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53957|回复: 235

试析二战战列舰排名

[复制链接]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19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中各国战列舰的排名是众说纷纭,在此本人尝试提出一个排名,供众多网友讨论。

我的排名是大和第一档次,衣阿华第二档次,欧洲新三强(首相、主教、维内托)和南达并列第三档次,北卡和KGV和长门、纳尔逊、科罗拉多等改装舰并列第四档次,前卫以及胡德位列第五档次。之后才是众多的一战老舰。为何如此排列请看以下介绍:


大和为第一名,是因为其BT的世界第一的排水量,世界最大口径的舰炮,世界最厚的装甲,在加上优异的舰体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虽然其航速略低,只有27节,但也达到了新型战列舰的最低要求。相信它成为第一,任何理智的军事爱好者都没有异议。


衣阿华荣登第二名,是由于其优异的50倍径的MK7型406mm舰炮,和其高达33节的航速。强大的火力使其在面对除大和号之外的战舰占据火力的优势,而高速度又使其面对其它战舰拥有选择战斗的主动权,面对强于自己的对手时如大和,可以利用高速机动取得占位的优势,战情不利时也可以及时推出战斗,面对弱于自己的对手时,则可以利用高机动完成对敌人的追歼。
它的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是防护性能与其排水量相比显得较弱,其舷侧装甲防御略微欠缺,仅拥有307mm\19度倾角的防御,与南达处于同一水平。二是其由于其舰体的长宽比过大,导致其射击时的稳定性不够,不是一个最好的火炮射击平台。但是瑕不掩瑜,与其优异的火力和快速的航速相比,这两点都可以弥补并不影响其第二名的排名。

第三档次的争议较大。但本人认为为,把欧洲新三强和南达列入这一档次是合适的。

首先说首相,作为德国在二战中建造的唯一一级战列舰,首相完美的结合了火力、速度和防护的概念,显得中庸。
火力方面,SKC34 52倍径(实际48倍径)380炮的威力在欧洲三强中垫底,既没有采用法国、意大利的强装药技术,也没有采用重弹技术,在这一档次中是最弱的。但是对于它所面对的敌人,这一档次的对手主教、维内托和南达的防护,SKC34的威力足够,同时SKC34精度良好,工作稳定,即没有维内托散布过大的问题,也没有主教炸膛的经历,所以SKC34虽不优秀但对于首相仍旧是一款合格的火炮。首相的舰体设计使其拥有良好的稳定性,成为了优秀的火炮射击平台。
速度方面,首相的设计速度为28节,但俾斯麦的公试速度达到了30.1节,而提尔比茨的公试速度达到30.8节,基本达到了新型战列舰的平均水平。
防护方面是首相的亮点,高强度的舰体结构辅之以良好的结构材料,使首相的防护性能有了基本的保证,优异的装甲材料使首相的防御锦上添花,垂直布置的KC\NA表面硬化装甲和水平布置的WH均质钢装甲均为世界一流装甲,最终使其拥有了大于纸面厚度的防护性能。首相的全面防御和穹甲设计看似保守,但是全面防御保证了其舰体在巡洋舰级别的火力的完整性。而穹甲设计也不同于旧式穹甲,而是巧妙的将水平防御和垂直防御结合起来,使甲板装甲成为垂直防御的第二到防线。同时由于主防御甲板的位置较低,使其防止倾覆的能力大大加强。
首相的防护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弱点主要有三点,第一、甲板装甲对比别国的新型战列舰还是显得薄弱,第二、炮塔的防护不够,特别是炮塔前上方的装甲,只有炮塔前装甲的一半,而且为均质钢装甲,这一部位成为了首相炮塔防护的死穴。第三、防雷仓的结构过分简单,且缺乏过滤仓。
总的来讲,比起同档次的对手,首相的特点是比较中庸,火力较弱,速度一般,防护超群。

其次说主教,作为法国的最强战列舰,主教的特点及其鲜明,就是延续法国四联装和前向全火力的传统。
火力方面,主教的M-1935 45倍径380mm纸面性能在这一档次居中,由于采用了大药室和强装药设计,使其具有了接近16吋炮的威力,火炮采用的重弹设计也使其在远距离具有良好的存速。它的火力缺点有以下两点,一是四联装炮塔影响了火炮的精度,这一问题在二战后才得到了解决,二是2座炮塔均位于军舰前半球,使其后方还存在60度的火力盲区。
机动方面,主教具有高速性,黎歇留的公试时速为30节,让巴尔的公试速度甚至达到了32节,但其也具有法国军舰的通病,续航力过短和适航性和回转性能较差,但作为一款主要在地中海使用的战舰,以上的问题都不算太大的问题。
防护方面,主教具有极强的防护。主教综合了新式的装甲盒防护和旧式的穹甲防护,在主装甲盒下方保留了一层穹甲,船舷侧装甲厚330mm,主甲板装甲厚150mm,穹甲厚40-50mm,形成了严密的双重防护。在这一级别的战舰中,主教具有最厚的顶装甲,三层装甲总厚度达到214-226mm。主教的炮塔防护更是厚重前装甲达到了430mm,在欧洲战列舰中是最厚重的。

再次说维内托,可以说维内托是一款专为战列线设计的战舰,在该档次战舰中具有纸面上的最强性能。
火力方面,维内托的M-1934 50倍径381mm舰炮在这一档次中具有最强的性能,不仅超过了美国的45倍径MK6 406mm炮的垂直穿深,而且直逼美国优秀的50倍径MK-7 406mm炮的垂直穿深,这一切都是由于其采用了与法国M-1935火炮的相同设计思路,大药室和强装药设计并且由于相比法国火炮更长的倍径取得了更大的功效。但这种设计虽然得到了纸面上优异的性能,但也付出了炮管寿命短和散布精度大等弱点机动方面。
机动力方面,维内托的最高时速为30节,在新型战列舰中也居于较高水平,同法国主教一样也存在续航力过短和适航性差的问题,但同样由于其使用区域在地中海而显得不算大问题。防护方面,维内托的舰体防御也采用了重点防御与全面防御结合的方式,装甲盒的船舷侧装甲厚度为350mm,甲板装甲为100mm,装甲盒内部在垂直方向,有2层薄装甲,厚度分别为36mm和24mm,在装甲盒上方,船舷侧装甲为70mm,水平方向还有2层薄装甲厚度分别为36mm和12mm。维内托的炮塔前装甲厚度为380mm。防雷设计也很有特色,采用了意大利所特有普列赛系统,但是由于采用了铆接结构,使其防雷效能大打折扣。总的来说,威内托的垂直防御力较强,而水平防御力较弱。


最后说南达,南达可以说是最好的条约战列舰,在规定吨位内最大限度兼顾了火力、速度和防护性能。
火力方面,南达的火力是强大的,装备了美国MK6 45倍径406mm火炮,发射美国特有的1224.7kg超重弹,同欧洲三强的火力相比,水平穿深惊人,但由于炮口初速低,弹道过于弯曲,垂直穿深只强于首相的SKC34,弱于法国和意大利的15吋炮,并且精度也较低。
速度方面,南达的最大速度为27.5节,只是新型战列舰的及格水平。
防护方面,南达采用的是重点防护的理念,采用了装甲盒结构,并且采用了内置装甲,船舷侧装甲的厚度为310mm\19度倾角。三层甲板装甲总厚度为208mm(包括水密甲板的厚度),炮塔的前装甲为457mm,但并不是表面硬化装甲,而为均质钢装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护性能。


这个档次的4级战舰是最不好比较的,只能从纸面性能和实战结果两方面分析
纸面性能方面,
火力方面,
垂直穿深应当是M1934>M1935>MK6>SKC34,
水平穿深应该是MK6>M1934>M1935>SKC34,
射速应当是SKC34>M1935>MK6>M1934,
精度应当是SKC34>M1935>M1934>MK6.
机动方面
速度,主教>维内托>首相>南达
续航力,南达>首相>主教=维内托
适航性,首相>南达>主教=维内托
防护方面
垂直防护 首相>维内托>主教>南达
水平防护 主教>南达>首相>维内托
实战表现首相>主教>维内托,南达未知
炮塔防护    主教>南达>维内托>首相
实战表现主教>首相>南达,维内托未知
防雷能力 维内托>主教>南达>首相
实战表现首相>主教>维内托,南达未知
抗沉性     首相>主教>维内托>南达
综合起来,这四者基本相当,
在战列线上的综合性能
纸面上的顺序是维内托>主教>南达>首相
实战表现则是首相>南达>主教>维内托
防空性能则是南达>主教=维内托=首相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卡和KGV这一对难兄难弟,排到第四档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是失衡性选手的代表,都有着明显的缺陷。这并非是英美两国的技术问题,而是忠实执行条约的限制,严格控制排水量的结果。
总结起来说,北卡是攻强守弱的典型,扛着与南达相同的9门45倍径MK6型406mm舰炮,火力强大,但防护薄弱,船舷侧装甲的厚度是305mm\15度倾角,炮塔装甲厚度只有406mm,还是均质装甲,与南达能防御45倍径16吋炮的要求不同,北卡只能防御50倍径14吋炮的轰击。
而KGV正好与北卡相反,是攻弱守强的典型,KGV船舷船舷侧装甲的厚度达到了349-374mm,均为与德国KC\NA并称的一流装甲1935CA,炮战防御力惊人,但其装备的10门45倍径MK7型356mm舰炮却是地道的垃圾炮,穿深甚至不如老式的MK1型381mm舰炮。
至于速度,北卡与KGV可为半斤八两,均为28节(另一说北卡为27节),均为新型战列舰的及格水平。
因此这二者与第三档次的战列舰遭遇时,很有可能被抓住名门,这正是它们排在第四档次的原因。

之所以把科罗拉多、长门、纳尔逊20年代的七大巨头列入第四档次而不是第三档次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结构老化,这一原因通常被战列舰爱好者忽视,最近同哈日人士辩论的过程中,由于他们总是强调沉没的日本军舰结构老化是重要原因,逐渐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查可信的资料,舰体的结构老化确实是影响防护的一个因素,具体过程限于篇幅在此不再细说。
第二,主装甲陈旧,防弹性能低于新型装甲。以上老舰在30年代大都经过了改进,防护也做了改造,但船舷主装甲都没有更换,多是加厚甲板装甲以应对空中威胁(更换主装甲的工作量太大,几乎等于新造一艘战舰),由于装甲技术的进步,新型战列舰的装甲在相同的厚度下防护力当强于老战列舰的装甲。
第三,火力落后,低于绝大多数新型战列舰
以装备16吋级别舰炮的科罗拉多、长门、纳尔逊三者来说,20年代火力最强的科罗拉多的MK1型45倍径406mm舰炮在改造为MK5型舰炮后,垂直穿甲能力仍然比不过弹道弯曲,以水平穿甲能力见长的新型MK6型舰炮,垂直穿深甚至不如低于自己1吋的欧洲新研发的15吋级别垫底的SKC34更远逊于法国和意大利的BT炮。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老炮的垂直穿深的改进限度最多是MK6水平,最有可能在SKC34与MK6之间,有些炮很可能还不如SKC34。当然由于,这些老炮毕竟是16吋级别的舰炮,弹重摆在那里,因此水平穿深肯定在SKC34之上,甚至有可能超过法国和意大利的BT炮。
第四,速度慢,在战列线中不便于抢占T字,同时在追击和撤退中也会受制于低速度。
至于这些旧战舰和跟第四档次的北卡和KGV并列的原因是,北卡和KGV的都有一项明显超越这些旧战舰的长处,北卡比旧战舰的长处还是它的攻击能力,9门MK6型主炮凌驾与旧战舰的主炮威力之上,而它的防御不是这些战舰的老炮能够轻易击破的。而KGV比旧战舰的长处是它的防御能力,优质的349-374mm船舷侧装甲和124-149mm的甲板主装甲可以防御这些老战舰的舰炮,而它的14吋炮有可能对老战舰的防御构成威胁。


前卫号完工于1946年,但是基本是在二战中建造的,因此也把它算了进来
作为新型战列舰,前卫能够垫底,排到第五档次之首,全拜约翰牛的脑残和抠门所致。 本来KGV的后继舰应是4艘装备了9们英制MK2\3\4型406mm舰炮的狮级战列舰,但由于种种原因(限于篇幅在此省略),约翰牛终止了狮级的建造,改为建造前卫号,于是战列舰上的一个大笑话诞生了,比KGV性能还差的前卫号作为KGV的后继舰出现了。
作为英国海军历史上的最大战舰,比KGV的排水量增加了1万吨的前卫号的战斗力完全不能与自己的排水量相称。主要原因如下:
火力方面,前卫配备了8门老旧的381mm舰炮,令人叫绝的是它顶着的是拆自勇敢和光荣的4座旧炮塔,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它的381mm是分别来自于几艘战舰的旧炮,这都是约翰牛为了省钱才这样做的。火炮性能自然不必说,比起新型战舰是垫底的货。而且由于是来自于不同战舰的二手炮,能不能统一弹道都是疑问。
装甲防护方面,前卫的船舷侧装甲装甲比KGV的装甲还薄弱,只有320-350mm(另一说均为349mm),炮塔装甲基本与KGV持平,为320mm(另一说为330mm),唯有甲板装甲得到了加强,达到了159mm,超过了KGV的124-149mm的水平。
速度方面,前卫比KGV略强一些,达到了30节的速度,这也是它唯一的亮点了。不过也只不过达到了新型战列舰的平均水平
总体感觉,前卫不像KGV的后继舰,到更像是胡德的传人,或许是约翰牛对于胡德的损失过分失落,于是克隆出一个超级胡德来聊以自慰。


胡德号在此为何排第五档次,与前卫并列,只能大略表述原因了
一、火力、防护、低于改装后的七巨头,
二、火力、防护、速度高于多数一战老战列舰
三、吸取了日德兰的教训为,为后日德兰战舰之首。
所以只能与前卫排着这里,不上不下。这两者的顺序是前卫在前,胡德在后。

中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1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有意思的文章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1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0-10-19 12:51 编辑

个人意见,前卫级仅凭航海性能上佳和火控的先进,起码可以排进有史以来的前五名。

火力再猛,也要能首先取得命中才有实际意义。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19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蒸汽装甲舰 的帖子

但是前卫那个老炮的散步和齐射的精度,再精确也改变不了其物理弹道的无力吧?衣阿华一直也没有太大改变火控,炮击也比二战水平高不了多少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1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衣阿华级的火控我看到在战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可见mathewwu的介绍。
对于前卫号旧炮是否散布就极端恶化,我个人持保留态度,皇家海军并不缺MKI火炮,内膛严重磨损的火炮要装上新舰,骗自己是没有必要的。另外关键是还没有看到关于前卫号火炮散布很大的证据。

元帅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1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排名是从纯粹的多铆蒸刚大炮巨舰的角度去看的,比较客观(个人觉得)。

要是从所谓的“现实”角度去看,IOWA岂不是秒杀一切……:dizzy: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19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很客观的分析,不过个人认为还应该加入目的性排名,毕竟各国的设计目的不一样,看谁更好的完成了制造国赋予的使命。这么看的话,大和估计要垫底了。而北卡和南达都进行了伴随航母作战的重新定义,他们都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所以目的性排名应该是靠前的,而个人认为目的性排名第一,沙恩霍斯特当之无愧。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1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0-10-19 22:54 编辑

前卫的主副炮火控系统与美军三级新BB几乎是同级的,不仅遥控操炮超过老衲乔五与日意,主副炮火控雷达更非德日意所能比拟。至于15寸老炮及炮塔本来性能就够稳定,改造仰角增大了射程与垂直穿透力,对调弹药库房甲板增强了垂直防护,这方面也都超过了老衲与乔五。

伊阿华弹道精度的改进是80年代的事,主要依靠更均质更有力的发射药以及初速测定雷达,其他火控测算硬件基本同50年代。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二级铁十字勋章

发表于 2010-10-1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文架空创意远大于其实际价值。

列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1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卫炮再烂也不至于和科罗拉多,老衲这种老棍子为伍吧...
至于南达,个人感觉还是高了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xike1 发表于 2010-10-19 22:54
该文架空创意远大于其实际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yoga914 的帖子

在那个BB被迫跑龙套的时代,老沙的出色,是历史的悲哀,还是BB的光荣?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0-2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恩炮倒是很准就是太小了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算有点排的准~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大英帝国勋章海武魂

发表于 2010-10-2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还是觉得衣阿华比较强 以其高速度,火炮的高精度和威力,强大的防空能力, 足以位列榜首
正视很少,屁事很多。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0-3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衣阿华的主炮精度本身其实一般,而且发射平台不甚稳定,威力倒是第二,不过防护和吨位比不很符合,所以硬碰硬炮战只能是第二
但是综合科技水平,电子以及适应性,均衡方面第一

列兵

发表于 2010-10-3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支持衣阿华秒杀一切的想法。

论本事,把该舰的最后型号/最完美状态拉出来溜溜,看看到底谁牛13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2-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体上还是比较客观。只是前卫不至于那么差吧,竟然垫底了?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2-6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这文章和排名评得太仓促了,还没考虑其实战情况,其年代科技,还有从哪个角度评定。BB排名世人仍在努力。
走了就是走了。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42 , Processed in 0.0268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