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743|回复: 3

关于航向角与甲弹对抗

[复制链接]

下士

发表于 2024-7-1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ydg2022 于 2024-7-15 22:55 编辑

众所周知,DNC恢复垂直装甲带设计的决定一直以来受到甲弹对抗爱好者的抨击(甚至激进人士抨击“大D脑N残C”)。但在KGV之后,DNC从未改变垂直装甲带的设计,甚至为减重进一步削减装甲带厚度。在浅读了Warship Volume V介绍狮级战列舰的文章:Penultimate Battleships: The Lion Class 1937-1946后,我发现设计者在估算免疫区间有时不自觉地带上60度航向角,不仅如此还打算进一步削弱垂直装甲带厚度。附一段具体原文:
Improvements in fire control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radar had made accurate gunnery at long range a practical proposition,so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the inner edge of the immunity zone be extended out from 14000 yards to 23000 yards at  60 inclination,which would allow for a reduction in the thickness of side armour to 12.5 inch.

大概是远距离命中可能性提高(无需抵近射击),所以可以放宽免疫区间;再加上60度航向角,垂直装甲带厚度还可以继续削薄到12.5英寸。(当然削薄垂直装甲带可能和“装甲带无用论”也有联系)

还有另一段狮45档案资料原文:
Endurance:Side-Against 16" shell at 60° inclination at ranges over 23000 yards(1" less over machinery side);
                Deck-6" over magazines,4"over machinery spaces.

设计指标打算23000码外靠60度航向角硬接16寸炮弹。疑问如下:
1.航向角对纸面免疫区间的影响:航向角大幅缩小免疫区区间有无科学论证,还是仅是继续削薄垂直装甲带的借口;
2.航向角对实际交战状况的影响:航向角能否在实战中刻意保持并发挥作用,能否有助于大幅提高对16寸炮弹抗性;
3.航向角能否弥补垂直与倾角的差距:航向角能否有助于缩小同等厚度下垂直装甲带与倾斜装甲带的等效厚度差距。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4-7-1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4-7-16 00:16 编辑

1. 摆出航向角可以提高免疫区下限,1930年代时英国人就很清楚这一点,并且在设计方案里也体现了。

2. 实战中可以摆角度,日德兰海战时英德战巡之间的前卫战就是有航向角的,尽管他们这么做的动机并不是提升抗弹性能。

3. 航向角与倾斜装甲都是角度的游戏,计算公式:Cos (复合入射角) = Cos (垂直入射角) × Cos (水平入射角)。在不考虑舰船自身摇晃的情况下,垂直入射角 = 炮弹落角 + 装甲板的倾斜角度,水平入射角 = 航向角 + 装甲板在首尾方向上的倾斜角度。

上士

三年服役纪念章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勋章

发表于 2024-7-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anBart 于 2024-7-16 18:24 编辑

几本英战书外加几份英国文件,看一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1.到间战所有国家的穿深和防护表都是考虑各种不同航向角的,英德意的数据表随便翻一个都能看出来航向夹角降低会大幅降低装甲带的击穿距离。
2.实战中天然会带有一定角度,一方试图快速拉近距离时也会有很大航向角,英国人1935研究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时候清楚战列巡洋舰可以靠航向夹角一定程度弥补垂直防护,但也明确指出实战环境下不太可能总能保持有利航向角。
因为实战情况下,不可能一直保持大夹角接近,英国人那种快速拉近距离的战术到最后还是会因为忌惮敌方鱼雷攻击等因素转成接近平行的战列保持距离,美日等国的决战设想里最终也是保持在一段距离上稳定交火。
1945战列舰的设计属于走到了一个奇怪的弃疗阶段,为了在各种设计限制下填满各种高指标最后把防护牺牲掉了,当然,这里边也有航母成为主要打击力量炮舰退居二线水面炮战战斗要求不高的缘故。
3.航向角在70度以下的时候,垂直装甲的法线角才会开始和倾斜装甲快速缩小差距,但即便是60度仍和倾斜装甲有差距。
举例而言,15度落角70度航向角下,垂直装甲法线角约25度,倾斜15度装甲法线角约36度,前者属于一些低性能炮弹也可以轻松穿透大厚度装甲的角度,后者则是最严苛的美国穿甲弹验收角度,很少有炮弹能在这个角度下完整穿透起爆。航向角到60度,前者法线角33度刚刚超过二战一般穿甲弹的验收角度,后者42度已经达到绝大多数穿甲弹不可能对厚板打出穿透起爆的角度。
垂直装甲在等效上始终要差一点,防护效果相同时装甲本身的重量上必然要高不少。

下士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解答。精华帖“纸面上最好的计划”——1919—1942年间英国战列舰队的战术发展”确有提及相关内容,比如间战英国海军战术转变,包括“分队战术”“快速接敌”“近战速射”“夜战战术”等。精华帖“从乔五到前卫”可能可以更好地解答这个疑问,尽管目前权限不够。至于计算公式过于专业,目前力有未逮。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4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3-26 09:18 , Processed in 0.061431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