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4:59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其实用初中物理就可以估算的吧?
衣阿华炮管长20米,9颗炮弹共重11.03吨,舰体重最小(标准排水量)也要4 ...

你这种算法,忽略了火药燃气的巨大能量!
能推动飞机超过音速的燃气动力,居然就这么被无视了?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5-21 15:08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其实用初中物理就可以估算的吧?
衣阿华炮管长20米,9颗炮弹共重11.03吨,舰体重最小(标准排水量)也要4 ...

你的公式用错了,mv(冲量=质量*速度)不是ms(质量*位移)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22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5-21 15:33 编辑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5-21 15: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的公式用错了,mv(冲量=质量*速度)不是ms(质量*位移)

我是用动量守恒定理的推论,“系统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质心位置不变”计算的。
直接列式:向右侧运动的小质量物体——炮弹的m乘以位移s,等于向左侧反冲的大质量物体——舰体的M乘以位移S。
这样算最简单最直接。

cxy1223 发表于 2013-5-21 15:23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4: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种算法,忽略了火药燃气的巨大能量!
能推动飞机超过音速的燃气动力,居然就这么被无视了? ...

全装药也就是300kg的spd,到了膛口燃气速度和炮弹初速一致,随后会形成一个半球状的压力波,总的后座冲量也不会大过炮弹本身。

cxy1223 发表于 2013-5-21 15:23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5-21 15: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的公式用错了,mv(冲量=质量*速度)不是ms(质量*位移)

因为两者的t是一样的,所以用位移表示也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cxy1223 发表于 2013-5-21 15:27

主题里的图船的方向有变化是因为摄影的飞机在向前飞,这样飞机和船的相对位置就变化了。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27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4: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种算法,忽略了火药燃气的巨大能量!
能推动飞机超过音速的燃气动力,居然就这么被无视了? ...

我确实忽略了火药气体的动量。
不过火药气体的动量尚没有炮弹的大,对结果的数量级没有影响。因为火药重量不及炮弹的1/4,喷出速度仅略超过炮弹,远未到炮弹速度的2倍,即火药气体动量不及炮弹的1/2。
也就是说即使考虑火药气体动量,舰体横移结果也仍然是毫米级的。

M老给的链接中就计入了火药气体和其它方面影响,你可以详细看看。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36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确实忽略了火药气体的动量。
不过火药气体的动量尚没有炮弹的大,对结果的数量级没有影响。因为火药重 ...

很疑惑,按你们的算法,63式水陆坦克装85毫米炮没那么难嘛?

记得杂志上介绍过,说是63式之前,没有安装85炮的,
是因为专家们经过计算,十几吨的车体,如果装85炮,开火的后坐力会造成翻车!
后来中国专家研究后坐力曲线,采取措施,才成功装上的,
现在的新水陆坦克装105炮也是根据这个方法。

按你们的计算,85的后坐力相对10几吨车体的重量,根本就可以忽略了!

cxy1223 发表于 2013-5-21 15:37

有一个准确的计算方法,需要膛压变化曲线,然后按时间积分,再乘以0.203*0.203*pi,就可以准确的算出后座冲量。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42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疑惑,按你们的算法,63式水陆坦克装85毫米炮没那么难嘛?

记得杂志上介绍过,说是63式之前,没有安装 ...

“翻车”是力矩的作用,“位移”仅仅是力的作用,没有可比性。
如果这九门舰炮安装在甲板以上100米高的地方,齐射之后真有可能导致衣阿华翻船。
可是衣阿华的稳性设计足够抵抗主炮齐射的力矩,所以只需要算位移就行了。

题外话:这个“装85炮射击会翻车”的说法可靠吗?来源是什么?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45

cxy1223 发表于 2013-5-21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个准确的计算方法,需要膛压变化曲线,然后按时间积分,再乘以0.203*0.203*pi,就可以准确的算出后座冲 ...

用这个公式 mv(冲量=质量*速度) 计算85炮的后坐力,能达到十几吨的装甲车体翻车的程度吗?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5-21 15:47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用动量守恒定理的推论,“系统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质心位置不变”计算的。
直接列式:向右侧运动的小质 ...

炮弹到炮口之后还会继续移动(760m/s),舰体也会反方向移动。你计算的舰体位移,只是炮弹还在炮膛内的一瞬间的位移。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5-21 15:48

cxy1223 发表于 2013-5-21 15: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两者的t是一样的,所以用位移表示也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炮弹到炮口之后还会继续移动(760m/s),舰体也会反方向移动。你计算的舰体位移,只是炮弹还在炮膛内的一瞬间的位移。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48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翻车”是力矩的作用,“位移”仅仅是力的作用,没有可比性。
如果这九门舰炮安装在甲板以上100米高的地 ...

但63式之前,确实水陆坦克的火炮最大才76毫米(苏联的),而当时苏联主战坦克的火炮口径已经100毫米了。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53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翻车”是力矩的作用,“位移”仅仅是力的作用,没有可比性。
如果这九门舰炮安装在甲板以上100米高的地 ...

你这话提醒了我。
战舰水下部分7-8米,炮塔开火后,不是使整艘舰后座,
而是有一个力矩,使整舰是呈翻转状态(也就是正面看左右摇摆),所以水线部位才会出现横移的现象。
只是使整舰摇摆,而不是横移。似乎更准确一点?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54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这个公式 mv(冲量=质量*速度) 计算85炮的后坐力,能达到十几吨的装甲车体翻车的程度吗? ...

算力矩需要地面支点到炮身轴线的距离。
你把详细数据给我,我算一下。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56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3-5-21 15: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炮弹到炮口之后还会继续移动(760m/s),舰体也会反方向移动。你计算的舰体位移,只是炮弹还在炮膛内的一 ...

即使炮弹已经飞出了1千米,舰体后座距离也不过:
1000X11.03/45000=0.245米。
这还是不计水对舰体的阻力情况下得来的。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57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话提醒了我。
战舰水下部分7-8米,炮塔开火后,不是使整艘舰后座,
而是有一个力矩,使整舰是呈翻转 ...

如果有较大幅度的翻转,就容易看出来了。
你找找衣阿华射击的视频看一下,其实仍然是看不出明显翻转的。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6:01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算力矩需要地面支点到炮身轴线的距离。
你把详细数据给我,我算一下。

水陆坦克车身较轻,很难承受制式105毫米坦克炮的巨大后坐力(达30多吨)。
为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专门为63A量身定制了威力和精度不变的低后坐力、轻量化的新款105毫米坦克炮。
为降低炮重和减小后坐力,新炮运用了不少新技术:
首先是把身管与炮尾的连接方式由长套筒连接改为连接筒直接连接,身管外形局部减薄,重新设计了摇架、炮尾、驻退机、复进机、防护板和耳轴等部件,使火炮的全重一下子就降低了300多千克。
其次是增加后坐长度,安装了新设计的高效率炮口制退器,使火炮的后坐力降低到与63A战斗全重基本相当的水平上,为轻车扛大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jlsrc 发表于 2013-5-21 16:10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5-21 15: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有较大幅度的翻转,就容易看出来了。
你找找衣阿华射击的视频看一下,其实仍然是看不出明显翻转的。 ...

并不明显啊,3座主炮齐射,才这么点位移(相对舰体宽度),大点的风浪也能造成这么大的摇晃了吧?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俾斯麦主炮/MK7对比引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