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19:39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09:10
影响很大,7公里距离,什么炮都打不准了,哪怕是152弹如雨下,命中数也不会太高,苦味酸点的火也会被扑灭 ...
本来的思路也并非是拿6寸炮乱敲(1905年6寸也已经疲软了),考虑的是万吨级别以上装备8门同舷齐射8寸以上口径的大型装巡,整个的火力(包括火控系统),防护方面的作战实力要相当甚至高过布吕歇尔,吨位大致可以控制在14000左右(8门奥匈240嗑药炮)。
但是现在一想起那个44的“小船扛大炮”的相关理论,倒是比较赞成造成鞍马那种类型的装巡,省掉二级主炮之后完全可以搞成6门280甚至305左右的主炮,SPS优化一下,用个透平机,也差不多能达到类似沙恩的航速。防护方面也可以控制在8.5-9寸左右的KC(SPS时如果有良心装甲高度在3米左右,没良心地省吨位则可以达到4米以上)。有了23节相对18节的5节以上的航速优势(设定对手依然是万里而来的俄军),抢占T头然后用与战列舰差不多的主炮以及黑科技的火控迅速打烂对方无防护和轻防护区然后再让小一号的装巡上去点火或者让雷击队板载猪突都是不错的战术。
实际上这个争论也可以概括为理想型装巡的主炮之争——类似无畏舰化布置8门左右的240或者203炮还是布置更少但是更大的炮。
虽然laid down是开工……不过既然44的yoshino都将错就错了……咱们也别在乎这个了。
Battle Crusier, china 战列巡洋舰 下水 1905
排水量:
12,761 吨 空载; 13,410 吨 标准; 14,385 吨 正常; 15,165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531.50 英尺 / 528.22 英尺) x 72.18 英尺 (突出部 75.46 英尺) x (22.97 / 23.99 英尺)
(162.00 m / 161.00 m) x 22.00 m (突出部 23.00 m)x (7.00 / 7.31 m)
武器:
6 - 11.02" / 280 mm 42.0 倍径 火炮 - 649.51磅 / 294.61千克 炮弹, 10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05 Model
3 独立双联炮座 在中线均匀分布
1 独立双联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后部
10 - 5.91" / 150 mm 40.0 倍径 火炮 - 98.70磅 / 44.77千克 炮弹, 200 每门炮
速射炮 炮郭炮座, 1905 Model
10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0 船体上 在炮郭- 只适合浅海使用
10 - 3.46" / 88.0 mm 45.0 倍径 火炮 - 20.97磅 / 9.51千克 炮弹, 30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905 Model
10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5,094 磅 / 2,310 kg
装甲:
- 装甲带:厚(最大) 长(平均)高(平均)
主体: 9.45" / 240 mm 351.05 英尺 / 107.00 m 13.78 英尺 / 4.20 m
艏艉: 未装装甲
上部: 5.12" / 130 mm 328.08 英尺 / 100.00 m 6.56 英尺 / 2.00 m
主装甲带覆盖 102% 正常长度
主装甲带倾斜度 15.00 度(向内为正)(黑科技项目~~~)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1.77" / 45 mm 387.14 英尺 / 118.00 m 26.25 英尺 / 8.0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59.06 英尺 / 18.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11.0" / 280 mm 4.72" / 120 mm9.45" / 240 mm
第二组: 5.12" / 130 mm - -
第三组: 1.97" / 50 mm - -
- 保护甲板 - 单层:
前后甲板: 2.36" / 60 mm
首楼: 1.18" / 30 mm尾甲板: 1.18" / 30 mm
- 指挥塔前部 8.27" / 210 mm, 后部 0.00" / 0 mm
机械:
油、煤混合锅炉, 蒸汽轮机,
直接传动, 4 轴,, 31,786 轴马力 / 23,713 Kw = 23.00 节n 航程 5,500海里 在 1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755 吨 (60% 煤)
人员:
656 - 853
花费:
£1.195 百万(约莫是一艘同样吨位战列舰的价格) / $4.779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1,002 吨, 7.0%
- 火炮: 1,002 吨, 7.0%
装甲: 5,236 吨, 36.4%
- 装甲带: 2,416 吨, 16.8%
- 防鱼雷舱壁: 666 吨, 4.6%
- 军备: 985 吨, 6.8%
- 装甲甲板: 1,063 吨, 7.4%
- 指挥塔: 105 吨, 0.7%
机械: 2,547 吨, 17.7%
船体,配件和设备: 3,976 吨, 27.6%
燃料,弹药和补给: 1,624 吨, 11.3%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19,572 磅 / 8,878 K千克 = 29.2 11.0 " / 280 mm 炮弹或者 3.3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37
稳心高 5.3 英尺 / 1.6 m
横摇周期: 13.8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71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41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51
船型特征:
船体有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普通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50 / 0.555
长宽比: 7.00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22.98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8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47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0.00 度
船尾外伸: 3.28 英尺 / 1.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后端
- 首楼: 20.00%,22.31 英尺 / 6.80 m,19.03 英尺 / 5.80 m
- 前甲板: 53.00%,19.03 英尺 / 5.80 m,19.03 英尺 / 5.80 m
- 后甲板: 12.00%,12.47 英尺 / 3.80 m,12.47 英尺 / 3.80 m
- 船尾甲板: 15.00%,12.47 英尺 / 3.80 m,12.47 英尺 / 3.80 m
- 平均干舷:17.52 英尺 / 5.34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101.9%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37.7%
水线面积: 26,608 平方英尺或 2,472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02%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32 l磅/平方英尺或者 646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1.01
- 纵向: 1.52
- 全部: 1.05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优秀的海船,舒适, 能够在最恶劣的天气开火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19:42
a395475354 发表于 2015-5-23 23:17
定远那图的烟囱看起来不像。
那个是缅因的图移花接木了……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图,最近女王的一张不错,比较符合我心中的定远形象(再次申明此图版权属于女王~~~)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19:46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5-5-24 19:50 编辑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10:04
黄海海战俄国人参战的是法国原装的太子、美国人造的列特维赞,自己造的波尔塔瓦、塞瓦斯托波尔等战舰,防护 ...
在甲午之前我倒比较赞成你的意见了……但是如果清国突然拿了8000吨甚至万吨的船,一时设定不好日本人到底该拿什么了,布莱克这种当家花旦大英还是不会给的,埃德加又显得不够,至于德棍的维多利亚路易莎什么的忽略它好了。俄国装巡嘛……我真心是不喜欢留里克那个造型,剩下能给的又有点老,法国的火力啊……美国倒是有几条黎明时期的ACR,但是对上8000吨以上的大船感觉不是那么靠谱的样子。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19:56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4 20:11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19:46
在甲午之前我倒比较赞成你的意见了……但是如果清国突然拿了8000吨甚至万吨的船,一时设定不好日本人到底 ...
核心还是战列舰,日本在之前浪费很多钱买防巡,其实纯粹是脑残了。强盛之类的玩意,大而无用,日本也没钱买
如果大清海军的战列舰阵容比较强大,日本可能还是会转向买战列舰的,实际上甲午之前他们已经订购富士了,这样可能是提前买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19:57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19:46
在甲午之前我倒比较赞成你的意见了……但是如果清国突然拿了8000吨甚至万吨的船,一时设定不好日本人到底 ...
核心还是战列舰,日本在之前浪费很多钱买防巡,其实纯粹是脑残了。
强盛之类的玩意,大而无用,日本也没钱买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0:23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4 20:44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19:39
本来的思路也并非是拿6寸炮乱敲(1905年6寸也已经疲软了),考虑的是万吨级别以上装备8门同舷齐射8寸以上 ...
就俄国人那点子实力,怎么个打法都是个赢字吧?他在远东缺乏基地,而且兵力最多也就能堆出六条前无畏出来。你都能造这种高速战巡了,那不如就造几条南卡罗来纳这样的船吧,好像更便宜。对付远道而来的俄国船,直接大中口径炮瞄准舰体打就是了打中就是无法抑制的进水,打中炮塔和指挥塔也是可以直接废掉,要是运气好击中副炮炮塔,还有很大几率直接引燃弹药库殉爆。
1903战列舰, china Armoured Ship 下水 1903
排水量:
9,663 吨 空载; 10,149 吨 标准; 10,675 吨 正常; 11,095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384.52 英尺 / 379.59 英尺) x 63.98 英尺 x (24.93 / 25.75 英尺)
(117.20 m / 115.70 m) x 19.50 mx (7.60 / 7.85 m)
武器:
6 - 12.01" / 305 mm 40.0 倍径 火炮 - 829.70磅 / 376.34千克 炮弹, 8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03 Model
3 独立双联炮座 在中线均匀分布
1 抬高的炮座
14 - 4.02" / 102 mm 45.0 倍径 火炮 - 32.66磅 / 14.81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903 Model
14 单个炮座 在艏艉舷侧,多数在前部
6 抬高的炮座 - 超级火力组
12 - 2.99" / 76.0 mm 45.0 倍径 火炮 - 13.51磅 / 6.13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903 Model
12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2 船体上 在炮郭- 只适合浅海使用
船侧重量 5,597 磅 / 2,539 kg
主要鱼雷
6 - 17.7" / 450 mm, 0.00 英尺 / 0.00 米 鱼雷 - 0.000 吨 每个, 0.000 吨 总共
水下装填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10.0" / 254 mm 219.82 英尺 / 67.00 m 15.42 英尺 / 4.70 m
艏艉: 5.00" / 127 mm 157.48 英尺 / 48.00 m 8.04 英尺 / 2.45 m
2.30 英尺 / 0.70 m 无装甲艏艉
主装甲带覆盖 89% 正常长度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10.0" / 254 mm 5.98" / 152 mm 11.8" / 300 mm
第二组: 4.49" / 114 mm - -
- 保护甲板 - 单层:
前后甲板: 1.73" / 44 mm
首楼: 1.73" / 44 mm尾甲板: 1.73" / 44 mm
- 指挥塔前部 11.81" / 300 mm, 后部 0.00" / 0 mm
机械:
油、煤混合锅炉, 联合往复式蒸汽机,
直接传动, 2 轴,, 11,751 指示马力 / 8,766 Kw = 18.00 节n 航程 4,300海里 在 1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946 吨 (60% 煤)
人员:
524 - 682
花费:
£1.018 百万 / $4.070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1,079 吨, 10.1%
- 火炮: 1,079 吨, 10.1%
装甲: 3,660 吨, 34.3%
- 装甲带: 1,781 吨, 16.7%
- 军备: 1,173 吨, 11.0%
- 装甲甲板: 583 吨, 5.5%
- 指挥塔: 123 吨, 1.2%
机械: 1,686 吨, 15.8%
船体,配件和设备: 3,238 吨, 30.3%
燃料,弹药和补给: 1,012 吨, 9.5%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11,141 磅 / 5,053 K千克 = 12.9 12.0 " / 305 mm 炮弹或者 1.7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14
稳心高 3.3 英尺 / 1.0 m
横摇周期: 14.9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49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91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28
船型特征:
船体有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617 / 0.621
长宽比: 5.93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19.48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9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37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15.00 度
船尾外伸: 0.00 英尺 / 0.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16.00%,18.37 英尺 / 5.60 m,18.37 英尺 / 5.60 m
- 前甲板: 33.00%,18.37 英尺 / 5.60 m,18.37 英尺 / 5.60 m
- 后甲板: 24.00%,11.15 英尺 / 3.40 m,11.15 英尺 / 3.40 m
- 船尾甲板: 27.00%,11.15 英尺 / 3.40 m,11.15 英尺 / 3.40 m
- 平均干舷: 14.69 英尺 / 4.48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88.9%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00.6%
水线面积: 18,045 平方英尺或 1,676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95%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41 l磅/平方英尺或者 688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1
- 纵向: 2.38
- 全部: 1.00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足够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不错的海船,恶劣天气容易失控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19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0:23
就俄国人那点子实力,怎么个打法都是个赢字吧?他在远东缺乏基地,而且兵力最多也就能堆出六条前无畏出来 ...
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硬伤……对于经费成问题的清国海军来说,这种战列舰仅仅只能撑过日俄战争就过时了……虽然远东洋面上此时没有威胁,但毕竟高速战巡任务弹性更好,用得更久些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1:26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4 21:39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19
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硬伤……对于经费成问题的清国海军来说,这种战列舰仅仅只能撑过日俄战争就过时了……虽 ...
航速不是大问题,美国那些战列舰不也撑到二战了么……
23节,短280毫米炮的装巡反而意义不大,还不如等几年出正经战巡算了
钱也不是大问题,宣统三年预算是岁入二万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二千七百两有奇,折合四亿八千万现大洋,两亿四千万美元,这还是清朝水平的预算征收能力,也是中国生丝茶叶出口被打垮,东北被占领还有被日本大规模经济侵略下的收入。1914年日本的财政收入也就这个规模,已经可以进行海军竞赛,还维持了一只庞大的落后舰队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33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1:26
航速不是大问题,美国那些战列舰不也撑到二战了么……
23节,短280毫米炮的装巡反而意义不大,还不如等几 ...
撑是没问题,但是要真的去上阵对砍肯定是不行的。这种战巡就算出来之后也可以担负猎杀对岸米醋装巡的任务~毕竟火力上有优势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1:52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4 22:06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33
撑是没问题,但是要真的去上阵对砍肯定是不行的。这种战巡就算出来之后也可以担负猎杀对岸米醋装巡的任务 ...
海军假日以前的情况是,最先进,最革新的设计,在服役10年以后,都落后了。所以,不要考虑浪费不浪费问题,造一条出来能用几年真就不错了。
以打赢日俄战争为标准来省钱的话,那应该是从1897年到1903年,每年交付一条战列舰,采取美国思路,造航程比较小,干舷比较低,吨位也比较小的船来省钱(印第安纳的装甲带太厚太窄,可以缩小厚度加大高度)
同时买四条加里波第系列装巡,组建一支6-4舰队就差不多可以包打毛子了。
日本战前舰队编制里面,ACR实在是太多了点,意义不大。
日俄战争中的临时追加造船案不算,战后开始造战巡和无畏舰,日本人造两条萨摩的钱,等量造两条南卡罗来纳,两条河内的钱,造两条八门14寸炮的战列舰,造鞍马的钱,造两条六门12寸炮的战巡,省掉两条筑波的钱。之后就跟日本一样,造四条大型战巡(6*15寸炮),四条超无畏舰(8*15寸炮),加上战后初期造的两条16寸炮的,这样在海军假日时代,能维持八条高水平超无畏,四条大型战巡的实力,比历史上的日本海军还强很多了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54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1:26
航速不是大问题,美国那些战列舰不也撑到二战了么……
23节,短280毫米炮的装巡反而意义不大,还不如等几 ...
是二万万吧……不过我觉得一战时期还是借着欧战练兵吧,而且就国防来说陆军也是一个靠谱的选择,所以至少五十万到一百万陆军常备军也得花不少钱,还有工业建设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57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1:52
海军假日以前的情况是,最先进,最革新的设计,在服役10年以后,都落后了。所以,不要考虑浪费不浪费问题 ...
说的不是海军假日啊,是一战前夜,所以才会有猎杀米醋前卫的战术设想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09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54
是二万万吧……不过我觉得一战时期还是借着欧战练兵吧,而且就国防来说陆军也是一个靠谱的选择,所以至少 ...
接近三万万了,而且是两不是圆。
常备军用不了那么多,苏联在30年代初才70几万常备军(实际上屯田性质都还很重的70几万“常备军”)。
中国实际上没有可知的陆上威胁,根本不需要多少常备陆军的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2:12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09
接近三万万了,而且是两不是圆。
常备军用不了那么多,苏联在30年代初才70几万常备军(实际上屯田性质都 ...
苏联建国之后就有了,而且意图是借着陆军参加一战锻炼一下整个国家的总体战能力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21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1:57
说的不是海军假日啊,是一战前夜,所以才会有猎杀米醋前卫的战术设想
一战前夜,那就是正经战巡的时代了啊……还是老老实实造正规战巡吧,在前无畏、装巡上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浪费,哈维钢-炮塔主炮时代以前的战舰都退役掉好省钱(像富士这样用了哈维钢,但是装甲分布还是基于复合装甲设计,看上去有炮塔,实际上只是加了罩子的露炮台的,在1910年左右赶紧退掉或者转海防舰拉倒),不要搞得像日本一样,弄了十几条前无畏和十几条ACR在那里充大户……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27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2:12
苏联建国之后就有了,而且意图是借着陆军参加一战锻炼一下整个国家的总体战能力 ...
苏联在远东没什么部署能力,而且一直是立足于防御战的。他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有大规模部队都是36年后,世界大战前夜大家都开始总动员了。
以36年大家都开始总动员之前来说,中国有个四五十万常备军,可以吓得任何敌人都不敢动弹了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38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4 22:41 编辑
29年在远东组织的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才四五万兵力,整个东北方向苏军不超过十万兵力。
红军在1928年兵力只有61.7万,在1935年也只有93万人。
把清政府当初计划的三十六镇建完,保证每个镇平时有六千兵力,全军兵力加起来有四十万,就差不多够吓住任何国家了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2:46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21
一战前夜,那就是正经战巡的时代了啊……还是老老实实造正规战巡吧,在前无畏、装巡上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浪 ...
这船算ACR也不是,算dreadnought也不够,不过鉴于黑科技的防护体系以及改改能到25节的航速,用到16年左右放弃似乎更值一点,当然同期的prdr和ACR就得在10年放弃了。陆军方面撑过一战,50万人就是够的,但总也得撑过一战不是?再加上一战时期借着东风不知道能不能一股脑把土鳖后来的一五二五的成果缩减一下全搞出来,再加国民的基础建设……钱只有不够花的从来没多的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2:56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4 23:04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5-24 22:46
这船算ACR也不是,算dreadnought也不够,不过鉴于黑科技的防护体系以及改改能到25节的航速,用到16年左右 ...
所以,缩减军备……一战打完以后,海军不用造主力舰了,陆军维持小规模,省钱来搞建设。
PRDR和ACR在一战还能打完全场的,因为不会拉上一线作战,无非就是地中海-比斯开湾护航,波斯湾登陆之类的战斗,不会遇到敌军主力舰。
战后维持一只小而精锐的海军,小规模常备陆军和大规模后备力量。
日本在191X年代是建造了四条超无畏战列舰,四条超无畏战巡,20年代初期两条超无畏战列舰,还有两条改装成航母的,也就是12条大船
扶桑-伊势-金刚-长门,10条加起来是30万吨,清国的话,规模小一点,只要六条战列巡洋舰,就省掉了接近一半,也保留两条大型舰队航母,6+2体制,之后再建造个四条舰队航母,6+6.
邓肯
发表于 2015-5-24 23:11
本帖最后由 邓肯 于 2015-5-25 00:01 编辑
如果日俄战争后,一战前的思路是针对美国的话,基于美国发展路线不变的前提的话,那全力发展高速战舰倒是很正确的思路。问题在于,美国人有10条22节航速的宾夕法尼亚-田纳西,所以鞍马-筑波模式的船,航速上没有优势,还是得上战巡…………尤其是田纳西还是240毫米炮……
改了下你的方案,六门12寸炮,25节,至少有交战主动权了
Battle Crusier, china 战列巡洋舰 下水 1905
排水量:
13,134 吨 空载; 13,756 吨 标准; 14,742 吨 正常; 15,531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545.18 英尺 / 528.22 英尺) x 72.18 英尺 x (24.61 / 25.64 英尺)
(166.17 m / 161.00 m) x 22.00 mx (7.50 / 7.82 m)
武器:
6 - 12.01" / 305 mm 45.0 倍径 火炮 - 873.07磅 / 396.02千克 炮弹, 10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05 Model
3 独立双联炮座 在中线均匀分布
10 - 4.02" / 102 mm 45.0 倍径 火炮 - 32.66磅 / 14.81千克 炮弹, 20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905 Model
10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5,565 磅 / 2,524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5.00" / 127 mm 456.04 英尺 / 139.00 m 13.78 英尺 / 4.20 m
艏艉: 未装装甲
主装甲带覆盖 133% 正常长度
主装甲带没有完全覆盖弹药和动力舱室
主装甲带倾斜度 15.00 度(向内为正)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0.79" / 20 mm 387.14 英尺 / 118.00 m 26.25 英尺 / 8.0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59.06 英尺 / 18.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7.99" / 203 mm 3.54" / 90 mm 9.02" / 229 mm
第三组: 1.97" / 50 mm - -
- 保护甲板 - 单层:
前后甲板: 1.77" / 45 mm
首楼: 1.18" / 30 mm尾甲板: 1.18" / 30 mm
- 指挥塔前部 8.27" / 210 mm, 后部 0.00" / 0 mm
机械:
油、煤混合锅炉, 蒸汽轮机,
直接传动, 4 轴,, 44,377 轴马力 / 33,105 Kw = 25.00 节n 航程 5,500海里 在 1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775 吨 (60% 煤)
人员:
668 - 869
花费:
£1.462 百万 / $5.849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1,203 吨, 8.2%
- 火炮: 1,203 吨, 8.2%
装甲: 3,484 吨, 23.6%
- 装甲带: 1,263 吨, 8.6%
- 防鱼雷舱壁: 296 吨, 2.0%
- 军备: 993 吨, 6.7%
- 装甲甲板: 825 吨, 5.6%
- 指挥塔: 107 吨, 0.7%
机械: 3,556 吨, 24.1%
船体,配件和设备: 4,891 吨, 33.2%
燃料,弹药和补给: 1,608 吨, 10.9%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14,436 磅 / 6,548 K千克 = 16.7 12.0 " / 305 mm 炮弹或者 2.0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18
稳心高 4.2 英尺 / 1.3 m
横摇周期: 14.8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74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83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47
船型特征:
船体有一个平甲板,
一个前伸球鼻型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50 / 0.556
长宽比: 7.32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22.98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52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25.00 度
船尾外伸: 6.56 英尺 / 2.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20.00%,22.31 英尺 / 6.80 m,22.31 英尺 / 6.80 m
- 前甲板: 53.00%,22.31 英尺 / 6.80 m,22.31 英尺 / 6.80 m
- 后甲板: 12.00%,22.31 英尺 / 6.80 m,22.31 英尺 / 6.80 m
- 船尾甲板: 15.00%,22.31 英尺 / 6.80 m,22.31 英尺 / 6.80 m
- 平均干舷: 22.31 英尺 / 6.80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133.5%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69.3%
水线面积: 26,608 平方英尺或 2,472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96%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39 l磅/平方英尺或者 679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3
- 纵向: 2.05
- 全部: 1.01
狭小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不错的海船,恶劣天气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