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新学派的问题
本来之前是在七爷关于驱逐舰的帖子里问的,不知不觉歪楼了,本是在下之罪,连带西洋前辈的回复也一起遭了秧在这里先和七爷与西洋前辈道个歉,另外祝贺西洋前辈即将出版的新译著
————————————————————————————————————————————————————————————————————————
对于大英帝国这样拥有广袤殖民地和通商航线的海上大国,当然不能走新学派的路子,需要大量的巡洋舰和高速主力舰维护交通线以及保持对于殖民地的威慑但是反观意大利,虽然是海军五大流氓之一,但是其没有海外殖民地,海军力量也被完全封锁在地中海
而维内托的建造目的不是出于海军的正常发展,而是满足收买海军高层的目的
1:那么在二战技术条件下,放弃远海制海权,搞空潜快守卫近海,这种新学派的思路是否过时呢?
2:总有人将法国海军一战表现不佳的原因归罪于新学派的错误指导,请问这种论点是否正确呢?
费希尔就是走新学派的路子
法渣钱没德棍多,怎么拼?海军就是拼钱
德棍海军也没发挥什么作用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6-4-2 23:36
费希尔就是走新学派的路子
法渣钱没德棍多,怎么拼?海军就是拼钱
谢谢四爷的指教
费希尔在近海防卫,封锁英吉利海峡这方面的思路上确实是搞空潜快节省开支
同时战巡的目的是同时担当猎杀装巡的角色和利用远程优势炮力在海上会战中快速歼敌
以上来自西洋前辈的科普贴,不敢妄称是自己得出的结论
您的意思是
1:费老爹雄才大略,他看中的战略不是愚等小白黑得动的
2:法国人新学派的指导细想适应了本国国情,并无甚可指摘之处对么
望四爷指教
愚唯恐理解错了四爷的意思,复读出了错误的结论 没钱就不要想着搞大海军,好好空潜快守近海,这个思路放到现代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法国海军在一战被赋予的任务非常有限,这个不仅仅是海军本身规模的问题,跟地缘也有关——协约国在地中海打奥匈和土鸡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退一步讲就算一战法国搞了大海军,能干点啥?跑去北海给英国人打下手么? Stargazer986 发表于 2016-4-17 05:58
没钱就不要想着搞大海军,好好空潜快守近海,这个思路放到现代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法国海军在一战被赋予的 ...
986太太(づ ̄ 3 ̄)づ~~~
其实我的观点和你是一样的,认为新学派在任何时期放在一个弱国上都有可取之处
不过总有人黑新学派_(:зゝ∠)_
法鸡一战也确实不需要大海军_(:зゝ∠)_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16-4-18 23:58 编辑
法国海军一战前的战略转向,其背后的政治用意,是放弃与英国的海上竞争,把假想敌转为同盟国,而并不证明新学派的破产。简单的说,法国不可能在海上与英国为敌的同时,在陆上与德奥意为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做大死的战略部署。第三共和国低效的政治让这种战略布局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到1900年代,终于维持不下去了。
始自1880年代的新学派是完全针对英国的海军战略,是第三共和国海军难以割舍挑战英国这一历史欲念的产物,虽然理念很先进,但在政治层面上本身并不适用于外交环境相当恶劣的第三共和国。如果转变为以同盟国为假想敌,那么新学派战略对于海上贸易量很少的奥匈、意大利就很难起作用。如果奥匈、意大利的主力舰队联手挑战法国,夺取地中海制海权,则法国就会在战争中被孤立于盟友与殖民地。新学派战略的进攻远胜于防守,鱼雷艇、潜艇和岸炮可以守护海岸线,让敌人无法两栖进攻,却无法保护关键的交通线。这个任务只能由传统学派的主力舰队掩护理念来完成。
转向后的海军战略是在地中海内建立两强标准,也就是实力要是奥匈和意大利之和的强大海军,以此确保能在可能的决战中获胜,进而确保地中海到北非和黑海航线的畅通,便于法国从北非调集军队,并从海路支援巴尔干和俄国。
当然,这个设想在历史位面由于意大利的临阵倒戈和土耳其的意外参战而破产了。即便如此,这个海军战略转型仍然非常合理。
LeSoleil 发表于 2016-4-18 23:47
法国海军一战前的战略转向,其背后的政治用意,是放弃与英国的海上竞争,把假想敌转为同盟国,而并不证明新 ...
拜谢西洋前辈的指教!
能得到您这样将经济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综合考量的前辈指教,实在是愚之大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