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NW】英国 - 14"/45 Marks I and III
英国14"/45(35.6 cm)Marks I and III
Navweaps原文地址:http://www.navweaps.com/Weapons/WNBR_14-45_mk1.htm
本坛镜像: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BR_14-45_mk1.htm
一战初,智利政府有两艘战列舰在英国的码头中建造,即:拉托雷海军上将号(Almirante Latorre)和科克伦海军上将号(Almirante Cochrane),也都装上了埃尔斯维克公司(Elswick)的火炮。两艘战舰在1915年被英国方接收,拉托雷海军上将号建成后改名为加拿大号 (HMS Canada),科克伦号海军上将则改造成航母,命名为鹰号(HMS Eagle)。一战末期,智利方回售了加拿大号,将其重新命名为拉托雷海军上将号,随后在智利海军中服役,一直到1958年除名。
Mark I采用埃尔斯维克公司(Elswick)的一个丝紧式结构的设计,有个三动短臂的炮尾机构。生产了14门火炮,4门作为预备(后来一直没有使用;与其它 10门不同的是,其内A管有更尖的锥形)。科克伦海军上将号方面,另有10门火炮为其下单,其中的三门为在法国作战而改配列车炮座(但从未使用过)。而该 列车炮药室的前端坡度从1:8减小到1:15,防止上膛的炮弹在高仰角时倒滑回来。
Mark III采用双联装配置,为埃尔斯维克公司建造,原计划给日本的山城号战列舰(Yamashiro)使用,最终没有实现。后来这些火炮经改造后与Mark I有相同的性能。结构上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们大概比Mark I轻了1.5吨(1.6公吨),并使用威克斯炮尾机构(Vickers Breech Mechanism),其内A管的前端肩部有一些沟槽环(为了减少钢扼(steel choke)),也就没有使用锥形结构。后来这些火炮在法国装在列车炮上使用。
14英寸(35.6厘米)Mark I舰炮的炮口初速和炮弹重量相比于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George V class)上的14英寸(35.6厘米)Mark VII,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真要说一点,老家伙发射一些更糟糕气动品质的炮弹时,认为表现地比新家伙要略好(4crh和6crh)(译注:NW原 文有误,是“差”而不是“好”。MK VII使用了6crh炮弹,更尖也更长;从NW所给数据看出两炮在两万米左右的弹道时,存速方面也是MK VII表现得更好)。下面的数据具体来自于加拿大号上的Mark I,而Mark III应该也有差不多的性能表现。
HMSCanada
Photograph copyright by John Roberts
HMS Canada
Cody Images Photograph.
火炮特性.
设计型号 14"/45 (35.6 cm) Mark I
14"/45 (35.6 cm) Mark III
使用船只 Mark I:加拿大号 (原拉托雷海军上将号)
Mark III:原计划上装山城号战列舰, 但后来作为列车炮使用
设计开始时间 1910年
服役时间 1915年
火炮重量 84.75 吨 (86.11 公吨)
火炮最大长度648.4 英寸 (16.469 米)
炮膛长度 630 英寸 (16.002 米)
线膛长度 529.8 英寸 (13.457 米)
阴膛线 (84) 0.12 英寸深 x 0.394 英寸 (3.05 毫米 x 8.86 毫米)
阳膛线 0.174 英寸 (4.42 毫米)
缠距 等齐右旋1圈30倍径
发射药室容积 23,500 立方英寸(385.1 立方分米)
射击速度 大约2发每分
弹药
类型
药包式
炮弹的类型和重量
APC Mark Ia - 1,586 磅 (719千克)
APC Mark IIIa (绿男孩) - 1,595磅(723.5千克)
CPC - 1,586磅(719千克)
HE - 1,586磅(719千克)
装药
APC Mark Ia - 61.4磅(27.9 千克)
APC Mark IIIa - 37.5磅(17.0千克)
CPC - 105.3磅(47.8千克)
HE - 135.0磅(61.2千克)
弹头长度N/A
发射药
344磅(156 千克) MD45
初速 2,500 英尺每秒(762 米每秒)
工作压力
N/A
火炮寿命
350 发
每门炮备弹数N/A
使用1,586 磅 (719 千克) APC Mark Ia炮弹的射程
仰角
射程
炮口初速 = 2,475英尺每秒 (754 米每秒)
弹道末端速度
落角
1.20 °
2,500码 (2,290 米)
2,293英尺每秒(699米每秒)
1.27°
2.40 °
5,000码(4,570 米)
2,114英尺每秒(644米每秒)
2.78°
4.00 °
7,500码(6,860 米)
1,948英尺每秒(594米每秒)
4.70°
5.65 °
10,000码(9,140 米)
1,798英尺每秒(548米每秒)
7.00°
7.53 °
12,500码(11,430 米)
1,663英尺每秒(507米每秒)
9.85°
9.65 °
15,000码(13,720 米)
1,546英尺每秒(471米每秒)
13.20°
12.03 °
17,500码(16,000 米)
1,452英尺每秒(443米每秒)
17.13°
14.66 °
20,000码(18,290 米)
1,388英尺每秒(423米每秒)
21.58°
17.60 °
22,500码(20,570 米)
1,347英尺每秒(411米每秒)
26.50°
19.55 °
24,000码(21,950 米)
1,336英尺每秒(407米每秒)
29.55°
20.00 °
24,400码(22,310 米)
---
---
1,586 磅 (719 千克) AP弹穿深
射程垂直穿深
0 码 (0 米) 53.2 英寸 (135.1 厘米)
注:数据来源于《BritishBattleships:1850 – 1950》
火炮安装/炮塔 数据
设计型号
双联装炮塔
加拿大号 (5):Mark I
重量
660 吨 (671 公吨)
俯仰范围
-3 / +20 度 (一来源说 -5度)
俯仰速度
3度每秒
旋回角
(见 注 2)
首尾炮塔:大约 -150 / +150 度
Q 炮塔:大约每边 30 到 150 度
旋回速度
3度每秒
火炮后座距离
45 英寸 (114 厘米)
装填角
任意角度
注:
1) 炮座由埃尔斯维克工厂生产。除了使用肯扬门而不是炮弹转向架外,炮座的设计和操作和先前的阿金库尔号上的特制12英寸舰炮非常相似。
2) 背负位置的炮塔不能在其射击线上30度射击,因为冲击作用会通过瞄准镜外罩穿透到下面的炮塔。
3) 相隔火炮的中轴间相隔100英寸(254厘米)。
资料来源
"The Grand Fleet:Warship Design andDevelopment 1906-1922"by D.K. Brown
"Jutland: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Naval Weaponsof World War Two" and "British Naval Guns1880-1945 No 1" articlein "Warship Volume V" all by John Campbell
"The Big Gun:Battleship Main Armament1860-1945" by PeterHodges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 by Peter Hore
"British Battleships:1860 - 1950" byOscar Parkes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Two" by AlanRaven and John Roberts
---
ADM 186/169
---
Special help by Neil Stirling
{:78:}0米穿深比MKA都高?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6-8-30 06:54
0米穿深比MKA都高?
本区禁水,如果有疑问可以去入门解疑区开新帖提问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6-8-30 19:54
0米穿深比MKA都高?
原文穿深表上写的是“Vertical Iron Plate"也就是熟铁装甲,译者在这里遗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