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22:18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0 1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电脑看清楚了,你的意思应该是装甲带离水线高的船对于装甲带离水线低的船,在接受炮弹倾角的范围更大,也就在更远的距离上能让装甲带挨炮弹。是这个意思吗?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22:20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0 2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弹道D表示先击穿350主装再击穿105穹甲?这个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弹道D不可能出现。 ...
看来我画的太长了,请无视装甲带后面的炮弹红线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22:20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0 22: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炮弹的落角不可能是垂直的,垂直的那是炸弹。
你离题了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0 22:24
仔细看看!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0 22:26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0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看看!
事实上上图左面那条弹道是不存在的,而切换到右图,命门......跪了!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22:35
那我画的绿线能否用来反驳你?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30 23:19
搬个板凳来听大师们高论
我支持楼上的图,主装露出水面太低不行,但水下部分太窄也一样不行
理想状态自然是水上水下都有较为合理的覆盖范围
16inch
发表于 2013-1-30 23:42
沙恩被黑得体无完肤啊{:37:}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31 00:08
船开到海上,少不得要横摇的,要不要考虑一下有横摇角度时的主装外露情况会是如何?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31 00:12
ssvcrtfi79君久不发帖,老BB党竟然被系统自动列为“新人”了{:41:}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1 01:30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30 21:41 编辑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15: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电脑看清楚了,你的意思应该是装甲带离水线高的船对于装甲带离水线低的船,在接受炮弹倾角的范围更大, ...
那图的意思是,右边那个炮弹落角超过4度,炮弹就有可能绕开主装从上部装甲带直接穿透穹甲(参考胡德之死),主装就完全摆设化了。
前无畏时交战距离只有几千米,大口径炮弹道平直炮弹落角不大,但随着交战距离的增长引起的落角增大,主装覆盖高度也要随之加高,否则在穹甲上留下一个命门。
而且这仅仅是最理想情况,主装高度实际还要考虑舰体自身横摇的影响,横摇时下缘不能露出水面,上缘不能露出穹甲。而没有足够高度的主装只是纸面数字好看,实际到处都是命门。
对于早期的低速炮弹来说,木头也能折算装甲厚度,9英寸柚木或橡木等于1英寸锻铁。此外,煤层也可以充当装甲,两英尺煤层等于1英寸锻铁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1 01:39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30 19:03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30 16: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搬个板凳来听大师们高论
我支持楼上的图,主装露出水面太低不行,但水下部分太窄也一样不行
理想状态自然是水上水下都有较为合理的覆盖范围
这就牵涉到战舰设计时最重要的概念:设计排水量(即正常排水量,华盛顿前无标排)
战舰最重要的就是设计排水量,即被要求最接近战斗状态的排水量,也是试航要求的排水量,取决于各种物资(如燃料等)在最大装载量内人为设定的值。你不可能总是一出港就投入战斗,也就是设计师预估你将要航行多久开始战斗。
设计排水量影响着设计吃水线的确定,继而影响到装甲带设定安装的位置(特别是早期战舰主装高度不足的情况下)和设计干舷。因此,设计过程之中对设计排水量的估计失误就可能导致实舰糟糕的适航性和各种防护问题。
拿R级的原始设计来说,虽然原始设计的燃料满装载量是3000吨煤炭,1500吨重油,但设计排水量(正常排水量)25500吨分配中只包含900吨的煤炭,也就是说设计师预估战舰进入战斗时只剩下900吨燃料了,装甲板的安装位置也以此排水量下的吃水线为标准。
但实际因为建造失误或者事后层层加码的超重问题导致吃水加深,主装下沉不在设计位置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因为正常排水量每个国家的规定值都不一样,德国有德国的标准,英国有英国的标准,美国有美国的一套,日本玩日本的。所以华盛顿条约为了统一各自吨位的计算方法,堵上漏洞,才鼓捣出一个标准排水量的概念,统一口径。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1 02:10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30 19:21 编辑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15: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我画的绿线能否用来反驳你?
反驳个啥,我就没看懂他拿个沙恩改来改去到底在忙活个啥劲{:04:}
一战前的战舰设计,因为炮弹落角的原因,炮弹要击中装甲带下缘以下的船体需要经过很长的海水,那是TDS装甲补丁的防御范围,设计师没有过多考虑到水中弹的防御。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1 02:36
{:04:}突然发现,我们所说的“主装露出水面高度”,和楼主理解的“主装露出水面高度”,不是一个意思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1 02:37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30 1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svcrtfi79君久不发帖,老BB党竟然被系统自动列为“新人”了
破处主题{:14:}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31 08:42
主装甲带露出水面高度不足绝对不是好事,不只是229翻译的文章中提到了,在介绍美国标准系列战列舰改装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了。
另外在评价沙恩的干舷问题时,也经常会附加一句“主装甲带已经怎样怎样”的描述。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1 09:03
mathewwu 发表于 2013-1-31 0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svcrtfi79君久不发帖,老BB党竟然被系统自动列为“新人”了
马老好!我手机上的时间多!发帖回帖不方便啊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1 09:23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31 0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突然发现,我们所说的“主装露出水面高度”,和楼主理解的“主装露出水面高度”,不是一个意思 ...
是啊!我也是看到有人在帖子里谈北卡装甲带离水线近所以防御不好!我觉得好奇装甲盒设计的防护系统靠不靠近水线,有啥关系!从楼上那位画图的朋友来看,他的观点显然不是你说的主装高度这个观点吧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1 10:04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1 0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我也是看到有人在帖子里谈北卡装甲带离水线近所以防御不好!我觉得好奇装甲盒设计的防护系统靠不靠 ...
我那张图想表达的是"沙恩因超重导致主装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足从而可能引发的一些严重问题"over.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31 10:31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30 2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我画的绿线能否用来反驳你?
绿线那种弹道打出来的实际概率小于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