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795|回复: 9

欧洲海军吨位控制的最后一次尝试:1938年海军部四万吨君子协定

[复制链接]

二等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5-2-26 1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长久以来,1936年的第二次伦敦条约都被认为是战间期英国牵头的海军军备限制体系的失败:在日本和意大利拒绝签署这一条约后,除了一个从后世视角来看尚不足够的“升降机条款”外,各国似乎都要重新开始不受条约约束的海军军备竞赛,而死守条约体系的英国海军也往往被看作是迂腐而不知变通的代表。然而,这种传统叙事显然相比现实进行了过度的简化,并且在某些方面——也就是本文将会讲述的——与现实可以说相去甚远。

1938年,在日本拒绝提供自己不会建造超过条约35000吨规定吨位的战列舰的保证后,对于英美等二伦签约国而言,启用伦敦条约中的“升降机条款”就变成了显而易见的选择。然而,对于这一“升降机条款”的运用,签约各国之间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对于美国海军而言,他们认为将上限提升到45000吨是合理的,甚至于最好是没有吨位限制;然而,对于英国海军部而言,他们对于战列舰的吨位上限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在日本表示自己实际仅仅是在建造40000吨级战列舰后——尽管此后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英国海军部同样提出,“升降机条款”最好只将战列舰的吨位限制提升到40000吨,并且准备与美国海军就这一方面进行协商。

然而,美国海军的态度相当坚决:要么接受45000吨的上限,要么就完全不设吨位上限。在美国人那里吃了闭门羹的海军部决定坚持自己的40000吨政策。海军部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海军部认为,要求45000吨的上限必然代表美国人想要建造12门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然而,根据设计部门的看法,在45000吨的上限之下无法建造“均衡”的12炮战列舰;如果想要建造“均衡”的12炮战列舰,那么吨位就必须要48500吨以上,而与之相对的,在40000吨的吨位下英国海军仍然能够建造“均衡”的9炮16寸战列舰;

第二,可能也是更为重要的,则是45000吨级别的战列舰对于本土的船坞设施无法处理,因此会导致必须对本土的船坞设施进行扩建。

在这两个理由之下,海军部决定采取两个行动:首先接受美国人提出的45000吨和16寸上限,因为皇家海军无法负担完全取消吨位上限的后果;其次,海军部将会告知其他欧洲海军,皇家海军无意建造40000吨以上的战列舰。通过这种方式,海军部希望能够在欧洲各国的海军中达成某种君子协定,在伦敦海军条约失败后在欧洲再次达成一个“40000吨,16英寸主炮”的非成文上限。1938年5月27日,英国内阁同意了海军部的提案,并随后告知了欧洲各国皇家海军在新战列舰建造上的态度。

附图:1938年5月海军部关于此提案的备忘录CAB 24/277/1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二等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讲,大部分英文资料到了这里就没有了进一步的下文;而以后世视角来看,这种没有任何约束力的提案恐怕也难以起到任何作用。然而,通过其他国家的记载,我们能够发现,海军部的这一提案,或许起到了比一般想象中更大的作用。在AUGUSTO DE TORO的文章DALLE “LITTORIO” ALLE “IMPERO”之中,记载了海军部的这一提案在欧洲各国中得到的反应:

…面对这一新情况(日本建造超标战列舰——注),伦敦、华盛顿和巴黎经过磋商,决定援引条约中的另一项保障条款,并于1938年6月30日同意将战列舰的最大排水量提高到45,000吨,口径则保持在406毫米。但与此同时,伦敦和巴黎宣布,如果其他欧洲大国也采取同样的措施,它们也将停止建造排水量更大的军舰(分别为 40,000 吨和 35,000 吨)。由于宣言的收件人是罗马和柏林,轴心国的两个大国——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法国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崛起,西班牙内战爆发),并导致意大利和德国关系缓和之后——开始相互磋商,以做出共同的回应。最初,意大利出于经济、军事和基础设施原因反对将排水量提高到 40,000 吨以上,而德国偏爱 45,000 吨;然而,1939 年 1 月 17 日和 2 月 14 日,这两个大国向伦敦通报了它们接受英国提议的消息,但对于柏林来说,他们的接受仅限于 1939 年,因为柏林当时已经制定了针对英国的 Z 计划,但尚未公布,其中包括建造 52,600 吨的战舰…

显然,对于意大利和法国而言,由于经济情况和设施水平使得他们实际上相当乐于接受英国提出的限制战列舰排水量的提案;对于意大利而言,尽管他们并未正式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之上签字,他们也在1936年至1937年之间多次保证自己并不会违背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而他们后续的两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罗马号和帝国号,其建造决策也是在伦敦海军条约规定的主炮口径上限解锁后才作出,因此从各方面讲都符合了英法提出的吨位限制倡议;而对于法国海军而言,他们则是在英国提出的40000吨吨位上限之上再进一步,宣布如果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和意大利——仍然在35000吨限制下造舰的话,那么他们也会把自己新造的战列舰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这一决策直接影响了法国海军在1938bis计划中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克莱蒙梭号和加斯科涅号,这两艘战列舰仍然保持了35000吨的标准排水量,而放弃了初步设计中达到40000吨级别的几个设计方案。

附图:1935年意大利海军设计的一系列30000吨排水量,装备8-9门320mm主炮的战列舰方案,可视为是意大利海军的“伦敦海军条约设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二等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讨论了法意对海军部提案的反应和立场之后,就还剩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计划实施“Z计划”,并且偏爱更高吨位上限的德国人也会最终宣布自己接受海军部的这一提案?在de Toro的文章中,他提到“但对于柏林来说,他们的接受仅限于 1939 年,因为柏林当时已经制定了针对英国的 Z 计划,但尚未公布,其中包括建造 52,600 吨的战舰…”;然而,根据德国海军自己的档案,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对于海军部的提案,德国海军选择了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就像他们在俾斯麦号的数据上造假以此让他能够成为标准排水量35000吨的条约战列舰一样,德国海军给H级用了一样的把戏。在提供给英国海军的H级基础数据中,德国海军明目张胆地对这一级战列舰的数据进行了造假:这一级战列舰的吃水深度被德国海军宣称为只有7.94米,而动力是120000马力——而不是事实上的165000马力,航速也相应地虚报为了28节。作为对比,在德国海军提供的俾斯麦级数据之中,俾斯麦级的吃水深度被修改成了7.9米,动力改成了80000马力,而航速也只有26.5节。由于德国海军此时仍然受到英德海军协定的约束——也就是德国海军除潜艇外的各类舰艇吨位必须限制在英国海军同类舰艇总吨位的35%以下——这一系列吨位造假行动(还有10000吨的德意志级和26000吨的沙恩霍斯特级)成功让德国海军现有的造舰计划(包括前两艘H级)能够将将保持在英国战列舰吨位的35%之内。

德国海军这一系列明目张胆的数据造假行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在古道尔1939年5月23日的日记之中,他提到:“和第三海务大臣讨论了40000吨的德国战列舰;我说我感到困惑,因为这似乎与我们所有的想法相反…”(在古道尔日记中,编者在这里注为俾斯麦;但参考德国海军的文件,这里提及的应当是造假后的H级),但也没有继续追究。而在法国,法国海军的情报部门也得到了H级的建造情报;然而,他们对于这一级战列舰的了解也是来自于德国海军造假后的数据——也就是40000吨。因此,法国海军也决定建造一级更大更强的战列舰,是为阿尔萨斯级;在设计论证后,法国海军从40000吨9炮380,42500吨9炮406和45000吨12炮380的三个方案之中选择了40000吨9炮380的方案。根据约翰乔丹在《法国战列舰1922-1956》中的说法,这一决策是由于避免为法国海军增加额外的主炮口径以及法国海军现有的设施限制而作出;然而,考虑到作出这一决策的时间点和当时法国海军手头的情报,很难说这一决策并没有受到英国海军部“四万吨上限”倡议的影响。

附图1:德国海军的迫真对比——40000吨狮对“35000吨”俾斯麦对“40000吨”H级

附图2:德国海军的算数:在大量的数据造假后,德国海军的现有造舰计划恰好位于英德海军协定的主力舰35%吨位之内(还剩一万多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二等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1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而言,英国海军部于1938年向欧洲各国提出的40000吨吨位上限的绅士协定实际上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名义上讲,意法德三国都接受了这一协定,并且对他们的造舰计划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显然是法国海军,直接影响了克莱蒙梭号,加斯科涅号和阿尔萨斯级的设计和建造。但另一方面,德国海军在H级和俾斯麦级吨位上的公然造假也表现了这一协定本身具有的约束力并不太够,而对于法意而言,即使英国人不提出这一倡议,他们的经济和设施条件也让他们不大可能真的追求45000吨上限的战列舰。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协定表明了,和现在的很多刻板印象不同的,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由于日本海军的行动而失效后,除了(一定程度上讲)德国之外,欧洲各国仍然没有——也无意——开展无限制的造船竞赛,而是会选择继续以非正式协定等方式继续维持条约环境下的海军军备限制和新造战列舰吨位的均势。

—完—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5-2-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40000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30年代国防再武装背景下(而不是华盛顿体系前的海军恐慌)合理的战列舰规模。比20年代那些纸面巨舰的可执行性和性能合理性都更加理智。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二等兵

六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5-2-27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英国想限4万吨是基于国内和全球基地的船坞尺寸大小,意法也缺大船坞因此支持限3万5不变。日美德三家都不满足现状且有大船坞。
网上查到一个架空网站,详细开列有各国二战的船坞情况,可供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7340605(德三的,网页里附有其它国家的链接)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5-2-2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25-2-27 15:13 编辑
第二,可能也是更为重要的,则是45000吨级别的战列舰对于本土的船坞设施无法处理,因此会导致必须对本土的船坞设施进行扩建。

论建造,拿下海军上将级和G3的那些船厂,John Brown、Fairfield、Armstrong、Cammell、Swan Hunter等,都有能力造260米级的大舰。造泰坦尼克号的Harland & Wolff,虽然没接战巡订单,但他家能同时开工2艘泰坦尼克号级别的大船。

论停泊,Portsmouth和Rosyth都能停泊胡德和G3。

论维修,本土和马耳他都有5万吨或更大的浮船坞。

二等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1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25-2-27 15:08
论建造,拿下海军上将级和G3的那些船厂,John Brown、Fairfield、Armstrong、Cammell、Swan Hunter等,都 ...

弗里德曼书里有进一步的解释:
First Sea Lord proposed increasing the tonnage limit to 40,000 tons (i.e., Design 16F-38). He strongly opposed a 45,000-ton limit, as that would doubtless result in a twelve-gun ship. In his view, apart from its vast cost, such a ship would require a 110ft beam, hence could not be docked in Home naval yards.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5-2-2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军中将埃克 发表于 2025-2-27 15:20
弗里德曼书里有进一步的解释:
First Sea Lord proposed increasing the tonnage limit to 40,000 tons ( ...

如果论维修,本土的两个海军部浮船坞,AFD.9有126.5英尺宽,AFD.11有130英尺宽

如果论停泊,在我认知中,能否靠岸停泊主要取决于长度和吃水,宽度似乎没啥影响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25-2-2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军中将埃克 发表于 2025-2-27 15:20
弗里德曼书里有进一步的解释:
First Sea Lord proposed increasing the tonnage limit to 40,000 tons ( ...

看了下D. K. Brown的书,他这里说的110英尺停不下,应该是指Rosyth的海军部船坞停不下(3个宽度都是109英尺),但是AFD是可以停的

另外,G3和N3的宽度都是106英尺,前卫是108英尺,也没影响建造决策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3:37 , Processed in 0.0199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