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水下战列舰”即战列防护思路的大型潜艇是否可行?
本帖最后由 zhaoshuais 于 2010-11-22 10:57 编辑设计思路:战列舰思路移植到潜艇上,大吨位重防护强火力.
好处:坚固的装甲和舰体结构使深水炸弹起不到杀伤作用,同时因为结构极其坚固,可以潜到上千米以下的深水区,导致现有探测手段也几乎失去作用.同时参考战列舰设计的防鱼雷隔舱还可以承受多颗鱼雷的打击,不象现在的潜艇,被鱼雷命中就直接挂掉.同时,因为吨位大,可以搭载大量导弹,一次发射就足以把上千个弹头扔到敌国领土上,把敌国变成燃烧地狱。
水面上有飞机有导弹,但水下呢?一艘坚固的巨舰可以下潜上千米,可以硬扛深水炸弹甚至鱼雷的攻击,虽然巨炮只能换成导弹,但防护方面却可以继承战列舰的优良传统。甚至,如果安装飞行甲板,这种大型潜艇在浮出水面的时候还可以起降飞机。
而且,大型潜艇可以搭载大量人员设备,它的大潜深,可靠防护和大吨位可以确保这些人员在艇上安全存活到核冬天结束,而保存关键的技术人员和设备显然很有利于核战后的重建。
战“列”在什么地方? 肯定不可行……话说这是我只读了第一句后下的结论,不要说我态度有问题,呵呵。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0-11-22 12:59 编辑
楼主的思想如果要实现,必须保证耐压壳和非耐压壳都有相当厚度的装甲,这样的潜艇还能下潜上浮的话,地球上的材料恐怕难以满足要求。 本帖最后由 四联装 于 2010-11-22 18:38 编辑
下潜千米深度(还能上浮:lol),又能达到理想的装甲防御......
只有钛合金和超高强度钢才行了。
可惜这都不是二战时期的地球的科学技术。
顺便说一句,在目前科技水平下,比强度最大的金属材料,还是超高强度钢,而不是钛合金或者铝合金。 回复 zhaoshuais 的帖子
惊人的设计,无限的遐想,可怕的威力,注定的结局。 超甲巡 发表于 2010-11-22 1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zhaoshuais 的帖子
惊人的设计,无限的遐想,可怕的威力,注定的结局。 ...
潜下去上不来 其实我是考虑用现代技术造……毕竟大吨位对改善防护和结构强度肯定有帮助。
而且,就算这个思路无法实现,能否参考浅水重炮舰的思路,在某些大型潜艇上配备大口径舰炮,毕竟现在的火炮炮弹也能装备制导装置,而且雷达火控也已经很精确,覆盖距离也足够远,如果静音性能好,能潜到3万米以内发动偷袭,制导炮弹其实比鱼雷更可靠,火力投射能力也更强(毕竟现在的装填速度也比二战时快了),现在的这些DD只要被命中一发大口径炮弹下场肯定是被秒,CV也很难扛住一次齐射,而且还能执行海岸炮击任务,掩护抢滩的登陆部队,如果雷达发现敌机或导弹,就紧急下潜。 zhaoshuais 发表于 2010-11-23 0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是考虑用现代技术造……毕竟大吨位对改善防护和结构强度肯定有帮助。
而且,就算这个思路无法实现, ...
天啊~我不知道你这个潜艇的防护水平如何,但是我肯定你的战列潜艇无论如何都无法扛住前苏联那个BT的超级核弹头鱼雷。
奸星舰 回复 风之旋律 的帖子
用核弹当然没办法防,但对付普通鱼雷还是很轻松的,单是潜深就可能让普通鱼雷无法使用,毕竟普通鱼雷的结构强度无法承受深水压力,但这艘潜艇显然可以。
而且,如果能下潜一千米以上,发现都是个大难题。 潜望镜深度就40多米潜深了在狭小海域怎么作战啊,既然潜水就要突出一个打不过就跑的骚劲来作战区域限制太大了 回复 信玄公 的帖子
确实,在浅海这个设计会处处受制,但在超过一千米深的深海,强防护,坚固结构所到来的大潜深就会成为巨大的优势,目前的鱼雷应该还没有能深入水下一千多米的。
毕竟,以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结构强度带来的大潜深本身就是最好的防护。即能隐蔽自己,又能防鱼雷。 难道用冲撞吗:o 搞不好浮不起来的 回复 lieven 的帖子
潜艇的主要对手是DD,浅海适合DD反潜,陆基声纳,反潜机也是大问题,相反,大洋深处反而有利于潜艇的隐蔽,毕竟DD和反潜机都要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尤其是南半球的某些冷僻海域,海面上甚至有冰山和暴风,类似这样的,极端不利于反潜的地理条件才是最适合它活动的战场。 本帖最后由 oOuOo 于 2010-11-24 02:57 编辑
如果是攻击型我的主张和楼主恰恰相反,我认为攻击型潜艇应该尽最大可能小型化才能突出其隐蔽优势——
“水下鱼雷攻击机”概念设计: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011/24/024050g2tst0lggpnpel4i.jpg
攻击战术示意:
http://www.warships.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011/24/024056ru42m4wp6u6bpvem.jpg
由母舰/母艇施放,蛙人操纵挂载鱼雷的“攻击机”抵近目标后由前继引导,主攻雷下潜至目标舰下方,蛙人操纵由下至上垂直雷击目标,鱼雷发射后机体可作为蛙人的潜推器返航;或者大集群隐蔽在海床上,待目标抵达上方水域时展开海底饱和奇袭。
楼上这示意图是攻击静止目标吧,对移动的目标不可能在其下方垂直上升的 呆头雁 发表于 2010-11-24 07: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上这示意图是攻击静止目标吧,对移动的目标不可能在其下方垂直上升的
他这个图怎么看怎么像意大利的蛙人部队……不过如你所言,攻击移动的目标还是非常困难的。 呃,这是一个初步的概念设想,如果应用到实际建造,肯定会考虑攻击移动目标,解决方案有两种:
1. 突防型-
每波饱和攻击由母艇施放15至20枚,每枚之间由线缆牵引,最前方的一枚在贴近海面的深度以50-70节高速航行,后继的攻击小组跟随线缆的牵引各自在不同或一致的深度潜航,先前那枚贴近海面的引导雷驾驶人可通过小型潜望镜观测目标的移动方向随时采取机动,如果发现小组已经暴露既可以选择取消/改变攻击计划,也可以通过线缆通讯的方式通知攻击小组其他方案。如果第一枚被击沉,后继的第二枚则可以切断与前面的线缆,上浮至贴近海面的高度成为新的引导雷。
2. 伏击型-
每波攻击施放后,全部下潜至海床深度关闭推进器座沉隐蔽,若干蛙人离开驾驶舱上浮至海面观测,待目标接抵近攻击区域后通知海床待命鱼雷展开垂直饱和雷击 楼主知道实用潜深1000米需要多厚的耐压壳?这个耐压壳还要抗深弹爆炸冲击,需要多大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