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就是为了怀旧以长的像为卖点。没准哪个狗大户买来收藏了
真货估计会有收藏的,这明显是赝品,不见得有哪个那么傻 作为泰迷表示这就够了,我会去乘坐的{:22:} 斯佩伯爵 发表于 2013-2-25 17: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可能我们大家都出现了误读,一个是从船底算起30m,另一个是指从水线算 ...
见7楼 烟囱不整出点烟来不信服 尺寸都变了,不好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3-2-25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南安普顿开到纽约还需要经过瑟堡么
德国班轮才是从瑟堡出发的吧。 Sam10113 发表于 2013-2-26 2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班轮才是从瑟堡出发的吧。
看不出那句话是类比?{:17:} Sam10113 发表于 2013-2-26 2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班轮才是从瑟堡出发的吧。
我记得是从汉堡出发,经瑟堡 南安普顿 爱尔兰到纽约,途中是否停靠加拿大忘记了。 本帖最后由 16inch 于 2013-3-1 20:45 编辑
楼上的各位请无视7楼吧。我哥又盗我的号了,请各位多多海涵。
以下是我个人对此的观点:
第一,从3D图上看,泰2对于传统邮轮外形方面的还原做得不错,连原本泰的悬伸艉也复制出来了(当然只是水线以上,水线以下..................)。
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运营的大型远洋邮轮QM2也算是还原了20世纪30~50年代经典远洋邮轮的外形,但是船艉明显露馅了,水线处居然是方的!(我说怎么第一眼看到QM2船艉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一个猥琐的方形)不过,这也是技术上的默认设计,这种被称为“(Costanzi stern)科斯坦齐艉”的复合型船艉,主要是为了复古,但由于为了方便布置吊舱式推进器,所以下部做成方形的。
泰2的船艉不知道是不是和泰的一样是尖的,如果真是完全一样,我不知道天朝是怎么能够安置吊舱式推进器的。
第二,就是关于救生艇存放位置的问题。在我看来,泰2用作定期横跨大西洋邮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救生艇只放在15米的高度合情合理(既不用长期面对北大西洋的狂涛怒浪,也符合SOLAS的规定)。
但就美观方面来看,救生艇这么放,确实给外形方面减了不少分,它好歹加个黑色的罩子啊。
第三,现有的3D图表示泰2貌似没有减摇鳍啊,现在很多游轮都装这个的,不知道泰2的稳定性如何。不过我估计,泰2如果像它的先辈那样只有20节出头的话,没有减摇鳍问题也不大。
以上。 附图:意大利远洋邮轮米开朗基罗号于1966年4月12日在北大西洋上遭遇20米高巨浪时的情景。
16inch 发表于 2013-3-1 2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上的各位请无视7楼吧。我哥又盗我的号了,请各位多多海涵。
以下是我个人对此的观点:
这个够不够明白{:17:}
16inch 发表于 2013-3-1 2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附图:意大利远洋邮轮米开朗基罗号于1966年4月12日在北大西洋上遭遇20米高巨浪时的情景。
...
20世纪初大部分邮轮的干舷有多高?救生艇又安放在多高的位置上?它们怎么了吗?当邮轮是舢板啊,涌上来浪了就进水,还是以为救生艇用糯米纸固定,被浪一冲就掉下去。
拍脑袋想出来的的无用问题无论重复多少次都是无用的。{:08:} 船头要装个栏杆围起来才好卖门票... 应该请温丝莱特来掷香槟酒 这条船也有人复制,很不吉利的啊 买来在太平洋再搞一次沉船,再拍一部电影,再捞一次票房 好了,从维基上整理的消息看,现在这艘船基本上是没下文了,大家可以退散了 2021了,应该歇菜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