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11-19 17:17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1-19 17: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MK12的所谓半自动装填还是要每根炮管两人肉轮一班,弯腰从地板上的举扬机出口抱起已装定引信的分装弹药, ...
双联装MK12的炮塔貌似不是这样的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1-19 17:59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11-19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联装MK12的炮塔貌似不是这样的
所有MK12单双联炮塔的装填与上膛步骤都是两人肉,有地板弹药举扬机与引信装定机的是转盘式炮座,非转盘式炮座要人龙从炮座外部手传弹药到炮侧引信装定机等待装定再装填。
这里有MK12身管MK28/32/38联装炮塔的操作手册:
http://www.hnsa.org/doc/fiveinchtwin/five038.htm
kular
发表于 2012-12-22 23:32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5 0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接到胡版派下的任务,我把Campbell的《二战海军武器》找出来,有整整两页介绍,可惜努力了半天,能理解的 ...
从这东西上完全可以理解意大利人对机械热情,但天赋树分叉和德美苏又各不相同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2-23 16:05
16inch 发表于 2012-10-3 1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巴掌大说过这是很不错的重型高射炮啊。
嗯,一共给箭鱼机编队造成两个20毫米炮留下的洞这样的严重损伤{:14:}。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08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2-23 16: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一共给箭鱼机编队造成两个20毫米炮留下的洞这样的严重损伤。
重型高射炮是用来对付大批敌机的,如果是像攻击俾斯麦号那样是小股机群的话,就派不上用场了。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2-23 16:12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型高射炮是用来对付大批敌机的,如果是像攻击俾斯麦号那样是小股机群的话,就派不上用场了。 ...
什么,才叫所谓“大批”。慢悠悠的的双翼鱼雷机都撸不下来{:14:}。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24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2-23 16: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才叫所谓“大批”。慢悠悠的的双翼鱼雷机都撸不下来。
您不会以为一次性十来架飞机就是“大批”吧。
没打下箭鱼,还不是拜那坑爹37mm手拉炮所赐。
owaii
发表于 2012-12-23 16:33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型高射炮是用来对付大批敌机的,如果是像攻击俾斯麦号那样是小股机群的话,就派不上用场了。 ...
世上没有这样的说法。
a5mg4n
发表于 2012-12-23 16:34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1-19 17: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MK12的所谓半自动装填还是要每根炮管两人肉轮一班,弯腰从地板上的举扬机出口抱起已装定引信的分装弹药, ...
不知這兩種跟八九式的相比如何?
八九/九八式的流程大概是:
砲彈堆(不管是甲板上堆的還是揚彈機出口)->人肉->裝填機上 之後就是一條龍的自動設定引信+自動裝填
個人以為是比美/德的砲彈堆->人肉->裝定機->人肉->裝填機上好不少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36
owaii 发表于 2012-12-23 16: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世上没有这样的说法。
巴掌又错了?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2-12-23 16:44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巴掌又错了?
巴掌说的是可以打散编队,但是直接杀伤没有效果(除非有VT)
a5mg4n
发表于 2012-12-23 16:45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巴掌又错了?
至少日本陸軍船舶砲兵不認同這說法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47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2-12-23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巴掌说的是可以打散编队,但是直接杀伤没有效果(除非有VT)
就是打散编队啊,不过箭鱼飞过来的时候就是散的吧。
owaii
发表于 2012-12-23 16:47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巴掌又错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射击10架飞机和射击100架飞机的原理,操作方法等都是一样的。那么,10架飞机都对付不了难道能对付100架么?
大中口径高射炮主要对付中远距离敌机,而不是敌机来袭数少105高就不开火(如果只有一两架,威胁不大,那倒是可能不开火,不过你看看美军拦截神风队的录像,一两架突防机也经常面对整个舰队或者至少数艘舰艇的弹幕射击)。
16inch
发表于 2012-12-23 16:49
owaii 发表于 2012-12-23 16: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射击10架飞机和射击100架飞机的原理,操作方法等都是一样的。那么,10架飞机都对付 ...
我想到了大和的三式对空弹...........................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23 18:35
a5mg4n 发表于 2012-12-23 16: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這兩種跟八九式的相比如何?
八九/九八式的流程大概是:
砲彈堆(不管是甲板上堆的還是揚彈機出口)->人 ...
你說的美/德式的砲彈堆->人肉->裝定機->人肉->裝填機流程, 僅限於美式Mk12的非轉盤式砲座(多為開放式與半開放式).
Mk12轉盤式砲座(多為密閉式)與八九/九八式的流程差異:
前者引信裝定機在揚彈機內, 先裝定好再人肉抱舉放進動力裝填機裝填.
後者引信裝定機在裝填機上, 先從揚彈機人肉抱舉放進引信裝定機裝定再動力裝填.
實際上兩者在砲座上都只看得到一次人肉抱舉彈藥的動作.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23 18:48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23 18: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說的美/德式的砲彈堆->人肉->裝定機->人肉->裝填機流程, 僅限於美式Mk12的非轉盤式砲座(多為開放式與半 ...
不過從自動化的觀點看, 把引信裝定與動力裝填機合體是較高明的設計, 後來德梅因8吋機關砲的引信裝定機就改用這種方式, 雖然不一定更加縮短預設延遲(即日本海軍的"費消時"), 但肯定不會有裝定後因抱舉而出錯.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2-23 19:01
按照navalweapons上面词条的说法,匹配了Mark 37火控系统的Mark 12火炮,引信装定是在弹药提升阶段进行的,且可以根据火控参数变化,不断调整。但在装定完引信后,还有一个装填的过程,这段时间内火控参数仍有可能发生变化,但已无法对该射弹的引信进行再次调整了。
相对而言,最后一刻才进行引信装定,效果似乎更好一些,装定时的数据已是最优结果。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23 19:37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2-23 1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navalweapons上面词条的说法,匹配了Mark 37火控系统的Mark 12火炮,引信装定是在弹药提升阶段进行的, ...
顺带谈谈火控“费消时“的概念。
为了避免引信装定完成后的参数变化,火控计算机会按照标准操程序作把“费消时“预计在内。比如参数启始时为N,Mk12的装定后到发射耗时3秒,就倒数装定N-3秒的参数。九八的装定后到发射耗时1秒,就倒数装定N-1秒的参数。这3秒和1秒就是引信装定的“费消时“,其他火控过程从测量到计算到发射因计算与操炮的延迟,还有各种不同的“费消时“,“费消时“当然是越短越好。
“费消时“即使在数位高速计算时代也是存在的,所谓"real-time 实时"是不存在的。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2-23 19:49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2-12-23 19:55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2-23 1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顺带谈谈火控“费消时“的概念。
为了避免引信装定完成后的参数变化,火控计算机会按照标准操程序作把“ ...
如果装定引信时,目标机群为平飞状态,而实际填入炮膛时,目标机群改为进入俯冲状态,则这批炮弹的引信设定便不太理想了。如果引信设定与装填完毕这段时间差尽可能缩短,便能尽可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自设定引信参数,至炮弹飞抵目标这段过程,时间越短,可能产生的变量就越少/低,因此武器的潜在效能便越高。
以上是我的一些猜想,不知是否正确?
此外根据以上猜想,我的观点是:在火控与引信等其他因素相同,单论火炮系统的情况下,98式之类的中等弹重高初速防空火炮,效能要比89式之类的大弹重中等初速防空火炮效能高。
real-time setting不存在,这个我理解。即便是带有炮口线圈,可在射弹通过炮口处时进行引信设定的现代火炮,依然存在一个自获取目标信息,火控系统结算,及至传输信息至设定装置,最终完成设定的过程。至少存在光/电讯号自目标传输至自身探测装置的时间,解算系统运算的时间,电流讯号传输的时间,以及信号传输至设定装置与设定装置实际设定引信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