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重巡洋舰概念的定位?
今日见到宝剑大叔来我论坛一游突然想起前天本人于某论坛与宝剑大叔交流时,宝剑大叔言及重巡洋舰系伪概念,语出惊人,理由确凿,过程不便叙述。然宝剑大叔的结论是:“重巡洋舰系伪概念,原教旨主义者无视万恶的条约!”诸兄对此有何评论高见? 乡绅制度支持者的迂腐之见而已 没有条约限制,也不会拘泥于1W吨排水和8寸火炮,当然是百家争鸣了。古鹰肯特和彭萨科拉之流妥协来回,几个顾此失彼的乙等残废
37年后除了米妖国,哪个海军强国有心思造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条约产物啊,轻巡不也能造成大船,就是一个概念游戏 条约约束下的畸形概念而己 回复 牧月 的帖子
万恶的条约下的产物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0-11-20 22:14 编辑
如果没有条约的话,估计到了1920-1930年代,海上跑的除了战列舰,战巡外,就是排水量2万-3万吨,装备10-12寸火炮,跑30节左右的装甲巡洋舰了。。
PS:个人认为,重巡本身就是个非正常进化的产物,所以他本身不代表着战舰发展史的正确发展轨迹。所以说,这根本就不是伪不伪的问题。而是一个进化失败的产物。
条约CA普遍是一个怪胎,1万吨排水量,根本无法满足火力和防护以及速度的均衡配置,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火力和航速,牺牲了防护性能,最终产生了纸一般薄弱防护性能的条约CA。与火力根本就不相称!
现在看起来,1万吨的排水量,如果能够做到火力与防护能力均衡,最多就是6吋CL的水平,像英美日和战后苏联的大型CL,都在这个吨位左右!
而8吋炮的CA如果想做到火力与防护均衡,必须至少达到1.5万吨的排水量,希佩尔和巴尔的摩这种性能相对均衡的CA的排水量都是如此。再低的排水量肯定无法同时满足火力与防护的均衡。
而且,按照一战前的BB对抗的发展规律,CA的主炮口径肯定不会局限于8吋炮,1-1.5万吨排水量,为了压倒对手,主炮口径和排水量肯定会像BB那样不断扩大,20、30年代首先出现的应该是装备10吋炮,排水量2-2.5万吨的CA,接着会出现的是装备12吋炮,排水量3-3.5万吨的CA。
CA的主炮口径和排水量不断加大的趋势很明显,这一趋势发展下去,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CA不好说,但是随着BB达到6-7万吨,出现像大和,蒙大拿,H级,苏联级那样的巨怪,CA的排水量扩大到3.5万吨以上,主炮口径达到12吋以上,也不是一个幻想!
所以说,阿拉斯加,超甲巡,69,82, 0级,P级,1047,都是CA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非所谓的BC复活!其实质不是BC而是CA! 回复 晓攻夜习 的帖子
按照二战满大街的高速BB,30节已经不是重火力防护战舰的难题了,但是对于主机功率来说,在30节以上进行速度增加会有巨大的难题,提升一倍的功率也未必有很大的速度提升空间,最终的结果,那种黑历史的CA执行类似破交和反破交任务,速度高于当时假想对手的主力舰即可,主炮口径与防护不会一味增加,否则岂不都是赤裸裸的战列舰了……最终大家都玩不起了,还是会回到桌子上的 希尔达维亚帝国的决策层早在1930年就做出了不建造条约型重巡洋舰的方针,只是建造了1艘排水量8000吨、装备6门203MM炮的赞塔号和斯邦海军上将号,以及6000吨级、装备4门203MM炮的阿斯佩恩号,1935年,帝国海军决定建造四艘19000吨级巡洋舰,即斐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级(又称为海军司令级)240MM的主炮8门,航速达到34.5节。 本帖最后由 xike1 于 2010-11-21 11:37 编辑
存在并不一定合理,但必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原因及影响。“不合理”仅为相对,CA的更大作用是间接将轰轰烈烈的海空大战推向二战舞台。 战舰其实可以参考陆军的车族,非主力舰搞成多用途通用平台,巡洋舰就可以是一万五千吨,四炮塔,分别可以互换三联6寸,双联8寸,单装15寸。再弄个八千吨级的,作为防空反潜平台。 再怎么发展,到最后全部完败给航母和导弹 条约就不应该限制单舰性能,只需要限制总吨位就可以了。
限制总吨位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但限制单舰性能是限制人类技术的发展。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0-11-21 0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希尔达维亚帝国的决策层早在1930年就做出了不建造条约型重巡洋舰的方针,只是建造了1艘排水量8000吨、装备6 ...
女皇老妹又在架空嘛了?:$ 回复 巴掌 的帖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美国有巴拿马运河,所以要把战列舰的吨位控制在35000吨;英国不喜欢别人玩破袭,所以要把巡洋舰的吨位规定在10000吨。 重巡洋舰要干很多雷击反雷击的打杂工作,必须要控制造价以保持数量,2-3万吨的大家伙是不会出现的,2万吨顶天了。 巡洋舰还是雷击王道。这个吨位也就折腾个8到10寸炮,威力尴尬,比5、6寸强,也没强多少,比起BB就差太远了…… 有的人不想在海军假日闲着,折腾了这个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