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对德国装甲测试的疑问
北宅镇楼测试编号 入射速度 修正速度 炮弹情况 装甲情况
No.5426 1514英尺/秒 1534英尺/秒 穿甲失败,弹体碎裂 背面形成平滑凸起
No.5427 1549英尺/秒 1469英尺/秒 嵌入装甲10英寸,弹体碎裂 形成穿孔,产生层裂,装甲背面透光
No.5428 1644英尺/秒 1664英尺/秒 达成穿透,弹体完整,刚好落在装甲后方 形成穿孔,产生层裂
首先是这组数据
按520磅厚度修正后,厚度比520磅略低的德国装甲需要增加大约20英尺每秒的穿孔极限,而5427号反倒减小了80英尺每秒,似乎是英佬记录有误。同时,本人查阅了seven nana大佬的英佬资料原文,英佬确实是按照这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无疑低估了这块装甲的抗弹性能 根据以上比较结果,我们可以推得如下结论:就穿孔极限而言,在面对以30度角入射的英国15英寸Mark XVII B型穿甲弹时,编号No.27885的德国装甲相比同等厚度的英国装甲,具备50英尺/秒左右的优势。但需要注明的是,严格意义上说上述比较并非是完全公平的。
至于英国装甲的穿透极限,我们手头所掌握的资料并不充裕,因此为获得穿透极限数据,对编号No.9894的英国装甲进行了测试,其结果摘要如下:
入射速度 修正速度 炮弹情况 装甲情况
1439英尺/秒 1463英尺/秒 穿甲失败,弹体碎裂 背面形成平滑凸起
1504英尺/秒 1528英尺/秒 达成穿孔,弹体碎裂,碎块均落在装甲板前方 形成12.5英寸×14英寸的穿孔,产生42英寸×42英寸的层裂
1555英尺/秒 1582英尺/秒 达成穿透,弹体碎裂 形成20.8英寸×31.2英寸的穿孔,产生72英寸×50英寸的层裂
注意,第三组测试中,炮弹刚好落在装甲后方(言下之意就是炮弹刚好穿透装甲,再无剩余动能继续飞行了)。
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编号No.9894的英国装甲的穿透极限是1582英尺/秒(弹体受损)
而编号No.27885的德国装甲,估算得出的穿透极限则为1485±23英尺/秒(弹体完整)
以上对比测试昭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面对能够将其穿透的炮弹时,硬化深度较大的德国装甲并未能将炮弹磕碎,而硬化深度较小的英国装甲却磕碎了炮弹,并且在穿透极限上还有100英尺/秒左右的优势。
此外在此次测试中,当炮弹以1463英尺/秒的速度(依照实际厚度修正后的速度)击中这块编号No.9894的英国装甲时,会被装甲挡住从而无法达成穿孔。而这个数据与前文中提到的验收测试数据是相悖的,依照那次验收测试的数据,炮弹在1377±17英尺/秒的速度下既能达成穿孔,这其中是有缘由的。那次测试是在1943年6月30日进行的,当时第一发炮弹以1400英尺/秒左右的速度(依照实际厚度修正后的速度)打在了装甲的底部,并形成了冲塞。因此我们认为第二次试验中得出的数据,即1485±33英尺/秒的穿孔极限,应该更为接近这块装甲的实际性能。
随后英佬声称比较不公平,并拿出来这组远优于此前那次对比测试的数据,并且归因于冲塞,然而两次射击的间距似乎不足以使得冲塞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此处存疑 回复2楼
“5427号反倒减小了80英尺每秒”,是不存在的,原文中是增加了20英尺/秒
1469英尺/秒是我帖子中原先存在的笔误,实为1569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2004/25/235423pzpn5ne84a4my4ym.png 回复3楼
1377那次的关键不是冲塞而是打在了装甲板边缘,击中装甲板边缘时弹道极限会下降,作为装甲测试的衡量标准时,这种数据是不公平的,这是常识 seven_nana 发表于 2020-4-25 23:56
回复2楼
“5427号反倒减小了80英尺每秒”,是不存在的,原文中是增加了20英尺/秒
好,我了解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