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14:03

五二丙型—最强的零战

本帖最后由 saibaby 于 2012-11-27 17:27 编辑

本文取自[丸]杂志2010年2月号,本人翻译,如转载请注明。


比起大战前半以华丽的性能成为传说的零战初期型号,末期出现的零战五二丙型通常被评价为“经过太多的改造变得笨重,千里马也还是老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再次评价下,颠覆了传说的五二丙型。

成为传说的初期型
    零式舰载战斗机称为制式装备不久,就在昭和15年9月重庆上空以完胜的战绩迎来的初次实战。在中国上空显示了无敌的战斗力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开展,零战伴随机动部队进行的多次的海上航空作战,同时在南方进攻作战中为取得制空权做出了大贡献,成为了一代名机。作为当时的战斗机,零式具有超出常识的大续航力,和20mm机炮带来的强大火力,通过彻底的减重带来的出色格斗性能,具备这些能力的零式不光在日本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取得了盛誉。
    实际上零式凭借其出色的格斗能力,在大战初期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盟军的P40和F4F等战斗机陷入了预料外的苦战。通过超常的续航力还能攻击当时超出常识范围的地点,拓宽了日本海军的战略选择。在换装了950马力的荣式一二型发动机后,零式改进为二一型,即A6M2b。恰逢战局上最活跃时期的零战二一型,经常被称作零式中最优良的型号。

出生在“落日时代”后期型
    战争前期所释放的光芒在战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但零式打动我们的并不应该只有这些。作为战争前期的无敌战机的零式,在战争中期开始出现的装备大马力发动机的盟军新式战斗机面前,性能和兵力上都被压倒,伴随着过去驾驶零式的熟练飞行员,零式倒在了南方的空中。最后沦落到只能装上炸弹进行菊水特工的悲怆结局。
    对于像零式那样从开战时的荣光短期就走到了落日的存在,比起分析前半段的荣光,人们往往更加热衷于分析后半凋零的原因,从中找出应得的教训。或者可以说这个崩塌的过程中的日本式的毁灭美学让人着迷。
    具体来说,“后续机的开发没跟上”,“重攻轻守的唯心主义”,“技术力,国力的制约”,
“海军多变而又没有明确目标的改造要求”等等各种理由被列出,这些就成了这篇文章的主线。
    五二型以后的后期型零战的任务其实是一开始就被决定了的。也就是“被要求做各种无理的改进导致了零式失去了它的长处。”,“千里马也还是老了”这些评价。但是零战改进真的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吗?零战所进行的各种改良是谁希望的,前线部队又是怎么评价的呢。为了搞清楚这些,我们就以末期型的代表五二丙型是为何目的而研制的,它的实力又如何来进行探明。

问世以来就存在的滚转机动性不足问题。
    在中国战场上获得惊艳亮相的零战立刻被指责存在缺陷,在高速飞行中副翼的操作力很重,以至于在空战中操纵和迟缓。作为补救措施,在副翼上装了平衡块。但昭和16年4月发生的下川大尉空中解体事故表明主翼的强度不足,主翼的加强成为当务之急,而横转机动性不足就被暂时搁置了。
    但是,换装了大马力的荣式二一型发动机成为二号零战(昭和18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产结束后改称为三二型)后,量产型的翼尖翻转部分切掉了尖端,从原来的圆弧形变成了方角形,简化了生产的同时提高了滚转性能。这个改进获得了部队的好评。部队报告说,本来必须左手离开流量阀杆,双手握操纵杆才能完成的翻转机动现在单手就能完成了。而翼面积的减小而引起的盘旋性能的下降被认为对于零战这种本来就很轻快的机体来说影响不大。
    这其实是个意外的收获,比起三二型来,二一型的操纵迟缓,但据说二一型在飞行时,飞行员可以双手离开操纵杆吃便当,飞行稳定型非常出色。三二型失去了二一型的飞行安定性,但对于战斗机变得更加敏捷而抱怨的飞行员几乎没有。
    但是昭和17年8月开始的瓜岛作战中,开始了从拉包尔起飞的远距离进攻。三二型被指责续航力不足,作为紧急补救措施,三二型在机翼内增加了油箱,为了改善翼载荷,三二型的翼尖又改回了原来二一型的形状。
    即使如此,作为二号零战的最终改良型的五二型的采用了比起三二型的方角形翼尖来空气动力性能更好的圆形,再次的缩短了翼展。这是根据所罗门空战中比起回旋性能来说滚转性能更加重要的经验来看,短主翼更具优势。有了圆形翼端翼展11米的主翼,彻底克服了零式诞生以来的滚转性能不足。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17:24

机翼内机枪从2挺增加到4挺   
    装备了20mm机炮的零战就当时来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但开战不久,在于B17,P40等防御强悍的对手交战后,发现武器威力不足。为此紧急进行了弹药的改良,并开发了长身管的[九九式20毫米固定机炮],但海航的最终结论是将机翼内机枪从2挺倍增加4挺。
    当然机翼内机枪机枪的增加也是受欢迎的,试装部队提出了把20mm机炮也增加为4门的要求。不说设计上有问题,给正在量产中的零式配备一倍的20mm机炮,当时的20mm机炮的产量也不够。但是的日本海军,就连沉没的对德运输潜艇中的装载的20mm机炮都要打捞起来利用,可见20mm机炮的供给是相当的不足。
    结果,五二型来不及完成机翼内机枪的增设,直到五二丙型才完成机翼内机枪的增设。从战训里得出的要求,经过了2年多终于在五二丙型上实现,机枪从机翼中突出很长一段,合乎了部队的要求。

提高速度的要求
    在和美军新锐战机激烈战斗的南方战场上,零式被指出速度不够。昭和18年初开始,时速超过600km的F4U海岛和P-38闪电在拉包尔方面成为主要敌手。在轻快的零式占据6点方位完成瞄准之前,敌机往往就凭借速度跑掉事情越来越频繁,前线部队对零式的不满开始增加。希望配备更加高速的局地战斗机的要求被送往航空本部,希望能尽快实战配备新型局地战斗机[雷电]的同时,加大马力的二号零战的最终改进型零战五二型也被强烈要求早日服役。
    在强烈的要求声中,新型的零战五二型没有被配备在航母上,而是被集中配备在拉包尔方面,但560km的时速比起美国新锐机还是速度不足。对五二型提速的方案,最初提案是对五二型所载荣三一型发动机加装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能在不修改機鼻整流罩前提下直接提升输出功率,对已经服役的荣二一型发动机也将考虑加装。升级的前提是搭载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的荣三一型发动机的量产前,从昭和19年春开始零战五二型就搭载没装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的荣三一型甲发动机。零战的高速化的准备工作不用等到五二丙型的登场,就已将来预定的升级的前提开始了。前线要求零战高速化的要求是十分强烈的,而战争末期计划的零战提升计划把赌注押在了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上。

马里亚纳大败和零战的再生计划
    昭和十九年六月,日美机动部队间最大也是最后的决战马里亚纳海战以日本海军的完败告终。日本失去了航母大凤,祥鹤和飞鹰和几乎所有的舰载机。作为决战兵力得以周边岛屿为基地的第一航空队也基本全灭了。这次大败对日本海军的飞机研制计划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迅速再建航空战力的多余的研制计划被压缩整理,只有作为下次决战使用的肉弹特工兵器的研制计划幸存。
    作为零战的后续机种的烈风,由于验证机的试验结果并不如预期,被砍了。此外,生产零战的三菱重工名古屋制作所计划减少零战产量而大量生产的局地战斗机雷电也因为震动问题和发动机开发的进度不良而对是否量产而进行重新判断。战斗机研制计划里完成验证机并且测试情况良好的只剩下紫电改一种了。
    但是紫电改1号验证机试飞刚刚开始不久,投入实战至少要等到昭和二十年初。日本海军在下次决战中可以参战的就只有开战开始服役至今的零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零战的性能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就拟订了A6M6五三型的计划。
    马里亚纳海战中海军再次体会到为了和格鲁曼F6F地狱猫对抗,零战必须重获新生,和最高时速超过600km,装备着6门.50口径机枪的强力武器的格鲁曼F6F地狱猫对抗。现在的零战五二型必须提高飞行性能和火力。提升飞行性能已经有了加装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的荣三一型计划,这是当时唯一能采用的计划。另外已经在昭和十七年被指出的火力强化要求,装4门20mm机炮很困难,于是要求改为在机翼内加装2门比较紧凑的13mm机枪。
    为了这个方案的研制工作,日本海军把三菱重工名古屋制作所的设计人员都召集到了横须贺的海军航空技术厂,进行改进设计的突击作业,从事设计工作的不光有零战的“生父”掘越二郎所领导的第二设计科,还有掘越的前辈,设计了“零式观测机”等的佐野技师所领导的第三设计科。第三设计科在此之前在研制后方推进的高速局地战斗机闪电,但在马里亚纳海战后的研制计划整理中,雷电被放弃了。空下来的设计力量被投入到了零战的再生计划中。把在研制计划整理中释放的最后的余力投入到零战改进计划中的三菱的社内记录中留有手写的“对F6F必胜”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当时设计团队的决心。

a5mg4n 发表于 2012-11-27 17:55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17: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机翼内机枪从2挺增加到4挺   
    装备了20mm机炮的零战就当时来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但开战不久,在于B17 ...

>>雷电被放弃了。空下来的设计力量被投入到了零战的再生计划中
要對抗F6F怎麼看雷電還是比零戰靠譜多了 這裡放棄雷電專注零戰有點不明所以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18:27

被召回延期的荣
    但是作为提升性能的关键的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在试验中出了预想外的麻烦。和中岛公司共同生产荣式发动机的石川岛航空工业所制造的减速齿轮因为热处理不良所造成的破损事故,事故是由于为战时大量生产所采用的代用材料的热处理不良所造成的。最早在横须贺发生了事故,接下来茂原基地也发生了事故,其他基地也发现了事故的征兆。更恶劣的是,石川岛所制造的减速齿轮不光用在石川岛制造的荣式发动机上,还供给了中岛生产的荣式发动机。占海军绝大部分的战斗机的零战的新造机全部需要召回,这样影响巨大的事件发生了。
    为了应付这次事件,海军航空技术厂发动机部全力以赴,从昭和19年9月到10月初优先对九州地区重建中的决战兵力进行了部品交换。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的各项试验被延期了。试验用的各项器材被放进了海军航空技术厂的仓库。
   这次事故导致了零战再生的关键所在的发动机提升泡汤了,零战五三型的研制也推迟了。零战再生计划的两翼的飞行性能提升和火力提升中,最终的到推进反而倒是火力强化计划。

期待中的五二丙型的完成
    拼了老命,设计终于完成了。机头里装了一挺三式13mm固定机枪,主翼内安装了九九式20mm二号固定机炮四型2门和三式13mm固定机枪2挺。和作为追赶目标的F6F地狱猫的6挺。50勃郎宁相比,火力并不处于下风。(译者按,从投射量来看可能差不多,但美军机枪的弹道性能无疑比日军的20mm好)战后虽然有将不同口径的枪炮混装是不合理的批评,
但作为战局吃紧时候的突击作品,这个设计已经尽力了,零战的机体上无法在装更多的枪炮了。
    另外吸收了前线指出的战训,零战也计划防御方面也计划作出加强。在新设计中五二乙型上已经采用的正面防弹玻璃被留用,操纵席后方也追加了一块防弹玻璃。坐席后方首次在零式系列里加装了防弹钢板。另外还加装了自动消防装置,主翼的燃料箱也效仿美军采用了自封闭油箱。防御方面作出了很大改进。
    但是,现实中没有搭载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自封闭油箱也没来得及装备,防弹玻璃受到供货紧张的影响,只有一部分飞机有,搞了个半吊子的状态。最高时速由于主翼上加装的兵装造成阻力增加,降低到了543km,看看主要数据就知道这不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改进。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18:31

回家了,还有最后一段明天更了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18:33

a5mg4n 发表于 2012-11-27 17: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雷电被放弃了。空下来的设计力量被投入到了零战的再生计划中
要對抗F6F怎麼看雷電還是比零戰靠譜多了...

文中所述是先放弃了雷电,然后人空下了就去帮忙搞零战。
应该是这个意思。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2-11-27 19:31

我个人觉得零战的潜力不大,其实最开始就应该开发烈风

yxwd5 发表于 2012-11-27 19:43

归根到底还是发动机和增压技术不行。

battler 发表于 2012-11-27 20:50

计划中的54/64型呢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0:58

yxwd5 发表于 2012-11-27 1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归根到底还是发动机和增压技术不行。

换装一台2k马力的发动机就能完暴f6f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1:01

battler 发表于 2012-11-27 2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计划中的54/64型呢

54型就是换装金星发动机,去掉机鼻机枪。
64是战暴型
都没量产就战败了

yxwd5 发表于 2012-11-27 21:08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换装一台2k马力的发动机就能完暴f6f

关键是本子没有实用的2000马发动机,而且就零式的机头,太小,怕是放不下,放进去后又增大了风阻,到底是提高还是降低真没准。

owaii 发表于 2012-11-27 21:17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换装一台2k马力的发动机就能完暴f6f

如果装上的话,只能是烈风

2000马力级别的发动机意味着整个机体要重新设计,配平也要重新进行了。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1:47

yxwd5 发表于 2012-11-27 2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本子没有实用的2000马发动机,而且就零式的机头,太小,怕是放不下,放进去后又增大了风阻,到底是 ...

换液冷发动机头还能小点,就是本子液冷是软肋,
引进德国技术仿造还搞不定。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1:51

owaii 发表于 2012-11-27 2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装上的话,只能是烈风

2000马力级别的发动机意味着整个机体要重新设计,配平也要重新进行了。 ...

风冷星形发动机2000马力,烈风估计也不行。
你看看雷电那个身材。
烈风上装的金星就是个1500马力的货
装在54型上后虽然阻力变大,但飞行性能的提高还是很明显。

owaii 发表于 2012-11-27 23:18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7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风冷星形发动机2000马力,烈风估计也不行。
你看看雷电那个身材。
烈风上装的金星就是个1500马力的货


烈风装的是2000马力发动机而且试飞过。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8 17:21

owaii 发表于 2012-11-27 2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烈风装的是2000马力发动机而且试飞过。

2000马力那是纸面数据,上了天20000英尺连1500都没有了。
后来换了三菱自家的发动机才有改善。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8 19:09

本帖最后由 saibaby 于 2012-12-26 14:09 编辑

意外受到好评的五二丙型
    经过强化火力和防护而造成重量增加而导致飞行性能下降的就是五二丙型,缺意外收到了前线的好评。虽然改进还是不足,但火力的确是加强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实战中射击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不光在战斗机对战时能做到一击必杀,在经常发生的对B-24等大型轰炸机的战斗中,作战效果非常明显。去掉2挺基本已经失效的7.7mm机枪,在2门20mm炮的基础上增加了3挺13mm机枪有非常大的意义。虽然被批评无效增重而失去了零战的轻快,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一般情况下五二丙型的满载重量是3150kg,空重是2155kg,而五二型的满载重量是2733kg,空重是1876kg,满载重量和空重分别增加了417kg和279kg,谁都会认为会引起大幅的飞行性能下降。但是根据在昭和年别写的[零式五二丙型,五三丙型六三型说明书]的要目表中记载,这个增加重量的数字并不是五二丙型,而是采取了所有改善措施的六三型的增加重量。而这本说明书中明确记录俄五二丙型满载重量和空重分别是2955kg和1970kg。
    甲醇/水混合液喷注加力裝置没有装备,自封闭油箱也没有装备,为了补偿自封闭油箱引起的燃料减少而在加装的机身后部油箱当然也没有装备,满载重量其实只增加了222kg。防弹玻璃所增加的17.5Kg,防弹钢板的15.5kg并不是所有五二丙型都有装备,而防弹油箱所增加的17.5Kg更是所有的五二丙型都没有的。所以一般来说五二丙型增加的重量其实只有157Kg。现实中五二丙型的机身并不笨重,飞行速度的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重量增加,而是由于机翼上增加武器后附带的检查窗口所引起的阻力增加。五二丙型并没有完全失去零式特有的轻快。

在实战中发挥的实力
    昭和19年10月三菱开始生产五二丙型,年底开始中岛也开始生产,从昭和20年开始就成为了海军战斗机的主力。其代表就是起源于航母飞行队的第六O一海军航空队的各个飞行队。
    昭和20年二月十二日,被结束了航母飞行队的第六O一海军队被命令从岩手基地移动到关东地区的香取基地。在飞行途中,在厚木基地上空从友军开炮得知空袭来临的零战队,在厚木基地降落后马上再次起飞加入了空战。零战队一改在南方战场连战连败的颓势奋起作战,2月26日只被击落4架,第二天再次起飞邀击,报告击落6架而自身无一损失。随后归入六O一海军队的一三一空所属的零战队也从美军空袭的初日开始出击,2月26日早上6:50开始起飞的第一区队在八街上空和F6F编队进行了空战。在銚子冲进行的时断时续的空战中击落一架F6F,除了一架被命中3弹的在霞浦迫降外,其他都安全返回。7:50起飞的第二区队被击落一架,另外降落时有一架坠毁。而第二次邀击作战中,在基地的东方和F6F展开空战,有2架被击落,另外一架降落到别处。
    虽然战果并不让人满意,但可以确认的是新的零战队可以和敌方的战斗机部队进行有效的作战。昭和19年中在南方作战中的一败涂地并没有发生。零战队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再次只有进过冲绳作战,六O一队回到关东地区,不断持续着对P51和B29的邀击作战。
    应该关注的是在战争末期最令人绝望的时刻,5月29日出动了80架的大量兵力(损失3架),6月10日也出动了80架(损失2架),6月23日出动了45架(损失4架)。7月8日出动了80架(损失不明)。和在2月的美国海军空袭中遭受重大损失,撤出了对战斗机空战的陆军战斗机部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海军的零战队直到战败前一刻还在进行如果拉包尔那样的激烈战斗。
    和最高时速比自己快了100km以上的P-51野马作战,而并没有像陆军航空队那样崩溃,而是有组织的战斗到了最后,其原因并不只是因为六O一队成员的飞行技术优秀,而五二丙型战斗机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低空里并不输给对方的性能也是原因之一。
    P51并不是在所有高度都有优势的,美军战斗机要阻止日海军战斗机去攻击轰炸机的话,就有被引入格斗战的倾向。如果是低空格斗战的话,就算是二战里最优秀的战斗机P51也不一定可以全身而退。

兰度 发表于 2012-12-4 08:42

saibaby 发表于 2012-11-28 19: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意外受到好评的五二丙型
    经过强化火力和防护而造成重量增加而导致飞行性能下降的就是五二丙型,缺意外 ...

纯属鬼子式的意淫,P-51掩护B-29轰炸用得着进入低空么?倒是鬼子得拼了老命爬到高空中去。

mohicans 发表于 2012-12-4 10:19

五二丙很明顯是戰鬥轟炸機, 如果它誕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
搭配零戰21型, 絕對是無敵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五二丙型—最强的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