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6:57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舰体结构所占比重已经很充足了,6500吨的船壳占标准排水量的35%以上,没必要再加强。 ...

重量分配:
舰体:7000t
动力:2700t
辅助:550t
武器:2250t(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
弹药:1250t(1200发283,1800发150,4800发105)
装甲:4500t(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
其它:250t
(以上构成标准排水量:18500t)
燃油:4500t
其它:750t
(以上构成满载排水量:23750t)

这是修改过后的最终数据。个人感觉这样已经差不多了,虽然靠2700t的柴油机获得156000HP觉得还是有些菊紧蛋疼。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0-13 16:58

dreamkog 发表于 2012-10-13 15: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感谢解惑啊,
还有个问题啊,这个装甲板是焊接到舰体上的么,还是铆接,或者螺栓? ...

最上级的主装甲带是舰体纵向承重结构的一部分,为了最大的减轻结构重量。同样是为了最大减轻结构重量,在工程结束时使用了焊接。在大家都知道的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之后,焊接的部分重新用铆接代替。

{:11:} 关于焊接质量不行的问题一直到70年代都还是那样。1965年的时候美国有个大楼全焊接结构,如果单谈钢结构而言是灰常好的,但是设计师直到大楼建成之后一次飓风过后才发现钢骨焊接强度蛋疼到下次飓风来临就会导致整栋大楼散架。{:17:}接着就是施工历史上的一大记录,花了不到一个月把这栋摩天大楼的焊接口全部换成铆接。

{:14:}除非减重到负极了,还是使用铆接算了。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01

雅美蝶hoho 发表于 2012-10-13 16: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相同功率下,柴油机的重量要重于传统的燃油锅炉蒸汽动力,而且要重很多,具体详见克虏伯火炮前辈的帖子。 ...

噢,P计划排水量这么大,原来是柴油机惹得祸啊。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7:03

补点数据,作为结构重量的参考

最上35年建成时,舰体结构3682.9吨,占公试排水量12980.8吨的28.4%

熊野37年建成时,舰体结构4482.5吨,占公试排水量13723.0吨的32.7%

熊野在建造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结构补强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06

本帖最后由 16inch 于 2012-10-13 17:12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补点数据,作为结构重量的参考

最上35年建成时,舰体结构3682.9吨,占公试排水量12980.8吨的28.4%


兄弟多谢,现在这条船舰体重量为7000t,7000t/18500t=37.8%,应该够了吧。

另外,如果以标准排水量来算的话,熊野号标排12400t,4482.5t/12400t=36.15%。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17:20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多谢,现在这条船舰体重量为7000t,7000t/18500t=37.8%,应该够了吧。

另外,如果以标准排水量来算 ...

结构重量有点过剩了,即使是原案的35%也并不算低,最大的问题是对于15万马力的柴油机动力系统而言,2700吨的重量不大够用啊。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23

本帖最后由 16inch 于 2012-10-13 17:32 编辑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17: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结构重量有点过剩了,即使是原案的35%也并不算低,最大的问题是对于15万马力的柴油机动力系统而言,2700 ...

3200t是否够用?最多3400t,如果这样还不够,我得考虑减减速度了。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7:36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多谢,现在这条船舰体重量为7000t,7000t/18500t=37.8%,应该够了吧。

另外,如果以标准排水量来算 ...

德国人的设计风格,多水密舱,穹甲,全面防护,注定了德国船的舰体结构重量会比较大

虽然焊接能省重量,不过也不见得够用

我倒是建议你把装甲布局改的简单点,就算要穹甲,也用黎塞留的模式,你这个太复杂,需要的支撑结构就轻不了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17:41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人的设计风格,多水密舱,穹甲,全面防护,注定了德国船的舰体结构重量会比较大

虽然焊接能省重量, ...

长宽比是9的希佩尔结构重量只占标准排水量的36%,长宽比不到6.7的俾斯麦结构重量只占标准排水量的28%。由于造舰工艺上的优势,德国人可以用更小的结构重量比重换取同样甚至更好的结构强度。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42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人的设计风格,多水密舱,穹甲,全面防护,注定了德国船的舰体结构重量会比较大

虽然焊接能省重量, ...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210/03/1547034xuzxxjqhv7hzjq0.jpg

为什么我觉得比德式还要复杂呢{:37:}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0-13 17:53

huyancong000 发表于 2012-10-13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夕张号舰体重量23%笑而不语。

装甲是用来保护水线,保护火力,保护动力的。不是用来保护水兵居住区的。 ...

夕张是3000吨级的“超小型”轻巡洋舰。实际上与其说是巡洋舰,我认为还不如说是大型驱逐舰。
驱逐舰的舰体重量所占的比例,通常也小于巡洋舰,而与战列舰差不多。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7:59

16inch 发表于 2012-10-13 17: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我觉得比德式还要复杂呢

黎塞留的水平装甲只有2层,150的主水平和下面那层防破片装甲,垂直防御上就算330的主装和后面的防破片层,以及穹甲

其他的基本可以算结构材料,美国战舰上也有大量薄STS板,主要都是起结构支撑作用的

个人观点黎塞留拥有所有建成战列舰中第二强的防护,第一是大和这个基本没悬念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8:05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17: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长宽比是9的希佩尔结构重量只占标准排水量的36%,长宽比不到6.7的俾斯麦结构重量只占标准排水量的28%。由 ...

拿补强后的最上来对比希佩尔的话,希佩尔结构上的复杂与焊接带来的减重差不多正好抵消

按实际的标排算,最上补强以后结构重量占标排的比重也差不多是35%

结构强度够用就行,补强后的日本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太平洋上并无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另外大西洋船结构上的要求应该要比太平洋船高一些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0-13 18:07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0-13 17: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夕张是3000吨级的“超小型”轻巡洋舰。实际上与其说是巡洋舰,我认为还不如说是大型驱逐舰。
驱逐舰的舰 ...

古鹰33.1%青叶31.9%妙高29.8%那智29.8%高雄29.1%铃谷32.7%最上28.4%熊野32.7%利根33.3%

跪了。。。。。。。。。。。。。。。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18:30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2-10-13 18:35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13 18: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拿补强后的最上来对比希佩尔的话,希佩尔结构上的复杂与焊接带来的减重差不多正好抵消

按实际的标排算, ...

我的意思是对于德国技术水准来说即使用这种布局也不会比其他国家的更简单的布局所占比重更大,长宽比稍大的熊野在建成时的船体结构重量占标准排水量的比重是37%+,而且由于最上级的主装直接作为外板,在降低结构重量所占比重上也获得了不小的优势。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2-10-13 18:52

又重新看了一下,惊觉炮塔首上有个命门。{:04:}

dreamkog 发表于 2012-10-13 19:50

huyancong000 发表于 2012-10-13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上级的主装甲带是舰体纵向承重结构的一部分,为了最大的减轻结构重量。同样是为了最大减轻结构重量,在 ...

看来即使到战后几十年,焊接相对于铆接仍有其不足之处。
······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0-13 20:16

dreamkog 发表于 2012-10-13 1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即使到战后几十年,焊接相对于铆接仍有其不足之处。
······

但是对于强度要求不那么大的钢材结构中依旧能有很大的节省(相对于铆接)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0-13 23:11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2-10-13 23:15 编辑

huyancong000 发表于 2012-10-13 18: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古鹰33.1%青叶31.9%妙高29.8%那智29.8%高雄29.1%铃谷32.7%最上28.4%熊野32.7%利根33.3%

跪了。。。。。 ...

上述数据虽然比希佩尔所占的比例小,但也都明显大于夕张。
当时我临时有事,没有细说。
以前论坛里也讨论过舰体结构重量比例的问题,主要就是质疑为何巡洋舰的舰体比重最大。讨论结果主要认为,巡洋舰舰体细长,又需要敷设(固定)装甲,而且有一些还有TDS结构,这些都是导致舰体重量增加的原因。
驱逐舰虽然也细长,但舰体长度比巡洋舰小得多,受到的弯矩作用也小。另外驱逐舰最多也就是双层壳结构,水密隔舱划分上的要求也比巡洋舰小得多,所以驱逐舰舰体比例反而比巡洋舰小。

PS.你给的数据是占标排的、满排的还是公试排水量的?有没有其它部分的重量比例了?
我对巡洋舰的了解还真少,手里没有相关数据。

Go229 发表于 2012-10-13 23:22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0-13 23: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述数据虽然比希佩尔所占的比例小,但也都明显大于夕张。
当时我临时有事,没有细说。
以前论坛里也讨论 ...

胡的数据是公试排水量。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专为破交而生——德意志帝国莱茵河级袖珍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