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4-1-21 13:25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3: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事情背后从来不提携带火箭弹后机动能力大幅下降的战斗机还没接近轰炸机编队就被护航战斗机轻松痛打驱散 ...

这个组成包括外围的护航战斗机,战斗机和火箭机的比例大概是1:1或者2:1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4-1-21 14:04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4-1-21 14:06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4-1-21 1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组成包括外围的护航战斗机,战斗机和火箭机的比例大概是1:1或者2:1 ...

至少要达到4:1才够。你因为你的火箭弹载机本身就等于是你们编队的轰炸机,如果你的搭配比例是1:1的话,人家完全可以无视你的护航机,以一击即脱的方式攻击你的火箭弹载机,让你的火箭弹载机受损或者让其丢弃火箭弹,敌人护航飞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且还是那句话,同等的火箭弹,对敌人轰炸机的威胁程度绝对不如大口径的机炮,30毫米以上的机炮对轰炸机的毁伤效果极其可观,而且命中率比火箭弹高的高的多,而且载弹量也更大。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4:43

本帖最后由 heavyer 于 2014-1-21 15:01 编辑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咋个双发并列单桨法?不理解。

我有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给飞机上个串列布局的转子发动机,一根桨轴上 ...

水平对置活塞发动机,倒鸥翼,两台发动机成倒V型,交汇部分位于瘦削的机身内,交汇形成的夹角空间形成的整流机身部分用于容纳大型进气口和相应的大型液冷主散热器、中冷器,对转桨的变速箱和中轴机炮及弹药。容纳着部分发动机的内翼段和外翼段的交汇部位结构强化(三个作用:1。主起落架收放和容纳 2。坚固的翼炮舱 3。机翼折叠机构) 内翼段前方和下方开有进气口和进气导槽,形成液冷空冷复合冷却。内翼靠近机身段是推力排气口(我本来还有更疯狂的附面层吹除的想法,不过后来想想已经很复杂了,再复杂就完蛋了),靠外侧是大型三段式襟翼(毫无疑问,有过吹气襟翼的想法,哦,想想还是算了)。外翼段副翼(如果起降升力还是不足的话就分开,部分上襟副翼,虽然应该不至于)   加上前缘副翼。座舱毫无疑问在发动机后,抬高的气泡或者马尔科姆式座舱,典型的后三点布局飞机。飞行员座位下面和前面,相对空荡的机身里是几个主油箱。   武器方面,就是三门机炮,加上外翼段机枪,具体数目待定。主机身下方和左右内翼段下方可以有2-3个强力挂点,外翼段布置一部分轻挂点。

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是希望尽量减薄厚度。双发对转是想要一个特殊模式,就是单发巡航。

其实这飞机基本就是在F4U基础上套出来的,相当于一个机身瘦了很多,但是内翼段更厚更复杂的海盗。

中轴炮,还有坚固的翼炮舱则是为了迁就故障多多的西斯帕诺航炮,毕竟在其原始设计的坚固炮架上,好歹可靠性还能保证。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5:00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4: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水平对置活塞发动机,倒鸥翼,两台发动机成倒V型,交汇部分位于瘦削的机身内,交汇形成的夹角空间形成的 ...


完全不明白这么弄有啥意义。同样重量下,搞单个更重更大排量的发动机不比搞两个小发动机更有效率吗?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5:07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5: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完全不明白这么弄有啥意义。同样重量下,搞单个更重更大排量的发动机不比搞两个小发动机更有效率吗?
...

1。为了降低阻力。 机身大幅减小湿面积和迎风面积来减阻。然后机翼部分妄图依靠发动机的抽吸和排气营造更好的机翼流场来减阻,外翼段则依靠薄翼型减阻
2。 然后就是为了单发巡航,各自独立驱动的双发动机配合直径较小的三叶对转桨,可以在尽量减少偏航的情况下,以单发驱动,另一桨顺桨的方式巡航。可以大幅度的延长巡航时间。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5:31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5: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为了降低阻力。 机身大幅减小湿面积和迎风面积来减阻。然后机翼部分妄图依靠发动机的抽吸和排气营造更 ...


两台V型发动机对置,传动轴靠机身,是这样弄吧? 其实就是将两个V型对置发动机变成了一个X型布置的发动机而已。占的地方更大了。没什么实际意义,你要搞双桨反转还得多搞一套镶套传动轴和一副反动齿轮,如此而已。我看不出X型布置怎么就能瘦机身。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6:16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5: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台V型发动机对置,传动轴靠机身,是这样弄吧? 其实就是将两个V型对置发动机变成了一个X型布置的发动 ...

不是v型发动机,是水平对置活塞发动机,boxer,如果说看起来的话,有点像直列发动机,是平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两台水平对置发动机组合在倒鸥翼里,投影上确实有点像是一台超大型的倒V发动机。内翼段整个本身可以看作是发动机的整流罩,发动机的安装架则是强力主梁。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7:26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6: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v型发动机,是水平对置活塞发动机,boxer,如果说看起来的话,有点像直列发动机,是平的。   从某种 ...

你打的是这个算盘啊……可惜倒鸥翼的翼根无论厚度还是宽度都承受不了这么多气缸,如R2800的缸径是5.75英寸,这还是内径,外径怎不得超过6英寸?还得加上缸体散热片的宽度呢?还得加上固定气缸的构件厚度呢?这厚度该多少?即使中间的厚度够,两端特别是机翼后端的厚度是肯定不够。

然后宽度呢?还是R2800是18个缸,缸和缸之间怎么都得有些距离不然没法散热,算6英寸那也就是54英寸,快1米5的宽度,你咋搞?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8:21

RE: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

本帖最后由 heavyer 于 2014-1-21 18:27 编辑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打的是这个算盘啊……可惜倒鸥翼的翼根无论厚度还是宽度都承受不了这么多气缸,如R2800的缸径是5.75英 ...
V型的梅林包括散热器全宽度才78厘米,缸径5.4英寸。假设将其夹角自60度扩大到180度,即成为所谓的水平活塞发动机。 哪怕取原宽度的三分之二为新的高度,也不过52厘米。   大陆公司缸径5.25寸的航空用水平对置发动机在附件箱安装在顶部的情况下全高度67厘米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9:05

RE: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

另,从本意上来说,偶其实不是为了高速战斗机设想的并列双发,而是一种高速长航程的泛用型攻击机/俯冲轰炸/鱼雷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的话机身也许也不会太小,以容纳大量燃油,装甲和内弹舱。内翼段选择戴维斯翼配合大型襟翼

yxwd5 发表于 2014-1-21 19:36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9: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另,从本意上来说,偶其实不是为了高速战斗机设想的并列双发,而是一种高速长航程的泛用型攻击机/俯冲轰炸/ ...

这个设计没啥实际意义。液冷发动机相对于风冷发动机的优势就是迎风面积小。大功率的液冷发动机开始本身就不太成熟,1943年台风就有2500以上的液冷了,但是据说并不太好用。而且转速太快,3800的转速,而一般发动机也不过3000转左右。你这个让本身就非常复杂的发动机更加复杂了,这稳定性......。好吧,如果你说你的液冷水平高过英帝就当我没说。

至于说搞一个液冷和风冷混合的发动机,其实没必要。液冷发动机一般情况下量产版没出现过散热不行的问题。(JUMO222这类试验品就算了。DB610这种发动机也算了)。真正的问题在于维护性和稳定性.以及发动机中弹后,发动机立即熄火的问题。所以要么你就装液冷,通过减少迎风面积来提高性能,要么就用R2800.直接飙功率。中庸反而不好。

Iowa 发表于 2014-1-21 19:44

LZ病得不轻了,不仅缺乏基本的常识,还缺乏历史、经济常识。
星形液冷发动机,用这SB玩意?

ottovon9 发表于 2014-1-21 20:46

Iowa 发表于 2014-1-21 1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病得不轻了,不仅缺乏基本的常识,还缺乏历史、经济常识。
星形液冷发动机,用这SB玩意? ...

谁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幼苗要爱护。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22:20

本帖最后由 magicfire 于 2014-1-21 22:25 编辑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1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V型的梅林包括散热器全宽度才78厘米,缸径5.4英寸。假设将其夹角自60度扩大到180度,即成为所谓的水平活 ...


梅林的参数:
Type: 12-cylinder, supercharged, liquid-cooled, 60° "Vee", piston aircraft engine.
Bore: 5.4 in (137 mm)
Stroke: 6.0 in (152 mm)
Displacement: 1,647 cu in (27 L)
Length: 88.7 in (225 cm)
Width: 30.8 in (78 cm)
Height: 40 in (102 cm)
Dry weight: 1,640 lb (744 kg)

你得按长度225CM来算机翼的宽度,而不是按78CM来算。这就得有两米2的机翼宽度才能容纳得下你这个发动机,咋搞?

你说的67厘米是高度,要容纳的下这个高度,意味着机翼的厚度要有0.67米,这超过半米的机翼厚度是不是开玩笑了一点?

而且这个机翼的厚度得维持接近半米的翼长——V型摊平后宽度必定大大超过原来的宽度,算一米都是少的。减去机身的宽度然后摊平在两个机翼上,每边应该不会少于40CM才对。

这么一看就很清楚了,你把两米2长,78公分宽,102公分高的梅林发动机改成对置模式压扁了也是塞不进机翼里的。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23:27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1 22:20
梅林的参数:
Type: 12-cylinder, supercharged, liquid-cooled, 60° "Vee", piston aircraft engine.
...

宽度和长度完全不是问题,2米宽的机翼实在算小的。有比较大影响的主要还是厚度,涉及到阻力和迎角。这也是为啥说要用戴维斯翼,因为那个在够厚的情况下还能有良好的层流效应带来高升阻比,缺点是高空高亚音速时波阻过大并且随速度上升越来越大。

其实偶的设想是有出处的。 大功率水平对置发动机来自美国陆航1932年开始为未来超级轰炸机而预研的超级发动机计划,结果就是排量不足三十升而可达到1600马力的液冷发动机可行验证,大陆公司1943年以其为基础为适应现有机体而重新改成v型发动机,并达到了可稳定实用化量产程度。可惜梅林美国版v1650已经量产,陆航不再愿意再增加一种液冷机型号,因此作罢。

而发动机内置入机翼则是NACA同样在三十年代搞得低阻高升力验证。此外,戴维斯翼作为一种厚度较大的层流翼设计,也基本满足了发动机内置的要求。联合公司确曾有意开发机翼内置发动机设计,但因没有合适发动机而作罢,而其下一代水机也因发动机问题黯然下马。悲剧的是此时大陆公司因水平发动机没有可适装的飞机设计而转而以其基础设计开发直列,倒v和h构型发动机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2 08:29

本帖最后由 heavyer 于 2014-1-22 09:12 编辑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23:27
宽度和长度完全不是问题,2米宽的机翼实在算小的。有比较大影响的主要还是厚度,涉及到阻力和迎角。   ...
另,偶这里提的是所谓扁平发动机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boxer)。 还有一种对置发动机,水平对置活塞发动机,可以参考德国的jumo205,不过常见的以二冲程柴油发动机为主,用在铁路和舰船上的很多,但是考虑到航空柴油机不太有,所以没选。不过偶另外设想过的远程洲际活塞轰炸机和长程水机里有考虑使用铝合金缸体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柴油机,同样也是机翼埋入式发动机,双发驱动对转浆设计,并且考虑使用推进式螺旋桨以进一步提高巡航效率

直列,水平对置,水平对置活塞这些扁平发动机配合机翼埋入式发动机舱概念,曾经在上个世纪30年代流行,但是经济危机让这些研究陷入低谷,毕竟传统设计同样有提高潜力,钱只能用来保证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低阻机翼设计没有获得突破,传统翼型的厚机翼阻力大的无法忍受,直到低阻层流翼概念出现,但此时却没有扁发动机了,而且随后就是喷气时代,奈何奈何。   

目前水平对置航空发动机集中在小功率发动机上,4缸6缸8缸 100-400马力,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直升机而再次发展(上一次大发展在30年代),不过随后又被涡轮轴痛打,最后才靠价格低,可靠高,维护少守住了小型飞机发动机的市场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2 09:06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1 23:27
宽度和长度完全不是问题,2米宽的机翼实在算小的。有比较大影响的主要还是厚度,涉及到阻力和迎角。   ...


海盗的翼宽连翼襟一起算上也不过是两米28左右,怎么可能塞得下两米25长的发动机?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2 09:22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1-22 09:06
海盗的翼宽连翼襟一起算上也不过是两米28左右,怎么可能塞得下两米25长的发动机?

...

那就再宽点呗,干嘛非要和海盗一摸一样,既然都已经是厚得多的翼型了。预计内翼段还是会比海盗大不少的,长宽高都要大。   呵呵。反正偶也就是一时的幻想罢了。不过谢谢你的图。


偶倒是一直存着吹气机翼的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内翼段采用硬壳结构,上部翼面直接就是全钢制承力件,然后发动机排气从前缘吹出,直接吹走低速附面层。而下部有没有可能是吸气口达到附面层吸除的效果。最终目标毫无疑问还是高升阻比


hansens 发表于 2014-1-22 12:15

heavyer 发表于 2014-1-22 09:22
那就再宽点呗,干嘛非要和海盗一摸一样,既然都已经是厚得多的翼型了。预计内翼段还是会比海盗大不少的 ...

你不如考虑下 “飞行博饼”的气动构型,放大一些,装2台水平对置发动机在机翼上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466.htm
也许会效果不错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4-1-22 21:42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4-1-22 15:31 编辑

150毫米飞行甲板,这船多半会自翻吧{:17:}

只能说还停留在傻大粗黑简单堆砌的低级趣味阶段{:17:}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