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5-31 19:06
邓肯 发表于 2015-5-30 23:30
没有意义,跟快速战列舰打,12门12寸炮,还是6门12寸炮,没区别;跟巡洋舰打,也没区别,换成14寸也一样 ...
{:78:}也对,这样魔改和新造差不了多少了,我觉得造条约舰上三座14吋四联装,等条约废了以后换16吋(北卡的做法)还更有可行性
邓肯
发表于 2015-5-31 20:10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5-31 19:06
也对,这样魔改和新造差不了多少了,我觉得造条约舰上三座14吋四联装,等条约废了以后换16吋(北卡 ...
可以考虑下191X年代的14寸炮战巡,用三座三联装炮塔,这样到30年代换成16寸炮,或者在20年代华盛顿条约时期就换掉。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5-31 23:51
邓肯 发表于 2015-5-31 20:10
可以考虑下191X年代的14寸炮战巡,用三座三联装炮塔,这样到30年代换成16寸炮,或者在20年代华盛顿条约时 ...
{:78:}条约时代就上16吋的话会不会被限制啊!
邓肯
发表于 2015-6-1 09:09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5-31 23:51
条约时代就上16吋的话会不会被限制啊!
条约时代,美英日都有16寸舰啊,你不新造而是改装,总比新造纳尔逊和长门好吧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6-27 19:21
邓肯 发表于 2015-6-1 09:09
条约时代,美英日都有16寸舰啊,你不新造而是改装,总比新造纳尔逊和长门好吧 ...
{:78:}貌似条约对换炮有严格的规定啊!要不米蒂那一票标准战列舰都有换炮的潜质啊
邓肯
发表于 2015-6-27 23:17
至高神梵天 发表于 2015-6-27 19:21
貌似条约对换炮有严格的规定啊!要不米蒂那一票标准战列舰都有换炮的潜质啊 ...
美帝那是造了三条16寸炮了。你用不造新战列舰来交换给老战列舰换炮呗……
意大利的那些战列舰就换过炮的
China一方通行
发表于 2015-10-27 18:31
要是再多点舰船介绍姐好了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10-31 19:26
China一方通行 发表于 2015-10-27 18:31
要是再多点舰船介绍姐好了
数据介绍自己在SPS文件里找啊,正文里说太多就是赘述了
左武卫将军
发表于 2015-11-1 11:04
感觉您这定远的主炮布局还不如历史上的原版斜连炮台好,斜连炮台的好处就是能形成全部主炮的前射火力,而且双联装火炮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需要防御的面积,并且扬弹机也少。再看看,您这布局:四门单装炮分四角台布置,这样每门炮都需要装甲围壁,并且需要四个扬弹机,不会错把?而且看您的火炮布置,那弹药库尤其是主炮弹药库,需要2个是至少的,因为您的主炮尤其是后两门主炮再锅炉和蒸汽机中央附近,弹药库应该在这里吧?否则的话如果采用中央弹药库(以前两门炮下方弹药库为准)后两门主炮的弹药怎么运输?
历史上的定远,主炮弹药库就在其下方附近,而且集中放置,这样对于炮弹的供应是非常科学的。
-------------
以前也非常在意这种斜连炮台的样式,私以为或许缅因那样的样式将炮台斜度拉大空出舰面部位,理论上可以获得测线全部火力(但是射角依然有限,在实际交战中很难取得战位优势),但是同样的弹药库的布置不好设计。除非,有更大的冗余吨位;
定远在当时设计之初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设计师要在满排不足8000吨的船体上加装4门12忖主炮,考虑到船体宽度和斜连布局样式,如果还要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全部侧射火力,炮管的长度就不能过长,1880型305mmL25倍径主炮(英标22倍)实际上已经算是为定远这种标排只有7300吨量身定制的了。
其实很多人认为定远的主炮是不能侧射的,这是想当然的以为,因为德国的设计师门虽然在造船设计上初出茅庐,但是舰船设计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所有的空间都需要科学的计算,根据主炮的参数来设计合适的船体是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可以明显看出,左舷露台旋炮也是有一定角度侧射的,这样至少右舷有42度的全部射角。
我想说的是,在7300吨的船体上设计四门双联大口径的主炮已经占据了很大的舰面吨位,使用两个装甲围壁应该已经是极限了。所以副炮只有区区的2门甲板炮而已(定远的150副炮不是炮塔,装甲炮罩是为了抵御主炮前射时的炮口风暴)。
所以,我觉得您设计的那个四门单装炮,并且每门炮都需要装甲围壁和扬弹机构,不仅不能发挥全部侧射火力和前射火力,对火炮的装甲防护也更分散,吨位的利用率更低,而且对于舰体内的结构需要更多的扬弹机构和弹药库安置位置,增加了内部空间设置的复杂性。
而且吨位应该不太够,更何况您还有6门150炮。。。。。
另外,关于舰首对敌样式,是当时舰船设计界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虽然当时离丽萨海战已经远去,技术的发展(更强的动力、更强的火炮)使得军舰的射击已经有偏向侧弦火力的趋势,但是固有的经验传统也是很强大的,因为当时军舰设计没有其他现成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可以依靠的就是曾经发生过的海战中汲取。在丽萨海战之前,毕竟,当时同样也不会有人想到撞角在海战中能发挥出如此巨大的威力。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望探讨。
下面是笔者根据当时现有的作战思路和适当考虑到侧弦火力设计的(渣画功,轻喷):
舰首是一座双联1880式305mmL22(德标L25),左右两舷侧各一门单装305mm。
好处就是,炮可以全部前射,侧弦射击时有三门炮可以射击,并且有都很大的射角,尤其是前部的双联主炮,射角非常好。如果可以适当的改动,将两侧的单装305适当后移,可以使得舰首双联主炮有更大的射角,但是弹药库不好布置。
缺点也有,就是比原本定远多一个装甲围壁,增加重量。虽然,单装炮的围壁面积比双联小,但是两个单装炮的装甲围壁肯定比一个双联装的要大一些。
关于副炮,暂时没有什么好的主意,铁甲堡样式的防护对于副炮来说,基本上是不防的,都是炮座式炮顶天加个炮罩或者炮盾了事。怎么布局,暂时没想好,但是我的设计图中肯定不是最好的,双联150炮的转动可能就是个问题;
再就是关于鱼雷,我觉得可以舍弃,射程只有几百米的东西,难道还要航速其慢的铁甲舰携带??严重影响舰体设计和安全性还有占用空间。
要知道海战时,就是巡洋舰有的还需要将鱼雷给扔了。。。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5-11-1 17:13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5-11-1 17:25 编辑
左武卫将军 发表于 2015-11-1 11:04
感觉您这定远的主炮布局还不如历史上的原版斜连炮台好,斜连炮台的好处就是能形成全部主炮的前射火力,而且 ...
{:17:}此言不足以引以为鉴,除了一开始就说我用了单装炮之外(我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用的您给指教一下),如果您没仔细看过就忙着发表意见那我建议您把那张康威好好看看。后面关于鱼雷的论述更是……
TT是用来威慑吓人的,不是用来打仗的,18世纪80年代的铁甲舰,从未闻无鱼雷之例,哪怕鱼雷无用。还有您所谓的吨位问题,如果您看不懂SPS的话可以自己把各种子项的吨位加上自己换算一遍,反正我是不理解舰面吨位这个名词在船舶原理里面的意思。