船史》记载,俄亥俄丸是8月2日离开西贡,8月6日沉没的,只有ss-199能与之对应。据ss-199航海日志记载,8月5日16时发现一艘海军的辅助船只,约6000-7000吨,平甲板,巡洋舰的船头和船尾,双桅杆,单烟囱。次日1时21分,发射3枚鱼雷,39秒后命中第一枚,6秒钟后命中第二枚,第三枚失的,目标随后沉没,航海日志上海配有跟踪图和目标船草图。这是ss-199击沉的第三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俄亥俄丸
8月8日,ss-167击沉美福丸。美福丸隶属于日本海洋渔业。1898年12月下水,1899年4月竣工,最初命名为弘济丸,后由日本邮船有条件的转给日本红十字会做医院船,1926年1月30日和姐妹船博爱丸一起卖给昭和工船(八木本店)渔业,改名为美福丸,用途也改为蟹工船(捕蟹船)。美福丸长94.87米,宽11.89米,高8.84米,三联式往复蒸汽机1座,排水量2559吨,一说2627吨。229马力,船舶番号4163,信号符字JBLV。美福丸,船不大,船龄还是比较长的,被击沉时已经有43年了。该船因出了一起“宝来丸掠夺事件”而出名。据维基日文称,这是1926年8月10日发生的一起俄国对日本船舶的非法扣留事件。下面大致介绍一下该事件。1926年8月10日,在鄂霍次克海域公海上从事渔业的渔船宝来丸被苏联国境警备队员趁夜色登船将其捕获,拖拽至附近港口,这是主权国家政府公务船采取的海盗行为的实例。当日晚22时50分左右,美福丸和宝来丸在54°33'N/155°29'E,两船相距1.5链(0.15海里),距海岸5.5海里处停泊,美福丸发现苏联监视船采用灯火管制偷偷靠近,23时该船的一艘附属汽艇带有6-7名船员从美福丸左舷上船(内含一名日语翻译),要求交出重要文件。但是船长认为是在公海上,没有侵犯苏联的主权,以此为理由拒绝对方,于是23时40分,苏联人在一阵叫骂声中退走。之后却发现附属的宝来丸情况有异,发出联络信号后既无回应信号又无汽笛声,判定受到袭击,被掠夺走了。美福丸立即用无线电向护航的羽风号驱逐舰(司令旗舰)报告。由于天色已晚,看不见情况,只能等到日出才可以搜索宝来丸。11日8时左右,大日山丸航行过来,报告途中发现苏联警备艇“伊猹”似乎正在拖航宝来丸,后来又接到“伊猹”与宝来丸一同停泊的报告,由于发现宝来丸的地点在苏联领海内,所以如果没有政府的特别命令,驱逐舰羽风是无法处理的,于是只能待命。此后,12日8时左右,春海丸偶然发现苏联警备艇正拖着宝来丸北上,于是一边追踪一边报告,又收到羽风号的救助报告后,出动帆风号驱逐舰一同在当日下午将宝来丸船体夺回。但是该船的主机等设备及零件几乎全被抢走,无法自航。只好由桦太丸拖航。宝来丸的6名船员在苏联警备艇“伊猹”上,被与“伊猹”号停在一起的永保丸发现,永保丸的船长和2名日本官员及日鲁渔业的翻译与其交涉,苏联方面被迫于13日早晨将这6名船员释放。美福丸1942年8月8日在青森县白滨冲(41°44′N141°32′E)被ss-167发射的鱼雷击沉。据ss-167的航海日志记载,8月8日当天ss-167发现了不少船,但多数无法攻击,直到10时38分才发现一艘可以攻击的船,这是一艘平甲板的商船,外表灰色,重载至少有5000吨,飘着日本商船旗帜,11时23分想起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命中,接连发生两次爆炸6分钟内冒着红烟从右部开始沉没,这是ss-167击沉的第三艘船。

8月8日ss-198击沉第一昭福丸。第一昭福丸,1941年4月10日下水名为昭福丸。7月20日竣工,排水量891吨,航速11节,长59.9米,其他情况不详。42年8月21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捕获纲艇。有横须贺镇守所管辖。舰长海军预备中尉佐久间友之助。10月13日归第59驱潜队管辖。12月25日又称为第591号捕获纲艇。42年8月1日,佐久间友之助升为预备大尉。42年8月7日在马绍尔群岛东北(19°22′N,170°12′E)处警戒,7时30分被ss-198发射的鱼雷击中,9时31分沉没。据ss-198的航海日志记载,8月7日9时50分发现一艘武装客货船,类似于野岛丸,7189吨。9时25分发射一枚鱼雷将其击沉。随即下潜离开。这是ss-198击沉的第一艘船。《中外海战大全》,也有记录,不过却记为“布雷舰昭福丸”,8月7日在沃特杰环礁南偏东距离7000米处巡逻时,发现美国潜艇并被击中前部致使舰艏断裂。马绍尔日军派出1号,2号鱼雷艇进行救援。1号鱼雷艇救下舰长大桥硠少佐(已负重伤,不久死去)一下15人,2号鱼雷艇就下30人,后有和“第五爱鹰恫丸”、“ 第一金比罗丸”、“日荣丸”、“第二荣福丸”、第三和丸、珠丸等搜索潜艇,未发现目标,仅打捞起一些尸体和文件。9日停止搜救(几艘船的翻译错误较多,笔者资料有限,不能一一更正)。
8月8日ss-143击沉明洋丸。明洋丸,隶属于明治海运,由明治海运株式会社玉造船厂建造的第254号船,1939年3月7日开工,10月27日下水,次年6月24日竣工。长123米,宽16.8米,高9.4米。主机为三联式往复蒸汽机,3200马力,16.2节,排水量5628吨,船舶番号46934,信号符字TYFN。1941年9月12日征用为海军特设运输船,由吴镇守府所管辖。9月20日开始改装,监督官海军预备大佐小泉久雄。装备为40倍口径80mm炮1门,轻便防雷具1组。1942年8月8日在乔治峡以西20公里处(4°50′S152°40′E)被s-38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明洋丸7月20日从特鲁克开往瓜岛携带有5000吨登陆物资8月1日到达。8月7日到达拉包尔。8月8日12时45分离开拉包尔。20时中雷,5分钟沉没,342名日本官兵和31名船员死亡。《中外海战大全》记载,“明洋丸”、“宗谷”号供应舰搭载519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在“津轻号”巡洋舰(实为布雷舰)、第21号扫雷艇和第16号猎潜艇和护卫下,于8月7日21时从基地起航,增援瓜达卡纳尔岛。8日上午得知瓜岛美军兵力很强,于是电令部队返航,返航途中在圣乔治角附近被击沉。船上373人死亡,342人为海军陆战队。据s-38航海日志记载,8月7日发现一艘驱逐舰和一艘大型单桨船,距离6000码。下潜发射鱼雷两枚,定深6英尺,鱼雷运行35秒全中,将其击沉。8分钟后还听到大爆炸声,日军驱逐舰搜索了至少三个小时。这是ss-143 s-38击沉的第三艘船,也是第一次战术上对日军造成影响。重创了第一只增援瓜岛的部队,大半增援的日军喂了鱼虾。明洋丸上342人中共有军官14人,士兵328人。这也是s-38使用音响追踪法击沉的唯一一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明洋丸
8月8日ss-236击沉日庆丸。日庆丸,隶属于日亨汽船。1919年有英国J.coughlan & Sons,温哥华造船厂建造。1920年下水,长125.12米,宽16.48米,高8.38米,往复式蒸汽机一座,577马力,10节,排水量5783吨,船舶番号47771,信号符字JCBP。建成后多次转卖,1940年被北川产业购进,改名北明丸。1942年4月13日合并于日产汽船,改名为日庆丸。8月8日在歌山县市江崎南方(33°35′N,135°23′E)被ss-236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死亡不明。据ss-236的航海日志记载,8月8日11时30分别发现四艘船,距离1.6英里,靠后攻击在最后的那条最大的船,确定为一艘里昂丸级商船。满载排水量12000吨,10100净吨,7000总吨。在距离960码处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击中烟囱下方,船只从中间扭曲,从首尾开始沉没,没等我们对准第二艘船,深水炸弹已经落下来了,2艘巡逻舰和至少三艘驱逐舰(这明显是夸张具体兵力,但这么大的护航力量,不会用来护航几艘民用船,尤其在1942年),一共投下57颗深水炸弹。一直到20时15分我们才上浮,只看到几艘船的尾灯,以及21节高速(最高速)撤离。日庆丸是ss-236击沉的第一艘船。

日庆丸
8月10日,S级的绝唱,S-44击沉加古号重巡洋舰。加古号重巡洋舰是古鹰级巡洋舰的第二艘。1922年6月在川崎造船厂发注,11月77日开工,1925年4月10日下水。次年7月20日服役,基准排水量7950吨(改造后8700吨),公式排水量9544吨(改造后10608吨)。长185.166米,宽16.55米(16.926米改造后)吃水5.56米,动力为舰本式专烧重油锅炉10座,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改装后103390马力,航速32.95吨,重油1858吨,续航力7900海里/14节,乘员639人(以上数据均为改造后)。装备50口径203mm双联炮3座,45倍口径120mm单管炮4门,610cm四联鱼雷发射管两座,装有93式鱼雷16枚。装甲:侧舷76mm,水平32-35mm,主炮25mm,两架水上侦察机、一部弹射器,信号符字JJAA。1942年8月8日夜,因美军在瓜岛登陆,日军首次增援失败,日军第八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率乌海、青叶、古鹰、加古、衣笠号五艘重巡洋舰舰,天龙和夕张号轻巡洋舰,夕风号驱逐舰,袭击瓜岛美国海军,这就是著名的萨沃岛海战。美军兵力本来占有优势,由于麻痹大意,受到袭击后惊慌失措,大败而归,沉没重巡洋舰“堪培拉”号、“文森斯”号、“阿斯托利亚”号和“昆西”号,伤巡洋舰“芝加哥”号,驱逐舰“帕特森”号、“拉尔夫培尔伯特”号。1227名美军阵亡,日军仅乌海和青叶受轻伤,死35人,伤51人。这是美军对日军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但是,日军编队在返航至卡维港40海里处,加古号重巡洋舰被s-44击沉。开创美国重巡洋舰被美军潜艇击沉的记录。当时日军已经连续航行三天,十分疲劳。10日上午7时海面平稳,第六战队第一小队(青叶、加古),第二小队(衣笠古鹰)并列航行,各舰距离800米,以16节航速在青叶水上飞机的引导下,走之字型反潜路线前进。s-44在距离600米处发射4枚鱼雷,其中三枚命中。加古号发现鱼雷,由于外二轴运行,所以舵效不好,未能回避,7时9-10分加古号中雷,第一枚命中加古右舷一号炮塔下方,第二枚和第三枚分别击中弹药库和锅炉舱。7时15分向右舷倾覆并沉没,沉没地点2°28′S,152°11′E,当时加古号上有士官以上军官54人,下士官兵660人,4名佣人,共有6名士官以上军官,61名下士官兵,及一名佣人共计68人死亡。第六战队其余军舰立刻投掷深水炸弹,放下救生艇后撤退。据s-44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8月10日上午9时50分发现4艘重巡洋舰成两路纵队,每对两艘,决定齐射四枚鱼雷,目标最近的一艘。8时8分开始发射鱼雷,距离800码,目标分别是甲板、前烟囱、主桅杆和螺旋桨。第一枚鱼雷运行35秒降下潜望镜,8节,下潜至130英尺,左满舵,听到四声鱼雷爆炸声(其实只命中三枚,另一声可能是弹药爆炸。连s-44自己也承认,四枚鱼雷全中有些太神奇)。又听到各种声音包括炮击声。4分钟后,8时12分开始听到深水炸弹爆炸声,在接下来的45分钟内有13次深水炸弹爆炸,甚至使船有些晃动,但不是很接近,有记录到另外19次爆炸,但离我们很远。可能是两艘巡洋舰越投越远(这是事实其他三艘巡洋舰已经撤离)。直到9时40分才没有爆炸,开始离开。9时45分在80英尺靠近潜望镜深度,又落下6枚深水炸弹,可能是飞机扔的,因为没有螺旋桨声,立刻下潜静音潜航,12时回到潜望镜深度,重装鱼雷,什么也没发现。这是ss-44击沉的第三艘船,也是最后一艘。也是s级击沉的最大的一艘船,虽然不是最后一艘,但之后s级潜艇的战果也很少了,重要的是s-44于1943年10月7日被击沉,只有2人生还,所以击沉加古号重巡洋舰成为s级潜艇的绝唱。1944年S级基本退出一线作战。45年底全部退役。最后笔者说两句,加古号被击中后仅几分钟即宣告沉没,但死亡人数不过十分之一,这在日军史上极为罕见。如果每次日军军舰不是一沉就基本全灭,不会到战争后期那样缺少有经验的船员。

加古上120mm炮,后面是古鹰和衣笠


加古号模型

加古号的第1、2主砲



加古号

攻击加古号的油画

加古号后部的九四式水上偵察機



加古号模型及彩图


加古号线图

加古号的纪念碑

1940年的加古号
8月14日ss-197击沉八元丸。八元丸原属英国,排水量3113吨,长97.5米,宽14.1米,两座三胀式蒸汽机。1923年由英国太古船舶有限公司建成,隶属于英国的中国航行有限公司,原名温州号。1942年被日本捕获,改名为八元丸。1941年8月14日在5°07′N。144°37′E被ss-197击沉,伤亡人数不详。ss-197本次巡航的航海日志比较难辨认,但可以看到ss-197十分准确的辨别出船型和吨位,发射两枚鱼雷将其击沉。这是ss-197击沉的第二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八元丸
8月17日ss-211击伤神国丸和日荣丸。这两艘船都是一万吨级的川崎型油槽船,排水量10020吨,长152米,宽20米,高11.4米,船速14节。日荣丸1937年9月4日开工次年4月15日下水,6月30日竣工,11570马力,隶属于东方产业,船舶番号45071,信号符字JLPM。神国丸,隶属于神户栈桥,1938年10月25日开工,次年12月13日下水,40年2月28日竣工,11565马力,船舶番号46906,信号符字JYDN。两船于8月17日在特鲁克群岛附近受ss-211的鱼雷攻击均受轻伤,地点在(7°40′N,151°05E),8月28日从特鲁克出发,9月4日到达吴港修理,神国丸1944年2月17日被美军第58特混舰队飞机炸沉,日荣丸45年1月6日被ss-321击沉。

神国丸
8月21日ss-171击伤沉日朗丸。日朗丸排水量6534吨,4112马力,12节,1939年3月1日开工,7月30日下水,次年1月10日竣工,船舶番号46626,信号符字JPJN。1942年8月21日18时54分ss-171向日朗丸发射两枚鱼雷,并向后面可能存在的护航船发射一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日朗丸,日朗丸受轻伤,回吴港修理1944年2月17日被ss-188击沉。

日朗丸
8月21日ss-198击沉第六真盛丸。第六真盛丸,隶属于原商事。1928年7月28日下水,10月20日竣工,排水量4928吨。1940年11月21日征用为特设运输船(运煤运油船)有吴镇守府管辖。1941年8月21日在波纳佩岛(6°45′N,158°10′E)西方175公里处被ss-198击沉,1人死亡。时任船监督官的是海军预备大佐楠冈准一。据ss-198航海日志记载,8月21日6时15分发现一艘类似三区丸(sanku maru,貌似日本没有那艘船用这个名字类似的只有三兴丸,sanko maru,是第六真盛丸的同型船),4958吨,正驶离波纳佩岛,发射三枚鱼雷,全中,听到巨响,7时16分船只沉没。第一枚鱼雷击中船中部,第二第三枚击中后部,目标很快沉没。这是ss-198击沉的第三艘船。关于第六真盛丸的排水量有几种不同说法,沉船网和uboat.net称为2928吨,维基上称是4928吨,日方记录为4982吨。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第六真盛丸
8月22日ss-231击沉辰凤丸,辰凤丸隶属于辰马本家商店。排水量6334吨,1937年8月2日由三菱造船厂(神户)开工是其建造的的第447号船。次年1月19日下水,4月30日竣工。4500马力,14节,船舶番号44591,信号符字JCTM。1941年4月17日被海军征用为特设运输船(杂用船),由吴镇守府管辖。10月4日改装完毕,装有40倍口径80cm炮1门,轻便防雷具1组。1942年8月19日从门司出发,开往苏拉威西岛的万鸦老,22时是在台湾基隆富贵角西北34公里处(25°52′N,121°29′E)被ss-231发射的鱼雷击中四号仓,沉没。12名船员和36名乘客死亡。据《战时输送船史》中称离开门司时带有10000加仑航运汽船,编入一只去万鸦老的船队,因机械故障掉队,22日第4号仓中雷,13时10分起火,从船尾开始5分钟即沉没,12名船员和36名乘客死亡(究竟是26还是36乘客待定)。下面是有关辰凤丸的其他资料:辰马汽船优秀的货船辰凤丸在使用3年后于1941年5月10日被海军征用。对美开战4个月后在运输过程中一度受到装饰报纸的瞩目。4月12日的朝日新闻的报纸刊登了“丸腰货客船的凯歌”,将辰凤丸的的照片和美国潜艇放在一起,称辰风丸成功将一艘美国潜艇撞沉,并骑在美国潜艇上(这里是指3月30日辰风丸被ss-198击伤的事件。Ss-198根本没有被撞沉,还于辰风丸被击沉前一天击沉了第六真盛丸——笔者注)。战争时期刊登船只照片并实名报道是十分罕见的(通常因反谍原因,使用○○丸这样的标记—原注)。特殊荣誉的辰凤丸照片在“海军省检阅济第五六号上有记录,不过这个报道对海军方面的鼓励也不小,”据朝日新闻报道:〇月〇日下午6时,在太平洋航行的辰凤丸在1500米处发现了潜艇的鱼雷,但辰凤丸通过巧妙的操舵躲了过去,并瞄准潜艇开过去,快速冲撞潜艇的潜望镜,并造成舰桥一部分的损坏,并听到啪嗒啪嗒的响声,这也就是四五分钟的事情。开战后,日本共击沉3艘美国潜艇8艘荷兰潜艇,如果报道属实的话这应该是第四艘被击沉的美国潜艇。但《潜水艇攻击》作者木俣滋郎称美国方面无此记录(当然没有喽,参看之前的说明,其实是辰凤丸被鱼雷击伤,所谓潜艇本就在水下因此在攻击中的敌人早就跑了,有没有都很难确认,通常潜艇沉没会有大量的油污和其他物品如救生衣等浮出水面以供确认,但这些也可以使用鱼雷发射管射出来以迷惑对方。走投无路的潜艇有时连战死的水兵遗体也会放出来欺骗敌人(类似的镜头在潜艇的电影中很常见)。辰凤丸只是假设冲撞到敌舰,所以这是一个虚幻的战果,在4月12日同一版面上也有其他重要报道:“南方的石油在横滨登陆,开战后的日本,目标就是南方的资源,在占领婆罗洲第一艘运送开采石油的○○丸到达”,横滨报纸上使用了“南方英勇的石油战士”这个标题介绍了占领和燃烧的油田决死灭火作业的石油企业的技术人员奋斗的情况。这时日本的战争目的已经达到了,但在南方获得的石油为了使用,需要在提炼后,再次向南方的基地进行输送。新闻发表的4个月后8月19日辰凤丸将装载德山的1万吨航空用汽油(《二战太平洋运动和远东战场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中记为1万加仑明显是错的)向印尼出发,3天后在台湾海域被鱼雷击中,发生大爆炸仅五分钟沉没。可供战斗机几万架次使用的燃料与辰凤丸一起消失。联想一下朝日新闻4月12日的报道,发现朝日新闻真是预言帝。一个版面上及刊登辰凤丸撞沉潜艇,又载石油到达日本,4个月后满载汽油被潜艇击沉,这实在是一个讽刺。据ss-231航海日志的记载,8月22日12时17分发现一艘满载的货船类似于新和丸,开始攻击,12时40分发射四枚鱼雷,2枚击中,伴随着大爆炸并起火,幸存者上了救生艇,目标在12分钟内沉没。舰艏还在空中,拍照。这是ss-231击沉的第一艘船。《中外海战大全》中认为ss-231先用雷达发现目标,白天击伤后,在夜间将其击沉,并称这敌船可能是朝阳丸(5388)吨,这和辰凤丸差的太远。很可能是ss-231之前的两次攻击,但根本没有击中。


8月23日ss-184击伤早鞆。早鞆号运油船,排水量14050吨,隐户型运油舰第二艘,8月23日在安汶港西南(103°52′N,127°54′E)被ss-184发射的鱼雷击成轻伤。应急修理后,11月11日到达新加坡进行大修。43年9月才修理完毕。早鞆号后来又被ss-272击伤,二战结束时中破不能使用,被美军于1946年沉入海中。

早鞆号运油船
8月24日ss-189击伤音羽山丸。音羽山丸隶属于三中物产,是三井玉造船厂建造的211号船,1935年5月2日开工,12月14日下水,次年3月31日竣工,排水量9205吨,7600马力,16节,船舶番号41367,信号符字JHLJ,1942年8月84日被ss-189击伤。

音羽山丸

音羽山丸的模型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音羽山丸
8月24日ss-217击沉盛海丸。盛海丸隶属于被日本汽船,由英国约翰普利斯特有限公司索斯维克(桑德兰)建造,1919年4月进水,1919年7月竣工,长100.8米,宽14.2米,高7.7米,主机为三胀式往复蒸汽机,单轴,一个螺旋桨,13.1节,430马力,排水量3127吨,是一战c级标准货船,命名为瑟斯顿号,后几经转卖,也曾一度卖给中国,1938年7月20日卖给北日本汽船,改名为盛海丸。1942年8月24日在金华山附近(38°12′N141°30′E)被ss-217击沉,一人死亡。据ss-217航海日志记载,8月24日14时20分发现一前一后两艘货船,距离8英里,由于无法接近第二艘货船,决定攻击第一艘货船。这是一艘野岛丸级(7000吨),6时57分在距离1200码处向其发射三枚鱼雷,观察到两枚击中,一枚击中前甲板下方,一枚击中船中部,第三枚击中岸边爆炸。敌船前部立刻下沉,但其螺旋桨仍在空转,艇上四名军官都看到敌船在六分钟内完全沉没,准备在攻击第二艘时,第二艘船逃进港口躲避。这是ss-217击沉的第一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盛海丸
8月28日ss-191击沉昌和丸。昌和丸隶属于日东产业汽船。1939年由大阪名村造船厂建造,长65.9米,宽10.米,9排水量1349吨,客货船,一座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942年8月25日在婆罗洲东北角被ss-197击沉。据ss-197航海日志记载,8月25日0时44分发现先一个目标,距离7海里,于是开始接近。7时35分发射鱼雷将其击沉,并发现有6名幸存者。这是ss-197击沉的第四艘船。舰长弗雷德里克·布尔德特·沃德因战绩优秀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实际是本次巡航只击沉2艘不过4462吨,战绩在1942年也只能算良好。

8月25日ss-215击沉千洋丸。千洋丸隶属于东阳汽船的货船,由三菱重工业横滨造船厂建造的第281号船,1937年5月11日开工,9月17日下水,11月20日竣工,排水量2904吨,2600马力,14.6节,长92米,宽13.8米,高8米,三联往复式蒸汽机一座,船舶番号44008,信号符字TWSL。1941年8月23日被海军征用,9月5日编为特设炮舰,由佐世堡镇守府管辖,专门从事水雷布设,炮舰长海军预备大佐荒糺。1942年8月25日在反潜作战中,船首中雷进水后向右倾斜沉没,一人死亡。这是ss-215发射的鱼雷,地点在高雄灯台附近的南海(22°23′.120°10′E)。据维基记载。8月25日早晨ss-215发现在渔船中的陆军输送船三池丸,于是展开攻击发射了三枚鱼雷无一命中。Ss-215后被深水炸弹逼入水下达三个小时,这次发现5艘运输船和一艘护航舰,这次攻击以失败告终。ss-215一直至攻击停止后才上浮,间隔不久,接到三池丸受攻击报告赶来进行反潜作战的特设炮舰千洋丸被ss-215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由此可见日军所谓的反潜完全就是个笑话。据ss-215航海日志记载,8月25日7时30分发现一艘10000吨的客货船,57分发射三枚鱼雷,被敌舰规避。随后招来一顿深水炸弹。11时59分发现一支船队,有一艘驱逐舰和两架飞机护航走之字形航线无法攻击。13时8分发现一艘船距离六英里。后来又发现4艘小型巡逻船,58分发射三枚鱼雷,距离900码一枚击中。从船首沉没。螺旋桨翘起,日本人很快放弃船只,同时又向后面的巡逻艇发射鱼雷也未中,再次被深水炸弹逼至水下,一直至15时15分才脱离危险。这是ss-215击沉的第二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千洋丸
8月26日ss-231击沉帝春丸。帝春丸隶属于帝国船舶,德国科赫亨利•吕贝克造船厂建造的第141号船,1902年9月20日下水,12月竣工,排水量2251吨,长90.7米,宽12米,高6.1米,三联往复式蒸汽机一座,11节,1942年4月日军在法属印度支那接收后命名为帝春丸,8月26日7时30分在中国福建省台山列岛东约70公里处被ss-231发射的鱼雷击沉(26°53分,21°23′E)。据ss-231航海日志记载,8月26日1时45分,SJ雷达在12000码处有接触,满月少云,全速接近。4时40分天亮下潜准备攻击,5时20分发现目标(目测)确认为10000吨级非洲丸级货船,发射四枚鱼雷全失,发射两枚艇首鱼雷一中,目标从后部慢慢倾覆,没有起火或爆炸,船员放下救生艇。30分中后沉没,拍照。这是一次早期利用雷达发现目标并击沉的例子,这也是ss-231击沉的第二艘船。
8月31日ss-215击沉永福丸。永福丸隶属于山下汽船,川崎造船厂建造,1917年10月28日开工,次年7月14日下水,8月15日竣工。最早命名为第二十三大福丸,建造中改名为永福丸。排水量5867吨,3821马力,10节,船舶番号22940,信号符字NWRG>JFGD。1942年8月31在基隆港东北海面埠头角附近被ss-215发射的鱼雷击沉,34人死亡。据ss-215航海日志记载,8月31日1时15分发现船,距离5英里这是一艘5500吨级货船,1时25分因满月下潜攻击。1时53分发射两枚鱼雷距离1000码全中(实际只中一枚),目标断成两截。90秒内沉没,确定为一艘茶山丸级货船。这是ss-215击沉的第三艘船。   



永福丸
42年8月美军潜艇共击沉19艘商船,74067吨。占日本当月总损失21艘商船106281吨的69.7%。击沉一艘军舰8700吨,占日军当月总损失军舰7艘23580吨的36.9%,另击伤6艘商船,击伤一艘军舰14050吨。荷兰潜艇击沉一艘商船6441吨。8月份潜艇没有什么大事,除了击沉加古号重巡洋舰。击沉加古号重巡洋舰是美军潜艇第一次击沉大型主力作战舰艇(不计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只可惜没多久ss-44号也被击沉了。另外击沉巴西丸,使日军可以改装为护航航母的客轮少了一艘,也是不小的胜利。击沉第一昭福丸也可以算是潜艇第一次在战术上支援陆军作战,以前都只能算战略上的支援,对日军一线作战并无太大的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lllddd 发表于 2024-4-6 20:22
42年8月美军及盟军潜艇战绩详情
42年8月美军潜艇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总体战绩呈上升趋势。
    8月1日,ss-167 ...

42年9月美军潜艇战绩
9月2日ss-217击沉帝久丸。帝久丸隶属于帝国船舶,德国基尔哈德威造船厂建造的第697号船,1930年3月29日下水,5月竣工。船主为丹麦捷成米(Jebsen M)公司,原名SS.古斯塔夫·迪德里希森号,40年4月24日在大连被日军俘获,41年10月交给帝国船舶,改名为帝久丸,排水量2332吨,85.7米长,12.73米宽,6.63米高,三联式往复蒸汽机,12节。42年9月2日7时50分,在从清水开往钏路的浓雾中航行时,在室兰东南约30公里处(42°08′N,141°45′E),被ss-217发射的鱼雷击中右舷第2船舱和舰桥之间,并从中间断裂,7分钟后向右舷倾斜沉没,1名船员死亡。对于帝久丸,有几点值得注意:1.1933年2月SS.古斯塔夫·迪德里希森号在从香港开往汕头途中被40名武装中国海盗劫持,所有旅客的钱物全部被抢走,海盗命令乘客排成一排跟在三个中国富商后面上岸。2.该船命名为SS.古斯塔夫·迪德里希森号是一个错误。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很多种,但都是互相抄袭的。据ss-217航海日志记载,9月2日6时40分,发现一艘货船向西航行,距离8英里,加速并抢在敌人前面。7时27分,下潜,47分再次确认目标,准备攻击,目标为爱宕丸级货船(7540吨),8时44分,发射3枚鱼雷,2枚击中,一枚击中舰桥下方,另一枚击中烟囱下方,第三枚从船前方穿过。敌船向右倾斜15度,但没有沉没。47分发射第4枚鱼雷,没有击中,50分敌人弃船,敌船断成两截。这是ss-217击沉的第2艘船。

帝久丸
9月4日,ss-183击伤干珠丸。干珠丸是三菱造船厂长崎造船所1942年4月20日建造的。隶属于大阪商船的客货轮,原名拉普拉塔丸,41年改名为干珠丸,排水量7266吨,4600马力,12节,有一等舱40个,3等舱位738个,信号符字TBLN>JDIB,1942年9月3日被ss-183击伤,1945年1月12日被美军第38特混大队的飞机炸沉在西贡港内。

干珠丸
9月4日,ss-215击沉特务舰、给兵舰、炮塔运输舰樫野号。给兵舰在日本海军的定义中主要是用来运送武器和弹药的输送舰,通常配备防止弹药爆炸的冷却设备等。樫野级建造的本来目的是为大和级战列舰运输主炮和炮塔。日本海军为大和级战列舰配备了460毫米的主炮的同时,主炮部件的运输也提上议事日程,由于大和级的主炮属于绝密情报,征用民间船只有可能泄露情报,因此海军决定在1939年度03舰艇补充计划中建造1艘专门的大和级主炮部件的运输舰。在舰型设计上,大和级的主炮塔拆成3本分,3根炮管放置在舰桥前,炮塔底座和炮塔上部放置于舰桥后,两物中间放置起重机以方便搬运。舰首和舰尾各装1座120毫米高炮。动力上采用瑞士ABB公司生产的整齐轮机,锅炉则采用岛风级驱逐舰的锅炉。1941年,该舰作为武藏号战列舰的炮塔搬运舰,执行了从吴到长崎的炮塔运输任务,这也是该舰唯一一次炮塔搬运任务,后通常作为输送舰使用。1942年9月4日在台湾海峡被美潜艇击沉。
樫野(Kashino):排水量:10360吨(基准)
主尺度:130米(全长)×19.9米(宽)×6.67米(吃水)
动  力:1座蒸汽轮机,2台拉蒙特式、2台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500马力
航  速:14节
续航力:6000海里/14节
火  力:2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高炮,2座三联装13毫米机枪
搭载量:货物5800吨,或者260人
舰  员:303人
1939.07.01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开工,1940.01.26下水,1940.07.10竣工。
由于樫野号被击沉,无法搬运大和级第3号舰信浓号的炮塔,正好由于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了四艘航母,信浓号就改装为航空母舰。据ss-215航海日志记载,9月4日7时50分,发现一艘大型船只,认定为严岛级油轮,距离12英里,走之字形,准备攻击。8时下潜,8时41分,在距离1800码处发射两枚鱼雷,全中,分别在在舰桥和前甲板下方,船只向前倾斜,螺旋桨露出水面。船员准备弃船,但也一度向我们开火,但由于敌船倾斜,没有击中。9时35分,在距离800码处再次发射鱼雷,失的。37分发射另一枚鱼雷,命中,敌船2分钟内沉没。这是ss-215击沉的第四艘船,ss-215击沉的吨位已经超过2万吨,是第3个超过2万吨的潜艇。据《战时运输船团史》记载,樫野号9月3日离开高雄回日本本土,次日9时51分,冷藏室中雷,1号舱、前压舱、油舱进水,舵也失效了,10时30分,一雷从船底穿过(这是ss-215发射的第3枚鱼雷),另一雷击中3号舱,中间一度向潜望镜开火(这也得到ss-215的证实),但主机于10时4分熄火,人员弃船。10时50分,从船首开始沉没,共有133名船员和76名乘客死亡。

樫野号模型

樫野号模型

樫野号两面图

樫野号模型封面图

樫野号船员
9月4日,美军潜艇的第一次“三杀”,ss-217击沉会明丸、天祐丸和知多丸。会明丸隶属于会明汽船,1918年开建,1919年10月下水,由香港惠姆船坞有限公司建造,最早属于英国,原名战争炸弹号,后卖给比利时,改名为先锋号,1939年卖给巴拿马,再次改名为carmar号,1940年卖给会明汽船,最终改名为会明丸。船长122米,宽15.8米,高9.4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517马力,10节,5255吨。1942年9月4日在从名古屋开往小樽途中,在岩手县久慈冲(40°28′N, 141°41′E)被ss-217击沉,10名船员死亡。天祐丸,隶属于菅谷汽船,由英国纽卡斯尔的斯蒂芬森·罗伯特有限公司泰恩河造船厂建造,1905年8月竣工,原属于朗达泰德船运有限公司,原名艾塞斯坦号,后卖给小野汽船,改名为天祐丸,1936年最终落户菅谷汽船。排水量3738吨,长103.34米,宽14.37米,高9.09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单轴,单桨,1400马力,11节。1942年9月4日与会明丸一起被ss-217击沉。无人死亡。知多丸排水量2276吨,隶属于枥木汽船,其他信息不详,1942年9月4日与会明丸、天祐丸及另一艘800吨级油轮共同航行,在会明丸与天祐丸被击沉后,逃至久慈湾中下锚,但仍被ss-217击沉,8名船员死亡。据ss-217航海日志记载,9月4日下午14时8分,发现一艘800吨级小型油轮,因为太小而没有攻击,希望很快有大目标出现。希望很快变成现实,16时34分,在南面看到船的桅杆,一艘大船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后面1500码处还跟着一艘同级别的船,两艘均为9000-13000吨,平甲板,500英尺长(实际是只有5255吨的会明丸和3738吨的天祐丸,也没有500英尺长,大约只有300-400英尺而已。)17时44分,距离500码时,用一枚尾雷攻击前面的船,鱼雷27秒后击中目标,并引发大爆炸,立即瞄准第二艘,并发射两枚尾雷,成2°扇面角,距离约1000码,30秒后听到另一次大爆炸,有一枚可能击中目标,两艘船均严重受伤,第一艘4分半钟沉没,第二艘约7分半钟后沉没,第二艘船有8个人上了救生艇,第一艘则没有。两艘船都要比我们之前见到的船大得多(ss-217之前遭遇过大约40艘次的小船,自己认定击沉2艘,另外击沉了盛海丸和帝久丸,均只有3000吨左右)。军官和大约20名水兵可以观察到如此壮观的沉船场面,一艘在前,一艘在后,浓烟直上天空。军官们认定一艘大约有10000-14000吨,另一艘小点,所以最终认定为11000吨和9000吨,另外两艘船出现在南面的地平线上,它们在看到沉船以后,立即向久慈湾撤退,ss-217暂时没有追击。18时20分,一艘敌船在离港口1200码处下锚,另一艘继续向港口慢慢驶去,ss-217转到南面,准备远距离攻击,距离大约是6500码,回声探测仪测量水深25噚,(约46米),18时46分,从前部鱼雷管发射一枚鱼雷,7分27秒后下锚船被击中,从爆炸看来是击中了油舱,浓烟和蒸汽冲上数百英尺高空,军官和许多船员被允许观看敌船从后部开始沉没,直至还有大约100英尺长的船前部还在水面上,可能船下方有淤泥,船触底了,这艘船是西雅图丸级,5800吨,鱼雷运行距离为7500码(MK-14鱼雷低速状态下射程为9000码,7500码时目前最远的攻击距离),随后ss-217高速靠近第4艘船,19时26分,在1000码的距离上发射2枚鱼雷,一分钟后第二枚鱼雷击中舰桥下方,大爆炸甚至使ss-217都在晃动,目标向前倾斜,19时30分船员弃船,42分敌船沉没,船尾指向空中,这艘船是一艘9000吨级的阿拉斯加丸或更大一些,一天之内击沉4艘,相距不足一英里。19时49分撤退。这次击沉的是2276吨的知多丸。这是ss-217击沉的第三、四、五艘船。Ss-217第一次巡航,自己上报击沉6艘50000吨,实际击沉5艘16709吨,艇长托马斯·B·克拉格林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哈曼上尉也得到一枚银星勋章。

天祐丸

潜望镜中下沉的天祐丸

现代版的知多丸

9月7日ss-215击沉大华丸。大华丸,隶属于山下汽船,浦贺船厂第164号船,1920年6月28日开工,1921年2月8日下水,3月22日竣工,货船(AK)。长85.34米,宽13.18米,高6.4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1689马力,12.5节,排水量2196吨,有一等舱17个,三等舱105个(大华丸船型缩写是AK,但实际有乘客舱,缩写应为),船舶番号25105,信号符字RMCP>JTKD。原属于山下汽船,后与中华丸一起交换给大阪商船,39年8月12日卖给东亚海运,42年9月7日,在基隆开往青岛的途中,在台湾富贵角附近(25°31′N,125°33′E)被ss-215发射的鱼雷击沉,13名船员死亡。据ss-215航海日志记载,9月7日15时20分,发现一艘货船,距离5英里,9节,是一艘4500吨级的货船。15时51分发射2枚鱼雷,距离700码,一枚击中舰桥下方,目标2分钟内断成两截并沉没。根据船只识别手册99号,认定该船最接近盛冈丸。这是ss-215击沉的第四艘船。

大华丸
9月11日,ss-189击沉关东丸。关东丸,隶属于原田汽船,船型XAPV,特设航空机搬运舰,实际就是特设飞机运输舰。1929年10月11日开工,是横滨船厂建造的第179号船,次年4月28日16时50分下水,8月25日公试时航速达18.336节,9月16日竣工,长140.21米,宽18.75米,高8.57米,柴油机2座,最初排水量为8599吨,后改为8606吨,有一等舱5个,船舶番号36105,信号符字JJKC,2桅1烟囱平甲板型货船,1941年8月9日被征用,42年1月21日在空袭中受伤,,7月20日除藉后又被海军征用,由吴镇守所管辖,编入联合舰队西南方面舰队第二十三航空战队,舰长海军大佐有马直,8月23日从高雄出发,9月11日22时10分在望加锡曼达鲁岬西北约55公里处(03°16′S,118°29′E)被ss-189发射的鱼雷击沉,13名船员和26名乘客死亡。据ss-189航海日志记载,9月11日20时42分,发现目标,距离5000码,目标为客货轮,估计有10000吨,船中部有一个烟囱,三岛式上层建筑,轮廓类似于佐渡丸,但看上去大于7100吨,约有475英尺长,20时58分,先后从第一、二、三号鱼雷发射管发射三枚鱼雷,第一枚击中船前部120英尺处,第二枚击中船中部,第三枚击中船尾约100英尺处。第一枚鱼雷发射后1分55秒听到大爆炸声,有烟雾冲到800英尺高,4分30秒和5分45秒后又听到两次大爆炸声,21时06分目标前部爆出绿色和白色的火光(估计是船上的航空燃料爆炸),21时08分听到火炮开火的声音,18分目标爆炸,浓烟冲上1500英尺高空,22分目标沉没。这是ss-189击沉的第一艘船。


维基上称9月11日ss-167还击沉了北昭丸。据查,此时ss-167正在改装,北昭丸是ss-167于1943年9月11日击沉的。
9月19日,ss-219击沉白银丸。白银丸隶属于日本海运,船型XAP,武装运输船,排水量3630吨,长96.9米,宽13.7米,高7.3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单轴单桨,2100马力,13节,播磨钢铁公司1938年建造,装备有1门40倍口径80mm炮,一挺92式7.7mm机枪,5支三八式步枪。9月15日7时从特鲁克出发开往布尔维干岛,19日在布尔维干岛以东(06°33′S,156°05′E)被ss-219击中右舷的油舱和机械舱,受重伤,3人死亡,主要破口半径有28英尺,船只无法航行,在布尔维干岛的天雾和初雪号驱逐舰赶过来,将其拖至布因港下锚搁浅,由于无法修理,10月16日正式弃船。据ss-219航海日志记载,9月19日10时发现烟雾,是一艘货船由一艘驱逐舰护航,10时28分下潜进入攻击状态,驱逐舰挡住货船,只能观察到桅杆,货船开的很慢,大约有5000吨,和船只识别手册第1332页很像。11时1分,发射两枚鱼雷,距离约800码,看到两枚全中, 一枚击中舰桥下方,一枚击中船后部。驱逐舰开始搜寻我们,而货船前部炸开无疑是龙骨已经断裂,几分钟内就会沉没,于是便下潜以躲避深水炸弹攻击,11分听到第一枚深水炸弹爆炸声,静音低速。至16时22分共听到32声深水炸弹爆炸声,18时53分别上浮。这是ss-219击沉的第一艘船。


白银丸

右上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白银丸
9月21日ss-215击沉利根丸。利根丸隶属于东京海运,是三井物产造船部玉工厂建造的第54号船。1919年12月28日开工,次年6月19日下水,7月30日竣工,长113.16米,宽16.4米,高9.52米,三联式往复蒸汽机1座,2100马力,13.8节,4070吨,船舶番号27128,信号符字SBLF>JTFD。1937年11月9日卖给玉井商船,1941年12月31日被陆军征用,从马公出港与鸟取丸等编成第2运输队第4分队遣送第25军。1942年9月14日从香港出发,开往门司。21日在舟山群岛泗礁山东70海里(31°18'N,123°27’E)被ss-214发射的鱼雷击沉,41人死亡(内含39名船员,2名军人)。关于利根丸被击沉的时间与地点,差异较大。大平洋战争期间损失船舶明细表中认定是9月17日击沉于台湾海峡,日本轮船网也称于9月17日在台湾海峡(21°。18’N,123°27’E)被ss-215击沉,近代海军军事典中的是9月17日在舟山群岛被击沉,维基中称是9月21日在台湾海峡被击沉。ss-214的航海日志是9月20日在舟山群岛击沉了利根丸。根据分析《二战美军盟军潜艇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战绩全纪录》中根据《战时船舶史》认定利根丸是在舟山群岛月9月21日被ss-214击沉。因为9月17日美军潜艇没有类似攻击。个人分析,台湾海峡之误为有人在统计时将经纬度写错,利根丸实际沉没地点为(31°18’N,123°27’E)。而沉没在台湾海峡的经纬度是(21°18’N,123度27’E)。据ss-214航海日志记载。9月20日16时10分在扬子江外,北马鞍岛(即舟山群岛最北端的长礁嘴岛,又称花鸟岛)附近潜航巡逻发现一般5000吨级货船,距离7000码,在潜望镜深度以3/4速靠近,18时50分上浮,看见目标,距离10000码,可以水面攻击,等待月亮升起,目标航速6.5节。次日3时15分。靠近在1700码处发射一枚鱼雷,1分10秒后击中目标中却发生爆炸。目标后部炸开,5分钟后只看到船头和船尾。中部底朝上,26分钟后船只消失。这是ss-214击沉的第一艘船。
9月21日,ss-202击沉厚荣丸。厚荣丸是隶属于甘粕产业的货船,1941年5月29日下水,9月20日竣工,11月10日被海军征用为特级捕获纲船,由横须贺镇守所管辖。12月11日入籍。任命海军预备大尉浅野郁雄为艇长。该船长56.4米,宽9.5米,12节,863吨。船番号48928。41年12月10日在东京石川岛选船厂改装完毕,柴油机一座单轴单桨,隶属于第五十八驱舰队(联合舰队第四舰队第四根据地队)。42年1月29日编号亦改第581号捕获纲艇。1942年9月21日在特鲁克群岛南水道以南40km处被ss-202发射的鱼雷击沉。10月20解除征用并除籍。船上23名官兵死亡。据ss-202航海日志记载 9月21日14时再南岛附近发现一艘船距离7000码,目标是一艘海军军用船只,前后都有炮台,14时17分后发射了三枚鱼雷,观察到第一枚鱼雷击中前部舰桥,敌船断成两截。第二三枚击中后部,20分目标有一半已经沉没,听到两次爆炸声和一枚深水炸弹,24分又听到飞机投入炸弹的爆炸声,于是向西南方向撤退。这是ss-202击沉的第5艘船。
9月25日,ss-188击沉帝望丸,帝望丸隶属于帝国船舶,1923年有丹麦的Dampskibs-selskabet联合轮船公司在歌本哈根伯迈斯特与韦恩船厂建造。原名MV. nordbo。长115.8米,宽16.2米,高7.7米,两座柴油发动机,双轴双桨,11节,4472吨,建造编号329,船舶信号符字JLIT。1942年从马公出港。带有古麻袋700吨(不清是什么东西,也未搜索到),和其余七艘商船组成第336船队由老式驱逐舰刈萱号护航,开往圣雅克角。24日14时因航行速度太慢,与舰队分离。次日14时15分在越南海岸巴达兰角东南约90公里处(10°31’N,109°31’E)被ss-188发射的鱼雷击中舰桥和左舷第三号舱,ss-188又发射三枚鱼雷未中或未爆,15时20分,ss-188浮出水面用三英寸炮向帝望丸发射43发炮弹,命中35发,并用0.5口径和0.3口径机枪压制帝望丸的高炮。15时38分帝望丸沉没,9名船员死亡。9月26-27日海防舰占守号救起40名生还者,还有部分生还者被非洲丸救起,随后非洲丸又被ss-230击沉。乘员乘坐的救生艇受到上浮的潜艇炮击,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例有明确记载受过潜艇攻击日军救生艇的案例。据ss-188航海日志记载。9月25日12时06分,发现一艘船的桅杆,没有烟雾靠近攻击,这是一艘货船,2个桅杆,中央单船岛,一个烟囱,有高炮,小船尾,后部有2座深水炸弹投放轨道。距离7000,码。航速10节。13时03分发射3枚鱼雷,定深0英尺,分别瞄准前中后,2枚命中,一枚击中船中部,另一枚击中前部,4分半后传来巨大的爆炸声,23分后仍未沉没,13时42分发射第4枚鱼雷,1200码,鱼雷突然向右打转,立刻高速下沉。5分半钟后,传来爆炸声。13时59分上浮至潜望镜深度,我们跑到船的另一边,14时28分发射第5枚鱼雷。1分半钟后鱼雷命中,但没有爆炸,又于14时53分用前发射管发射第6枚鱼雷,距离900码,再次失效。于是开到船后部,15时20分开始水面战斗距离450码用3英寸炮射击,用0.5和0.3口径机枪压制敌人高炮。上浮前一艘救生艇在船边上,但我们上浮后立刻逃走。发射43发炮弹后命中35发。41分和43分敌船两次爆炸,考虑到有敌机会出现,于是下潜撤退,而救生艇却再也没看见,这是ss-188击沉的第一艘船。

帝望丸
9月27日,ss-168击沉第6多闻丸。第6多闻丸。第6多闻丸隶属于八马汽船的货船(AK),1918年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与干船坞有限公司建造,原名 SS. munaires建成后自1919年4月6日在美国海军中服役,1938年卖给希腊改名为SS. pleiades(昴宿星),1939年卖给八马汽船改名为第6多闻丸。1942年9月27日22时50分在青森县八户灯台东北约25公里处(40°35’N,141°50’E)处被ss-168的炮火击伤,28日8时40分沉没,2名船员死亡。该船长112.70米,宽16.1米,高9.1米。三联式往复蒸汽机一座,单轴。471马力,9节,船舶番号48677,信号符字JBED,排水量4994吨。据ss-168航海日志记载9月27日22时31分发现一支护航舰队,最后是9000吨的昭荣丸,22时59分,发射两枚鱼雷,未中,23时06分,用尾雷再次发射,被躲开。35分再次用3号鱼雷发射,再次未中。于是用两门甲板炮开火,最后将敌船击沉。(由于航海日志不是清楚,很多细节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第6多闻丸是被甲板炮击沉而非鱼雷。)Uboat.net 与日本轮船网均称第6多闻丸被鱼雷击沉,这是错误。第6多闻丸是ss-168击沉的第2艘船。

9月28日ss-202击伤大鹰号护航航母。大鹰号护航航母由春日丸改造而成,排水量1783吨。9月13日从棉兰老岛达沃出发运输航空部队,22日完成任务。在第7驱逐队护航下于9月28日返回特鲁克,在特鲁克附近(7°46’N,151°46’E)被ss-202发现,在距离1400码处发射5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右舷舰尾,大鹰号右舷有烟雷冒出,速度降至14节,护航的曙号和潮号投下10枚深水炸弹,ss-202下潜至61米后逃走。大鹰号上有13人伤亡,(3人死,3重伤,7人轻伤)在修理舰明石号应急修理后于29日到达特鲁克。后返回吴港修复,一直到42年10月27日才修理完毕。

大鹰号护航航母

大鹰号护航航母模型
42年9月美军潜艇共击沉11艘商船41940吨 在当月日本总损失商船13艘50478吨的83.1%,击沉1艘军舰。10360吨。占日军总损失3艘12848吨的80.6%,另击伤一艘商船7266吨,击沉一艘军舰,17830吨。本月总成绩并不大。但又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一、击沉的占了大多数,只击伤了一艘。二、鱼雷失效问题仍然不小。ss-188和ss-168都有鱼雷失效,而使用甲板炮解决。与ss-216不同的是ss-188和ss-168上的艇员经验丰富,而且ss-168上有两门6英寸炮,所以在鱼雷无效的情况下,直接将有护航的第6多闻丸击沉。三、第一次击伤了航空母舰虽然只是护航航母,但对于当时的美军来说也是不小的战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42年10月美军潜艇战绩
10月份也是美军潜艇丰收月之一。
10月1日,ss-168击沉东生丸。东生丸隶属于冈田商船,1920年由加拿大安大略省科林伍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货船, 长76.5米, 宽13.3米, 高7.2米,一座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50马力,单轴单浆,排水量2433吨,11节,船舶番号JZHL。1937年卖给中国, 取名东生号,1938年卖给美国, 命名为Bornite, 后又转到冈田商船手中, 改名为东生丸。1942年10月1日在尻屋埼灯台附近被ss-168击沉,1名船员死亡。地点为41°20'N,141°35'E。据ss-168航海日志记载,10月1日6时35分发现一艘货船,约6500吨,8时18分发射3枚鱼雷,2枚击中,船只发生倾斜,有救生艇放下,敌船很快沉没。这是ss-168击沉的第三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东生丸
10月1日ss-187击沉葛城丸。葛城丸隶属于国际汽船由浦贺船厂建造的374号船。1930年7月10日开工,次年5月15日下水,102月日竣工。登录总吨位5743吨,长137.16米,宽18.59米,高8.5米,两座桅杆,单烟囱,日本早期高速单轴货船。1938年8月20日被海军征用,10月1日归由横须贺镇守府所管辖的特设运送船(杂用船乙型),监督官草川淳,登录总吨位改为8033吨,先后参加广东、海南岛等地作战。1940年1月改为特设航空机运输舰,船型XAPV,由佐世保镇守府所管辖,舰长为三浦友三郎海军预备大佐,装有150mm炮2门,13mm双联机枪2座,7.7mm机枪2挺。1942年9月3日从肖兰特港搭载海军航空兵部队约400人向拉包尔航行,10月1日2时50分,在布卡岛西南约165公里处(05°38’S,153°08'E)被ss-187发射的鱼雷击中机械舱沉没,死亡2名船员和27名官兵。据ss-187航海日志记载,10月1日5时36分,发现一艘青叶级重巡洋舰(应该是一艘驱逐舰,青叶级和类似的古鹰级共4艘,除加古已被击沉外,其余3艘均在准备瓜岛地区的海战),距离13000码,航速20-25节。5时47分在其旁边发现一艘商船,距离17000码,准备战斗。同时发现一艘驱逐舰在其前方,两者均做“之字形”航行,准备同时攻击,他们的“之字形”实际让驱逐舰远离我们,而让商船单独靠近我们。6时23分,发射4枚鱼雷,54秒后头三枚相继命中,5分钟后听到第四枚鱼雷自爆。6时24分转向北,并下潜至290英尺,静音。6时32分驱逐舰开始丢深水炸弹,一共投下7枚,就在我们附近,尤其是第3枚和第6枚,油舱有裂开的现象,还坏了几个杯子,但没有严重的伤害,驱逐舰从我们头上开过去两次。7时听到几声不确定的爆炸声和舱体裂开的声音,驱逐舰减速并停止,估计是商船沉了。我们一直在水下直到18时21分上浮。这是ss-187击沉的第三艘船。


葛城丸
10月1日,ss-214击沉里斯本丸。详情见本月后附录的《殊路同归的地狱航船—拉科尼亚号与里斯本丸》。
10月1日,ss-234击沉阳明丸。阳明丸隶属于近海邮船是一艘钢材专用船,由三菱重工业横滨船厂建造的第249号船。1936年3月28日开工,8月5日下水,9月22日竣工。长99.44米,宽13.5米,高7.3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座,2676马力,11节(经济),13.94(最高),排水量2861吨,货船,船型AK,船舶番号42331,信号符字JJFQ。1939年9月8日合并到日本邮船,1942年10月1日从八幡出港,向东京航行,于15时10分在和歌山县安宅崎附近(33゚31'N/135゚26'E)被ss-234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35名船员和3名官兵死亡。据ss-234航海日志记载,10月1日10时54分,发现2艘97式水上飞机飞过,又发现一艘驱逐舰,距离8000码,还有2艘巡逻艇也在附近,11时30分发现3艘中型货船向我方靠近,但无法攻击。11时35分又发现2艘水上飞机。14时50分发现一艘满载的货船,准备攻击。15时08分,发射3枚鱼雷,距离1800码,间隔10秒。第一枚鱼雷击中目标并发生爆炸,1分钟后又听到两声更大的爆炸声,目标从后部开始快速下沉。我确定目标以被摧毁,而且周围还有敌机,立即下潜200英尺并转向西南,最近的敌巡逻艇距我们4000码。15时15分,飞机投下两枚深水炸弹,30分,5艘护航船只开始投掷深水炸弹。直到17时37分,有54枚深水炸弹投在距我们150码至500码之间。16时45分,声呐开始转向我们后方。20时上浮,撤退并修复损伤。目标类似于里昂丸,约7000吨。这是ss-234击沉的第一艘船。

与阳明丸同级的太明丸

阳明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阳明丸
10月3日,ss-213击沉金开丸。金开丸隶属于小谷杢之助,(维基上写成小山杢之助)。1917年2月22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是第395或395号船,7月5日下水,28日竣工。原名第8大福丸,后在多国间转卖,40年卖给小谷杢之助。排水量5852吨,长117.35米,宽15.54米,高10.97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船舶番号48193,信号符字JDXP,是75艘第一大福丸级的第5艘。1942年9月1日从库页岛北小泽港出发开往名古屋,10月3日7时2分在气仙沼湾的东面35公里处(38゚46'N/142゚02'E)被ss-213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5分钟后沉没,14名船员死亡。据ss-213航海日志记载,10月3日4时40分,发现一艘货船,下潜后无法攻击。6时15分,发现第二艘汽船在海岸附近,靠近准备攻击。7时发射3枚鱼雷,一枚击中,可能击中油舱,一分钟后发生大爆炸,6分钟内沉没。这是一艘4000吨级的三岛式货船。目标沉没后有舢板开始营救落水者,沉船坐标为38゚46'N/142゚02'E。这是ss-213击沉的第四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金开丸
10月4日,ss-213击沉节洋丸。节洋丸,隶属于东洋汽船。1921年5月在大阪的新田造船厂竣工,原名万代丸,长103.63米,宽14.15米,高11.66米,排水量4146吨,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由藤村机械制造,1842马力,12节,船型AK,船舶番号28026,信号符字SGDK>JADA。1922年卖给共立汽船,1924年又卖给北海道炭矿汽船,1940年8月1日卖给东洋汽船,改名为节洋丸。1942奶奶10月4日16时47分奉船舶营运会的通航令从清水开往小樽的途中,在岩手县小本港东方5公里处(40°00'N,142°00'E)(日本汽船网上沉没地点为尻屋崎,39°48'N,142°08'E)被ss-213发射的鱼雷击中右舷第4号舱和第3、4号舱中间,船只向右倾斜,约4分钟后沉没,3名船员死亡。据ss-213航海日志记载,10月4日15时,看到一艘大型船只向海岸航行,方位右舷10°,距离9000码,靠近。16时20分,发射3枚鱼雷,2枚命中,螺旋桨停转。5分钟后,只有船前部在水面之上,不久沉没,目标是一艘平甲板的8000吨船只。这是ss-213击沉的第五艘船。
10月4日,ss-196击伤埃兹沃尔德号。埃兹沃尔德号是一艘挪威船,排水量4184吨。据ss-196航海日志记载,ss-196击中了埃兹沃尔德号的中部。该船在圣诞岛搁浅抢修。据日本潜艇军事史(1993版)记载,埃兹沃尔德号与42年1月20日在圣诞岛被I-159击中后,断成两截并搁浅,没有证据证明当时该船在抢修。
10月5日ss-237击伤新国丸。新国丸,排水量3991吨。ss-237击中新国丸一枚鱼雷,多枚3英寸炮弹和20mm炮弹,将其击伤起火冒烟,但没有重创。日本特设舰船网对此没有记载。
10月7日,ss-191击沉波上丸。波上丸,隶属于大阪商船,是三井物产造船厂玉工厂建造的第224号船。1936年6月15日开工,10月7日下水,12月26日竣工。长107米,宽15.7米,高9.75米,主机为三井B&W柴油机一座,排水量4731吨,4000至4850马力,16.52节,船舶番号42591,信号符字JJCL。1942年9月27日,编入以加茂丸为首的第一船团,从佐伯出发,在驱逐舰高波的护航下,向拉包尔航行,于10月7日11时29分在拉包尔西北约30海里处(03°51'S,151°21'E)被ss-191发射的三枚鱼雷击中,其中一枚击中3号舱,11时45分弃船,11时50分沉没,1名船员和10名军人死亡,损失一艘大发和2艘小型LC。279名幸存者被高波号救起。相关信息是在缴获的高波航海日志中发现的。波上丸是大阪商船公司为冲绳航线新造的2艘客货轮之一,另一艘是浮岛丸,装载的主机是丹麦的B&W柴油机,由丹麦销售给三井造船厂并授权生产的二冲程复动无气喷油式十字头型柴油机(直译,专业翻译不明)。本型船特别考虑到适合冲绳航线的船型、机构和装卸设备。10月7日波上丸被ss-191击中后,高波号立即开始投放深水炸弹,ss-191受伤但任然逃走了,剩下的加茂丸平安到达拉包尔。高波第一次上阵的感觉实在难以形容。据ss-191航海日志记载,10月7日11时45分发现有烟雾,12时32分确认目标为一艘驱逐舰,可能是初春级(高波号是夕云级),一艘客货轮6000吨,另一艘为10000吨级的运输船(加茂丸排水量8524吨)。先准备攻击2500码外的驱逐舰,但没有占据合适的攻击位置,转为攻击1200码处的客货轮。13时20分,从前部鱼雷管发射4枚鱼雷。13时20分55秒听到三声爆炸声。13时22分观察到目标严重受伤,将要沉没,另一艘运输船正在逃跑,驱逐舰正向我驶来,立即下潜,并反向驶离。到14时55分,前部鱼雷室和指挥塔的门也受了伤,但不严重。这是ss-191击沉的第一艘船。

波上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波上丸
10月7日,ss-219击沉鲜海丸。鲜海丸隶属于嶋谷汽船,是该社建造的第一艘船,由三井物产造船部玉工厂建造的第130号船。1926年5月19日开工,11月24日下水,12月28日竣工。长83.82米,宽12.42米,高6.4米,排水量2103吨,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2100马力,12.34节。船舶番号32487,信号符字JKNB。1937年11月1日被海军征用,4日编为由吴镇守府管辖的特设炮舰,搭载4门120mm炮,机枪2挺,深水炸弹投射器2座,探照灯1座。7日,编入第2炮舰队,15日任命舰长为只木信行大佐。12月6日到达旅顺,参加侵华战争的华北地区作战。38年4月20日,在登州附近用炮轰击陆地目标,8月11日在龙口附近炮轰陆地目标。11月2日解除征用。42年2月23日再次被海军征用,25日编为由横须贺镇守府管辖的特设运送船(给粮船)。10月5日从波纳佩岛向横须贺航行途中,于7日在拉包尔东北约140公里处(01゚10'S/153゚31'E)被上浮的ss-219发射的鱼雷和炮弹击中沉没,3名船员死亡。据ss-219航海日志记载,10月7日10时20分,发现有烟雾。13时32分,靠近准备攻击。15时36分,发现桅杆,下潜,准备攻击。16时36分,发射2枚鱼雷,一枚击中,这枚鱼雷给敌船一定的损伤,但敌船驶离鱼雷航线,并扔下两枚深水炸弹,我们一直追击到1200码,但无法发射鱼雷,下潜到100英尺,等了10分钟,再观察,敌船已离我们6000码,以2/3航速航行15分钟。17时28分上浮,与目标距离已经拉大,速度加到3档。17时38分,准备炮战,打了6轮,敌船因角度和光线的原因不好射击。由于敌船导航的煤燃烧并导致烟越来越大。19时7分距离8000码。19时42分,发射一枚低速鱼雷,距离4600码,没中。58分发射另一枚鱼雷,5分55秒后在敌船舰桥下发射爆炸,目标停止。20时35分沉没。几分钟后看到有船在救幸存者。这是一艘4000吨级的运煤船。这是ss-219击沉的第二艘船。


鲜海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鲜海丸
10月8号s-228击沉海牙丸。海牙丸,隶属于大阪商船,货船大阪铁工所因岛工厂1919年12月下水,20年2月14日竣工。长124.13米宽15.27米,高9.9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排水量5641t,3979马力,13.78节。船舶番号26273,信号符字RUTB→JHXD。1942年,10月8日在和歌山县尾鹫冲(4°06’N,136°22’E)被ss-228发射的鱼雷击中3枚,沉没。5人死亡,据《日本战时输送船团史》中记载海牙丸从东京开往门司,带有4000吨的小麦,钢材,机械,油,汽车和台湾银行的纸币。受到攻击时,第一枚鱼雷运动不规则,躲避了。第二枚从船底穿过,后两枚击中,断成两半沉没,5人死亡。海牙丸是昭和9年(1934年)1月27日取消抵制印度棉决议之后到印度进口棉花的第一船舶。抵制印度棉运动之后到印度进口棉花的第一艘船。抵制印度棉运动对日本有较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津田信吾一度被怀疑为A级战犯,但后来却成为日本TDK公司的主要人物。据SS-228的航海日志记载,10月8日9时2分在潜航4英里之后,发现有烟雾。15分钟后发现一只由飞机护航的4般商船前3艘靠在一起。最后一艘在一英里半之后,靠近。10时7分,发射两枚。日标第一艘船失的,9时向第2艘船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击中。10分,向第3艘发射2枚鱼雷,全部失的。第一艘船迅速转向,向岸边驶去。第三、四艘也迅速向岸边驶去。只有第2艘船停在那里起火燃烧,并快速向前倾斜,不需要更多的鱼雷去结果他。这是一艘类似于小谷田丸的5337吨的货船,准备离开,因为前部鱼雷已经打光了。这是SS-228击沉的第四艘船。


海牙丸

右下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海牙丸
12月9日SS-228击沉八幡山丸。八幡山丸,隶属于鹤丸汽船,船型AK。1937年8月下水,排水量2461吨,其他不详。1942年10月9日在那智胜浦海岸附近(33°27’N,136°01’E)被SS-228击沉。5名船员死亡。据SS-228航海日志记载,10月9日16时25分,大雨变小了。28分发现一艘货船,距离6000码,开始靠近。45分,发射2枚鱼雷,距离1200码。第一枚早爆,第2枚失的。目标开始逃跑并开炮。3分钟后,发射第3枚鱼雷,击中并造成严重破坏,一分半钟后沉没。消失后5秒钟又听到另一次大爆炸。这一艘里昂丸级的货船,7000吨左右。这是SS-228击沉的第五艘船。

八幡山丸
10月10日,SS-194击沉时雨丸。时雨丸,大正9年,1920年在荷兰多德雷赫特造船厂下水,原名Sigli,10月竣工。排水量1579吨,货船。长76.2米,宽12.2米,高5.4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台。单轴,单桨,900马力。7.5节。1942年2月27日。Sigli从印尼芝拉扎港出发向南逃跑。3月2日在印度洋海域被早潮号捕获。KDM公司根据其厚名,改为时雨丸(shigure maru)。有关资料称一度隶属于北日本汽船。(日本商船队覆没经过与拿捕船)。时雨丸后被日本海军征用为杂用船。10月10日在巴厘巴板东北约70公里处的望加锡海峡被SS194发射的鱼雷击沉,地点(01°01’S,117°23’E)3名船员死亡。据SS-194航海日志记载:10时41分发现有烟雾。48分发现船只。距离18000码。认定该船为8500吨,7节类似于小谷田丸。11时51分35秒,向其发射2枚尾部鱼雷,距离900码,定深?8英尺。47秒后击中目标,目标很快沉没。这是SS-194击沉的第五艘船。

时雨丸
10月10日SS-219击伤第二图南丸。排水量19262吨,当时第二图南丸正从横滨开往诹访,被击伤后直到44年1月14日才修复。
同时SS-219击伤天龙丸。天龙丸,排量4861吨,在救助第二图南丸时于11时05分被鱼雷击中左舷第2号舱,2号舱、煤舱、汽缸舱、机械舱全部被水淹没,进退不得。15时才将一号舱上部防水作业做完。其后长期搁置,直到43年11月才基本修复,准备清舱,结果12月25日受到空袭沉没。
本次巡航SS-219自己统计击沉3艘,28500吨。实际击沉2艘,15231吨。击伤2艘24123吨。艇长约翰·布尔获得海军十字勋章。但是不久之后,SS-219于1943年2月16日被击沉。
10月12日,SS-196击伤德国货船雷根斯堡号,雷根斯堡号,德国货船,当时正在日本。排水量8060吨。据SS-196航海日志记载,10月10日至12日SS-196曾经攻击两次,击伤(原认定击沉)6853吨的日本船一艘。击沉7915吨的德国船一艘。实际战果为击伤德国柳船一艘,即8060吨的雷根斯堡。雷根斯堡被击伤后停止航行,前部下沉,有救生船放下,后被日本方面救起,拖到新加坡修复。雷根斯堡用于往返德国与日本,将精密机械、钢材、武器运往日本,将生橡胶、锡、钼、钨、马尼拉麻和椰干等原材料运回德国。由于这种运输被称为柳运输,故这些船被称为柳船。雷根斯堡修复后被改为袭击舰,1943年3月从日本返回德国,在丹麦海峡被英国远洋舰格拉斯哥号拦截,为避免被俘获自沉。只有6名船员被格拉斯哥号救起。
10月14日SS-184击沉春光丸。春光丸,隶书于大阪商船。1919年,6月20日开工。11月4日下水,24日竣工。原隶属于互光商会,21年2月10日卖给大阪商会。1933年开船用于孟买到神户的航线,该船排水量6776吨,10870载重吨,3765马力,13.979节,船舶番号26171,信号符字RSJP→JSQD。10月14日白天SS-184在5°45’N,144°25’E,发现冲运输的第7舰团。击沉了其中的春光丸。当时春光丸带着补给和天然气从佐伯开往拉包尔,船员无人死亡。幸存者乘坐一艘大发。7天后到达Toasu岛,14天后获救。据SS-184航海日志记载,10月14日,暴风雨,7时40分发现目标,在前方12英里处。追击42英里后,发现烟雾。10时02分下潜靠近,发现两艘船,8节,相距半英里,走的是日本到拉包尔的航线,前面一艘为7000吨的货船,后面是4000吨的货船。12时03分向第一艘船发射2枚鱼雷,距离950码。12时03分39秒第一枚击中,8秒钟后第二枚击中,均击中船中部。两艘船立即向潜望镜开火,其中一艘还扔下两枚深水炸弹。第二艘船立即向东走之字形逃进暴雨区。第一艘船放下四艘满载人员的救生艇,直到16时,第一艘船才完全沉没。这是SS-184击沉的第四艘船。

ss-230击中春光丸后通过潜望镜拍摄到的照片
10月14日SS-191击沉住吉丸。住吉丸是隶属于日之出汽船的货物船。是浅野造船厂建造的第330号船。1935年11月26日开工,次年4月8日下水。5月21日竣工,排水量1921吨,长82.3米,宽12.2米,高6.2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1500马力,13.4节,船舶番号41608,信号符字JJAK,是八幡丸级货船中的第2艘。10月2日从佐伯开往拉包尔,在卡维恩东北处120公里处(3°15’S,149°50’E)被SS-191发现,并击沉,8人死亡。据SS-191航海日志记载,10月14日5时27分,发现一艘大型深色船只。靠近,目标为一艘驱逐舰(级别不明),一般大型货船和一艘小型货船,11节。选择大型货船为目标,5时38分发射4枚前部鱼雷,全部失的,后被驱逐舰驱到水下。16时16分发现两股烟,靠近,17时52分发现很多浓烟。20时30分才发现敌船。21时44分进入战斗状态,21时46分发现一艘驱逐舰。21时55分向一艘油轮发射四枚鱼雷,有两枚击中,敌船不久沉没。这是SS-191击沉的第三艘船。


住吉丸

左边最上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住吉丸
10月14日,SS-213击沉拓生丸。拓生丸隶属于冈田汽船是美国潜水艇船只公司纽瓦克造船厂建造的第98号船。1918年改名为阿奇博尔德桥号。1919年下水,1920年竣工,改名为Tashmoo,1938年冈田商船购入,改为拓生丸。1942年10月14日在岩手县魹崎东约15公里处,被SS-213发射的三枚鱼雷击中,沉没,38名船员死亡。该船排水量3509吨,长98.76米,宽14.02米,10.5节。据SS-213航海日志记载。10月14日5时45分现一艘大型船只,距离3000码,靠近。6时04分发射3枚鱼雷,全中。这是一艘9000吨级的海军辅助巡洋舰(实际是陆军征用船),目标6分钟内沉没,这是SS-213击沉的第六艘船。

拓生丸

左下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拓生丸
10月14日,SS-230击沉帝村丸。帝村丸,隶属于帝国船舶,是由英国北爱尔兰船只建造公司建造的第96只船。1942年4月10日在横滨被征用,后给帝国船舶委托管理。信号符字JKIR。有三井物产运航,排水量7007吨,长125.3米,宽16.4米,三联式往复蒸汽机一座,3500马力,12节。1942年10月10日从门司出港开往马公。14日16时10分在台湾岛北端的富贵角西北约50公里处(25°20’N,120°59’50’’E)被SS-230发射的鱼雷击沉,无人死亡。据SS-230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14日14时10分,发现一支由巡逻艇(拖网渔船型)护航的船队(实际是由水雷艇鹭号护航的第174船团)。共有四艘船,距离10000码,航速9节。选定一艘为攻击目标,这是一艘7951吨类似于北野丸,船只手册上第22页上的船只。15时7分,向其发射2枚鱼雷,立即潜至150到200英尺,巡逻艇投下7枚深水炸弹后撤退,15时46分回到潜望镜深度,目标船前部已经开始下沉,救生艇已经放下,船员已经弃船。这是SS-230击沉的第二艘船。
10月17日SS-237击沉和兰丸(荷兰丸)。和兰丸,隶属于川崎汽船,1919年10月10日开工,1919年12月6日下水。次年2月20日竣工,排水量5869吨,3982马力,14.1节,船舶番号26199,信号符字RSZM→JORD。1942年10月17日做为第275船团的单独航行船只,在丰后水道细岛附近被SS-237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沉没,无人死亡。据SS-237航海日志记载,10月17日5时41分发现烟雾,靠近攻击。这是一艘5000吨级的货船,类似于船只识别手册第122页上的船只。6时发射2枚鱼雷,全中。敌船开始用3英寸炮开火,从舰艏开始稍微下沉后,就不再下沉了。6时15分,敌船开始逃跑,螺旋桨仍然在转动,于是再次发射一枚鱼雷,未中,可能是太近未爆。6时20分舰艏继续下沉,船尾翘起,有一两艘救生艇已经放下。6时23分,舰艏已经下沉。听到另一声爆炸声,这是一艘三岛式货船。这是SS-237击沉的第二艘船。



和兰丸
10月18日SS-213击沉箱根山丸。箱根山丸隶属于三井物产。是三井物产玉工厂建造的第151号船。1928年7月25日开工,次年3月14日下水,5月29日竣工,1938年3月1日卖给大洋兴业。6月3日被海军征用为杂用船,配属给佐世保海军港务部,船长为海军嘱讬吉田荣助。41年10月15日再次被海军征用为特设运送船,由横滨贺镇守府管辖。42年10月15日从函馆向东京航行时,于18日在福岛县相马郡原町市东50公里处金华山灯台南方(37°35’N141°30’E)被SS-213发射的鱼雷击沉,14名船员死亡。箱根山丸排水量6674吨,长132.5米,宽17.25米,高10.05米,柴油发动机两座,4200马力,15.482节,船舶番号34431,信号符字JDDC。箱根山丸是三井物产用于纽约航行的重要商船,机组人员也是最得力的。在被称为顶级船长田中二郎先生和后来三井常务董事吉泽由五郎大副以及二等司机和勤务的石割正先生的著作中,描绘了昭和5年12月至昭和28年9月在明星航线上的货船箱根山丸的情形。烟囱上有三条白色的条纹,船舷上用罗马拼音写着三井的美丽的箱根山丸。水手长植松太郎又被称为“太郎波音一孙”,早晨一般比别人起得早,一手提着白涂料罐在船内检查,看到有锈的地方就涂一下,这样自我完善使船总像新的一样。从神户到旧金山,洛杉矶,巴拿马再到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诺福克,杰克逊维尔,有时还到加尔维斯顿、休斯敦停泊,最后回到神户,大约三个月的航程。在工作之余军官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这种博闻强识的比赛,是一生难以忘怀的快乐回忆。石割正等驾驶员的工作是丰富多彩的,航行时值班和水手的管理,停泊时期后部舱门的班长,另外还做为船上的医生,代为管理药房。有时还注射抑制药。洛杉矶奥运会对大家的影响就是促使大家都在运动,并在甲板上进行大幅度的比赛。甲板上运动对身体也有相当影响,代理医生石割正等驾驶员在加利福尼亚州时因太热患上热带病,在巴拿马下船住进陆军医院,一个月后由返航的箱根山丸接回。在纽约的航线上,船上装满个砂糖,航海途中也有因变质而需要赔偿的事。这是在美国进行诉讼时,军官需要到律师事务所通报航海状况和仓库的通风情况等证言。就这样,将砂糖运到费城和巴尔的摩作为可口可乐的原料。华丽的回忆包围了箱根山丸。不过此后被出售给大洋兴业后封存,同时,三井造船的顶级水手在重要航线上的活跃支撑了日本战前的经济,这样的回忆也消失了,我们是日本近代化的重要证据。这样的历史已被人们忘记了。箱根山丸是日本战前海洋航运发展的缩影,它的沉没也就不可避免了。据SS-213的航海日志记载42年10月28日3时5分发现一艘大型船只,向南航行,约11000吨,航速8节,3时25分发射3枚鱼雷,一枚击中船中部,目标向左倾斜,停了下来,并燃起大火,慢慢靠近目标,大约距离750英尺,并发射两枚鱼雷结果全部失的,可能是因为鱼雷转了一圈擦着SS-213身旁通过。这时敌船开始开火,目标看上去一时间沉不了,于是再次发射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部,目标断成两截,2分钟后沉没。这是SS-213击沉的第七艘船。


箱根山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箱根山丸
这是SS-213的第四次巡航,自己统计击沉4艘32100吨,实际击沉4艘20180吨,是第一个在一次巡航中击沉2万吨的潜艇,舰长亨利·布鲁同获得海军十字勋章。
10月18日SS-207击伤由良。由良号是长良级轻巡洋舰第4艘,1921年5月21日开工,次年2月15日下水。23年3月20日服役,排水量5570吨,长162.15米,宽14.17米,吃水4.8米,90000马力,34节,定员450人,50倍口径三年式140mm单管炮7门,96式25双联机关炮两座,13mm机枪四联一座,八年式610mm鱼雷管4座8管,带有水上飞机一架,另有水雷布轨两条。1942年10月17日向瓜岛运送物资,共运送官兵2159人,火炮18门,以及相应军需物资。10月18日4时45分在运输返航途中在舒瓦瑟尔岛以南被SS-207发射的鱼雷击中,但鱼雷未爆,所以速度仅略有下降。9时30分回到肖特兰岛泊位。由良号于1942年10月25日在瓜岛以北被美军飞机炸伤后自沉。百度上称是于10月25日被美军潜艇击伤后丧失航行能力后自沉,这是一个错误。SS-207 在10月24日-25日就没有发动过攻击。
10月20日SS-228击沉隆南丸。隆南丸,隶属于松本正一的私人商船。隆南丸1911年由英国汤姆斯约瑟夫父子公司在桑德兰建造,长121.9米,宽15.8米,高8.4米,排水量5104吨,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单轴,单桨。2310马力,10节,船舶番号44847,信号符字JQXM,曾隶属于挪威,曾用名Terrier(II),Mabuhay(I),1942年10月20日在三重县大王崎冲被SS-228发射的鱼雷击沉,无人死亡。据SS-228的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20日12时35分发现3艘货船,并没有走“之”字形,决定攻击第一艘最大的货船,类似于广隆丸(6700吨),13时25分发射2枚鱼雷,但失的,13时26分再次发射2枚鱼雷,下潜至90英尺以避免和第2艘货船相撞,13时27分听到第四枚鱼雷的爆炸声,这是SS-228击沉的第六艘船,船长SS-228艇长罗伯特·瑞尔斯获得海洋十字军勋章,本次巡航SS-228第三次巡航,自己统计击沉3艘19500吨,实际击沉3艘13108吨。

左下为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隆南丸
10月21日SS-230的双杀半,击沉非洲丸、山藤丸,击伤伦敦丸。非洲丸隶属于大阪商船。1917年3月12日开工,次年1月30日下水,2月28日竣工,是日本第2期优秀船只代替计划中建造的,由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的第270号船。排水是9476吨,7890马力,船速11.81/16.346节(经济/最高),有一等舱位24个,三等舱位372个,船舶番号21798,信号符字NRBP>JDFD。建造时,由于国内钢材不足,从美国米德公司进口钢材建造的。10月9日14时50分带有38名乘客,玉米及其他货物7500吨与夏威夷丸一起从西贡出发开往横滨(此处似有误,9日出发,20日才到台湾海峡不可能开这么慢)。21日1时10分在台湾西岸大甲渡河口附近距离约18公里处(24°26或28A,120°24或26E)与伦敦丸一起被SS-230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左舷第4,5船舱,后又被击中左舷第2舱,6分钟后沉没,3名船员死亡。伦敦丸,排水量7190吨,也是属于大阪商船,与非洲丸一起被击伤,于1944年4月22日被炸沉。山藤丸隶属于山下汽船,由英国考夫兰父子公司世界造船厂建造,1918年2月20日下水,其后多次转手,1936年曾被卖给中国,1938年由日本购得改名为山藤丸,山藤丸是英国B型战时标准船。日本方面资料10月18日从高雄出港后向马公航行于19日在澎湖列岛触礁沉没,维基日文采用日方资料。美国方面资料认为是SS-230击沉,沉船网、维基英文采用美国方面资料。在台湾的中国军舰史网站,居然被写成被SS-231,USS Haddock击沉,SS-230名为Finback。而当时SS-231在东海与黄海巡逻,巡逻区域不包括台湾海峡。山藤丸长121.9米,宽16米,高8.8米,排水量5465吨,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单轴单浆,520马力,11节,船舶番号43736,信号符字JYPL。据SS-230航海时记载,1942年10月20日14时发现3艘7000吨里昂丸货船靠近,准备攻击23时25分确定目标距离8000码,下潜攻击23时40分向第一艘发射5号鱼雷,距离500码,定深15英尺命中,向第二艘发射6号鱼雷距离1400码,定深15英尺,未中,又发射3号鱼雷,命中,最后一枚鱼雷是20日发射,21日命中,这艘船12分钟后沉没(这是非洲丸,前面击伤的是伦敦丸),失去第三艘船的接触,21日SS-230还攻击过一艘北陆丸未中,个人认为不排除是脱靶鱼雷击中山藤丸,使山藤丸受伤后触礁沉没,这是SS-230击沉的第二、三艘船。SS-230艇长杰西·赫尔获得海军十字勋章,自己认定击沉2艘14100吨,实际击沉3艘23672吨。




非洲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非洲丸

山藤丸

伦敦丸
10月21日SS-211击沉朝光丸。朝光丸隶属于山下汽船,是播造船厂建造的第44号船,1920年3月25日开工,7月12日下水,8月23日竣工。最早隶属于帝国汽船,命名圣奴丸,1924年7月曾卖给大日本盐业,1928年2月21日卖给山下汽船,改名朝光丸,长129.54米,宽16.36米,高8.84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3224马力,13.56节,船舶番号26823,信号符字RWPV→JALA,排水量6783吨。朝光丸曾被海军征用,参加侵华战争。41年5月解除征用,10月被陆军征用,番号928。1942年10月16日从拉包尔出发和生岛丸在第21号扫雷艇的护卫下向帕劳航行,在新不列颠岛以北(2°30’S,150°30’E)被SS-211发射的鱼雷击沉,5名船员死亡。据SS-211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21日8时50分,发射一支护航船队有5艘商船,在2艘驱逐舰护卫下以7.5节航速前行。11时12分52秒开始发射鱼雷攻击,共发射6枚鱼雷,2枚击中第一艘船,听到大爆炸,并发现护航舰只向我驶来,立刻下潜,敌舰一共投下15枚深水炸弹,一直到12时才脱离接触。这是SS-211击沉的第三艘船,本次巡航SS-211自称击沉3艘22000吨,实际击沉1艘6783吨,舰长威廉·斯托瓦尔获得海军十字勋章。

朝光丸
10月21日SS-217击沉日穗丸。日穗丸隶属于日产汽船,由威廉多克斯福德父子公司在桑德兰建造,由福特雷霆造船厂建造的第451号船,1912年12月11日下水,13年2月竣工。1938年3月11日被日产汽船购入,改名为日穗丸。长134米,宽17.3米,高8.8米,339马力,三胀式蒸汽机一座,6363吨,10节。船舶番号44775,信号符字JMCNX。1942年10月19日与松运丸等组成279船队,从马公出发向门司航行,21日3时55分在浙江台州列岛西南的85海里处(27°35’N,123°35’E)被SS-217发射的鱼雷击中右舷,9人死亡,14时13分沉没。据SS-217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9时10分发现7艘船的烟雾。10时9分下潜,敌船舰队低速走之字形,靠近至3500码处,13时57分发射鱼雷4枚目标前4艘船,14时有2枚鱼雷击中一艘6700吨类似于辛德丸,174页船只,这艘船几分钟后沉没,其余船只立刻用甲板炮乱轰。14时7分,又发射3枚鱼雷击中一艘类似于永洋丸的船只8700吨,396页的船只该船2分钟内沉没。前一艘为日穗丸,后一艘未得到证实。这是SS-217击沉的第六艘船。本次巡航,ss-217自己认定击沉2艘,15400吨,实际击沉1艘6363吨,艇长托马斯·克拉格抹获得海军十字勋章。
10月22日SS-208击伤尾上丸。尾上丸隶属于日本邮船,排水量6667吨,1941年8月27日被海军征用,1942年10月22日在新爱尔兰岛乔治岬东约10里海里处被SS-208发射的鱼雷击中船前部,重伤。22日由特设工作舰八海丸立即修理,12月16日到吴港全面修理改装为特设运输船,43年4月18日再次服役。

尾上丸
10月23日SS-234击沉盛京丸。盛京丸隶属于朝鲜邮船。由浦贺船厂建造的第391号船,1934年5月5日开工,9月20日下水,12月15日竣工。1940年10月18日被海军征用,11月1日佐世保镇守府管辖的特设炮舰和布雷舰,15日作为特设炮舰编八第一炮舰队。12月27日编为第一根据地第13号炮舰,随后参加侵华战争,炮舰长海军少佐八木胜治,盛京丸得到多次嘉奖。盛京丸长90.9米,宽13.7米,高7.2米,三胀式涡轮柴油机一座1200马力,2607吨,13.36节,船舶番号朝1754,信号符字JESG。1942年8月25日改为特设运输船,10月6日从佐世堡出发到纪伊水道南方进行巡逻警戒任务,23日在和歌山江须崎西方约3公里(33°35’N,135°25’E)被SS-234发射的鱼雷击沉。43名船员死亡。据SS-234航海日志记载。42年10月23日14日44分。发现一艘小型货船和一艘大型货船,12节,走之字形,15时01分发射2枚鱼雷,目标为大型货船,距离650码,全中,一枚击中前部,一枚击中后部,大船前后部有火炮,小船只有后面有火炮,大船很快就沉了,小船一边开火一边跑了,大船有5000吨,类似于三光丸。这是SS-234击沉的第2艘船。

盛京丸



盛京丸的战绩

盛京丸船长的嘉奖
10月24日SS-168击沉乾云丸。乾云丸隶属于乾汽船。1907年3月由苏格兰格里诺克和格兰奇茅斯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竣工。长114.6米,宽15.91米,高8.53米,三联式往复蒸汽机一座,1900马力,4643吨,11节。有一等舱10个,船舶番号29460,信号符字JTQA。1934年3月乾汽船购入,改名乾云丸。1942年10月24日12时45分在尻屋崎东37公里(41°10’N,141°38’E)被SS-168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两枚沉没。35名船员死亡。据SS-168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24日13时14分一艘伦敦级货船,在2200码处发射鱼雷。敌船断成两截,13时14分沉没。这是SS-168击沉的第四艘船。

乾云丸
10月24日SS-237击伤日章丸。日章丸排水量10526吨,1931年被征用为辅特设运油船,1942年10月24日被SS-237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机械舱,10月25日由潜母舰长鲸号拖航于27日到达吴港,1944年2月被SS-258击沉。

日章丸
10月25日HNMS O-23击伤神佑丸。神佑丸排水量4621吨,是浦贺船厂建造的神盛丸级货船。1942年10月25日在马来西亚槟榔屿附近被荷兰潜艇O -23击伤。神佑丸1944年4月15日被ss-272击沉。

神佑丸
10月26日SS-136击沉启山丸。启山丸隶属于山本汽船。1939年12月26日开工。次年9年14日下水,命名为启山丸。11月27日竣工。1941年12月14日征用为杂用船,由吴镇守府管辖,配属给第一〇一海军染料厂,1941年10月26日被SS-136,击沉地点在幌筵岛擂钵湾内,8名船员死亡。启山丸,长94.3米,宽13.7米,高7.59米,排水量2865吨,钢壳,单轴单桨,客货轮,船舶番号47748,信号符字JQFO。据SS-136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26日4时47分,看到有闪光靠近观察,8时25分发现有一艘未确定的船只地点在擂钵湾类似于冲岛级布雷舰,飞剪型船艏,悬伸船艉,中部舰岛,前后有火炮,船尾有布雷轨道,约3000吨,9时22分,发射2枚鱼雷全中,敌船在锚地沉没,随后撤退,这是SS-136击沉的唯一一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启山丸
10月26日SS-239击伤雾岛丸。雾岛丸原为5840吨货船,42年改为8267吨的特设运油船,日本方面认为是触雷受伤,美军方面没有攻击记录,但认为类似于潜艇攻击,雾岛丸于1943年9月25日被SS-287击沉。
10月27日SS-199击沉Hokuan Go。Hokuan.Go.排水量3280吨,原中国北方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北安丸。1942年10月27日在印度支那近海10°20’N,108°45’E被SS-199击沉,所有49名乘员全部死亡。日本方面称这是原德国袭击舰Ramses,该船装有挪威战俘。1942年11月28日被澳大利亚和荷兰巡洋舰发现后凿沉。维基上称Hokuan Go从秦皇岛到基隆再经香港到西贡,10月24日从香港出发后失踪。其他不详。uboat.net上根本没有记录该船。据SS-199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0月27日16时30分发现一艘蒸汽船的烟雾。19时10分上浮追击,这是一艘三岛式客货轮,桅杆一烟囱一桅杆,船首平直,悬伸艉两屋甲板大约有5000吨,22时11分发射2枚鱼雷,2分15秒后击中,开始起火,船首开始翘起。7分12秒后沉没,这是SS-199击沉的第四艘船。
10月31日。SS-208击伤能登丸。能登丸是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厂建造的580号船,1933年10月2日开工,1934年5月1日下水,10月15日竣工,是第一次船舶改善助成计划中的适用船,7191吨,7415马力,18.8节,船舶番号39723,信号符字JROJ,隶属于日本邮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征用为陆军运输船第686号(美军潜艇将船上数字误认为606),从拉保尔开往布纳带有900名官兵,装备大发。10月31日被SS-208击伤,2名官兵死亡,回到拉包尔后于43年4月回日本大修,44年4月27日被SS-237击伤,11月2日受空袭沉没。

能登丸
10月份美军潜艇共击沉日本25艘商船,121717吨,占当月日军总损失商船33艘,165997吨的73.3%。另击伤8艘商船,67955吨,击伤军舰一艘5170吨,击沉可能为日本船(Hokuan Go)一艘3280吨。荷兰潜艇击伤一艘商船4621吨,本月美军潜艇击沉量再次达10万吨以上,战绩辉煌而且全面开花。给日本于沉重打击,但里斯本丸事件为这一胜利带来少许阴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lddd 于 2024-5-19 18:50 编辑

    1943年11月盟军潜艇战绩
11月2日SS-197击沉岐阜丸。岐阜丸隶属于日本邮船。1921年由帝国汽船株式会社鸟羽造船所建造,10月下水,12月竣工。长92.96米,宽13.35米,高8.3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2140马力,航速9.5/12.8节(经济/最高)。排水量2920吨,货船船型AK,船船番号28218,信号符字SGWT>JOHB。1939年9月8日合并立至日本邮船。1942年11月2日从达沃开往马尼拉,在棉兰老岛东南端圣奥古斯汀角灯台附近(6°14’N,126°08’E)被ss-197击沉,只有一名船员被武昌丸救起,其余47名船员和4名警卫死亡。据ss-197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1月2日13时24分发现烟雾,做好战斗准备,全速接近。发射2枚MARK14鱼雷未中,再次发射3枚鱼雷MARK9(美国潜艇没有MARK9型鱼雷,可能是MARK-10之误)。14时41分55秒攻击成功,目标为3500吨的货物运输船,14时52分拍下只有船尾在水面上的照片,14时52分35秒,船沉没,看到有41人在水中,其中16人在沉船附近。这是ss-197击沉的第四艘船。

岐阜丸

潜望镜中船尾向上翘起的岐阜丸
    11月3日ss-197击沉相模丸。相模丸隶属于日本邮船,1937年2月向三菱重工业横滨船厂订货,1938年5月2日开工建设的第316号船。1939年11月27日下水,1940年7月6日竣工,长145米,宽19米,高12.50米,柴油机2座,两轴,双桨,9600马力,7189吨。19.8节,船舶番号47282,信号符字JWUN,是崎户丸级高速货船的第6号船,船型AK。1941年12月8日与长良丸一起参加马来半岛登陆作战,1942年2月19日和笹子丸一起在由第8驱逐舰队护卫下参加巴厘岛和龙目岛攻略作战时曾与ss-197遭遇,ss-197向相摸丸及另一艘船发射3枚鱼雷未中。11月3日在达沃港停泊时(7°02N,125°33E)被ss-197发射的鱼雷击沉,无人死亡。ss-197与相模丸同为1939年建造,二者在大战中两次遭遇,都沉没在菲律宾海域,也是一种缘分。相模丸是一艘专门为战时建造的高速货船。1940年7月日本第二次近卫内阁大本营联络会议决定了南进政策,当年6月相模丸竣工。出于对战争的准备,特地预留了炮台。相模丸在跑了一年了南美航线后被陆军征用并被武装起来,在广岛的宇品港进行强行突击训练。据藤田孟先生回忆,由于相模丸是示范船,在停泊期间要应付其他船的船员参观。不久便载有山口联队去上海,发现山口联队的士兵规矩许多,明白是第一次参与战争,把到广东的登陆地图都带上了。在偷袭珍珠港前几个小时,相模丸冲破拂晓的激浪,开始马来半岛登陆作战,山口联队(即时第四十二联队)在帕塔尼港登陆。同行的船只有被荷兰潜艇击伤的,相模丸没有受伤。这次行动为日军林延加湾约百艘船只大编队登陆作战积累了经验。在进攻印度尼亚尼时,相模丸与笹子丸在4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向巴厘岛的登巴机场登陆,这时展开激烈的攻防战,轰炸机俯冲轰炸集中烟囱附近,打倒了高射炮手,伤痕累累的相模丸返回宇品港时,东守陆军参谋各部门很多军官前来调查参观,相模丸和笹子丸作为陆军征用船被授予了大东亚战争第一号“武功旗”。入港后在主桅杆上升起武功旗,这面旗是水仓之地的全鵄勋章形状。昭和17年11月3日(即1942年11月3日)在明治天皇生日纪念日明治节这天,相模丸在菲律宾棉兰老岛达沃港口对武功旗进行遥拜式。开战近一年来的回忆和武功在船员心中萌生,准备祝愿相模丸长命百岁,但是在海军舰艇严密保卫下的港口却被美军潜艇果敢的潜入了,发射的鱼雷第一枚通过船底在岸边爆炸。第二枚击中中央机械舱,第三枚击中一号舱,第四枚击中船尾,第五枚击中三号舱,在陆军救援艇的收容下,全体船员弃船。平岩船长是海军出生,恨恨地看着海边。第六枚鱼雷命中相模丸船尾,相模丸船尾向上倒立沉入海中。闪耀着武功旗名誉的优秀货船相模丸的生涯仅仅两年多就结束了。据ss-197航海日记记载,11月3日潜入达沃湾,6时29躲过一艘日军巡逻艇,8时45分,在达沃港发现2艘小型货船,还有一些小船,另外至少还有2艘反潜巡逻船,一艘大型船只停在Talomo湾,这是一个重要目标,准备攻击,9时21分战斗状态,10时50分三次成功攻击中目标,第一次击中了9300吨的汽船,第一枚击中机械舱,船只倾斜30°,下沉了至少5英尺,日本人跑向在船两端的火炮,并向我们射击。我们重新填装鱼雷,11时31分第二次攻击,攻击船尾引发浓烟,熏走了日本人。后来由于船下沉日本人开始撤退。11时43分55秒开始第三次攻击,击中了前部,12时5分最后一次观察敌船,拍照,前部下沉。发现有敌船和3架敌机,12时20分听到5枚深水炸弹,下潜至200英尺,15时04分撤退至安全区域。这是ss-197击沉的第五艘船。


相模丸

相模丸的模型


潜望镜中被攻击的相模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相模丸

ss-197拍到的小船

ss-197拍到的纵帆船


ss-197拍到的打拉根岛
1942年11月3日ss-198击沉筑后丸。筑后丸隶属于东亚海运,船型AK,是英国亨德森与威廉姆斯·哈德森公司/格拉斯哥造船厂建造的第458号船。长94.49米,宽12.19米,高8.08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 1907年4月3日开工,1907年6月25日下水,2563吨2100马力,航速12/14.35节(经济/最高),船舶番号11045,信号符字ZFHJ→JCUA。拥有一等舱位2个,二等舱位16个,三等舱位87个。1921年3月21日芥川龙之介曾乘坐该船从门司前往上海。1939年8月12日由东亚海运出资购入,1942年11月3日在海南岛西北被ss-198击沉,10名船员死亡。据ss-198航海日志记载11月3日21时44分,发现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下潜距离3000码,前部有小型冲角,悄悄靠近,占据攻击位置22时07分发射3枚鱼雷,全部失的。通过船尾来到敌船右舷,敌船好像发现我们,开始加速。22时36分发射2枚鱼雷,一枚击中船中部,4分钟敌船从敌尾开始下沉。这是ss-198击沉第四艘船。
  
筑后丸
11月3日SS-231击沉铁海丸,铁海丸隶属于原田汽船,是由川南工业株式会社香烧岛建造的第121艘船是一般第二青山丸级,原隶属于大阪商船。1938年9月13日开工,1939年4月6日下水,8月31日竣工,长82.3米,宽12.2米,高6.2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1700马力,11/13节(经济/最高),船舶番号46162,信号符字JCJH,1939年9月卖给原田汽船,1942年11月1日编入由长月号驱逐舰护航的第181号船团,从门司开往马公,在济州岛南面(32°18N,126°52E)被SS-231击沉,40人死亡。据SS-231航海日志记载,11月3日2时,SJ雷达在9050码处有接触,全速向目标前进,观察到目标是一艘大型油轮,约10052吨,在1700码处,发射3枚鱼雷,一枚击中中部,发生大爆炸断成两截,4分钟内沉没,这是一艘类似于东亚丸的油轮。这是SS-231击沉的第一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铁海丸
   11月6日SS-231击伤法兰西丸,法兰西丸隶属于枥木商船,排水量5828吨,船舶番号26168,信号符字RSJL→JAJD。1941年11月6日在济州岛南被SS-231击伤,关于击伤信息有两种说法SS-231称击中的鱼雷未爆,日本方面称法兰西丸被击成重伤,随后SS-231被飞机压制在水下达两小时。1945年1月12日法兰西丸被飞机炸伤搁浅后弃船。
    11月8号SS-197击沉庆兴丸,庆兴丸隶属于大阪商船,1939年1月19号开工,7月18日下水,10月15日竣工,是浦贸造船厂建造的第437号船,长90.7米,宽13.7米,高7.2米,排水量2929吨,两座双缺涡轮增压发动机,单轴单桨,巡洋舰尾,225马力,船舶番号44743,信号符字JFUM。1941年8月14日被海军征用,9月8日根据内令1025号编为特设炮舰,由佐世保镇守府管辖,炮舰长海军预备大佐川名彪雄,专门用于布设水雷。10月1日改炮舰长为海军预备大尉东恒次(兼务),11月8日在苏里高海峡巡逻返回达沃途中,在圣奥古斯丁岬附近(6°24N,125°59E)被SS-197击沉。在海军百科网站,庆兴丸被称为惠光丸。据SS-197航海日志记载,11月8日11时23分发现一艘4000吨级货船,380英尺长,距离14000码,双桅干,单烟囱,舰桥在中间,一层乘客甲板,前后都有火炮,发射3枚鱼雷将其击沉,大约有12名幸存者上了救生艇(实际上庆兴丸没有生还者,死亡人数不明),这是SS-197击沉的第六艘船。


潜望镜中庆兴丸

左下是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庆兴丸
11月8日SS-233击沉勒阿弗尔号,勒阿弗尔号隶属于维希法国勒阿弗尔市半岛轮船公司,由北爱尔兰造船厂1919年建造的第72艘货船,船型AK,长112.9米,宽15.6米,排水量5083吨,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单轴单桨,11节。11月8号英美军队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勒阿弗尔号从卡萨布兰卡港口逃出,结果在港口西南(33°34N,07°52W)被SS-233发射的鱼雷击中1号舱,随后又中了一枚鱼雷,沉没,所有的51名船员和29名乘客被法国拖网渔船塔蒂阿娜号救起,法国方面称是在毛里塔尼亚汉克港外12海里被击沉(这也差的太远了)。据SS-233航海日志记载,9月8日9时36分发现一艘商船,距离8英里,该船是从卡萨布兰卡港口逃出来的,准备靠近攻击,10时03分进入战斗状态,高速前进,该船之字形海岸前进,10时43分确定为法国船,船边上有船名勒阿弗尔市,10时52分发射2枚前部鱼雷,距离1200码,1枚击中敌船前部下方,第2枚失的,敌船停止并向右慢慢倾斜,10是54分发射3号鱼雷,击中敌船距船艉约20英尺处,敌船缓慢倾斜,救生艇也放了下来,随后又观测到一艘小型巡逻舰开过来(很可能就是拖网渔船塔蒂阿娜号)。12时见到勒阿弗尔市号最后一次。这是SS-233击沉的第一艘船,也是美军潜水艇在大西洋战场击沉的第一艘船。
    11月9号SS-207可能击伤夕立,据SS-207称看到击中夕立号,夕立号上冒出烟雾,也有部分其他资料提到夕立被击伤,至于具体情况无从知晓,11月13日夕立号被美军重巡洋舰波兰特号击沉于瓜岛附近。
    11月10日SS-209击沉仙台丸,仙台丸隶属于共同渔业,大阪铁工厂1932年10月开工,次年3月下水,4月28日竣工,34年延长了船体,1937年5月7日移交给日本水产,1941年8月17日被海军征用,在三菱重工业彦岛造船厂改装,9月20日转交给佐世保镇守所定位特设运输船(乙型给粮船)10月5日改装完毕。长51.3米,宽7.7米,高4.3米,柴油机一座,470马力,472吨,船舶番号38069,信号符字JQPE。1942年1月20日在达沃湾口附近与驱逐舰电号相撞,中等受伤,11月10日在特鲁克群岛西南约70公里处(07°12N,150°47E)被SS-209发射的鱼雷击沉,10名船员死亡。据SS-209航海日志记载,10月11日23时18分发现一艘小型油轮,航速9节,这是一般万寿丸级油轮,23时28分发射2枚鱼雷,距离1500码,1枚击中,目标断成两截冒出巨大的浓烟,23时45分,目标已经不见,只有大量的油迹。这是SS-209击沉的第二艘船。
11月11日SS-231击沉威尼斯丸。威尼斯丸隶属于川崎汽船,是川崎神户造船厂建造的第477号船,1920年8月14日开工,1921年4月22日下水,6月13日竣工,长123.44米,宽16.15米,高11.28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5029马力,12/14.8节,6571吨,船舶番号28027,信号符字SGDL>JANA。1942年11月11日在青岛附近被SS-231击沉(35°45N,123°46E)39名船员死亡。据SS-231航海日志记载,11月11日19时31分雷达有接触,距离1800码,由于视线不清,下潜至100英尺,根据声音进行跟踪,一直到视线清楚,上浮至40英尺,用雷达跟踪,至5000码处上浮,4台引擎全开,至月亮升起,20时7分月出,视线变好,目标在左前方,航速15节,21时15分发射4枚鱼雷,距离1900码,一枚击中船,目标没有翘起,但很快倾斜,并发出SOS求救信号,敌船15分钟内沉没,目标为一艘里昂丸级货船。这是SS-231击沉的第四艘船。

威尼斯丸
11月12日SS-210击沉北海丸和击伤阿尔贝特·萨罗号,北海丸457吨,阿尔贝特·萨罗号排水量2156吨,是维希法国的货船,其他信息不详。SS-210称击伤运输船后受到护航舰只的反击受伤,海水渗入电池产生氯气,使几名船员回港后仍感到头痛和恶心。两艘船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资料倒是有一艘类似与北海丸的船于1944年11月21日被SS-397击沉。阿尔贝特·萨罗号中了一枚哑雷。据SS-210的航海日志记载,11月12日6时55分发现一艘日本护航舰,约600吨,一个烟囱,单桅杆,飞剪航首,船前却有火炮(SS-210未发阿尔贝特·萨罗号),下潜靠近,在距离1000码处发射鱼雷,8时10分击中目标,11时30分升起潜望镜,目标已经沉没。
    11月16日SS-183击沉波士顿丸,击沉伏见丸。波士顿丸隶属于石原产业海运,1919年5月15日开工,是浅野造船厂鹤见工场建造的第15号船,9月14日下水,10月11日竣工。原隶属于铃木商店,1920年卖给国际汽船,1930年8月卖给石原合名,1934年11月28日移籍石原产业海运。长121.92米,宽16.15米,高9.75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2800马力,11节,5438吨,船舶番号26358,信号符字RTJC→JWCD。1942年10月21日搭载独立混成第21旅团,第170联队主力约700人,从西贡出发与北光丸,三兴丸,伏见丸编成丫船团,由第20号驱潜艇护航向新几内亚岛增援。途中遇上暴风雨,一度在马尼拉躲避,11月5日—8日在关岛停泊,11月16日在帕劳停泊,净宝缕丸和北昭丸也加入船团,并由驱逐舰追风护航向拉包尔航行,11时15分被SS-183发现,15时在帕劳东南约200公里处(6°16N,135°19E)被鱼雷击中,16时沉没,船上共死亡16名船员,2名炮手,228名士兵,最重要的是联队旗下落不明。联对长渡边嘉辛大佐由于遗失联队旗,在追风号上切腹未遂,结果患上精神病退出一线,第170联队主力先后参加瓜岛,科科达小道等地作战,1943年6月因遗失联队旗全联队解散,编入南海第3守备队,独立混成第13联队等,大部分在战斗中死亡,二战结束时,战前的3000名官兵只剩下大约100人幸存。随后ss-183被伏见丸撞成轻伤。据SS-183航海日志记载,1940年11月16日13时41分在(6°18N,135°20E)在310°方向有回声,44分发现烟雾,50分发现第一艘船,转向210°,正常航速接近,14时06分确认一列五艘船,均为6000吨的货船,另一列为3500-5000吨的4艘商船,14时31分在船队右侧发现还有一艘驱逐舰,14时57分计划靠近船队约600码处,向第一艘船发射一枚MK-18-1鱼雷,像其他船只发射另外三枚鱼雷,再用尾部鱼雷发射MK-14鱼雷。15时02分30秒,瞄准一艘6000吨货船,8秒内发发射2枚鱼雷,指向船前部三分之一处,距离1100码,第二枚鱼雷发射完以后立刻放下潜望镜,15时02分42秒,听到一声巨大的撞击声,指挥塔与敌船相撞,SS-183下潜至61-55英尺,潜望镜一片漆黑,一号潜望镜无法升起,艇长到达指挥塔后听到两声爆炸声,随后SS-183开始抢修,本次撞击未对SS-183造成严重损伤,15时09分下潜至250英尺,一批三枚深水炸弹落下,其中一枚在前方很靠近我们,在下面一个半小时内落下12枚,都离的很远。17时12分最后五枚深水炸弹投在较远的地方,总记录为20枚。本次攻击,至少击伤或击沉一艘6000吨船只并撞伤一艘3500吨船只(。伏见丸排水量的详情见1943年2月美军潜艇战绩)这是SS-183击沉的第二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波士顿丸
11月16日S-231击伤日南丸,日南丸隶属于饭野海运,排水量5175吨,SS-231向日南丸发射了最后两枚鱼雷,判断一枚击中,船只打旋,向右倾斜,其他信息不详。日南丸1944年3月27日被SS-269击沉,SS-231本次巡航自称击沉3艘24000吨,实际击沉2艘8500吨,艇长亚瑟·泰勒少校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uboat.net上认为日南丸被击沉,估计是记录错误。

日南丸
11月17日SS-182击沉俄勒冈丸。俄勒冈丸隶属于川崎汽船,是川崎神户造船厂建造的第501号船。1920年4月1号开工,6月17号下水,8月16号竣工,1934年12月卖给川崎汽船,41年10月被陆军征用,舰型AR,特设修理舰,长117.3米,宽15.5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3828马力,10节,排水量5873吨,船舶番号26823,信号符字RWPD>JOPO,是第一大福丸货船的第71号船。1941年11月5日从门司出港,14日从马公向马尼拉航行途中,于18日凌晨零时28分在吕宋岛、圣安东尼奥以西58公里处(14°50N,119°45E)被SS-182发射的鱼雷击中船尾,大约两分钟内沉没,74名船员和7名船上炮手共计81人死亡。据SS-182航海日志记载11月17日22时30分发现两艘船出现在地平线上,大约5-6艘船排成一列,大约距离10000码,22时44分下潜进入战斗状态,选定一艘6000吨的货船为目标,旁边还有两艘驱逐舰护航,在距离1200码处发射3枚鱼雷,70秒后听到爆炸声,估计是2号鱼雷命中目标,又选中另一艘5000吨的油轮为目标发射4号鱼雷,68秒后听到爆炸声,又选择左侧的油轮,再次发射两枚鱼雷,1分15秒后听到两声爆炸,驱逐舰投下深水炸弹,下潜至2000英里躲避,估计有4艘驱逐舰护航,本次攻击至少击沉两艘,实际只击沉一艘,艇长尤金·布拉维斯·麦金尼少校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这次巡航,SS-182认为至少击沉两艘11000吨,实际上击沉5873吨,这是他的第三枚海军十字勋章,俄勒冈丸是SS-182击沉的第三艘船。

俄勒冈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俄勒冈丸
11月17日SS-196击沉日晴丸,日晴丸隶属于日保商会,1941年10月下水,次年3月16日竣工,6月9日被征用,15日根据内令第1058号入籍为特设运输船,由吴镇守府管辖,长45.4米,宽8.1米,高4.3米,98马力,6缸2档柴油发动机一座,单轴单桨,发动机后置,船型XAK,排水量833吨,1942年11月17日在圣诞岛附近被SS-196击沉,据SS-196航海日志记载,1942年11月17日7时5分在圣诞岛飞鱼航道发现一艘油轮约8000吨。发动机后置,一个烟囱,类似于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知床级油轮,在距离2700码处发射5,6号鱼雷,几乎是零角度,一枚击中前部,一枚击中中部,将其击沉,这是SS-196击沉的第一艘船。
    11月18日HMS TRUSTY击伤哥伦比亚丸,哥伦比亚丸排水量5617吨,1942年11月18日在马来西亚槟城附近被HMS TRUSTY击中右舷第3号舱,哥伦比亚丸没有沉没,次年2月修理完毕。

右边是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哥伦比亚丸
11月21日SS-186击伤三洋丸,三洋丸又名山阳丸,排水量8360吨,1942年11月21日在肖特兰岛附近受到SS-186的攻击。SS-186发射4枚鱼雷,三洋丸躲过3枚,另一枚击中后部,无法航行,于是在驱逐舰高波、天雾,特设水上飞机母舰赞岐丸的帮助下开始修理。

三洋丸
     11月份美国潜艇共击沉11艘商船39195吨,占日本当月损失的30艘,168253吨的23.3%,另击沉维希法国的一艘5083吨,击伤4艘日本商船25112吨,击伤维希法国船2156吨,击伤一艘驱逐舰1980吨,本月美国潜艇战绩一般,差不多是最低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lddd 于 2024-5-27 08:36 编辑

42年12月潜艇战绩
  12月7日ss-234击沉第3日之丸,第3日之丸隶属于日之丸汽船,由三菱神户造船厂建造,1937年7月6日开工,11月4日下水,次年3月25日竣工。从事日本食盐转寄在专卖局的盐运输工作。1941年4月25日被海军征用,10月15日定为横须贺镇守府所管辖特设运输船(杂用船乙型)。1942年12月2日由横须贺出港向特鲁克航行途中,于7日20时30分在南硫磺岛西方向250公里处(23°18’N,138°20’E)被ss-234发射的鱼雷击中中央部第3,4号船舱,机械室起火,50分钟后沉没,13名船员和6名炮手死亡,6名幸存者乘坐救生艇于11日被高砂丸救起。第3日之丸长109.7米。宽15.2米,高8.8米,2100马力,船型XAK,船舶番号44160,信号符字JCSM。据ss-234船海日志记载,12月7日6时45分发现一艘向南航行的货船,走之字形,11-12节。距离6000码,一度无法靠近。7时15分听到敌船向我靠近,是一船类似于立神丸,在船只识别手册上第71页(立神丸在船只识别手册第117页)。8时15分上浮追击敌船,敌船仍在走之字形。15时10分下潜准备攻击。16时11分在2000码的距离上发射三枚鱼雷,定深15英尺,目标避开。17时22分上浮追击。19时36分发射一枚鱼雷距离1200码,鱼雷运行30秒后发生爆炸,估计是早爆。为了躲开敌人的甲板炮,下潜了10分钟,又继续上浮追击。21时3分发射2枚鱼雷,定深6英尺,2枚均击中敌船,目标爆炸,浓烟升起达200英尺。21时5分目标前甲板炮开始开火,我们下潜至50英尺,观察目标下沉。21时9分-30分听到有或轻或重的爆炸声。21时30分目标至最后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中沉没,怀疑船上装有汽油,才有这么大。(当时,船上装有16000罐航空汽油以及1000袋正月用糯米)。这是ss-234击沉的第三艘船。

第3日之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第3日之丸
12月8日ss-206击沉倂南丸,倂南丸是由英国古尔造船厂建造的第151号船。1912年7月17日下水,10月竣工,1920年改名为kilcloher,后又改为海峡汽船的客货轮—海峡女王号。日本《战时船舶史》称1928年由直东轮船公司购入,改名为北铭号,1942年被日军俘获。日本战时注册商船称是前英国船Baynain,1942年1月10日由第十一号驱潜艇在打拉根港捕获。1942年12月8日在望加锡海(00°52’N 118°54’E)被ss-206发射的鱼雷击沉,长53.3米,宽85米。三胀式往复发动机一座,排水量661吨。该船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损失船舶明细表和日本拿捕船队毁灭记录中均没有记录。据ss-206船海日志记载,1942年12月8日7时发现一般商船,于是转向,10时下潜靠近。12时20分发现船太小,距离太近。无法发射鱼雷于是上浮在3500码处开火,击中6发,失的10发,敌船下沉,船员弃船。这是ss-206击败的第二艘船。
  12月8日ss-234击伤南海丸,南海丸排水量8416吨。1940年12月8日与鹭号水雷艇在冲之岛礁附近与ss-234遭遇。16时15分ss-234发射三枚MK-14鱼雷,一枚击中南海丸,但没有爆炸,两舰船继续航行。1944年5月12日被ss-315击沉。

南海丸

南海丸模型

下方是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南海丸
  12月10日ss-238击沉鸭居丸,(鸭居丸无中文名,原名かもゐ丸,鸭居丸为笔者译)鸭居丸隶属于北海道炭矿汽船,是三井部产建船厂玉工厂建造的第222号船,1936年10月21日开工,次年1月20日下水,3月1日竣工,隶属于共立汽船。1938年5月20日变更为北海道炭矿汽船,不久被陆军征用为102号陆军船,一年后解除征用。1941年9月30日被海军征用,20日编为特设运输船,乙型运煤船,由横须贺镇守所管辖。1942年2月8日18时从拉包尔出港,与伏见丸、地洋丸编成船团,由驱逐舰卷云护卫向肖兰特航行。10日在布尔维干岛北端西北约60公里处(4°56’S,154°58’E)被ss-238发射三枚鱼雷击沉,2人死亡。鸭居丸长119.3米,宽16.4米,船舶番号42699,姐妹船新夕张丸。据SS-238船员日志记载,12月10日14时57分,发现有浓重的烟雾,距离16英里,不久确认为3艘货船。大约8500吨,6000吨,4000吨,由一艘朝潮级驱逐舰护航(卷云是夕云级)。这些船均是满载开往肖兰特岛,走之字形。我们本来准备攻击驱逐舰,但距离太近只有300码,只好把最大的一艘商船为目标,绕了一个大圈拉开距离后于16时27分射了前部4枚鱼雷。距离700码,三枚命中,舰船三个小时后才沉没。本来还打算继续攻击,驱逐舰开始丢深水炸弹直到20时30分才上浮转移。目标类似于昭荣丸(syoei maru。在船只识别手册中没有找到该船)8500吨。这是ss-238击沉的第一艘船。

鸭居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鸭居丸
  12月10日ss-232击伤宇洋丸 宇洋丸排水量6376吨。1942年12月10日在八户附近被击成轻伤。ss-232称击沉,船首已经抬起。但日本方面的战时输送船团称,该船从室兰开往名古屋,12月10日23时47分受到攻击,没有损伤,但船队撤退至八户港躲避。后来宇洋丸又两度被击伤,于1943年12月21日被ss-192击沉。
12月11日ss-194击伤柔佛丸,柔佛丸日本方面称为净宝缕丸(柔佛与净宝缕均为佛教用语,两者有什么关系不明),排量6187吨。于12月11日在向新爱尔兰运送海军航空兵物资时于在圣乔治岬附近被ss-194发射的鱼雷击中,无法航行,拖拽至拉包尔港后搁浅,直到43年10月20日才部分修复,出港后不久被ss-236击沉。

柔佛丸
12月12日ss-228击伤航空母舰龙凤号。龙凤号由潜水母舰大鲸号改装而来,排水量13360吨,全长215.65米,宽19.8米,吃水6.67米,2台舰本式高中低压蒸汽轮机,双轴推进,4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52000马力,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26.5节,载机32架,编制989人。1942年11月28日改装完毕,立刻编入第三舰队,12月上旬与大鹰级三号舰冲鹰号及护舰的两艘驱逐舰时津风,卯月一起接到出击特鲁克群岛的命令。搭载陆军的九九式双发轻型攻击机,出发前冲鹰发生故障。11日,龙凤和时津风先行从横须贺出发。12月12日上午9时10分龙凤在八丈岛以东160海里处被ss-228发现,ss-228向龙凤发射了4枚前部鱼雷,有一枚击中龙凤右舷舰桥下方,无法航行至特鲁克。于是在时津风的护航下,返回横须贺修理,直到1943年2月修理完毕。原由龙凤号运输的陆军飞机改由瑞鹤号运至特鲁克群岛,ss-228击沉了瑞穗,又击伤了龙凤号,是美军潜艇击伤的第一艘舰队航空母舰,又创下了一个第一。

龙凤号
12月12日ss-232击沉玉山丸,玉山丸隶属于巴组汽船,排水量1970吨,船型AK。其他信号不详。12月12日深夜在(40.37N,2.40E)被ss-2332发射3枚鱼雷击中沉没,35名航员死亡。据ss-232航海日志记载,12月12日22时74分雷达发现目标、距离7500码,一艘货船,里昂丸级,7000吨级,航速12.5节。23时56分,在距离1250码处发射6、4、5号鱼雷,3枚全中,三分钟在听到大爆炸声。看到瞬间闪光笼罩货船,货船船首指向天空,大火在船中部燃起,并伴随船沉没。
12月16日ss-232击沉神护丸和玄山丸,神护丸隶属于粟林商船,是浦贺船厂建造的第133号船,1916年10月5日开工,次年4月19日下水,5月22日竣工,长109.43米,宽15.5米,高8.65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2528马力(一说为2392马力)10/12节(一说最高航有13.1节)船舶番号19790,信号符字NFPH>JSVD,船型AK。原船主为岸本汽船,1935年卖给粟林商船,1920年曾被海军征用,1936年被日鲁渔业雇佣,1942年12月14日编入东京开往留萌的北航第67航团,16日在青森县下北半岛的尻屋崎附近(41°10′N/141°32′E)被SS—232击沉,2名船员和一名士兵死亡。玄山丸是德国不莱梅特克伦博格·杰斯特姆登船厂建造的第214号船,1906年9月18日下水,11月8日试航,1935年曾被中国购入改名北平。1938年被宫路汽船购入改为玄山丸。(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爆发,不知宫路汽船从哪里购入)船长128.4米,宽16.8米,高8.7米,吃水6.27米。四胀式往反式发动机一座,11节,5708吨。1942年12月16日14时13分与睦洋丸编成第75船团。从室兰开往东京途中在尻屋崎135°方向,距离约6海里处(41°18′N.141°32′E)被SS—232攻击神护丸的鱼雷击中,在白糠海岸搁浅弃船。1943年1月19日受SS—180攻击,2月25日受SS—178攻击。关于这艘船目前几乎所有资料,包括权威的JANNC,日本的战时输送船史和战时输送船团史,以及维基,uboat.net都认定是于12月16日被ss-232击沉。但ss-232 12月16日倒是发动攻击,但目标船是一般单独航行的船,发射三枚鱼雷,两枚击中,将其击沉,貌似与神户丸、玄山丸也能对上。但在航海日志总结中,却认为神户丸、玄山丸是在12月9日的攻击中击沉的。12月16日击沉的是233吨的厚生丸。这是ss-232击沉的第二、三艘船。本次巡航,ss-232自认击沉4艘,30300吨,实际击沉12400吨,舰长菲利普·哈罗德·罗斯少校获得海军十字勋章。


神护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玄山丸
12月17日ss-214击沉万隆丸,万隆丸隶属于南洋海运,由横滨船厂建造,1919年11月22日开工,次年4月19下大,5月26日竣工,长105.16米,宽13.14米,高8.84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2332马力,4004吨,13.14节,船舶番号27166,信号符号SBNW>TN0D,船型APK。1943年12月16日从拉包尔出发向肖兰特航行,17日11时50分在布卡岛西北约60公里处(4°55′s.154°25′E)被ss-214发射的鱼雷击中机械舱,16时沉没,13名船员死亡。据ss-214航海日志记载,12月17日11时45分,发现烟雾,距离20000码,最后确认两艘大型客货轮,均为8000吨,有一艘巡逻艇护航,还有两艘拖船。在距离1100码处发射4枚鱼雷,前2枚击中,又向第二艘发射2枚鱼雷,未中。受到深水炸弹攻击,并不十分确定第一艘船沉没(万隆丸在水面上坚持了四个小时才沉没)。这是ss-214击沉的第三艘船。

万隆丸

万隆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万隆丸
12月18日ss-218击沉轻巡洋舰天龙号,天龙号轻巡洋舰是天龙级轻巡洋舰的第一艘,按照1915年底预算,八四舰队案第一部分,由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的二等巡洋舰。1917年5月17日开工, 1918年3月11日下水, 1919年11月20日竣工,基准排水量3230吨,长142.65米,宽12.42米,高7.47米,吃水3.96米,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用锅炉大型6座,小型2座,煤油混烧锅炉2座。(后改为重油专烧锅炉),三座布朗·柯蒂斯式蒸汽轮机,。59844马力,改装后为60549马力,34.2节,载重有重油920吨,煤150吨,续航力5000海里/14节,乘员332人。武备:50倍口径三年式140mm炮4门,40倍口径三年式80mm高炮1门,93式13mm单管机枪2挺、6.5mm机枪2挺,530mm三联鱼雷管2座,六年式改二型鱼雷12枚,八一式深弹投掷器2座,95式深弹18个,水雷轨2座,须式90cm探照灯2座,信号符字GQTK。天龙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在3000吨级巡洋舰上装有5000吨级巡洋舰武器的尝试,但并不成功。天龙号是自1931年抗战开始后,最早与中国交手的日本军舰之一。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天龙号于1932年2月1日夜伙同平户、对马号防护巡洋舰,第23驱逐舰队的三日月号,菊月号,望月号,夕月号炮击南京,给南京造成一定的损失,中国军队也开炮还击,击毙日军水兵太田小次郎,另击伤一人。(金陵晚报称是被手榴弹击伤毙命,笔者估计应该是榴弹击伤毙命)这一事件在日方记录中没有找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天龙号一直比较活泼。参加过威克岛、萨沃岛海战。12月16日,天龙号与4艘驱逐舰、凉风、矶波、荒潮、电护航运输船爱国丸与护国丸进行马当港登陆作战。18日下午17时44分,B-17轰炸机炸伤了护国丸。20时25分在马当港外8海里处,ss-218向天龙号发射4枚鱼雷,有两枚击中天龙号左舷后部。松山司令官将指挥旗移到矶波上。荒潮号受令救援天龙号,完成运输工作的凉风号也来救援。但是,由于天龙号的进水使凉风的拖曳变得困难,于是停靠天龙号救其船员,天龙于23时在(5°8′S,145°57′E)沉没,大多数船员获救,维基称至少21人死亡,其他方面称23人死亡,21人受伤。这是二战中第一艘被美军潜艇击沉的日军轻巡洋舰。据ss-218航海日志记载,12月18日20时43分。在水面航行时发现一艘运输船由一艘驱逐舰护航,(当时爱国丸和护国丸已进入马当港内准备下锚卸载,此处的运输船和驱逐舰就是天龙号和矶波号。维基上称ss-218认定的是一艘6000吨级运输船,但ss-218航海日志并没有确认其大小,二战美军潜艇战绩中称ss-218认定是轻巡洋舰,这是一个错误。)距离10000码,20时47分雷达发现飞机,立刻下潜至潜望镜深度,目标仍然可见。21时12分发射3枚鱼雷,距离2000码,间隔15秒,观察到一枚命中运输船,有碎片和烟雾飞起,又向驱逐发射一枚鱼雷,未中,驱逐舰高速向我方驶来,立刻下潜至250英尺,驱逐舰丢下4枚深水炸弹,没有损伤。运输船于次日凌晨沉没,水面上漂着数百根木头、包裹和油桶。21时55分,潜望镜深度,发现一艘驱逐舰和驱潜快艇(矶波和凉风),距离8000码。目标靠近并用声纳搜寻我们,在距离2500码处驱逐舰加速冲向我们,向一艘停止的船发射两枚鱼雷未中。又下潜至250英尺,以躲避反潜舰艇。敌人在一小时内扔下18枚深水炸弹,但没有造成损伤。次日1时5分上浮,无敌踪,于是后撤修整。这是ss-218击沉的第一艘船。








以上均为天龙号






以上为天龙号模型



以上为天龙号CG





以上为舰娘中的天龙号形象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两个版本天龙号

天龙级训练支援舰ATS-4203天龙号
12月20日ss-194击沉伊-4号。伊-4号潜艇属于伊-1级,根据大正12年度(1923年)舰艇补充计划,1926年4月17日开工,1928年5月22日下水,1929年12月24日服役。排水量1970吨/水上,2791吨/水下,长97.5米,宽9.22米,吃水4.94米,水上18.8节,水下8.1节,拉式2号柴油机2座,双轴,续航力水上10节24400海里,水下3节60海里,重油545吨,航员60人,40倍口径140mm单管炮2门,7.7mm机炮一挺,530mm鱼雷发射管前4后2,鱼雷22枚,最大潜深75米。伊4号是伊-1级中唯一采用国产主机的潜艇,信号浮字JODP。参加过淞沪之战,击沉盟军3艘船只,计13168吨,击伤两艘,7647吨。12月16日,从拉包尔出发向瓜岛运送补给。18日到达曼巴列河附近,准备卸货,但没有与岸上取得联系,被美国鱼雷艇PT-121和PT122发现,鱼雷艇向伊4发前2枚鱼雷,被伊4躲避,几个小时以后伊4再次到达卸货地点,但仍无法与岸上取得联系,运输任务失败。于是返航,途中失去联系。实际情况是21日6时20分,(鲁赫少尉在潜艇战一书上记为晚上7时)SS-194发现一艘伊68级潜艇。17日ss-194曾和它交过手。这艘潜艇指挥塔上写了一个 “4”。6时37分在距离850码处发射3枚鱼雷,其中第一枚未中,第二枚发射18秒后早爆,第三枚发射43秒后击中目标(鱼雷发射员正是鲁赫少尉),伊-4号从艇尾开始沉没,舰长上野利武少佐一下90人全部阵亡。维基上称第二枚早爆鱼雷一度对ss-194造成损伤,加上船员操作失误,使1号鱼雷管外舱门无法关上,只好强行发射鱼雷,鱼雷后来在艇尾爆炸。但据鲁赫少尉称造成ss-194损伤的是一架日军轰炸机,ss-194随后下潜,4号鱼雷已经启动,随时可能爆炸,鲁赫与艇长、大副一起进入鱼雷舱,强行将4号鱼雷发射出去,鱼雷爆炸,ss-194被炸成轻伤,但并不严重。这是ss-194击沉的第六艘船。


以上为何伊-4号同级的伊-1号
12月22日ss-213击沉P35,第三十五号哨戒艇,P35是老式纵型驱逐舰的第14号舰,原名茑。1920年10月16日开工,次年5月9日下水,6月30日竣工,排水量850吨(美方认定750吨)长88.39米,宽7.92米,吃水2.44米,21500马力,36节,装有45倍口径三年式120mm单管炮3门,三年式机枪2挺,530mm双联鱼雷管两座,鱼雷8枚,乘员110人,曾参加对华作战。1940年4月1日改为哨戒艇,命名为第三十五号哨戒艇。1942年9月2日在新几内亚运输作战中,被美军飞机炸沉,美方认为是ss-213于12月22日击沉,现采用美方记录。据ss-213航海日志记载12月22日1时15分,发现一支小型编队,领头是一艘小型巡洋舰或大型驱逐舰,后认为一艘大型驱逐舰,约1500吨。后面是一艘小型油轮约3000吨,最后是一艘驱逐舰。1时59分向领头的发射5枚鱼雷,向油轮发射1枚鱼雷,三枚失的,通过潜望镜看到第四枚命中目标,第六枚打向油轮的鱼雷从油轮前面穿过,第一艘军舰被击中后升起一团烟雾,十分明显,随后就看不到了,由于无法攻击第二艘军舰,只好下潜,听到两声深水炸弹爆炸声,上浮再无敌踪。这是ss-213击沉的第八艘船。


第三十五号哨戒艇
12月22日ss-232击伤雪川丸,雪川丸排水量4501吨,于12月22日开往八户途中,被ss-232击中,ss-232认定为击沉,实际只击中一枚未爆鱼雷,由于运煤船烟雾较大,使ss-232判定失误。

雪川丸

雪川丸模型
12月22日ss-237击伤豫州丸,豫州丸排水量5711吨,于12月22日被ss-237击伤,一度怀疑击伤的是12月28日触ss-237所布水雷沉没的帝福丸。豫州丸于1945年1月12日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豫州丸
12月24日ss-201击沉第一甘粕丸,第一甘粕丸隶属于甘糠产业,由川南工业香烧岛工厂1939年8月16日建造下水,40年2月6日竣工,长82.8米、宽12.2米、高6.2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1300马力,1913吨,13.7节,船舶番号46745,信号浮字JJKK。1941年3月31日被海军征用,10月15日编为由横须贺镇守府管辖的特设运输船(运水船)配属给第4舰队。船型XAW,是D型平时标准船,同型37艘。42年12月24日7时在加罗林群岛以东的波纳佩岛向威克岛航行,在出港20分后在威克岛西南4公里处(19°16’N166°37’E)被ss-201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沉没,12名船员死亡。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12月24日7时12分发现一艘日本油轮,类似于12节的型号,有2个门柱型桅杆,约7000-8000吨,由一艘拖网渔船式的巡逻艇护航。9时15分在1300码的距离上发射2枚鱼雷,一枚瞄准前舱,一枚瞄准烟囱,2枚全中,目标完全被抹掉,只看到烟和蒸汽,又被一枚鱼雷击中船中部,最后只看到船尾部下沉。9时18分,日军巡逻机在2英里外,看不到巡逻艇,立刻下潜至140英尺,低速,听到巡逻艇的高速螺旋桨声,没有受到攻击。9时47分受到深水炸弹攻击,因为水太清楚了,在140英尺下也能看到潜艇,立刻下潜至200英尺,没有再受到飞机攻击。10时51分,又是一枚炸弹。12时09分,水太清了,敌机又扔下三枚炸弹,但敌人好像失去我们的踪迹了。一直到17时,我们才上浮。这是SS-201击沉的第八艘船。
12月25日,SS-199击沉第二播州丸,第二播州丸隶属于西大洋渔业。1941年6月下水,当年竣工,排水量998吨,其他不详。1941年8月22日被海军征用,9月5日根据内令,1025号编为特设运输船(运粮船,船型XAF)由舞鹤镇守府管辖。10月由占部造船工场改装后配属给联合舰队。1940年12月25日3时在帝汶岛西偏北30公里(8°40′s,124°30′E)被ss-199发射的鱼雷击中,1名船员死亡(这里表述有问题,沉船地在阿洛岛以南25公里处,距帝汶岛最近也有48公里)。据ss-199航海日志记载12月25日1时40分发动水面攻击,这是一艘类似于5000吨级的客货轮。3时6分发射第一枚鱼雷,11秒后发射第2枚,3秒后发射第3枚,1分3秒后听到大爆炸,2枚击中,第3枚失的,敌船很快沉没,随后受到敌船攻击,直到18时55分才上浮。这是ss-199击沉的第五艘船。
1942年12月25日ss-200击伤苏伊士丸,苏伊士丸排水量4645吨,ss-200向苏伊士丸发射2枚鱼雷一枚击中,前部下沉。ss-200误以为沉没。苏伊士丸从泗水开完安汶,船上有126人死亡。


苏伊士丸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苏伊士丸
12月25日ss-194击伤南海丸,并导致卯月号驱逐舰与南海丸相撞。当时南海丸在卯月号驱逐舰的护航下从拉包尔开往蒙达,在距离乔治岬25海里处被ss-194发现,17时25分ss-194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南海丸的前部舰桥下方,并导致三号舱部分进水。17时55分,卯月号试图拖曳南海丸时与南海丸相撞,在卯月左舷撞出5米的大洞,并导致机械舱进水,舵也发生故障,无法航行,6人负伤。在拉包尔停泊的第31驱逐舰队的长波号,第27驱逐舰队的有明号,第17驱逐舰队的谷风,浦风号立刻出发救援,卯月在有明拖曳下,由谷风护航返回拉包尔。有明号于8时30分被B-24的近失弹炸成中度损伤。有明号单独返航,由浦风代替拖曳卯月,长波和谷风护航返回拉包尔,南海丸一开始由长波、浦风护航。后改为鹤见和21号扫海艇护航返回拉包尔。
12月26日,SS-220击伤西班牙邮轮坎波马内斯号,坎波马内斯,6276吨,1937年建造,从毕尔巴鄂开往阿鲁巴。12月26日被SS-220击伤,损伤不大,可以继续航向阿鲁巴。SS-220无此记录,只有观测员称击沉所有油轮。其实当时击伤地地点在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班牙海岸附近,维希法国船很少,主要是西班牙船只,很容易误伤,这是美军无限制潜艇战的受害者之一。此事一直到98年6月在北极星杂志上才得到坎波马内斯号船长E·H·斯坦梅茨的确认。
12月28日SS-234击沉朝阳丸,朝阳丸隶属于大连汽船,是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船,1920年1月竣工。1933年大连汽船购入改名为朝阳丸。1942年12月28日,在台湾西北约25公里处(24°46’N,120°40’E)被SS-234发射的鱼雷击沉,一名航员死亡。朝阳丸长121.7米,宽159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5388吨、10节。据SS-234航海日志记载,12月28日13时34分发现一艘高速行驶的货船,靠近至5000码后无法接近,准备夜间水面攻击。21时14分,发射三枚鱼雷,均未中。22时01分,又发射3枚,只击中一枚,日本人随后弃船。22时33分,敌船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沉入海底,目标是一艘类似于大文丸在船只沉到手册第206页,6581吨级货船。这是SS-234击沉的第四艘船。
12月28日SS-201击沉近江丸,近江丸隶属于日本邮船,是内皮尔·米勒公司,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老基尔·帕特里克造船厂建造的第183号船,1912年4月30日下水,长105.16米,宽14.02米,高8.53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2301马力,11/13节(经济/最高),船形APK,3394吨,有一等舱位30个,三等舱位1741个,船舶番号15278,信号符字MDJB>JCP(?)。1942年12月27日4时搭载600吨各种货物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库赛埃岛出发向波纳佩岛航行,23时30分在波纳佩岛东南220公里,平格拉普环岛以西50公里处{6°10’N,160°10’E)被ss-201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舱第三号舱与机械舱,两舱进水,1分半钟后沉没,以归国日本人为主的乘客124人,警备队员3人和船员73人共200人死亡,虽然有很多残骸浮在水上,但没有幸存者。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12月28日0时30分发现敌船距离12000码,靠近至7000码后下潜,潜望镜深度攻击。1时27分发射3枚鱼雷全中,目标在3分钟内沉没,这种沉法被称之为“中雷立沉”,我们希望它快点沉没,这样就无法发送信号。1时31分上午寻找幸存者,敌船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沉入2500噚的海底,1时42分看到到大量残骸,包括8艘救生艇,只有一艘朝上,没有找到一个幸存者,捞起一个救生圈,确认该船是日本邮船。这是一艘6000—7000吨的船,一个高烟囱,悬伸船尾,2个桅杆(这里有一个疑问:船沉了,全体乘员死亡,又是如何知道机械舱和第三号舱进水的? SS-201称3分钟内沉没并无击中位置的记录,又如何知道在1分半钟内沉没的?)。这是SS-201击沉的第九艘船。

近江丸
12月30日ss—200击沉八安丸,八安丸是一艘拿捕船排水量2733吨,陆军征用船,船型APK,是原英国的建山号,12与30日2时左右在爪哇海巴韦安东北的160公里(4°55’S,113°55’E)被SS-200发射的炮弹击中8枚沉没,据日本战时输送船团史记载,12月29日,八安丸从泗水开往望加锡,船上装有农业设备,12月30日20时被ss-200的炮火击沉,人死亡。uboat.net上记录为八安丸先被炮火击伤后被鱼雷击沉。日本论文《日本商船毁灭记录与拿捕船》(宫田幸彦,海事博物馆研究年报37;11-17.2009.03期)记录八安丸是隶属于南洋海运的客船,沉没于1942年1月30日(少了一个“2”),沉于雷击,造成73人死亡。据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文件,八安丸,又名金山丸,在香港被日本海军捕获后,在香港九龙船厂修理,于42年9月28日试航,29日投入使用,船长岛田诚重,带有72名乘客,农具装备,37.276吨其他货物,被ss-200火炮击沉。据ss-200航船日志记载,目标为一艘10000吨级三层甲板平底单烟囱运输船,水面状态,先用鱼雷,再开火,分两次鱼雷攻击,第一次三枚,第二次两枚,没有击中。用火炮轰击了十一个小时,共发射85发5英寸炮弹(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小时,任何潜艇在敌控制海区也不敢开火达11个小时),又击中一枚未爆鱼雷,敌船才沉没。在敌船沉没时有4个人弃船上了小船,船上应该没有军人,这是ss-200击上的第三艘船。


八安丸行动表
ss-213击沉日照丸,日照丸隶属于日产汽船,由川崎造船厂建造,1919年1月19日竣工,原为荻布海商的货船隆福丸,1918年10月30日开工,1919年1月5日下水,是川崎造船厂建设的第432号船,5857吨,3888马力,10/14.4节(经济/最高),船舶番号24083,信号符字RGTL-JIAD,1940年5月10日合并至日产汽船,改名为日照丸,后被陆军征用,航型AK。1942年12月30日从拉包尔出港,开往帕劳。20时在新汉诺威岛西北约360公里处(0°34’N,148°58’E)被SS-213发射的鱼雷击沉,14名船员和1名船上炮手死亡。美军方面记录先击沉了隆福丸,实际上隆福丸只是日照丸的原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潜艇战绩全纪录》上称可能击伤隆福丸或击沉一艘不知名的4000吨级的货船,显然是一个错误。类似的还有9月2日飞机炸沉第35号哨戒艇。据SS-213船海日志记载,12月30日11时30分发现烟雾,上浮发现6艘船只开往特鲁克,走之字形。有一艘大型货船,三艘中型货船,两艘小型货船兼护航(这其中有一艘是赤域山丸,三天后被ss-190击伤)。空中没有敌人,一直追击,直到22时38分才有比较好的攻击机会,向两艘发射3枚鱼雷,其中有一个是较大的船,2枚击中大船,一枚击中另一艘小一点的小货船,护航船向我方开来,只好高速水面撤退,小一点的船加速跑了,大船减速倾斜。看不到其他船只,于是靠近被击伤的船,又发射一枚鱼雷失的,敌船只有5节,再次发射一枚击中,敌船还是不沉(因为是空船),随之发射一枚鱼雷击中船中部,引起大爆炸,目标断成两截沉没。靠近另一艘小一点的船只,它也正在沉没,残骸在水上有40英尺,有一只大救生艇和三只小救生艇满载幸存者。这是SS-213击沉的第—艘船。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日照丸

日照丸的电报
12月31日ss-237击伤彰山丸,彰山丸排水量5859吨。据ss-237称,12月31日黄昏发现一艘运输飞机的8500吨的运输船,在640码近距离上发射3枚鱼雷,2枚击中,敌船倾斜,从首部下沉,上浮后没有发现目标,判定为击沉,实际上彰山丸只受轻伤,1943年6月26日被SS-259击沉。
12月31日ss-196击伤大阪丸,大阪丸排水量3740吨,据ss-196称,当时正要攻击一艘水雷艇,结果鱼雷击中了后面的一艘货船,就是大阪丸。日本方面资料称,大阪丸12月26日装载军队离开泗水,开往安汶。在安汶港外16英里处中雷,23名士兵死亡。大阪丸于1944年5月25日被ss-229击沉。

右面是船只识别手册中的大阪丸
1942年12月份美军潜艇共击沉13艘商船,46745吨,占日本当月总损失商船23艘,80364吨的58.2%,击沉军舰3艘,5975吨,占日军当月总损失军舰7艘,14882吨的40.1%,还击伤8艘商船,45435吨,2艘军舰,15132吨,击伤中立国1艘,6276吨。从战绩趋势上看加藤级的战果比例越来越大,但老式潜艇战绩依然不小。


1942年日本还有3艘商船,维希法国1艘商船是触潜艇所布,水雷沉没,以下为介绍。
11月30日维希法国canton触ss-199所布水雷沉没。canton号1915年德国不莱梅威悉洞塞贝克造船厂建造,长73.6米,宽11米,高5.9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单轴,单桨,218马力,1581吨,12节,船舶番号352,信号符字FPDC。曾多次专卖于德国,挪威和法国,沉没时隶属于法国亚洲航运公司。ss-199于11月2日布下32枚MK12水雷,3枚失败。canton号于11月30日在累河口以南9.2公里处触雷沉没。二战美国潜艇战渍全记录中称美国战略轰炸调查一书中记录触雷地方为(11°06’N,108°17’E),不过那个地方是在岸上。

船只识别手册中的canton号
12月20日御月丸触ss-237所布水雷沉没,御月丸是由维氏吉尔桑德兰造船场建造的第119号船,1899年2月11日下水,3月竣工,长106.68米,宽8.59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3893吨,1899马力,10节,船舶番号14179,信号符字LQVC,隶属于板井汽船。1942年12月20日ss-237布下19枚mk12水雷,称在布雷时,御月丸即触雷沉没,日本资料各不相同,有资料称是12月20日于大王崎附近90海里处触雷沉没,日本运输船史没有记录。
12月29日帝福丸触ss-237所布水雷沉没,帝福丸隶属于帝国船舶,原德国船,1921年下水,长122.37米,宽16.21米,高8.38米,400马力,5198吨,信号符字JWJQ。39年12月归八马汽船所有改名为帝福丸,12月26日从室兰出发,1942年12月29日在犬吠崎附近(35°45’N,140°55’E)触ss-273所布水雷不能航行,于是在利根川河口触礁搁浅后报废。
12月29日福建丸触ss-198所布水雷沉没。福建丸隶属于大阪商船,由大阪铁工厂樱岛工厂建造。1920年9月下水,10月30日竣工,长86.72米,宽12.95米,高7.01米,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一座,2558吨,2178马力,10.5节/12.8节,经济/最高。有一等舱位30个,三等舱位129个,船舶番号27463,信号符字SCTJ>JFIA,是福建丸级的第4艘。1939年8月12日卖给东亚海运。1941年11月2日SS-198布下32枚MK12水雷,1枚失败。12月29日福建丸在海南岛西北附近触雷沉没。日本方面资料也不一,日本运输船史认为是潜艇攻击,但当时并无潜艇活动,所以判定为触雷,11名船员死亡。
1942年共有4艘船只触潜艇所布水雷沉没,计13230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还击沉有船名的小型船只,包括征用的特设船只,多数为渔船,共有8艘。除已经介绍过的SS        -180击沉的第五春星丸外其余7艘,做一个简单介绍。
5月15日SS-201击沉海荣丸和第三幸园丸。海荣丸(维基上称为改荣丸),排水量110吨(Kaiei maru)(小型货船型),第三幸园丸(koen maru #3),排水量38吨,机帆船。5月15日被SS-201的三英寸火炮击沉,并捕获船员。据SS-201航海日志记载 2月15日16时46分发现2艘日本远海渔船,航速4节,6节航速靠近,并准备甲板炮攻击,两艘渔船大约100吨,75英尺(约22米),类似于齐丸(Qi maru),除了后部甲板室。17时18分,在距离500码处用两挺机枪,两支汤姆森和甲板炮开火。敌船想加速逃跑,开火6分钟后,击中敌船,并靠近敌船,有4枚击中水线,目标起火,翻在水中,有一到两人跳海逃生,第二艘渔船上的人一面摇着白旗,一面加速逃跑,一炮击中敌船头,敌船立刻顶风停船,ss-201也停在100码外,一名军官带着两名士兵登上敌船搜寻是否有被征用为巡逻船的证据,没有无线电和武装的痕迹,只有一个低价收音机,返回带回几箱新鲜的飞鱼,让8名船员带着水和食品下到救生艇,没收了所有的纸张,包括船员的私人笔记、船只标志、船海日志,日本旗、肩章、军帽分给船员。等日本救生艇走开了,用了15发炮弹击沉敌船(海荣丸) (击沉这两艘渔船的地方离得最近的陆地奄美大岛也有350公里,这帮渔民凶多吉少) ,由于这两艘船不是征用船,所以日方没有记录。
7月24日ss-236击沉第十三住吉丸,第十三住吉丸海军征用的特设监视艇,159吨(sumiyoshi matu #13)神奈川县三崎港船只,船舶番号44480,船长四宫正太郎。1941年建造于见能林,1942年7月24日被ss-236击沉,这是ss-236击沉的第一艘船。日本战时注册船只称有21人死亡,可能是全体船员。ss-236在第一次出航时与另一艘特级监视艇第五惠比须丸交战,不仅未能击沉对手,还被对方反击,打死一名船员。据ss-236航海日志记载,7月24日16时在距离日本900英里的地方发现一艘大型拖网渔船,约500吨,靠近,在其前方开火,敌船没有停船,于是用甲板炮和机枪开火,大约击中50次(其后面的接触报告中,称发射100发炮弹,击中35发),敌船烧成一团火焰。据空军报告,称在25英里外都能看到烟雾。
7月24日ss-167击沉第二日照丸,第八十三新生丸和小富士丸。第二日照丸(nissho maru #2),342吨,是国后岛与択捉岛之间的渡船,1941年7月24日被击沉,8名船员和11名乘客死亡,部分是被机枪打死在水里的。(JANNC称就叫日照丸这是一个错误)。小富士丸(kofuji maru),134吨的汽艇,特设监视艇,隶属于北海道函馆港,船舶番号6321,船长若井三郎,明治三十八年在北海道函馆建造(1905年),1942年7月24日被ss-167击沉,2人死亡。第八十三新生丸(shinsei maru #83),63吨,特级监视艇,隶属于山口县下关港,林兼商店株式会社,1938年在下关港建造,1942年7月24日被ss-167击沉。据ss-167航海日志记载,7月24日15时40分发现一艘小型内海渔船,发射鱼雷未中,用火炮于17时03分将其击沉(小富士丸),(当时ss-167认定为一艘1000吨级的三岛式高烟囱汽船),16时40分发现一艘小型内海汽船,平甲板式,约1500吨挂有日本商船旗,用炮火击沉(第二日照丸)。19时50分又看到一艘大型满载舢板,木制,约200吨,用炮火击沉(第八十三新生丸)。据ss-167称,随后又击沉一艘舢板,但没有得到证实。
9月4日SS-181击沉第二十七南进丸。第二十七南进丸,特设监视艇,83吨,隶属于林兼商店,(维基上称属于西大洋渔业,这是错误),船舶番号42898。1938年小榊建造船籍台湾基隆,9月4日在35°22’N,151°40’E被SS-181击沉。据SS-181航海时记载,9月4日5时33分发现一艘船。6时4分下潜,在1500码处确认为一般海军辅助巡逻艇,在船头印有163号,1门20mm加农炮、机枪和深水炸弹。吃水太浅,不能用鱼雷攻击。9时38日,开始水面攻击,9时53分在2700码处开火,动用3英寸炮、20mm炮和0.50口径机枪,三枚炮弹击中。1时06分当第一梭子弹打完时,敌船起火,10时35分火灭,10时45分敌船带着三声深水炸弹的爆炸声沉没,靠近寻找有价值物品。11时16分在橡皮艇上捞起一名俘虏(正规海军装扮),俘虏称大部分船员在吃饭,第一发炮弹就击毁了无线电。SS-181上有一名船员死亡于枪伤(赫伯特·安德烈·卡尔卡泰拉)(DE-390以其命名)(获银星勋章和紫心勋章)。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46 , Processed in 0.0518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