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4
主题35
精华22
积分3404
金钱330
贡献28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1-8-17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169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根型建造计划经纬
因满洲·上海事变爆发,脱离国际联盟等的国际形势恶化等,军令部筹划从昭和9年度应开始新建舰计划,昭和8年6月14日军令部长与海军大臣进行了商议。
设想在昭和9~11年度的三年,建造包含二艘8450吨型巡洋舰的共计八四艘舰艇,这其中空母一艘和伦敦条约的11年度末之前不允许完成的舰艇,计划在昭和12年度内完成。
海军省与军令部商议后,和大藏省协议的结果,认可计划年度在昭和9~12年度的四年间,建造包含二艘8,450吨型巡洋舰在内的共计四八艘的建舰计划。这个就是所谓第二次补充计划(被称为②计划)的建舰计划,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并得到第六五帝国议会通过,转入实施。
根据②计划建造的二艘巡洋舰就是利根型。这二舰暂称舰名为第5、6中型巡洋舰,昭和9~10年开工被命名为“利根”、“筑摩”,昭和13~14年竣工。然而,与建造计划当时的大体上的最上型同型舰有很大地变形,四座主炮塔集中配置在前部,后部用作航空设施,作为装载五~六架水上侦察机的航空巡洋舰完成。
这样的四座主炮的航空巡洋舰的计划变更时期,以及把这样的军舰作为必要的兵术背景等,至今也不清楚。
利根型在最初时作为基准排水量8,450吨舰计划的,是由于下面的情况。即按①计划建造四艘最上型的时候,加上昭和11年度之前舰龄到期的“利根”(前代)、“多摩”等八艘代换吨数,有35,655吨的可建舰吨数。对此,因最上型计划为8,500吨,四艘需要34,000吨,还有1,655吨的富余。
另一方面,利根型设想对应昭和12年度舰龄到期的“北上”、“木曾”及“大井”的代换吨数15,300吨建造,增加使用①计划的剩余的话,建造可能吨数为16,955吨。如果与最上型同样吨数计划的话就是17,000吨,超过了;计划符合伦敦条约的规定少50吨为8,450吨。
在昭和8年6月军令部商议的阶段,利根型的主要目:基准排水量8,450吨,速度36节,续航力18节10,000海里,主要兵装15·5厘米三联装炮五座,12·7厘米高射炮八门,防空机枪一二挺,61厘米鱼雷单舷六射线(上甲板),弹射器二座,飞机四架。几乎与最上型同样的巡洋舰兵装,没有特别变化,速度低一节,替代是增大续航力。
这由于日本海军的兵术思想变化,对美邀击作战海面从以前的小笠原列岛远远地向东方转移,出于在舰队决战之前的夜战递减作战能投入重巡洋舰的考虑,增加续航力认为是必要的吧。
最上型是按照极为贪婪的要求计划的,但从实际的建造经验,比最上型小50吨的排水量,给予完全同等的性能·兵装之后,判断增大续航力是不合理的,也许是不是速度减去一节。
利根型从原计划向航空巡洋舰计划变更,推测是②计划预算成立的昭和9年3月左右,造船官的意见·想法对军令部的要求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被修改的吧。
根据这个修改,昭和11年当时利根型的主要目:公试排水量12,500吨,速度36节,输出150,000马力,续航力18节8,000海里,主要兵装15·5厘米三联装炮四座(减少一座),12·7厘米高射炮五座(增加一座),飞机六架(增加二架),弹射器和鱼雷兵装按原计划。主炮全部装备在前部,后部航空设施,这些要求实现并减少了续航力。关于进行这样修改的理由,有如下诸说。
(1)最上型的经验,这个标准的舰型装备五炮塔是武装过多,由此减少一座,集中配备在前部并强化防御和提高炮击命中率,后部用作航空设施。
(2)同时战列舰大和型也讨论了在前部集中配备手法的方案,事前实验的意义上设计变更为前部装备四炮塔,后部用作航空兵装。
(3)在舰队决战之前侦知敌舰队的所在行动,每时每刻报告动静任务的需要索敌·侦察巡洋舰,利根型为了这个目的而被修改。
(4)上述(3)的目的之外还加上作为旗舰指挥潜水战队对美舰队邀击递减作战的必要任务,利根型计划变更。
遗憾的是,这些究竟哪个是真相,现在也不清楚。此后,在建造中迎来了无条约时代,改主炮塔为20·3厘米联装炮,同时废除预定在后部中心线上装备的一座12·7厘米联装高射炮,对空机枪也修改为六座25毫米联装机枪。就这样,利根型作为20·3厘米炮装载舰竣工,成为日本海军完成的最后的重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