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淀型的建造计划经纬 日本海军从订立华盛顿裁军条约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在对美舰队邀击渐减作战中指挥潜水艇作战的潜水战队旗舰使用5500吨型轻巡洋舰。
大正12年,国防方针及所要兵力量第二次修订,确定了外战部队应整备八队潜水战队、各自的旗舰为轻巡洋舰的方针。即有必要整备作为潜水战队旗舰用轻巡洋舰八艘。可是,随着无条约时代到来,最终这个整备没实现。
昭和11年,由于裁军条约失效,无条约时代来临,对应的国防方针及所要兵力量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确定的方针是外战部队整备七支潜水战队、各自配备新的6000吨型轻巡洋舰作为旗舰。
因为潜水战队旗舰用七艘轻巡洋舰是必要的,现在的5500吨型已老朽化,能力也不充分,预定昭和16~21年度实施的新军备后期计划中,设想新造全部七艘。
象叙述过的阿贺野型的建造经纬一样,新军备后期计划被加快实行,作为先锋,实施了昭和14年度海军军备充实计划(④计划),据此建造期待的二艘潜水战队旗舰用轻巡洋舰。
昭和11年,军令部进行④计划舰的预备讨论时,方针是潜水战队旗舰用轻巡和水雷战队旗舰用舰同型,这个轻巡洋舰暂称舰名W03型。关于W03型的概要,参照阿贺野型的建造经纬。
④计划中还要建造大续航力的巡潜型和兼水上高速度的海大型甲·乙·丙型大型潜水艇,随着渐减作战进行前进至海面区域到中途岛方面,指挥这方面作战的潜水战队旗舰必须搭载长距离高速水上侦察机,侦察力强、通讯指挥设施完善的军舰。
昭和13年,变更了以前的轻巡讨论方针,计划新的潜水战队旗舰专门任务是航空侦察力量强有力的轻巡洋舰,这个舰种称为丙型巡洋舰(巡丙),同年6月④计划建造的巡丙暂称舰型名为W105型。
军令部对W105型的性能·兵装要求如下表左端表示,还加上能迅速连续弹射搭载的长距离高速水上侦察机,要求作为潜水战队旗舰小型高速,通讯设备充足,有水中听音机和水中信号器等。
对此要求,舰政本部汇总了设计概案,是如下表第二栏表示要目·兵装的高速水上机母舰型式军舰,计划在后部船体内部设置飞机库收容四架高速水上侦察机,剩下的二架分别搭载系止在后甲板上设置的二座弹射器上。
④计划的潜水战队旗舰设计经纬
原计划 修改设计案
项目 军令部要求 设计案 (C-42) 航空巡洋舰案
基准排水量(t) 5,000 6,600 8,200 10,600
公试配置量(t) 9,800
动力输出(轴马力) 110.000
速度(Kt) 36 36 35
续航力(Kt-海里) 18-10,000 18-10,000 18-8,700
主炮 — — 15.5cm3联装炮2座 15.5cm3联装炮2座
高射炮 12.7cm炮8门 12.7cm炮8门 长10cm联装炮4座 长10cm联装炮4座
25mm机枪 18挺 联装8座 12挺
高速水上侦察机 6~8架 6架 6架 16架
弹射器 有 2 1 2
飞行甲板 — — — 有
本概案在昭和十三年九月八日的技术会议上提出,航空本部要求改善航空设施,军务一科长认为只有高射炮兵装,与敌人巡洋舰和驱逐舰遭遇也不能应战,意见是主炮配备从最上型取下的二座15·5厘米三联装炮,后部装备发射管。W105型计划修改后再设计。
这个修订的设计概案(基本计划番号C-42)的要目·性能,如上表左面第三栏表示的那样,与原案有很大地变化,大型化了。基准排水量8200吨,搭载15.5厘米炮六门和高速水上侦察机六架,由后部的大飞机库收容五架,大能力弹射器一座,是航空巡洋舰型式的军舰。
这个设计案提交给技术会议,有意见主兵装的高速水上侦察机开发要在军舰竣工之前完成,同时水上侦察机在一○小时高速飞行结束后返回时,因天气变化相当情况下不能着水,基于航空母舰型式或飞行甲板的航空巡洋舰型式,计划怎样使用舰侦等。这个缘故,舰政本部设计了象上表右端表示的,有飞行甲板的航空巡洋舰。
修订设计案(C-42)和航空巡洋舰案这二个方案提交给高等技术会议,进行比较讨论。
其结果,航空巡洋舰方案作为航空母舰缺陷很多,作为巡洋舰防御及其他的方面多不完备,决定采用修订设计方案。
④计划决定建造的二艘巡丙,暂称舰名第136、第137号舰,以后前者被命名为“大淀”,后者预定舰名“仁淀”。
计划二艘共同在吴兵工厂建造,“大淀”于昭和17年度竣工、“仁淀”于18年度竣工。“大淀”被实际建造,按计划完成,“仁淀”由于中途岛海战败北后的造舰计划修订,最终未开工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