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3
发表于 2013-6-9 08:16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4-20 14: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航天飞机的失败根本不是航天飞机设计或者NASA的问题,NASA最初计划的航天飞机是中部平直短翼,直接掉进大 ...
F是航天飞机计划的主要投资人之一,USAF要求航天飞机在再入阶段能进行高大气层变轨来完成类似战略侦察和核弹投放的任务,因为要进行变轨所以只能以飞行姿态再入大气层,这样就要整个机腹都做隔热处理,时间增加到了30分钟,机翼也变成了双S机翼,自航燃料量也要增加。。。整个成本直线上升。。。所以航天飞机的经济性才变成了彻底扯淡
歪楼了,腹部全防热是唯一选择吧?否则还什么角度进入大气层,
屁股朝前?几个大发动机和轨道发动机在那,不可能。背部,载货舱大开口在那,不可能,侧面,比腹部难度更高,只机头朝前?减速不够。唯一可行的就是大仰角腹部朝前了。。。
什么美空军要求投弹就瞎撤了吧,航天飞机货舱开口在背上,投什么弹啊?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6-9 10:51
本帖最后由 鸡同鸭讲 于 2013-6-9 10:59 编辑
fake3 发表于 2013-6-9 08: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歪楼了,腹部全防热是唯一选择吧?否则还什么角度进入大气层,
屁股朝前?几个大发动机和轨道发动机在 ...
航天飞机的原始设计外形类似X1试验机,机头垂直朝下再入大气层,只需要在机头和平直翼前缘做隔热处理,因为是直接掉落通过电离层的,整个热防护只需要6~7分钟。在掉落通过电离层后再改变飞行姿态,然后滑翔着陆。USAF要求在下落轨道阶段能机动覆盖整个南北回归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航天飞机的变轨要持续到穿过电离层的过程,所以才只能以机腹朝下的飞行姿态穿越电离层。
至于侦查任务,从F6,RF101,RF4哪个相机镜头不是朝侧面的,常识问题
在电离层完成变轨后,在90KM的高大气层已经没有热障了,机背舱门重新设计下多大的事情
雪夜蓝狐
发表于 2013-6-9 12:03
这楼歪的都没边了,{:13:}
16inch
发表于 2013-6-9 13:46
zhoufengt 发表于 2013-5-21 2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情况,居然有个人选河内
Look at this. 无畏号不是法国丹东的对手?更干不过日本的河内?
zhoufengt
发表于 2013-6-9 20:44
16inch 发表于 2013-6-9 13: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ook at this. 无畏号不是法国丹东的对手?更干不过日本的河内?
就刚竣工的时候看,河内干翻无畏不是没有可能,但无论如何,最强的初代无畏舰也轮不到河内
另求河内的两种不同倍径的主炮在何种距离内能通过装药量变化保证弹道大体一致?
owaii
发表于 2013-6-9 22:43
zhoufengt 发表于 2013-6-9 2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刚竣工的时候看,河内干翻无畏不是没有可能,但无论如何,最强的初代无畏舰也轮不到河内
另求河内的两 ...
只要控制初速一致,在任何范围内弹道都会一致。
初速一致很好办,50倍炮减装药就好了。
fake3
发表于 2013-6-10 08:44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6-9 1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航天飞机的原始设计外形类似X1试验机,机头垂直朝下再入大气层,只需要在机头和平直翼前缘做隔热处理,因 ...
航天飞机的原始设计外形类似X1试验机,机头垂直朝下再入大气层,只需要在机头和平直翼前缘做隔热处理,因为是直接掉落通过电离层的,整个热防护只需要6~7分钟。在掉落通过电离层后再改变飞行姿态,然后滑翔着陆。USAF要求在下落轨道阶段能机动覆盖整个南北回归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航天飞机的变轨要持续到穿过电离层的过程,所以才只能以机腹朝下的飞行姿态穿越电离层。
至于侦查任务,从F6,RF101,RF4哪个相机镜头不是朝侧面的,常识问题
在电离层完成变轨后,在90KM的高大气层已经没有热障了,机背舱门重新设计下多大的事情
开玩笑吧,目前为止任何航天器都只是减速到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后,斜着进入大气层的,几乎完全靠空气阻力减速,本身是不会有足够燃料能减速到很小能垂直进入大气层的。
航天飞机降落过程
看这联结,火箭动力只减速 322 km/h, 40度仰角下才能达到实际需要的空气动力的减速,要是只机头朝前,减速根本不够。
航天飞机飞到40英里高时还大致有20马赫的速度呢,完全需要热防护。哥伦比亚就是大致在这个高度和速度上解体的。
ottovon9
发表于 2013-6-10 10:27
16inch 发表于 2013-6-9 13: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ook at this. 无畏号不是法国丹东的对手?更干不过日本的河内?
1910年前后有人这么看,不过前提是无畏必须到后2者2级主炮有效射程内才可以射击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6-10 17:39
fake3 发表于 2013-6-10 08: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开玩笑吧,目前为止任何航天器都只是减速到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后,斜着进入大气层的,几乎完全靠空气阻力 ...
你压根完全就搞错对象了,你讨论的不可能是“现有的航天飞机以机头方式穿过电离层是不可能的”,这不是既成事实么?如果一开始坚持以机头掉落的方式穿过电离层那么就根本不存在现在这个样子的航天飞机了,现在的航天飞机只能减速到322,只能40度仰角和按机头掉落设计的航天飞机有任何关系么?费格特方案的航天飞机是平直翼的,以钝头体效果下降到12192米高度时速度降到91米/秒,然后机头下压消耗掉4572米高度积累速度,再以241公里/小时速度着陆。而现有的航天飞机是基于M2-F3.HL-10,X-24A三个升力体试验机的升力体设计。之所以升力体设计是因为USAF的要求是从地球极轨道利用地球自转扫描整个苏联国土,如果使用放弃高速段滑翔能力的费格特设计那么从范登堡发射的航天飞机在扫描完苏联国土后会发现原来的基地已经跑到东侧2037公里了,只能降落在海里了。NASA最后迁就USAF放弃了更经济的费格特方案使使用升力体设计让侧偏距离从费格特的最大926公里提高到了2037公里,达到了USAF的扫描苏联国土的要求。
fake3
发表于 2013-6-10 19:37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3-6-10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压根完全就搞错对象了,你讨论的不可能是“现有的航天飞机以机头方式穿过电离层是不可能的”,这不是既 ...
拜托,航天飞机毕竟还有个飞机的头衔啊,只有机头朝前,阻力就不会太大,速度减不下来。必须大仰角才能有足够阻力。
16inch
发表于 2013-6-10 19:52
ottovon9 发表于 2013-6-10 1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10年前后有人这么看,不过前提是无畏必须到后2者2级主炮有效射程内才可以射击 ...
受限于火控,这是没办法的事。当时的主炮和二级主炮的火控射程都差不多。
44有言:“任何年代的火炮射程都大于火控射程。”主炮有射程优势,火控跟不上也不行啊。
顺带一提,河内的二级主炮就是无畏的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