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19 06:19

讨论一下主教防御结构的改进和理想的水下防御

本帖最后由 诸神黄昏 于 2013-10-19 06:26 编辑

个人比较喜欢公鸡和面条的设计风格,假设二战没有爆发继续进行着军备竞赛建造新舰,法国该如何改进战列舰的设计?下一代理想型战列舰应采用什么样的防御结构?
鄙人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想法
改进主要集中在垂直防御和水下防御
1垂直防御方面学习面条,将主装改为剥被帽设计。
2主教水下防御的遗憾是较深部位不具备水中弹防御能力,为了具备防御水中弹的能力,加厚泡沫橡胶后方的舱壁厚度,并采用渐减厚度设计。(类似于大和的水下防御结构,但是和主装连接处需要重新设计)
3减小主装的厚度将倾角加大至20度。

假设建造新舰采用上述改进,新研发一款类似于阿尔萨斯的战列舰,并为新舰研发50倍径的380,采用前二后一,中间带装甲隔板的4联装设计。能否做到在16000-25000免疫mark7(1944换弹之后),航速32,并将标排控制在50000一下。
抛砖完毕,请各位赐教,谢谢。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0-19 17:46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0 14:10 编辑

1)采用剥被帽设计确实不错,我的意见是,可用可不用。剥被帽设计也好,普列赛系统也好,都属于比较前卫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有风险的,如果能接受风险,就采用这种设计,如果从保守稳妥的角度出发,用传统的单层主装也可以。不过论防护效能的话,显然是剥被帽设计比较高。

2)我画了个图,蓝色的是原先的防雷装甲,红色的是泡沫橡胶后方的舱壁,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打算把这层舱壁装甲化?具体厚度你打算设为多少?



3)20度很好。


除了强化对水中弹的防护能力,增强主装的防护能力之外,我认为水平防护也可以改善一下。

我认为黎塞留级的下层水平装甲的厚度太大了,水平段40mm/倾斜段50mm,这个厚度高不成低不就,挡崩落碎片绰绰有余,可以挡住炮弹爆炸产生的绝大部分破片,但是挡不住炮弹,有可能会被击穿主装甲带或上层水平装甲的炮弹直接贯穿。与其这样设计,不如把动力舱和弹药库的上层水平装甲全部加厚至175mm,而下层水平装甲削薄至水平段20mm/倾斜段30mm


谈谈16km~25km的免疫区目标

垂直防护16km外免疫换弹后的16寸Mark 7的目标,即便是大和的410mm主装也达不到,估计需要420mm/20度倾斜的英国CA才能达到要求,因此单层主装的设计显然很难达成这个要求。

如果采取剥被帽设计的话,参考维内托的设计模式,外板80mm应该就够了,主装估计需要280mm/20度的英国CA。

如果参考Nathan Okun的理论的话,那外板有40mm就绰绰有余了,不过主装应该需要相应得加厚。

水平防护25km内免疫换弹后的16寸Mark 7的目标,这个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160mm的美国Class B或者英国NCA应该就够了,175mm更是足以在27km以内做到免疫。

flyman33 发表于 2013-10-19 23:02

法国战舰还有个问题,就是副炮座圈和弹药库之间薄弱的装甲,这个LZ打算怎么处理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19 23:20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0-19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采用剥被帽设计确实不错,我的意见是,可用可不用。剥被帽设计也好,普列赛系统也好,都属于比较前卫的 ...

水下部分:我打算将红色部分装甲化,上端190mm逐渐削弱到下端45毫米整体带有14度倾角(后面的空仓和油仓要修改形状)。原先的防雷装甲作为在极端情况下的最后一道防线,比如防御水中弹的弹片和水下主装甲的残片,如果可能的话减弱到25毫米以下。新增加的装甲会增加不少重量,我打算加厚外部的泡沫橡胶层增加浮力(类似于战后让巴尔做的改进)
水平防御部分:保留原先穹甲用来挡弹片和防水,也想过加强主水平装甲,如果稳性允许,就削弱穹甲加强主水平。(在27km面对Mark7但愿不会发生让巴尔面对Mark6那诡异的悲剧)炮塔脑门儿也要改一改,换成均质装甲。
垂直部分:看来做到16000米免疫需要付出的重量代价太大,准备改设计把免疫区下界外推到18000。

新船的架空背景如下,假设二战晚爆发几年,新船44年底或45年初服役,配置3座带射击延迟装置的四联新款50倍径380,剧本基本依照历史,新舰作为达尔郎的主心骨最后加入盟军阵营,在此期间有机会与德,意,英,美,日等国潜在对手交战(公鸡真悲剧)。新舰设计目标为5万左右的排水量面对衣阿华,狮子,H-39能略占优势。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0-19 23:29

堵漏神教,450大炮,哈哈哈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0 00:04

flyman33 发表于 2013-10-19 2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法国战舰还有个问题,就是副炮座圈和弹药库之间薄弱的装甲,这个LZ打算怎么处理 ...

取消152mm副炮,统一用130mm高平两用布置在两侧。让副炮离主炮塔远点。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0 00:07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0-19 2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堵漏神教,450大炮,哈哈哈

损管队表示,如果敢采用堵漏神教的设计他们就罢工,甚至投靠戴高乐。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0-20 00:33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10-19 17:35 编辑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19 1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损管队表示,如果敢采用堵漏神教的设计他们就罢工,甚至投靠戴高乐。

排水主力是蒸汽水泵,损管队算个球,全体塞进主炮齐射毙了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0-20 14:17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1 08:40 编辑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19 2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水下部分:我打算将红色部分装甲化,上端190mm逐渐削弱到下端45毫米整体带有14度倾角(后面的空仓和油仓 ...
把不易变形的大厚度装甲放在如此靠近舷侧的位置,比较危险吧,有可能会被鱼雷炸碎,产生大量的破片。

一般来说具备一定厚度的防雷装甲,都是设置在防雷系统的最内侧或者相当靠近最内侧的位置的,外侧只能设置一些较薄的,且强度较低延伸性较好的钢材作为隔板。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10-20 16:42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19 2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水下部分:我打算将红色部分装甲化,上端190mm逐渐削弱到下端45毫米整体带有14度倾角(后面的空仓和油仓 ...

如果把红色部分装甲化的话我不看好,因为一旦鱼雷撞上,可能会把这层装甲炸出大量碎片,你后面的薄钢板可不一定能挡住这些碎片,我还是习惯先薄后厚

suoshuihu 发表于 2013-10-20 17:31

本帖最后由 suoshuihu 于 2013-10-20 17:32 编辑

我认为防雷舱不应该设置较大厚度的装甲,对于主装高度不够的BB,适当下延就够了,而且大部分BB高度都足够
以北卡为例,北卡主装高度不小,但是正常作战时大部分已没入水下,已有一定的水中弹防御能力
北卡弹药库段防雷舱有装甲,结果中雷后深受其害,虽然装药量超标,防不住很正常,但是那块装甲肯定是助纣为虐。。。

我的意见是:为了防御出现概率并不大的水中弹而在防雷舱内布置厚装甲,甚至将主装延伸到底的做法将削弱防雷能力(1912年6月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是本末倒置的。。

a5mg4n 发表于 2013-10-20 22:28

suoshuihu 发表于 2013-10-20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为防雷舱不应该设置较大厚度的装甲,对于主装高度不够的BB,适当下延就够了,而且大部分BB高度都足够
...

水中彈的出現概率不算小吧?
丹麥海峽互抽時兩邊都有挨上
普羅旺斯因為這個領盒飯去了
霧島更是吃了一大堆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10-20 22:36

suoshuihu 发表于 2013-10-20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为防雷舱不应该设置较大厚度的装甲,对于主装高度不够的BB,适当下延就够了,而且大部分BB高度都足够
...

水中蛋的防护是必须的,而且它出现的概率不少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2 19:26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0-20 14: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不易变形的大厚度装甲放在如此靠近舷侧的位置,比较危险吧,有可能会被鱼雷炸碎,产生大量的破片。

一 ...

看来,改防护结构需要大手术了。如果将液舱和空舱移动到水下主装外侧,主装位置向内移动,同时维持原有的防御纵深,可能结构上更像南达科塔和衣阿华了,主装最后变成了内置装甲带。像大和那样的结构,如果为了增加防雷能力,增加外部液舱和空仓的纵深,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导致主装向内收缩变成内置(因为水下部分过于膨大超出上部最大宽度时,不如做成像衣阿华那样的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内部空间和甲板面积)。
顺便问一下,您这边有没有关于大厚度水下装甲遭遇鱼雷攻击时的损伤案例?(除了大和级那个因为自身结构缺陷的案例)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2 19:31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10-20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把红色部分装甲化的话我不看好,因为一旦鱼雷撞上,可能会把这层装甲炸出大量碎片,你后面的薄钢板可 ...

如果改为将原先蓝色部分加厚也不太可行,如果对蓝色部分全部加厚重量代价太大如果只对蓝色部分下端加厚防御水中弹,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遭遇鱼雷攻击时,蓝色部分下方(高度低于外侧主装部分)由于增加了防水中弹装甲整体不易形变导致爆炸能量集中到上部没有加厚的部分。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0-22 20:12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2 20:15 编辑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2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改防护结构需要大手术了。如果将液舱和空舱移动到水下主装外侧,主装位置向内移动,同时维持原有的 ...

只有美日两家采用过大厚度的水下装甲,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的全部8艘舰都没有中过鱼雷,大和也只有主装中雷那次有较为详细的战损分析。

北卡罗来纳级的弹药库段有比较厚的防雷装甲,且也有现成的中雷战损案例,但其装甲厚度也没有南达/衣阿华/大和那么厚,我觉得没有很大的可比性。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10-22 22:35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2 19:31
如果改为将原先蓝色部分加厚也不太可行,如果对蓝色部分全部加厚重量代价太大如果只对蓝色部分下端加厚防 ...

由厚到薄而非由薄到厚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2 22:52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10-22 2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由厚到薄而非由薄到厚

你说的是指全部高度的由厚到薄?我的意思是蓝色部分只对可能被水中弹命中的下半部分加厚,采用上端厚下端薄的设计,会存在鱼雷爆炸能量集中的问题。如果全高度都采用由厚到薄的设计重量代价又太大了,而且蓝色部分上半部分太厚也是浪费,水中弹打不到那个位置。

akagizuo 发表于 2013-10-23 03:47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0-20 14: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不易变形的大厚度装甲放在如此靠近舷侧的位置,比较危险吧,有可能会被鱼雷炸碎,产生大量的破片。

一 ...

对,刚性的装甲板暴露在鱼雷的直接冲击波下就是找死
鱼雷的破坏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变形,不可能硬抗下来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10-23 22:42

诸神黄昏 发表于 2013-10-22 22:52
你说的是指全部高度的由厚到薄?我的意思是蓝色部分只对可能被水中弹命中的下半部分加厚,采用上端厚下端 ...

建议加倾角,其它我再看下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一下主教防御结构的改进和理想的水下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