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时代战列舰预留主炮升级空间的设计可行性多大
比如强行上个四联14英寸主炮,在设计时就做好将来升级三联16英寸甚至双联18英寸主炮的冗余度,条约一结束就直接进码换炮塔,省时省事。当然,其代价是新炮塔的装甲厚度多半达不到能挡住同级主炮轰击的水平。或者更狠一点,直接设计三联16英寸炮塔,但只装14英寸主炮,到时直接把炮塔吊出来进行改装,免得造成浪费。
都做过设想,例如英国的KGV,4联14寸炮考虑过改装。还有德国袭击舰3联280准备过改大口径双联炮。
但是这东西实际改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另外开发一套炮塔和火炮也很麻烦,基本战时就没真正搞。 当然可以,但实际上没有太多必要,条约卡死吨位了,你总不能开局造个8炮14寸改成4炮18寸吧(乐),条约吨位下小炮根本不是核心问题,总吨位才是 有一定价值,但总体性价比不高。比如本子最上级巡洋舰,本身设计时即考虑三联6.1寸换双联8寸。因为恰好在门槛上,实际战斗力有质的提升。美国战列舰设计一书也可以看到相似想法,四联14寸换装三联16寸。这个必须设计时就统一座圈标准。像德国那样后期想用双联380换三联283就相当麻烦。总得来说,特殊时代口径受限情况下不失为短期急速提升战斗力的有效办法。单独考虑性价比,长期战争全面动员时期就没有必要了。 这些都是野鸡思想
战列舰最值钱的部分,就是炮塔及其库存弹药储备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