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9
主题7
精华1
积分243
金钱0
贡献20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24-2-16
最后登录2025-5-2
在线时间221 小时

一等兵
|
本帖最后由 新乔治亚的维拉 于 2024-2-19 19:30 编辑
之前在逛NW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意大利381mm/50Model1934(绿托炮)在NW上有两个差别很大的穿深表:
上面的是基于美国海军经验式计算的,依据这个炮表,绿托炮能够在18公里上打出510mm的穿深,足以媲美同时期的16英寸主炮(Mk7旧弹22,000码穿深481mm,Mk6旧弹22,000码穿深421mm。长门三年式用NW上的数据依据经验式计算,20km穿深约为405mm);下面的表格来自1942年9月意大利官方的数据,明显比经验式穿深要差很多。官方数据中的24km穿深甚至低于经验式算出的28km穿深
因此提出三个问题:
1.当经验式的计算结果与官方数据出现巨大差异时,应当以哪个为准?(我记得BSM主炮的穿深也有类似的现象)
2.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炮弹性能、装甲质量还是其它什么因素?我希望我收到的答复里有史料的支撑)
3.在比较美国海军与同时期其它国家的甲弹性能时,能否将他国火炮实测穿深与经验式计算结果的差异,作为比较的论据?(比如,维内托炮的实测穿深低于经验式计算结果,能否作为“同等的大厚度下,意大利大KC装甲性能强于美国的ClassA装甲”或“意大利大口径炮弹性能弱于美国同类产品”的论据?)
新人初次发帖,可能有不严谨乃至错误之处,请诸位前辈们包涵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