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口遮天 发表于 2015-3-20 16:50

求教联装或者三联装的不同口径火炮 炮间距多大为好

最近想手工画一些自己想的图力求尽善尽美 请问联装或者三联装 四联装 这类12寸 14寸 16寸 这些口径炮间距到底多少为好 导致的炮塔座圈多大为好美帝的那票标准铁乌龟太近了    德棍就是太远了 浪费重量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0 20:25

去页首《进入NavWeaps》,在火炮词条页内搜索"gun axes",通常在最下面炮塔规格的注解里。比如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US_14-45_mk1.htm

它的联装炮间距221.6cm,三联装间距约150cm。

毅口遮天 发表于 2015-3-20 21:37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0 20:25
去页首《进入NavWeaps》,在火炮词条页内搜索"gun axes",通常在最下面炮塔规格的注解里。比如

http://www ...

饿 我的意思 想求教一下大概多大的炮间距为好 能不互相影响射击不是查这个数据 我看到NW上的数据了不过还是谢谢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1 01:39

毅口遮天 发表于 2015-3-20 21:37
饿 我的意思 想求教一下大概多大的炮间距为好 能不互相影响射击不是查这个数据 我看到NW上的数据了不 ...

1910年代认为要间隔口径的七倍,1930年代发现大口径主炮齐射时干扰还是很大,所以再加装延时击发线圈。

毅口遮天 发表于 2015-3-21 18:12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1 01:39
1910年代认为要间隔口径的七倍,1930年代发现大口径主炮齐射时干扰还是很大,所以再加装延时击发线圈。 ...

了解 谢谢了 7倍是吧 早开发延时设计是不是不用那么远了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1 18:33

毅口遮天 发表于 2015-3-21 18:12
了解 谢谢了 7倍是吧 早开发延时设计是不是不用那么远了

千金难买早知道,就算知道技术也未必跟得上。那时没有电脑模拟,巨大的炮管炮架炮塔费时数年才造出来,又要数年使用才认识缺点,改造或再造新炮已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了。

balance 发表于 2015-3-21 22:05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1 01:39
1910年代认为要间隔口径的七倍,1930年代发现大口径主炮齐射时干扰还是很大,所以再加装延时击发线圈。 ...

这个“炮间距”是指两个炮口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炮口内径之间的距离?还是炮口外径之间的距离?

毅口遮天 发表于 2015-3-21 22:39

balance 发表于 2015-3-21 22:05
这个“炮间距”是指两个炮口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炮口内径之间的距离?还是炮口外径之间的距离? ...

应该是外径或者中心点 不可能是内径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2 22:46

balance 发表于 2015-3-21 22:05
这个“炮间距”是指两个炮口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炮口内径之间的距离?还是炮口外径之间的距离? ...

炮口中心线,内膛中轴。

wellbull 发表于 2015-3-24 20:36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1 01:39
1910年代认为要间隔口径的七倍,1930年代发现大口径主炮齐射时干扰还是很大,所以再加装延时击发线圈。 ...

mathew兄,联装炮延时击发,先发炮的炮口冲击波对后发弹有干扰吗?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4 21:09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5-3-25 16:01 编辑

wellbull 发表于 2015-3-24 20:36
mathew兄,联装炮延时击发,先发炮的炮口冲击波对后发弹有干扰吗?
不能说完全没有,只是量级大小的问题,如果干扰大到会影响有效弹道,那各国就不会用微秒级来计算延迟击发间隔了,直接等冲击波散去再击发下一炮就好了。


更正:微秒级应为毫秒级(millisecond)

wellbull 发表于 2015-3-25 14:05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4 21:09
不能说完全没有,只是量级大小的问题,如果干扰大到会影响有效弹道,那各国就不会用微秒级来计算延迟击发 ...

刚翻看了以前留存的GIF图片,mathew兄说的微秒级,应该是控制炮弹前后出膛、而炮口冲击波还未到的这段时间。是否有这可能?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5 15:01

wellbull 发表于 2015-3-25 14:05
刚翻看了以前留存的GIF图片,mathew兄说的微秒级,应该是控制炮弹前后出膛、而炮口冲击波还未到的这段时 ...

幸亏你今天问起这个问题,我才发现我的严重笔误,千分之一秒应是毫秒,而我常误植为微秒。像日本的发射延迟介于40-80毫秒,延迟是指电点火的隔开时间。

wellbull 发表于 2015-3-26 01:35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5 15:01
幸亏你今天问起这个问题,我才发现我的严重笔误,千分之一秒应是毫秒,而我常误植为微秒。像日本的发射延 ...

我没仔细看,直接当毫秒了{:78:}因为直觉就是毫秒级

我明白你说的延迟是击发,我意思是如你举例的日本延迟间隔为40~80毫秒,即为弹丸出膛时间差为40~80毫秒,是否即可避免弹丸间的干扰,又能避免炮口冲击波的干扰?

mathewwu 发表于 2015-3-26 12:59

wellbull 发表于 2015-3-26 01:35
我没仔细看,直接当毫秒了因为直觉就是毫秒级

我明白你说的延迟是击发,我意思是如你举例的日本延 ...

我没公式,只能从结果论。各国加装延迟线路后测试齐射散布落点都有大幅度改进,证明有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教联装或者三联装的不同口径火炮 炮间距多大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